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烘青绿茶的方法是什么
- 2、烘青绿茶制作工艺
- 3、烘青绿茶加工特点及工艺
- 4、烘青绿茶的加工技术
- 5、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区别?
- 6、绿茶的制作流程五个步骤
- 7、烘青绿茶是什么意思
- 8、统一绿茶怎么制作
- 9、手工绿茶的制作工艺
烘青绿茶的方法是什么
1、杀青。其杀青、揉捻工艺基本上与眉茶、珠茶相同,仅干燥过程中采用烘焙。烘青绿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杀青,基本上与眉茶操作方法相同。
2、揉捻。至于揉捻工序,要根据烘青大部分内销耐泡、条索完整的要求特点,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轻些。揉捻时最好采用分筛复揉,(老嫩混杂叶)。
3、干燥。毛火烘焙:采用高温薄摊,快速烘干法。温度80-90℃,每笼摊叶3-4斤,均匀摊在烘笼口,中心较厚,四周稍薄,叶摊好后,再置于火炉上。每隔3-4分钟翻一次,手离摊叶5cm处有热感,感到有温度,将烘笼取下,置于竹盖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炉,产生烟味,影响茶叶质量,烘约15分钟,达六七成干,茶叶稍硬有触手感觉,即可起烘摊晾半小时。
4、烘干机烘干。较大的茶厂,一般都采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的烘干机,烘效率较高,10斤/小时,毛火的进风温度控制在100-200℃,摊叶厚1-2cm,时间大约10-15分钟。毛火下叶摊晾,回潮半小时后再呈火烘焙。呈火温度在90-100℃,约经15分钟,即达干燥程度。烘青烘干,最后烟气,焦气。
烘青绿茶制作工艺
烘青绿茶是一种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的绿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以下是烘青绿茶的制作工艺:1.采摘:选择新鲜的嫩叶,需要在早晨或下午阴凉时进行采摘,保证采摘的茶叶水分不会太高。2.杀青:采摘的茶叶在进行杀青前要先进行筛选,排除掉杂质和老叶。杀青是让茶叶停止发酵和氧化的过程。主要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方法。干热法是指将茶叶放入高温锅中,闪速杀青;湿热法是指将茶叶放入热湿气氛中,加温加湿杀青。杀青的时候要保持茶叶的湿度和温度,以免烧焦或变色。3.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通过揉捻的方式,使其变成条形,促进叶片中的酶类和茶多酚的混合反应。揉捻可以提高叶片的弹性和香气。4.烘干: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避免茶叶过多的水分,防止发霉或变质。烘干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桔皮烘,另一种是铁锅烘。5.分级: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筛选、分类、统一规格,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6.包装:分级后的茶叶按照不同规格放入不同的包装袋中,以便于储存和销售。烘青绿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但是制作出的茶叶色泽翠绿,清香扑鼻,且茶汤鲜爽甘醇,值得品尝。
烘青绿茶加工特点及工艺
烘青绿茶的加工特点及工艺如下:1.加工原料:新鲜嫩叶,具有清香、高绿、肥壮的特点。2.杀青:将新鲜嫩叶直接放入烘青机里,加温使叶质发生变化,使茶叶避免继续发酵,同时起到锁香保色之作用。3.揉捻:在杀青阶段完成后,将茶叶放入揉捻机,进行轻微揉捻,使茶汁均匀外泄,促使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更好地挥发。4.烘干:揉捻结束后将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加温烘干,使茶叶含水量达到4%~5%。5.分级:进行色、香、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后进行分级。6.包装: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包装,有盒装、袋装、散装等方式。总之,烘青绿茶的加工工艺要点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均匀受热,遵循“以炒代烤”的工艺流程,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烘青绿茶的加工技术
