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洞庭碧螺春的产地
- 2、洞庭碧螺春的特点是什么
- 3、碧螺春产地在苏州什么地方
- 4、洞庭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是()。
- 5、碧螺春产地和特点
- 6、江苏吴县洞庭山产的什么茶
- 7、碧螺春茶,江南茗品苏州特产
- 8、正宗碧螺春产地哪里最好
- 9、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什么茶的产地
- 10、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产地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不经发酵,是采摘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经挑拣、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工序制成,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东洞庭山,简称东山,位于苏州市西南37公里,原先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早在隋唐之际,东山与陆地之间水面宽约15公里,后因太湖冲积形成三面临水、一面临陆的半岛。今东山连同三山、余山等大小岛11个,以果、茶、粮、桑、菜、鱼六大经济体系,素有“花果山、鱼米乡、茶叶都”之美誉。
西洞庭山,简称西山,位于苏州市西南45公里,面积79.82平方公里,是中国内湖第一大湖,岛上主峰缥缈峰乃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西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全岛花木茶果掩映,有青种枇杷、乌种杨梅、九家种板栗等果品和银鱼、白鱼、白虾、太湖大闸蟹等水产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的建成,将西山与外界陆地交通勾连起来,使西山步入经济发展快速道,如今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洞庭碧螺春的品质特点:
1、形美
洞庭碧螺春成品茶,干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茸毛遍布,毫风毕露。茶芽非常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很是美观。
2、色艳
该茶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加以沸水冲泡之后,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让人颇为赏心悦目。
3、香浓
洞庭碧螺春茶,有着特殊浓烈的花果芳香,香气浓郁,清香优雅而持久,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4、味醇
泡开后的洞庭碧螺春茶,滋味鲜醇爽口、甘厚生津,回味绵长;不愧为茶中之萃。
洞庭碧螺春的特点是什么
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绿茶,性偏寒,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东山、西山),也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特点而闻名,其品质特点为: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绵长,汤色嫩绿清澈,叶底芽头细嫩柔匀。
当地的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为什么碧螺春那么香?
原因在于碧螺春的原产地,茶树与果树间作种植,果树有琵琶、杏树、梅子、杨梅、桃树、李子、石榴、板栗、核桃、银杏等树,这样的生态环境使茶树、茶叶吸收果香,所以碧螺春有天然的花果香,更有吓煞人香一说。
注意:不是所有的茶都叫洞庭碧螺春,只有江苏洞庭山生产的绿茶才叫洞庭碧螺春,不是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岳阳。
冲泡的碧螺春发黄怎么办?
1、冲泡碧螺春的水温过高使得茶汤变黄。
2、杯盖盖久导致茶叶闷黄。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盖子盖久了会茶叶闷熟,使茶汤变黄。
3、碧螺春干茶暴露在空气中太长时间,茶汤里面的物质跟空气中的微生物发生了相关氧化反应,渐渐地转为黄棕色浑浊的溶液了。
解决办法:冲泡碧螺春的水温80度为宜,另外冲泡时记得不要盖盖子,饮用完后立刻将干茶密封、放入铁或锡罐内,可选择放入冰箱。
碧螺春只有春茶,没有秋茶一说?
