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泡茶的十八口诀 泡茶的十八道茶艺口诀
- 2、十八道茶艺口诀是什么
- 3、十八道茶艺口诀 十八道茶艺口诀是什么
- 4、铁观音的十八道茶艺是什么说
- 5、茶艺十八道指哪十八道?
- 6、茶道步骤口诀
- 7、茶道的三段十八步是什么
- 8、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表演解说词
泡茶的十八口诀 泡茶的十八道茶艺口诀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8、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鲜。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19、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十八道茶艺口诀是什么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8、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鲜。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十八道茶艺口诀 十八道茶艺口诀是什么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8、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鲜。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铁观音的十八道茶艺是什么说
每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茶艺十八道指哪十八道?
十八道茶艺:
1、樊香静气:樊点檀香为您营造祥和幽静的氛围。
2、活煮山泉:指用活火沸煮山泉水,活火是指看得见火焰的火。
3、叶嘉酬宾:先生(小姐)请赏茶(介绍茶的来历,例子如:铁观音,它产自安溪祥华)
4、孟臣沐淋:烫洗茶壶,提高壶温方便泡茶。孟臣是明代著名的紫沙壶制造家,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名贵的茶壶喻为孟臣壶。
5、乌龙入宫:(用茶夹夹出漏茶器放与茶壶之上,然后放回,拿出茶匙)将茶叶赶入紫沙壶内。(又称观音进殿)
6、悬壶高冲:高冲可使茶叶翻动,茶法均匀泡出。
7、清静香茗:(用茶巾擦干茶海底边的水,将茶滤放于茶海之上)将茶汤翻入茶海中,第一遍茶水一般不喝,为了洗净茶叶。台湾的高山茶除外。
8、春风拂面:(再次高山流水)用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的泡沫,可使茶法清晰洁净。
9、重洗仙颜:(盖上壶盖)将烧开的泉水浇淋茶壶外表,可使茶壶里外温度一致。
10、若琛出浴:(用茶夹依次夹出闻香杯、饮杯)烫洗闻香杯、饮杯,若琛清初人,以善制饮杯而得名,因他制的杯子白、薄、小,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名贵的饮杯喻为若琛杯。
11、玉叶回壶:(用茶巾擦干茶壶底边的水)(将茶滤放于茶海之上)将茶汤再次翻入茶海中。
12、关公巡城:往闻香杯中依次巡斟茶水至七分满。
13、韩信点兵:往闻香杯中点斟茶水至八分满。
14、龙凤成祥:将闻香杯中的茶水翻入饮杯中。
15、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沿饮杯杯沿轻轻旋起,扶于双手之间,由远及近,轻嗅茶汤清香。
16、三龙护鼎:用食指扶于饮杯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这样的姿势既平稳又优雅。
17、鉴赏汤色:认真观察茶水在杯中的颜色(铁观音,它在杯中呈淡黄色)。
18、品啜甘露:观色闻香之后,即开始品茗,茶水一般分三口喝下,每口不能直接咽下,应先由舌尖到舌的两边然后缓缓咽下,方可品出其味。
问起台湾十八道茶艺,你直接去问一下福建那叫叫天晟的茶艺培训学校,现在茶行业都说:世界茶叶看福建,茶艺培训看天晟。我想你问天晟或许能问出更多一些。
一、泡功夫茶的十四个器皿介绍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光临某某茶艺,我是某某茶艺的茶艺员,很荣幸能为你们服务。我品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泡功夫茶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的加少泡功夫茶的器皿以及它们的用途。
茶 壶:故称“孟臣罐”泡茶用的。
茶 盅:亦称“公道杯”。
茶 虑:综合过滤茶渣,能使茶汤浓淡均匀。
闻香杯:闻香用的。因为它造型独特,能使香气集中往外冒。
品茗杯:亦称“若琛杯”鉴赏汤色,品茶。
茶 海: 装不喝的水。
茶 巾:沾壶底的余水。
茶 托: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茶 道:
茶 漏:制茶时放在茶壶上,防止茶叶往外漏。
茶 匙:制茶时使用的。
茶 捏:捏洗闻香杯和品茗杯,以及茶壶里的茶渣。
茶 则:鉴赏茶叶的外形,以及度量的作用。
