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现代茶具都有哪些种类 功夫茶茶具的种类及挑选小技巧
- 2、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是什么
- 3、茶具套装图片欣赏及选购技巧
- 4、什么茶杯好?各类茶具介绍
- 5、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 6、功夫茶中各种茶具的名称及介绍
- 7、茶具有哪些
- 8、中国古代流行的茶器合集
- 9、茶具是什么意思
现代茶具都有哪些种类 功夫茶茶具的种类及挑选小技巧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艺术之美。所以,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在中国饮茶的发展史上,无论是饮茶习俗,还是茶类加工,都经历了许多变化。作为饮茶用的专用工具,必然也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现代茶具就是指专业的功夫茶具,那么,现代茶具都有哪些品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国内主流的茶具种类以及功夫茶茶具的种类及挑选小技巧
主要的茶具种类如下:
一、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 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2) 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3) 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三.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四. 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五. 金属茶具
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代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单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六. 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但总的来说,在茶具史上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为这些器具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主要作为摆设,用来显示主人富有而已。
茶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品,在爱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种艺术。那么如何挑选茶具呢?
1、美感。
双龙戏珠陶瓷茶具。茶壶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选择茶壶的造型及外观方面。只要依个人喜好、个人感受选择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满意。
2、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较瓷器浑亲和,在上面提款也别具韵味,所以大致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至于茶壶的质地,主要是以胎骨坚、色泽润为佳。
3、壶味。
在选购新壶时,应嗅一嗅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它杂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足取了。
4、精密度。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
温馨提示:根据茶材质的不同,也会有一些挑选标准不一样,还有价格也差别很大的哦!那就要看大家擦亮眼睛了哦!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是什么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 饮茶 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一起来看看。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分茶器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茶道的内涵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 文化 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 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艺术 想象力 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综上所述,有人得出如下 结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故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相关 文章 :
1.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茶道组所含用具的名称及用途
3. 茶道用具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4.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
5. 茶道各个茶具的作用
6. 茶道用具名称
茶具套装图片欣赏及选购技巧
茶具主要指的是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下面介绍的是茶具套装图片欣赏及选购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茶具套装简介
茶具套装——泡茶器:泡茶器的定义是只要能泡出茶来的器具,分别是茶壶、盖碗等。
茶具套装——煮水器:铁壶、泥壶、炉等。
茶具套装——茶叶罐:材质有陶瓷、玻璃、金属,其中密封保鲜效果最好当属金属纯锡制茶叶罐。
茶具套装——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
茶具套装——茶虑:过滤茶叶罐碎末的器皿。
茶具套装——茶盘:又称茶船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
茶具套装——茶道配件:茶夹、茶刀、茶荷、茶针等,统称茶道六君子,组合方式可以根据需求不同,做不同搭配。
茶具套装——辅助用具:茶洗、杯托、茶席、壶承、茶巾。
二、茶具的挑选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茶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品,在爱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种艺术。那么如何挑选茶具呢?
