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派,阳羡词派的名词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名词解释阳羡词派

名词解释阳羡词派: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 。开山作家是陈维崧(1625~1682)。陈为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名阳羡,世称其词为阳羡派。
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创始人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
人物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陈维崧为清初骈文高手。其文词藻富丽,才华横溢,风格豪迈奔放,接近苏轼 、辛弃疾。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余首,题材、笔法广阔多样,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内容有直接抒写人民深重的苦难,有写自己怀才不遇和国家兴亡之感,有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其缺点是有时倾泻过甚,一发无余,便缺余蕴。

阳羡词派的名词解释

阳羡词派是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
阳羡词派是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陈贞慧,明末以气节着称。陈维崧早年生活较优裕,词也多风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羁,词风转向豪放。康熙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创始人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
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风格与陈维崧近似,同属于阳羡派的较有名的词人有任绳隗、徐喈凤等。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代表人物:
陈维崧学识鸿富,才气纵横,长调小令,都颇擅长。他使用过的词调,计460种,创作的词达1629首,外加补遗200多首,总数超过1800首。无论采用词调之多,还是创作词作之丰富,历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他的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
过于前人之处尤在于,前人表现豪放的情怀,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长短并用,且能在极短的小令中表现豪壮之情,而又使人不觉其粗率。比如小令《好事近》:“我来怀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点绛唇》:“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驿口,黄叶中原走”。“断壁崩岸,多少齐梁史。掀髯喜,笛声夜起,灯火瓜州市”。
与陈维崧同里的词人蒋景祁,际遇和陈维崧近似,康熙间曾举博学鸿词,未遇。长年游食,一生落魄。他常与陈维崧唱和,词风追步陈维崧,自称阳羡后学。蒋景祁的词,内容较广,纪游、吊古咏史、咏物、赠答等词,往往能从细腻处着笔,写出豪放壮阔、悲凉郁勃的篇章。他“笃学嗜书,不屑屑为章句之业,尤肆心风雅,于《花间》、《草堂》盖兼综而务贯之”
蒋景祁词中写到陈维崧的几首,最能显出两人词风相近和关系密切。身世飘零,天涯沦落,知己遂成同调。陈维崧生前已家破人亡,孤身病逝京师时,仅蒋景祁一人视疾在侧。陈氏遗稿,悉付蒋景祁。曲屈深沉,洋溢着知音顿失的伤痛之情。

阳羡词派名词解释

阳羡词派是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该词派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以陈维崧的豪放词风为宗。陈维崧的词,以苏、辛为师,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词中有阳羡派就如同诗中有神韵说,朱彝尊崇尚醇雅,以姜夔和张炎为学习的典范,标举醇雅的风格 空灵蕴藉。立除陈词滥调 独具机杼。注重声韵和技巧。
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陈贞慧,明末以气节着称。陈维崧早年生活较优裕,词也多风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羁,词风转向豪放。康熙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创始人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风格与陈维崧近似,同属于阳羡派的较有名的词人有任绳隗、徐喈凤等。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

阳羡词派名词解释

阳羡词派是指宋代文学家陈与义、梅尧臣等在阳羡一带的文学派别。他们倡导“天真自然,情趣雅致”的文学风格,主张诗词以真情实感为本,倡导“形散神不散”、“洒脱自然”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阳羡词派的代表作品包括梅尧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与义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
在阳羡词派中,有一些术语和名词是比较常见的,例如“情调”、“雅趣”、“唯美主义”、“自然派””等。这些词语在描述阳羡词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情调”指的是作品中情感和情调的表现;“雅趣”则指的是作品中的雅致趣味;“唯美主义”则强调作品追求艺术美感的表现;而“自然派”则指作品表现自然、洒脱的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阳羡词派以自然、情感为主要表现主题,强调情感的真挚和表现的自然洒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阳羡词派是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之一,由陈维崧开创。陈维崧,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该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
阳羡词派是以陈维崧为领袖,在词坛占有主导地位的流派。
阳羡派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政治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蕴的郁勃心理使他们的词风总体上以悲抑奇崛、凄清疏放为基调。
阳羡词派主要倾向在学习辛弃疾、蒋捷,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兼“跋扈”、“清扬”两种特色,而以前者为主。阳羡词派中的杰出词人还有万树、蒋景祁、曹亮武、任绳隈、史惟圆以及词僧弘伦等。
阳羡词派的特点
阳羡词派无论是采用词调之多,还是创作词作之丰富,历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他的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
阳羡词派过于前人之处尤在于,前人表现豪放的情怀,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长短并用,且能在极短的小令中表现豪壮之情,而又使人不觉其粗率。

