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宴美食
- 2、国宴菜系是什么
- 3、关于国宴礼仪
- 4、国宴吃什么
- 5、钓鱼台国宾馆餐厅怎么预定
- 6、非常名贵的经典国宴菜蒜籽烧裙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7、国宴是什么菜系
- 8、中国最顶级的饭局是什么,都吃什么?
- 9、毛主席曾怒批国宴: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 10、中国的国宴一般都在哪里吃饭?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宴美食
钓鱼台国宾馆的“钓鱼台菜”国宴美食,名闻天下。推出的菜品主要是由国宾馆、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三家联手深研古籍,并以雍正皇帝、慈禧太后的膳食为主,研发而成的。像鱼翅捞饭、小笼牛肉、皇室黑菌肝酱汤、佛跳墙、汽锅酸辣乌鱼蛋汤和满汉全席,都是一等的佳肴。冯树森还举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例子,他说国宴一道“金钓翅”,里头的鱼翅就和面条一样的粗,可口得很。记者还是好奇:“那么各国元首们都爱吃满汉全席吗?”他笑说:“不尽然。满汉全席在清朝时,政治意义大于美食。当时康熙把满人和汉人的菜肴同时摆在桌面上,意味满汉一家亲,于是国宴都以满汉全席最为珍贵,随着经验的累积,菜肴的呈现已日渐丰富。”一般上,钓鱼台国宾馆的国肴菜式承接三方面:承续宫廷菜肴,以体现菜肴的最高标准;吸纳民间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以及学习西方国家的菜肴,特别是清真食物和印度菜肴等等。“元首抵达访问之前,我们会先向有关单位了解元首的饮食和起居习惯后,依照他的要求来准备各式菜肴。”礼宾的最高标准是延续元首在国家的生活习惯,而不是改变习惯。“元首们的访问非常紧凑,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们获得最舒服的享受,而不是改变习惯!”甚至,一些元首会“自备”御厨。这时,国宾馆的厨师会尽量配合要求,把最好的厨房用具、火炉等让对方使用,一并实现“把客人照顾好”的目标!冯树森坦言,这是一项“政治成分”高的工作,压力很大。他也常向员工说,由于工作已关系到两国的外交与未来,希望各位小心注意细节,以免节外生枝。
国宴菜系是什么
国宴菜通常以淮扬菜为基础,汇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川菜减少了刺激性调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特点是清淡可口,软烂嫩滑。菜谱一般也以清淡、荤素搭配为要,能够满足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
中国国宴一般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菜单不超过三菜一汤,不上白酒。其中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
扩展资料:
淮扬菜成为国宴用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能调众口”,能同时满足“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口味要求,它的很多特色是我国其它菜系所不具备的。参加国宴的人,很多是政协和民主党派的老人,“平和”的淮扬菜能满足多数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要求。
淮扬菜还是“文人菜”,“士大夫菜”,因为扬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餐饮也是扬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菜肴跟扬州的历史名人、扬州琴棋书画、扬州学派、扬州盐商都有着绕不开的关系,这样的菜肴自然也能符合和代表“国宴”的餐饮文化和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国宴上的淮扬菜:软兜长鱼成开国第一菜(图)
关于国宴礼仪
关于国宴礼仪
什么是国宴?
国宾来访的另一个重要礼仪活动就是摆国宴。国宴是国家主席或国务院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国宴的隆重就在于一个“国”字,以国家名义招待外国贵宾,处处体现国家形象,因而是最高规格的宴请形式,如宴会厅内正面悬挂国旗,演奏国歌,国宴请柬、菜单、座位卡、席间乐的曲目单,甚至所使用的餐具上均饰有国徽图案等。
现在,我国一般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为来访国宾举行国宴,宴席通常由上述两家的厨师们准备,因而国宴菜常被人们称为“堂菜”和“台菜”。国宴菜的特点是: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夏天以清淡为主,冬季以荤为主。
国宴的隆重与“国”字分不开。首先,国宴一般以国家主席、名义举行,因而是规格最高的宴请形式,处处体现出国家的形象,如宴会厅内正面悬挂国旗;演奏国歌;国宴请柬、菜单、座位卡、席间乐的曲目单等,都印有国徽图案;餐盘饰以国徽图案等。
出席宴会人员服饰
出席国宴的人员均着正式服装。西方时兴穿大礼服,男士身穿黑色燕尾服,扎领结;女士则穿露背长裙。如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欢迎宴会,英方男女客人就穿着上述服装。而我方人员出席国宴时,男士一般穿深色西服或中山装,而女士多穿西装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旗袍。
宴会菜单
为了做好每一场宴会,制订菜谱时,会尽可能全面了解有关宾客的生活习惯与忌讳,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其次,还要考虑到宴会的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
以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的欢迎宴会为例。女王讲究饮食营养,但来到中国,她提出要入乡随俗。钓鱼台国宾馆为伊丽莎白二世准备了如下的冷热菜点:
冷盘:水晶虾冻、菠萝烤鸭、白斩鸡、如意鱼卷、腐衣卷菜、梳子黄瓜、四样小菜。热菜:茉莉鸡糕汤、佛跳墙、小笼两样、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点心:鲜豌豆糕、鸡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黄油、面包、米饭。
座位的排列
目前国宴一般10桌左右。主桌除我领导人、国宾外,一般安排正部长级以上的主方、客方人员以及双方的大使。其余各桌按身份高低,依次排列。每桌的主要客人座位在主人右手边,翻译则在主要客人的右手边。各桌主人面朝同一方向。
宴会服务
宴会男服务员身穿黑色礼服,扎领结;女服务人员穿美观、高雅的旗袍。负责为主、宾讲话上酒的服务员,提前斟好一杯酒,放在小型酒盏内,站立在讲台一侧,待致辞完毕后,立即端上,以应主、宾举杯祝酒之用,并跟随照顾斟酒。
入座前通常已摆好冷盘,上热菜前,先上汤(这是西餐习惯),然后是上荤菜、素菜。第一道菜往往是该宴会的代表菜,最为名贵。热菜一般是三荤一素,依次端上。国宴菜采用中菜西吃的方法,餐桌上每位客人面前都摆有中餐筷子和西餐刀叉,任君选用。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
