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普洱茶怎么泡好喝,普洱茶熟茶怎么泡才正确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普洱熟茶怎么泡最佳

泡普洱熟茶的最佳方法有:闷泡法、煮茶法、留根闷泡法等。
1、闷泡法:每次倒出茶汤时,都要留根,也叫汤底,或出六留四,或出五留五。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熟普的口感和韵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留根不影响泡的味道,反而能浸出它的醇香。
2、煮茶法:煮茶的工具多陶炉,加上一把紫沙制的茶海即可。用这种方法多半是遇上一饼好熟普,泡到茶汤已淡,但仍不舍丢弃,继而煮之续其茶香。既然会喝茶,能喝好茶被视为“清福”。
3、留根闷泡法:留根是指洗茶后,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的方法。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泡茶的注意事项:
1、第一泡时,最好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每次泡好时,还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太长时间,否则焖熟茶叶不好。
2、茶叶的浸泡时间,视茶叶的情况而定,一般紧压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长些,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长些。

怎样冲普洱熟茶

1、闷泡法: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根(也叫汤底),或出六留四,或出五留五。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熟普的口感和韵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留根不影响每泡的味道,反而能浸出它的醇香。2、煮茶法:煮茶的工具多陶炉或以酒精加温烧煮,加上一把紫沙制的茶海即可。用这种方法多半是遇上一饼好熟普,泡到茶汤已淡,但仍不舍丢弃,继而煮之续其茶香。既然会喝茶,能喝好茶被视为“清福”,那煮茶实为惜福了。3、留根闷泡法:留根是指洗茶后,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方法。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闷泡是指闷茶时间相对较长,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更能达到茶熟香温的境界。4、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随后放入茶叶;5、投茶:往盖碗中投入事先准备好的茶叶,一般3到5克,可按人数多少增减投茶量。6、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此步骤为洗茶,另一种洗茶方法为刮沫洗茶法,用盖碗的盖子把泡沫轻轻地刮去。7、冲泡:第一泡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然后就可以倒到各个小瓷碗,温了就可以喝了。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太长时间,否则焖熟茶叶不好。8、茶叶的浸泡时间,视茶叶的情况而不同,一般紧压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长些,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长些,刚开始泡可以稍短些,泡久了可以稍长些。9、品尝:茶汤入口,稍停片刻,细细感受茶的醇度;滚动舌头,使茶汤游过口腔中的每一个部位,浸润所有的味蕾(不同部位的味蕾感觉出的茶汤的滋味,通常是不相同的),体会普洱茶的润滑和甘厚;入喉时可领悟普洱茶的顺柔和陈韵。

普洱茶熟茶怎么泡才正确方法

熟普怎么泡才好喝
想要泡出顺滑甜润的熟普,除了用好水以外,选用器皿也是关键,泡熟普与之最佳的搭配就是紫砂壶,当然白瓷盖碗也很不错。
阿曼普洱茶
冲泡前的准备:
茶器:紫砂壶(180lm)或者白瓷盖碗(150lm)、公道杯、茶杯、茶巾、茶滤。
出汤时间:5秒左右
水温:100℃
茶量:8g熟普
第一步:取茶
冲泡熟普洱茶一般用100度的沸水,泡茶的茶水比很重要,这里以150ml的白瓷盖碗,搭配8g茶叶为例。
第二步:温杯洁具
把煮好的100℃开水用环绕的注水方式平稳的倒入盖碗中,让盖碗的温度升高。
第三步:投茶
把准备好的熟普投入烫好的盖碗中,可以盖上盖子焖上8秒左右,以达到用高温提高茶香的目的。
阿曼普洱茶
第四步:醒茶(洗茶)
用100℃沸水来醒茶,用定点注水的方式注水,醒茶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8秒左右为宜,让茶叶充分浸润在水中,使叶片完全舒展,从而保持最佳的口感。
第五步:冲泡
洗茶之后,便是正式的冲泡了,熟普出汤时,茶水需要沥干,避免茶汤留在盖碗内,这样容易造成下一泡的茶汤显苦涩味。一般第1-4泡需要快出水(5秒为宜),之后每一泡再适当延长出水时间。
阿曼普洱茶
第六步:出汤品饮
出汤之后,熟普的茶汤颜色是红、浓、透、亮,口感特点为厚、滑、糯、香、醇;茶汤入口有重实感,茶汤顺滑,糯感醇正。
ampuer01

