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金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香烟多少钱一条?
- 2、青花鬼谷子下山真品几个人物?
- 3、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鉴赏
- 4、《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为何如此有价值?
- 5、著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居然卖出了2.3亿真的是奇迹
- 6、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怎么制作的?
- 7、青花瓷里的故事(1)——鬼谷子下山
- 8、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底有落款吗?落款是什么样子的?
- 9、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梅瓶赏析
- 10、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在哪个博物馆
金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香烟多少钱一条?
金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香烟类型:烤烟型。品牌:金圣。烟支形式:普通烟支,爆珠。
焦油量,10mg,烟气烟碱量:0.8mg,烟气一氧化碳量:8mg。烟长:84mm,过滤嘴长:不详。
包装形式:条盒硬盒,单盒(包)支数:20,包装主色调:黄,包装副色调:白。销售形式:国内内销,产品状态:已上市,单盒参考价: 100 元条盒参考价: 1000 元。
卷烟条码:6901028136341,条盒条码:6901028136358。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
扩展资料:
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
车前两个步卒手持长矛开道,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而行,手擎战旗,上书“鬼谷”二字,苏代骑马殿后。
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青花鬼谷子下山真品几个人物?
五个。根据查询中国博物馆官网得知,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其中共有五个人物,分别是:鬼谷子、两个步卒、一位青年将军、苏代。《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是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其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鉴赏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珍贵的元代青花大罐,高达53.2厘米,直径38.7厘米,重达38千克。该罐通体青花,绘制有《鬼谷子下山》图案,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堪称元代青花瓷器的代表之作。罐身绘制着鬼谷子下山的场景,传说中的道家先贤鬼谷子坐骑神鹿驮子护送下山,由两侧修道士护卫,罐底还绘有鬼谷子的生卒年月和以斗印为画风的鬼谷子图案,可见制作者对鬼谷子及其思想的尊崇和理解。罐的造型饱满,线条流畅,在重量和体积的掌控上表现出了元代青花大器的执掌技艺,同时在纹饰和细节方面也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整件罐器的画面极为生动自然,传统色彩鲜明,充满着元代青花瓷器所特有的雄浑大气的风格。这一大罐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被评为国宝,至今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元代青花瓷器和中国文化艺术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为何如此有价值?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价值多少钱
是因为这个东西能够作为中药,只要吃了它就能够功力大增,而且也能够让很多的动物都听他的话。
因为这个东西体现了中国的思想变化,也体现了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
是因为元青花大罐是非常难以制作成功的,并且是一个大师制作的,这个大师制作了三罐就去世了,所以很有价值。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大罐到底为什么有使用价值?
一、很惊悚的元青花瓷
元青花从哪儿来?没有人说得清晰。它好像没有发源,没有缓冲期,是个没娘的小孩,一夜间从石缝里跳出来的。正如“鬼古子”中的“鬼”,很神密。这恰好是时下争执非常大的青瓷发源问题。因为时长关联,没有在此啜述。
二、有文化招人待见
有文化真棒,自古以来便是。时下正在热播的《梦华录》便是个例子。鬼谷子下山图便是个历史故事,里边有文化。文化艺术进到产品里其价格行情便会增长。别再懵了,弄些文化艺术进到的你著作里,也争得卖个2.3亿哪些的。
三、知名婆作媒会很火热的
在古玩城,通常一样的物品会售出不一样的价钱,乃至会出现天差地别。问题便是看放到怎样的服务平台上来卖。假如在我手上打死了也不上2.3亿,就好似谈对象媒人也很重要的。因而服务平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价钱就有多大。嗨!这叫什么大道理,销售市场这东西真没有个好产品,看人下菜呢。
最先是加工工艺已经消亡了,麻仓土已经难以发掘。清朝阶段前后左右,因受成吉思汗以及子孙后代多次西征军的危害,元青花瓷的加工工艺一定水平亦庄添加了阿拉伯和塞北的生产工艺。那时候朝中与中西亚地区来往十分经常,西方国家先进工艺也为中原地区所消化吸收,在其中陶器一项尤其明显。蒙古族中华民族尊崇乳白色,阿拉伯文化艺术尊崇繁缛,再加之从国外入口的一部分原材料,这几条要素综合性在一起,元青花瓷震撼出世,且后人再难效仿。
次之元代青花瓷器不但厚实,层次感扎扎实实;纹样构图法也十分丰腴,别名满瓶,层级多而不乱,颜色心旷神怡;主题也是各种各样,从花鸟鱼虫,诗词瓜果蔬菜,到以后的英雄人物事迹,都促进元青花瓷在造型艺术圣坛上出神入化,何况是画有风云人物鬼古子的元青花瓷器呢!