国宴用酒和饮料
国宴用酒过去主要以茅台为主,自1988年10月,国宴停止使用茅台酒等一切烈性酒。而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五星啤酒,由于出口量比较大等原因,如今在国宴上很少能见得到了。新一代的北京啤酒、天津干白葡萄酒、可口可乐、燕京啤酒、橙宝、王朝葡萄酒、椰子汁、碧云洞矿泉水、浙江龙井茶等,已成为国宴的主要饮品。
国宴一般是晚上举行,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宴会结束国宾和配偶在我国领导人陪同下步出宴会厅,在北大厅中央握手告别。
国宴的礼仪要求如下:
1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主持。
2座次按照礼宾次序排列。
3场地布置隆重、热烈,主席台中设有大型鲜花花台。
4宴会厅内悬挂宾主两国国旗。
5宾主入席后,乐队要演奏两国国歌。
6主人和主宾先后发表祝酒词。
7乐队席间穿插演奏两国民族音乐作品。
8与宴者必须正式着装,国宴大都安排在晚上进行;男宾一般穿
中山装或西装,女宾穿旗袍或礼服
国宴吃什么
国宴吃什么?
中国国宴菜通常以豫菜为基准,汇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川菜减少了刺激性调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特点是清淡可口,软烂嫩滑,能够满足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国宴一般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但人民大会堂共设宴5000人,故近年国宴菜也进行了改革,以减少开支,菜单不超过三菜一汤,不上白酒。其中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
国宴菜博采国内各菜系之众长,按“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要求,上及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涉世界各国名菜,内及国内八大菜系,广采博取,撷英集精,形成独具特色的系列菜系,突出体现了现代饮食“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要求。口味中西结合,科学合理配膳,注重保健养生之功效。 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被称为“堂菜”,是国宴菜的一个重要代表,其特点是:用料珍贵,选料精细;以味为本,鲜咸为主;刀工严谨,调味细腻;质地软嫩,色泽素淡;点缀得体,造型典雅。“堂菜”具有“清淡鲜嫩,形美色绝”的独特风格,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枝奇葩。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今,国宴的菜系,已被称为“堂菜”,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辅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如海参鸡块中鸡块,既可烧也可蒸。
菜名很“原始”,除少数“引进”的地方菜保留原名(如佛跳墙、富贵蟹钳、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等)外,大多数菜名:或口味加原料、烹调方法或原料、配料加主料。如麻辣鸡、葱烧海参、芦笋鲍鱼等。这种务实的命名,菜名朴实,是一个特点。一是食用者一看菜单即可知是什么菜。二是可避免太花俏,使名与菜,穿凿附会,名实不符,同时在对外活动中,又可利于菜名翻译时准确无误。
现在的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钓鱼台国宾馆餐厅怎么预定
钓鱼台国宾馆餐厅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也可以电话预订。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预订钓鱼台国宾馆地理位置优越,闹中取静,院内古木茂密,溪水潺潺。馆内共有十六栋别墅接待楼,一栋俱乐部和两个古建筑群。
钓鱼台国宾馆餐厅可以通过网上预订和电话预订两种方式进行预定。
网上预订:
2. 待页面加载完成后,输入所需预定房型及数量,点击搜索。
3. 进入预订页面后,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并选择配送方式。
4. 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订单并支付款项即可完成预定。
电话预订:
1. 拨打钓鱼台国宾馆预订电话:010-88077888。
2. 告知餐厅名称、所需房型及数量,并留下联系电话等信息。
3. 确认信息无误后,支付款项即可完成预定。
无论选择哪种预定方式,建议提前了解钓鱼台国宾馆餐厅的菜单及价格,并注意预留足够的时间和预算。
非常名贵的经典国宴菜蒜籽烧裙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裙边为八珍之一,此菜选用上等裙边和国宴顶级浓汤烧制而成,有滋阳、补血和润肤功效,是国宴中的上菜。
以味为本,鲜咸为主;刀工严谨,调味细腻;质地软嫩,色泽素淡;点缀得体,造型典雅。
既然是国宴,可想它的工艺还有食材都是好的,还有传递的文化话。
中国国宴菜通常以淮扬菜为基准,汇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
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川菜减少了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的使用,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清淡可口,软烂嫩滑,满足了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
国宴是国家元首、政府为招待国宾及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每年国庆时,国务院总理举行的招待会也称国宴。
国宴菜采国内各菜系之长,按“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要求,上及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涉世界各国名菜,内及国内八大菜系,广采博取,撷英集精,形成独特的系列菜系。中国国宴菜通常以淮扬菜为基准,汇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川菜减少了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的使用,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清淡可口,软烂嫩滑,满足了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国宴一般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人民大会堂共设宴5000人,国宴菜单不超过三菜一汤,不上白酒。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已成为国宴菜的代表菜系。