熟普洱茶怎么喝才是正确喝法

方法如下:
1、烫壶:在泡茶之前要用开水烫壶。
2、温杯:用烫壶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将茶叶装入茶荷中,用茶匙将茶荷内的拨入壶中,茶量以茶壶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要高提水壶水自高点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冲分泡出茶味。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的距离,以低为佳,也是泡茶中最后的一个步骤。

普洱茶熟茶怎么泡好喝普洱茶熟茶怎么泡

1、洗茶:熟普洱茶茶饼中会出现白点,是正常现象。
2、投茶:将少量水倒入盖碗中
3、洗茶:将普洱茶倒入茶海中,再将洗茶水的浸泡时间加长。
4、注水:在注水之后,应将其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然后快速出水。

普洱熟茶怎样冲泡

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如下:
工具:紫砂壶,盖碗杯,土陶瓷提梁壶,普洱熟茶。
1、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随后放入茶叶。
2、投茶: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
3、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
4、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5、分茶: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然后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温了就可以喝了。

普洱熟茶冲泡技巧

普洱熟茶冲泡技巧有普洱熟茶冲泡之前要醒茶、冲泡普洱熟茶,水温很重要和冲泡普洱熟茶,要掌握好投茶量等。
1、普洱熟茶冲泡之前要醒茶
普洱熟茶经过渥堆发酵,茶汤中会带有一股渥堆味,冲泡之前最好先醒茶一下,尤其是熟茶紧压茶,醒茶之后可以更好唤醒茶的活性,除去熟茶里影响香气口感的其他杂味。醒茶可以采用干醒或湿醒的方法。干醒就是把茶撬散,放在陶罐或紫砂罐里一周左右,就达到了醒茶的目的。湿醒更加简单,以沸水淋一遍茶叶,再开始冲泡出汤。
2、冲泡普洱熟茶,水温很重要
水温对普洱熟茶的口感影响很大,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冲泡普洱熟茶,最好用100℃的沸水,这样的水温能激发茶叶中的香气,更有利于内含物质的析出,喝起来滋味才有质感。有条件的话,茶友可以用铁壶煮水,以保证水温,才能使茶叶的香气、滋味物质充分释放,从而保证茶汤的饱满、爽滑特性。
3、冲泡普洱熟茶,要掌握好投茶量
熟茶经过了渥堆发酵的工艺,在制作出来时,茶叶中大部分的刺激性物质就已经经过了转化,变得相对柔和,所以投茶量可以适当放多一些,但也不能超过太多,否则茶汤口感就很浓,像酱油汤一样了。一般来说,建议100毫升的水,放8克左右的熟茶,但在具体的冲泡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喝茶人数、茶具容量、茶叶品性、口感喜好等因素灵活处理。
普洱熟茶冲泡方法:
1、准备容量为160毫升的紫砂壶(水平壶),倒入热水,依次温杯热具。
2、在紫砂壶中投入10克熟普,沿着紫砂壶口绕圈注入50~70摄氏度的热水,开盖浸泡20~30秒,滤出茶汤。
3、从壶口上方3~5厘米的高度,定点注入100摄氏度的开水至满,注水时间控制在8~10秒。
4、注完水立即加盖出汤,用茶水温杯。
5、从壶口上方3~5厘米的高度,沿紫砂壶口定点注入100摄氏度的开水至8~9成满,注水时间控制在8~10秒。
6、注完水加盖浸泡5~8秒出汤,出汤时间控制在8~10秒,注意滤尽茶汤。
7、4~5泡后根据口感浓淡以及茶汤的表现,适当延长浸泡时间5~10秒。

普洱熟茶怎么泡好喝普洱熟茶的泡法

1、用水以ph较高的矿泉水为宜,水温宜高不宜低,水温低了茶味会变淡,连续高温的浸泡是继发普洱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2、茶饼上撬下来的茶,需要先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使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内部含水量。冲泡前敞开壶盖,用热水浇淋壶身,提升茶具温度,利于冲泡是激扬茶香、茶味。
3、温具后还需要润茶1-2道,投茶5-10g,而后注水冲泡。需要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壶内翻腾激荡,充分与水摩擦,这样能够让茶汤高香。或者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这样可以让茶汤绵密柔软。

怎样可以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