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枝江大曲的历史进程
- 2、枝江大曲15年价格表
枝江大曲的历史进程
1949年7月,江口得到解放。仅仅10月之后,谦泰吉更名为“维生公”糟坊,以维护共产党领导的公有制经济。1951年8月,枝江县县长许强牵头,秉持着“对私有经营实行改革,对烟酒实行专卖”的原则,将“维生工”糖坊收编,并扩大生产规模,将其改名为国营江口酒厂。1952年8月,该厂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并更名为枝江酒厂。
1953年3月,枝江酒厂首次技术输出,派出了10名技术人员协助创办宜昌县酒厂、宜都县酒厂、五峰县酒厂。1954年,全国开始生产自救(因洪水原因),枝江酒厂开始使用代用品酿酒,并改“香竽”为计时方式。1955年3月,新增第三车间,进一步扩大生产,并第一次生产瓶装酒。当时酒价是:散装0.45元/斤,瓶装0.70元/瓶。4月份,成立江口酒厂党支部。
1957年,江口酒厂派本厂技师张宏圣参加在四川永州举办的全国第一次酿酒专业会议。1958年,由厂长刘定芳带队到松木坪大办钢铁,只留一个车间继续生产。1959年,派董善凯到武汉参加学习现代化制曲技术,派技术员杨尚中赴四川泸州酒厂学习。
1961年7月,因三年自然灾害,无粮酿酒,枝江酒厂暂时停产。但到了1962年9月,它恢复了生产。1963年,该厂技师张宏圣出席湖北省劳动模范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1964年,枝江酒厂第一次丢掉扁担,使用水井供水,并第一次使用电风扇,改人工冷却糟液为电风扇冷却。
1965年8月,在省白酒专家江零若的带领下,全省酿酒专业现场会在江口酒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家酒厂,现场学习枝江酒厂的经验。江口酒厂被评为一类厂,产品被定为一类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楷模。1966年,在文革中,枝江酒厂成立厂革委会。1968年,在枝江关庙山出土的文物中,有1/3是酒具,表明3000多年前枝江境内酒业十分发达。
1970年4月,枝江县委、县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快枝江酒厂的技术改造进程。1971年,筹建液体车间,建白洋酒厂。1972年,枝江酒厂首次购进锅炉,使用蒸汽酿酒,并正式组建厂化验分析室。1974年,贯彻执行省一轻局“政治挂帅,自力更生,狠抓质量,改造名牌”的方针。扩建大曲两个车间,狠抓质量。
1976年,厂技术骨干张光权考取省第一届评酒委员。1977年,铅印“企业管理大纲”及枝江大曲、枝江小曲操作工艺等一系列文件。1979年,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转为自产自销。宜昌地委行署专员闫振江来厂观察并鼓励多产名酒。这一年厂派蒋庆贤等二人两次到四川泸州酒厂高薪聘请二位酿酒名师。
1980年11月18日至30日,全宜昌地区酿酒专业会议在江口酒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宜昌地区12家酒厂和23个产品,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双双获第一名。1981年12月2日枝江县县长李国谱在全县工交会上指出:“枝江大曲经省一轻局高工陶家弛和全国评酒权威高工赖高怀鉴定对酒质很感兴趣。” 1982年2月征江口友谊八队菜地86亩扩建江口酒厂。由白酒专家陶家弛绘制蓝图县轻工局刘官富局长亲自负责基建工程于次年8月正式投产。
1983年成立枝江县酒厂党总支同年枝江小曲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夺得轻工部铜杯奖。1984年11月枝江大小曲首次以湖北名酒的身份进入北京中南海。酿酒专家易利娟、祝志荣三次来厂指导工作。轻工部来电索样枝江小曲的技术文件送轻工部参与制定全国小曲酒质量标准。
1985年枝江酒厂派往华南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学习的2名大学生学成归来并选送一名赴德国、苏联学习深造。同时由国家分配来6名大学生
枝江大曲15年价格表
枝江独家特惠,5星酒店20年仅售160元,4星酒店15年超值价格75元,错过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