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技巧,怎样泡茶步骤

本文目录一览: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技巧一:“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滋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技巧二:“坐杯”
坐杯,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技巧三:“闷泡”
闷泡,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并不仅仅是日常常喝的饮品,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更具有承托性、传承性的宏观概念文化,品茶犹如人生,不同的茶叶的冲泡方法都是有所差异的,以下分享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1    昔人对于沏茶用水非常讲求,他们的选择,重要有三个尺度
  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
  陆羽《茶经》明确指出:“其水,用山川上,江水中,井水下。”所指山川即是泉水。
  因而古品德名茶,要用名泉之水,譬如品西湖龙井就要用虎跑泉水。
  在昔人的茶文化中,茶与泉是不行分的。
   茶叶的冲泡方法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朝曩昔最广泛的饮茶法。 其历程陆羽在《茶经》中已经详加先容。大要说,起首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
  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克不及全沸,参加茶末。茶与水融会,二沸时涌现沫饽,沫为微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英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连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交融,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酷量入。茶汤煮好,匀称的斟入大家碗中,蕴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朝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再也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必要融会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东西,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东西,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令郎”。
  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冒死使劲打击,这时如胶似漆,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涌现是否快,水纹暴露否慢来评定。沫饽明净,水费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交融,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天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参加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朝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木樨、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沏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当代,为民间遍及利用,天然为人熟知。无非,中国各地沏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因为当代茶的品种五颜六色,红茶、绿茶、花茶,冲泡要领皆不尽相同。
  大要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沏茶,发味快,而又制止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力运动,也是物资运动。以是茶艺亦不行抱残守缺,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
