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喝自酿葡萄酒中毒身亡
- 2、纯天然自酿葡萄酒,大家喝了却集体中毒,到底是什么原因?
- 3、农村常见的自酿葡萄酒“闯祸”了,为何毒到喝一口就倒?
- 4、自酿葡萄酒,3天开盖喷3米高,如何看待该男子自酿葡萄酒的行为呢?
- 5、自酿葡萄酒含甲醇超标可致人中毒 专家称不实
- 6、妈妈在家里酿的葡萄酒,喝了之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 7、听说自己酿葡萄酒会中毒,是真的吗
- 8、自制葡萄酒有毒吗
- 9、自己酿的葡萄酒不能喝,都有那些害处?
- 10、喝自酿葡萄酒中毒 哪些保险可为食物中毒埋单
喝自酿葡萄酒中毒身亡
最近,浙江省嘉兴市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悲剧:一位男子因在家里喝了自己酿造的葡萄酒而中毒身亡。该男子于一周前意犹未尽地从亲戚那里拿到了一些葡萄,决定用它们来酿制葡萄酒,没想到却因此丧命。
据了解,这位男子的葡萄酒是自己酿造的,在材料、设备等方面都是比较简单的,也没有经验。他将葡萄放入大桶中,加入了一些白糖和干酵母,然后密封发酵。几天后,当他觉得酒已经差不多时,就开始过滤倒出,装瓶保存。可是,喝了不到一周后,他就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调查,该男子死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中含有甲醇。甲醇是葡萄酒中的一种有毒物质,如果酿造不当,就会超标。大量摄入甲醇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昏迷、中毒性休克和死亡。
这位男子的家人表示,他们非常后悔没有及时将发病的男子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也呼吁民众不要轻易尝试用低水平的设备来进行自家酿酒。专家强调,一般酒中甲醇含量很少,但如果技术不够好,或是酒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问题,就容易造成甲醇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总之,我们应该保持谨慎态度,不要因为一时的兴趣而去尝试自家酿酒,更不能喝不干净、不卫生或是不知所以的食品,以免发生不幸事件。
纯天然自酿葡萄酒,大家喝了却集体中毒,到底是什么原因?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和工艺十分复杂。未清洗好葡萄很有可能导致农药残留,从而发生中毒。其次很有可能是添加的糖,或者是蜂蜜当中存在着微生物。发酵了以后,很有可能产生了有毒物质。
葡萄酒在酿造过程里面会有很多微生物的繁衍,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没有控制好就会导致菌群超标
自酿葡萄酒卫生条件控制不好,有可能会有细菌滋生,葡萄皮也会产生甲醇,会引起人中毒。
虽然是纯天然自酿葡萄酒,没有太多的添加剂。但是,没有经过高温消毒,就会产生很多细菌。才会导致集体中毒。
因为这种葡萄酒当中的酒精含量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人体内的细胞具有杀害的作用。
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毫无悬念,各位走亲访友时又将遭遇一波尝尝自酿葡萄酒的热情邀请,你不喝人家还认为你不给面子!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年总是会听到一些因喝自酿葡萄酒中毒的案例!自酿葡萄酒没有任何添加剂,怎么就有毒了呢?
自酿葡萄酒为什么会有毒?
各位喝过自酿葡萄酒的朋友应该有一些经验,就是喝了之后容易上头,简单的说就是几杯下肚头就有点晕,其实喝到这种酒时就要小心了,因为自酿葡萄酒工艺不好控制,杂醇含量可能比较高,因此由此可能会引发轻者容易醉酒,重者中毒的毒酒事故!
2014年的一起自酿葡萄酒中毒案例
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中毒的报道
自酿葡萄酒有哪些陋习?
很多朋友都认为亲手酿制绝对是最好的,看起来似乎是这样,因为葡萄是自己挑选的,工艺是亲手控制的,全程就在厨房或者阳台完成,也不可能添加各种添加剂,所以百分百放心,但素不知在这个亲手酿制的过程中,有N大隐患!
首先原料的选择,自酿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酒是我们市售食用的葡萄,和酿酒型葡萄的区别是,后者的单串粒数紧密、颗粒较小、皮厚色深、汁肉较少、酸涩带甜,单宁和多酚类风味物质深藏其中。葡萄中果糖含量也比较高,但被酸味盖过,不要小看酸味,它和单宁一起给葡萄酒带来了千变万化的不同味道,这是鲜食葡萄所不具备的。
接下来是添加白砂糖,因为葡萄中果糖率比较低,所以自酿葡萄酒加糖就成了标准工艺,当然并非说葡萄酒酿制过程不能加糖,世界上大多数产酒国都对加糖工艺控制得十分严格,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根本不允许加糖!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的部分产区允许加糖,但对加糖剂量控制十分严格。
自酿葡萄酒,加糖是标准工艺
其实还有些朋友加蜂蜜,这看起来高大上的行为却是令人窒息的操作,因为蜂蜜的水分比较高,而且还有其他微生物,所以绝不要自作主张!
然后就是杀菌,一般的自制葡萄酒原料准备前,根本就没有杀菌过程,最标准的就是开水烫烫,但就这样很多人也懒得操作,所以酿制出来的葡萄酒菌群超标那是必须的!所以喝了不光会上头,还可能拉肚子哈!
