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枪毙茅台老板,茅台酒厂是如何建立的?

本文目录一览:

茅台酒厂三个创始人结局,茅台酒三位创始人

1.茅台酒厂的三个创始人分别是赖永初、王立夫、华联辉。
2.华联辉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
3.王立夫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
4.赖永初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茅台酒厂的三个创始人分别是赖永初、王立夫和华联辉。
1. 赖永初的结局是在1952年因解放前夕贵州银行黄金事情,以经济犯罪被判刑。
2. 王立夫的结局是在1951年被枪决,罪名是通匪,他的产业也被没收了。
3. 我们不清楚华联辉的结局。
可以到相关网站了解更多关于茅台酒厂三个创始人结局的信息。

茅台酒的创始人是谁,茅台的创始人是怎么死的?

1953年,恒兴烧坊的赖茅与王茅、华茅合并组成了如今的茅台企业,所以赖永初是茅台酒的创始人之一,赖永初于1981年中脑溢血突发身亡。赖永初嫡子赖世举为遵父遗愿,重建老字号茅台镇 “恒兴酒厂”,将所产赖茅冠名注册为注册为“赖世举”酒商标,以此纪念其父赖永初先生。
茅台酒的前身是赖茅酒,赖茅酒的创始人是赖永初
华问渠、赖永初、王秉乾三个创始人,
1863年,遵义团溪盐商华联辉(字柽坞)开办酒房称成义(亦名成裕)烧房,先后由其子华之鸿、其孙华问渠经营,直至1951年由政府接收。
1879年,石荣霄、孙全太和王立夫联合开设荣太和烧房,后因孙全太退出股金,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王立夫死后,约在1919年,烧房由石荣霄之孙王泽生(石荣霄本姓王,系石家养子)独家经营。王泽生之后由其子王秉乾经营至解放后。
1929年,周秉衡建立“衡昌烧房”,1937赖永初入股,1941周将酒厂完全卖给赖永初,赖永初斥巨资扩建并改名“恒兴酒厂”,并注册“赖茅”商标、其他茅酒相续模仿
其中王秉乾被定通匪罪,1951年5月执行枪决
华问渠因历史原因被打倒1979年去世
赖永初活得最久,1980年还被推选为贵州省工商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当时提出恢复赖茅生产的提案也被通过,可惜在1981年突发疾病去世
原来茅台镇出产的酒都统称茅酒,当时最大的三家酒坊为华家成义、王家荣和、赖家恒兴,恒兴的老板赖永初是民国时期的知名企业家,具备超前的品牌意识,所以将自己的姓氏和茅台组合为“赖茅”而且加上拉丁文销往国际市场,茅台酒厂还树立了三座创始人雕像,居中的坐像就是赖永初,后来华家、王家也相续改为“王茅”“华茅”,当时甚至出现“丁茅”“金茅”等仿制品牌。二郎滩的模仿的茅酒也改为“郎酒”。

茅台怎么被收归国有

1951年,仁怀县政府开始谋划将茅台酒收归国有。当时,茅台镇上最大的造酒烧房有“成义”、“荣和”、“恒兴”三家。

茅台集团的成立,奠定了茅台酒厂的发展

1951年11月,仁怀县政府分两次以人民币旧币1.3亿元,合人民币1.3万元将“成义”烧房全部收购,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而“荣和”烧房老板王秉权因通匪罪在1951年2月被枪毙,其烧房便在次年被仁怀市政府没收,折价500元并入茅台厂。而“恒兴”烧房老板赖永初则因“采取转移银行金库,调换借据等手段盗窃国家黄金”在1952年7月被判刑10年。12月,恒兴烧房被政府没收。

茅台集团的成立,奠定了茅台酒厂的发展

至此,三家私营茅台酒烧房便转变为“国营茅台酒厂”,并在1952年8月成为贵州省工业厅直属企业,5年后,又划归贵州省轻工业厅直管。

后来到1999年11月2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主发起人,联合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简称开发公司)、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酒品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茅台集团的成立,奠定了茅台酒厂的发展

1999年,季克良担任中国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

次年,茅台酒产量完成了5628吨,比上年同比增长了4.9%,茅台酒销量2710吨,比上一年多销售了607吨。

同年,习酒公司、遵义啤酒公司和劳动服务公司的经营业绩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2000年,则是中国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机制大转变、结构大调整、品牌大扩张、企业大发展的一年。

茅台酒厂是如何建立的?