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被称为“堂菜”,是国宴菜的一个重要代表,其特点是:用料珍贵,选料精细;以味为本,鲜咸为主;刀工严谨,调味细腻;质地软嫩,色泽素淡;点缀得体,造型典雅。
这是一道非常名贵的经典国宴菜,裙边为八珍之一,此菜选用上等裙边和国宴顶级浓汤烧制而成,有滋阳、补血和润肤功效,是国宴中的上菜。
简介
开国第一宴源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设宴庆祝,宴席其中有一道菜即为大蒜烧裙边,说明大蒜早已上了国宴。
2做法用料:大蒜200克,鲜圆鱼裙边400克,五花猪肉500克,鸡半只,葱姜50克,黄酒200克。
做法:②五花肉、鸡分别剁成块开水焯过去血秽后,用裙边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黄酒、葱姜和适量的水,以大火烧开,中火煨至裙边八成熟烂捞出。
③大蒜两头去蒂,放入油中炸至上色。④炒勺上火,略放底油,放入葱姜末、煨裙边的汤,调好口味,放入裙边,略放少许胡椒粉、水淀粉勾兑出锅即可,鲜香肥润,滋阴补阳。
国宴是什么菜系
问题一:国宴以哪个菜系为主? 国宴的“精髓”也没什么神秘的,是规格高,礼仪性重.
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荤素搭配。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汤,
现在的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国宴的厨师,选调于全国各地,政治业务、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带来了全国各地名菜名点的烹调方法,在继承地方菜系特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服务对象的层次不同,注意因人而异,随客而变。160名厨师中,从特级、特技、高级到中级都有,其中总厨师长1名,下设热冷、面点、西餐,8个正副厨师长。
问题二:中国的极品国宴菜是什么? 国宴开水白菜:这是一道非常有名的经典国宴菜,精选攻北大白菜心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看似朴实无华,却尽显国宴制汤功夫
问题三:中国的国宴是什么? 中国国宴
国宴一般都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但人民大会堂承担要多一些,这里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5000人。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浑素搭配。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汤,这还是当年周总理定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来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如今,国宴的菜系,已被称为“堂菜”,以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 *** 味副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如海参鸡块中鸡块,既可烧也可蒸。
可其菜名却很“原始”,除少数“引进”的地方菜保留原名(如佛跳墙、富贵蟹钳、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等)外,大多数菜名:或口味加原料、烹调方法或原料、配料加主料。如麻辣鸡、葱。
烧海参、芦笋鲍鱼等。这种务实的命名,菜名朴实,是一个特点。一是食用者一看菜单即可知是什么菜。二是可避免太花俏,使名与菜,穿凿附会,名实不符,同时在对外活动中,又可利于菜名翻译时准确无误。
现在的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满汉席
满汉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了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前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仿膳饭庄现承制满汉全席。
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 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全鸭席
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烧尾宴
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中国国宴
国宴一般都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但人民大会堂承担要多一些,这里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5000人。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浑素搭配。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汤,这还是当年周总理定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来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如今,国宴的菜系,已被称为“堂菜”,以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 *** 味副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如海参鸡块中鸡块,既可烧也可......>>
问题四:国宴是什么菜系?以哪个菜系为主求解答 国宴上及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
,外涉世界各国名菜,内及国内八大菜系,广采博取,撷英集精,形成独具特色的系列菜系,突出体现了现代饮食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要求。
问题五:国宴的国宴吃什么 “说起国宴,也没什么神秘的,只是规格高,礼仪性重而已。”国宴烹饪大师、钓鱼台国宾馆副总厨师长王洪发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以淮扬菜为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如川菜,少了麻、辣、油腻,各种菜系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菜谱一般也以清淡、荤素搭配为要。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宴席除去菜品要保证外,在原料和选材上一样都不能轻心。王洪发说,所有的原料,都来自固定的渠道,都采用严格的标准,如蔬菜,都是有机蔬菜,不能添加任何化学肥料,避免有害物质造成损害。做菜所需原料的所用部位也有严格规定,比如“开水白菜”,这道菜一般只选取三寸半高、叶绿肉厚的白菜,还要去掉菜棒留其三叶嫩心。此外,国宴所有选材,必须从其原产地精选而来。如燕窝,非泰国的官燕不用;鱼翅,不是南海产的一极群翅不上桌;金丝小枣,也只能用乐陵产的。“因为是国宴,这些材料都要对口订做,这样才能美味无穷。”除此之外,国宴的烹制更是重中之重。