碧螺春的采摘从4月下旬开始,五月初就结束了,只有春茶一季,秋茶主要制作成炒青,春茶结束后,农民就开始耕作田间枇杷等水果。其他省的产茶区也有大量生产碧螺春的,如贵州、江西、四川等地。
1.蒙顶山
位于四川雅安的蒙顶山,而这里处理蒙顶甘露、雀舌、花毛峰,还有一种茶那就是碧螺春,由于产区常年云雾缭绕所以制成的茶口感非常鲜爽、苦涩味适中,许多人说川茶有股青草味,但近些时候基本已经没有了。
2.溧阳碧螺春
贵州也出产用碧螺春工艺制作的碧螺春,茶形和滋味与原产地的碧螺春有较大区别。高档的碧螺春茶叶500克约有6万~7万个芽叶。碧螺春的鲜叶采摘要求是一芽一叶初展,要采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冲泡碧螺春要采用上投茶,水温在75℃左右即可。在碧螺春的产地,各种果树与茶树间作种植,这在其他茶区并不多见。
注意:不是所有的茶都叫洞庭碧螺春,只有江苏洞庭山生产的绿茶才叫洞庭碧螺春,不是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岳阳。
碧螺春产地在苏州什么地方
碧螺春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因此也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的绿茶,茶性偏寒,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当地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碧螺春是历史名茶,始创于清末明初,当地人称为“吓煞人香”,意思是由挡不住的奇香,相传康熙帝下江南后,觉得味道非常好,但是名字不雅,在产茶附近有一山峰,名为碧螺峰,此茶又产于春天,于是赐名碧螺春,此后时代相传,延续至今。
碧螺春有三大特点,采得早,摘的嫩,拣的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一直到谷雨前后结束,清明前后茶最为尊贵,每斤碧螺春大约需要采摘6-8万芽头,可见茶叶细嫩度,采摘功夫之深厚。
碧螺春如何选购:
1.茶叶是不是纤细,卷曲成螺状,较圆,碧绿色。
2.茶叶表面是否有细细的毫毛。一方面如果茶叶不够细嫩,或者品种的原因可能无毫,比如上图的雨前碧螺春。另一方面,因为毫毛在茶汤中漂浮,有的顾客会嫌茶汤不清澈明亮,所以茶商会故意筛掉毫毛。此外,有的名优绿茶是会当成碧螺春来卖的,尤其是在明前茶市场上,碧螺春的满身批毫、毫毛多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3.玻璃杯冲泡便于观察,有细小茸毫,除此之外,汤色清澈明亮(放凉以后,出现浑浊属于茶叶特有的“冷后浑”现象,是正常且正确的,是茶中内质丰富的一种表现。)
4.茶汤的滋味是老茶客辨别其他绿茶和碧螺春主要的参考之一,碧螺春有很独特的花果香,但是需要细细体会。
5.叶底明绿柔匀,大部分名优绿茶在冲泡完后都是这种颜色,所以你买的绿茶,应该满足这一点。明前茶叶底稍绿,更嫩一些,冲泡时,水温一定不宜过高。
洞庭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是()。
洞庭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是卷曲如螺。
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碧螺春茶叶,是苏州著名特产,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产品产地
碧螺春属于绿茶,因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区,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
这里,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产地和特点
碧螺春的产地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碧螺春属于传统绿茶,是采摘鲜嫩芽头,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等工序制成,其成品茶具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当地茶农称之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
?洞庭东山的碧螺春茶园~茶叶百科
茶树与果树套种的生长环境
正宗的碧螺春,产于苏州,只有洞庭山原产的茶才能叫洞庭碧螺春,而正宗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原产地;二是原树种。
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只限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山镇(洞庭东山)和金庭镇(洞庭西山)两个行政区域内的茶产区。
所以只有这两个茶产区的碧螺春,才是“洞庭碧螺春”,才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识。其他产地的,只要是按照碧螺春工艺制作的,都可以称为碧螺春,例如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等。
原树种指的是洞庭东西山当地的群体小叶种。喝茶人都听过大红袍,一说大红袍就会提到著名的大红袍母树。碧螺春也有自己的独有树种,就是太湖洞庭山的原产地群体小叶种,也称为碧螺春群体小叶种。
如何辨别碧螺春茶:
碧螺春茶的外形特点,用当地茶农的话来形容就是:“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
满身毛:指的是成品茶身上茸毛遍布,白毫隐翠。
茸毛是碧螺春品质的象征,碧螺春按等级可分为五级,从特一、特二、一级、二级至三级,碧螺春茸毛的密度依次减少,所以越是好的碧螺春茸毛越多。
铜丝条:指的是碧螺春条索纤细,茶条紧细重实得像铜丝一样。
蜜蜂腿:指的是成品茶条索呈螺旋形卷曲,像蜜蜂腿一样弯曲。
