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 2、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 3、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 4、日本与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区别
- 5、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 6、中日茶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
- 7、中日饮茶文化区别是什么?
- 8、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 9、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有什么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有:
一、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中国茶道,也称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二、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记载,日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三、构成要素不同:
到了江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素不同。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中国茶道,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究意境。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均以“和”为中心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并且都是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进各自茶文化活动中,这就叫做文化的和而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
1、首先是“茶”不同。日本茶道用的是绿茶粉;中国茶道用的茶的种类很多。
2、然后是中日的茶道的“场地”不同。日本茶道的地点是在日式建筑和房间内,房间内是草甸人们席地而坐;而中国茶道则在中式家具的茶室内,有桌子又椅子,又茶几,人们是坐在椅子上泡茶品茶的。
3、中日的茶道的“仪式”不同。是“品茶氛围”不同。日本的茶道更“郑重”,更有“禅意”;中国的茶道更能体现出“中国博大而悠久的历史和儒雅的文人气息”,比日本茶道更“悠然”“高雅”。
扩展资料:
茶道的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道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来自于文化风格、精神以及工艺制作三个方面。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茶道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但是这两国的茶文化却有着一定的共性——以“和”为中心。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茶都有着较高的地位,茶在两国都是一种精神文化。
方面一,文化风格要说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两者之间背后的文化风格差异。就中国茶道而言,在我国主要分为四大流派:贵族、雅士、禅宗和世俗,这不同的流派侧重点就不一样,对贵族来说,重点是茶的品质;对雅士来说,重点是茶的韵味;对禅宗来说,重点是茶的道理;对世俗来说,重点是茶的味道。就日本茶道而言,相比于对茶味道的品尝,他们更加注重茶会的礼仪,从而培养一个人的性情以及价值观。
方面二,精神中国茶道的精神中心是儒家思想,并将中国古代优秀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融为一体。中国茶文化对儒教、道教以及佛教三种文化去其糟泊,取其精华,从而构建出现如今内容丰富并含义深层的中国茶道。而日本茶道精神中心是中国禅宗思想,同时也包含着日本本土的精神以及思想。
方面三,工艺制作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不仅仅来自于它们背后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来自于他们表面上的工艺制作。就中国制茶技艺而言,整个过程的重点是茶叶,这里面有着很多的讲究;而就日本制茶技艺而言,整个过程的重点是将茶叶研制为精细的茶末。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我们不仅要尊重这些文化,同时也可以去学习一下。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国茶道】
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一、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中国茶道,也称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2、茶道精神不同
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观念。
中国茶道,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3、茶文化不同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茶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茶道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有:
一、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中国茶道,也称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二、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记载,日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三、构成要素不同:
到了江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素不同。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中国茶道,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究意境。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均以“和”为中心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并且都是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念融入进各自茶文化活动中,这就叫做文化的和而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有以下区别:
首先是“茶”不同。日本茶道用的是绿茶粉(日语叫做“抹茶”);中国茶道用的茶的种类很多(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
然后是中日的茶道的“场地”不同。日本茶道的地点是在日式建筑和房间内(日语叫做“和室”),房间内是草甸(日语叫做“榻榻米”)人们席地而坐;而中国茶道则在中式家具的茶室内,有桌子又椅子,又茶几,人们是坐在椅子上泡茶品茶的。
接下来是中日的茶道的“茶具”不同。具体可参考图片。
中日的茶道的“仪式”不同。这个解释起来篇幅过长,网上有映像资料可查。
最后是“品茶氛围”不同。日本的茶道更“郑重”,更有“禅意”;中国的茶道更能体现出“中国博大而悠久的历史和儒雅的文人气息”,比日本茶道更“悠然”“高雅”。
日本与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
日本是茶道
中国是茶艺
1、两国茶文化的背景文化不同。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药用,因此,它与中国道教的养生思想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中国茶文化初步形成的唐代,茶多与神仙思想相关联,并由此升华到精神文化领域。而日本茶道的形成在于禅学的渗入。日本茶道更注重茶文化中的禅味,善用暗喻的方式来表现禅境,追求内省、修炼的禅者风范。
2、两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不同。
中国茶文化是从其食用价值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中国茶最早是用于药,然后才用于饮用,780年陆羽著《茶经》才给茶注入了文化的内涵。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却经历了相反的过程,即首先得到确立的是其精神文化,而后普及至实用。日本高僧将茶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带到日本,因此,它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15、16世纪成立的日本茶道更强调了艺术品味和精神内涵,而不是茶地实用性。
3、两国茶文化的载体不同。
中国近代出现的茶馆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日本茶文化的载体主要是茶室。
