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大帝,轩辕大帝的出生地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轩辕大帝历史简介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扩展资料
黄帝曾干过两件有名的事——和别人打了两次架。他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打了一架,也就是阪泉之战(《史记》载“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之战有些争议,不过此战确立了黄帝老大的地位。之后,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打了一架,也就是涿鹿之战,最终黄帝打赢了,而且此战的意义深远。
涿鹿之战发生在距今约5000年前。众所周知,黄帝属于夏族。蚩尤是属于黎苗集团。当时,夏族活动于黄河中游,今陕西省、甘肃省南部,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部;黎苗集团活动于今河南省中部、南部及湖北省、湖南省等地。

轩辕大帝是那个年代的人

轩辕即黄帝,姓姬,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曾战胜炎帝于阪泉 ,战胜蚩尤于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指中华民族、车辀、星座名等。黄帝的妻子 嫘祖是正妃、 嫫母是次妃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扩展资料该片讲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领姬地率领族人渡黄河、斗猛兽、联合氏族战蚩尤、最终统一华夏各部落的壮阔史诗。演绎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兴衰聚散。
电影《轩辕大帝》以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元妃嫘祖的传奇爱情故事为线索。剧组还在影地中大规模置景,真实还原远古文明和人文景观,电影《轩辕大帝》将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为了真实再现远古人类的古铜肤色,剧组化妆师专门用特质巧克力调制出无害染剂,涂满上千群众演员的全身,而染剂怕淋怕晒,又客观上增加了拍摄难度。不过演员们也乐在其中,于波更是戏言:“拍戏饿了的时候就舔舔自己,瞬间满血复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轩辕大帝

谁能给我说说轩辕大帝的故事?

  轩辕大帝为轩辕黄帝的称号,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一说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二说在曲阜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马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1、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
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2、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龙去鼎湖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3、黄帝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向那里先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先民发明了舂,可以把谷舂成米。又叫先民学会用和甑,蒸米饭吃,熬粥喝,先民们觉得特别好吃好喝,又很少生疾病。愈加对黄帝爱戴和拥护。
此外,黄帝还非常重视人才。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位名风后的渔民,交谈中发现风后很有安邦治国的才能,知道很多伏羲氏时代教民养民的道理。
黄帝就把风后收留在身边,当了他的参臣。不久,又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一位名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准,百发百中,箭箭不落空。通过交谈,黄帝发现力牧很懂得兵法知识,就收留他统帅黄帝部落的兵马。
黄帝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人才,信心更强了。他们当时虽然过着游牧生活。但愿意跟随黄帝的先民越来越多。黄帝的人口、兵马就一天天壮大,其他部落再也无人敢来侵犯。
4、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
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5、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
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
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
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
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
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
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
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扩展资料
来历传说:
炎帝跟黄帝同时代,且均带有传说色彩。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就是与黄帝齐名的炎帝神农氏,据传生于陕西宝鸡姜水(现宝鸡市清姜河流域)。
姓:伊耆,也姓姜
氏:烈山氏
号:神农(神农也是氏,可能是这一部落区别于其他部落的称呼,神农氏即对该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称呼)
名:石年(石年这名极有可能是后世之人所加)
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出生地:陕西宝鸡姜水
生母:任姒(名女登,有娇氏之女,有熊氏少典之正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炎帝

轩辕大帝历史简介 轩辕大帝历史简介是什么

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谁能给我说说轩辕大帝的故事?

1、相传,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
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2、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龙去鼎湖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3、黄帝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向那里先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先民发明了舂,可以把谷舂成米。又叫先民学会用和甑,蒸米饭吃,熬粥喝,先民们觉得特别好吃好喝,又很少生疾病。愈加对黄帝爱戴和拥护。
此外,黄帝还非常重视人才。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位名风后的渔民,交谈中发现风后很有安邦治国的才能,知道很多伏羲氏时代教民养民的道理。
黄帝就把风后收留在身边,当了他的参臣。不久,又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一位名叫力牧的人,此人箭法很准,百发百中,箭箭不落空。通过交谈,黄帝发现力牧很懂得兵法知识,就收留他统帅黄帝部落的兵马。
黄帝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人才,信心更强了。他们当时虽然过着游牧生活。但愿意跟随黄帝的先民越来越多。黄帝的人口、兵马就一天天壮大,其他部落再也无人敢来侵犯。
4、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
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5、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
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
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
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
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
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
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
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扩展资料
来历传说:
炎帝跟黄帝同时代,且均带有传说色彩。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就是与黄帝齐名的炎帝神农氏,据传生于陕西宝鸡姜水(现宝鸡市清姜河流域)。
姓:伊耆,也姓姜
氏:烈山氏
号:神农(神农也是氏,可能是这一部落区别于其他部落的称呼,神农氏即对该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称呼)
名:石年(石年这名极有可能是后世之人所加)
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出生地:陕西宝鸡姜水
生母:任姒(名女登,有娇氏之女,有熊氏少典之正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炎帝