阳羡词派名词解释

阳羡的解释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宜兴 ,在今 江苏 。 秦 汉 时称 阳羡 ,故名。 宋 梅尧臣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复下 越 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词语分解 阳的解释 阳 (阳) á 明亮 。 中国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 物质 的两大 对立 面 之一 ,与“阴” 相对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指“太阳”: 阳光 。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山的 南面 或水的 北面 (多 用于 地名):衡阳 羡的解释 羡 à 因喜爱而 希望 得到:贪羡。 羡慕 。羡妒。艳羡。临渊羡鱼。 有余,余剩:余羡。“以羡补不足”。 姓。 部首 :八。

简述纳兰性德与阳羡派、浙西派的不同是什么


   简述纳兰性德与阳羡派、浙西派的不同?
   答: (1)推崇的作家不同,阳羡派代表作家陈维崧作词师法苏轼,辛弃疾,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的词风。他不仅用长调写作豪放词,而且也用小令写作豪放词,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朱彝尊认为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是作词的最高标准。纳兰性德则极为推祟李煜,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之,在饶烟水迷离之致。
  (2)词作的风格不同,阵维崧的词豪情奔放,朱彝尊的词纯雅清丽,纳兰住德的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纳兰性德为满洲正黄族人,大学士明珠之了。康熙十五(1676)年进士,官至—等侍卫。他身为贵介公子,又担任康熙侍卫,但他却将这些荣耀地位视为难以解脱的束缚,并由此形成郁郁寡欢的性格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哀婉幽绝的色彩。钠兰性德的这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合。
  (3)词作的成就不同。纳兰性德的词善于用自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无雕琢之痕。如《长相思·山一程》,此词全用口语,朴实明净。从中国文学发展史观之,纳兰性德的词代表丁清词的最高成就。

  
  
   

以下属于阳羡词派词学主张的有( )。

以下属于阳羡词派词学主张的有( )。
A.重视“立意”
B.主张“拈大题目,出大意义”
C.推崇苏、辛
D.主张“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E.认为“诗有史,词亦有史”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阳羡词派确尊词体,认为词的功能是可与经、史比肩,从根本上动摇和否定了“词乃小道”的传统观念;重视“立意”,主张“拈大题目,出大意义”,不论是鸿篇巨制,还是“谰言卮言”,都必须“精深自命”;推崇苏辛,不仅是沿承其豪放的风格,而且从“竭才渺虑以会其通”的层面上,追源苏、辛词的“驭驳乎如杜甫之歌行与西京之乐府”的精神;不废声律,万树的《词律》即是声律方面的重要理论成果。参见教材P279。
本题知识点:清初词坛,

    

清代词浙派和羡派和常州派,各流派特色是什么?

清词五大派系:云间、阳羡、浙西、常州、强村,其中
羡派:
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
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提倡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反对颓靡孱弱,推尊词体,存经存史,感物兴起,存而后发。
浙派:
浙派词,中国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词派之一。创始人是朱彝尊。
浙派词致力纠正明词末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山光水色的描绘,表现幽隽清冷之美。写月夜富春江之游的《百字令》和描摹秋声的《齐天乐》是其代表作。
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
常州派: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创始人常州词人张惠言
常州派发轫于嘉庆初年,此时“盛世”已去,风光不再,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激烈,朝野上下产生“殆将有变”的预感,浓重的忧患意识使学者眼光重又转向于国计民生有用的实学。在词的领域,阳羡末流浅率叫嚣,浙派积重难返,一味追求清空醇雅﹐词的内容渐趋空虚﹑狭窄,把词引向淫鄙虚泛的死胡同。到了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
曾致力经学研究的张惠言顺应变化了的学术空气和思想潮流,欲挽此颓风,“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
所倡导的风格针砭时弊,反映现实生活﹐发挥其社会功能,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
总结一下:
清顺治之前,由于文化上和晚明的承接,词坛风格多偏向南唐、五代词风,哀婉为主,几个代表也都是愤青社团的领袖。随着这几个领袖或杀或俘或投降,出于政治和文化上的需要,出现了以豪放为风格的阳羡派,也符合顺治至康熙早期清朝的社会现状,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至康乾盛世期间,社会安定,相对繁荣,此时辞藻华丽、纸醉金迷,描绘太平景象的浙派大有市场,至嘉庆后,盛世转衰,就需要常州派这样针砭时弊,贴近生活的词风来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