  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康健、友信、美韵。因而,只要在康健头脑的指示下,作些革新是应该的。
  今世生存节律不停变革,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公道。法浅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普通化,但对于当代产业社会过于告急的生存,倒是种很好的调治。以是,挖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首要的事情。
  听说福州茶艺馆已经规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着实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但讲怎样烹制茶汤,还要讲怎样“分茶”。唐朝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朝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朝。
  明清之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虽然不但,但更我的是最少能斟四、五碗的茶壶。以是,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绝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能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频频才匀称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2    “6大类茶叶”冲泡技巧
   第1类,绿茶
  绿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喝到的的茶叶类别,碧螺春、西湖龙井、普龙茶、蒙顶甘露等都是绿茶系的代表。
  绿茶系的茶叶较细嫩,并不适宜用刚刚煮开滚烫的沸水冲泡,最适宜的水温是80~85℃,而茶叶与水的比例,则以1:50为佳,冲泡时间控制在2~3分钟以内,能够把绿茶的茶味彻底冲泡而出,染的茶汤,碧绿清澈。
  因为绿茶中带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的水温太高了,就会破坏掉多酚类物质的结构,使得冲泡出的茶汤色发黄,而且茶味只涩不甘香。
   第2类,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耳熟的祁门红茶就是代表名茶,小类另分【红碎茶】和【高档工夫红条茶】。
  冲泡方式要与绿叶区别开来,冲泡红茶需要沸水,冲泡时间比绿茶要稍微久点,要延长至3~5分钟为佳,通过沸水的高温冲泡并浸泡,促使红茶中的茶味、有益成分充分溶出到茶汤中,也把茶汤染成暗红。
  另外红碎茶和高档工夫红条茶所适宜冲泡的次数也各不相同,红碎茶适宜只冲泡1~2次,而高档功夫红条茶则可以冲泡3~4次。
  冲泡容器建议以紫砂壶为首选,更有趣味性的就用盖碗品茶,不仅能方便闻着茶香,还能感受到红茶的层次分明。
   第3类,乌龙茶
  乌龙茶也叫“青茶”,特点是具有绿茶鲜爽,花茶芳香,亦有类似红茶般的甘醇,集多种茶香和口感于一体,深得一众茶友们的喜欢。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代表茶有安溪铁观音、红水乌龙、凤凰水仙、乌龙红茶、大红袍等,冲泡乌龙茶很考验“泡饮技艺”,对泡茶用水,泡茶器具,以及泡茶的整个过程都有讲究。
  传统冲泡乌龙茶的技艺是“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当然这样的冲泡技艺,在家庭应用上难以实现,所以平常冲泡乌龙茶,只要选用专业的盖碗杯或紫砂壶,用95℃左右的沸水,投放的乌龙茶叶的量达到所用的紫砂壶或盖碗的一半甚至更多点为佳,冲泡后盖着盖焖泡即可。
  另外,冲泡乌龙茶时盛出的第1泡茶是需要倒掉的,而倒出的这些茶水,我们可以给茶杯润一润,然后再注入沸水进行冲泡,第2泡开始饮用,一壶乌龙茶可以冲泡多次,品质上佳的,甚至能够冲泡7~8次,每次冲泡时间维持在2~5分钟为佳。

   第4类,白茶
  白茶因为茶树品种多且不同,鲜叶原料的采集模式及标准也有所不同,白茶因原料的原因,可分出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白毫银针、寿眉、贡眉及新白茶等多个不同小类。
  白茶的茶叶与其它5大类茶叶最不同的是,干茶更显细腻鲜活,翠绿中又略带金黄,茶叶味鲜爽,叶型薄而细秀,使得冲泡白茶所用的水温很重要,不宜过高,维持在85~90℃最佳。
  另外,冲泡白茶建议选用玻璃质的透明杯冲泡,让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杯,去欣赏、去体会白茶叶在茶汤中浮现的千姿百态的那种活泼感。
   第5类,黑茶
  黑茶,带有收藏、文化、健康于一体的特别茶,属于后发酵茶,这类茶的.特点与白酒一样,陈化时间越长香味越浓。
  黑茶的代表茶叶中,普洱最为耳熟,所冲泡的茶香格外突出,但这样的浓茶却并不会影响睡眠,反而格外适合晚上饮用。