最后就是酿制过程中的工艺与温控和最后的食品安全检测,因为自酿的设备与工艺以及温控上的不足,无法排除发酵过程中的杂质,比如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会分解出甲醇,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甲醇即使工业酒精,这个危害轻者不适,重则失明甚至丧命都有可能,杂醇油的毒副作用和麻醉作用比酒精强,会让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
即使是最糟糕的葡萄酒生产厂,都未必能同时具备自酿葡萄酒这么多毛病。所以各位切记,千万不要喝自酿葡萄酒,因为酒这东西,一旦喝起来可能自己都控制不住!
能自行改良工艺,去除这些有害成分吗?
网上也有一些教程,如何避免自酿葡萄酒的甲醇偏高等问题,其中关于葡萄酒食品安全方面的有几个关键控制点!
葡萄消毒以杀死有害细菌,减少发酵过程中甲醇的释放如何减少甲醇的产生?加一些纯度高的酵母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会引起酶的突变等因素,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还有其他诸如葡萄要选择没有酸败的,用陶瓷容器不用塑料的等等就不废话了,以上三点是关键,个人能做到的极限也就是这样了,但除了业内人士的专业酿制工具个人酿制外,一般人基本不具备将杂醇降到标准以下的水平,侥幸得成也难以复制,所以各位遭遇自酿葡萄酒,可以选择不喝,不要理会面子问题,健康第一!
农村常见的自酿葡萄酒“闯祸”了,为何毒到喝一口就倒?
因为酿造葡萄酒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中毒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葡萄酒里面的甲酸中毒,酿造葡萄酒的是特别讲究的,一定要按他的规格来配料
农村自酿葡萄酒毒到喝一杯就倒,是因为自酿葡萄酒没有进行过滤。在葡萄酒没有过滤的情况下,葡萄酒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我们喝了这样的葡萄酒,那么必然会让自己出现中毒的现象。
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去酿酒,用的方法也不对,很有可能会和空气发生反应导致变质了,但是他们可能也不知道。
闲暇生活小酌一杯成为很多人放松习惯,以前大家都喜欢喝白的黄的,近十年来,葡萄酒进入我国市场,一月成为平时的三大酒类之一。但国内的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习惯了自主生产的国人,在有酿各种果酒的经验前提之下,开始风靡起业。自酿葡萄酒,特别是很多农村地区,在不少人的观念中,认为自己酿的葡萄酒真材实料,过程干净卫生,没有额外的添加剂,喝起来比较放心。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近日,一位女子根据网上的教程也在自家酿起了葡萄酒,还特地上山采摘野生葡萄,经过各种复杂的工序之后,葡萄酒变成了紫白色,女子满怀希望的盛了一杯给自己还小酌几杯的老公,结果其老公只喝了一口就昏倒了,送往医院鉴定为中毒,幸好抢救及时,已无大碍。这喝滋酿葡萄酒怎么会中毒呢?还如此之毒?女子自酿葡萄酒想得丈夫夸奖据料想丈夫喝一杯就中毒,好心办了坏事其实这并不是滋酿葡萄酒第一次出事了,在前几年就曾有几人供饮家中自酿的葡萄酒,随后几人均出现倒地、呕吐、浑身发冷的症状,但未能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几人只是简单的治疗,到第三天去县医院检查时,几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肝脏已经出现衰竭的现象,罪魁祸首同样是这自酿葡萄酒。
随着自酿葡萄酒的普罗大众,每年都会出现因此中毒的事例,不少人便疑惑,自酿葡萄酒的人可不少,怎么有些人喝了好几年未曾出事,而有些人喝了一口就中毒,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些喝自酿葡萄酒中毒的原因大多是甲醛中毒其实葡萄酒酿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民间流传的葡萄酒酿造教程,大多是将葡萄简单洗净碾碎,再加入白糖,酵母,饮用水等在等候发酵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靠谱,危险的。葡萄酒的酿造酵松葡萄种类,各种工序上都要细致谨慎自酿葡萄酒害人事件频发,其原因有多种,从葡萄的选取开始酿造葡萄酒并不是采用我们平时食用的水果葡萄酿酒的葡萄个头较小,吃起来很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葡萄,这种葡萄成熟期较能够积累更多的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在发酵的过程中使得口感更好,且这些葡萄生长过程中是不能使用农药的,这种葡萄就是为了酿酒培育和管理的,表面长出一层白霜,对后期酿酒极为重要。
并且酿造葡萄酒时尤为重要的就是去除甲醛,葡萄在发酵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甲醛,专门的酿酒厂有成熟的去甲醛工艺,但是自家酿葡萄酒就不存在这种工艺了,很容易造成甲醛超标中毒。除此之外,甲醛超标也是造成中毒的另一个原因。自酿葡萄酒各种工序没有合规的杀菌消毒的过程来杀死杂菌以及控制杂菌的生长,当使用酿造的酒精没有达到一定浓度时,细菌,真菌就会快速滋生,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最后在家中酿葡萄酒还会发生爆炸的危险。葡萄在发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当瓶子过于严实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爆炸。
自酿葡萄酒,3天开盖喷3米高,如何看待该男子自酿葡萄酒的行为呢?