江左名家---几首非主流古诗词

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兹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已过才追问 相看是故人。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剖却心肝今掷地,问华佗解我肠千节。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

“阳羡派”领袖:陈维崧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派领袖。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男儿生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著有《饮水词》


山一程,水一程。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识得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京华三绝”之一:顾贞观


清代“倚声家老杜”: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烫江圆。梦醒谁歌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墙舻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文廷式

蝶恋花


九十韶光如梦里。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晚清“四大词家”之一:朱祖谋


夜啼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温庭筠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阳羡词派的阳羡词派与陈维崧

陈维崧学识鸿富,才气纵横,长调小令,都颇擅长。他使用过的词调,计四百六十种,创作的词达一千六百二十九首,外加补遗两百多首,总数超过一千八百首。无论采用词调之多,还是创作词作之丰富,历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他的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过于前人之处尤在于,前人表现豪放的情怀,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长短并用,且能在极短的小令中表现豪壮之情,而又使人不觉其粗率。比如小令《好事近》:“我来怀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点绛唇》:“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驿口,黄叶中原走”。“断壁崩岸,多少齐梁史。掀髯喜,笛声夜起,灯火瓜州市”。均能以寥寥数语便表现了开阔宏大而复杂的怀古情绪。陈维崧的词虽然以豪放为主,但也能写出清真雅正、旖旎婉转的类似秦观、柳永风调的词,使人几乎怀疑不是出自于他之手。而在这种地方,正展现出作者的才力游刃有余,不为形式所限,具有多种风格。陈维崧的词以抒写身世、吊古感怀和赠送飘泊江湖艺人的作品较好。如《贺新郎·纤夫词》,作者以同情人民的态度、雄厚的笔力,描绘了封建统治者在战争时期强虏船夫、破坏生产的暴行,写出了在无力反抗的高压环境下,丁男病妇忍痛告别、向神祈祷平安归家的惨状。《贺新郎·赠苏昆生》,则悲歌慷慨,借苏昆生的境遇,诉知己,哀沦落,寓故国之思,沉郁激宕。由于陈维崧作品多,其中也有不少应酬之作和消极的内容,有的在技巧上失之粗豪,缺乏必要的含蓄,这些都是陈词的缺点。风格与陈维崧近似,同属于阳羡派的较有名的词人有任绳隗、徐喈凤、万树等。 陈维崧的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补遗200多首,总集1800首以上。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说:“读先生之词者,以为苏、辛可,以为周、秦可,以为温、韦可,以为《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豪情艳趍,触绪纷起,而要皆含咀酝酿而后出。”虽嫌夸张,但陈维崧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娴雅之作,是为事实。更难得的是陈维崧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湖海楼词》最为可贵的,是能注意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写清兵征发10万民夫替战船拉纤,“列郡风驰雨骤“,使得“闾左骚然鸡狗“,还写到一民夫与“草间病妇“的“临歧诀绝“,情状凄惨。〔南乡子〕《江南杂咏》揭露官府对劳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恶:“户派门摊”,使卖屋纳税的农民“独宿牛车滴秋雨”,而官吏的凶恶却“如鬼”。此外多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及国家兴亡之感,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醉落魄〕《咏鹰》、〔夜游宫〕《秋怀四首》、〔夏初临〕《本意》、〔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等,伤时感物,豪放苍凉。〔沁园春〕《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词,则把历史故实、眼前新事、画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摄纳词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这说明陈维崧能将不同风格冶于一炉,而能抒写自如。此外,〔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来,口语入词;也显示出他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望江南〕、〔南乡子〕等组词,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蝶恋花〕《六月词》写农民入城的情态;〔贺新郎〕《赠苏昆生》写艺人的遭遇,这些词又显示出陈维崧词题材广阔的特点。陈维崧词的缺点是有时倾泻过甚,一发无余,便缺余蕴。稍嫌轻率。 陈维崧亦能诗,其诗早年学习陈子龙,入清之后陈子龙殉国,转而学习吴伟业,也有一定成就,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他的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代表作品有《铜雀瓦赋》等。毛先舒为其赋作序,评为:“具龙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顿挫之致”;毛际可作序,评为“言情则歌泣忽生,叙事则本末皆见。至于路尽思穷,忽开一境,如凿山,如坠壑……”。《与芝麓先生书》、《余鸿客金陵咏古诗序》、《苍梧词序》等,都写得跌宕悱恻,有很强的感染力。著作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 虞美人无聊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声色俱厉,较杜陵‘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之句,更为激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