  冲泡黑茶,需要用到100℃的沸水,同时黑茶不宜直接注水冲泡,而是要先用10~20秒进行快速洗茶,把黑茶中的杂质滤掉,然后才把茶叶放进杯中,注入沸水,稍微过会,再把泡出的第1泡茶倒掉或润杯,而后再注入沸水,盖上盖子焖泡2~3分钟,再倾倒出茶杯中品茶。
  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才更香醇,后续冲泡的时间也基本维持在2~3分钟,茶叶的投放量,是绿茶的2倍。
   第6类,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代表茶叶有沩山白毛尖,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广东大叶青等,其中毛尖茶小鹿最常喝了,因为冲泡方便,而且还容易冲泡出味道。
  黄茶的茶叶特点是嫩,冲泡出的茶汤特别的柔,茶质显黄,黄绿明亮,冲泡黄茶的水温不宜太高,以85~90℃为佳,如果水温太高把茶叶给烫熟了,冲泡出的茶味会很浓烈,冲泡黄茶所用的茶叶量也不需太多,只需达到茶具容量的1/4就够了。
  黄茶第1泡的冲泡时间非常短,以30秒为佳,而第2泡则延续到一分钟,延后的第3泡则延伸到二分钟左右,冲泡时间叠加,以达到黄茶的茶汤最佳口感。
  而且用玻璃杯冲泡黄茶更适合,泡动起的茶叶如群笋破土,而后缓缓升降,层层叠绿,有如“三起三落”的茶中景观。
  不管大家是否喜欢喝茶,都值得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大观以及茶道精神,毕竟中国的茶文化,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古时传承下来的学识与文化,都是很有道理的,用心体会与感受泡茶的过程,享受品茶、赏茶上的绝佳体验。

各种茶叶的冲泡技巧

  针对不同的茶,应该怎么泡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各种茶叶的冲泡技巧   绿茶冲泡技巧
  使用盖碗冲泡绿茶时,投茶量大概是盖碗的三成满,使用80-85℃的水冲泡, 10s-30s出汤,通常会使用高冲的方法是茶叶翻滚,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进行茶量及出汤时间的调整。
  而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等一些用料比较嫩的名优茶,水温则不易过高,控制在75-80℃左右即可。没有盖碗时最佳选择是玻璃杯,茶水比一般是1:50-1:60,较嫩的茶叶一般使用上投法,较粗老的茶叶一般使用中投法或下投法。冲泡使用的水温参考盖碗泡茶法。
  红茶冲泡技巧
  冲泡红茶我们通常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来进行冲泡。投茶量大概控制在两到三成满,水温90-95℃, 3s-5s出汤,红茶出汤稍慢就会导致茶汤苦涩,所以冲泡红茶以快为原则。没有盖碗及紫砂壶时,可选用泡茶壶,因为红茶讲究快进快出,所以使用泡茶壶可将茶叶放入滤网中,注水后3s-5s将滤网拿出即可饮用。
  乌龙茶冲泡技巧
  乌龙茶冲泡通常使用盖碗和紫砂壶。投茶量为三成满,松散型的为八成满,使用沸水冲泡,乌龙茶出汤要快,大概3s-5s的`时间。没有盖碗及紫砂壶时,建议使用泡茶壶,注水3s-5s后将滤网拿出,不要持续浸泡在茶汤中。
  白茶冲泡技巧
  白茶冲泡通常使用盖碗及紫砂壶。投茶量为三成满,白毫银针较嫩, 90℃水进行冲泡即可,白牡丹、贡眉、寿眉使用沸水冲泡, 10s-20s出汤。白毫银针注水方式我们通常使用螺旋注水,白牡丹、贡眉、寿眉使用单边定点注水法。而存放多年的老白茶使用慢火煮饮的方式滋味更佳。没有盖碗及紫砂壶时,白牡丹、贡眉、寿眉可保温杯冲泡,白毫银针推荐使用泡茶壶。
  黑茶冲泡技巧
  冲泡黑茶通常使用盖碗及紫砂壶。我们使用紫砂壶冲泡会更多一些,因为紫砂壶的吸附性比较强,可将茶中的堆味和粗老气吸附。紧压茶投茶量为两到三层满,散茶为八分满,使用沸水冲泡, 3s-10s出汤,我们通常使用单边定点注水,藏茶及茯砖可采用慢火煮饮的方式滋味更佳。没有盖碗及紫砂壶时最佳选择是保温杯。

泡茶的技巧有哪些?

一、取水
?
泡出好茶的前提是先找到最适合的水,泡茶用水首选纯净水、矿泉水等软水。并且泡茶用水的要求之一是需要煮沸,无论用80度或90度水冲泡,一定要先将水煮沸,然后再放凉至所需温度水温。嫩度较高的茶叶宜低温冲泡,避免烫坏茶叶;粗老的茶叶可以用高温冲泡,以激发出茶的香气和滋味。
二、选器皿
?
茶器要结合冲泡的茶类选择,盖碗和茶壶适用的茶类范围很广。平时多练习使用,泡一般茶类即可得心应手,但注意绿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冲泡。其他的辅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场合搭配使用。
三、 洗杯
?
往茶壶、茶杯注水冲洗,也包括壶嘴、盖,然后迅速倒掉水分。这样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使茶叶在冲泡后,茶汤的温度不会很快地下降,而是相对稳定,从而让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更充分的浸出。
四、 投茶
?
