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础知识大全,绿茶入门级知识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叶基础知识大全

1.茶叶的产地和品种: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制成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地。茶叶品种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2.茶树的分类和特点:茶树属于山茶科,主要分为中国茶树和印度茶树两大类。茶树具有周期性生长和年龄逐渐增大的特点,一般从种子开始生长,到三年左右开始采摘。3.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茶叶采摘一般采用手摘和机摘两种方式,茶叶制作则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不同品种的茶制作工艺不同。4.茶叶的品质评定:茶叶的品质评定主要从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进行评定,不同品种的茶有不同的评定标准。5.茶叶的保存和饮用:茶叶的保存一般采用密封防潮的方法,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饮用茶叶时需要控制水温和冲泡时间,不同品种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和注意事项。6.茶文化:茶文化是与茶叶相关的思想、艺术、礼仪等文化内容的总称,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文化包括茶道、茶艺、茶具、茶歌、茶诗等多种形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生存、喜怒哀乐等方方面面的认识和感悟。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其实在我们中国的茶叶种类各种各样,也有很多的分离,最基础基础的就是六大茶类分类,不同的茶有不一样的味道,以下分享六大茶类基本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1   1、绿茶(发酵度:0)【特点】清汤绿叶【干茶】颜色为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茶汤】呈绿黄色【香型】有清新的绿豆香【滋味】味清淡微苦【茶性】较寒凉【加工】杀青—揉捻—干燥【代表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蒙顶甘露、龙井、碧螺春等

  绿茶特点: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
  绿茶的花色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2、青茶(发酵度:10%~70%)【特点】绿叶红边【干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香型】具有花香果味【滋味】醇厚回甘,微苦有回甘【茶性】温凉【加工】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代表茶】铁观音、冻顶乌龙、大红袍、闽北水仙等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
  清茶根据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
  3、白茶(发酵度:10%)【特点】绿叶红筋【干茶】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茶汤呈象牙白【香型】香气弱【滋味】清鲜爽口、甘醇【茶性】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加工】鲜叶—萎凋—干燥【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白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是由宋代三色鲜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银针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4、黄茶(发酵度:10%)【特点】黄汤黄叶【香型】香气清纯【滋味】甜爽【茶性】凉【加工】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代表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黄汤黄叶”。黄茶的分类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蔚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灯。
  5、红茶(发酵度:100%)【特点】红汤红叶【干茶】颜色为深红色【茶汤】呈朱红色【香型】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茶性】温和,兴奋神经效能较低,温胃【加工】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代表茶】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6、黑茶(发酵度:后发酵茶,随时间会变化)【干茶】呈黑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香型】具有陈香【滋味】醇厚回甘【茶性】温和【加工】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代表茶】雅安藏茶、粽叶茶、苦柚茶、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2    红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红茶
  英文名:Black tea
  茶类:全发酵
  特征:因干茶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而得名
  概述信息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中主要有:祁门红茶、政和工夫、闽红工夫、坦洋工夫、滇红工夫、九曲红梅、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等等,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绿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绿茶
  英文名:Green Tea
  茶类:未发酵
  特征:成品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

  概述信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我国绿茶中主要有:西湖龙井 [2] 、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
   青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乌龙茶(青茶)
  英文名:Oolong tea
  茶类:半发酵
  概述信息
  乌龙茶,亦称青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黄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茶
  英文名:Yellow tea
  茶类:轻发酵

  概述信息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黑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黑茶
  英文名:Dark tea
  茶类:后发酵
  概述信息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白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茶
  英文名:White tea
  茶类:轻发酵
  概述信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3    六大茶类的特点及工艺
   1、绿茶(清汤绿叶)
  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烘青绿茶、炒青绿茶。
  品质特征: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点,色泽绿润,内质香气高鲜,汤色绿明,滋味纯和而爽口,富有收敛性,叶底嫩绿明亮。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代表产品: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松针、蒙顶雪芽、安吉白茶等。
   2、白茶
  传统白茶不炒不揉片状茶,因茸毛不脱,白毫满身而得名。
  主要类型:白芽茶和白叶茶。
  品质特征:
  茶芽完整,形态自然、白毫显露、香气清鲜、滋味甘醇、持久耐泡。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日晒)—干燥。
  主要产区:福建的福鼎、政和等地
  代表产品: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3、黄茶 (黄汤黄叶)
  主要类型:黄芽茶、黄小芽和黄大芽。
  品质特征:
  “色黄、汤黄、叶底黄”,外形金黄色,毫尖显露,芽壮叶肥,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醇厚爽口。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代表产品:
  黄芽茶——湖南岳阳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黄芽
  黄小茶——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
  黄大茶——广东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
   4、青茶(绿叶红镶边)
  青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主要类型: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
  品质特征:采用成熟的对口叶为原料,滋味甘醇、香气馥郁,讲究“韵味”,叶底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的特征。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代表产品: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