4、两国对于茶文化的规范仪式不同。
中国人认为“道”是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和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说道,在中国众多的饮食娱乐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但它不像日本茶道有着严格的规范的仪式,所以我们更多的把中国的茶道称作“茶文化”。
日本茶道规则为“四规七则”。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七则”指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花一样自然;遵守规定时间;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客人着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民族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一、内涵不同
日本茶道内容简单,审美情趣要求不对称,是以不平衡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态不正者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图案不对称,陶釉也不均匀;日本的茶道室内,故意在地上地下,开一些不对称的窗,着各样的色彩。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规定程序,还很讲究着装,表现庄重、严肃。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上下关系分明,有礼有节;“清”,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静的气氛。茶人们庄重的表情。可见,日本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谐”与儒家“中庸原则”为前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博,有发挥创造的空间。中国茶文化重精神而轻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廉”,廉俭育德;“美”,美真康乐;“和”,和诚处世;“敬”,敬爱为人。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中国茶文化不太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中国老百姓在家中会斟上一壶茶招待亲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馆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悠闲的喝早茶等等。
二、构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炉,5月至10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纪念日2月28日),3月红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蓟,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帘,8月玉紫阳花、金水,9月红芙蓉,10月樱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薮椿。
建筑是指茶庭和茶室,相当于中国等候和品茶的地方。
道具有壁龛、烧水、添炭、点茶、茶事等大类。这些大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壁龛有挂轴、花瓶、香盒;烧水有风炉、地炉、茶釜、炉灰;添炭有炭斗、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有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盒、茶碗、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水勺、水勺筒、釜盖承、污水罐、茶巾、绢巾、茶具架、浓茶小罐、茶罐囊;茶事又分茶庭和茶食两类。
茶庭有热水桶、水桶、水勺、露地斗笠、露地草鞋、露地木屐、圆座垫,茶食有食案、饭碗、酱汤碗、炖菜碗、清汤碗、饭器、饭勺、锅巴汤壶、招待圆盘、招待长盘、凉菜碟、酒壶、酒杯、杯台、烤鱼盘、酒菜盘、劝菜钵、咸菜钵、中节箸,两尖箸,尾节箸、饭箸。
中国茶文化构成要素有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5个方面,所谓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茶人是指烹茶人和饮茶人;主题是指“友谊”,友谊是永恒的主题;程序是指茶的全过程;环境是指品茶的环境。
三、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烹茶时讲究精细的茶末,而中国讲究茶叶,中国在制茶技艺方面很讲究,讲究“四要”和“三法”,所谓“四要”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精茶,即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即清———无色、透明,活———流动的水,轻———比重轻的软水,甘———水味淡甜,冽———水温冷、寒的水;活火,即指燃料洁净,无异味,燃烧力强。
有火焰;妙器,即精美的茶具。所谓“三法”是指制茶法(有蒸青制茶法和炒青制茶法两种)、烹茶法(有煮茶法、煎茶法、冲茶法三类)、佐茶法(有单纯式和混合式两种方式),而日本茶道只是注重过程礼仪化,在行礼方面分真、行、草三个级别。并不讲究制作工艺,一般以煎茶法为主。
四、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茶室设计各有风格:表千家(第三子江岑宗左)不审庵茶室、里千家(第四子仙叟宗室)今日庵茶室、武者小路千家(第二子一翁宗守)官休庵茶室。这三千家都是千利休的儿子。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扞卫了茶道艺术理念,还创立了传饮法。而中国茶文化有四大流派,即贵族、雅士、禅宗、世俗。贵族就是重在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就是重在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就是重在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就是重在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中日茶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
中日茶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传承方式不同、两者的思想体系不同。
详述中日两国茶道的区别:
1、思想理论体系不同
中国茶道以“和”为哲学思想核心,以“静”为修习茶道的不二法门,以“怡”为修习茶道的心灵体验,以“真”为修习茶道的起点和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华,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日本茶道由最澄、空海、永忠、荣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禅者代代相传,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以“和、敬、清、寂”为四谛。
日本茶道的理论体系远不如中国茶道博大。加上日本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有较大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所以日本茶道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积淀也不如中国茶道厚重。
2、对“道”的理解不同
在日本“道”是一种高级艺能,击剑有剑道、摔跤有柔道、插花有花道、点香有香道、书法称为书道。他们道与艺没有明确的界定,常常混为一谈。而中国自古以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茶道与中国茶艺是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各有侧重。
3、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抹茶道)虽然有众多不同的流派,但是其表现形式大同小异,都是在千利休草庵茶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稍加改进,用的都是蒸青绿茶。而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茶风茶俗,五千年来,在茶事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口味爱好和多姿多彩的品茶方法。
中国茶道界普遍认为,只要你用心去感悟,无论哪一种品茶方法都有可能启迪人的性灵,澡雪人的心灵,使人契悟大道。所以在中国茶道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茶艺表现形式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既有庄严肃穆的佛教茶艺,又有空灵玄妙的道家茶艺;既有场面恢宏、器皿华贵的宫廷茶艺,又有高雅清丽的文士茶艺;既有淳朴自然的汉族民俗茶艺,又有热情奔放,甚至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茶艺。
中日饮茶文化区别是什么?
