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母树大红袍为什么不可以再种
- 2、大红袍茶树为甚麽只剩三棵,不能再栽吗?
- 3、大红袍分母树和移植的。两者有什么区别?
- 4、大红袍究竟有没有二代、三代的说法?
- 5、母树大红袍的介绍
- 6、大红袍母树现在有几棵
- 7、大红袍母树有几棵
- 8、大红袍的母树不开采了,那每年长的叶子哪去了?
- 9、母树大红袍的保护措施
母树大红袍为什么不可以再种
大红袍母树长在悬崖峭壁上,那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即使你再栽种到其他地方茶叶做的再好也做不出像从母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做出来的一样。后期成长环境、年限也决定了长出的茶叶的味道。就像西湖龙井,只有在特定的位置长出的才是极品,其它位置用同样的品种栽种出来,产出茶叶的味道也会发生变化。
母树大红袍,是指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大红袍茶树为甚麽只剩三棵,不能再栽吗?
真正意义上的就那么几株
现在用这几株老树无性繁殖出来的也叫大红袍
但是传统上 以及感情上 人们都说那几株才是真正的大红袍
他们的历史以及文化底蕴是他的价值很高
打个比方说 张三的儿子跟张三一样优秀 但是他也不能叫张三
那是最原始的茶种,就象西湖龙井茶一样只有18棵的原茶树,其余的都是它们的后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87.htm
请您参考.
大红袍母树现在只有6株都是千年古树,长在悬崖峭壁上,那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即使你再栽种到其他地方茶叶做的再好也做不出像从母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做出来的一样。不过现在有从母树上压条移栽大红袍,但茶叶味道不怎样。
大红袍分母树和移植的。两者有什么区别?
你好,现在母树是受保护的,从2006年期政府就规定停止采摘啦,2007年10.10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绝版茶品20g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现在大红袍都是用无性繁殖的哦,也没有第一代第二代之说
大红袍由八十年代初就已研制出无性繁植技术并已在武夷山大量培植,加上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经过20多年的工艺累积,故现时的大红袍其实都能保持原母树的基本特性,我们代理的该牌子都有“大红袍证明商标”的(即“原产地保护标识”)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自古以来只有帝王将相才能品尝滋味。上世纪80年代初,在武夷山茶叶局的带领下,通过原枝截取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商品大红袍保持母本优良特征特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推广。为保护商品大红袍,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批准武夷岩茶(大红袍)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并发布制作大红袍质量强制性标准;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在市茶管会监督下,武夷山各岩茶厂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大红袍。凡经市茶管会进行质量检测,达到香气浓长清幽、滋味香醇甘爽、岩韵明显的,并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标志的,才允许上市。而广大消费者也只认准有上述标志的大红袍为真品,不再受所谓一代、二代冒牌大红袍的误导。
大红袍究竟有没有二代、三代的说法?
经常会听到现在武夷山生产的大红袍中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其实一代、二代的说法,仅适用于用种子播种成苗的茶树,也就是有性繁殖。但是,大红袍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无性繁殖培育成功,也就是剪取带一个成熟叶片和腋芽的短穗枝条进行繁殖成苗。这样最大优点就是能遗传亲本母树的优点而不变异。大红袍无性繁殖培育成功后,通过科研技术对比教科研组织专家确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经完全具备了母树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目前市面上的大红袍都是商品大红袍,猴牌大红袍就是目前专注做大红袍的品牌,值得尝试。
没有这样的说法。
母树嫁接的大红袍,可以称为二代,从二代身上再嫁接,就是三代了
现在定义为大红袍的有三种。
第一种,商品大红袍
是指起码要由三个以上品系的茶叶共同拼配而成一般有3-5个品种拼配。
拼配市场有优有劣,这种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般品质不高。
第二种,纯种大红袍
纯种大红袍,就是指武夷山九龙窠天心岩大红袍摩崖石刻下六株母树,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单独扦插培育。
然而六株母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大红袍品种,原本是4株,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建九龙窠名丛园时,补种了两株,这六株茶树叶形成熟期都不一样,分为奇丹、奇种、雀舌,各两株。现以奇丹及其无性系后代为代表群体命名为纯种大红袍。
六株母树已与1995年政府下文停止采摘制作,只做修剪科研。
第三种,真本大红袍
说真本大红袍之前要讲一下历史上真正有记录大红袍生长地有五处,均以单株形式生长共五株,分别在:
九龙窠、天游岩、水帘洞、北斗峰、火焰峰
中国茶学家林馥泉20世纪40年代时得天心寺寺僧信任在九龙窠岩脚下得见一株,而并不是崖壁上
20世纪50年代时姚月明随陈书省叶鸣高两位茶叶专家调查,火焰峰一株已趋近死亡状态,而从九龙窠和北斗峰小心扦插了几株在实验室命名为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然而在建立武夷山机场时被拔除
20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原因姚月明被迫离开茶叶实验室,去种水稻,偷偷用业余时间研究并多次去北斗峰、九龙窠剪穗。并沿用吴觉农北斗的命名,将北斗峰剪穗命名为北斗一号,九龙窠命名为北斗二号。一年培育仅成活北斗一号三株。从此繁育扦插到各大名山场。