烘青绿茶,除少量以烘青产品在市场直接销售外,大多数的烘青作为窨制花茶的茶胚,通过害花,加工成花茶,供应喜喝花茶的人们消费。如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成都地区等,每年需用大量的花茶。烘青绿茶的制法分杀青、揉捻、干燥3个工艺过程。杀青:杀青的目的和方法,与炒青绿茶基本相同,无甚差异。揉捻:由于烘青绿茶绝大部分内销,要求耐冲泡,条索完整。因此,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绿茶轻些,为了保持条索完整而又紧结,揉捻中最好采用分筛后,筛面茶短时复揉的方法,老嫩混杂的原料,其效果尤为显著。干燥:烘青绿茶干爆工序,采用烘焙的方法,分为毛火与足火。人工烘焙:人工烘焙是在专用的蔑质焙笼上进行的,也可自备小型烘房中进行。打毛火:烘茶前半小时,置木炭于焙灶(或火盆)中生火(或用煤炭,须采用间接火温,要安沪条,上覆盖铁锅)。待烟头全部烧尽后,上盖一层灰,中厚四周薄,待火温从四周上升,用焙笼烘焙时,焙心受热妥均匀。烘茶前,把焙笼置于焙灶上,烘热焙心。打毛火时,焙心温度要求到90℃时开始上茶,上茶时焙笼应移到簸箕内,摊叶要中间厚四周薄。每笼摊揉捻叶0.75~1.0千克。上好茶后,用双手在焙笼两边轻轻一拍,使其碎末茶落入簸箕中,以免烘焙时落入火中生烟。然后将焙笼轻轻移放在焙灶上烘焙。衫烘焙过程中,每隔3~4分钟翻茶1次。翻茶时应将焙笼移到簸箕内,以左手指按住焙心,右手将焙笼倾向胸前掀起,使茶胚翻至一边。然后放平焙笼,双手捞起茶叶,均匀撒摊于焙心上,再轻轻拍打一下焙笼,小心故回焙灶上。如此翻茶上烘,大约经5~7次,达5成干左右,即可下焙摊凉。如用煤火干燥,必须采用间接火温,避免吸收异味。打毛火总的要求是掌握“高温薄摊快速”的原则。摊凉:打毛火后,须进行20~25分钟的薄摊,使水分重新分布。打足火:打起火则采用“低温侵烘”,温度由70℃左右逐渐下降到60℃左右。每笼摊叶2~2.5千克,每隔5~8分钟翻焙一次,待手捏茶叶成粉末时,即可下烘,完成烘青绿茶的手工作业。机制烘青:所谓机制烘青,就是绿茶的干燥作业借用烘干机完成。烘干机的种类有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2种。打毛火: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烘前半小时把火烧好,然后开动鼓风机,使热空气进入烘箱。当进风口温度达到110℃左右时,开始上茶,用手将揉捻叶均匀地撤在顶层百页板上,摊叶厚度约1厘米。烘2~3分钟,拉动第一层百页板,使茶胚落入第二层,再在第一层板上均匀撒上揉捻叶,这样依次上叶并拉动各层百页板的把手,使茶胚逐层下落,当茶胚落入第六层后(最底层),应在小窗口随时检查烘干程度,调整撒叶厚度及拉把手时间。烘干程度同样是掌握5成干左右,即手握茶胚不粘手,稍感刺手,但仍可握成团,松手会弹散。条索卷缩,叶色乌绿,减重25%~30%,含水量约40%~45%。茶胚落入出茶口后,及时掏出,摊凉20~25分钟后,打足火。打足火时的方法,与打毛火的操作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进风口的温度比打毛火时低,一般为80~90℃,摊叶厚度比打毛火时稍厚,通常为1.5~2.0厘米。自动烘干机:采用自动烘干机,茶胚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叶3~4千克。摊叶厚度掌握在1.0~1.5厘米,最后自动卸叶。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生产上一般多采用快速或中速。不过,当前自动烘干机的种类(型号)较多,快中慢速因机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生产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灵活掌握。同时,必须根据揉捻叶含水量,调节烘箱温度和上叶量,如揉捻叶含水量较高,则烘箱温度相应地要高些,上叶量则应减少,含水量较低,则相反。打足火后的茶胚同样要及时摊凉,烘箱底部的脚茶匝好常清理,分开摊放。打足火时,温度与手拉百页式烘干机一样,比打毛火时低,为80~90℃,适宜中速或慢速。这儿要提出注意的一件事是,不管炒青绿茶,还是烘青绿茶,初制后的成茶,必须摊凉后才能装入口袋运往仓库。
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区别?