1、美感。双龙戏珠陶瓷茶具
茶壶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选择茶壶的造型及外观方面。只要依个人喜好、个人感受选择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满意。
2、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较瓷器浑亲和,在上面提款也别具韵味,所以大致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至于茶壶的质地,主要是以胎骨坚、色泽润为佳。
3、壶味。
在选购新壶时,应嗅一嗅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它杂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足取了。
4、精密。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
温馨提示:根据茶材质的不同,也会有一些挑选标准不一样,还有价格也差别很大的哦!那就要看大家擦亮眼睛了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茶具套装图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茶具套装图片的相关介绍,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什么茶杯好?各类茶具介绍
说到茶杯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茶杯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喝茶的杯子,平时没事干泡上一杯茶,茶是中国的饮料,喝茶比较讲究,喝茶就得有茶具,这样才能品味生活,喝茶也是一门艺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比较悠久,一个会喝茶的人就得先了解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人才配得上会喝茶,不同茶配不同的茶具,所以说选择质量好的茶杯是很关键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茶杯好?各类茶具介绍
1、陶土茶具
最好的陶土茶具是紫砂壶,紫砂壶本身有很多小气孔,但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这些小气孔可以吸附茶水,但是也不会渗漏,而且也不会烫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使用紫砂壶泡茶时间长了,以后在时候的时候直接在紫砂壶中倒入热水,再倒出来的就是茶水了。紫砂壶最适合泡龙井茶和铁观音。
2、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也是非常好的泡茶工具,瓷器茶具不会吸收水分,使用白色的瓷器茶具,不懂那可以体现出茶水本身的色泽,而且不会和茶水产生化学反应,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香气浓厚的茶水。而且瓷器茶具本身也非常的美观,不但可以当茶具,还可以当观赏器具。
3、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现在最常见的泡茶工具,由于玻璃本身的透明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茶叶在被子里面翻滚、膨胀、最后缓缓落入杯底,散发出茶叶特有的清香。而且玻璃茶具价格比较低廉,适合大多数家庭使用,唯一的缺点就是,玻璃器具容易破碎。
4、其他茶具
塑料茶具、纸质茶具等在现在的生活也非常的常见,多见于办公室等公共场合,但是使用这些茶具会影响到茶叶的香气,所以不是临时急用,建议不要使用。还有就是用保温杯泡茶,也是不宜的。
用茶杯有什么讲究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
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主要用于乌龙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的;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对于咖啡杯来说,有些人喜欢用质感浑厚的陶杯,盛装阳刚浓烈的深烘焙咖啡。不过,一般人仍然用陶瓷杯,诠释咖啡的细致香醇.。
茶具养护的留意事项
1、把新买的陶瓷茶具用白水煮至少1个小时。具体办法是将茶具套装壶盖与壶身分开,放入凉水锅中,将锅置于炉子上,以文火渐渐加热至欢腾。1小时后关火。这一步能够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
2、将白水煮过的壶与一块老豆腐,一起放入清水中去煮,办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这个过程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制壶时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
3、将上面的壶与一段嫩甘蔗头,一起放入清水中去煮,办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4、将上面的壶与茶叶一起放入清水中去煮,办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完结上面4个过程后,陶瓷茶具壶才能够正式开始使用了。
以上就是一些不同的茶杯的介绍以及茶杯的选购技巧,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茶杯有所了解了吧,要想泡好茶就得有个好的茶杯,所以选择质量好的茶杯很关键好茶杯最大的功能满足保温,存的住香气衬的出茶色,茶形等条件,现在泡茶杯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品牌,要选择杯子的材质,最好的是紫砂壶,其次是瓷器和玻璃茶具。希望能帮到大家。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艺,不仅由于煮制和啜饮时费功夫,且泡茶用具也十分讲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1.孟臣壶
又称“孟公壶”、“孟臣罐”。泡茶用具,紫砂茶具,适宜于冲泡乌龙茶,为功夫茶茶具之一。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器底刻有“孟臣”钤记。清代施鸣保《闽杂记》中载:“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臣壶。”其标准是“小、浅、齐、老”,小指容量少;浅指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齐指壶嘴、口、把三点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器物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清“孟臣”款朱泥水平壶(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2.若琛杯
又称“若琛瓯”。白瓷质饮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品饮功夫茶茶汤用。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将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1832年的《厦门志》中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