著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居然卖出了2.3亿真的是奇迹
古董的价值在于人文的结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鬼谷子下山图罐
鬼谷子下山图罐外型特征: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卖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当时人们估计其有可能创造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计,其身价将达到1000万美元,而事实大大超出人们预计。
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
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锦香亭图”罐
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佳士得公司几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当时仅认为价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珍稀无比。
据悉,和此罐一样绘以人物故事的同类青花古董传世者仅有八件。罐颈上画的波浪纹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卫得基金会收藏。八件珍宝中有三件肩上画有缠枝莲纹,包括此件。波士顿博物馆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纹带。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莲瓣内绘有吉祥纹的,和大卫得基金会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余六件莲瓣内均含下垂如意纹。值得一提的是,该罐上的牡丹纹与大卫得所藏的瓶上画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纹、牡丹纹与吉祥纹这三道和大卫得基金会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纹带推测,罐的制作时期极可能在1351年左右。
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中国部专家连怀恩说,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为中国本土定造、烧制,其他品种才外销中东等地区。本土订造的数量很少,且烧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画工精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很多都在博物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两、三个月后,连怀恩在图书馆研究调查时,非常凑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间印制的版画,而罐上的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画影响,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绘有同样的场景。这样,瓷罐具备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质”,也正因为此,伦敦的拍卖显得尤其珍贵。
稀有归稀有,但此罐并没有很多珍稀艺术品所有的那种曲折来历。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国购得。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1913-1923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赫默特爱好艺术,收藏广泛,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可从他当年北京旧宅的相片上窥见一斑。有趣的是,他购买这个罐时,元代还未被认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统治时期,青花瓷件数少,易被人遗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兰美术馆举办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览后,才开始青睐元代瓷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元代青花渐渐受到重视,但没有发现多少堪称传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后代和他一样并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贵重,因而多年来并没有对它有什么特别关照。60年代时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后人拿去估价,但专家也误以为是明代青花瓷。传至第三代时他的家族又让佳士得拍卖行估价,瓷罐的珍贵价值才被发现。有趣的是,该罐在大将军家里,一直未受到重视,多年被放在墙角处当作容器,用来盛放杂物等。
连怀恩介绍说,历来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来源。此罐来源明确,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个家族收藏,并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识,是行家眼中的“新鲜货”,因此一旦披露,市场兴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视。加之今年三月开始,瓷罐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巡回展览,使得人们对藏品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拍卖前,专家对瓷罐的估价为100万英镑,也有人说拍出500多万英镑没有问题。连怀恩自己的估计是600万-800万英镑之间。
虽然瓷罐最终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但竞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中国竞拍者的加入更令竞拍险象环生,也使得价格一升再升。