炒青绿茶是在采摘后将鲜叶放在锅里高温翻炒,使其失去多数水分,同时活化叶中的酶类,促进茶叶中的化学反应,从而使茶叶变得更加香气浓郁。
烘青绿茶则是在炒青绿茶之后,将茶叶放在烘干机中进行低温烘干,使其更加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变质,同时也可以去除茶叶中的一些杂质和异味。
因此,炒青和烘青的不同步骤使得绿茶的口感和香气都有所不同。炒青的绿茶口感更加清新爽口,香气更加鲜明;而烘青的绿茶口感更加柔和顺滑,香气更加深沉。
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是绿茶制作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方法。
炒青绿茶是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在高温下快速炒制,使其脱去水分,达到杀青的效果。这种方法制作的绿茶,茶叶形态紧细曲折,茶汤清香鲜爽,口感清爽回甘。
烘青绿茶则是将新鲜采摘的茶叶放在烘干机中进行烘干,通过高温烘干使茶叶失去水分,达到杀青的效果。这种方法制作的绿茶,茶叶形态相对较直,茶汤香气较高,口感鲜爽且滋味较浓。
总的来说,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区别在于制作方法和口感特点。选用哪种方法制作,要根据茶叶品种、生长环境、季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区别一、干燥工艺不同
烘青绿茶
烘青干燥工序,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两种,现分述如下:
毛火烘焙:采用高温薄摊,快速烘干法。温度80-90℃,每笼摊叶3-4斤,均匀摊在烘笼口,中心较厚,四周稍薄,叶摊好后,再置于火炉上。每隔3-4分钟翻一次,手离摊叶5cm处有热感,感到有温度,将烘笼取下,置于竹盖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炉,产生烟味,影响茶叶质量,烘约15分钟,达六七成干,茶叶稍硬有触手感觉,即可起烘摊晾半
呈火烘焙:采用低温慢烘法。温度70℃左右,每笼摊叶4-5斤,每隔10分钟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样,手势要轻)。当手揉茶叶成粉末时,即可下烘,呈火烘焙,历时60分钟左右。
炒青绿茶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区别二、主要品种不同
烘青绿茶
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的主要品种,有眉茶、珠茶、西湖龙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顶甘露、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午子仙毫、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等。
区别三、品质特征不同
炒青绿茶
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光润,汤色、叶底碧绿,香气鲜锐,滋味浓厚而富有收敛性,耐冲泡。
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有青香味,且干色泽一般表现为绿色,白毫较显,一般用拿上手会看见白毫四散,飘在空中。因为干燥到位。
但条索略粗松,因为制茶过程中如果揉捻过重、过长,则会出现黑条,干茶有明显的火烘味,香气较锐,冲泡后一般的茶汤会表现为黄绿色,或嫩绿色,翠绿色。
滋味鲜爽,回甘,但不耐泡,叶底香气一般不持久,因为高温烘培后,部分香气物质如芳香类会挥发,所以香气不持久,叶底表现为嫩绿,或绿亮。不会显褐色。
绿茶的制作流程五个步骤
绿茶的制作流程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五个步骤,首先在春节或采摘季节将茶叶采摘下来,之后将茶叶进行平整的摊开,进行摊晾,散发水分,接着用用加热锅进行杀青或整齐杀青,然后对茶叶进行揉捻,掌握好力道与火候,最后进行干燥,干燥又分为晒干、晾干、烘干等方式。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直接进行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因而绿茶尽可能保留了新鲜茶叶的绿色,显得清新自然。
绿茶由于加工工艺和原料的嫩度差异,形成的品质特征也有很大差异,根据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1、炒青绿茶
