涌溪火青,涌溪火青茶产地

本文目录一览:

涌溪火青茶的介绍与特征

涌溪火青属于绿茶,不发酵茶,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茶起源于明朝,在清代已是贡品。成品茶外形颗粒圆润,紧结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隐伏,毫光显露。冲泡后形似兰花舒展,观汤色嫩绿微黄、鲜艳明亮,叶底嫩匀,杏黄有光泽。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姓名:涌溪火青;
特点:特殊清香;
籍贯:安徽省泾县;
专业:绿茶|不发酵|炒青绿茶。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城东70千米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起源明朝,清代已是贡品。
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色了。
清咸丰年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其中高档火青达20%左右,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清代与涌溪毗邻的黄田村(古“洋船屋“景区)出现了巨商朱氏家族;
为了他们外出行商时方便携带茶农便在引鉴徽州炒青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茶叶揉炒、挤压成紧结的腰圆形,由此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并逐渐以其紧结重实、香浓味甘而闻名。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品尝了涌溪火青后,挥毫抒情曰:“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涌溪火青茶的特点
外形:腰圆形紧结重实。
汤色:嫩绿清亮。
香气:清花香,高爽持久。
滋味:鲜醇爽,回甘显耐冲泡;
叶底:嫩绿肥厚,匀整成朵。
总结
独具特色的涌溪火青是产于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的珠茶,属于绿茶。起源于明朝,曾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贡品。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涌溪火青是炒青吗

涌溪火青是炒青绿茶,不经发酵,制作时第一步为采摘,采摘鲜叶要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当天鲜叶当天制完,具体的制作工艺为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全程约20小时左右。
涌溪火青的制作工艺
杀青:用直径46厘米的桶锅,锅温140—160℃左右,投叶量1.5—2公斤杀青时间6—7分钟,杀青程度要掌握适当偏嫩,杀青叶不能有泡点和焦边。出锅后抖散水汽,及时揉捻。
揉捻:双手轻轻团揉,用力不宜过重,达到初步成条和挤出部分茶汁即可。
炒头坯:炒头坯用桶锅,锅温100—110℃,投叶量为0.8公斤左右揉捻叶,快速抖炒,散失水分,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锅复揉,继续炒二坯。
炒二坯:锅温80—85℃,每锅投入复揉叶1—1.5公斤,慢慢炒烚做形,多炒少抖,至茶叶弯卷,形成虾形,即可出锅。摊凉3—5小时左右,即可掰老锅。掰老锅:火青腰圆的外形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工序。开始时锅温55℃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左右。为保证供热稳定,要求用木炭作燃料。
投叶量开始每锅4—5公斤,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做到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小时。全凭双手操作,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温度之低、时间之长、投叶之多、速度之慢、动作之轻,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符其实的“低温长烚”。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成茶用手筛“撩头挫脚”后,即为正品火青。
涌溪火青茶的品质特征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在众多的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其成品干茶外形卷曲成螺旋圆珠,腰圆紧结,细嫩重实,其色泽墨绿油润,白毫外毫;其香浓郁鲜爽,高香持久;其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
其滋味醇厚清爽,回甘明显;干茶落杯时叮当有声,沸水时颗粒舒展,宛如蓓蕾初放,朵朵在杯底静立,形成一杯初开的兰茶,颇有观赏趣味。涌溪火青香、味持久,耐泡度高,一般可冲泡4-5次,其中以第2-3次口味最佳。