   5、红茶 (红叶红汤)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直接萎凋,使鲜叶失去部分水分,再揉捻,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主要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
  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汤色红亮鲜明,具有麦芽糖香或焦糖香。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代表产品: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金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顶级品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闽红、湖红、宁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6、黑茶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品质特征:干茶色泽黑褐或黄褐;汤色橙黄、橙红或琥珀色;叶底色泽黄褐、黑褐油亮。口感醇和爽滑;老茶醇厚顺滑,回甘持久明显,有陈香和药香味。
  加工工序: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的制作工艺)
  成品黑茶还需要再次加工精制。
  代表产品:
  安化黑茶:茯砖、黑砖、花砖、花卷、天尖等
  湖北黑茶:青砖茶
  四川边茶:康砖、方茶、圆茶
  滇桂黑茶: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
   六大茶类的储存
  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茶叶的后期储存也是讲究的。
  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无异味。
  绿黄茶:避光、低温、干燥、密封、无异味
  青茶:避光、低温、干燥、无异味
  红茶:避光、常温、干燥、无异味
  白茶:避光、常温、干燥、无异味
  黑茶:避光、常温、干燥、通风、无异味

茶叶入门知识大全集基础知识

茶叶的基础知识是掌握茶文化的基石,以下是常见的茶叶入门知识大全集:1.茶叶分类:根据加工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2.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有许多种类,主要有小叶种、大叶种和中叶种。其中,小叶种茶树是制造高质量的绿茶和白茶的理想树种,大叶种是用于制作红茶和黑茶的最佳品种。3.茶叶的品质和等级:茶叶的品质等级主要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茶叶的等级则是通过茶叶的成色、大小、形态、颜色等特征来判断。4.茶叶的保存方法:茶叶的保存方法很重要,应保持干燥、通风和防止阳光直射。茶叶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与其他异味物品接触。5.泡茶的基本步骤:泡茶的基本步骤是选用合适的茶具和茶叶,加热水,冲泡茶叶,倒出茶汤,品尝茶汤和清理茶具等。6.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茶艺、茶禅等都是体现茶文化的方面。在茶文化中,茶被视为传递情感和沉淀思考的饮品,具有生活情趣和精神内涵。7.茶道:茶道是一种让人们通过泡茶、品茶和欣赏茶具等过程来体验和领悟茶文化的方式。8.茶艺:茶艺通过茶具的设计、茶叶的选择和泡茶方法的改进等,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茶艺师的动作和表现中。9.茶禅:茶禅是一种通过喝茶和打坐来感受自然环境、内省人生的禅修方式,是茶文化的一种诠释和表达方式。这些茶叶入门知识可以让人初步了解茶文化和茶叶的知识,也可以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叶的基本知识:中国茶叶六大类、茶叶的发酵程度、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茶味的形成、六大茶叶的存放。
一、中国茶叶六大类
中国茶叶依据为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
绿茶代表: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红茶代表: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祁门红茶。白茶代表: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
青茶(乌龙茶代表):青茶,又名乌龙茶,青茶代表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冻顶乌龙。黄茶代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黑茶代表: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
二、茶叶的发酵程度
绿茶:为不发酵茶,发酵程度低于5%;白茶:为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5~10%;黄茶:为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20%;青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5~50%。
红茶:为全发酵茶,发酵程度为70~80%;黑茶:为后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0%。茶叶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茶色渐深,香气和滋味也渐浓郁、深沉。特别要注意的是变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说明茶叶的发酵程度越高。
三、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这也是绿茶具有鲜、嫩、爽特征的原因。红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白茶:萎凋-轻揉-干燥。青茶: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回潮-包揉造型-干燥。黄茶:杀青-闷黄-干燥。黑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四、茶味的形成
茶叶自身的品种、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生长环境的茶叶由于内含物质的不同,口感和香气也不同。同一品种的茶叶在不同采摘时间制成的茶叶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早春嫩芽茶和秋季大叶茶的茶味就有明显的区别。
加工工艺的影响: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会对茶味产生影响。例如,绿茶和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不同,口感和香气也随之产生差异。储存条件的影响:茶叶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茶味的形成。适宜的储存条件能让茶叶的香气更加持久和浓郁。
五、六大茶叶的存放
绿茶: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年,有条件的可以放在放茶叶的小冰箱低温保存。黄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尽快喝掉(紧压黄茶除外)。白茶:宜置于阴凉、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避免受潮和受热。
青茶:易存放,注意防潮、避光和密封即可。红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失散香气,避免与不同种类茶叶的混合存放,密闭、保持干燥、避光避高温即可。
黑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可间隔时间翻动茶饼以保持干燥。需要长期贮存,可用纱布包裹并放入防潮盒中。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叶的基本知识可以分为茶叶的分类、茶叶的泡制技巧、茶叶的历史。
1、茶叶的分类
熟知的茶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几种类型。但其实,茶叶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产地可以分为中国茶、印度茶、斯里兰卡茶等;按照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手工茶、机制茶、半手工半机械茶等;按照香气可以分为清香型、浓香型、蜜香型等。
2、茶叶的泡制技巧
泡制好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例如,不同类型的茶叶需要使用不同的水温和泡制时间。一般来说,绿茶需要60-80℃的温水,泡制时间为1-3分钟;红茶需要90-100℃的温水,泡制时间为3-5分钟;乌龙茶需要90℃左右的温水,泡制时间为2-3分钟。
3、茶叶的历史
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商代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制作和品尝茶叶。在随后的几千年中,茶叶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茶叶的选购须知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的外形特征。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来鉴别茶叶好坏。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不仅嫩度好,而且做工也好。
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进行详细的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是狮峰龙井,其由于是清明节前出茶,因此颜色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也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他龙井。

