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茶文化研究院正规吗
- 2、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内设机构
- 3、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
- 4、尹崇亮老婆是哪里人
- 5、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组织章程
- 6、国家一级茶艺师有谁?
- 7、茶都的茶都
- 8、茶道专家的介绍有哪些
- 9、无我茶会创始人
- 10、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的简介?
中国茶文化研究院正规吗
不正规。中国茶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查询中国茶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官网得知,该公司在2019年10月30日被香港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是不正规的。被政府除名,现已告解散。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内设机构
中国茶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位于杭州龙井路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研究会下设:办公室、联络部、发展部、宣教部、学术部、茶馆工作委员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浙江华韵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普洱茶研究中心,以及《茶博览》杂志社、茶业世界网站、浙江新东方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
中国茶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茶文化研究团体,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社会团体法人。中国国际家茶文化研究会是在1990年杭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由海内外茶学、茶文化和茶业经济界人士首先发起,并于1993年11年由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吸收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团体、茶文化和茶叶界以及社会相关人士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并聘请海外著名人士担任荣誉职务。
尹崇亮老婆是哪里人
沈阳人。根据查询百度百科信息显示,尹崇亮是国家茶叶人才委高级评茶师,老婆是刘晔,祖籍是沈阳人。尹崇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体质喝茶体系创始人,崇亮茶文化传播创始人。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组织章程
总 则第一条 本团体名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英文名为:CHINA INTERNATIONGAL TEA CULTURAL INSTITUTE 缩写为:“CITCI”)第二条 本团体是由茶学界、茶文化界、茶企业界和爱茶人士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全国性、学术性民间组织。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登记注册,属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是:倡导“茶为国伙”,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造福种茶人和饮某人;广泛联系国内外茶学界和茶文化界人士,研究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开展学术研究,促进茶学和茶业经济的发展;普及科学饮茶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国际交流,增进国际茶人间的友谊,加强合作;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第四条 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农业部和登记管理机关 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团体住所:浙讧省杭州市。 业务范围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一)举办国际性的茶文化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必要时提前或延期举行),不定期地举办专题性的活动;(二)组织编辑出版有关茶文化的书刊、杂志及电子出版物,宣传、普及茶文化;(三)组织开办面向社会的茶文化和茶业经济的职业技术培训;(四)组织兴办有关茶文化的建设项目;(五)组织开展其他形式的茶文化交流活动。 会 员第七条 本团体吸收与茶文化相关的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团体、企业,以及茶文化和茶业界知名人士为单位会员或个人会员。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二)有加入奉团体的意愿;(三)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四)参加本团体的有关活动。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填写入会登记表;(二)建立有茶文化杜团的地区,可以通过镇地区杜团或研究会联络机构集中申报;(三)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四)由本团体颁发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参加本团体举办的活动;(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会员须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二)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四)按规定交纳会费;(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茶文化活动信息和其它有关 资料。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一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合成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一)确定和修改章程;(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四)决定终止事宜;(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敖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提前或延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农业都审在并经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三)决定聘请名誉会长、顾问、名誉副会长、名誉理事;(四)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秘书长;名誉副会长(五)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六)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七)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八)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九)领导奉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十)制定本团体管理制度;(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常务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二十三条 奉团体为联络各地区的会员开展茶文化工作,经有关部门审批,可以在各有关地区设立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务件:(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囊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农业部审查并-轻民政部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本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五年。本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后,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农业部审查井经民政部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选举产生副会长若干名,协助会长分管有关方面的工作。副会长人选可在各地茶叶社团组织、教学科研单位等机构产生。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设立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和名誉理事等名誉职务,由理事会聘请。设立顾问,由理事会聘请。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副会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法定代表人人选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会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代表本团体戊委托其他负责人签署有关重要文件;(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三十条 本团体秘书处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五)其他日常事务。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一)会费;(二)捐赠;(三)政府资助;(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五)利息;(六)其他合法收入。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三十六条 奉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产来潭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监督。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农业部和民政部的审计。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的资金财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第三十九条 奉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章程的修改程序第四十条 对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井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农业部审查同意。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农业部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经民政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六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农业部和民政部的监督下,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用于发展和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附 则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经200X年XX月XX日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理事会。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自民政部核准之日起生效。
国家一级茶艺师有谁?