根据茶杯、茶壶大小,往泡茶的茶杯或茶壶中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一般来说,茶水比例在1:50~80。即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而喜欢喝浓茶的,茶叶可以多投。偏好淡茶的,可以适当多注水。
五、 浸泡时长
浸泡时长的掌握需要综合考虑茶的品类、形态以及冲泡次数等因素。坐杯的时间可根据泡数而定,后面的每一泡可根据前一泡的坐杯时间适当地延长3-5秒。
六、倒茶
冲泡好之后的茶汤,需要先倒进茶海中,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茶杯又叫品茗杯,有品茶之意。而茶海又称公道杯,意为分茶公道。
七、 奉茶
用茶盘托着茶杯,送到宾客面前,并放置在宾客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还需要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
八、 品茶
刚刚冲泡好的茶,不要急于饮用。应该先观其色,察其形。然后端起茶杯,闻汤香,品滋味。啜汤赏味时,让茶汤先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两三次,感受茶汤的回味、甘甜。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关于茶叶的冲泡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讲的哦。

茶叶 古人对泡茶用水十分讲究,他们的选择,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
陆羽《茶经》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所指山水即是泉水。
因此古人品名茶,要用名泉之水,比如品西湖龙井就要用虎跑泉水。
在古人的茶文化中,茶与泉是不可分的。
茶叶的冲泡方法 1.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
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传统的泡茶方法

传统的泡茶方法
  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功夫茶的冲泡流程欣赏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盘。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
  沸水冲入壶中,刮去壶面茶沫。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第一泡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等候茶水泡好,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清洗茶杯。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运行数周,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功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从中还可以品位出沏泡的学问。
  其实不要看上面写的这样其实操作起来还有有很多不容易做到的地方,每个步骤都要注意的,不然就不能体现出功夫茶里面所包含的功夫了。
  中国茶道演绎——功夫茶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茶香飘逸乡间茶居
  故乡饮茶的店铺,不叫茶馆叫茶居。乡人农闲之余,喜欢喝几盅茶,叔伯兄弟之间要寻觅某人,如果遍寻不见,必说:准是上茶居去了。如有要事去寻,十有八九在茶香飘逸、烟雾缭绕的茶居里找到。
  乡间的茶居设在兴旺的老街上,门口人来车往,出出进进,煞是热闹。小时候随父亲到龙山墟的茶居饮茶,翻过一个小山丘,老远就闻到一阵阵沁人肺腑的茶香。走进茶居,只见茶桌一张挨着一张,人头涌涌,热气腾腾。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桌子,刚坐下,伙计随着一声“来也”立马赶到。他左手提着一把紫铜茶壶,右手捧着盛有茶叶的杯子,来到桌前放下茶杯,把茶叶倒进茶壶,须臾,再持一个装满开水的大紫铜水壶折回来,提起水壶往茶壶冲水,烟雾升腾之中,一壶红茶便冲好了,而桌面却干干净净的,滴水不溅。