绿茶入门级知识大全


绿茶入门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绿茶?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
2、绿茶的产地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3、绿茶的功效
防癌抗癌/延缓衰老/抗病毒菌/提神醒脑/抑制疾病/缓解疲劳/护齿明目/美容护肤/利尿解乏/减肥降脂。
4、绿茶的保存
保存绿茶要注意:低温/密封/避光/避异味。
5、注意事项
不喝头遍茶/不空腹喝茶/少喝新茶/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忌喝隔夜茶/忌用绿茶服药。
绿茶的分类
一、绿茶
1、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
2、炒青绿茶
长炒青(眉茶):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
圆炒青(珠茶):平炒青/泉岗辉白/涌溪火青
扁炒青(细嫩炒青):龙井/旗枪/大方/碧螺春
3、蒸青绿茶
玉露、阳羡茶、仙人掌茶
4、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湘烘青/川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敬亭绿雪/华顶云雾
二、常见的绿茶评审术语
外形评语
1、细紧
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2、细长
紧细苗长,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3、紧结
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4、重实
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5、扁片
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6、扁瘪
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7、糙米色
嫩绿微黄的颜色。
8、嫩匀
细嫩,形态大小不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9、嫩绿
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
10、匀净
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也用于叶底审评。
11、陈暗
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12、扁平光滑
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13、肥嫩
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4、肥壮
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5、枯黄
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
16、银灰
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17、墨绿
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18、绿润
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
19、短碎
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扎切过重所致。
20、卷曲
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21、粗老
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用于各类粗老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22、粗壮
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23、毛糙
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24、松散
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二、香气评语
1、嫩香:
柔和、新鲜幽雅的毫香茶,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2、清香: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
3、板栗香:
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4、季节香:
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5、清高:
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6、浓郁:
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7、高火香:
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8、纯正:
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9、烟焦气/味:
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10、老火:
焦糖香/焦糖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11、酸馊气:
香气异味。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12、平和:
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13、纯和:
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14、生青:
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15、陈气/味:
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16、足火香:
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17、陈闷:
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18、水闷气/味:
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审评。
三、汤色评语
1、明亮
茶汤清澈透明,叶底鲜明,色泽一致,也用于叶底审评。
2、鲜明
新鲜明亮,也用于叶底审评。
3、清澈
洁净透明,多用于高档烘青绿茶。
4、黄亮
颜色黄而明亮,多见于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的上、中档绿茶或存放时间较长的名优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5、黄绿
色泽绿中带黄,有新鲜感多用于中、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6、嫩黄
浅黄色,多用于干燥工序火温较高或不太新鲜的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7、红汤
绿茶汤色呈浅红色,多因制作技术不当而造成。
8、浑浊
茶汤中有较多的悬浮物,透明度差,多见于揉捻过度或酸、馊等不洁净的劣质茶。
四、滋味评语
1、青涩
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2、苦涩
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3、味鲜
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4、柔和
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5、鲜爽
鲜美爽口有活力。
6、收敛性
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7、生味
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8、清淡
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9、火味
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10、粗涩
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如夏季的五级炒青茶,香气粗糙,滋味粗涩。