碧螺春传统工艺都是全手工制作,所以成品茶呈现自然弯曲。到目前为止,所有苏州本地的洞庭碧螺春,还只能全程手工制作。而一些外地机制碧螺春呈圆球形卷曲,二者区别还是很大。
银绿隐翠:银绿是指茶叶的绿色,在白毫的衬托下,给人熠熠生辉的感觉。
江苏吴县洞庭山产的什么茶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碧螺春茶主要分为太湖的东西洞庭山,同时碧螺春也是十大名茶之一,为绿茶类,茶性偏寒,不经发酵,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著称,其干茶卷曲如螺,银绿隐翠,香气幽雅馥郁,鲜爽生津,汤色呈碧绿色,叶底柔匀且鲜活。
当地的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碧螺春俗名“吓煞人香”,属炒青绿茶,清朝的康熙皇帝品饮后赐名“碧螺春”,从此更名。碧螺春的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东山、西山) ,也称洞庭碧螺春。
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的碧螺春,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绵长。
高档的碧螺春茶叶一斤用6~7万个芽叶制成, 碧螺春的产地,各种果树与茶树间作种植,这在其他茶区并不多见;碧螺春的鲜叶采摘要求是一芽一叶初展,要采得早、采得嫩、拣得净。 冲泡碧螺春要采用上投茶,水温在80~85℃即可。
搓团是碧螺春初制工艺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白毫隐翠,外形卷曲紧细”的关键工序。
冲泡碧螺春绿茶,用上投法,杯泡时选用无花纹透明度好的玻璃杯便于观“茶舞”,也可用瓷杯冲泡。
目前,许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省的溧阳、贵州省、江西省、四川省、福建省等,有些品质也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甚至有些茶叶在加工时添加叶绿素,添加琵琶茸毛等,假冒碧螺春茶。真假碧螺春的辨别,主要从看色泽和闻香气区别,掺假的茶叶会很不自然。
碧螺春茶,江南茗品苏州特产
碧螺春
江南茗品,中国十大名茶,苏州特产
产地:江苏苏州、洞庭湖区。茶叶品类:绿茶·碧螺春。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又称“洞庭碧螺春”。
寒性体质,患有胃病最好少喝绿茶。
碧螺春的适饮人群
1、中年人。碧螺春敬巧脊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儿茶素、B-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2、上班族。碧螺春茶含大量的咖啡碱,对于人数众多的上班族群体来说,工作时一杯茶可以帮助提神醒脑,活跃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3、减肥人群。碧螺春的咖啡碱、茶碱等成分。
碧螺春的冲泡与品饮
条索松散程度的不同,碧螺春也有不同的冲泡方法。
1、条索松散的碧螺春茶叶
建议采用中投法(先水后茶,再添水)。即先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开水,待水温降至85℃左右时,再将茶叶投入杯中。然后再高冲注水至七棚裂悔分满即可,待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饮。
2、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碧螺春茶叶
建议采用上投法(先水后茶)。即先向杯中注入85℃左右的热水至七分满,然后再投入茶叶,让茶叶慢慢地沉下去后,再轻轻地转动杯子,使杯中的茶汤均匀,稍后即可品饮了。
碧螺源昌春的分类与品质特征
洞庭碧螺春按产品质量分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级别。
特级一等:一芽一链正叶,改为单芽。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
特级二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级碧螺: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亳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
二、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清香袭人,口味凉甜,是办公室及居家用茶的首选。
正宗碧螺春产地哪里最好
正宗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是典型的茶果间作的种植方式,将茶树和枇杷、杨梅、板栗、柑橘等果树交错种植,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有吓煞人香的美誉。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名满天下。
形:茶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
色:干茶因布满白茸显现银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叶底鲜亮;
香:有浓浓的花果香,香气优雅而持久;
味:鲜爽甘醇,回味绵长;
所谓争饮江南“第一口鲜”,说的就是碧螺春茶。
正宗上好的碧螺春,只产自太湖之滨洞庭东西山上。
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在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后,枝头冒出点点翠色新芽,娇嫩的如同新生的婴儿,那,便是春茶的精华所在。
每一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茶农们要赶在清明前,将茶树上最尖最嫩的芽叶摘下,然后精选、杀青、搓团、显毫,于一天之间,制成一份春茶。