最终拍得者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竞拍。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他和一位电话竞拍者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拍完后,埃斯凯纳齐说,他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并承认:“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元青花瓷罐的天价拍卖表明,近年来,中国藏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此前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纽约佳士得以530万英镑(当时合930万美元)拍卖成交的公元前十世纪西周时期的青铜方揽。
元青花《昭君出塞》
连怀恩介绍说,过去,藏家多喜爱中国彩瓷,因其色彩丰富,装饰规律。但随着时间转移,人们逐渐发现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细细品味。而青花虽只有蓝白两色,却十分典雅,况且青花瓷普遍重画工,能够表现自然的品性。这几年青花瓷拍卖结果都很好。2003年,纽约一家小拍卖公司--朵尔拍卖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圣龙纹扁壶拍出了中国瓷器最高价--583万多美元,成为当时的世界记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国本土的藏家对中国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毕竟此类藏品有中国历史背景,加深了藏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种需求也拉高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不仅如此,中国藏品的收藏门类也在更新。过去不受外国人重视的竹雕、犀角雕、文房四宝如今价格也在上扬,原先局限于亚洲收藏家的山水等书画类也受到国外藏家关注。过去,香港是中国艺术品最重要的拍卖地点,如今这个情况正在改变。此次拍品因收自欧洲,卖家家族希望可以在欧洲亲自参加拍卖,佳士得伦敦拍卖行也希望能借此带动欧洲市场的中国藏品拍卖。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关于元青花,不仅普通民众,甚至于一辈子与瓷器打交道的瓷器专家对它也知之甚少。江西景德镇虽然成功烧制出元青花,但由于史籍缺载,又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600多年间,世人对元青花的认识与了解一片空白。中国到底有没有元青花?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元代为什么会出现器型高达70厘米的葫芦瓶、口径达50厘米的大盘?为什么元青花装饰多达9层?中国古代外销贸易瓷里中低档日用瓷占主流,那些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纷纷在异国王宫安家落户……所有这些历史之谜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瞩目。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东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颈上用青花书写了长达62字的题记。至正十一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博物馆馆长波普博士以这对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个令世界文博界震惊的消息:伊朗阿特别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托普卡比博物馆秘藏着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这本32开的黑白图集,一举改写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日本也先后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国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总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馆迎来了费伯良、李辉柄、汪庆正、刘新园、许明等7位陶瓷专家。据说一连三天,大展厅旁的临时库房中,荷枪实弹的土耳其军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国宝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开。
这些藏品中元青花达40件,而且器形硕大,花纹清丽典雅,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中国专家们纷纷忘了不能上手的约定。追寻元青花大半辈子的老收藏家费伯良不胜感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说。
"元代有数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时树9面旗,任命9名大将,他警告下属们:'将来不要犯9种错误'。"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推断元青花装饰多达9层的谜团。
元朝统治得到巩固之后,民族关系十分的复杂,元政府实行民族等级政策,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本族风尚很难被汉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闷地走向山林,做起隐士。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美学博士许明认为:"不少文人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镇去画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画与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元代为外族统治,明人不仅鄙视元人文化,更不承认它的艺术成就,导致史书上没有记载。直到民国时期,古玩家还普遍认为元代不重视古陶瓷生产,更不会欣赏青花。"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怎么制作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怎么制作的介绍如下:
此罐素底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器型整体为青花纹饰。
1、材料:由瓷土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合成,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