自己酿的葡萄酒,三天开盖喷3m多高男子质量葡萄酒的行为属于造假行为,危险行为
其实我觉得这样做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去添加一些化学成分。
第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要擅自探索,尤其是化学方面;第二,自制的食品饮料真的未必就比卖的安全;第三,有些钱就是应该让别人赚。
山东青岛的李先生给自酿葡萄酒开盖时,不料酒水瞬间喷向屋内3米高的天花板。对此,网友关注的不是这喷起的画面,而是纷纷提醒李先生要注意安全。19日,有专业医生也提醒:自酿葡萄酒谨防甲醇中毒和细菌感染。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看待该男子自酿葡萄酒的行为。
人们说自家的食品吃起来更放心,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自己做的食品,吃起来会更放心更卫生,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规范了,食品酒水对于生产环境和工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更加做了食品根本达不了标,没有那些特定的生长环境,无法达到标准,所以自己做的更危险,比如加酿酒,这个是要在无菌的环境下才能做的才可以达标的。而自己家完全无法达到无菌的这个环节,所以呢,就很容易出现细菌感染,而且还会产生甲醛,为危及身体健康,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一定要注意。
自己酿葡萄酒容易造成细菌感染。
自己酿葡萄酒在生产环节中很容易产生甲醛。非常容易造成甲醛中毒和细菌感染。因为家庭是能量就在酿造过程中无法去除产生的甲醛,然后甲醛的含量会超标,甲醛它也叫做工业酒精,然后对肝脏神经系统都是有很严重的损伤的,所以甲醛超标对于生命的损害是极大的。
葡萄酒中毒的案例是非常多的
纯手工的食品没有工厂,是严格的生产线以及灭菌工艺,所以出现问题是非常在所难免的,每年由于葡萄酒中毒的新闻还是非常多的,就是因为喝了自酿葡萄酒,酿造过程工艺不达标,所以会造成中毒现象,因此,虽然现在社会追求健康质量的食品更加安全,但是对于这些需要严格的生产环境的还是要到正规的商场去买 才更安全。
自酿葡萄酒含甲醇超标可致人中毒 专家称不实
最近网上热传,湖南的张先生在喝过自酿葡萄酒后,突然感觉心跳加快、胸闷、视力模糊,家人发现他全身发抖,嘴唇发紫,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称他是因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标而引起的中毒。对此,有专家解释称,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能分解出甲醇,而大多数家庭在自酿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并没有除去甲醇的工艺。看到这条消息,喜欢自酿葡萄酒的郑州市民吕女士犹豫了,自己酿造的葡萄酒还敢喝吗?
只要方法正确少量甲醇不会危害健康
自酿葡萄酒会分解出甲醇的说法,得到了郑州某高校一位食品专业老师的证实。但他表示,若用正确方法酿造,酒中分解出的甲醇含量,并不足以危害健康,“就怕不按比例、不懂工序随意酿制,除了会产生过多的甲醇外,还会滋生细菌”。
他认为,分解出甲醇的含量,与酿酒时间、温度及原材料等有一定关系。他建议盛装葡萄酒要使用玻璃器皿或橡木桶,“千万不要使用塑料瓶、不锈钢、铝器皿等容器来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自酿葡萄酒中甲醇未超标
早在2011年,《宁波日报》专门就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是否超标”做过检测。他们将自酿葡萄酒样本送到了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甲醇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菌羣总数严重超标,超过国家标准119倍。
喝自酿酒也要适量空腹饮酒是大忌
自酿葡萄酒的正确工序
把葡萄清洗晒干。值得提醒的是,葡萄表皮一定要吹乾,不然在酿制过程中会起白毛。
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韩留安告诉记者,他们平时接诊因喝自酿葡萄酒导致甲醇中毒的病例并不多。即便有,也是由于过量饮酒或饮酒前服用了头孢等药物而导致中毒。韩留安提醒,儿童、糖尿病患者、恶性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患者、孕妇及服用头孢等药物的人羣不宜饮酒。他建议,“喝之前先吃点东西,空腹喝吸收快,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准备一个干净无水的坛子,用手指捏压葡萄,放入坛内。
加入酒曲搅拌均匀。至于为何要加入酒曲,张新解释称,葡萄表面有层白霜,那是天然的酵母。一般来说,若葡萄种植时没有受到污染,就可以直接拿来酿酒,无需添加酒曲,但现在市场上买到的葡萄基本都打了药,不清洗不行,洗葡萄时,天然酵母层也会被洗掉,所以需添加适量的酒曲帮助发酵。
把坛子封存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发酵一个半月,滤掉葡萄渣后,葡萄酒就酿成了。
妈妈在家里酿的葡萄酒,喝了之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要选用无腐烂、无虫害、未损伤的新鲜葡萄为原料,葡萄、酿酒所用的各种容器和工具是先清洗消毒后再用的,没有用铁瓶、铝瓶和塑料瓶酿酒(可用不锈钢和玻璃容器酿酒),并且在酿酒过程中,是按比例添加防腐剂二氧化硫的,就不会有问题。还应注意葡萄不要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可用低浓度的臭氧水消毒。
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要这个葡萄酒没有变质就是可以喝的,而且自己酿的葡萄酒是非常安全的。
