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总结篇]

本文目录一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炮制方法?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那么桂枝有什么功效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桂枝的功效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
  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溼***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
  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溼。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桂枝的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炮制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乾,筛去屑。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深黄色略有焦斑为度。

桂枝与肉桂功效作用的区别

桂枝和肉桂都有温热的药性,但是功效作用存在一定区别。桂枝主要功效包括:温经散寒、解表发汗、行气调畅、散瘀活血、止痛。桂枝适用于感冒、风寒感冒、身体寒冷、腹痛、瘀血疼痛、妇科病等。肉桂主要功效包括:温中散寒、祛湿止痛、补益肾阳、理气宣阳、促进血液循环。肉桂适用于肾虚体寒、体寒痛经、腰膝疼痛、水肿、阳痿早泄等。因此,虽然两种药材都有温热的作用,但是具有不同的功效。在使用药材时,应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选用适合的药材。同时,注意药材的剂量和服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散寒解表。治疗因受冷引起的风寒感冒,流涕咳嗽等病有很好的作用。

  2、温通经脉。还可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类风湿等病。

  3、通阳化气。也可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气滞血凝,脘腹冷痛,血寒经闭等症。

  4、风寒表。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5、护肝醒酒。桂枝对酒精性肝硬化,减少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也有一定作用。还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桂枝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散寒解表、温经通脉、促阳化气。 桂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促阳化气等功效。对于身体患有风湿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闭经、痛经、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等临床表现,通过桂枝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阳气不足以及身体出现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腰膝疼痛,均可以通过桂枝进行治疗。
2、在临床应用中,它对于身体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具有抗癌、防癌作用,以及对身体风湿疾病都有良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并为它对于身体出现的水肿以及奔豚证,均可以通过桂枝治疗。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不适合用桂枝服用,比如身体出现温热表现,以及身体出现多汗、血热妄行或者身体高热表现症状,需避免应用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总结篇]

桂枝的功效
【性味归经】: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功用】:功效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桂枝的作用

(1)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
(2)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煦,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桂枝介绍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桂枝的图片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桂枝的功效主要是发汗,能够温经并且止痛,能够帮助阳气恢复。

2、桂枝食用方法: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3、桂枝甘草汤:

(1)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3)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4)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桂枝和甘草的搭配可以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4、桂枝绿茶:

(1)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桂枝和绿茶的搭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和作用的哦。

(2)材料:桂枝3g、绿茶3g。

(3)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我给大家带来了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查看。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桂枝应用   1、桂枝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2、桂枝治伤寒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 大枣十二枚(擘)白芍药30克 生姜150克(切)胶饴一升.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纳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
  3、桂枝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桂枝治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80克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 捣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5、桂枝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桂枝治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150克(去皮) 白术100克 甘草100克(炙).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7、桂枝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桂枝治妇人宿有百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百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百不去故也,当下其百: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9、桂枝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桂枝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11、桂枝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12、桂枝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桂枝中药作用与禁忌

  1、桂枝为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

  2、用于风寒感冒,可以与桂枝、白芍、甘草等药物同用。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可以用于胸痹证,以及中焦虚寒,肩臂疼痛等。