一名长期为国宴烹饪的厨师告诉记者,烧国宴菜的师傅共有160名厨师,个个都是食界响当当的腕儿。这些厨师来自五湖四海,除政治素质高外,还得“根正苗红”,要过政审,并且文化素质要求也高,除勺上功夫外,还要求能研究各国风俗文化,会烹调全国各地名菜名点,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随客而变。“做菜首先得弄清什么不能上。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各自对饮食的禁忌也不一样。而且国宴的厨师做菜,并不是简单的一汤、一羹摆桌那么简单,要考虑到民族关系、地域特点、饮食习俗、嗜好、宴会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稍有不周,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政治方面的大局。”所以,王洪发说,厨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高超的厨艺,还要有丰富的饮食知识,了解各国的饮食习惯及忌讳。如在菜品中不能出现来访国家的国旗、标志;不能出现鸡爪、内脏等食材;不能有违背来访国宗教信仰的禁忌食物,如印度人把牛奉为神圣,餐桌上就不能出现牛排;英国人视山羊与孔雀为不祥之物,在食雕造型中就不能出现这两种动物;法国人不喜欢菊花等等。一个国宴厨师堪称“百国大使”,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食风食俗都要如数家珍。国宴烹制非常精细,制定菜谱时,厨师们尽可能地全面了解中外宾客的生活习惯与忌讳,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夏天以清淡为主,冬季以滋补为主。程汝明说,大火爆炒、文火慢炖、蜡火轻灼这些看似细微的火苗差异,却会产生迥异的味道,需要厨师们反复地试验和总结。“很多菜炖得最好的时候不过那两秒,错过就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了。”据介绍,美国总统布什和里根都钟爱的“佛跳墙”,至少得在火上熬上三天三夜。有了电气化的烹饪器皿,新式的流程管理办法,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精工细作的态度却依然没变 。
问题六:中国有八大菜系 何为国宴中单单选中淮扬菜 应该是考虑到色与味,淮扬菜的外形非常讲究,刀工和装盘漂亮,口味适中,不会太清淡,也不会太辣,比较适合与大众口味吧。
国宴会有很多外宾,不可能吃川菜、湘菜吧,吃的满头大汗,不是太雅。
浙菜、粤菜相对太过于清淡,可能不适合大众口味。
其它菜系口味也是非常ok的,但是在外形上面和淮扬菜比起来还是差太远。
其实苏菜的口味我是不太习惯。
问题七:国宴以哪个菜系为主? 国宴菜就是鲁菜为主,鲁菜是四大菜系之首,鲁菜师傅不练三年不出徒,鲁菜是中国最高技艺的菜品,是精品菜,代触中国菜的最高水平,老百姓家庭做不了。
问题八:国宴的菜品 国宴菜是国家主席或总理为招待外宾,以及 *** 的名义外国援华人员,以及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人士的菜肴。国宴菜通常以淮扬菜为基础,汇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川菜减少了 *** 性调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特点是清淡可口,软烂嫩滑,能够满足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中国国宴一般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但人民大会堂共设宴5000人,故国宴菜也进行了改革,以减少开支,菜单不超过三菜一汤,不上白酒。其中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但除了官方的国宴菜外,出现了一些以国宴菜为招牌的餐馆,如无名居、玉华台饭庄等。
问题九:中国名菜有哪几大菜系,每个菜系中的名菜是什么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山东菜系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 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名菜: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四川菜系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特点: 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
江苏菜系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 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
浙江菜系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
特点: 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
广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
特点: 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
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局(左加火旁)鸡、冬瓜盅、古老肉
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
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
特点: 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名菜:雪花鸡、金寿福、烧片糟鸡、桔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安徽菜系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特点: 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名菜:葫芦鸭子、符离集烧。
问题十:国宴都有哪些菜??? 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餐后甜品为一道点心和一道水果冰淇淋。宴会上配餐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是国酒长城,分别是中国河北沙城2002年产的长城五星干红和长城五星干白。 这次国宴现场描述:在乐声悠扬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以一席简单精致的“四菜一汤”国宴款待了正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行。冷盘过后,身着月白和玫瑰红色旗袍的服务员依次为贵宾们奉上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和烤红星石斑鱼四道佳肴,之后是餐后点心和水果冰激凌。席间用酒是纯国产的长城五星干红和五星干白。以金色为主色调的大厅内宴开13桌,12个圆桌左右簇拥着一个两国元首及其他高级官员就座的巨型圆桌。
中国最顶级的饭局是什么,都吃什么?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他贵宾或者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是中国最顶级的饭局。