不会。只要葡萄酒没有变质就是可以喝的,自己酿的葡萄酒是比较安全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绝句,不仅将出征壮士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葡萄酒的美味传唱千家万户。在新春佳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更是少不了葡萄美酒的助兴,特别是用家庭自酿的葡萄酒招待客人,更显满满的真情实意。
不过,自酿葡萄酒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风险,因喝这种酒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据河南媒体大河网报道,近日,河南就有6人因喝了自酿葡萄酒而中毒住院。
食物中毒住院
江苏大学果酒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马永昆教授指出,葡萄酒酿造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家庭自酿葡萄酒可能存在甲醇、细菌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安全风险。人喝了这种不安全的家酿葡萄酒后,健康会受损害。从安全健康角度出发,一般人最好不要在家自己酿葡萄酒喝。
马永昆教授强调,如果有的人非要在家尝试自酿葡萄酒,也要注意关键环节的操作。那么,在家要酿出可安全放心喝的葡萄酒,应注意哪些要点呢?请接着往下看。
家庭自酿葡萄酒
一、河南6人喝自酿葡萄酒中毒住院,5人肝脏重度损失
据大河网报道,2020年1月5日,河南周口的王某和几个朋友聚餐,其好友特地从家中拿来自酿葡萄酒给大家喝。期间,王某等6人喝了这种家酿葡萄酒。
饭后,6人先后出现呕吐、浑身发冷等不良反应,虽经简单治疗,但没有好转。医院检查后发现,他们的肝脏都受损:王某女儿的肝损伤为轻度,因她聚餐时只尝了一口自酿葡萄酒;其余5人的肝损伤为重度,肝脏已开始衰竭。经住院治疗,截至1月17日,王某的女儿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其他5人还在治疗。
食物中毒者的痛苦
关于"喝自酿葡萄酒中毒"的消息并不是第一次报道,此类食物中毒事件以前已发生多起。2014年7月,湖南的张先生下午在家宴请朋友,一起饮用自酿葡萄酒。当晚,他突然觉得心跳加快、胸闷,且视力模糊,差点双目失明。所幸经救治后,张先生的身体得到了恢复。医生认为,张先生中毒是因他所喝的自酿葡萄酒中含较多的甲醇。
二、喝自酿葡萄酒中毒的3种原因
酿酒专家、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马永昆教授认为,喝自酿葡萄酒中毒的原因是这种葡萄酒中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综合近20年来各地发生的自酿葡萄酒中毒事故分析,该种酒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种:
葡萄酒
1.生物毒素危害。葡萄酒被大量的霉菌、细菌等微生物污染,产生生物毒素,使喝了这种酒的人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健康问题,严重时损害人的肝脏。
2.甲醇危害。自酿葡萄酒等果酒易产生甲醇和杂醇油,而普通家庭缺乏检测和去除这两种有害物质的条件。甲醇是什么?它可是一种剧毒物质,也就是常说的工业酒精,对人的神经系统和血管的毒害很大。喝了甲醇超标的葡萄酒、白酒的人,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线模糊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失明甚至死亡。在我国、印度等多个国家,都发生过"喝甲醇超标酒而死亡"的恶性事件。
假酒窝点
3.化学反应危害。有的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在家中用铁、铝等金属容器、塑料瓶酿葡萄酒,这些容器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会和葡萄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进入酒中,危害健康。
三、自酿葡萄酒应注意4要点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马永昆教授指出,普通人不具备专业的酿酒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为避免食物中毒事故,不提倡非专业人士在家自酿葡萄酒等果酒喝。如果有的人想过把瘾,非要在家自酿葡萄酒喝,那也至少应注意以下4大要点:
1.选用无腐烂、无虫害、未损伤的新鲜葡萄为原料。
新鲜葡萄
2.葡萄、酿酒所用的各种容器和工具都要先清洗消毒后再用。但葡萄不要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可用低浓度的臭氧水消毒。
3.不要用铁瓶、铝瓶和塑料瓶酿酒,可用不锈钢和玻璃容器酿酒。
4.在酿酒过程中,可按比例添加防腐剂二氧化硫,以抑制有害杂菌生长、防止葡萄酒受微生物污染而变质。
听说自己酿葡萄酒会中毒,是真的吗
为什么自酿葡萄酒不能喝,喝了会中毒吗?反正我是不敢喝了
我们难道真的不能自酿葡萄酒了吗?今天知力君将邀请专家和您聊一聊自酿葡萄酒的问题。
1.自酿葡萄酒会被细菌污染吗?是否对身体有害?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很难完全杜绝。在自酿葡萄酒过程中,也是极有可能存在细菌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具体要看存在的细菌是什么,有多少?如果不是致病菌,通常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是致病菌,且达到危害水平,那么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实际上,如果灭菌不彻底,或者操作不规范,很有可能混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
2.网传自酿葡萄酒易使甲醇超标导致中毒,这是真的吗?