所以北斗被定义为真本大红袍
然而为何天心岩崖壁上六株树要刻上大红袍三个字,实为天心寺僧为防止游客私自采摘破坏,而寻找了这处不易攀爬的位置“瞒天过海”从而保护真正的大红袍母树。
母树大红袍的介绍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母树大红袍是乌龙茶树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岩壁上,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母树大红袍产量很小,每年不到1斤。成品茶分为两类,分别是纯种大红袍、商品大红袍。
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现存的6棵茶树,树龄已有350多年,被称为大红袍母树。
为保护大红袍母树,武夷山有关部门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自2006年起,当地对6株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留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大红袍母树现在有几棵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散,引发人们对茶叶品质和来源的关注。武夷山大红袍作为中国茶叶的佼佼者,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大红袍的母树也因此成为焦点。那么,目前大红袍母树的数量究竟如何呢?据武夷山市茶业研究所最新数据,大红袍母树共有六棵,分别位于洛阳岩、水仙峰和南源。这些母树被视作中国茶业宝贵的遗产,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红袍母树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们是传承正宗大红袍血统的源头。大红袍如同茶界的“皇后”,而母树则是“皇后的皇后”。母树的叶子相比其他茶树品种,香气更浓郁、口感更佳,且更加耐泡。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滥伐,大红袍母树曾在上世纪面临生存危机。幸好,得益于保护措施和科学栽培技术的应用,它们的数量逐渐恢复和扩大。保护大红袍母树的意义远超茶叶本身,它们代表着历史与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呵护和守护。此外,通过研究和保护母树,将有助于提升大红袍的品质,推动中国茶业向高质量发展。
大红袍母树有几棵
大红袍母树有6棵,分别为雀舌、北斗、奇丹三个品种,皆分布在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而九龙窠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由于生长环境的独特性,经特定工艺制成大红袍亦具有显著的岩骨花香特色。
1980年,建九龙窠名丛圃时,新植5号、6号。5号是从1号扦插而来,6号是从2号扦插而来。所以,6棵母树是4个品种:1和5是同一个品种;2和6是同一个品种;3是一个品种;4不是谁人所种,是一个品种。
2006年起,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从此不再用这6株树生产制作茶叶,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纯种大红袍
目前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所谓“纯种大红拼”,是间接来自于1985年福建省茶科所陈德华带回来的5棵茶苗。
1985年,陈德华托私人关系,带走了5株大红袍茶苗,栽种在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御茶园中。
历经多年,繁殖了无数后代,散落在武夷山各地,每个都说自己是“纯种大红袍”,是母树无性繁殖的后代。
母树都不是一个品种,后代和后代的后代们,到底谁是纯种大红袍?
2009年,福建农林大学挑选了一些后代做了基因鉴定:
2号无性繁殖后代品性最优,认定为大红袍正本。
北斗与大红袍并非同种。
奇丹与大红袍为同种。
也就是说,2号株的无性繁殖后代,才能算作纯种大红袍。奇丹就是纯种大红袍,茶种一样名字不一样。
商品大红袍
陈德华带回武夷山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科所)的5株大红袍长得很好,很快就有了收获。
陈德华制作了几斤成品茶,挂着茶科所的牌子,出现在香港茶叶市场上。结果,一抢而光。
但是,纯种大红袍刚刚开始试种,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陈德华开始研究拼配方案。
他用御茶园纯种大红袍与数种武夷岩茶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邀请专家品尝,结果滋味与纯种大红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是茶科所的商品大红袍。
如今连小作坊也生产商品大红袍,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一斤的大红袍都有。但是,茶科所的商品大红袍无疑是最经典和最有代表性的。
1990年,茶学家陈椽(近代茶学家,著有《茶业通史》、《制茶全书》)为茶科所商品大红袍题写了商标:一片树叶上,“大红袍”三字,落款为八三茶人陈椽。
大红袍的母树不开采了,那每年长的叶子哪去了?
最近村姑陈在喝一款大红袍。有位茶友就站出来说,说村姑陈喝的是假茶!茶友再列出证据:大红袍母树已经不能采摘了,你怎么可能喝到大红袍!那村姑陈喝的大红袍,真的是假茶吗?现在市面上再卖的又是什么大红袍?
大红袍的母树不开采了,但每年长的叶子可能仍会自然掉落。虽然母树不再被开采,但它们可能仍会自然掉落。这是因为茶树树叶是有新老交替的自然现象的,即使不进行开采,老叶子也会自然掉落,为新叶子让出空间。
另外,虽然母树上的大红袍茶叶已经不再开采,但是大红袍的种植和培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其他茶园也在种植大红袍茶叶,市面上仍然可以购买到这种茶叶。所以,即使母树不再开采,大红袍茶叶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购买到。
需要注意的是,母树上的大红袍茶叶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们数量非常有限,而且曾经被用作礼品或收藏。虽然不再开采,但这些茶叶的珍贵性并没有改变。
母树大红袍的保护措施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2007年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