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铁观音有什么传说
- 2、铁观音的典故是什么?
- 3、铁观音的来历及传说
- 4、中国有种茶叶叫铁观音,它是怎么得名的
- 5、铁观音茶叶名称的由来
- 6、茶叶为什么叫铁观音?
- 7、铁观音的由来
- 8、铁观音的历史
- 9、铁观音茶名字的来历?
铁观音有什么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有: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
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铁观音的茶艺:
铁观音最好用盖碗的陶瓷茶具冲泡,尽量用纯净水,每次冲泡都要沸水为佳,第1道水洗茶和暖杯,第2道水15秒至30秒为香,到第5道后浸泡时间稍加延长。
不超过7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5道,无明显茶香后属茶渣,虽有味实无保健之效。铁观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为好茶独有,所以品茶以新茶为佳,且上好铁观音有酸度,若久存则酸度渐失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艺
关于铁观音来历的传说有两种: 一是“魏说”: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是“王说”: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2),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 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更多茶文化信息可以登陆玉鼎茶网站查询。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三:铁观音与李光地的传说
铁观音与站旗的传说 --铁观音的相关传说,据安溪县志记载,雍正三年到十三年(1725-1735)安溪人民创制发明了青茶铁观音,并由福建传到台湾。目前国内对谁首先创制发明了青茶争论不休,有魏说、王说、许说之争。
“铁观音源头在西坪,发展在站旗”,比较符合史料记载,据考证,铁观音被世人欣赏与李光地(1642-1718)有极大关系。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蔡寅自称明裔聚众围攻安溪,李光地募乡兵扼守安溪,以铁观音提神,日夜坚守终解围。
康熙二十年起荐施琅并鼓励乡人参军收复台湾,其间大量安溪军勇将铁观音带入台湾。
1682年,李光地送母还乡,建“榕村书屋”,讲学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政事咨询李光地,李光地备陈利弊,以纾民困,乡人感其恩,常送铁观音请其品尝(至今安溪地区有斗茶风俗)。
从康熙二十五年到五十四年(1686-1718年)卒于官任上,李光地少有返回安溪,乡人王氏、魏氏、许氏常年将各自制作的铁观音奉上让其品赏,李光地每有新茶到京即邀亲王、同僚等品尝,据民间传说,当年王、魏、许为争制作铁观音头名特将三份茶送请李光地裁决,李将茶奉给皇帝品尝,康熙饮后大加赞赏。
定恒亲王允祺选茶入贡,允祺派遣选茶钦差至安溪,其间王、魏、许等茶人将铁观音茶奉至县衙。为公平各不具名,钦差品尝后不分上下,难以定夺,县尊提出方案实地考察定夺优胜,钦差到今安溪先锋村十公里处的山顶上,许氏茶人奉上制作的铁观音茶。
只见茶盘内的铁观音茶条肥壮、园结、沉重、色泽砂绿油润,红点鲜艳、叶表有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持久,叶底肥厚具有丝绸光泽,连饮七杯尚有余香,数次品尝,众人将冲泡后的铁观音茶叶品析,发觉铁观音有“绿底红镶边”的特征,一致公认此茶醇厚甘鲜,入口回甘,香气馥郁持久,有着独特的兰花香和观音韵。
钦差和县尊问许氏茶人有何妙方制得好茶,许氏茶人指着不远处的二座山说:王、魏茶人均是制茶高手,时常与他们交流,王茶人独有焙火秘笈,故制得茶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爽持久,滋味清醇;魏茶人持有适度发酵秘笈,故制得茶汤色微黄明亮,香气亦高爽持久,滋味甘鲜,而本人对晒茶、摇青、焙火、发酵掌握较好,故制得此茶。
钦差巡视群山,只见西坪、尧阳在此山二边,犹如凤凰展翅一般,钦差将优胜旗插在山巅上说:此乃凤凰朝龙头、大吉!至今当地流传有龙门、仙凤、站旗地名之说。
铁 观 音 的 由 来