宋朝的轩辕大帝是什么意思

宋朝的轩辕大帝是一个传说人物,他被认为是华夏的始祖神,也是古代传说中首位君王。轩辕大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被奉为天神之一,代表着千年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祖先文明的传承。在宋朝,人们对轩辕大帝的敬仰和崇拜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信仰和传统文化的符号。
宋朝时期,轩辕大帝的崇拜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朝廷也逐渐将其纳入官方祭祀范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诞辰,这天被称为轩辕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陆续前来祭拜轩辕大帝,表达对始祖神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此外,轩辕大帝还被奉为镇宅之神和护国神,宋朝朝廷特地设立合祀轩辕大帝的祠堂和寺庙,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神灵加持。
虽然轩辕大帝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但他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显然超越了传说本身。宋朝对轩辕大帝的崇拜和信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文化传承和永恒价值的重视和追求。在现代社会,轩辕大帝虽已成为历史人物,但他所代表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价值。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轩辕大帝的记忆和传承,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递和价值的继承。

轩辕为什么叫车神

轩辕被叫作车神是因为轩辕大帝发明了车,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民间被奉为车行平安的保护神,即车神。同时,由于车古称为轩辕,因此轩辕也被尊称为轩辕大帝。轩辕大帝是指黄帝,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
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轩辕大帝的出生地在哪里?

