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滇西1944三木审小环
- 2、滇西1944发现日军地下通道
- 3、滇西1944分集剧情介绍
- 4、滇西1944朱子明原型
- 5、滇西1944剧情分集介绍
- 6、滇西1944田中樱子
- 7、滇西大反攻是谁指挥的
- 8、滇西1944的介绍
- 9、滇西1944电视剧剧情
滇西1944三木审小环
滇西1944年,中国抗战时期,三木审小环事件曾引起轰动。这是一起涉及到日本侵华军官强奸案的审判,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关注。据报道,1944年2月11日,一名叫做三木的日本侵华军官在云南省昆明市意图强奸一名中国女子审小环,但审小环坚决反抗并惊动了周围的居民。在民众的帮助下,三木被拦截住并交给了当地的警方。这起案件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据报道,审小环坚定不移地追究日本军官的强奸罪,最终,当事方被判处死刑,严正惩处了罪行。此案的审判被视为中国与日本在战争中的一次著名人权案,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有关三木审小环事件的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也屡见不鲜,成为了中国抗战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滇西1944发现日军地下通道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时任盘龙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李治安在对昆明周边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日军在滇西地区的地下通道。据李治安回忆,当时他在一座古城的城墙附近发现了一个深入地下的通道入口,当他下去探索时,发现通道内装有电灯,还有许多房间和弹药库。在后来的搜索中,李治安发现了大量的日军文物,如军服、弹壳、枪支等等,证明这条通道是日军用来藏匿战争物资和人员的秘密通道。历史学家认为,滇西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之地。发现日军地下通道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了日军在中国南方的活动和日本侵华政策的暴虐本质。
滇西1944分集剧情介绍
《滇西1944》是一部战争历史剧,讲述了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滇西地区一支游击队在对抗日军的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故事。第一集:起义1944年,游击队队长李云龙率领游击队员们躲避日军追击,一路来到了滇西山区。在村民苏小婷的帮助下,李云龙得以躲过日军的追捕。在该村居住的滇军指挥官刘超,听说李云龙是原新四军的一员,便提出要招降他。但李云龙坚决地拒绝了刘超的请求,表示要继续抗日。第二集:生死相依李云龙带领游击队员们秘密行动,打击日军的控制区域,同时带领苏小婷等村民们起义,协助自己的行动。这使得日军的控制区变得更加混乱,但也引起了日军更加猛烈的报复。一次行动中,队员阿国牺牲,李云龙和队员们十分悲痛。第三集:凝聚力量在阿国的离世中,李云龙意识到他需要更加紧密的凝聚自己的队伍,并且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他开始与刘超合作,积极发动滇军和当地村民抗日,同时也发掘新的人才,培养他们成为游击队员。李云龙带领大家一起为了抗日的斗争而努力,使得队伍逐步壮大。第四集:弯道超车李云龙等人在行动中发现了日军安排的一个活动,里面包括捕抓他们的计划。他们迅速组织了反击,从中央展开攻击。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战斗,队伍成员们成功摧毁了日军的计划,同时也成功地协助了苏小婷等人的抗日行动。李云龙带领队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超越了一次次的坎坷,也为大家奋斗的决心注入了新的力量。
滇西1944朱子明原型
赵金声。他是亮剑中叛徒朱子明的原型。打开新浪新闻1943年年初,我山东抗日军民正经受着场前所未有的血与火的考验。自1941年起,日军集中兵力,对我山东敌后根据地展开了反复“扫荡”,由“分散配备、集中突击”变“分区围攻”,由“分进合击”变“铁壁合围”、“拉网合围”。仗打得越来越艰苦,越来越血腥。至1943年年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根据党中央“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大范围迁回穿校在敌人包围圈中,声东击西,避实就虚,采用“翻边战术”,与敌人周旋。所谓“翻边战术”、即敌打进我这里来,我即打到敌那儿去。这种战术的要求,就是灵活、机动、飘忽,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在左,忽焉在后。使敌人疲于奔命,使自己在运动中取得主动。八路军有这种本领,倚仗的是人民的支持,对这片土地熟悉得如掌中纹路,飘忽闪击,纵横自如。然而、鲁南军区二分区某部,却失去了这份自如,潇洒。通信员赵金声值得怀疑。此人历史不详,入伍时自称山东济州人,原在第五十二军当兵,抗战初期因兵败而流落冀鲁一带。苏鲁战区建立后,又混入周复部。前不久,谎称掉队而被八路军收容。据另一收容战士后来证明,他就是赵金声自称在苏鲁战区服役部队人,但他却不认识赵。只是因为投入八路军时间甚短,还来不及说出自己的怀疑。由此可见,赵金声真实身份大有问题。
滇西1944剧情分集介绍