茶 叶 的 名 称 繁 多 , 最 常 听 到 的 是 铁 观 音, 乌 龙 , 水 仙 , 未 莉 或 者 红 茶 。 每 种 茶 叶 都 有 它 的 传 说 和 不 同 味 道 , 就 铁 观 音 的 传 说 来 讲 , 先 说 关 于 铁 观 音 的 名 称 由来 , 流 传 着 两 个 说 法 。 一 说 清 朝 时 期 , 干 隆 年 间 , 褔 建 安 溪 一 名 书 生 , 名 叫 王 士 凉 , 在 与 友 人 聚 会 途 中 , 于 观 音 山 脚 下 发 现 一 株 树 形 相 当 美 丽 的 茶 树 , 便 将 它 移 回 自 家 庭 园 细 心 照 顾 。 茶 树 日 日 成 长 , 王 士 凉 摘 其 嫩 叶 制 作 茶 叶 饮 用 , 发 现 口 感 更 胜 当 时 的 鸟 龙 茶 。
当 时 王 土 凉 带 着 这 款 茶 叶 拜 见 相 国, 相国 又 将 茶 叶 转 献 给 干 隆 皇 , 干 隆 饮 后 非 常 喜 欢 ,因 它 的 外 形 美 如 观 音 , 重 似 铁 ,故 命 名 - 铁 观 音 。
另 外 一 则 传 说 也 是 发 生 于 干 隆 年 间 , 安 溪 有名 笃 信 佛 教 的 茶 农 魏 饮 , 每 日 清 晨 必 以 清 茶 供 奉 观 音 菩 萨 , 数 十 年 从 不 间 断 。
某 夜 魏 饮 就 寐 后 , 梦 见 观 音 菩 萨 出 现 在 后 山 山 崖 上 , 魏 饮 立 刻 趋 前 跪 拜 , 却 发 现 石 壁 上 长 着 一 棵 姿 态 摇 曳 的 茶 树 , 散 放 着 兰 花 幽 香 , 魏 饮 正 要 伸 手 摘 采 时 , 美 梦 却 被 狗 叫 声 打 破 。 清 醒 后 的 魏 饮 怎 么 也 睡 不 着 , 便 循 着 梦 里 印 象 上 山 寻 找 茶 树 , 果 然 在 深 山 中 发 现 梦 中 茶 树 , 魏 饮 随 即 摘 下 数 片 茶 叶 带 回 家 中 制 成 茶 叶 , 冲 泡 后 滋 味 绝 仑 , 可 说 是茶 中 之 王 。
第 二 天 魏 饮 再 次 上 山 , 以 扦 抽 法 繁 殖 该 茶 树 , 种 于 铁 窝 中 , 所 得 茶 叶 的 口 感 仍 与 原 株 相 同 , 魏 饮 将 这 些 茶 当 作 珍 宝 藏 于 家 中 , 每 当 贵 客 临 门 才 取 出 供 人 品 尝 , 而 喝 过 之 人 无 不 称 赞 。
有 天 , 一 位 塾 师 尝 到 此 茶 , 对 它 的 甘 醇 相 当 惊 讶 , 诣 问 魏 饮 茶 的 来 源 . 魏 饮 将 作 梦 一 事 告 诉 塾 师 , 并 表 示 发 现 茶 树 的 石 壁 形 似 罗 汉 ,想 将 茶 名 取 为 铁 罗 汉 。 塾 师 想 一 想 , 认 为 魏 饮 是 由 梦 境 寻得 宝 树 , 应 是 他 的 虔 诚 感 动 观 音 , 所 以 托 梦 赠 树 , 加 上 茶 树 种 于 铁 锅 中 , 茶 叶 厚 实 重 如 铁, 此 茶 应 名 铁 观 音 才 是 。 魏 饮 一 听 立 刻 大 表 赞 同 , 铁 观 音 一 名 就 此 流 传 下 来。
喜欢喝铁观音的你也要知道它的故事哦!
民间故事:《铁观音的由来》铁观音原来是这样啊
1、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清代乾隆元年(1736),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书生名叫王士让,生平喜好搜集奇花异草,曾在南山之麓筑书房,名为“南轩”。他经常与亲友聚集于南轩。
这年春天的一天,王士让在南轩之旁的层石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异于寻常,遂将它移植到花园中精心培育,压枝繁殖。这株茶树成茶乌润肥壮,气味超凡,冲泡后,香气馥郁,滋味甘醇。
乾隆六年(1741),王士让上京奉召,拜谒礼部侍郎方望溪,馈赠自己用这株茶树制成的茶。方望溪品后大加赞赏,遂献给内廷。
乾隆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问此茶历史。王士让如实奏享此茶的发现经过。乾隆细细观察、掂量此茶后,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因而御赐名为“铁观音”。
2、陈年铁观音
在安溪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陈年铁观音的传说:清朝时,有个叫林福隆的员外肠胃不好,有一天肚子胀得很厉害,吃不下饭,到处找大夫看也没有用。家里人急忙到祖宅祈求神灵保佑,当天晚上,林员外做梦时得到仙人点化。
第二天早上,按照梦里仙人的指点,家里人翻遍祖屋,在屋角找到色泽乌黑快要发霉的老茶,然后将其煮给林员外喝,结果,林员外肚子胀的毛病竟然好了。
除了传说外,安溪民间的不少茶农每年都有存茶于陶罐的习俗,遇风寒冷热以陈茶当药。陈年铁观音不仅具有青茶的作用,还有治感冒、治消化不良、降压降脂、防治糖尿病等效用,已有专家对此进行研究证实。
产地分布
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
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铁观音的典故是什么?