国宴菜一般是以淮扬菜为标准,由各类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为满足各位来宾对口味的要求,川菜减少了它刺激的调料,淮扬菜则减少了糖的用量,以清淡可口,软烂嫩滑为主要特点,近几年,以狮子头、佛跳墙、三宝鸭为国宴代表国宴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钓鱼台为来访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领导人而设的宴席;第二个时期,是从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邦交友国的元首或者使团提供餐饮服务;第三个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国宴也走入了更加丰富、开放和多元化的历史时期。
国宴上的菜谱,一般是以清淡为主,荤素搭配。基本上都是固定在四菜一汤,其实,这还是周总理定下的标准,一直延用至今。国宴的烹制过程更是精细,炖、烧、煮、蒸、炸、溜、焖、爆、扒一应俱全,在近几年,还借鉴了西餐的烹饪技术,在指定菜单的时候还会综合考虑中外宾客的生活习惯和忌口,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再根据季节、气候、营养等诸多因素综合指定菜单,一般是夏天以清淡为主、冬季以荤为主
国宴一般是在晚上举行,时间是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宾馆入座之前就已经摆好冷盘,在上菜之前会先上汤,然后是上荤菜、素菜,第一道菜一般都是最为代表性的。基本上都是三荤一素,在宾客吃完一道菜以后,服务员就会及时换上下一道菜,在主菜上完以后再上甜点和水果,水果并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根据季节来的。
国内的餐具更是讲究,选用的都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如白菜形瓷盘、鱼叶形瓷盘,牛、鱼形瓷盘、龟形瓷盘、柿形瓷缸等,而刀叉都是银质的、筷子则是象骨的。这些精美的餐具,不仅为菜点增色,同时又使得国宴更加具有色、香、形、器”的特点。
厨师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将各种菜系的特色,与宾客的喜好相融合,菜的味道更是因人而异。每一位宾客后面都会有一名专属的服务员,在吃完一道菜以后,服务员就会换上另外一道菜。国宴对于服务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除了良好的形象以外,还需要一口流利的外语,因为要与服务的外宾交流,或者介绍菜肴
我觉得中国最顶级的饭局应该是国宴了吧,吃的都是很昂贵的东西。
淮扬菜减少了糖的食用,特点是清淡可口,软烂嫩滑,能够满足国内外大多来宾的要求。顶级的是佛跳墙
国宴代表着国家的一面 会是满汉全席嘛 还是中西结合新的样式呢 其实我国国宴 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 就定下了国宴的标准 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 国宴采用的是一人一份的 分餐制 并且每个人的标准不得超过200元
中国最顶级的饭是一碗菜,一壶老酒,吃完再喝一杯茶,舒服啊!满汉全席看都不看一眼!
国宴:中国最顶级饭局!更是菜品与服务的至高荣耀国宴,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级别的饭局。
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展示,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均在一次次的国宴中蜿蜒展开,可以说,它是集中国家饮食文化特色和礼仪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典形式之一,以浓墨重彩来形容也不为过。
国宴厨师,要求非常高,需要政审、“剃光头”上岗,3分钟完成炒菜、分菜、上菜,餐盘盛菜前需保持70度高温等等。因此,一个厨师,在他的从厨生涯,若能操刀一场国宴,那将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比如说国家招待外宾或以政府名义的外国援华人员,以及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所举行的招待会,从广义上来说,都称为国宴。而国宴的地点,多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
“堂菜”与“台菜”何谓“堂菜”和“台菜”?“堂菜”的“堂”字是取自人民大会堂的堂,本是人民大会堂主厨随口一说的名称,而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首次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为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新品种。
“台菜”是指钓鱼台国宾馆厨师为宴请国宾烹调的菜,国宾在首都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日常用餐也在那里。钓鱼台国宾馆的菜系博采国内八大菜系之长,也广纳世界各国菜肴之精华。上至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及各国元首口味、习俗,构成了钓鱼台国宾馆菜肴的特色风味:清鲜淡雅、淳和隽永。很多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其他要政,对钓鱼台菜肴均抱以满意的称赞。
最令大众难忘的,莫过于2016年G20杭州峰会中所使用的“西湖盛宴”餐具,其体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国宴布置基调。整席餐具以西湖山水为核心设计元素,与主背景和主桌台面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器型设计上以西湖十景为原型创作设计,将三潭与葫芦的造型进行艺术融合,地域特色鲜明;花面设计上以浙派水墨山水技法表现雷峰塔、保俶塔、苏堤等西湖景致,突出烟雨西湖的朦胧美感;并适当以金边银线作为点缀,营造中国气韵。
国宴的服务人员也都经过精心挑选,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国际礼仪、外语能力都有相应规范和要求,要能用流利的外语介绍所有菜品。就算只是添一杯水,倒一杯茶,服务人员也要事先演练几千甚至上万遍。光是掀盖这一个小动作,服务员们就苦练了两个半月,就是为了做到整齐划一。此外,除了不能佩戴任何饰品、手表以及携带手机等物品外,对妆容、发型、服饰,均要符合宴会的统一要求。
毛主席曾怒批国宴: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访的接待规格最高。
除了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会谈签约,接见参观等活动以外,国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流程,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国宴的盛况: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中,一道道美味佳肴配着精美的餐具,令人赏心悦目。