说到茶文化,世人都会想到日本。但日本茶文化是起源于中国茶文化的。在唐朝时期,中国茶文化通过遣唐使流传到日本。日本结合了他们民族的特色再加上禅宗精髓,制成了属于自己的茶道。那么,中日饮茶文化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看下。
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日本茶道讲究“四则”,即“和、敬、清、寂”,这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的自然融合。“敬”指敬爱之心。在茶道中,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一丝不苟地用恭敬的心情,来做好每一件事。
“清”在茶道中指外物和内心的清净的状态。六根清净,就是禅道,也是茶道。“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是熄灭了心中诸般欲火之后的宁静的、安祥的状态,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日本茶道中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修身养性。日本茶道通过茶艺表现禅宗精神,是茶艺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是东方茶文化灿烂的瑰宝,两者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千秋。
在表象层面上,中日的茶具不尽相同。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10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而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茶杓、茶筅等。
在饮茶的过程中日本人强调参禅,所以日本茶道讲究在茶中品味人生,其形式具有高度的仪式化。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所以中国人饮茶讲究和谐、随和,不过分注重形式。
表象的不同实质源于精神层面上的差异。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于一体,内容十分丰富。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是中国茶道的主调。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首先,因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定神、去除杂念,所以喝茶既满足坐禅需要又不破坏佛教清规。其次,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中的第一谛——苦谛,视人间为无边的苦难,当参破苦谛,达到大彻大悟,便是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清苦,品茶之苦味,苦后回甘,这与苦谛一致。所以茶一直以来深受禅僧们的喜爱。除佛、儒两家之外,中国茶道还受道家影响。道家为求长生不老,苦炼金丹,但始终未能如愿。因茶有强身健体,长寿命之功效,于是逐渐被视为仙药。道家倡导通过饮茶,以求得道成仙。同时,道家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真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饮茶之人喜欢空灵虚静的饮茶环境,将自己融于自然,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统一的意境,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统一的。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主要从中国唐代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主要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日本茶道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崇尚自然美、随和美。作为古老茶文化起源地的中国虽然有着优秀的茶文化,但过分注重茶的生活化、实用化。现今已进入茶文化发展的衰微停滞阶段。中国的茶文化要发展成世界的,还要学习日本,将高雅的茶道艺术与深远的意境相融合,使茶文化这块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来自于文化风格、精神以及工艺制作三个方面。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茶道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但是这两国的茶文化却有着一定的共性——以“和”为中心。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茶都有着较高的地位,茶在两国都是一种精神文化。
方面一,文化风格要说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两者之间背后的文化风格差异。就中国茶道而言,在我国主要分为四大流派:贵族、雅士、禅宗和世俗,这不同的流派侧重点就不一样,对贵族来说,重点是茶的品质;对雅士来说,重点是茶的韵味;对禅宗来说,重点是茶的道理;对世俗来说,重点是茶的味道。就日本茶道而言,相比于对茶味道的品尝,他们更加注重茶会的礼仪,从而培养一个人的性情以及价值观。
方面二,精神中国茶道的精神中心是儒家思想,并将中国古代优秀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融为一体。中国茶文化对儒教、道教以及佛教三种文化去其糟泊,取其精华,从而构建出现如今内容丰富并含义深层的中国茶道。而日本茶道精神中心是中国禅宗思想,同时也包含着日本本土的精神以及思想。
方面三,工艺制作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不仅仅来自于它们背后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来自于他们表面上的工艺制作。就中国制茶技艺而言,整个过程的重点是茶叶,这里面有着很多的讲究;而就日本制茶技艺而言,整个过程的重点是将茶叶研制为精细的茶末。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我们不仅要尊重这些文化,同时也可以去学习一下。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有什么区别?
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
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
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
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
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扩展资料:
日本茶道精神:
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
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