河南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建都的地方。这是炎黄专家的共识,常识。陕西是黄帝衣冠冢,不是黄帝出生地,中原是黄帝的主要活动范围。
远古的中国!
奇怪了,前2878年蜀地已经有精美的铜面具、铜人,金权杖出现了。华夏才出现野人般的生活,没有文字记载。伏羲比皇帝更晚吗?说伏羲结束了结绳记事创造了文字、八卦。但是前1600年的商殷墟才出甲骨文呢……伏羲活了几千年?
中国
(前2878年~前期2768年)
远古时代,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12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庄子·肢箧》)。在西北黄河中上游的河套以南,南北绵延千里的子午岭一带,混居着两个古老的氏族——少典氏和有乔(虫旁,音轿)氏,他们相互通婚,孕育出了炎黄子孙的两位伟大祖先——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
公元前2878年阴历二月初二,黄帝轩辕氏出生于寿丘(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桥山东南桥沟塔之长寿山),母曰附宝,乔(虫旁)氏女,父曰少典,有熊国君,娶于有乔(虫旁)氏,被封有裹氏。
(台湾轩辕教以为黄帝出生于清明节)
前2877年(1岁),弱而能言,不到70天就能发出简单的语词,到1岁时,就语言明晰,常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
前2876年(2岁),学步,思维敏捷,聪慧过人。
前2875年(3岁),幼而徇齐,才智周遍,语言表达能力强。
前2874年(4岁),初学于项先生,授之结绳记事之术。
前2873年(5岁),初习伏羲卦象“——”、“——”,初识阴阳之理。
前2872年(6岁),对神农氏以前主要文明成果基本涉列一遍,尤其痴迷伏羲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前2871年(7岁),学习神农所重64卦,精解卦意——对天地万物现象的记录和规律性的解释。
前2870年(8岁),长于姬水(今陕西黄陵境内环绕桥山之沮水),因而姓姬。长而敦厚聪敏,善于思辩问题,通过游戏,在玩弄卵石、草棍中,发明了杠杆,以后又用绳子相系,用一块石子在木棍的前后移动,就可以称起不用重量的物什……这一发现,以后被发明为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杆称。
前2869年(9岁),看人们从山上滚下的木头而发明了车轮,并进而想到,天地阴阳更替,周而复始,不也是车轮一样旋转吧见一滚动的木头带动纵向搭于其上之木,感而有思,将车轮装于纵木之下,形成最初的“独木车”。
前2868年(10岁),成而聪明。是年少典逝世,因搏技和发明,袭封君之地,代有裹氏为姬王。知神农之弊。
前2867年(11岁),黄帝元年。初制冠冕,封王师(臣)项先生,调查氏族内部积弊与民情。
前2866年(12岁),黄帝2年。封附宝为王母。
前2865年(13岁),黄帝3年。以土德王,注重农业,革旧弊,施新政,初建宫室。
前2864年(14岁),黄帝4年。得后土辩乎北方,积弊初治,但氏族实力仍弱小。
前2863年(15岁),黄帝5年。得苍龙辩乎东方,知天下大势。
前2862年(16岁),黄帝6年。得宁先生制陶,封为陶正,辩乎西方。
前2861年(17岁),黄帝7年。边声又起。炎帝神农氏所属马部落从西南搔扰,抢夺财物与妇女。
前2860年(18岁),黄帝8年。南方虎部落北逼。
前2859年(19岁),黄帝9年。边声日紧,马、虎部落联合进逼,马部落进至马山,兵临城下;虎部落北进到老虎尾巴村。姬王开始东迁。东迁至龙首。
前2858年(20岁),黄帝10年,西南同样受炎帝部落挤压的白鼠(西陵)部落使者辗转而至,传达和亲之意。东迁至交口。
前2857年(21岁),黄帝11年。姬王将部族分为东西两支沿葫芦河、洛河北上。姬王走洛河,北迁至茶坊。
前2856年(22岁),黄帝12年。北迁至今甘泉道镇。得西部陇东一带一学者指点,确定沿洛河西迁路线。封宁先生为前导。
前2855年(23岁),黄帝13年。西迁至今甘泉桥镇。
前2854年(24岁),黄帝14年。西迁至陕甘交界之姬塬。
前2853年(25岁),黄帝15年。遇广成子一徒弟,初识“至道”。喜天下戴已,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形色憔悴。南迁至今甘肃环县,与走葫芦河分支会合于华池。是年,西陵氏女嫘祖在故里盐亭养蚕为丝。

轩辕大帝最爱哪个老婆

轩辕大帝最爱元妃嫘祖。
一、简介
《轩辕大帝》是北京金色里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发行的传奇电影,由李晓军执导兼编剧,于波、班嘉佳、周韦彤、王德顺、苏登扎木苏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五千年前以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中华人文始祖为首的各部落生存状态,成功再现了远古华夏民族聪慧感人的发展历程。该片于2016年4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二、剧情
影片以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于波 饰)与元妃嫘祖(周韦彤 饰)的传奇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领姬地率领族人渡黄河、斗猛兽、联合氏族战蚩尤(苏登扎木苏 饰),演绎黄帝、炎帝(王德顺 饰)、蚩尤三大部落,最终统一华夏各部落的壮阔史诗。
三、幕后制作
剧本是经剧作家历经5年时间,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走访数十位黄帝文化研究专家写成的。剧本展现了5000年前轩辕黄帝非凡的创业历程,可以让观众更通俗的了解到中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形象。
电影《轩辕大帝》由韩国专业从事数字视觉技术的NEXT VISUAL STUDIO 领衔通过的数控技术,联合中国5家特效公司共同打造,特效镜头占全片总镜头数的50%以上,是中国电影制作史实类影片特效镜头最多的一部电影。

轩辕大帝和真武大帝是一个人吗

不是。轩辕大帝和真武大帝是出自于《武炼巅峰》的人物,根据查询《武炼巅峰》的小说剧情得知:轩辕大帝和真武大帝不是一个人,轩辕大帝、真武大帝、金蝉大帝、罗刹大帝、岁月大帝、噬天大帝、冲霄大帝、元鼎大帝、沧海大帝、青莲大帝、炎武大帝是星界的11位大帝。《武炼巅峰》是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东方玄幻类小说,作者是莫默。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