是指茶叶的干燥主要以炒为主,炒青过程中,由于手工方法或使用的机械不同,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和特种炒青四大类。炒青绿茶一般都有香气浓郁、滋味浓醇的特征。
长炒青:外形要求条索紧结、有峰苗,色泽绿而有光润,滋味浓郁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常见的品种有屯绿、婺(wu)绿、舒绿、杭绿、遂绿、芜绿、湘绿、温绿等,在外形上各有特点,内在品质也不同。
圆炒青:圆炒青的外形要求颗粒圆紧,色泽光润。圆炒青根据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平炒青、涌溪火青和泉岗辉白。
常见品种有涌溪火青,产于安徽泾县,外形如绿豆,色泽墨绿光润,香气高淳,滋味醇厚,叶底匀整。
扁炒青: 外形要求扁平挺直,在历史上,因产地和制法不同,扁炒青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和大方。
旗枪在20世纪改制生产龙井茶,所以旗枪产品比较少见,龙井茶以杭州西湖产最为出名。
特种炒青:指除以上炒青之外的炒青绿茶,特种炒青造型各异、香气高爽、滋味甘甜、叶底匀整。
常见品种有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安化松针、休宁松萝卜、信阳毛尖等。
2、烘青绿茶
是指在初步加工过程中,干燥方式主要以烘为主,滋味鲜爽,香气不如炒青浓郁,按其原料嫩度不同,可分为大宗烘青和特种烘青,大宗烘青一般不进入市场直接销售,特种烘青包括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3、烘炒结合型绿茶
是指在初步加工过程中,干燥工序有炒有烘,目前新创制的名优绿茶多采用这种干燥方式,外形既有炒青的紧结,又有烘青的完整,滋味也具有鲜爽度,比较著名的洪炒结合型绿茶主要有惠明茶、瀑布仙茗茶、羊岩勾青茶等。
4、晒青绿茶
是指在初加工过程中,干燥的方式主要以晒干为主,形成的茶叶品质香气较高、滋味醇厚。晒青绿茶原料以云南大叶种为好,成为“滇(dian)青”滇青外形条索粗壮、显白毫,收敛性强,叶底肥厚。
5、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是指在初步加工过程中,采用蒸汽杀青的方式破坏鲜叶酶活性,达到杀青目的,我国在明朝将蒸青改名为锅炒杀青,在唐代该项目传至日本,使日本成为目前主要的蒸青绿茶生产国。
烘青绿茶是什么意思
烘青绿茶以工艺得名,指的是采用烘干(干燥方式)工艺制成的绿茶,烘青绿茶香气清高鲜爽,滋味清醇甘爽。烘青绿茶的香味不及炒青绿茶浓郁,典型的烘青绿茶有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峨眉毛峰、滇绿等。
烘青绿茶的工艺介绍首先,我们知道绿茶的基本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过程分为两种:蒸汽杀青、加热杀青。
干燥方式分为三种:烘干、炒干、晒干。
因此,根据杀青方法和干燥工艺的不同,绿茶一般可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四大类。
而烘青绿茶的加工步骤为:杀青、揉捻、干燥(烘干)、摊凉。
其干燥过程一般用烘笼烘培,采用低温慢烘法。烘茶的烘笼,是用竹篾制成,是扁形的,不同于传统烘衣物烘笼的篮形,与武夷岩茶焙火的烘笼也不同。
而烘焙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足火烘焙温度在70℃左右,每笼摊叶4-5斤,每隔十分钟翻拌一次,整个烘焙过程需要60分钟。
最后,烘青茶的香气没有炒青绿茶的浓,干茶的颜色比炒青绿茶的深,常被用作花茶的茶胚。
烘青绿茶的特点一、香气沉郁,有烘烤的味道;
二、茶汤颜色,与其最后的干燥步骤的温度有关。干燥温度过高,茶汤颜色透亮微绿;干燥温度过低,茶汤颜色就有点浅黄色,清澈度也降低了。
三、叶底鲜嫩泛绿,透亮不会显褐色。叶底香气一般不持久。
烘青绿茶的种类
烘青茶主要有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等。
黄山毛峰:又名徽茶,茶形微卷,形如雀舌,口感醇厚甘甜,香气如兰。
安吉白茶:形直微扁,形如兰徽,色青,味鲜。
太平猴魁:尖茶的代表,形状为两叶抱一芽芽,平直,口感醇厚甘甜。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茶片,其茶质天然扁平,叶缘微翘,无梗无芽,味不苦不涩。
敬亭绿雪:形如雀舌,直而饱满,色泽浅绿,回味甘甜。
统一绿茶怎么制作
首先我想说的:你可能会知道绿茶怎么做?但统一绿茶除了生产厂家以外没人会知道其制作工艺,那可是商业机密!能随便公布在网上吗?