11、醇厚
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12、清爽
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13、平淡
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14、浓厚
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15、醇正
味道纯正厚实。
16、鲜浓
茶味新鲜浓爽。
17、生涩
味道生青涩口。
18、鲜醇
鲜爽甘醇。
19、辛涩
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20、熟味
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21、浓醇
味浓而醇正。
五、叶底评语
1、鲜亮
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2、绿明
绿润明亮,多用于高档绿茶。
3、柔软
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绿茶。
4、红蒂
茎叶基部呈红色,多见于采茶方法不当或鲜叶摊放时间过长以及部分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5、青暗
色暗绿,无光泽,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绿茶。
6、青张
叶底中夹杂色深较老的青片。多见于制茶粗放、杀青欠匀欠透。老嫩叶混杂、揉捻不足的绿茶制品。
7、花青
叶底蓝绿或红里夹青,多见于用含花青素较多的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8、生熟不匀
鲜叶老嫩混杂、杀青程度不匀的叶底表现如在绿茶叶底中存在的红梗红叶、青张与焦边。
9、芽叶成朵
芽叶细嫩而完整相连。
10、红梗红叶
绿茶叶底的茎梗和叶片局部带暗红色。多见于杀青温度过低未及时抑制酶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质,沉积于叶片组织中。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如下:
1、红茶,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
2、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
3、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4、黑茶,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
5、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6、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
部分茶类的介绍
1、绿茶红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红茶和绿茶,其中红茶是中国的第二大茶类,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要经过发酵等工艺制作而成,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等,而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其茶汤和叶色都为绿色,不经过发酵。
2、白茶黑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白茶和黑茶,其中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经过杀青或者揉捻,只经过晒青和干燥,而黑茶的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地在我国的湖南、陕西、安徽等地方。
3、黄茶青茶
六大茶类中包含黄茶和青茶,其中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雅安黄茶等,而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是经过采摘、摇青、炒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1、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红茶,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青茶,具有香气浓郁的特点,是所有茶类中最香的;白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黑茶,色泽呈油黑色或黑褐色;黄茶,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2、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经过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因此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3、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经过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在此过程中茶叶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点。4、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类,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作,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形成了香气浓郁的特点。5、白茶属于微发酵茶类,经过萎凋、烘焙、拣剔、复火等工序制作,是以最自然,也是最少工序加工的茶叶,所以白茶具有“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的特点。6、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制作,由于黑茶堆积发酵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因此黑茶呈油黑色或黑褐色,并因此得名。7、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制作,茶叶受到湿热作用的影响,导致里面所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减少,这才形成了黄茶“黄汤黄叶”的特点。

茶叶基本知识

1、茶叶的基础知识主要了解茶叶的起源、发展历史、茶叶分布、茶叶的保存等,中国是茶叶之乡,茶叶知识非常丰富。2、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1)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2)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3)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4)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称谓起源于中国。3、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4、中国茶区分布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5、茶叶的保存方法(1)袋装保存:茶叶是指不同茶树的叶子和芽,泡水饮用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若是想将茶叶保存的时间较长,可以将茶叶装入塑料袋中保存,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不要放在有阳光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使茶叶发霉。(2)装罐保存: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密封罐,将茶叶放入塑料袋中,将里面的空气尽量挤压出来,并将其密封,再放入密封罐中密封起来,密封罐尽量采用铁质的,这样会使茶叶保存的时间更长,千万不要使用生锈的铁罐,容易使茶叶变质。(3)冷藏保存:茶叶的保存方法有很多,在正常的环境下保存,可以保存18个月左右,其实也可以将茶叶装入保鲜袋中,尽量将其密封起来不透气,再放入冰箱中冷藏起来,这样大概可以保存两年左右,甚至可能会更久。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