植物组织在发酵过程中,甲醇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植物细胞壁中含有果胶,其本质是半乳糖醛酸聚糖,其侧链可被酯化,酯化的果胶在果胶酶作用下会生成甲醇。所以,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确会产生甲醇,不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都会产生。
不过,相比自酿,工业化生产葡萄酒时,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一般来说,工业生产的葡萄酒中甲醇的残留量会更可控,会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而家庭自酿葡萄酒,由于受技术条件、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的操作,所以自酿过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较多,当然也有可能少,这个风险是未知的,而且还要随每个人自酿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是,如果说自酿葡萄酒的甲醇一定超标,使人中毒,那倒也不是这样的。实际上,自酿过程中,甲醇浓度也很难达到对人体有害的浓度,因为葡萄酒并没有蒸馏的步骤,不会造成甲醇富集。所以,也不一定会使人中毒。
3.自酿葡萄酒该如何处理,才能很好地除菌?
在自酿之前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请教,或者找一本靠谱的、专业的书,先把方法学会,不要盲目自酿。因为自酿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如果盲目自酿,很可能浪费时间、浪费葡萄,还酿不出好的葡萄酒。甚至,如果在一些环节出错,比如灭菌不足,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因此,一定要注意合理操作,确保操作规范、灭菌彻底。灭菌首先应该做到在酿造过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对所用的器具、容器做好灭菌处理,不要给有害菌留下可乘之机。
4.自酿葡萄酒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自酿葡萄酒的主要危害在于可能的杂菌污染,因为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灭菌的操作要求很严格,如果混入杂菌,会破坏葡萄酒的正常发酵,影响酒的口感。甚至,如果灭菌不彻底,杂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长,从而产生有毒物质,这往往是自酿葡萄酒普遍存在的问题。
5.自制发酵食品,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生活中我们会自制许多发酵食品,比如酸菜、辣白菜等。在发酵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细菌的存在。但是,只要菌落总数在合理范围内,不是混入杂菌,尤其是致病菌,倒也不一定有危害,大家不要太担心。
第一,注意避免混入杂菌,尤其是致病菌。
比如肉毒杆菌。目前,我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臭豆腐等,每年都会出现自制食品导致的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自制食品其实是一件技术含量不低的事情,要自制的话,为了安全,一定要好好看看自制发酵食品的关键步骤,对每一步的安全隐患都有所了解,尽量做到避免这些安全风险。
另外,在吃的时候,最好是尽量加热熟透,这样也能降低可能存在致病菌或者有害微生物的风险。
第二,注意亚硝酸盐。
家庭自制的一些发酵食品,如泡菜就可能存在亚硝酸盐的风险。常见泡菜的腌制高峰一般在4-10天左右,这个因温度、盐度、蔬菜的种类等一些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一个星期左右达高峰。然后,再过10天左右,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趋于平缓了。所以,一般推荐腌菜要等到15-20天左右吃。如果自制发酵泡菜,一定要腌透了再吃。
最后,喜欢自酿葡萄酒的朋友们,只要你在酿制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做好灭菌处理,避免混入其他致病菌,就一定能够酿造出香醇的美酒!不过一定要小心操作呦!
(作者: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制葡萄酒有毒吗
卖葡萄酒的人一定会说有毒,而年年自己做来吃的人没看到一个中毒的
酵母纯度不高,可以出现甲醇中毒
当然没有了~
有实验室检测发现,大量自酿葡萄酒样品经分析后,显示出样品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醇和杂醇油
10月22日晚上9点过后,重庆西南医院急诊科送来了一位甲醇中毒的患者,43岁,姓郑。郑先生的妻子于女士说,大约2个月前,她去超市买了20几斤葡萄自己在家酿制葡萄酒。这也是她第一次酿葡萄酒,照着朋友教她的方法,先洗净葡萄、晾干、捣碎后放入瓶中密封,待自然发酵大半个月之后,再过滤掉皮渣……前天吃晚饭时,于女士倒了一小碗出来给丈夫尝尝,郑先生喝着感觉涩涩的,但还是把这一小碗喝了。
“才吃完晚饭,我就觉得头痛得不得了,在家里吐了好多次,还拉肚子,心里像火在烧……”医生判断他是因为喝了葡萄酒导致的甲醇中毒。
为什么喝自制葡萄酒会甲醇中毒呢?医生解释说,“首先,葡萄酒的甲醇主要来源于原料,原料中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和发酵原料的霉变均会大量产生甲醇;其次,葡萄的干制程度对酒的发酵影响较大,发酵彻底,酒度比较高,甲醇含量也较高;最后,陈酿时间不充分和没有用橡木桶陈酿,都会导致甲醇升高。自酿葡萄酒有很多讲究,否则容易带毒或菌群超标”。
什么样的葡萄酒才是安全的?
自酿葡萄酒之所以频现中毒情况,归根结底是家庭不具备专业的酿造设备,无法达到葡萄酒生产条件。国内某些葡萄酒生产商同样也存在单纯追求低成本,酿酒设备不完善,甚至勾兑造假的情况。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建议广大消费者到葡萄酒专营店,选购品质有保证的原瓶进口葡萄酒。
普及红酒文化 引领健康生活
自己酿的葡萄酒不能喝,都有那些害处?
自酿葡萄酒对人身体有没有坏处?