国家一级茶艺师是中国茶艺协会认定的资质,以下是一些国家一级茶艺师的代表性人物:
1. 郭晓华:中国茶艺界知名人物,被誉为“茶道教父”,是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2. 陈晓莉:中国茶艺大师,被誉为“茶界女神”,多次获得国内外茶艺比赛的冠军。
3. 董小林:中国茶艺大师,曾任中国茶艺协会主席,对茶道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陈宝莲:中国茶道大师,是中国茶艺协会副主席,多次参与国际茶艺比赛并获奖。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一级茶艺师,还有许多其他具有该资质的茶艺师在中国茶艺界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国家一级茶艺师名单为:
1、苏炳溪:(1926年 ),江西上饶白沙人,15岁入山做茶,对青、焙皆在行,现仍经营茶叶,协助其子掌握做青工艺。
2、陈德华:(1939年 ),福州人,两度任武夷茶科所所长,注重岩茶发展研究工作。
3、叶启桐:(1946年 ),福建周宁人,中专文化,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长期从事岩茶生产、制作,对岩茶很有研究,1991年至1993年任“崇安茶场”场长,后任县岩茶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市茶厂厂长。
4、王顺明:(1954—年),古田人,中专文化,评茶师。1974年以来,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历任综合农场场长、武夷岩茶场党委书记、岩茶总公司总经理、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
5、刘宝顺:(1963年 ),武夷山人,中专文化,农艺师。1989至1994年任茶科所所长,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现办有“幔亭茶叶科学研究所”。
茶艺师介绍: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艺师培训己列入国家商业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之一。
茶艺师高出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3月《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师》教程也已出现。
茶都的茶都
2005年4月,“倡导茶为国饮,杭为茶都”高级论坛召开。“茶应成为中国国饮,杭州是中国茶都。”来自中央和地方所属部门的茶和茶文化专家、学者50余人,共同向世人宣告。 茶都(杭州)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树人大学
茶道专家的介绍有哪些
茶道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茶道是道家的化身。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专家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茶道专家的介绍:陈文华 中国著名茶叶文化专家,193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福建霞浦,1958年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顾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顾问,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鉴定协会名誉顾问,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主编,南昌女子职业学院茶艺系主任。对农业考古学颇有建树,被日本考古界称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曾出访美、法、德、奥、意、日、韩、瑞典、丹麦等十几个国家。著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中国稻作起源》、《长江流域茶文化》、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等。先后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江西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称号,并被聘为本院首批重点学科“茶文化学”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首席。
茶道专家的介绍:余悦 茶叶文化专家,民俗学家,1951年生于江西武宁,祖籍江西新建,笔名余风、彭勃等。1968年工作,先后务农、做工、当干部。1982年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社会科学》主编,《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顾问,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茶艺师》全国统编培训鉴定教材主编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等方面颇有造诣。主要茶著有《中国茶韵》、《问俗·中国茶俗》、《研书·中国茶书》、《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家庭茶知识手册》,主编《中华茶文化丛书》、《中国茶文化经典》等。著作和论文300多万字,编缉书刊1500万字,33次获全国和省级成果奖和著作奖。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被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