3.玉书茶碨
又称“玉书碨”。煮水器,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约200ml。闽南、粤东和台湾人称瓷质水壶为“碨”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过程。“玉书”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祥,取谐音为“玉书”。使用时,置于汕头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4.汕头风炉
又称“潮汕风炉”。煮水燃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不裂。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20厘米,置碳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汕头风炉是玉书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一般用白炭,也有讲究的茶友会用橄榄核碳。
现代意义上的功夫茶具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精美,成套茶具的组合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现代意义上的功夫茶具,更多体现在用于茶叶冲泡和品饮时的细斟慢饮。
功夫茶用具也越来越多样,泡茶用具除了选择紫砂壶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瓷质盖碗。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一起配套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闻茶香。煮水器具也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随手泡、电水壶、也有讲究的茶友会选择铁壶。当然,想要泡得一杯上好的功夫茶,除了主要用具外,此外还有很多其它常用茶具,如公道杯、茶荷、茶叶罐、过滤网、过滤架、杯垫、茶巾、茶盘、茶道用具组合等。这些器具都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组成一套功夫茶用具。
功夫茶冲茶方法
水分三等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关乎格调,还是极度奢华的。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现在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潮州工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工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
功夫茶中各种茶具的名称及介绍
任何茶道皆有“茶道组”一套,所谓“茶道组”是指进行茶道的一“组”器具,该器具一套如下:茶筒(形如笔筒,用来放置其它器具)、茶匙(拔茶用,像细长小勺)、茶针(细长针状)、茶夹(用来夹杯等)、茶刀(泡普洱茶必备)、茶漏(状似大开口漏斗)。
此,功夫亦不例外。
夫茶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治器: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 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3、候汤: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5、冲点:冲法同上。
6、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7、淋罐: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一以去其散坠余沫;二则壶外追热,香味充盈于壶中。
8、烫杯:淋罐已毕,仍必淋杯,俗谓之“烧钟”。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烧钟(钟即茶杯的俗称)热罐,方能起香”: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9、洒茶:茶叶纳入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 正洒茶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味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品茶
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以“品”为主的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形成逻辑程序的体系,这就叫做“潮州工夫茶方法"。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而美正是在工夫茶冲饮程式之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气氛和谐等现象中产生的,也是主客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其全过程,颇能体现“和为贵”之高尚情操,并反映出本地区某种历史传统、文化水平与时代背景。起到提高人们生理、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这就是潮州工夫茶的程式美及其美学价值所在。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功夫茶所用的茶叶,只限于半发醇的福建岩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均属青茶类)。中国的其它茶类如红茶,绿茶,砖茶,或花茶,白茶等则不适合。因为若用功夫茶的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只有这种半发醇的青茶类为上。习惯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乌龙茶,即闽北武夷山的岩茶和闽南的溪茶。乌龙茶是个总名,其中的暑茶是闽北所产。铁观音则主要产于闽南安溪,故又称溪茶。岩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种,单丛,名丛大红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
——潮汕的凤凰山也生产茶叶,也属半发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称鸟嘴茶),单丛,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诗的"鹪嘴"便是鸟嘴茶。凤凰茶也是我国的名茶之一。茶粒较大,茶色黄褐,香气清馥,滋味浓醇而甘,汤色浅黄,是潮人和东南亚华侨爱好的一种茶。《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待诏亦名贡茶。"民间传说南宋末代皇帝,逃到潮州凤凰山,口渴思饮,采山中茶叶咀嚼,清甘止渴,称赏不已,所以凤凰山的这种茶树,便是被后人称为宋茶。传说末必真实,但凤凰山茶是一种优质茶,却是一直为人所公认。潮汕功夫之普遍,跟本地有名茶是息息相关的。
——什么是工夫茶?清代的蔡爽(字伯龙,生平事略不详)的《官话汇解便览》中有一条有趣的简释。该书是以浙江方言与官话一一对照的辞书,其上卷(饮食调和)有谓:
——0 茶米 正一茶叶
——0 好茶 正一工夫茶硕
——0 幼条 正一芽茶