宾主双方在宴会中相聚尽欢,将访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除了接待外宾,国内举行重大活动时也会举行国宴。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自然是十分重视国宴。
可是,毛主席曾经怒批国宴: “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从此,勤俭节约成为了国宴新的方针。
1949年10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盛事 。随后,中央政府举办了首次国庆招待会,宴请600多位来宾,称为“开国第一宴”。
周总理亲自过问了整个国宴的安排。为了照顾到来自五湖四海客人的口味,周总理决定在国宴中采用淮扬菜系。
淮扬菜是周总理的家乡菜,兼顾了南北菜系之长,能符合大多数人口味。后来,淮扬菜、鲁菜一直是国宴中的主导菜品。
“开国第一宴”的地点选在了离天安门不远的北京饭店。宴会由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全权负责,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郑连富担任宴会总管。
北京饭店硬件设施一流,声名远扬,但它擅长的是经营西餐。接到国宴任务后,北京饭店急忙向著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求援,请来了朱殿荣、孙久富等9名淮扬菜名厨为国宴掌勺。
这些厨师各有绝技,确实名不虚传,总厨师长朱殿荣擅长“红烧狮子头”;孙久富一个人就做出了600多份软糯鲜香的淮扬汤包;王杜堃制作的海鲜“红烧鱼翅”,就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华侨代表们都拍手叫好。
“开国第一宴”的菜系极为丰盛,一共有八凉、八热、一汤等17道菜 。宴会主菜分别是鲍鱼四宝、红烧狮子头、红烧鲤鱼、翡翠虾仁、红烧鱼翅、清炖土鸡、红扒秋鸭、鲜蘑菜心等八道热菜。
主食是淮扬汤包、黄桥烧饼、炸年糕、艾窝窝等4道点心。另外,还精心准备了餐后水果和酒水饮料。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菜单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用的也不是高档华贵的原材料,但国宴菜的功夫都是蕴藏在整个烹饪过程之中。
比如,看似普通的一道“开水白菜”,就是用土鸡熬出来的汤做出来的,外表和清淡白水做出来的白菜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吃起来新鲜中透着清香,味道极佳。这种讲究精良的制作和追求适中的口味,成为了以后国宴 美食 风格的基调。
为了让国宴达到最好的效果,组织者对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推敲。
每一张桌子的安排,上菜的线路,服务员的站位都是经过反复演练的。上菜的时间也要经过仔细测算,菜品从厨房出锅后,送到客人面前正好是适合食用的温度。
在宴会上,北京饭店厨房的工作人员和大厅的服务员们精神焕发,脸上洋溢着热情。他们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在为这么多的宾客服务。许多参加宴会的代表也是激动不已,参加国宴成为了他们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毛主席在宴会上是逢敬必饮,兴致很高。周总理发表了热情的讲话。朱德总司令高兴地向大家祝酒: “同志们,今天是 历史 性的一页!”
“开国第一宴”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以后的10年中,每一年的国庆都要举办一次国宴。
1953年,金日成主席访华,毛主席设宴款待朝鲜代表团,这是国宴上第一次接待外国元首。国宴隆重而又豪华,茅台酒首次登上了国宴的餐桌。 从此以后,国宴的标准越来越高。
1959年国庆节的国宴是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内举行的,来宾人数超过了5000人。
筹备工作从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丰泽园、玉华台、惠丰堂等各大饭店的近百位名厨被征调前来掌勺。
周总理亲自审定菜单,菜单沿袭了之前清淡、香醇、口感温和的国宴菜风格。在一些细节上行了调整,比如国宴来宾中有驻华使节和国际友人,要考虑到他们的饮食习惯。
菜单中不能有带骨头的菜品,毕竟当众吐骨头有些不文雅。人民大会堂的加工能力有限,这次的国宴菜品以凉菜为主,加以水果、点心和饮料,只保留了两道热菜。
为了让上千名现场服务人员动作整齐划一,筹备组独具匠心地设立了“红绿灯”指挥系统。
红灯亮时,所有服务员处于静止肃立状态;黄灯亮时,提醒服务员各就各位,准备行动;绿灯亮时,服务员步调一致地操作上菜、换盘等程序。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这场震撼人心的5000人国宴开创了大规模、高规格国宴的先河,后来的国宴越办越大,甚至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举办国宴不仅拓宽了国际交流,增进了友谊,也团结了国内人民,鼓舞了士气。
然而,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我国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接待的外宾也越来越多,这样就给礼宾部门造成了很大的接待压力。
迎来送往和陪同也占用了国家领导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不堪重负。
另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宴的豪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现实的问题。
在一次与汪东兴的谈话中,他对礼宾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批评,毛主席说道: “我们招待外国人,桌上千篇一律都是燕窝、鱼翅这些名贵的菜品。而许多外国人却不爱吃,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钱。”
他接着对国宴菜品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以后我们宴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足够了。”
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艰苦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十分痛恨铺张浪费。
看到老百姓节衣缩食,而国宴上却在白白浪费,心中自然不是滋味。而且举办一场国宴,动辄需要上千名工作人员参与服务,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毛主席认为: “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
毛主席的情绪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达到了愤怒的状态,他在报告中写道: “我们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的危险倾向,这是很不好的。”