  乡间的茶居,尽管喝的都是红茶,但经滚烫的开水一泡,倒在白瓷茶杯里一闻一啜,倒也色香味俱全,于是慢悠悠地喝,喝浅了再冲,冲满了再喝。乡间的茶居冲水不需吆喝,茶壶里没水,只需拎起茶壶盖子搁置茶壶上,伙计在茶桌之间巡行,见到揭开盖子的茶壶,随即赶来冲水。慢慢的喝了几口热茶,我顿觉心通肺畅,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周围的茶客聊天。年幼的我无耐性,嚷着要吃东西。父亲要了叉烧包、钵头糕,先让我吃,他仍恋恋不舍地喝茶,意犹未尽。
  到茶居喝茶的大多是农民、匠人和乡镇小市民,不管是酷暑严寒,不管是刮风下雨,那些老茶客都赶早起床,准时到茶居。乡人把那些每天雷打不散泡在茶居的茶客唤做“茶虫”,他们把生命的一半时间都扔在茶居里。茶居何来这等魅力?细究起来,老茶客恋茶居,恋的其实非茶,而是茶居之氛围也。一张桌子,或三五人,或六七个,可聚可散,自由组合,新朋旧友,无亲无疏,只要你愿意,随你坐多久,只要你有肚量,随你灌多少。家里有了闲气,邻里有了是非,到了茶居,一杯又一杯地喝,一壶又一壶地灌,还真能把什么都冲洗得清清淡淡的。喝足喝够了,走出茶居门口,大家拍拍肩膀,道一声走好,又是一团和气。难怪乎乡村的茶居,从早到晚,从春到冬,永远坐满了茶客,只缘坐在这样一种地方,真是茶有味,烟有味,人也有味。
  双桥毛尖茶的冲泡技巧
  双桥毛尖茶茶香十分清香,冲泡出来的茶汤鲜艳明亮,十分的清澈。品饮起来的口感十分的好,滋味鲜醇爽口,让人回味无穷。对于双桥毛尖茶来说,应该要如何冲泡呢?下面我带大家来学习下吧。
   双桥毛尖冲泡技巧
  备茶备具:冲泡之前,先将要冲泡双桥毛尖茶的茶具和双桥毛尖茶叶、冲泡用水等准备好。
  洗具温杯:用开水将茶具清洗一番,同时对茶杯进行温润一番,为后面的泡茶做准备。
  投茶冲泡:将双桥毛尖茶叶投入茶杯中,倒入开水冲泡。
  分杯品饮:冲泡好后,将茶汤分入品茗杯中与好友一同饮用。
  正统的诏安式茶艺欣赏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饮茶泡茶方式,而且所使用的茶具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诏安式 茶艺 吧,诏安式属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小县城,是福建与广州接壤的县,与广东的泡茶方式可能会有点影响。
   诏安式茶艺 是福建闽南一带居民所特有的 泡茶方式 。它较为讲求泡茶的技术,因此皆以宜兴式标准单口茶壶,配上蛋壳杯来泡茶。
  备茶﹕壶把方向与主泡者约呈45度角,将欲用之茶叶置于纸中,折叠包起后,以手压碎约一一三次,并依茶形整理出──碎、断、条三类,置于一侧备用。
  烫壶﹕诏安式泡茶法是不绑壶盖的。先将壶盖斜置于壶身上,以热水一并烫过。烫壶最应注意的是其时效性的掌握,一般若控制恰当,壶壁刚好热透后,紧接着置茶,应可随即闻到被蒸散出来的茶香。
  置茶﹕将适才在纸张上压碎的茶倒入壶中,需依﹕碎→断→条,由后下至前上,逐层置入。
  时闻﹕由于是以烫杯时间的长短来掌握,所以每泡的烫杯方式稍有不同。
  第一泡﹕冲水时,需将热水沿着壶口,以一半在内,一半在外的方式冲入壶内。切勿直冲,以免水流过强破坏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顺畅。
  烫杯﹕杯内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双手各拿一个茶杯,以对杯方式将水倒入另两杯且旋转一两圈,从声音的清脆程度,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制与否,而烫杯动作之俐落灵巧更可表现出泡茶的手艺。
  干壶:将壶底在茶巾上沾过,使不滴水以保持清净。
  倒茶﹕在杯子之间,缓缓的轮流来回倒出,以使茶汤均匀,至茶流成滴即停。
  奉茶﹕将茶送至桌中,请客人取其近者品茗。 诏安式泡茶 通常摆置四个杯子,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将第四杯倒与在座的长者或尊者。
  第二泡﹕烫杯方式与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需将杯内注入热水至杯面呈表面张力,即将溢出为止,再以双手中指各轻拨杯子使其略倾,倒掉少许水,再以食、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余的水。
  第三泡﹕烫杯方式与第二泡不同的是,此泡以单手单杯轮流操作。三泡茶是诏安式所推荐的,因为第三泡以后的茶味不纯,且破坏味余韵故不取。
  去渣﹕将壶底朝上,手执壶把,轻摇令茶渣自然倒出,最后,再冲入少许开水,摇晃壶身,将茶渣清出。
  还原:清洁茶具,并归位还原。
;

技巧实用篇 六大茶系的冲泡方法


六大茶系的冲泡技巧.