  3、还可以治疗心阳不振引起的心悸动,脉结代等,常与甘草、党参、麦冬等同用。

  4、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利用日常空余时间可以用它补一补身体,禁忌人群对这种食物会比较敏感,对于调理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想要更好地利用它来调理身体,就要多深入学习一下了,以下是桂枝的作用与功效。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1 治疗妇科疾病
1、治疗月经不调:桂枝茯苓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既能增加血脉的流通,还可以明显抑制催产素所致子宫收缩而压迫肌层内的血管,使供血通畅,利于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因而联合应用桂枝茯苓胶囊和西药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显著,弥补了单用西药的不足。
2、治疗卵巢囊肿:由于桂枝茯苓胶囊是复方制剂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祛痰利水,消症化积之功,因而对治疗卵巢囊肿有很好的疗效。
3、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还可以明显抑制催产素所致子宫收缩而压迫肌层内的血管,使供血通畅,促使妊娠产物和蜕膜尽早排出,因而是目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于药流后止血治疗的一种中成药制剂。
4、治疗原发性痛经: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血液的黏滞性、血液动力学,最终改善微循环,达到气行血畅之目的,同时通过降低局部pgf2a,消除与缓解对子宫肌纤维的收缩作用,减缓经期疼痛。桂枝茯苓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变了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的黏滞性症状,因而对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5、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贫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桂枝茯苓胶囊不但本身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并且还可以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加自身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恢复。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病灶组织增生及纤维化,促使药物渗透到病变组织中,提高组织中有效药物浓度,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6、配合药物流产: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症块,收缩子宫,抗炎镇痛的功效,使胎囊尽快排出,促进子宫内膜剥脱,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问,因此弥补了药物流产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治疗皮肤疾病
1、治疗中年妇女痤疮:中年妇女一般生活负担较重,精神、工作压力也大,所患痤疮一症,大多与情绪抑郁、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有关,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祛瘀、散积化症之功,还可以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加自身抵抗力,因而对治疗中年妇女痤疮而言,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2、治疗中年妇女黄褐斑:中年妇女黄褐斑主要局限于两颊和前额部位的.黄褐**素沉着斑。发病机理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增加有关。桂枝茯苓胶囊的特点是祛邪以固本且不伤正,散瘀不伤血,行水不伤阴,阴阳兼顾,气血并调,多系统、多范围地调控人体功能,但重在活血化瘀,缓慢消除斑块,因而对治疗中年妇女黄褐斑有很好的疗效。
治疗外科疾病
1、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给老年男性带来很大痛苦。桂枝茯苓胶囊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的功效,可以温通血脉,活血化瘀,抑制病灶组织增生,改善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因而对治疗前列腺肥大有很好疗效。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桂枝茯苓胶囊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行气止痛的功效,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去风痹骨节挛痛,除肢节间痰凝血滞,同时其具有良好的肌体免疫调节功能,它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异常增高的体液免疫反应下降或恢复止常,因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疗效
3、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病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可能是孕酮和雌激素的比例失调。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为冲任失凋、肝胃不和与肝脾两伤所引起。桂枝茯苓胶囊具补气健脾、调理中州、调冲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功效,因而对乳腺小叶增生有很好疗效。
其它功效
1、治疗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吴坤林报道,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37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配伍必舒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每次1~2滴,虹膜睫状体炎复发的间隔时问明显延长。桂枝茯苓胶囊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还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病灶组织,因而联合应用对抑制虹膜睫状体炎的复发有明显作用。
2、治疗酒精肝硬化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健脾、祛湿、化痰、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桂枝茯苓胶囊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 提高机体免疫系统作用;
(2) 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3) 有断本清原消脂,活血通络作用,从而对早期酒精性肝纤维化病理过程起阻断及逆转作用;
(4) 化瘀散结,调节血运,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组织增生;
(5) 肝纤维化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好转或停止发展l
(6) 桂枝茯苓胶囊为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的有效药物,因而治疗酒精肝硬化代偿期有很好疗效。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2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1、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2、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
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3、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4、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5、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6、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或是吃到也是不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等知识的。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基本知识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桂枝常生于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肉桂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0~6℃低 温未见冻害。肉桂喜湿润,忌积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以上,雨水过多会引起根腐叶烂;过于干旱地带,植株生长势差。肉桂属半阴性树种,对光照的 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喜阴,忌烈日直射;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桂皮油含量高、质量好。肉桂属深根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4.5~6.5的红、黄壤土上 生长良好。肉桂幼树生长缓慢,成株生长较快,萌芽力强;树龄达10年以上的实生树开始开花;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暴晒和久存。

  桂枝产地分布

  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桂枝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桂枝相关论述

  ①《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②《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 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桂枝的功效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桂枝的作用
  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 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 ( 1∶20) 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 株和孤儿病毒 ( ECHO11 ) 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 醇浸剂作用较好。

  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 0.25g / 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桂枝内的桂皮油,可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桂枝内的桂皮醛、桂皮酸钠,可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镇静、抗惊厥

  桂枝内含桂皮醛。小鼠给予桂皮醛后,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桂枝内的挥发油,可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有抗过敏作用。

猜你喜欢

1. 桂枝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2. 桂枝的作用与功效及宜忌

3.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

4. 中药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5. 桂枝的抗癌功效与做法

6. 桂枝葛根茶的功效与用法

7.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