——词目前加0符号的是方言,有“正”字的是官话。原来,工夫茶者,好茶之谓也。(有意思的是,二个词目的表述与含义竟与潮州方言颇一致)显然,这里的工夫茶,是指好茶叶。
——更明确的表述是雍正年间崇安令陆延灿的《续茶经》转引的《随见录》中的话: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道光间梁章钜《归田琐记》说:“武夷茶名有四等:花香、小种、名种、奇种。名种茶“山以下多不可得,得则泉州、厦门人所讲工夫茶。”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也云:“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清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民国十一年《福建通志》(物产)引《闽产录异》说: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寺都请泉州人为茶师,茶采来后,又有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瓿仅一二两,其制法则非茶师不能,日取值一强。①
——可见,自清初以来,工夫茶原是指岩茶中一个品位甚高的品种,而且其名称是由漳泉台澎人给叫出来的。
——红茶中也有一类称工夫红茶的品类,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川红工夫等。 道光年间曾在广州十三行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其所著的《广州“番鬼”录》中说:茶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红茶、绿茶两类……红茶则包括武夷、功夫、小种和包种。上书中,功夫茶有时写成工夫茶,如言东印度公司贩运的“茶叶主要是武夷茶和工夫茶。”至于红茶何以称做工夫茶,这位洋商的解释是:“做工者的的茶。”②--由于文献中确实缺乏可资参照的材料,因而华文水平不高的亨特只好望文生义的地“直译”。依笔者管见,如按前引蔡爽所揭示的“工夫茶即好茶”的说法去解释,也许更合情理:既然好的岩茶叫工夫茶,那么,好的红茶也称为工夫茶又有何不可?
——那么,为何岩茶“其最佳者曰工夫茶”呢?前引郭柏苍《闽产录异》的一段话可作为注脚。试想,“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且要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该花费多大的工夫,该有多精湛的技艺?正如清初释超全《武夷茶歌》所说的:“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此其一。其次,梁章钜《归田琐记》中,工夫茶的等级虽列在“奇种”之下,但奇种“如雪梅、木瓜之类,即山中也不可多得。”“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中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之锡瓶贮之,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因此,就市面流通领域而言,工夫茶实为顶儿尖儿级的“极品”,再无出其右者。 总之,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而且岩茶在前而红茶居后。
——据1979版《辞源》:[工夫茶] 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见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也作“功夫茶”。
——(功夫茶)即工夫茶。清施鸿保《闽杂记》十:“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
—— 把工夫茶定性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甚为精当,符合时下各界对工夫茶的理解。把工夫茶、功夫茶及其依据的文献来源一并列出,也甚宽容公允。问题是,同一事物而有两种名称,在实际应用中,难免带来一些混乱、麻烦。即如成立协会一类的团体或开起学术会来,会名或会议名该用“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呢?而且,普通话中“工”、“功”同音,怎么说都可以。潮州方言的“工“(读如刚)与“功”(读如攻),读音截然不同, “工夫”与“功夫”的含义也不一样。在工夫茶的家乡却连名都叫不准,这麻烦岂不更大?
——《现代汉语辞典》把“工夫”、“功夫”当成一词,释义为: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共四项,但又要读者注意:前三项多作“工夫”,第四义项多作“功夫”。(既有差别,又要将二词合而为一,如此处理是否恰当,此处姑且不论)但以上的释义,却难以涵盖潮语的“工夫”一词。比如说“某某人过工夫”,指的是对方为人处事十分精细、周到,这里的“工夫”就绝对不能用“功夫”。
——作为茶道,工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因素,因此,以“功夫”指称作为品种名的茶叶尚可,用来指称茶道则难免以偏代全。更主要的是,命名一般都以初始名为准,俞蛟的《潮嘉风月记》是目前为学界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理宜以它作为命名的依据。(《辞源》(工夫茶)释义的最末句为“也作‘功夫茶”’。这个“也作”,实已含有正、别名的意思)准此,本书从书名到内容,皆用“工夫茶”而不用“功夫茶”。
1、茶壶: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2、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3、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
5、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6、红泥火炉:红泥火炉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
扩展资料:
功夫茶主要流行于闽广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于茶铛之中,放在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
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工夫茶具
茶具有哪些
问题一:基本的茶具有哪些? 茶具是茶叶冲泡中必不可少的装备,而且种类繁多。有一些是大部分茶类冲泡时必备的茶具,称为基本茶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煮水器具:煮水器具有铝、不锈钢、玻璃、陶等质地。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随手泡;
2、贮水器具:保温瓶。如果有随手泡,则贮水器具可不用;
3、弃渣用具:常称水盂。塑料小桶、瓷或者陶质的均可;
4、冲泡用具:即泡茶用的茶壶。有铝壶、玻璃壶、瓷壶、陶壶多种;
5、贮茶罐:贮放茶叶用。有纸、竹、瓷、陶等质地,前提是保证无异味;
6、取茶、置茶用具:由茶匙、茶荷组成。茶匙用以取茶,茶荷用以置放取出的茶叶。
7、放置茶具及送茶用具:称为茶盘。形状多以长方形、正方形等;
8、观外形及置放点心用具:称为小茶盘。有瓷、陶、竹等小盘;
9、去茶水渍及垫手用具:称为茶巾。以吸水性能强的棉麻织品为主;
10、公道杯:用来均匀分茶的器具;
11、品杯:用来喝茶的小品杯。主要以玻璃、瓷等质地为主。
问题二: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东西? 不同的茶配以不同的茶具,看你喝的是什么茶了.