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是“王说”。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相传福建安溪县西坪乡的上尧松林头,有一个茶农叫魏荫,家里供奉这一尊观音菩萨,每天早晚都要冲泡三杯清茶礼敬座前,十分诚心。有一天晚上,魏荫梦见观音金身出现在屋后的山崖上,他双手合十向山崖跪拜,就在那崖石中间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喷发出兰花香味。魏荫正想上前探个究竟,却被狗吠声惊醒了。第二天清早他就扛着锄头上山,果然在石崖缝中有一株破土而出的茶树,与梦中相似。他顺手摘了几十片茶叶回家烘制,冲泡之后有股奇香,喝了喉底回甘,精神大振。魏荫如获至宝,于是天天上山浇灌,精心培护,又将小茶树移到家中,分种在几口破铁锅里。他适时采制,果然品质特好,用以招待客人,个个赞不绝口。一天,一位私塾老师问他这是何种名茶。魏荫如实上告,并说茶树是在山崖上发现的,那山崖威武像个罗汉,后又移植在铁锅里,想给它取名“铁罗汉”。私塾老师摇头说:“有的罗汉狰狞吓人,让人联想起来不好。既然是观音托梦得来,不如称‘铁观音’更雅。”魏荫连声叫好,于是“铁观音”就此传开了。
王说: 西坪尧阳有一位文士叫王仕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家乡的书轩辟有一个花圃。有一天王仕让回乡度假,在一片荒园的层石间发现一株形态独特的茶树,香气扑鼻,立即采掘移种在书轩苗圃里,经过细心照顾,生长得枝叶繁茂。到了春天采摘之后,精心制作,果然形状独特,气味芬芳。假满到职,就送了一些给礼部侍郎方苞。方苞又将它进贡给乾隆皇帝。乾隆是个品茶行家,品尝后称赞为“佳品”。立即召见王仕让,询问由来。王仕让将经过禀述一番,并说尚未取名。乾隆掂量一下茶叶,觉得它貌似观音重如铁,产地在南岩,便赐名为“南岩铁观音”。后来茶树广植安溪全县,人们便称它为“安溪铁观音”了。
民间故事:《铁观音的由来》铁观音原来是这样啊
名称由来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高山海拔1045米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蓝田乡,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
铁观音的来历及传说
关于铁观音茶叶由来说法众多,其一是王士让移栽茶树,到春季开始采茶制作,加工成了铁观音。其二是乾隆皇帝游历江南,品尝了一种茶叶,称其赛观音,于是遂命名铁观音。铁观音在我国历史悠久,属于乌龙茶的一种。铁观音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流传较广的几种:1.关羽收刘备前,为感激茶农照料马匹,留下自己的铁胆,以抵押回来时向茶农索取茶种。后来,这些茶种被种到武夷山的某个荒山上,茶树日渐茂盛,形成了铁观音茶。2.一个名叫“仙君”的和尚在修炼时,眼明手快地救下了一个落水的女子。女子送给他一颗化石,并告诉他:“将它放在茶树下,等到下一场雨后,就可以得到一种非常美味的茶叶。”和尚照办后,果然得到了铁观音茶,于是便得名“观音”。3.吕洞宾曾让一位名叫王老吉的老人卖茶为生。有一天,一个神仙到访,王老吉拿出最好的茶招待神仙。神仙闻后大呼:“好观音!好观音!”茶因此而得名铁观音。无论是哪种说法,铁观音茶都被视为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令人深刻记忆。
中国有种茶叶叫铁观音,它是怎么得名的
铁观音的由来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盛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国内外享有殊誉。
关于茶名“铁观 音”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清代乾隆皇帝一生饮茶成癖,尝遍名山名茶。一次微服游历江南,进入福建,品尝了 一种茶,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香气,色泽祸渌,如铁压手,饮后赞誉此茶香 美寒赛观音。以后方知此人乃当今皇帝,于是遂命名“铁观音”,名气大振。
二说:清乾隆年间,安溪松村头乡林民魏饮笃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 萨像前。一天,魏饮进山,发现乱石隙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好奇而 移植屋旁,精心栽培,春来枝茂叶繁,遂采撷嫩芽制茶。发现茶叶较其他茶叶为重,且暗渌似铁,人们便顺口称它为“重如铁”。重如铁茶香气浓郁特异。由于这种茶常被魏饮作供佛之用,故改称为“铁观音”。
铁观音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茶叶名称的由来
铁观音茶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是传说中的故事。相传清朝年间,福建省武夷山有一位贫苦茶农,每天在茶园里勤劳地劳作,但是他的茶叶总是卖不出去,生计十分困难。一天,他在梦中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他,他神游仙境时常喜欢到他的茶园中来饮茶,并告诉他一些种茶的诀窍。这位茶农听了后,努力去实践这些诀窍,培育出一种新的优质茶叶,成品茶叶质地清香,汤色橙黄,回味甘醇,闻名全国,被称为“铁观音”。“铁观音”的“铁”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是因为这种茶叶叶色呈青黑色,似铁质,故名“铁观音”;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铁”指的是其茶质坚韧,如铁一般坚不可摧,“观音”则祈求这种茶叶由观音菩萨护佑,吉祥如意。铁观音茶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
茶叶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有一个说法便是观音托梦;据说,18世纪初期,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个笃信佛教,敬奉观音的老茶农魏荫,每天早晚在观音像前敬上清茶,数十年如一,不曾停过,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 茶叶 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 铁观音。
另一个说法则是乾隆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 茶叶 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 铁观音 ”。
铁观音的由来
相传安溪西坪尧阳有一位仕人王仕让,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南轩开辟有一个茶苗圃,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一株形态独特的茶树,遂移植种在南轩的苗圃里,茶树长得很快,枝叶繁茂,到了春茶时节,他及时采制,加工成品,即铁观音茶。
铁观音由来的“观音托梦”说
相传清朝期间,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必定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一日晚间,他睡熟中,朦胧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梦境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了梦中的茶树。只见此茶叶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又种在铁鼎中,故取名"铁观音"。
关于铁观音由来的其他传说
一说:清代乾隆皇帝一生饮茶成癖,尝遍名山名茶。一次微服游历江南,进入福建,品尝了一种茶,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香气,色泽祸渌,如铁压手,饮后赞誉此茶香美寒赛观音。以后方知此人乃当今皇帝,于是遂命名“铁观音”,名气大振。
二说:清乾隆年间,安溪松村头乡林民魏饮笃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天,魏饮进山,发现乱石隙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好奇而移植屋旁,精心栽培,春来枝茂叶繁,遂采撷嫩芽制茶。发现茶叶较其他茶叶为重,且暗渌似铁,人们便顺口称它为“重如铁”。重如铁茶香气浓郁特异。由于这种茶常被魏饮作供佛之用,故改称为“铁观音”。