1965年,毛主席在会议中对外宾接待工作提出了四点指示: 降低宴会规格,精简陪同人员;减少赠送的礼品;收到的礼品一律交公。
毛主席提倡节约,反对阔少般的浪费,他是这么说的,自身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早在“三湾改编”时,毛主席在开饭时,就把自己碗中的白米粥倒进士兵吃的野菜粥大桶中,搅拌均匀后,同大家同吃一锅饭,废除了旧军队中“官兵不同灶”的陋习。
建国后,毛主席的本色不改,他的睡衣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也舍不得更换。
有一次,外交部的官员看见毛主席脚上的皮鞋十分破旧了,认为在接见外宾时有损于国家形象。
于是,打算为他添置一双新的尖头皮鞋,以便在出席重要场合时穿。
毛主席知道后坚决拒绝了,他风趣地说道: “外宾来是为了见我毛泽东,还是为了见我的皮鞋呢?”
毛主席平时对伙食的控制也比较严格,他要求厨师不买反季节蔬菜,因为不划算。儿子毛岸英刚回国时,仍习惯于穿西装、吃面包。毛主席把他送到老乡家里干活,在农村吃了半年的窝窝头。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毛主席率先宣布不吃肉,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毛主席称之为“进京赶考”。
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做李自成,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至少要做到: 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对国宴中排场越来越大,菜品越来越奢华感到忧心仲仲,对于浪费的现象感到愤怒,以至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毛主席对国宴等接待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周总理责成外交部安排落实“四菜一汤”的指示。
1966年,外交部向中央提交了“举办宴会要注意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报告。 报告迅速得到了批准,其大致内容有:
招待外宾不一定要举行宴会,可采用冷餐、茶会或酒会等简便形式招待。对重要外宾,一般只举行一次正式宴会;降低宴会标准,不讲排场,不摆阔。
宴会不上鱼翅、燕窝等名贵菜,品种一般不超过“四菜一汤”,菜量够吃就行;
尽量减少陪餐人数,将宴会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提前了解来宾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尽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菜谱,避免浪费。比如西哈努克爱吃“沙锅狮子头”,美洲客人却喜欢吃“佛跳墙”等等。
1969年,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出席完外交部的宴请后,在返回使馆途中,酒后驾车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周总理听后大为震怒,要求将茅台酒从国宴上撤下来,换上低酒精度的葡萄酒。规定在国宴上不得劝酒,严禁酒后驾车。
这些措施的实行很快取得了效果,刹住了铺张、浪费之风。
不仅人民群众为之拍手叫好,就连老干部们也认为早该如此了。然而,新规定在实施之初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有些国家的外宾对中国突然降低接待标准表示不理解。
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一行访华时,就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周总理得知后,指示礼宾司将参观山西大寨列入访问日程。周总理陪同客人在大寨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喝的是小米粥,最丰盛的一顿吃的是羊肉饺子和土豆丝。
客人实地看到了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的场景,自然就理解了中方的良苦用心。
后来一些代表团还主动要求中方降低国宴标准。此后,我国的接待工作一直沿袭“四菜一汤”的标准。
当然,“四菜一汤”并不包括凉菜和点心、水果。国宴在食材选用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也没有放松,精心制作、注重口味的风格也没有改变。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宴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从1978年9月起,国宴上只邀请来访国驻华使馆的部分人员出席宴会,不再邀请与来访嘉宾不相关的各国使节陪同。
自1980年起,国宴上不再演奏两国国歌,而是由军乐团在席间演奏来访国著名乐曲。宾主双方也不在国宴期间发表正式讲话。
到了1984年,中央将国宴最新标准修订为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不超过“三菜一汤”。凉菜做成一个大拼盘,简化了上菜程序,同时引入了自助餐等形式。
目前,我国领导人宴请外宾时,采用的就是“三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的标准,只邀请国宾30-50名随行人员出席,国宴时间控制在75分钟内。1987年后,后厨会把做好的菜按人数分盘上菜,这样既卫生又减少了浪费。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还是外宾来华,都取消了答谢宴会,这些改变也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在1984年的国宴改革方案中,还对宴会的开支标准进行了量化。
一般宴会每位客人的标准为30-40元;有国家主席、总理等重要国家领导出席的宴会,标准为50-60元;如果是宴请特别重要的外宾,每位宾客的开支不超过80元。
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个标准也在不断修正,但时至今日,也没有突破每位宾客200元的标准。
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后,国家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各国贵宾。这次“奥运国宴”采用的就是 “三菜一汤”的标准。
从盛大的“开国第一宴”到现在的“三菜一汤”,从国宴数十年的变迁中可以看出,我国接待客人的风格越来越务实。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无论是毛主席当年怒批国宴,还是当今领导人提倡的“光盘行动”,都诠释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理应把勤俭节约的精神世代相传下去。
王建柱,《国宴规格解密: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解放日报,2014年10月4日;
马保奉,《漫谈国宴轶事:毛主席说请外国人,四菜一汤就好》,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4日;
《新中国国宴不是饕餮大餐,周总理定标准四菜一汤》,南京日报,2011年9月29日。
中国的国宴一般都在哪里吃饭?