滇西1944是一部反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云南滇西的历史剧,分为二十集。剧情简介如下:第一集:1944年初,新四军大支队长李云龙和孤儿张世平等人奉命前往滇西,执行敌后游击战任务。第二集:在滇西,李云龙和张世平与当地游击队负责人谢英华会合,准备对日军发动袭击。第三集:李云龙和谢英华的联合军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在战斗中因为内部矛盾而失败。第四集:李云龙和张世平决定单独行动,成功俘获了一名日军军官,但在撤退的过程中受伤。第五集:李云龙被当地村民收留,得到了热情的治疗。他结识了村民首领曹老四,并与其女儿杨立新相恋。第六集:曹老四被抓走,为了救他,李云龙等人陷入了与国民党军的战斗中。第七集:在与国民党军激烈的战斗中,李云龙等人被迫撤退。李云龙和杨立新分别投靠当地敌对势力。第八集:李云龙和杨立新被迫与当地土匪合作,为生存而战。第九集:李云龙等人奉命袭击国民党军的司令部,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第十集:李云龙最终与杨立新决定回到游击区,为当地人民奋斗。第十一至二十集:李云龙等人在滇西的敌后游击战中,与日军、国民党军以及当地势力进行斗争,并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他们打赢了一系列的战役,成为了当地游击队的领袖,并为人民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滇西1944田中樱子
《滇西1944》是一部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中国战争电影,讲述了日本抗战期间在滇西地区进行的一场惨烈的战役。田中樱子是电影中的女主角之一,扮演日本兵中的一名护士。影片里的田中樱子是一个年轻而优秀的护士,她来到滇西前线支援日军。在战斗中,她不断地照顾和治疗受伤的日本士兵,在危险中展现出勇气和坚韧。同时,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目睹了日本军队在滇西地区犯下的暴行和残忍的行径。最终,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后,田中樱子与其他日本士兵一起被包围,他们最终选择了自杀,以不留活口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田中樱子的角色呈现了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兵形象,强调了人在战争中的无力和无奈。她的表现也展示了一个日本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深刻、感人的形象。
滇西大反攻是谁指挥的
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应英之请,1942年,中国派出由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等组成的10万大军出国抗战。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队伍,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国人对日本人仍抱有幻想,采取“绥靖”政策,百般刁难中国军队,造成了中国远征军作战数次失利。在热带丛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能线的决定,1943年10月,中国军队发起了缅北滇西大反攻。中国驻印部队从印度列多以南野人山出发,向侵缅日军一路攻击前进,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孟拱河谷战斗和密支那战役的巨大胜利,攻克了八莫、南坎等地。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4月,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连克腾冲、松山、龙陵和芒市等城市。1945年1月,两支远征军在畹町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军队肃清了入侵缅北的全部日军。3月8日中国军队又攻克腊戍,续向康沙追击。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是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日军认为,在亚洲战场,只有三次是他们所谓的“玉碎战”(日本人被全部消灭),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缅北密支那战役。密支那被中国驻印军攻克,其余两次均为新远征军将士在滇西大反攻中所取得大捷。 滇西大反攻,是中国军队八年抗战中,第一次在本土对日军采取的主动战略进攻并彻底消灭了对手。 一越野人山,踏上死亡行军之路 83岁的罗大诚现居住在巴西圣保罗市南部的莫隆比区,他曾在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罗大诚说,远征军战事失利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向北撤退,一头闯入了蛮荒之地野人山,踏上死亡行军之路。 “物资械弹烧完后,部队轻装闯入原始森林野人山,向孟拱胡康河谷撤退。那里荒无人烟、荆棘纵横、瘴疠肆虐、毒蛇猛兽四处出没横行。森林里的蚂蟥和毒蚊叮咬得人浑身刺痒难忍。” “携带的粮食渐渐吃完了。先是杀马充饥,马肉吃完后,就只好打野猴、山猪或捉活蛇、老鼠、青蛙等小动物果腹了。猴子肉有一股臊臭味,难以入口。” “捉不到动物时,就吃野芭蕉的根或是野果、树叶。吃不认识的东西前先在嘴里嚼一嚼,如果发麻就证明有毒,赶紧吐出来。很多人都是因为吃下有毒或者不干净的东西后大泻大吐不止一命呜呼的。” 感谢LZ给我们个机会了解更多的革命历史! LZ可以看看《滇西1944》——内容就是这次战役 剧情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3706.htm “当时正值雨季来临,路滑泥泞,步履维艰。很多人染上疟疾、回归热、破伤风等疾病,一天不知有多少人饿死、病死或是吃毒果而死,沿途尸臭数里,白骨累累。在那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里折磨了两个多月后,人人都变得没有人形了。