一套完整的茶具包含:
茶壶(最重要的),可以分紫砂壶和盖碗.
品茗杯,一套一般有6个.
功道杯,有玻璃和瓷器的.
还有随手泡,也就是用来煮水的壶,现在也有用电磁炉的.
还有就是茶道组合,包含茶勺,茶针,茶匙,茶夹.
当然了,茶船或茶海都是必不可少的!
喝乌龙茶的话就还得配闻香杯!
问题三:茶具都有哪些分类? 按照功能不同,可以把常用茶具分成以下六类,即泡茶用具、分茶用具、品茶用具、备茶用具、备水用具和辅助用品。 一、泡茶用具 1.盖碗: 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碗具有便捷、不吸味、散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适用性较广。 2.茶壶: 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3.飘逸杯: 根据现代工业技术与泡茶原理设计出的与传统冲泡用具有别的现代泡茶用具。同一杯组可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能避免因茶叶在杯中浸泡过久而使茶汤过浓以至于苦涩的不足,同时简化了泡茶过程,适合在办公室等场合使用。 4.茶杯: 平常生活中,将茶叶直接投放在一个瓷杯或玻璃杯中冲泡的现象很常见。这种瓷杯或者玻璃杯,简单是简单,但非常大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不能做到茶水分离。这种方式泡茶,喝头几口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但十几分钟之后往往茶汤过浓,续水两遍之后,茶汤又可能过淡甚至没什么味道了。所以,从科学饮茶的角度,建议使用飘逸杯或能做到茶水分离的用具,便于享受到口感均匀合适的茶汤。 二、分茶用具 公道杯: 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三、品茶用具 1.品茗杯: 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2.闻香杯: 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四、备茶用具 1.茶荷: 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2.茶叶罐: 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五、备水用具 备水用具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随手泡、电水壶,也有的茶友使用铁壶。随手泡多集烧水冲茶与一体,简单方便;电水壶则是日常家用的烧水用具,也可冲茶;也有茶友用铁壶烧水、煮茶。 六、辅助用品 1.过滤网和滤网架: 滤网又名茶漏,放在公道杯上,主要用于过滤茶渣。滤网不用时,要放在滤网架上。 2.茶道用具组合: 也称“茶道六君子”,包括茶筒、茶针、茶匙、茶则、茶漏、茶夹。 茶筒:茶筒是用来盛放茶针、茶匙、茶漏、茶则以及茶夹等的器具。 茶针:主要作用是用来疏通壶嘴。避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畅。 茶匙:主要作用是将茶投入到泡茶用具中或是从泡茶用具中掏出茶渣。 茶则:主要作用是用来量取茶叶,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泡茶用具中。 茶漏: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夹: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用来夹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3.杯垫: 用来放置品茗杯、闻香杯等。目的是为了防止杯里或杯底的茶汤溅湿润茶桌,同时使用杯托给客人奉茶,显得更卫生。 4.茶巾: 主要用来擦拭茶具上的水渍、茶渍和桌面上的茶水。主要用麻、棉等纤维制造而成。 ......>>
问题四:什么品牌的茶具好 家庭茶具的选择应和家居装饰氛围相协调,才能锦上添花、相得益彰。但茶具的设置要因情而异、因地制宜。1)根据客厅格调选用。在装饰格调古色古香的客厅中,最好设置一套仿古陶瓷或富民族特色、民俗情调的瓷质茶具,以使客厅更显雅致而庄重;如是“现代式”或“西洋式”的客厅,宜摆放带现代色彩的茶具,如高身茶壶、长脚玻璃杯,以使客厅更显文雅而清丽。(2)区别来客对象选用。来客如为老人,以使用仿古式陶瓷茶具为宜,以与老人的心理特点相符,使之感到稳重、舒安;如是青年人,宜用现代色彩的高身瓷壶、瓷杯,或长脚玻璃杯,并使用“袋泡茶”,以显出迅速、快捷,适应青年人的“快节奏”心理,并使环境氛围更显清丽活泼;若是文人雅士,则忌用大壶大杯,而要用小巧玲珑的瓷质壶杯,并慢冲慢酌,以营造幽雅清闲的氛围。3)按照不同的茶叶类别选用 。牌子的话像maigoo买购网上介绍的十大品牌就都是很不错的,比如金灶,汉唐,天福TIANFU,恒福,茗匠,华艺,郑源这些都是有名的牌子,你可以参考下。