如果你不知道绿茶制作工艺可以看看下面:
绿茶及其制作工艺
绿茶分烘青、炒青两种。烘青绿茶初制工序有3道:杀青、揉捻十干燥。炒青绿茶初制工序有:鲜叶→杀青→样捻→炒干。干燥方法和烘青绿茶相异,不是烘干;而是炒于。炒干是形成炒青绿茶特有的形状、色泽、香味的关键工序,闽东各县茶叶生产炒干形式有全炒干和半烘炒两种。所使用的炒于机有锅式炒于机与滚简炒于机两种。
杀青 手工杀青,即用普通铁锅为炒锅,进行手炒。杀青锅杀青,待锅加热至锅底微红,锅温达200—240t左右时,投人鲜叶15—2公斤,采取‘闷、抖、扬’相结合的翻炒方法.钞至适度手摇杀青机杀育效率比手工高3—5倍。每锅投叶量为5公斤左右,转速每分钟18—20转,炒8—9分钟,采取“闷炒’、“先闷后抖扬”的方法炒至适度。两锅连续杀青机杀青,其操作程序为:待前锅烧至微红,锅温达260—280t时,投人鲜叶6公斤左右,然后加盖闷妙,待锅盖缝冒出水汽时,开盖扬炒。炒3—4分钟,开动锅闸门,让茶叶自动进人第二锅(锅温掌握在100℃左右)。第二锅炒至适度即可出茶。滚筒杀青机杀青,其操作程序为:炒灶生火后,开动通风机、启动滚筒,使燃料锅火温达90—100t时,开始投叶杀青至出青,只需1—2分钟。工效比二锅连续杀青机提高2倍。杀青毕,卸出柴炭,待滚简冷却后即停机,随后将杀青叶摊凉付揉。
揉捻 机器揉捻要求嫩叶温揉,粗叶热揉,装叶适当,转速宜快,加压适宜,分次揉捻,分次解块。其操作程序为:不加压一轻压一重压一解块一出茶。揉捻时间一般25~35分钟。人工操捻方法与制作红茶相同。
烘干 用焙定或干燥机干燥,方法与制作红茶相同。
手工绿茶的制作工艺
手工绿茶的制作工艺
什么是绿茶?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不仅有好的口感,还可以让饮茶者观其形色,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中国的文人雅士倍加真爱。那么绿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杀青方式有锅炒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热蒸汽杀青法制作的绿茶称做“蒸青绿茶”,以炒锅加热杀青法制作的绿茶有三种干燥方式:炒干者称“炒青”,烘干者称“烘青”,晒干者称“晒青”。所以,绿茶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类。
炒青绿茶茶叶外形千姿百态,有扁平、尖削、圆条、直针、卷曲、平片等多种形态。冲泡后,多数牙叶成朵,清汤绿叶,香高味浓,回味甘甜。
烘青绿茶外形不如炒青绿茶那样光滑紧结,但条索完整,尝显峰苗,白毫显露,汤色绿润,叶底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厚。
蒸青绿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茶类,其蒸焙方法载于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其法是将鲜叶蒸软,然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色绿、汤绿、叶绿。现在日本饮用的茶大多就是蒸青绿茶加工而成的。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