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工夫茶,宜红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本文目录一览:

宜红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宜红,又被称为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其历史名称源于宜昌的集散、加工和出口。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地处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14~18℃。宜昌的年均温度为16.9℃,无霜期283天,茶树生长发育期长达248天,有效活动积温为5401℃。恩施的年均温度为16.3℃,无霜期280天,茶树生长发育期为247天,有效活动积温为5171℃。常德的年降水量在1200~16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宜红茶区的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主,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宜红茶区的特有茶树品种资源包括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我国红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而宜红茶的诞生则可以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推断,这时清代广东茶商林紫宸来到鹤峰采办红茶,设立茶号,并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当时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

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

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中国三大工夫红茶

中国三大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宜红工夫、滇红工夫茶。

祁门工夫红茶:产自安徽省祁门县,清末创制,有着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它既能清饮,领略特殊的香味,又适合调饮,加奶后乳色粉红,香味犹存。

宜红工夫:源自19世纪中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滋味醇厚,汤色红亮,叶底柔软。

滇红工夫茶:主产于云南的临沧、保山等地,始创于1939年。当年生产的第一批红茶销往英国,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价格售出,一举成名。因为选用云南大叶种鲜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强,是我国红茶中的一朵奇葩。

拓展: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