茶道专家的介绍:江万绪 茶文化专家,1950年4月3日出生,高级政工师,中国茶叶博物馆原党总支书记,现任浙江华韵职业技术学校常务副校长、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培训中心主任。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担任领导职务后,注重发挥中国茶叶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取得一定成绩。2004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先进工作者;多次被杭州市园文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江万绪潜心研究中国茶叶文化,开展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专业论文,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2001年撰写的论文《现代“茶人”的职业道德刍议》在第二届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策划并担任常务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图说中国茶艺》(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艺集锦);编辑出版的《茶艺师(初、中级)》被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定为浙江省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教材;主编编著的《茶艺》一书,被浙江省作为省旅游服务职业培训鉴定教材,并荣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被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
茶道专家的介绍:陆尧 茶文化专家,1956年2月15日出生,河北省霸州市人。本名杨小泽,因敬仰茶对陆羽,
自1990年起用陆尧笔名事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杂志社社长助理、副编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奥运经济发展研究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在茶文化领域中,已出版《茶话新说》、《茶艺实践指南》、《中国茶膳》(合著)等书,发表《茶疗的现状与发展》、《雅俗共赏话茶膳》、《茶文化旅游刍议》、《茶饮料营销策略》、《茶馆特色说》、《茶业会展经济》、《论茶产业整体创新》等原创性文章53篇,茶诗29首。率先提出“茶文化三大社会功能”、“茶文化教育三元结构”、“茶馆投资与经营管理五位策略”、“茶馆经营管理三要素”、“茶馆哑铃型价格策略”、“茶艺师六项基本标准”、“奥运茶艺”等新观点。为有关院校茶艺专业开设并讲授《茶文化概念》、《茶艺礼仪服务》、《茶馆企业文化》等课程。被誉为“中国六君子”之一。2010年被评为“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
茶道专家的介绍:舒曼 1958年生,茶文化专家,上海浦东川沙人。笔名江南舒、
人予。大专学历。1975年上山下乡于陕西关中平原。1981年在陕西省华山医学专科学习并工作,1985-1986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进修人体解剖学专业。1991年从文,曾任多家报刊记者,在全国媒体发表散文、言论、报告文学等100多篇。1993年投身于公关策划,先后为多家企业担任营销策划。后任自由策划、撰稿人.1998年涉足茶文化。现任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吃茶去》杂志总编,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上海)“世博十大名茶”总策划。对河北茶文化发展作出具有贡献,素有“茶混一族”之帽,也有“河北茶文化举旗人”之美称,撰有茶文化随笔百篇之多,著有《吃茶去》一书。平日性平如茶,惟茶是求,终因茶文化哲理太深,故而硬着头皮混入“南郭处士”的行列。崇尚和、敬、寂之茶魂,“清寂”不敢当,“和敬”二字终身受益。被誉为茶道六君子之一。被评为“新中国六十周年茶事功勋”人物。
茶道专家的介绍:黄建璋 茶叶文化专家,茶艺导师,1962年生,福建安溪人,
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理事,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茶艺》杂志主编,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在中国茶文化和岭南茶文化研究等方面颇有造诣。首创广东茶文化研究机构,为广东茶文化的研究导出了先声。创办《茶艺》刊物,组建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编著《广东茶文化经典》、《安溪茶经》,创作岭南茶艺、龙凤茶艺、潮州功夫茶艺等表演流程,在社会广泛应用。创立《中国茶文化学和谐图》和系统学,在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提出品牌加边锁经营方法和文化创新系统性的新观点,都得到人们认可。主持开办多次大型活动,卓有成就。素有“茶博士”、“茶医生”之称。黄建璋“敢说真话”“善于创新”两度在央视节目中,面对茶市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批驳,成为茶界热点人物,被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2010年被评为“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团中央“我们的文明”组委会为茶道六君子颁发证书。
无我茶会创始人
蔡荣章。蔡荣章,男,1948年2月生于台湾,漳州科技学院(即天福茶学院)教授、茶文化系创系主任,现任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台湾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执行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0创办无我茶会。
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的简介?