1、绿茶
特点: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
加工工艺:杀青→揉捻干燥。
茶具:可用玻璃杯或自瓷盖碗。
水温:一般85度左右,对于特别细臢的绿茶温度可以更任一些。
投茶量:1:50-1:80之间,即1g茶叶应注水50-80ml。
冲泡时间:第一泡12秒内出汤,后面几泡逐渐延长出汤时间。
适合人群:忙碌的年轻人,脑力劳动者,体火热,精力旺盛的人群。体虚畏寒者慎用:失眠者慎用。
2、白茶
特点: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
加工工艺:鲜叶→菱调+干燥。
茶具:可用自瓷盖碗、玻璃壶及紫砂壶等。
水温:冲泡白茶的水温和白茶的种类有关系,一般来说,白毫银针水沿不宜过高,90℃左右即可;白杜丹水温控制在90C-95C;贡眉、寿眉、老白茶的水温控制在95℃-100C。
投茶量:1:50左右,即1g茶叶注水量50ml,平时喝茶放3-5g茶叶。
冲泡时间:新自茶前3泡10秒出汤;老自茶可在新白茶基础上适当廷长3-5秒。
适合人群:精神高度紧张的,压力较大人群,小孩子也可以喝白茶,对视力较好。
3、黄茶
特点: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说,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
加工工艺:杀青→操捻+闷黄→干燥。
茶具: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
水温:黄茶冲泡温度不宜过高,一股以80℃-85℃为宜。
投茶量:1:50左右,即1g茶叶注水量50ml。一般人们喝3g-4g左右茶叶就差不多了。
冲泡时间:15秒内出第一泡茶汤,黄茶和绿茶的特性接近,冲泡时比绿茶稻微长两三秒钟即可。
适合人群:消化不良,饮食不报,可以适当饮用。
4、乌龙
特点: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抑。其汤色清激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
加工工艺:菱调+做青→炒青→干燥。
茶具:可用盖碗或紫砂壶。
水温:水温在100℃为佳。
投茶量:1:30,即1g茶叶注水量30ml。由于乌龙茶的叶片比较粗大,因此乌龙茶的投茶量要比绿茶、红茶、黄茶这些更多一些,大概在7-10g左右。
冲泡时间:非球形乌龙茶第1泡5秒出汤,2-4泡10秒出汤;球形乌龙茶因为裹的紧一些,第1泡需要10秒来浸润。
适合人群:减肥,过于饱腹,善于急躁的人。
5、红茶
特点: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
加工工艺:蓝调+操捻→发酵→干燥。
茶具:泡红茶可用紫砂壶、坡璃茶壶或青花瓷。
水温:水温在90℃-100℃左右。
投茶量:1:50-1:60之间,即1g茶叶注水量50ml或者60ml。平时喝茶放3-5g茶叶即可。
冲泡时间:红茶为全发酵茶,一服情况不需要漫泡太久,10秒内出第一泡茶汤即可。
适合人群:体虚者,手脚发凉,牌胃功能较差者。
6、黑茶
特点: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
加工工艺:杀雪→揉捻→湿堆→干燥。
茶具:可用紫砂壶、盖碗。
水温:制作黑茶的原料较为相老,一般水温要控制在100℃,而砖茶需要煮看喝才能品出它的味道。
投茶量:1:30,即1g茶叶注水量20ml。一般人们喝茶放7-8g茶叶。
冲泡时间:相对于其它茶叶来说,黑茶更加耐泡,第一泡20秒出汤(记住要先洗茶)。
适合人群:血糖高,便秘,抽烟喝酒人群,体虚体寒者适合。

怎样泡茶步骤

泡茶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环节,不同茶类的泡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1. 准备茶具: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叶、热水壶和计时器。
2. 加热水:将水烧开,不同茶类需要的水温可能不同。一般来说,绿茶需要较低的温度(约70-85摄氏度),白茶和黄茶需要稍高的温度(约85-90摄氏度),红茶和乌龙茶需要较高的温度(约90-95摄氏度),普洱茶需要沸水(100摄氏度)。
3. 加茶叶: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或茶杯中。通常,每100毫升水需要使用1至2克茶叶,但具体茶叶的建议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浸泡茶叶:倒入热水,浸泡茶叶。不同茶类的浸泡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通常在20秒到5分钟之间。绿茶一般需要较短的时间,而红茶和乌龙茶需要较长的时间。确保遵循特定茶叶的建议浸泡时间。
5. 倒出茶水:在适当的时间后,将茶水倒入茶杯中。可以使用过滤器来防止茶叶进入杯中。
6. 品茶:慢慢品尝茶水,欣赏其香气、口感和味道。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风味特点,所以要根据个人口味来欣赏。
常规使用的泡茶道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勺、茶匙、茶夹、茶漏、茶巾等。这些道具有助于更好地泡茶和享受茶的仪式感。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泡茶方式,所以最好根据具体茶叶的建议来进行泡茶,以获得最佳的风味体验。
?泡茶最重要的是泡出茶叶的特点。为此,就需要泡茶的人好像了解朋友一般去知晓茶叶的特性,然后不断积累冲泡经验。泡多了,自然就有经验泡出一壶好茶。
?