酒精炉组:烧泡茶时用的水。
二、器皿介绍完毕,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泡功夫茶的十八道茶道。
清泉出沸:要泡一壶好茶。水质是很重要的。我们所选用的是经过砂石过滤,较少矿物质污染的纯山泉水。
茶壶淋霖:起烫壶的作用。烫盅。
若琛出浴:若琛是古时景德镇一位制杯能手,因为他制的杯小、白、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倾茶入则:
鉴赏佳茗:请看看你们本次所选的茶叶的外形。
乌龙入宫:我们把茶壶比喻称宫殿,呈现出乌龙茶的身价。
悬壶高冲:高冲有利于激荡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加加容易挥发。
推泡抽眉:把壶里面的泡沫推掉。
重洗仙颜(二次高冲): 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壶中的香。
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关公巡城(观音出海): 平均分配茶汤。
韩信点兵:滴滴是精华。
鲤鱼翻身: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
喜闻幽香:请将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三龙护鼎: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是拇指与食指轻抚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鉴赏汤色:请看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明亮。
细品佳茗:一杯茶可以分为几小口,慢慢啜饮,会感到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余香。
石家庄闻达茶艺师学校不错的
第一道:神入茶镜 茶者在沏茶前应先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来帮助自己的心灵进入平和、愉悦的茶境。
第二道:烹煮甘泉 沏茶择水甚为关键,水质优劣,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100℃,这个水温泡出来的茶,更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韵味。
第三道:沐淋瓯杯 主要让盖瓯吸收一定的温度,使泡出来的茶味美、甘纯。
第四道:若琛出浴 若琛是古时候景德镇一位制杯能手,因为他制的杯小、白、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第五道:叶嘉酬宾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人家一起鉴赏铁观音的外观与形状。
第六道:观音入宫 把铁观音导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第七道:悬壶高冲 高冲有利于激荡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容易发挥。
第八道:春风拂面 用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泡沫,使茶更清新洁净。
第九道:观音入海 品饮铁观音讲究“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第一泡是敬天地神灵。
第十道:高山流水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有知音,希望这高山流水有知音,希望这高山流水能激起您心中的共鸣。
第十一道:瓯里韵香 “瓯里韵香”是让铁观音在瓯杯里充分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
第十二道:玉液移盅 把泡好的茶汤移入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香纯一致。
第十三道:普降甘露 将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为“普降甘露”。
第十四道:天地“和”一 把品茗杯反扣在闻香杯上,吸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精华,在饮品时,体会茶道融于自然。
第十五道:扭转乾坤 把闻香杯的茶倒入品茗杯中,翻动茶汤,使香气更加集中于闻香杯中,便于闻香和品茗。
第十六道:喜闻幽香 置闻香杯于鼻下二寸处,轻轻转动,吸收,闻香如雨过天晴般晴朗,深吸,流入肺腑如鸟语花香般明媚,令人心旷神怡。
第十七道:品啜甘茗 “陆羽"茶经中记载:品茶要先闻其香,再观其色,后品其味。品茶分为三口品,一品香,二品味,三品韵。所谓“三口方知味,三翻才动心”达到天、地、人三者“和”的境界。
第十八道:重赏余韵 重赏品茗空杯中的余香。天地神韵,茶品人生。
茶道步骤口诀
茶道步骤口诀
茶道步骤口诀,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泡茶有很多技巧,现在茶道中却流行一种干泡法,它也叫茶道干,那么茶道干应该怎么喝呢?下面说说茶道步骤口诀,希望你喜欢。