涌溪火青茶产地

涌溪火青属绿茶类,其产地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涌溪村,主要分布在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涌溪火青不经发酵,是采摘两叶一心为原料,经杀青、揉捻、炒坯、摊放、掰老锅、筛分等工序制作而成。
涌溪火青的产地介绍
泾县以“泾水”得名,建制于汉。位于皖南山区,青弋江上游,东南部属黄山余脉,西北部位九华山分支,中部为狭长谷底,山峭水秀。横贯东、中、西三处为隆起的山地丘陵,期间镶嵌两条地下沿河平地,因而地貌具有三起两伏特征。东南部低山丘陵茶区是泾县重点产茶区,也是涌溪火青的产地。
涌溪火青的产区山高林密,多云雾,平均相对湿度达90%;年平均气温15.6℃, 年日照时数2114.8小时,年日照率44%;茶园中土壤为乌沙土,pH值4.5—5.5,土层深厚,土壤中有机质和含量丰富,土壤疏松肥沃,有利茶树生长,茶叶品种优良。
涌溪火青的制作工艺
采摘时间:一般自清至谷雨
采摘标准: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2-3厘米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扔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
制作工艺:涌溪火青茶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不算采摘的时间,从杀青、揉捻、炒坯、摊放到掰老锅、筛分等,全程需要二十个小时左右。其中,掰老锅这道工序最重要。
涌溪火青茶的品质特征
涌溪火青干茶外形卷曲成螺旋圆珠,腰圆紧结,细嫩重实,其色泽墨绿油润,白毫外毫;其香浓郁鲜爽,高香持久。
其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其滋味醇厚清爽,回甘明显,沸水时颗粒舒展,宛如蓓蕾初放,朵朵在杯底静立,形成一杯初开的兰茶,颇有观赏趣味。
冲泡时,一粒粒茶卷在杯底宛如蓓蕾初放,逐渐舒展,如一朵朵昙花,缓缓开放,随后竖立于杯中,观赏性极,涌溪火青香、味持久,耐泡度高,一般可冲泡4-5次,其中以第2-3次口味最佳。
涌溪火青不仅苏轼喜爱,品尝过涌溪火青茶的人,都会念念不忘。

涌溪火青的制作工艺


涌溪火青拥有绿茶中最复杂的十八道工艺流程,采摘、鲜叶挑捡、鲜叶摊青、杀青、第一次揉捻、第一次拖坯、二次揉捻、二次拖坯、中途摊坯走水、三次拖坯、四次拖坯、茶坯的摊凉走水、成形、中途去沫、再次下锅成形、烘干、成品茶去沫、最后碳火复烘提香,整个过程需耗时二十八小时左右。
涌溪火青茶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不算采摘的时间,从杀青、揉捻、炒坯、摊放到掰老锅、筛分等,全程二十多个小时左右。其中,掰老锅这道工序最重要。
涌溪火青茶奇特圆润的外形特征就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这也是制作火青的关键工序。
开始锅温80℃左右,每锅投叶量2千克左右。用手旋转翻炒,使茶叶连翻带转,互相挤压,促使成形。
约炒30分钟左右,锅温降至60℃左右,继续翻炒约1小时,部分叶子初步成团,三锅并两锅,再炒2小时左右,两锅并一锅,这时进入做形的最后阶段,叶量多,有利茶叶相互挤压成圆。
锅温再慢慢降至40—45℃,采用双手扳炒,左右交替旋转翻炒,动作要更轻更慢。约炒6小时左右,至颗粒紧结腰圆,表面油润,色泽墨绿,含水率5-6%,即可出锅;出锅前半小时可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
火青掰老锅的特点是:叶量多、锅温低、翻炒慢、动作轻、时间长,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副其实的“低温长烚”;采用旋转翻炒的手法,利用翻、转、挤、压的力量,促使茶叶成紧结的腰圆形。
经过种种工序精心制成的涌溪火青茶,有着典型的特征:
其外形颗粒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白毫稳伏,毫光显露;
冲泡时,干茶放入茶杯有响声,花香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爽口甘甜,汤色嫩绿微黄,鲜艳明亮,叶底嫩匀,杏黄有光泽。
看着一粒粒茶卷在杯底宛如蓓蕾初放,逐渐舒展,如一朵朵昙花,缓缓开放,随后竖立于杯中,观赏性极,品尝过涌溪火青茶的人都喜爱。