一般来说,温水冲泡出来的茶,苦涩的味道较重。随着温度的降低,茶的鲜味会越来越明显。顶级的一些茶则要以热水慢慢引出茶的鲜味,一般的茶则要用稍微温热的水来冲泡。至于“品香”的茶,最好用滚烫的水来冲出香气,而且泡的时间要短,表面苦涩味太重。
?
?
虽说诀窍就是这样,但是实践起来,还是要靠大家平时泡茶,逐个来依照茶的口味和特点,挑选合适的茶叶。
泡茶方法:
?
1、温杯
泡茶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茶里注入热水,也就是温杯,事先在急需(茶壶)或是茶杯之中倒入滚开的水,一般水温要在90°以上,作为温杯之用。茶器温热之后便将热水倒掉。
?
2、取茶
冲泡一次的茶叶大约就是一大匙(约6g)。尽量使用茶匙,每次都取差不多的分量,如果有条件的啊,可以用测量工具,尽量避免目测取量。
?
3、以手感受杯子是否已达到适温
在事先以沸水温好的茶杯或茶壶注入90度的沸水,当手感觉到杯子传来的热度时,便是泡茶的适合的温度。如果温度不够可重新温杯一次即可。
?
4、茶叶浸泡
取适量的茶叶放入茶杯或是茶壶中铺平。注入差不多盖过茶叶的热水,盖上茶杯或是茶壶时,观察茶叶浸泡在热水中的状态。茶叶一般都要浸泡在热水中,在盖上茶杯或茶壶。
?
5、萃取
餐茶叶吸收了热水之后,变得橙黄绿色时候,便是“倒茶”的时间点了。接着以一连串的动作,将剩余的热水倒入,盖上盖子,把茶汤分别倒入茶海或分茶器中。
?
6少量分次倒茶
倒茶的时候要注意“分量平均、浓度一致”。最好是“少量分次”的方式可便于调整。观察“茶汤的状态”,并询问与你喝茶的人的回应。以便下次冲泡时候进行调整,这也是很重要的。
?
倒茶的时候,不要把茶壶一口气直立起来,真确的应该是缓慢的抬起放平。
茶叶喝完之后,可以掀开里面的茶底观看茶叶的状态,若是茶底和向下方高度倾斜,就可以知道“下次倒茶的时候必须谨慎一些了”。倒完茶,姿势很重要,一般得当的倒完茶之后茶底自然会呈平铺的状态。
你可以看看哦
喝茶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件事情,泡茶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若是泡茶方法不对的话,就会影响茶叶的挥发以及茶水的口感。我本人会比较喜好喝茶,也了解过泡茶的一些步骤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清洗茶具
有的人,懂得喝好茶,也热衷于布置茶室环境,对泡茶颇有讲究。但对茶具的清洗和保养,并不在意,甚至可以说很随意。每次喝茶前后,也没有注重清洗的意识。直接将茶叶投入盖碗中,便开始烧水准备冲泡,完全不考虑茶具是否干净。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泡茶前,将所需要用到的一整套茶具,包括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杯垫等等,都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一遍。一来,可以洗去附着在上面的灰尘;二来,若是茶具上有遗漏的茶渍没有洗净,也可以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盖碗除了实用性强以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一套干净、整洁、光亮如新的茶具,也能让人心情放松,提升愉悦感。另外,如果在招待客人的场合下,茶具上留有残迹污渍,不仅看起来不雅观,更会带来嫌恶的感觉。
可以说,茶具清洗不到位,是对好茶,以及品饮者的一种不负责任。纵使茶叶的品质再优秀,风味再美妙,但碰到了不干净的茶具,心情就会瞬间被破坏。因此,喝茶能怡情,也需要从小事做起。
2、烫壶温杯
这一步骤,往往发生在将茶具清洗结束以后,正式冲泡之前。即便要使用的茶具,都已经清洗干净,但依然要先用沸水将茶具都淋个彻底。不少人好奇,清洗后再烫壶,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多此一举?