茶道步骤口诀1 1、准备茶具
茶道干泡法,准备的茶具应该是茶道组,也叫茶道六君子,它们有壶承、盖碗以及公道杯还有随手泡和水盂以及过滤网和茶杯组成,白瓷茶具或者紫砂茶具都可以。
2、清洁茶具
茶道干泡法也要把茶具清洁一下,它的清洁方法是要用茶夹把茶杯,放在茶盂的上方用流水进行洁具,这样有利于保持桌面的干爽,把茶具清洁以后,要把茶杯放回茶托中。
3、赏茶和头茶
茶道干泡法中的赏茶是把茶叶给客人观看,让它们看茶叶的外形与颜色,也可闻茶叶的气味。审查以后可以直接投茶,投茶时可以用茶匙取适量的茶叶放到冲泡的茶具中,茶叶的多少可以根据茶叶品处与人们的口味来具体选择。
4、泡茶与奉茶
在茶道干泡法冲泡,它大有讲究,如果冲泡乌龙茶属于半应该在一百度,根号十秒钟左右就可以出他出汤的时候,泡茶者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盖板的边缘,食指搭在盖子上,盖子和杯子中间留出一道缝隙,让茶汤从这个缝隙中流出。奉茶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是从右到左开始,而且在特定场合下要区别身份,身份高的人优先。
5、收具
茶道干泡法中,喝完茶以后,一定要把茶具收起来,而且要将喝过的茶叶倒掉,或所有茶具全部清洗干净,摆放整齐。
茶道步骤口诀2 茶茶道的程序
第一道 备器八则 解释: 准备器具等候使用。
第二道 倾共八则 解释: 将茶掏出。
第叁道 鉴赏佳名 解释: 鉴赏茶的名字。
第四道 清泉初沸 解释: 让饮者了解我们采用的是泉水。
第五道 茶壶淋淋 解释: 冲洗耳恭听茶壶,保持壶身的温度。
第六道 乌龙八宫 解释: 把茶叶比和乌龙,把茶壶比作宫殿,从而提高茶的身份。
第七道 冲悬壶高 解释: 冲茶的时候要悬在空中越冲越高。
第八道 推泡抽屉 解释: 将茶壶的残渣和泡沫推出。
第九道 重洗仙颜 解释: 重洗壶身。
第十道 若琛出浴 解释: 溃洗茶叶。
第十一道 游山玩水 解释: 将茶壶在茶海里烫一下,在桌布上巾贴干。
第十二道 关公巡城 解释: 均匀的分配茶水巡无次。
第十叁道 韩信点兵 解释: 最后几滴是精华。
第十四道 喜闻幽香 解释: 用闻香杯来品尝茶的香味。
第十五道 叁龙护鼎 解释: 握茶壶的姿势,把手指比喻成叁条龙,把茶壶比喻成鼎。
第十六道 鉴赏汤色 解释: 观赏茶的颜色,好的茶呈现金黄色,次品则发黑。
第十七道 细品佳名 解释: 小口,小口的饮茶,细细的品赏茶的味道。
第十八道 重赏余韵 解释: 喝光的茶杯,仍留有茶的余香。
茶道的三段十八步是什么
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泡茶要有顺序,动作要文雅。目前分为三段十八步。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三段十八步,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三段十八步 第一步:丝竹和鸣
准备茶具、挂画、点香、演奏音乐、等待嘉宾。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以很喜悦的心来等待嘉宾的来临。
第二步:恭迎嘉宾
迎客入座,打开煮水器、置杯就定位。以左手将叩在品茗杯的闻香杯翻转,与品茗杯并列于杯托上,闻香杯在主人左边。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泡茶要有顺序,动作要文雅。
第三步:临泉松风
静待水沸。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静坐炉边听水声,初沸如鱼目,水声淙淙似鸣泉,二沸、三沸声渐奔腾澎湃,如秋风萧飒扫过松林。
第四步:孟臣温暖
温壸。将煮沸的水倒入壶中,将壶烫热后,随即将壶中的水倒弃到水方中。先温壸,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才不致冷热悬殊。明朝工艺大师惠孟臣制有孟臣壶,乃工夫茶四宝之一。
第五步:精品鉴赏
赏茶。评茶四步骤,首先在赏干茶。以好茶饷客,当请客人先观赏茶叶,油亮美观的茶叶,还未冲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宫
茶叶置壶中。茶叶用量,要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中的1/3到1/2。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第七步:润泽香茗
温润泡。将热水注入壶中,不要停留,立即倒入茶海中,先温润泡,将紧结的茶叶泡松,可使未来每泡茶汤,汤色维持同样的浓淡。
第八步:荷塘飘香
温润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茶海虽然小,有茶汤注入则茶香拂面,能涤昏昧,清精神,破烦恼。
第九步:旋律高雅
泡茶冲水,冲水时,手微微将壶提起,缓缓以向内的方向画圈圈,注水。泡茶时两手的动线以向内画圈为原则,如音乐的旋律,画出高雅的弧线,表现有韵律的动感。
第十步:沐淋瓯杯
