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毛尖是什么茶
- 2、毛尖属于什么茶
- 3、信阳毛尖和湖北毛尖
- 4、五峰芽毛尖属于什么茶
- 5、毛尖茶属于什么茶
- 6、毛尖属于什么茶
- 7、五峰毛尖属于什么茶 五峰毛尖的介绍
- 8、毛尖是什么茶
- 9、毛尖属于什么茶
毛尖是什么茶
毛尖是绿茶或者黄茶,主要由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炒制而成,其外形细直、圆润光滑、全身遍布有白色毫毛,滋味鲜浓,较为常见的毛尖茶有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等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区。
毛尖属于哪种茶 1、品种介绍
毛尖属于绿茶或者黄茶中的一类品种,其主要原料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茶叶,制作完成的毛尖茶外形细直、表面带有白毫,且茶汤清澈透亮、口感丰富、香味持久。
2、主要品种
毛尖的品种较多,常见的有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秀山毛尖、茅坪毛尖、竹溪毛尖等品种,其中信阳毛尖又叫豫毛峰,其条索紧结,品质优良,而黄山毛尖在每年清明前采摘,其茶香浓郁。
3、分布地区
毛尖主要产自都匀、信阳、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白马山支脉等地,其中都匀毛尖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茶叶形似鱼钩,也被称为鱼钩茶,而广西生产的毛尖叫做圣地毛尖,其汤色碧绿、滋味甘醇。
4、养殖方法
养殖毛尖茶树时,要在采摘前为其施加尿素,让植株萌发更多的茶芽,在毛尖茶采摘后,则需要为其提供腐熟的农家肥,为植株补充营养,而且养殖过程中,还要为毛尖茶进行修剪,避免株型过高,影响茶叶品质。
毛尖属于什么茶
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种子产品,其外形细直,通体白毫光滑,叶片十分柔嫩,杯中没有杂质,饮下后清爽明快,以下为毛尖的部分品种:都匀毛尖,产地为都匀市,气候适宜,适合茶树生长;信阳毛尖,生津止渴,滋味香浓;白马毛尖,产地为湖南市,滋味沁人心脾。品种分类毛尖具体又分沩山毛尖,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因条索细圆,紧直有锋芒,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匀毛尖,秀山毛尖,黄山毛尖等。另有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产茶大县竹溪出产的竹溪毛尖,是湖北省茶文化的一大瑰宝。都匀毛尖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适宜茶树的生长。其中品质最稳定的是号称都匀毛尖品牌的匀端是都匀毛尖的标杆型产品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该地区山势高峻,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高档毛尖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中档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高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耐泡,叶底细嫩绿亮。信阳毛尖产区称鲜叶为茶草、茶青、青叶、生叶等。鲜叶质量优劣与成品茶质量关系密切,温湿度好的地区鲜叶生长好,制出毛尖茶外形油润发亮;温湿度差的生长也差,制成品有干枯感。采大与小也有差别,采早叶太嫩香味不足,产量少,采晚,厚老,茶叶粗老,香味低劣。白马毛尖白马毛尖产于雪峰山脉的白马山支脉,与云溪河畔的黄金井相汇,因此而得名。品质特点:其外形是,条索紧结壮实匀净稍弯曲,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其内质是冲泡后,香高芬芳滋味鲜爽,汤色清彻明亮,叶底嫩绿均匀。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级名茶。圣地毛尖圣地毛尖,条索圆滑紧细,毫尖显露有光泽,汤色碧绿明亮,鲜嫩清香,滋味甘醇。是一种产于广西贵港大小平天山一带的圆条形炒青绿茶。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青锅、揉捻、烘干、筛选、复香制成。分特级、一至四级。
信阳毛尖和湖北毛尖
信阳毛尖和湖北毛尖都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种。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1.产地:信阳毛尖产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湖北毛尖产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2.味道:信阳毛尖的茶汤清澈明亮,有鲜爽的花香和醇厚的甘甜味道。湖北毛尖的茶汤更浑厚丰满,有明显的高山香气和苦涩的回甘。3.外形:信阳毛尖的叶片细嫩柔韧,形状细长挺直,叶色嫩绿。湖北毛尖的叶片较厚,形状略为卷曲,叶色偏黄绿。4.生长环境:信阳毛尖茶园位于信阳市的丘陵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湖北毛尖茶园则位于宜昌市的山区,海拔相对较高。无论信阳毛尖还是湖北毛尖,都是优质的绿茶品种,在中国茶叶市场上受到广泛赞誉。选择哪种茶要根据个人口味和偏好来决定。
五峰芽毛尖属于什么茶
五峰芽毛尖属于绿茶。
五峰毛尖是湖北的特产,是茶叶的一种,绿茶类。高档毛尖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中档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高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耐泡,叶底细嫩绿亮。