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比如说国家招待外宾或以政府名义的外国援华人员,以及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所举行的招待会,从广义上来说,都称为国宴。 举办地点多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
国宴分为“堂菜”和“台菜”:
“堂菜”的“堂”字是取自人民大会堂的堂,本是人民大会堂主厨随口一说的名称,而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首次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为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新品种。
“台菜”是指钓鱼台国宾馆厨师为宴请国宾烹调的菜,国宾在首都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日常用餐也在那里。钓鱼台国宾馆的菜系博采国内八大菜系之长,也广纳世界各国菜肴之精华。上至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及各国元首口味、习俗,构成了钓鱼台国宾馆菜肴的特色风味:清鲜淡雅、淳和隽永。
扩展资料:
国宴著名几大宴菜:
1、软兜长鱼: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1949年开国第一宴中的第一道热菜就是这道号称开国第一菜的软兜长鱼。
2、松鼠鳜鱼: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道要求很高的刀工菜,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鱼贴骨切开,再片鱼,直剞、斜刀,刀切至鱼皮又变菱形刀纹,深及皮肉的4/5处,刀刀精准。最终将整条鱼身改刀成108颗蒜瓣籽,形如菊花盛开,微微上翘的鱼头和鱼尾,前后呼应。经过油炸肉粒翻开如毛,头昂口张,鱼尾微翘,形如松鼠极具美感。而国宴上这道菜则为了顾及外宾的感受,一般会去掉头尾,只上鱼身。
3、佛跳墙:佛跳墙又名福寿全,相传起源于唐代,是中华传统美食中扛鼎之作,集山珍海味之精品于一盅,精心烹制,开坛飘香,味道鲜醇。是中国国宴规格最高的中餐首选菜肴,多次作为国宴的主菜接待国内外贵宾。
4、开水白菜:开水白菜是四川传统名菜,乃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后川菜大师罗国荣将其烹调技术带出四川,成为国宴上的一味佳肴。这道菜工艺极其复杂,原料要求极其高。至少需要两位大厨默契配合,并且在一个十分宽敞并专业的厨房中,再加上一打熟练的帮手才能做出一道开水白菜。此菜不在乎主料的张扬,在于其制汤的严谨与苛刻。看似朴实无华,却极尽显菜品味道的精炼与精致造诣的功底。
5、宫保鸡丁:传说中源于清末名臣丁宝桢的宫保鸡丁,即是将干辣椒和花生米炒入鸡丁里,形成了这一甜、酸、辣味混合,风格突出的川中名菜,并由此生衍生出许多以宫保为名的菜肴,如宫保豆腐、宫保虾球等。这道菜用糖和醋调配出来,再辅以酱油之色,料酒之味,可谓“黄金比例”。入口先酸甜、再麻辣、后感咸香,见油不见汁,极富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6、文思豆腐:文思豆腐可称得上是国宴中制作最简单的一道菜,它之所以能上国宴,在于它要把嫩豆腐切成5000条“发丝”大小的细丝,对厨师来说是顶级刀工的考验。淮扬菜中最著名的刀工菜莫过于文思豆腐,几近“鬼斧神工”。只见上千条长如牙签,细如粉丝的豆腐丝,漂浮游戈在清汤之中,轻盈、洁白、精致。吃起来,既爽滑柔润,又清鲜利口,通常食客们还未回过神来,它已舒坦地抵达你的胃里。回味之际,让人不住叫好。
7、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8、龙井虾仁: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帮菜。龙井虾仁在1956年就已名列杭州名菜;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国宴菜单上就有此菜。
9、扬州狮子头:国宴菜的名角之一就是“扬州狮子头”。之所以称为“狮子头”,就因为这个菜形态丰满,犹如雄狮之首。这道菜也是淮扬菜的典型代表,无论是选料还是制作工艺,都将淮扬菜的精致细腻体现的淋漓尽致。
10、东坡肉:作为浙菜中的“硬菜”,东坡肉多次被选入最高规格的国宴。在杭州,东坡肉是一道传承了900多年的名菜。相传宋元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便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大家纷纷给他送了许多肉和酒,他便将其一起烹制,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没想到大家都盛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将此肉命名为“东坡肉”,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