温杯。主人将茶海中的温润泡茶水,平均倒入闻香杯中,客人将自己闻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将品茗杯中的茶水倒入水方中。若深瓯是工夫茶四宝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时间,先闻香暖手。泡茶要注意动作的平衡,所以用左手操作闻香杯,右手操作品茗杯;左手操作煮水器,右手操作主泡器,以显示左、右手动作的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温
斟茶。每一泡茶的浸泡时间约为45秒,而后把茶汤斟入茶海中。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汤浓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分茶入杯。主人将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中国人说:「斟茶七分满,斟酒八分满,盛饭九分满。」主人斟茶时无富贵贫贱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满,斟的是同一把壶中泡出同浓淡的茶汤,如观音普渡,众生平等。
第十三步:热汤过桥
将闻香杯之茶汤斟入品茗杯。客人用左手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斟入品茗杯中。
第十四步:杯里观色
观赏汤色,欣赏品茗杯中茶汤的颜色深浅、变化。好茶的茶汤清澈明亮,从翠绿、蜜绿到金黄,令人观之赏心悦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闻香。左手持净空的闻香杯,闻其杯底香。高口的闻香杯底,如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散发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温香、中温香、冷香,值得细细体会。
第十六步:听味品趣
品茶,左手放下闻香杯,右手举起品茗杯,啜下一小口茶。品字三个口,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用心体会茶的美。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细品,饮尽杯中茶。
茶艺的美包含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满足。所以品茶时要专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细品,饮尽杯中茶。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饮尽杯中茶后,静坐回味,品趣无穷。
静坐回味,品趣无穷。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之中仅有的一次,相聚品茶,是缘份,也是福份,以茶结缘,以福相托,清心、诚意,在和平、宁静的氛围中,进入无忧的禅境。
茶道的简介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讲究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表演解说词
尊敬的来宾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乌龙茶的十八道茶艺表演。第一道:筛茶。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茶叶筛出,这道工序体现了制茶师的技艺和细心。第二道:闻香。闻香是品评茶叶质量的重要环节,制茶师需要通过嗅闻来确定茶叶的香气程度。第三道:洗壶。茶壶需要提前清洗,让茶汤更加纯净,让茶味更加醇厚。第四道:刮泡。制茶师需要将茶叶均匀地刮泡,使茶汤更加浓郁。第五道:注盏。注盏需要注重节奏和速度,让每一位品茶者都能尽快品尝到茶汤的醇香。第六道:淋泉。淋泉是为了更好的展现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淋水量和速度。第七道:分杯。制茶师需要将茶汤均匀倒入每个杯子中,让每位品茶者都能有尝到美味的机会。第八道:烫茶器。烫茶器可以让茶叶更加完全地展开,使茶汤更加浓郁。第九道:点顶。点顶时制茶师需要准确地掌握火候,让茶汤尽快达到沸点,展现茶叶的香气。第十道:冲泡。冲泡过程中需要均匀地将水倒入茶壶中,让茶叶均匀受热,提取出更好的味道和滋味。第十一道:抖壶。抖壶需要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抖壶的幅度和频率。第十二道:转盘。转盘需要制茶师准确地掌握转盘速度和角度,让每位品茶者都能有更好的品味体验。第十三道:倒汤。倒汤需要倾倒速度和角度的准确掌握,让茶汤更加均匀地倒入杯子中。第十四道:摆盘。摆盘需要制茶师的艺术感觉和审美水平,让茶具和茶叶更加协调和美观。第十五道:溅茶。溅茶需要制茶师的技术和经验,让溅茶的角度和强度适宜,让每位品茶者都能好好地品尝茶味。第十六道:递杯。递杯需要段技巧和精准的动作,让每位品茶者都能顺利地拿到自己的茶杯。第十七道:品茶。品茶是最关键的环节,制茶师需要具备对茶叶香气、滋味和口感的准确分析和评价能力。第十八道:敬客。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茶道礼仪和习惯,尽心尽力地为每位品茶者服务,以促进身心放松和情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