胡须长得太长,妨碍进食就用火烧短。虽然此时已经到了人鬼难分的地步,但是没有听到怨言,也无人诉苦。” 二越野人山,胜利会师打通滇缅路 中国驻印军经过扩编,加配属部队达8万人。官兵也全部换上美械装备,可谓中国历史上装备前所未有精良的部队。1943年10月雨季结束,中国驻印军喊着“打回祖国去”的口号挺进缅北,在掩护工程兵筑路同时,向日军发起大反攻。 89岁的王壮然,当年是第22师炮兵第三营营长,参加了中国驻印军的大反攻。 “战斗是38师先打的,先是一个营与敌人直面交锋,牺牲了两个连占领了加拉苏高地。我们22师就开始进入孟援地区。” “孟援山的地形十分复杂,易守难攻。日本人的工事有的是用钢筋水泥修建的永久式工事,很坚固。我们发明了‘跳弹射击’,让炮弹擦地后再跳起来攻打目标,这样的杀伤力就大了。通过望远镜里,我们看到敌人的胳膊和大腿被炸得满天飞。” “由于日军伤亡很大,统计尸首的工作比较难进行。所以我们就数他们身上的‘千人针’来计算他们的伤亡。日军每个人身上都佩带着这种所谓护身符的‘护身针’。结果我们收上来很多的‘千人针’。” 88岁的薛文涛,当年曾被派往印度兰姆伽受训,后来参加翻越野人山反攻缅甸。 “反攻缅甸,我们必须穿越野人山。”薛文涛说,“第二次翻越这座山,尽管有上次的经验,但是,我们还是走得十分艰难。这个天然大屏障,整天见不到太阳,烂草、烂叶子很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那些旱蚂蟥,长在树上,密密麻麻,四处跳动,还直往身体里钻,战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一件重要事情是抓蚂蟥。蚊子有苍蝇那么大,很多人被叮后患了恶性疟疾,俗称恶性摆子。” “一次,我看到一条大蟒蛇出现在前面,打了两枪没打死。这个时候,坦克过来了,从蛇身上碾过,蟒蛇肚子破了,我看里面有头盔、人骨、军装,有未消化完全的肢体,可以判断这条蛇刚刚吃过人。” “当时,日本人还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战法,他们把狙击手绑在高高的大树上,专门打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后来,我们发现了他们的规律,行军和战斗中,只要前方有高大的树木,就用机枪扫射一通。在打死数十名小日本之后,他们就停止了这一战法。” 第二次在缅作战,中国军队的兵力、士气、装备和供应条件均对敌居于优势。而日军斗志已接近瓦解而经常一触即退,纷纷向泰国边境逃窜。1945年1月,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合,工程兵当即修通了从印度经缅甸直达滇西的公路。
虎将 卫立煌
卫立煌
卫立煌
(2016·新课标)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
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滇西反攻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对日军的进攻战。1944年5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司令官陈诚指挥第11、20集团军和第8军分左、右两路强渡怒江向腾冲和芒市方向进攻。同时,美军第14航空队相机配合。远征军右路兵团于6月16日、9月14日先后攻克北斋公房、腾冲等地。左路兵团从6月初至12月1日,先后攻克腊猛、松山、龙陵、芒市、遮放等地。1945年1月19日,又克畹町,进入缅境,于27日与驻印军会师芒友。此役,中国远征军16万人苦战8个半月,共歼日军2.1万余人,收复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打通了中印公路交通线,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滇西1944的介绍
《滇西194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献礼剧,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电视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润禾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一部反映中国远征军协助英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历史战争剧。由宁海强执导,王学兵,孙宁,孙洪涛,刘小宁,宋运成联袂主演。该剧讲述的是中国抗日军民在滇西正面战场特别是松山之战中浴血奋战的故事。1《滇西1944》于2010年1月28日在CCTV8全国首播。
滇西1944电视剧剧情
《滇西1944》是一部由李少红执导,刘奕君、刘佩琦、赵文琪、朱璇等主演的电视剧,讲述了1944年中国滇西保卫战和米脂战役中英勇抗日的故事。剧中,主人公朱之文(刘奕君饰)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他带领着他的部队在滇西地区与日本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他遇见了一个名叫小兰(刘佩琦饰)的女孩,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战争残酷无情,小兰也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朱之文和他的部队被派往米脂参加战斗。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他们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最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守卫了中国的领土和尊严。电视剧《滇西1944》通过讲述这段历史事件,向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顽强抗战的精神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