其实不会。冷水清洗,可以洗去附着在茶具表面上的污渍和浮尘,而沸水的作用,在于去除异味和水味。所谓的“水味”,指的是自来水在茶具中留下的味道,嗅觉比较灵敏的茶友可能会留意到。若是省略烫壶温杯,直接开始冲泡,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茶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所以,用沸水再次冲洗茶具,不仅是清洗、去除异味,也能让茶味更加的纯净。
在茶桌礼仪上,烫壶温杯也成为了一个关键步骤。在客人面前,用沸水将茶具通通烫洗一遍,杀菌消毒,让对方饮茶时更加舒心、放心。
与此同时,也是一种细心和贴心的表现。烫壶温杯的另外一个作用,在于闻干茶香。将茶叶投进温热过的盖碗,盖上盖子,轻摇三下,再凑近鼻端轻启盖子,茶香馥郁。干茶的香型,便能一一捕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款茶叶。
3、投茶
投茶,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不容许马虎。网络上,关于投茶量的讨论,众说纷纭。有人说,不论什么茶类,薄薄的铺满碗底就够了。也有人说,要装满大半个盖碗,到中位线才够。还有人说,抓一把茶叶,是多少就投多少,随缘喝茶。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答案是,全错。
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光靠手感和眼力,不如相信精准的仪器。一个小小的克秤,就能解决众人的燃眉之急。不同的茶类,不同的盖碗容量,投茶量都不尽相同。以110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为例,如果用来冲泡白茶,则需要投茶5克。白茶中,有芽头肥壮的白毫银针,有芽叶秀美的白牡丹,还有粗枝大叶的寿眉。三者的外貌和体积虽然不同,但投茶量却应该保持一致,不应该随意增减。
而冲泡红茶时,同样也是投茶5克。但倘若是冲泡武夷岩茶,则需要投茶8克,不多也不少。这些茶水比例,是根据多年的冲泡经验得出,能够符合大多数茶友的口味和喜好。黄金比例,才能保持茶汤的浓淡适宜,滋味恰到好处。
4、注水、出汤
大多数茶类,适合用环壁注水。顾名思义,就是让水流呈环壁式,沿着盖碗的边缘注入,再一圈一圈地往内收拢,形似日语里的“の”字。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让干茶在时间内被充分浸润。同时,也可以让滋味物质均匀析出,而不至于在前几冲中滋味寡淡。将沸水以环壁注水的方式,浇注在干茶上,随后迅速合盖,快速出汤。在理想状态下,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控制在7-8秒左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快出水”。
盖碗中的茶汤,呈瀑布状,流入公道杯中。如果出汤太慢,或是断断续续,会在无形中造成闷泡。茶叶与水接触时间太长,必然会导致物质析出过量,造成汤水浓酽苦涩。
在泡茶的过程中,最明显,也是最容易犯的错,就是闷泡。最后,当汤水大部分汇入公道杯后,再将手腕尽可能地翻转,向左边方向倾斜。让盖碗与水平面形成130度的夹角,直到彻底沥干盖碗里的茶汤。
5、分汤品饮
正常情况下,到了这里,冲泡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要到了喝茶阶段。但在分汤的步骤中,其实也有不少的讲究,很细节。倘若是一人饮茶,则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怎么开心怎么来。但如果是招待客人,还是得以“礼仪”为上。
将公道杯里的茶汤,沿着品茗杯的边缘,缓缓倒入每个客人的杯中,注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端起杯垫,双手奉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国古代的礼仪之本。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轻啜慢饮,感受汤水中的鲜醇美妙。
以上就是关于泡茶的一些方法了,泡茶中每个动作的出现,必定有它的道理。一个看似小小的习惯,却藏着许多的学问和作用。正确的冲泡,既是礼仪之举,也是让茶更好喝的技巧。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