铁观音的历史
铁观音的历史:答案是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铁观音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国茶品牌,历史上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以下是铁观音的历史概述:1.茶叶的起源据说铁观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但茶叶的起源实际上要比它早很多。茶叶最早出现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其他地方。2.铁观音的发源地铁观音是福建武夷山一带的特产茶,产地主要分布在武夷岩茶区、张家界、武夷山市和南平市等地。铁观音茶树生长在岩缝石隙之中,以特殊的土壤、气候和海拔高度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3.铁观音的命名“铁观音”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位传奇故事中的人物。相传在中国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祯的农民,他在武夷山上发现了一棵奇异的茶树。王祯采下一些茶叶,煮水喝后其味道甘香芳醇,让他非常惊异。后来,他将这些茶叶拿到寺庙中请僧人品尝,僧人称之为“观音味”,并赞誉它有铁般的坚韧,于是便有了“铁观音”的名字。4.铁观音的发展在明代和清代,铁观音被广泛传播并备受推崇,成为宫廷贡品和文人雅士之爱。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铁观音的制作方法也不断改进。现今铁观音茶品牌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武夷山、大红袍、水仙等品牌。总的来说,铁观音是中国极具传统特色的一大茶种,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爱好者。
铁观音茶名字的来历?
铁观音茶名字是当年乾隆皇帝看到这种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扩展资料: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参考资料:铁观音-百度百科
铁观音茶名字的来历有两种 ,一种是“观音赐茶”一种是“皇帝赐名”:
一、观音赐茶
相传,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的老茶农魏荫(1702-1774年),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他细加观察: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异于它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于是魏荫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他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嘉宾临门,才取出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的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岩石中发现,岩石威武胜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听后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皇帝赐名
相传,在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安溪县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让,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车,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卒任上。王士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让告假回家,访亲问友,亲朋们经常聚集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他总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王士让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它种,遂移植在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压枝繁殖。这株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后,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在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时,以此茶馈赠。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转献内廷。乾隆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问尧阳茶史。王士让如实禀告此茶发现始末。乾隆细察、掂量此茶,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茶名字的来历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
),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
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
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
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
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
,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
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
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
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
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
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
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
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
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要说这个铁观音的名称来历,既有观音托梦,又有皇帝赐名,这两种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但是我个人理解,觉得铁观音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铁”意指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观音”应该是从形状上来看比较似观音。故名铁观音。不管如何理解,总能反映出铁观音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扩展资料
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参考资料:铁观音(茶叶)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