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是由广东省内热爱茶文化、关心茶业发展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非经营性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学术性、公益服务类社团组织。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专注茶事、弘扬美德、关爱人生,致力建设“品茶品味品人生,论禅论道论和谐”的人文环境,大力支援茶业人才教育培训,全力推动茶业科技研发创新,努力促进茶业经济健康发展,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广东省茶文化的种类
一、广东韶关保健茶
广东韶关保健茶-观辣树茶集“营养+保健+养生”三者于一身,既能增强免疫力,排除体内垃圾和毒素,提神醒脑,又有降低血脂、血糖、胆固醇、脂肪肝、抗癌、抗衰老等功效,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病患者,以及长者、幼童、素食者和体质虚弱、易疲劳者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溼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红的花色与品质: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该茶可凉热净饮,单独泡饮或加糖、奶调饮。
英红从1958年问世以来,经国际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认为已达到国际红茶高阶水平。1980年在全国红碎茶二套样评比中,名列前茅;1984年获商业部红碎茶评比之冠;1985年中国工业食品协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全国优质食品评选,英德华侨农场所产金帆牌1号红碎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该茶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岭头单丛茶
岭头单丛茶,又称白叶单丛茶。该茶树品种原由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茶农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2002年4月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岭头单丛茶树属小乔木,中叶型,早芽种,分枝角度中等,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叶质柔软,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是当今广东省乌龙茶的当家品种,遍及全省各地,目前已扩充套件到福建、广西、湖南、海南等省。
岭头单丛茶素以香、醇、韵、甘、耐泡、耐藏六大特色而负盛名,具条索紧结,重实匀净,色泽黄褐光艳;内质香气甘芳四溢,蜜韵深远,附杯性强,汤色蜜黄,清新明亮,滋味醇厚,润滑舒畅,回甘力强而快,饮后有甘美怡神,清心爽口之感。
四、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产于潮州市潮安县的名茶之乡凤凰镇凤凰山区,山内峰峦连绵,云雾弥漫,空气溼润。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无处不宜茶,无处不产茶。凤凰单丛是从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育出的优异单株,其成品茶品质优异,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具独特的山韵。凤凰单丛茶有几十个品系与型别。据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介绍,凤凰茶具有自然花香型的79种、天然果味香型12种、其他清香型16种。用这些优异单株鲜叶制成的茶,如黄枝香茶、芝兰香茶、桂花香等乌龙茶,既是茶树品种名称,又是成品茶的茶名。凤凰单丛是我省极其宝贵的品种资源,这些名丛茶是勤劳聪慧的凤凰人民经过几百年的精心培植挑选出来的优良单株,分株采制而成的茶。
凤凰单丛茶内含物丰富,尤以芳香物质含量高。九五期间,笔者曾对凤凰单丛茶的内质主要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及品质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是:水浸出物39.07%,醚浸出物11.01%,茶多酚29.03%,儿茶125.01mg/g,氨基酸2.08%,咖啡碱2.01%;香气成分,共鉴定出104种化学成分,这104种成分中,其中醛类有4种、醇类有22种、碳氢化合物29种、酮类11种、酯类20种、酸类4种、含氮化合物5种、酚类3种、其它6种。这些物质其分子量多数属于高分子量化合物,其香气特征大多数属自然花香及果香型,而在沸点上,以高沸点的居多,低沸点的芳香物质相对少些。因此,感官审评上认为广东单丛茶香气馥郁清长,具独特的山谷香韵,耐冲泡。正由于此,冲泡单丛茶也就特别讲究冲泡方法,通常第一、二气泡香味清纯,三、四泡香馥味浓醇,五泡、六泡茶韵甘美,再泡幽香茶味犹存。此外,潮州单丛茶中尚含具有开发前景的有用物质。
五、石古坪乌龙茶
石古坪乌龙茶,产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的大质山山腰石古坪畲族村。种植约100多年的历史。石古坪乌龙茶植株属灌木型,枝势披展,分枝密,叶椭圆和卵圆形,锯齿细锐利,叶色深绿,叶薄质硬脆,芽头有茸毛,叶片有大叶、小叶之别,小叶制成的茶叶品质风味稍优于大叶。
石古坪乌龙茶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商品茶名称。石古坪乌龙茶采制工艺要求严格、精细,制茶原料要求做到三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太阳下山叶,鲜叶采摘标准以驻芽梢2、3叶即中开面为适。制作过程分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贮藏七道。