自酿葡萄酒由于设备及辅料的不足,可能会葡萄酒中还有另外一些看不见而又无法过滤掉的杂质,如甲醇和杂醇油。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会分解出甲醇,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家庭自酿葡萄酒因为工艺问题,无法去除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所以对于任何自酿的葡萄酒,饮用时都应该适可而止。
建议选择酒庄酒,真正认真做出来的葡萄酒如中国精品酒庄酒——类人首。试饮L4天猫只需19元。
1、能喝。
2、坏处就是保存期较短,以及对于消毒杀菌可能没有正规的严格。
3、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三种。红葡萄酒一般用红葡萄品种酿制,白葡萄酒可用白葡萄品种,或者脱皮的红葡萄品种酿制,桃红葡萄酒用红葡萄品种酿制,但浸皮期较短。
喝自酿葡萄酒
等于自杀
近日,家住红谷滩新区的市民张先生因喝自酿的葡萄酒中毒,险些双目失明。据张先生回忆,前几日,他请几个好友下午来家中吃饭,并用家中自酿的葡萄酒招待大家。当天晚上,张先生突然感觉心跳加快、胸闷,并且视力模糊。家人发现他全身发抖,嘴唇发紫,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医救治。
经过医生的治疗,张先生恢复了健康。医生告诉他,他是因为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标而引起的中毒。记者从急诊科了解到,他们之前也接诊过多起喝自酿酒中毒的情况,“引起中毒的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饮酒过量,也有可能是喝酒前服用了头孢等药物而导致中毒。”
专家提醒,自己酿制葡萄酒一定要小心,因为自制葡萄酒中可能隐藏着甲醇、杂醇油等,这些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有关专业部门曾对自酿葡萄酒样品进行分析,显示样品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醇和杂醇油。甲醇、杂醇油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
自己酿造葡萄酒虽然实惠,但是,目前,大多数家庭酿制葡萄酒过程还没有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的工艺,大家在自行酿制和饮用时应该当心,避免此类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
【记者求证】
A
自酿葡萄酒
大多是安全的
“可以说,大部分自酿葡萄酒都是安全的。”杨晶告诉记者,只要自酿葡萄酒的方法得当,符合卫生条件,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甲醇对人体有强烈毒性,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可能会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根据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307-2006,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须在400毫克以下。杨晶说,葡萄在发酵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甲醇。但是一般来说,大部分自酿葡萄酒都是非常安全的,其甲醇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除非葡萄酒发酵时温度特别高且使用了严重腐烂的葡萄,才可能导致葡萄酒甲醇含量超标。
其实,不仅是自酿的葡萄酒,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微量甲醇。甲醇是在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原料中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和发酵原料的霉变,都会产生甲醇。但葡萄在自己发酵的时候甲醇的产量很少,一般都可以忽略。只要在酿造前注意挑选原料、仔细清洗,酿造中保持清洁,同时把发酵条件控制得当,尽量保持低温发酵,自酿葡萄酒中的甲醇一般不会超标。如果市民对自酿的葡萄酒心存疑虑,可以取适当剂量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B
酿造时这些细节
多加注意
自酿葡萄酒因自购原料、无添加剂和防腐剂等优势,受到人们青睐。不过,自酿葡萄酒也有很多讲究,否则也容易带毒或菌群超标。
“自酿葡萄酒首先要考虑的是卫生问题。”杨晶说,自酿葡萄酒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变质、长霉,这与家庭酿制的局限性有关,原材料、器皿清洗不彻底,发酵过程中与空气接触,都是造成葡萄酒“长毛”的原因。杨晶提醒,市民自制葡萄酒时应反复清洗葡萄原料和器皿,毕竟葡萄发酵时间一般要7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被细菌感染了,那么很可能使得葡萄腐烂。而如果发酵容器没有洗干净,搅拌的时候容器不干净,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容器的选择也很重要。自酿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所以不要用塑料的饮料瓶盛放,最好用玻璃或陶瓷等材质的容器,千万不要用铁、铝器皿,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在澳大利亚,曾有人用浴缸盛放压碎的葡萄,但因为浴缸上的搪瓷已经被侵蚀,导致这个人出现了铅中毒症状。另外,葡萄酒制作完毕后,必须存放在特定的环境内,否则自酿的葡萄酒很容易变质。
自酿葡萄酒的另一个风险是农药残留。因为酿造葡萄酒时需要将葡萄连皮一块发酵,喷洒在葡萄上的农药很可能渗透到葡萄酒中,而市民又没有条件对自家的葡萄酒进行检验,因此存在农残超标的可能。杨晶表示,近年来,果农对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规范,一些葡萄在种植时还套着袋子,再加上市民在自酿葡萄时通常会加以清洗,农药残留通常也不会超标。
此外,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低温发酵,防止温度过高引起酶的突变,产生有毒物质。在利用虹吸作用分离葡萄酒和沉淀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卫生。同时要及时把葡萄酒和沉淀物分离开来,因为沉淀物中有死亡的酵母,葡萄酒长时间和它们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霉味。