好茶者一年中最珍贵的一点口粮,全赖这十几天的天时、地利、人和。
7万颗芽头,才能炒制500克上好茶叶。
碧螺春的金贵,令人咋舌。
正宗的碧螺春,产于苏州洞庭山(注意不是洞庭湖哦),又称洞庭碧螺春,正宗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原产地;二是原树种。
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只限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山镇(洞庭东山)和金庭镇(洞庭西山)两个行政区域内的茶产区。
▲碧螺春原产地:洞庭东山
所以只有这两个茶产区的碧螺春,才是“洞庭碧螺春”,才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识。其他产地的,只要是按照碧螺春工艺制作的,都可以称为碧螺春,例如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等。
原树种指的是洞庭东西山当地的群体小叶种。喝茶人都听过大红袍,一说大红袍就会提到著名的大红袍母树。碧螺春也有自己的独有树种,就是太湖洞庭山的原产地群体小叶种,也称为碧螺春群体小叶种。
有了这两个前提,“正宗”碧螺春基本上无疑了。
现存关于碧螺春最早的记载是《随见录》: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也有传说,碧螺春的名字是清代时候康熙皇帝取的。因皇帝被茶香所深深打动,却又不满于百姓的“吓煞人香”之粗鄙,大笔一挥,写下了“碧螺春”三字为名。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什么茶的产地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而洞庭山分为东山、西山两部分,名茶洞庭碧螺春便诞生于此。碧螺春属于绿茶,未经发酵,其茶是采摘鲜嫩芽头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成品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干茶外形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就是对碧螺春外形的形容和赞美。
而碧螺春茶汤的外形是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总结来说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
碧螺春的色泽的观察我们可以将碧螺春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
茶叶上带着细细的水珠,约2分钟,几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只有几根茶叶在水上飘着,多数下落,慢慢在水底绽开,颜色浅碧新嫩,香气清雅。而龙井下投五分钟后才开始下落,叶片慢慢被浸润,颜色黄绿,能长时间保持香气。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1、采摘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茶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2、摊放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3、杀青
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4、揉捻
锅温70—75℃,采用抖、砂、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5、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5、烘干
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进,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产地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碧螺春,不发酵,十大名茶之一,茶性偏寒,因其产地为太湖洞庭东西两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成品干茶卷曲如螺,茶毫显露,果香馥郁,且醇厚鲜爽,回甘生津。
碧螺春的特点:
碧螺春茶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当地茶农将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将它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的美誉。
从茶叶的外形来看,碧螺春以一芽一叶,银绿隐翠,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旋状,表面茸毛披伏,白毫毕露为真品,以一芽二叶,芽叶长短不一,色泽呈黄色和绿色为假品。
从叶底看,碧螺春叶底柔软,嫩而纤细,叶质整齐均匀。
从汤色和滋味来看,碧螺春以汤色微黄为优品,以汤色碧绿为次品。清香醇和,兼有花朵和水果的清香,鲜爽凉甜,素有“一酌鲜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的说法。
碧螺春产地特征:
碧螺春的产地洞庭山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在碧螺春茶区,茶园和果园融为一体,茶树与桃、李、杏、枇杷、杨梅、板栗、柑橘等芳香吐蜜的果木混栽套种,交错种植,树枝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于是,造就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