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茅山道士的历史记载
茅山道教源于中国道教上清派,是茅山宗的摇篮,也是“三茅真君”修炼成仙的地方。历史上,茅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道士,尤其在刘宋时期,茅山作为都城金陵的后山,吸引了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各方人士。
说到茅山道士,当然首先要介绍“三茅真君”。公元前82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到句曲山,采药济世,潜心修炼,得道成仙。据《茅山志》记载,茅盈曾接获仙书,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得道后,茅盈曾对父亲说,他已受圣师符箓,有天兵天将守护,千万不可打他。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茅盈还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这让茅盈的两个兄弟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弃官不做,追寻茅盈来到句曲山,最终都如愿以偿飞升上清。
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在实际的朝觐中,那些颇显亲近的地方神灵,更加受到当地民众虔诚的膜拜,茅山供奉“三茅真君”就是一个例子。其实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前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躯疫、祀神等。布起道来好像玄机无限,显得十分深奥莫测,让人摸不着边际。
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场。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茅山道士基本简介
茅山道教,源于中国道教上清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茅山,既是“三茅真君”修行和栖息之地,又是茅山宗的诞生地,见证了刘宋时期诸多社会活动的汇集,如朝廷军事、帝王教育、文人墨客的创作以及信徒的朝圣等。据元《茅山志》记载,“三茅真君”中的茅盈,于公元前82年在陕西咸阳的句曲山修道成仙。他得到仙书,与西王母共乘神车,飞升至白玉龟山的青琳宫。他向父亲传授仙道,展示了天神的保护力量,这也让他的兄弟弃世俗追求而来,最终一同升天。
茅山道教的多神信仰中,“三茅真君”受到当地民众的虔诚供奉。道教的修行不仅限于长生不老,也包含了丰富的仪式活动,如坛蘸、布道、符箓、占卜等。茅山宗是道教的流派之一,宗承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统称为茅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