问题五:茶具用品有那些 茶盘、上水壶、消毒锅、茶具(盖碗、品茗杯)、茶道组、茶巾、茶宠、茶水篓!
这就齐了
问题六:茶具什么牌子好 好的茶具品牌有哪些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1、金灶(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茶具行业著名品牌,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2、汉唐(中国大型茶具专业制造商之一,致力于手工制作茶具的企业,著名品牌,茶具十大品牌,浙江汉唐茶文化有限公司) 3、天福(中国驰名商标,集茶叶自产/制/销/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连锁专卖店,行业著名品牌,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 4、恒福(广州著名商标,集茶具/茶叶/茶食品以及相关茶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 5、茗匠(福建省名牌,福建省著名商标,十大茶具品牌,福建省竹器最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之一,福建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 6、华艺(于1980年,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紫砂茶具行业知名品牌,竞争力企业,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 7、郑源(始创于1987年,福建省著名商标,综合性领先茶具生产企业.行业著名品牌,福建省福鼎市郑源工艺有限公司) 8、华祥苑(知名茶具品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先的综合性茶业公司,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9、同欣(专业致力于设计生产销售茶具产品于一体的企业,茶具行业著名品牌,十大茶具品牌,泉州同欣茶业有限公司) 10、龙福(茶具行业著名品牌,茶具十大品牌,专业致力于设计生产销售茶具产品的大型企业,厦门龙福茶具木业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题七:一整套茶具都包括什么 茶船、随手泡、茶仓(茶罐)、茶荷、茶滤、茶巾
紫砂壶/盖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闻香杯、杯碟(杯托)茶洗、茶艺六用(容则、茶则、茶匙、茶漏、茶夹、茶针)
茶宠
问题八:茶具都包括些什么?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
问题九: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具? 十大茶具
汉唐茶具
金灶茶具
恒福
天福名茶
华祥苑名茶
永利茶业
郑源
乐仕居
贵和祥
紫丁香
问题十:茶具套装有哪些牌子? 这个要看是什么材质的茶具了,汝窑 青瓷 紫砂 陶瓷 玻璃 总体来说还是紫砂的比较好 有价格高低不等 主要看你的需求 如果想要有优质的材质价格较适实惠那就选择紫砂
大唐红紫砂茶具套装 端庄霸气 有品位 。套装包括:茶盘、盖碗、公道杯、滤网、品杯。 其他可有可无的配件就多了。价格2最低00块就能买到
中国古代流行的茶器合集