五峰毛尖是武汉最为特色的茶类珍宝,“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就是形容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绿茶和红茶的区别
1、外观不同
红茶为红叶红汤,汤色红亮鲜明,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为宁红和滇红。而绿茶的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具有绿叶清汤的特性,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等。
2、冲泡水温不同
红茶的冲泡水温为90度左右的沸水,而对于品质高级的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一般用约为80度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的维生素C,而且咖啡碱容易析出,影响口感。
毛尖茶属于什么茶
毛尖茶属于绿茶类
毛尖外形细长、直,色泽翠绿,冲泡后香味持久、茶水明亮清澈。
毛尖茶的功效有:
消暑解渴清热(茶水中含有糖类和氨基酸物质,能够对口腔中的唾液起到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消暑解渴,清热的目的)
防辐射(毛尖茶中含有茶多酚及氧化物,能够吸收放射性物质,可以避免因辐射而引发的一些病症)
美白肌肤(毛尖茶中含有维生素c,能减少身体内的黑色素,使肌肤更加美白)
降低血压(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内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可消除脉管痉挛)
毛尖属于什么茶
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
大部分毛尖是未经发酵茶,在六大茶系中属于绿茶,也是绿茶中的顶级名茶,有着绿茶之王的称号,比如信阳毛尖、都匀毛尖。还有少部分毛尖是轻发酵茶,属于黄茶类,比如沩山毛尖。
毛尖的原材料主要为一叶一芽、两叶一芽,经过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复烘等工艺制作的成品茶叶,有着细滑圆润、峰尖紧直、身披白毫的特点,故被称之为毛尖。
毛尖的茶汤碧绿清澈,茶香淡雅悠长,入口后鲜爽生津、回甘无穷。冲泡后的毛尖叶底舒张,均匀柔嫩,透露着一股雅气,可谓是色、香、味、形俱全。
毛尖制作过程
1、摊放:先将采摘好的茶叶均摊在竹匾上,筛除上面的老叶、残叶、老梗等,再将茶叶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继续均摊在竹匾上,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让鲜叶变软。
2、杀青:接着把已经晒好的鲜叶放入专用的杀青机中杀青,把温度控制在115~120℃,时间为3小时左右。鲜叶在杀青后,需立即均摊在竹匾上,开电风扇来降低叶片温度。
3、揉捻:接下来把已经晾凉的鲜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6~20分钟后茶汁会被完全揉出,之后需将茶叶放入解块机中进行解块,再放入热锅中烘炒,让茶叶的条索得以整齐。
4、烘干:随后把鲜叶放入烘干机中,将温度调置120℃,8~10分钟后取出鲜叶,照例摊放在竹匾上,等鲜叶彻底晾凉后继续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调置80℃,30分钟后取出茶叶晾干保存。
五峰毛尖属于什么茶 五峰毛尖的介绍
1、五峰毛尖是绿茶,产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采摘一芽一叶、二叶、三叶的鲜嫩芽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
2、五峰毛尖色泽嫩绿隐翠,冲泡后叶底细嫩绿亮,香气清高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耐泡,在品饮之后能给予人清冽甘爽之感。并且因为五峰毛尖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富含硒元素。
3、五峰毛尖在冲泡时,先用沸水将玻璃杯烫洗干净,再将3~5g五峰毛尖投入玻璃杯中,注入80~85℃的开水冲泡,并在3秒后倒掉茶汤,接着再次注入开水,1分钟后即可饮用。
毛尖是什么茶
毛尖是绿茶或者黄茶。
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命名为毛尖。较著名的有古丈毛尖、白马毛尖、沩山毛尖、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大庸毛尖、 合箩毛尖、秀山毛尖、赣州上犹毛尖。外形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
毛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毛尖生锅技巧: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
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毛尖属于什么茶
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命名为毛尖。较著名的有古丈毛尖、白马毛尖、沩山毛尖、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大庸毛尖、合箩毛尖、秀山毛尖、赣州上犹毛尖。外形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
毛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毛尖具体又分沩山毛尖,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因条索细圆,紧直有锋芒,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匀毛尖,秀山毛尖,黄山毛尖等。另有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产茶大县竹溪出产的竹溪毛尖,是湖北省茶文化的一大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