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径山茶径山茶有什么特点和功效
径山茶,源自中国浙江省余杭、临安交界处的壮丽之地,因东西两径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适宜茶树生长,五大峰环抱,峰谷间的山坡是茶树的主要分布地,古树参天,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作为烘青绿茶的典范,径山茶以谷雨前的采摘为最佳时机,采摘标准严格,只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嫩叶,制作一公斤茶叶需大量嫩芽。径山茶的外形独特,如纤细的条索、显露的芽毫、翠绿的色泽、清幽的香气和鲜醇的滋味,汤色嫩绿,叶底嫩匀,经久耐泡。
径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法钦禅师种植的茶树,被《继余杭县志》记载。自1978年恢复生产以来,径山茶在多次名茶评选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夺冠,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有优质产品金杯奖的荣誉。浙江余杭的径山寺更是以“径山茶宴”闻名,这是一种融合禅意与山野之美的茶文化体验。在茶宴中,遵循严格的仪式,包括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等环节,体现着对茶的敬畏与享受。
径山禅茶是什么茶,径山禅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茶与禅有着不解之缘,禅是茶的灵魂。余杭区的茶叶以径山禅茶而闻名。那么,径山禅茶到底是什么样的茶呢?是红茶还是绿茶?今天,倍领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径山禅茶。
径山茶是杭州的名优绿茶,又被称为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它享有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美誉。径山茶最早起源于唐天宝年间的径山万寿禅寺,以崇善自然、追求绿翠、讲究真色、真香、真味而著称于世。宋代时,径山茶与天目茶齐名,并列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意为兼有龙井和天目茶之美。
径山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径山的茶文化与禅文化共同兴盛于唐朝,位于径山的径山寺也一度成为日本遣唐使的朝拜之地。日本僧人从这里学习茶道,饮茶品茶。南宋时,日本僧人南浦昭明取学于径山寺,后将径山寺种茶、制茶技术、茶宴礼仪以及台式茶具一起带回日本,由此发展了日本茶道,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宋代,径山寺成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作为佛教中国化最具代表的禅宗,径山禅寺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制定了独特礼仪,从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是我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也是我国禅茶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论道,禅茶一味。径山茶宴一般包括击茶鼓、张茶榜、设茶席、礼请主宾、煎汤点茶、分茶吃茶、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
径山茶至元、明、清时,依然享誉不衰,并作为贡茶历来倍受欢迎,但在清末走向衰微。建国以后,当地政府积极恢复生产,径山寺的茶道茶宴也在学者专家的考证中重现人间,径山茶也随之东山再起,重新恢复禅茶祖源的荣光。
径山茶的主要产区为余杭中西部地区。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山高多雾、草木灵秀、土壤多肥沃、多雨水、多漫射光,是茶树的绝佳种植地。依山绿涌成浪的茶树,终年饱食山水富氧,与竹海耸翠相伴,清明灵秀之气全部聚于茶的一芽一叶上。
径山茶多采用鸠坑、翠峰、龙井长叶、浙农113等品种制成。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制作500克顶级径山茶需约采3万个鲜芽头,由此可见径山茶的细嫩与珍贵。
在品尝径山禅茶时,需用玻璃杯取约3克干茶,用85℃的水温冲泡。欣赏茶叶翠绿的色泽和两叶一心天女散花般的形态美;闻淡淡的清香;品尝微苦、微涩、微甜的融合茶味;体会径山茶真色、真香、真味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