安徽历史名茶,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
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境内涌溪,品种:六大茶类之一·绿茶·不发酵·性偏。寒榔桥镇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涌溪火青曾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茶叶博览会金奖,实属绿茶中的精品。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贡品。其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并有特殊清香。
如何挑选?
形状:外形似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隐毫,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叶底:嫩绿微黄,匀齐成朵。
历史发展
起源明朝,清代已是贡品。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其中高档火青达20%左右,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清代与涌溪毗邻的黄田村(古“洋船屋”景区)出现了巨商朱氏家族,茶农在引鉴徽州炒青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茶叶揉炒、挤压成紧结的腰圆形,由此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
冲泡方法
1、温杯洁具。
2、备茶,取3g涌溪火青。
3、冲泡,85℃开水,1/3满。
4、舒展,轻轻摇晃。
5、加水,七分满,静置2-3分钟。
6、饮用。
冲泡事宜:茶具选择玻璃杯最佳,茶与水的比例为1:50,茶水饮用至1/3处时,即可续水,一般冲泡三泡最佳。
工艺
鲜叶、杀青、揉捻、抖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
储存方法
绿茶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保存绿茶的环境为:避光、隔离潮湿、防异味、密封,建议将绿茶装入铝箔袋,挤掉袋内多余空气,并将袋口密封。封口后将茶叶袋放入铁罐或锡罐内,盖好盖子最后放入冰箱冷藏室直立保存。
可以提前取出1~2周的用量,不要频繁取出。如短期2个月内可以饮用完的,可放置在常温、阴凉处存放,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涌溪火青为什么不出名

一是安徽名茶众多,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而涌溪火青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大,二是受众人群小,覆盖面有限,三是缺少品牌、营销建设,四是工艺考究,流程复杂,产量小,无法形成大的规模,五是茶叶核心优势不明显,因此综合因素导致了涌溪火青不出名。
涌溪火青的产地介绍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 其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质量为上。这里年均匀温度15℃,年均匀降水量1500毫米这里茶园泥土多为乌沙土,土层深沉,无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厚,为茶树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涌溪火青茶的特点
成品火青茶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清香馥郁,高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耐泡;汤色黄绿,明亮清澈;叶底嫩黄,匀整成朵。
干茶落杯叮铛有声,沸水冲泡慢慢舒展,茶粒在杯底宛如蓓蕾初放,云雾翻涌,粒粒茶叶渐渐变成朵朵初放的兰花,枝枝竖立于杯中,颇有欣赏趣味,在众多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涌溪火青的历史
关于涌溪火青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茶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另据《泾县志》纪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涌溪火青是什么茶

涌溪火青是绿茶。
其产地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涌溪村,主要分布在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涌溪火青不经发酵,是采摘两叶一心为原料,经杀青、揉捻、炒坯、摊放、掰老锅、筛分等工序制作而成。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
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清香馥郁,味浓甘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其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
外在感官: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外形似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隐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微黄,匀齐成朵。
产地环境:
1、土壤地貌。
安徽省泾县地势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倾斜,地貌复杂,呈南高北低,南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境内山峦起伏,重岩叠翠,幽涧潺潺,气候宜人。
泾县两坐主要山峰在千米以上的都在榔桥镇境内,境内黄子山为泾县第一高峰,海拔1174.8米,第二高峰磨盘山海拔1024米。《泾县志》记载:由磨盘山南趋至涌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
2、水文情况:
泾县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境内主要河流四条,即徽水河、榔桥河、乌溪河、丹溪河,全长79.8千米,主要河流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流域面积102平方千米,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径流95%流出境外,流入长江水系。
境内小型水库14座,总库容461.1万立方米,万方以上大塘78口。水力资源全镇境内蕴藏总量为1466万立方米,地表泉水约200多处,深山、隘谷、岭径、路旁均有出露。