C
自酿葡萄酒
这几步很关键
杨晶提醒,出于口感和安全考虑,自酿葡萄酒还是有几点值得注意。
原料葡萄要尽量选择新鲜的葡萄,避免使用霉变、破损的葡萄。如果是酿红葡萄酒,必须用红色葡萄,颜色越深越好,成熟度越高越好;白葡萄酒用白(绿色)葡萄或红皮白肉的葡萄(发酵前压榨去皮)。一般不建议把不同品种的葡萄放在一起酿酒。
葡萄买回家后,最好用剪刀把葡萄一个个剪下来,放在盆里,注入清水,清水盖过葡萄,然后在水里加点面粉,用手搅和几下,倒掉脏水,再用清水洗上两三遍,沥干水,晾干。所有与葡萄接触的容器、工具都要用清水冲洗消毒。
用手捣碎或者挤碎葡萄,再撒上酵母拌匀,随后装入容器,在室内自然发酵,瓶盖不要完全密封。容器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器皿。葡萄与糖的比例要根据葡萄的甜度适度增减,通常是5公斤葡萄加0.8到0.9公斤糖。加糖分两次,第一次加糖,糖的比例占葡萄的10%,在器皿中铺一层葡萄撒一层糖,静放24小时;然后放酵母和剩余的糖,再静置24小时。
葡萄与糖配好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每天需要搅拌一到两次,这样大约5到6天后,开始过滤。过滤时用漏勺按压,把滤出的原浆,用虹吸管吸到容器里,再放5天。然后用虹吸管把纯度更高的原浆吸入新的器皿,如此反复三次。
过滤后就可以封存了。将过滤后的原浆放入不透明陶瓷缸避光保存,用保鲜膜把缸口封住。静放两三个月后就可以直接饮用了。一般来说,三个月是可以饮用期,六个月是最佳饮用期。一旦开口的葡萄酒,最好尽快饮用。
D
葡萄酒虽好
但也不要多喝
杨晶告诉记者,葡萄酒保健的一个关键成分是白藜芦醇,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抗氧化、防癌、抗辐射、抗炎、抑菌等作用,它主要存在于葡萄的皮和籽中,果肉的含量只有皮里的几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另一种葡萄中的特殊保健成分叫做聚合型原花青素,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抗癌、抗辐射和改善皮肤等作用,但它只存在于籽中。同时,葡萄皮和籽中还含有大量的单宁和类黄酮物质,同样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曾有人提出,吃葡萄要连皮和籽一起吃下去。不过杨晶对此并不认同。她指出,把葡萄皮和葡萄籽嚼碎咽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感到舌头一阵阵发麻,因为其中含有大量单宁,它会产生强烈的涩味。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你忍受了口感上的不适,也并没有获得有效成分。因为白藜芦醇、聚合型原花青素在水中都很难溶解,白藜芦醇易溶于乙醚、甲醇、乙醇等,而聚合型原花青素则易溶于甲醇、丙酮、乙醇等。所以,将葡萄酿成葡萄酒反而能获得这些有效成分,因为酒类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用酒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地提取出葡萄皮和籽当中的活性成分。
“不过自酿葡萄酒虽然大多安全,但我们并不提倡多喝。”杨晶说,对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实验,目前只做过大鼠实验,对它们而言,确实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如果把大鼠换算成人,要产生效果,喝的葡萄酒的量是相当多。而酒精对于人体是有一定伤害的,如果大量饮用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杨晶提醒,普通人每天的饮酒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是葡萄酒,一般来说应该每天控制在250毫升以内。此外,她还表示,目前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对人的作用还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是不是能产生像大鼠那样的有益效果还很难说,所以更加不主张通过多喝葡萄酒来摄入白藜芦醇。
自酿葡萄酒最大的难题在于杀菌,自酿的葡萄酒,微生物超标都算是小问题,由于温度和发酵环境的不稳定,酒精发酵过程中出现杂醇的概率可是不低,这也是为什么常听人说自酿的酒容易醉或是容易上头,并不是家里拼拼凑凑的环境能发酵出比酒厂更高的酒精度,而是因为出现了对神经毒性更强的各种杂质。甚至还有喝自酿酒导致失明甚至昏迷的案例。
自酿葡萄酒通常缺乏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含有的稳定剂——比如适量的二氧化硫。实际上,正是因为自家的酒“没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更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变质,被微生物污染。而相比之下,只要买来的不是假酒,酒庄为了保证酒质稳定健康而添加的适量添加剂,对人体是不会有损害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自己动手酿酒,特别是葡萄酒 很多农村里都喜欢自己酿,但是葡萄酒自己酿的喝了可不好,那么为什么自己酿的葡萄酒不好呢,虽然利用微生物发酵的酿酒原理听起来简单。
自己家酿的葡萄酒不是不能喝,而是怕你酿的方法不对,如果方法对了,自己家酿的自己还很干净,放心,不用担心的。
首先一定不要选用铜质工具,因为铁会带来铁、铜破败病;
1、发酵过程产气,容器口不要密封,稍微遮盖即可;
2、整个过程不能接触铁质、铜质工具,会带来铁、铜破败病;
3、不能用生青、腐烂变质的葡萄酿酒,否则葡萄酒酸味重、口感差;
4、葡萄需要捏碎后再装入容器,有利于有益物质的溶出;
5、葡萄不要冲洗过分,发酵的动力来源于皮上的野生酵母;
6、发酵过程不能接触生水,以防感染杂菌,导致发酵失败;
7、整个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温度在35度以内最宜。
自己亲手酿造葡萄酒,不掺假又划算,喝起来更有滋味。但你认为绿色、天然的自酿葡萄酒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危害。
1、容易滋生霉菌
酿酒的葡萄需要成熟度高、无破损、无发霉等现象。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所以,一定要选择新鲜的葡萄,切不可把葡萄买回家存放几天后才开始酿酒。
