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的作者是谁
- 2、宝塔诗茶元稹及注释
- 3、宝塔诗,即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直至七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
- 4、张南史的宝塔诗茶
- 5、宝塔诗茶带拼音
- 6、元稹茶宝塔诗的意境
- 7、急!寻 元稹 宝塔诗《茶》赏析、
- 8、宝塔诗茶怎么解读
- 9、能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两首)?
茶的作者是谁
茶的作者是元稹。
唐代著名的茶诗,应当一提的还有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同期,号称元白。元诗形式有巧思,茶诗也不例外。他曾写过一首宝塔诗,从一字到七字,颇为新奇,题目即《茶》:
茶
香叶,嫩芽。
茶诗客,爱僧家。
碾碉白玉,罗织红纱。
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格局构思巧妙,而且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虽因受格局限制,不及卢仝茶诗的深刻和气魄,也算难得的巧诗。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
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元稹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宝塔诗茶元稹及注释
宝塔诗茶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茶诗,全诗表现了茶的香甜和人们对茶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宝塔诗茶的原文及注释:宝塔御茶香满楼,紫泥小火火煎沸。初尝甘霖滋味好,再饮幽涧树芽美。磁_玉液烟花散,瓷壶花茶雾影微。_茸点缀春园晚,露冷风清翠云低。注释:宝塔:前有“御”字,表示此茶是为皇帝御用的,故称宝塔御茶。御茶:唐代官制中的一种茶,以新芽和嫩叶制作,质量上乘,仅供皇帝品尝。紫泥:产于江苏宜兴的名泥,泥色紫褐,质地细腻,是制作紫砂壶的上乘材料。小火火:指火候不大不小,保持恒温,最佳煎茶状态。煎沸:即将水煮沸后再用水烫茶叶,使其释放出香味和茶汁。甘霖:指茶汁,甜而爽口。幽涧树芽:指生长在深山幽谷中的茶树新芽,口感细腻,香味浓郁。磁_:用瓷土制成的茶器,瓯是一种水果形状的陶器,两者都是茶器的一种。玉液:茶色翠绿,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茶水。花茶:将花朵放入茶中制作的茶类。_茸: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茶园中常常生长。点缀:装饰,美化。春园:指茶园,春季是采摘茶叶的旺季。露冷风清:形容清凉宜人的气氛。翠云低:低垂的翠绿的云彩,形象生动。
宝塔诗,即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直至七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
张南史的宝塔诗茶
张南史曾在他的诗中提到茶和宝塔,但没有直接创作一首叫做“宝塔诗茶”的诗歌。以下是张南史有关茶和宝塔的两首诗,供您参考:《题大连福源寺七彩塔》百丈高塔接云端,七彩梯廊半隐寒。波斯绿琉璃窗中见,马耳山红赤壁间藏。密叶沈香窗外摘,游鱼湖水岸边玩。摩苍三千洗净色,互映南北任徘徊。《浮愁》宝塔晴低映水中,银杏黄征看旧宫。红衫曲进西山雨,绿酒秋醺程门风。多少江南为客舞,今宵北向可相逢。山下渔翁竹枝弄,一声嘹唳思凄凉。
宝塔诗茶带拼音
chá。
茶。
xiāng yè,nèn yá。
香叶,嫩芽。
mù shī kè,ài sēng jiā。
慕诗客,爱僧家。
niǎn diāo bái yù,luó zhī hóng shā。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diào jiān huáng ruǐ sè,wǎn zhuǎn qū chén huā。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yè hòu yāo péi míng yuè,chén qián dú duì zhāo xiá。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xǐ jǐn gǔ jīn rén bù juàn,jiāng zhī zuì hòu qǐ kān kuā。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语文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爱茶的脱俗;烹茶的时候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赏析
这首诗和其他的咏茶诗不一样,它具有形式美、韵律美,精巧玲珑,堪称一绝。这首诗在结构上搭造出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让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的是险韵,一气呵成,证明作者的文字功力是十分深厚的。
宝塔诗简介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呈宝塔形状,底大顶细,第一句为一个字,然后逐字递增。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宝塔诗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和其他的古诗有所不同,无论是视觉还是声韵都给人不一样的享受。
元稹茶宝塔诗的意境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在全诗的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诗客,泛指文人雅士;僧家,在唐朝盛行佛道教的时代,也是颇受人尊敬、有一定地位的职业。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箩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一种有柄有流的烹茶专用的小容器)中煎成“黄蕊色”,而后盛在碗中除去浮沫,即取之汤中精华也。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夜间邀陪明月”,而且早上也要饮,“晨前命对朝霞”,足见元稹对茶酷爱之深!结尾处,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谈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谈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全诗构思精巧,趣味盎然,不愧是古今流传的绝妙好诗。
《宝塔诗茶》意境
这首唐代茶诗,具有形式美、韵律美、意蕴美,在诸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精巧玲珑,堪称一绝。在形式上,全诗巧用汉字形体,搭造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在韵律上,全部押的是险韵,一气呵成,展现了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在意蕴上,用明月、朝霞、罗织、红纱诸意象,给人华而不奢、色彩斑斓而不目眩、纤巧清丽的视觉享受。在寓意上,“慕诗客,爱僧家”,又定出了茶与禅的相通缘由,以“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作结,颂茶叶之功,为古今之人洗心涤虑,不知疲倦;惟醒时可赞,醉后则不能表达清楚。
全诗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经心;即似深思熟虑,又似随手挥洒;即似文字游戏,又似精妙之作;即有深邃意境,又是平白如话。
《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茶》译文
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烹茶时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宝塔诗茶》作者简介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急!寻 元稹 宝塔诗《茶》赏析、
这首诗的特色,你也看得出来,像金字塔一样,韵脚是A.全诗有什么可翻译的,写得这么直白了,第一个字,是这个诗的主体,也就是主角,香叶指气味,嫩芽,指形态,慕诗客,爱僧家,其实这是一种倒装的写法,把茶比喻成一个有自主意识有感情的东西,可是其实写的是诗人跟僧侣都很喜欢它,如果你还要深层次的挖掘,你可以从诗客跟僧家着手挖掘一下,无非就是文采风流、宁静致远之类的,黄蕊色是指茶汤的颜色,碗转曲尘花,我没查,不过我猜想是茶叶随着品茶时碗动而在水中舞蹈,形容形态美好优雅,夜后,晨前,是说,早晚都合适喝,最后两句是说从古到今都很流行,比酒还要值得赞扬,我没有百度,纯属自己瞎咧咧的~你要是觉得靠谱就采用,要是觉得不靠谱,咱笑笑就算了~
优记录煞似农艺师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茶诗》贯穿着我国儒家积极入世的传统文化意识,怀抱着“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隐含着对白居易此去东郡的希望
宝塔诗茶怎么解读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杂体诗的一种。诗为“一七体”,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唐代诗人元稹的《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醉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兮。
解读: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
望采纳!
能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两首)?
竹枝词二首·其一
作者:刘禹锡 (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打油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宝塔诗《荼》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唐代令狐楚/《山》
张南史宝塔诗之《花》、《草》、《竹》、《月》、《泉》、《雪》。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月。
暂盈,还缺。
上虚空,生溟渤。
散彩无际,移轮不歇。
桂殿入西秦,菱歌映南越。
正看云雾秋卷,莫待关山晓没。
天涯地角不可寻,清光永夜何超忽。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