涌溪火青冲泡方法

首先准备一只透明玻璃杯(300ml)、5g涌溪火青茶,取出玻璃杯,冲入少量温水将其烫洗干净,接着将5g干茶投入杯中,提起水壶冲,沿着玻璃杯环绕高冲注水(七分满),水温为80~85℃,注满水后,静候3分钟左右,即可开始饮用鲜美的茶汤。
涌溪火青如何冲泡
1、茶具
冲泡涌溪火青一般使用透明玻璃杯为佳,杯具不宜过大,一般300ml左右刚刚好。
玻璃杯有利于聚香,且方便观察茶叶在杯中的飞舞姿态,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闻香,最后清洗起来也很方便。
2、水温
关于水温,不宜过高,一般将水烧开之后,稍微晾置2分钟左右即可,即可达到80~85℃的冲泡温度,80~85℃可以将风味、冲泡次数、口感达到平衡,从而为泡一杯好茶奠定基础。
3、温杯
温杯是泡茶前的必经之路,然后用开水将玻璃杯完全烫洗一次,之后将其倒掉即可,温杯则是提高玻璃杯的温度,从而激发茶香。
4、投茶
对于涌溪火青,一般可以参考5g茶,250ml水这样的一个比例(茶水比例为1:50左右),这样的毕丽霞,口感相对适宜,不浓不淡,也符合你的高昂的气质。
5、冲泡
投茶后,然后向杯中注水,沿着杯壁缓缓注下,让茶叶充分浸润,注水速度不宜太快,常速就好,七分满为佳,注水后静静的等待3~5分钟,即可品饮鲜美、翠绿欲滴的茶汤,一口、两口、三口满口清润,回甘生津,徐徐到来。
每次喝到杯子三分之一的刻度时,就可以开始考虑加水了,一般可以冲泡三次左右。
苏轼与涌溪火青的历史佳话
苏轼与涌溪火青的缘分,从公元一零七四年就开始了。
当时,苏轼从杭州通判改为密州太守,途径安徽皖南,受到梅增的热情款待。这是苏轼第一次见到外形卷曲的团状茶叶——涌溪火青茶。到达密州后,苏轼对涌溪火青念念不忘,又请梅增给他发快递,专门寄送涌溪火青茶。
公元一零七五年,苏轼与友人在超然台品茶涌溪火青,此时,一首流传至今的名词就诞生于此。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一零七六年中秋,苏轼又与友人在超然台畅饮酒茶,又一首千古绝唱诞生于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涌溪火青属于什么外形名茶

1. 火青是什么茶?
涌溪火青,又名“涌溪火腿”,是福建省福州市邮亭茶区的特产茶叶。属于中国名茶中的优质茶品之一。
2. 火青的外形特征
涌溪火青外形独特,其形似一把小火枪,故称为“火枪茶”或“火腿茶”。其叶子窄长,条索紧实、筋壮、裹茎显露、色绿油亮、香气浓郁。
3. 火青的制作工艺
涌溪火青属于半发酵茶类,其制作工艺复杂精湛,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七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注意时间、温度、湿度的控制,以确保茶叶品质的稳定和口感的协调。
4. 火青的产地
涌溪火青产地主要在福建省福州市邮亭茶区,属于中海拔山区,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山泉水质优良,为火青的优质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5. 火青的口感特点
涌溪火青的茶汤呈金黄色,清香扑鼻,顺滑爽口,回甘生津,落后甘甜且持久,喝起来非常舒适。据专家评定,其香气优美,滋味浓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均匀一致,充分展现了火青茶真正的特色和魅力。
6. 火青的功效与作用
涌溪火青是一种兼具观赏、饮品、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高档茶品,具有提神醒脑、消脂减肥、预防癌症等多种功效和作用。经常饮用涌溪火青能够降低血脂、降压、明目、解毒、抗衰老、健胃消食,特别适宜脂肪肝、冠心病、高血脂等人群饮用。
7. 火青的泡茶方法
火青泡茶方法比较简单,先将火青茶叶用清水洗涤,使其充分展开,然后将茶饼放入器具中,注入80℃左右的热水,泡制3-5分钟即可享受火青的美味。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8. 火青的市场前景
涌溪火青作为福建省福州市邮亭茶区的特产品种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使其在茶叶行业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目前,涌溪火青已经成为了众多茶叶爱好者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茶叶品种之一。

涌溪火青茶的功效与作用

涌溪火青茶是一种优质的绿茶,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1.抗氧化作用:涌溪火青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预防细胞老化和各种疾病。2.保护心脏血管:涌溪火青茶中含有的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能够降低胆固醇,减少血栓形成,保护心脏血管健康。3.减肥瘦身:涌溪火青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加速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瘦身。4.降低血糖:涌溪火青茶中的多酚和生物碱等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5.预防癌症:涌溪火青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癌前物质和自由基,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总之,涌溪火青茶是一种健康的茶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饮用。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