2、造型: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此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器内的底、腹、口等处接痕明显。
3、装饰:青花纹饰,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下山搭救被燕国围困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
4、青花釉料:元青花的成功,离不开当时从西亚波斯国家进口的钴料。这种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与明清青花不同,与当时国产料也有巨大差别,呈色有如下特征(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
5、采用垫砂支烧方法,烧成后即形成所谓的砂底。砂底的边缘常出现粘砂或铁质斑点,少量器物由于胎土内含有铁质,在器物露胎部位经烧结呈氧化铁红色,俗称“火石红”。
青花瓷里的故事(1)——鬼谷子下山
几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有缘认识一位日本设计师,他得知上海在举办青花瓷展,特意拜托我帮他代买一本关于青花瓷的书《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以便他用来做设计纹饰的参考。
为了完成任务,我专门在休息日去了趟博物馆,机会难得,有幸参观了元代青花瓷器展。据介绍,为筹备此次特展,上海博物馆酝酿了十年之久。元青花瓷器存世极少,收藏于世界各地,国外的藏品基本上是首次回中国亮相,国内一些展品也是第一次公开露面。
展品中有三件人物故事瓷,因为山水人物画的画风和人物神韵难以仿制,所以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就显得尤为珍贵,都是无价之宝。其中就有2005年拍出天价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展出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共有四层纹饰,颈部、肩部和下部都是元青花的传统纹饰,第三层腹部为主体纹饰,也就是大罐的主题故事“鬼谷子下山”,画面描绘的是战国时期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请求下,下山搭救被燕国围困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
这幅山水人物画中一共有五位人物,车前是两个手持长矛开道的步卒,还有一位手持“鬼谷”战旗的护卫将军。故事的主人公鬼谷子居中,神态自若地端坐于一虎一豹拉的车中。骑马殿后的是前来请鬼谷子下山的齐国使节苏代。
画面中的一行人,我们似乎都不熟悉。其中之一,这殿后的苏代是何许人也?不妨先让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请听题:“鹬蚌相争”,你是不是会脱口而出:“渔翁得利”?完全正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故事正是画面中骑马殿后的苏代用来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故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当时赵国正打算攻打燕国,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巧妙地用浅显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国和燕国的争战,不过是“鹬蚌相争”,而秦国才是真正得利的“渔翁”。这则故事成功地阻止了赵惠王出兵攻打燕国的行动,从而化解了燕国的危机。这就是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纵横家的所为。苏代与其兄苏秦皆从事“合纵”游说,也是一代纵横大家。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故事的主人公神秘莫测的鬼谷子,从画面上其驾驭的一虎一豹的车子可以看出鬼谷子非等闲之辈,是人?是神?可驭虎豹,亦通晓驭人之术,这种高人如果下山哪个朝代能安生呢?据说,鬼谷子一生就下过一次山,难怪世人从正史上难觅其踪影。是否真有其人呢?应该是确有其人的,那些历史上响当当的高徒不可能个个都如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不过《史记》并没有鬼谷子先生的传记,而是在为他的几个徒弟立传的时候顺带提到了他。
说起鬼谷子的徒弟,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纵横家代表苏秦和张仪,兵家代表孙膑和庞涓,还有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商鞅,以及那个典故“毛遂自荐”的毛遂。
有人说,整个战国时代是鬼谷子布的局。为什么有此一说呢?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是为了营救他的爱徒孙膑。鬼谷子的四位高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他完成整个布局不可缺少的人物。鬼谷子借这四人用其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来左右战国的政局。其高徒苏秦致力于“合纵”之策,游说列国促成六国联盟,佩戴六国相印,合力对抗秦国,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而其另一位高徒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之舌把天下诸侯玩于股掌,以“横”破“纵”,分化六国,使诸侯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从此六国合纵彻底被瓦解,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
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的孙膑和庞涓,先是庞涓下山,官拜魏国大将军,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辅助田忌击败了庞涓,奠定了齐国霸主的地位。庞涓输给了自己的同门师弟孙膑,最后在马陵之战兵败后自刎而死。
苏秦和张仪,孙膑和庞涓,鬼谷子的这四位高徒,一个是矛,一个是盾,因为有矛和盾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局势才会发展成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结局,也就是鬼谷子心中的理想:结束诸侯混战,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
隔着厚厚的保护玻璃,仔细端详“鬼谷子下山”这个青花大罐,画面上,鬼谷子率领着一众人马驾驭着一虎一豹拉的战车乘势下山,恍惚间一卷群雄逐鹿的战国风云录呼之欲出……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底有落款吗?落款是什么样子的?
