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阿里山的姑娘
卓依婷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以其清澈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这首歌的歌词起始于“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首歌曲的传唱。
然而,尽管《阿里山的姑娘》经常被误认为是台湾高山族的情歌,它的起源却鲜为人知。这首歌实际上诞生于1947年的大陆,其曲作者是张彻,一位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而词作者则是邓禹平,一位来自四川省三台县的才子。
当时,上海国泰电影公司的导演张彻带领摄制组前往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便嘱托同行的邓禹平创作歌词。尽管邓禹平从未亲自去过阿里山,他回忆起和女友在家乡的山水间嬉戏的往日情景,激发出了创作这首歌曲的灵感。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台湾当地的土著歌调,但整个歌曲的创作风格却以创作音乐为主。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成功地让听众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然而,由于1949年电影拍摄完成之际,摄制组已无法返回大陆,他们最终选择留在台湾,后来逐渐成为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这首歌曲吸引了众多歌唱家的传唱。其中,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这首歌曲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以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原本是小调式的歌曲变得大气磅礴,音乐结构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她的演绎唱出了劳动人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
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他的改编和演奏都非常成功,成功地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音乐老师吗? 请问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题材是什么?
《高山青》是一首独特而闻名的歌曲,它以高山族的曲调为基石,细腻地描绘了山地的风情和人物形象。这首歌曲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以其新颖的旋律和乐器组合脱颖而出,其中的铃鼓和小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音乐色彩。这首歌最早由青山演唱,当时风靡了整个华语乐坛。由于其歌词对高山族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因此也吸引了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进行翻唱。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虽然产生于1949年的大陆,但在198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奚秀兰的演唱使其在中国内地广为人知。然而,这首歌曲的真正源头却与阿里山邹族原住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这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虽然它并非真正的民谣,但其受欢迎的程度非常高。这首歌曲经常被误认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但实际上,它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