2、容器易发生化学反应
平时酿葡萄酒,家里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几乎都在使用,玻璃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也时常“上阵”。其实酿葡萄酒时最好不要用塑料、不锈钢、铝器皿等来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酿酒最好选用玻璃器皿。
3、糖分过多危害健康
其实,大部分葡萄酒酿造都尽量避免含糖。在葡萄酒发达的国家,人们为了让葡萄酒中少含糖甚至不含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艰苦探索。而家酿过程中却选择多加糖帮助发酵,葡萄酒本身对人体有益,即使糖尿病人也可以喝,但如果其中加过多的糖,对人体就会有一定的危害。
4、发酵时间、温度无法控制
一般家庭自酿葡萄酒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饮用,但是,正常情况下的葡萄酒酿造,白葡萄酒需要3-4个月的发酵时间,红葡萄酒则需要1-2年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度。而家庭自酿却无法保证时间和温度。
5、隐藏有害物质
自己酿制的葡萄酒中可能隐藏着甲醇和杂醇油,对身体有一定毒副作用,目前家庭酿制葡萄酒还没有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的工艺,所以有人喝完自家的葡萄酒后,会出现头痛肚闷的症状。而且,因为硬件不达标,不能够实现全程封闭式消毒生产,家酿葡萄酒也很难达到卫生标准,有可能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从而导致肠胃不适。
6、酚含量较少
至于说到营养成分,据品酒师鉴定,自酿酒含酚类的物质比较少,和真正的干红葡萄酒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自酿葡萄酒偶尔喝些还是可以的,但是不适合经常饮用。想要喝了保健、对身体好,还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瓶装葡萄酒比较好。
喝自酿葡萄酒中毒 哪些保险可为食物中毒埋单
近日,江苏扬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酿的葡萄酒中毒,经医院洗胃才好转。医生表示,土法酿酒容易细菌超标,还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该女子中毒应是甲醇引起,好在发现及时,否则后果难料!
为何自制葡萄酒会中毒
为什么喝自制葡萄酒会甲醇中毒呢?宜昌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刘敏医生介绍:“首先,葡萄酒的甲醇主要来源于原料,原料中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和发酵原料的霉变均会大量产生甲醇;其次,葡萄的干制程度对酒的发酵影响较大,发酵彻底,酒度比较高,甲醇含量也较高;最后,陈酿时间不充分和没有用橡木桶陈酿,都会导致甲醇升高。自酿葡萄酒有很多讲究,否则容易带毒或菌群超标”。刘敏提醒市民:大多数情况下,家庭自制葡萄酒是没毒的,可以放心饮用。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制作质量更好的葡萄酒,自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问题。
葡萄酒味道甘醇,而且营养丰富。但是不少消费者怕在市面上买到假葡萄酒,开始自己购买新鲜葡萄自酿葡萄酒。但是专家建议到,自酿葡萄酒可能隐藏着甲醇和杂醇油,对身体有害,市民饮用时应特别注意。除此之外,您还可以购买一些意外险为自己提供全面保障。但是哪些保险能够为食物中毒买单?有哪些带意外医疗的意外险?哪款保障更多?哪款更值得买?我们一起来看下最新榜单!全国保险公司热门意外险排名!
食物中毒,哪些保险能埋单
专家表示,目前在保险市场中,意外险、医疗保险包括餐饮综合责任保险都可以按照具体情况,为食物中毒造成的损失“埋单”。有哪些保障好的医疗保险?哪款值得买?看看今年保险公司排名前10的热销保险:2020年最新!十大保险公司热门医疗保险榜单
保险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如果当事人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的话,首先要界定是否属于意外事故。食物中毒符合非本意的、外来的、突发事件三个要素,属于意外事故。但是因细菌感染的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关系所引起的肠胃等疾病,则不应是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所以保险公司对于个体食物中毒的案件,一般都不予按照意外事故处理。但是,对于集体食物中毒,尤其是经媒体披露的食物中毒案件,保险公司会视个案而考虑按照意外伤害进行赔付。”保险公司哪家强,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新榜单!全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专家提醒,事实上不少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产品条款上明示不赔付食物中毒,而没有明确排除食物中毒责任理赔的保险公司也表示,赔付与否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登录人保财险、平安保险、新华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保险、光大永明人寿、长生人寿、中航三星人寿、安邦人寿、国泰人寿、大都会人寿和中法人寿等官方网站,发现这14家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产品中,太平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保险、光大永明人寿、长生人寿等6家公司的意外险产品条款中明确注明“食物中毒”属于免赔责任范围,而另外8家的意外险产品免责条款并未提及“食物中毒”。
提醒:别让医生只写“肠胃炎”
某保险公司理赔部人士建议,投保者若想顺利理赔,可要注意三点:一是若产品明确食物中毒免责,则一定不予赔付;二是遇到团体性中毒,建议理赔者搜集卫生、防疫部门登记资料;三是住院后和医生核实,如果确实是食物中毒引起疾病,而医生只在病历里写“肠胃炎”等普通疾病,则给意外险的界定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