我见过有种带款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底为天字,叫天字罐是现代仿品,价值三五十。
没落款,明以前很少带款!此罐高27.5cm,径宽33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祝您好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底没有落款。它是根据纹饰和现代科学检测,来判断是元青花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梅瓶赏析
?? “青花一片西域来,洒落卵白姿百态”。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 元青花瓷器的胎骨,是二元配方。采用麻仓御土20%和瓷石80%配比而成。麻仓土是高岭土的一种,早在明代万历时期就开采枯竭了。后来最好的高岭土为临川土,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采枯竭,7501瓷器采用的就是最后库存的2吨临川土。而高岭土的品质决定了瓷器的品质
。
??? 元代没有球磨机,是用传统的水力舂成不子。麻仓土舂得不够精细,掺在瓷石之中,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瓷土里面有明显的缝隙。也就是说,瓷石成粉后,掺入的麻仓土不够细腻,所以一方面瓷胎耐高温,可以烧到1280度不倒(原有的一元配方,由于胎中含氧化铝低,耐火性能不好,超过1200度就容易变形,软化),从而可以烧出青花瓷美丽的宝石蓝色(苏麻离青料必须在1250度以上高温才能发出美丽的蓝色);另一方面瓷胎本身瑕疵明显,缝隙大,含水率高,同时也是气泡明显的原因之一。
??? 而现代瓷器,由于采用的是球磨机粉碎高岭土再加瓷石,胚胎非常细腻,胎体中本来含水分就少,再加上电窑,气窑温度极高,基本都在1300度以上烧成,而且温度恒温,基本上气泡已经非常小,甚至看不到了,而且气泡也很均匀,没有元瓷或者明瓷那种小气泡密集,间有大气泡的迹象。
??? 元青花瓷器,由于麻仓土掺进瓷石中,因此造成胎体中多有缝隙,并且存有更多的水分。因此,加上柴窑烧制温度很难上升到出青的1250度以上,稍微一把火力不够,整个窑的青色就难保证了。所以,釉里小气泡明显,而大气泡是从胚体乃至于青料里所含水分造成的,由于窑温无法长时间保持1250以上温度,让气泡完全熔融,所以就造成了釉里小气泡密集同时大气泡突出的元青花气泡特点。
??? 而苏麻离青料,在1250度左右10度发色为宝石蓝,温度再高之后,发色会偏黑,随着烧制温度的提高,釉面熔融程度也就是玻化程度变得更高。玻化程度越高,釉面光泽越强,发色越偏蓝黑,釉里小气泡不再那么密集,部分地方看不到气泡,已经完全烧飞了。但是釉面的光泽程度明显提升了。这就是鱼藻纹大罐发色偏蓝黑,釉面玻璃质感强,气泡比较通透的原因,此时的元青花达到了古代青花瓷的顶峰。烧成温度在1280度以上,玻化程度高,发色纯蓝偏黑,铁锈斑不再那么明显。
???? 在半个世纪前,无论是中国的考古文博界,还是民间收藏圈,都还不认识元青花。在2005年佳士得拍卖出天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元青花才一跃成为人人青睐的珍品瓷器。也就是在这时候,那些思想僵化守旧、缺乏求索精神的“专家学者”们才来了精神,大发高谈阔论,甚至仅仅依据他从国内外馆藏元青花数量便主观臆断“元青花在全世界只有300件”,真是井底之蛙,误国误民。他们无非就从那几个博物馆里看到的实物或者是资料,他们就没有想过在国内国外民间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瓷器有多少?
??? 更有甚者,有的专家只看到和上手过出土的元青花瓷片,根本就没有机会上手过元青花整器,也不太懂的出土和窖藏的区别,(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看到过窖藏的元青花)但这些人同样能指手画脚,对元青花进行鉴定,真实可笑之极!
??? 梅瓶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徒弟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
??? 此梅瓶其具备了元青花典型的工艺风格和韵味。小口短颈,溜肩圆满,下渐敛腹,浅圈足,粗砂底。瓶外施青白釉,青花饰物共分五层。口沿青白,肩部饰有卷草纹图饰,溜肩处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有鬼谷子下山图,卷云纹下的近足处为仰莲瓣纹。每层纹饰间均用两条弦纹分割,繁而不缛,纷而不乱,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这件青花梅瓶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泽纯正,釉色白中泛青,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精品之作。
??? 此梅瓶纹饰为进口苏麻丽青料装饰,五层图案,卷草纹围颈,缠枝牡丹披肩,腹部主题纹下卷草纹为托,门莲纹饰足,门内倒画如意纹。主题纹绘画战国时应苏代的恳求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孙膑的故事场景。
??? 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车前两个步卒手持长矛开道,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而行,手擎战旗,上书“鬼谷”二字,苏代骑马殿后。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此梅瓶高 44,5cm ,口径 6,5cm ,足径 14,5cm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在哪个博物馆
南京市博物馆。根据百度百科查询,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此罐被公认存世十件元青花人物大罐之一。南京市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