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三种人不宜喝,什么人不能喝茶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叶有寒性,三种人冬季饮茶有禁忌

在气温骤降,白昼渐短,黑夜漫长的冬季,随着人体活动减少,食欲却逐渐上升,人们通常会增加摄入热量以抵御寒冷。然而,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身体的调理与保养。

茶叶,这些带有微微苦味的叶子,已经深深根植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它们不仅是饮料,更是治病的良药,甚至是烹饪的佐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冬季并不适合所有人喝茶。

一、对于经期的女性来说,喝茶可能会增加经期紧张症的风险。如果每日喝茶超过3杯,这种风险会进一步上升。而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女性,喝茶可能会导致铁元素流失,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二、对于孕妇来说,茶叶中的茶碱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大多数茶叶在中医药理中被视为寒性,这也对胎儿不利。

三、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喝凉茶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导致疾病侵袭。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红茶饮用,红茶有暖胃、提神、助消化之功效,且茶性温和。如果不喜欢红茶,也可以在绿茶中加入红枣来中和绿茶的寒性。

总的来说,绿茶和青茶中的铁观音等发酵程度较低的茶类属于寒性,冬季饮用需慎重。

什么人不能喝茶

不宜喝茶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孕妇: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2.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饮浓茶,过多的咖啡碱会进入乳汁,小孩吸乳后会间接的产生兴奋,易引起少眠和多啼哭。

3. 儿童: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

4. 老年人:茶内含的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

5. 失眠者: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失眠,都不宜在临睡前喝茶,茶中的咖啡因和芳香物质都是兴奋剂。据科学测定,一杯浓茶中含有咖啡因约100毫克,它能使中枢神经和大脑皮质兴奋、心跳加快,会加重失眠。

6. 胃溃疡患者:因为茶作用于胃黏膜后,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甚至会加重病情并发生疼痛等症状。因此,胃溃疡患者宜少喝茶,更不宜喝浓茶。

7. 肝脏病人: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8. 冠心病患者: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能增强心脏的机能,大量喝浓茶会使心跳加快,往往会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情。

此外,还有几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宜饮茶:

1. 动性胃溃疡患者:咖啡因刺激胃液分泌,加重病情,影响溃疡愈合。

2. 泌尿系结石者:茶中的草酸会导致结石增多。

3. 便秘者:鞣发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管蠕动,加重便秘。

4. 哺乳期妇女: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肠痉挛,贫血,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5. 神经衰弱者: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兴奋,导致患者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加重。

6. 贫血者: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

7. 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对病情不利。

8. 肾结石、肾炎患者:茶叶中的草酸会导致结石增多,加重肾脏负担。

9. 糖尿病患者: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会影响降糖药的疗效。

10. 心力衰竭患者: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重心脏负担。

11. 发烧者:茶叶中的咖啡碱会促进体温上升、加重病情。

12. 胃病患者: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胃分泌胃酸过多、导致胃溃疡穿孔。

13. 泌尿系统结石者:茶叶中的鞣酸会影响泌尿系统结石的排出和康复。

14. 痛风病患者:茶叶中的鞣酸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出、加重患者病情。

15. 癌症患者:茶叶中的鞣酸会影响化疗药物的吸收和疗效、降低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

16. 习惯性便秘者: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使便秘加重。

17. 口腔溃疡者: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会刺激口腔黏膜、使溃疡病情加重。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