中国古代流行茶器合集茶具,古代又称茗器,同其他饮、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心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古时,“茶具”与“茶器”是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词汇,分类相异。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把炙茶、碾茶、煮茶、饮茶、贮茶等,对茶的品鉴有育化、有改善、带有精神属性的茶具,全部定义为茶器。然而,随着饮茶方式的逐渐演变,两者的指称及功能皆合二为一,主要都指饮茶用具。伊二十四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炉龛(kan) 都篮 急烧子母钟 瓢约(diao) 注子 钱简乌檀 茶罐 吹管 尘褥滓(zi)孟 檐子冰柱小炉 提蓝 炉围瓦炉 具列 建水 焙钩茶旗 茶壶 灰炉放置炉子的小阁子炉龛(kan)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的篮子都篮又称急须,煮茶、暖酒器名急烧为生火煮茶之用,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铜炉成套的茶杯子母钟大多由葫芦制成,用来尧水瓢约(diao)古代汉族酒器,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注子存放古时钱币, 多有竹制成钱简用途不明,从器物文字看出似乎是收纳废物的器皿乌檀存放茶叶的罐子茶罐注水器水柱罩在炉子外的竹篓,起到隔断保护的作用炉围用来砸炭的铁锤炭挺瓶座,稳定壶和瓶的放置瓶床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黄,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培钩
茶具是什么意思
茶具
饮茶的专门器具。通常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盅 、茶杯和茶盘等。
关于茶具 ,最早的文 献记载,见于公元 前59年王褒著《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唐代以前,茶具与食用器具通用。之后,茶具从酒食器中逐渐分离出来,自成系统。唐代饮茶风尚盛行,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而民间以用瓷壶、瓷碗为主。当时瓷制茶壶、茶碗主要有青釉、白釉两种,有三大著名产地:浙江余姚的越窑,烧制青瓷茶碗;河北内丘的邢窑,烧制白瓷茶碗;湖南的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的瓷壶取胜 。唐代还创制 了茶托 。宋代饮茶 多用盏(一种小型茶碗,有的地方叫茶盅,俗称盅盏),茶托改为盏托。茶具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及青白釉多种。宋代流行斗茶,必用通体施黑釉的建盏。因建盏能与雪白的汤花正好配合得黑白分明;且建盏胎厚,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汤的温度。元代青白釉茶具较多,其中景德镇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最为有名。黑釉茶盏逐渐被青白釉茶盏所代替。明代盛行白茶盏,“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很受推崇。明代中期以后出现了用瓷壶和砂壶的风尚,其中以江苏宜兴用五色陶土烧成的紫砂陶壶最为名贵,具有盛茶汤过夜而不馊的保味功能。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等茶具相继而起,但仍以景瓷、宜陶为贵。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瓷工技巧臻于高峰,瓷茶具中还烧了沿用至今的盖 、盏、托三合一的盖碗(盖盏)。用盖碗饮茶,香气不涣散 。中国北方多为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饮用。江浙一带除宜兴应用紫砂壶外,一般惯用有盖瓷杯直接饮泡。四川一带喜用瓷制盖碗杯。
唐代茶盏、茶托(陕西法门寺出土)
中国茶具种类繁多,有陶、瓷、铜、锡、金、银、玉 、玛瑙、漆、水晶、玻璃、搪瓷、塑料等茶具。现代流行的茶具为陶瓷、玻璃、搪瓷茶具。茶盘有木质、铜质、玻璃搪瓷,以福建脱胎漆盘最为古雅。精致的茶具是一种艺术珍品。既可泡茶品茗,又可得到美的享受。特别是陶瓷茶具,集诗词、书画为一体,或白鹤飞翔、或游龙戏凤、或彩蝶恋花、或翠鸟舒翼。显得古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为中国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