石古坪乌龙茶品质具有“三耐”特点。一耐即耐冲泡,冲泡十多次芬芳犹存;二耐即耐烘焙,采用文火慢焙,次数多,时间长;三耐即耐贮藏,成品茶一般贮藏1-2年,色、香、味依然正常。
小叶石古坪乌龙茶,外形美观细结,匀净,色泽乌绿鲜润;内质香气芬芳馥郁,含自然花香,汤色清澈亮丽,滋味醇厚鲜爽,饮后甘芳长留,山韵明显,叶底匀齐鲜亮,叶缘具一线红。 [茶叶样品由兰学民提供]
大叶石古坪乌龙茶,外形粗实,完整,色泽尚匀润;内质香气清高尚郁,滋味甘醇,叶底明亮,耐泡性好。石古坪乌龙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历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获得优质产品奖。2002年又荣获广东省第五届名优茶质量评比金奖。
六、西巖乌龙茶
西巖乌龙茶,创制于70年代,产于大埔县西巖山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高多云雾,林木茂密,群山环抱,直射光少,多漫射光,相对溼度大,土质肥沃,适宜茶树平衡生长,芽叶肥壮,叶质柔嫩,叶色鲜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芳香物质等,因鲜叶内含物质丰富,为制好名优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西巖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原为小叶种,抗性强,芽叶多紫色,成茶香气高长。20世纪60年代先后从饶平县、福建省引进岭头单丛、梅占、大叶奇兰和凤凰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为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趋向高香型、中高档茶的需求,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制茶技术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现大埔白叶单丛己占全县茶园面积六成以上,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小叶茶树品种。
西巖乌龙茶,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分初烘、团袋、复烘]六道工序。高阶西巖乌龙茶品质以香、甘、清、滑、醇五大特点,蜚声于世。西巖乌龙茶外形紧结稍卷曲,色泽乌绿匀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汤橙黄明亮,叶底绿腹红镶边,耐冲泡。1994年获广东省名茶评比金奖,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第五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
七、南华大叶奇兰茶
南华大叶奇兰茶,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兴宁市茶林场。选用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奇兰茶树品种的一梢2、3叶为原料,采制要求严格。制作过程分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复烘,历时约13—14小时左右。
南华大叶奇兰茶一向以外观紧结匀整,色泽青褐光润;内质香气花香悦鼻,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叶底软亮等特点而受到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好评。1988年、分别荣获广东省、农叶部优质产品奖称号,1991年获全国首颁“绿色食品”称号,2002年又获广东省第五届名优茶评比银奖。
八、三峰黄金桂茶
三峰黄金桂茶,属半发酵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兴宁市名茶示范场。用早芽种八仙[又名大叶黄旦]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茶花香显现,味浓耐泡,上市早,满足了消费者“尝新”的心理需求,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故誉之为“黄金贵桂茶”。
三峰黄金桂茶,内含物丰富,据分析水浸出物40.58%,茶多酚31.58%,氨基酸2782.91mg/100g,醚浸出物2.09%,儿茶素总量129.31mg/g。制作工艺分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机揉、机烘、手工足干。成茶品质外形紧结匀净,色泽青褐光润,香气幽雅,花香显现,汤色金黄亮丽,滋味浓醇尚爽口,叶底黄绿明亮,红边显。
九、鸿雁金萱乌龙茶
鸿雁金萱乌龙茶,是省级名茶,产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用台湾省茶叶改良场选育的优良新品种金萱原名台茶12号茶树鲜叶为原料,由科研人员精心研制而成。品质特点:外形紧结圆浑,似“绿色珍珠”,完整匀净,色泽绿润,香气具清柔的花香,微带奶香,汤色清澈亮丽,滋味鲜醇甘美,饮之幽香泌齿,清快爽适,叶底柔软,略显红边。该茶因其形美、质优、风味特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广东省第五届名优茶评比荣获金奖。
十、龙星水仙香茶
龙星水仙香茶,产于广东省丰顺县谭山乡海拔1400多米高的鸡冠山区。水仙香茶,选用谭山水仙茶树品种一梢2、3叶为制茶原料,经过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足干、拣剔、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
茶叶外形紧结沉重,完整匀净,色泽青润,香气清高,花香细锐,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爽,口感甘鲜,叶底柔软匀亮,经多次泡饮,香味犹存。99年广东省名优茶评比获名优产品奖称号。2001年被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专用产品。2002年广东省名优茶评比又获得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