▲五十年代初茅台酒包装灌瓶操作/《茅台酒厂志》


原|文
19世纪40年代,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有“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人酿酒烧房,其设备十分简陋、规模极小。1947年年产量最高为60吨,1949年,由于时局骤变,年产酒下降为20吨,生产难以为继。


▲私营烧房时期酿造用酒灶/《茅台酒厂志》
1950年,人民政府对私营烧房采取扶持的政策,贷款2400万元,供应小麦3000公斤帮助恢复生产,但由于各种条件太差,生产仍无明显好转。
1951年秋,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责成当时的县税务局兼专卖事业局负责人王善斋出面,由本县知名人士周梦生先生作中证人,征得“成义烧房”老板的同意,分别于1951年11月5日和1951年1月8日两次立约(一次为烧房房产、一次为辅助房产),以旧币(注:该套货币于1948年发行,为我国政府领导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当时是为了统一各地区混乱的货币使用状态,最大面值有50000元,这套货币在1955年前后陆续停用)1.3亿元,合人民币1.3万元(其中1000元是契税和工本费),将“成义烧房”全部购买过来(款项于当月8日签约时付清),随即仁怀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恢复生产。


?▲接收恒兴烧房的契约/《百年茅台镇》
“荣和烧房”,自从它的老板王秉乾因通匪罪被仁怀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2月 21日枪决后,即停止了生产。1952年10月4日,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决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估价500万元旧币(合人民币500元)并入茅台酒厂,使停产的“荣和烧房”获得了新生。


▲荣和烧房的干曲仓/图源网络
“恒兴烧房”,虽然至1949年建国后多次得到政府在经济上的扶持,维持了生产,但老板赖永初因采取转移银行金库、掉换借据等手段,盗窃价值46亿(旧币)合人民币46万元的国家黄金被查出,于1952年7月被贵阳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赖永初/《百年茅台镇》
根据当时有关文件记载,1952年12月底遵义地区财经委员会向仁怀县财经委员会转发贵阳市财经委员会(以下简称财委)1952年12月19日关于“接管赖永初恒兴酒厂的财产”的通知,由仁怀县财委转茅台酒厂接管。
1953年春,茅台酒厂负责人张兴忠到“恒兴”,由资方代理人韦龄(注:本书又写作韦岭)出面召集“恒兴”职工,张兴忠宣读了关于没收“恒兴”的文件,获得全厂职工拥护与支持。接着,经过对全厂的财产清点造册,共折价2.25亿元(旧币)合人民币2.5万元。至此,三家私管茅台酒烧房便转变成国营茅台酒厂,并于1953年8月1日由省专卖事业局划归贵州省工业厅领导,为工业厅的直属企业,1958年7月又下文划归贵州轻工业领导。?


▲张兴忠在茅台工作/《百年茅台镇》
1951年12月,中共仁怀县委、人民政府按上级领导机关指示要求,派出干部到厂主持茅台酒厂的全面工作。组建新厂之初,恢复生产任务艰巨,厂长亲自率领仅有的几十名工人一起清理场地,一起修复设备,并陆续请回一些老酒师,国家又及时给4300元资金用于购置必需的生产设备和原料,使茅台酒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产。


▲?50年代的茅台酒/《茅台酒厂志》
当时酒厂仅有职工49人,酒窖41个,甑子(注:甑读音zèng,甑子即是蒸馏酒时用的容器)5个,石磨11盘。由于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仅有设备的能力,1952年即生产出茅台酒75吨,产值6万元,盈利 0.8万元。建厂恢复生产的第一年,就超过三家烧房时的历史最高水平。


茅台历任董事长结局

贵州茅台从1950年到2022年的77年历史,经历了八任掌门人。第一任:张兴忠。1950年张兴忠奉上级命令亲自带领12位军人接管茅台镇最大三家酒坊及其烧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茅、王茅、赖茅三家酒坊。把三家酒坊全部接管完毕,三茅合一建设成“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张兴忠成为第一任厂长,1974年张兴忠从贵州省仁怀县退休回到老家山东。第二任:周高廉。1977年中共仁怀县委书记、县长周高廉受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厂长。周高廉任上六年茅台酒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提高,周高廉1983年从贵州茅台_任1995年退体第三任:邹开良。1981年邹开良接任周高廉任茅台酒厂厂长,1996年贵州茅台酒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茅台历史上非常重要一个体制变化。第四任:季克良1998年5月,邹开良卸任,季克良成为茅台新”掌舵者“,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开良为实现“万吨计划”目标,提出了上市计划。2015年8月正式办理退休第五任:袁仁国。2000年起担任贵州茅台酒股公司董事长,2011年10月起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21年9月23日,袁仁国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第六任:李保芳。2015年8月,李保芳任职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2019年6月30日,“国酒茅台”改为“贵州茅台”,2020年3月3日,李保芳卸任董事长。第七任:高卫东。2020年3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高卫东接替62岁李保芳执掌贵州茅台,时年48岁,成为“茅台集团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2022年5月13日。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高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第八代:丁雄军。2020年8月接接高卫东成为茅台掌门人。接任茅台后,丁雄军有两个产品层面变化最为直观,一是对飞天茅台控价,二是新品发布。

茅台王丙乾与王秉是什么关系?

茅台王丙乾与王秉是同一个人。茅台酒创始人之一,茅台王丙乾与王秉是同一个人。
是一个人。茅台王丙乾与王秉是同一个人,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丙乾(别名:王秉乾),男,贵州仁怀市人,小名运端。茅台镇荣和烧坊老板,是王茅创始人王荣霄先生的第四代传人,其曾祖父王荣霄所酿造的“王茅”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1年2月20日以支持匪特武装判变等罪行判以极刑。

赖茅和茅台是什么关系?

赖茅酒其实就是茅台酒的前身,由于历史原因,如今的茅台酒已经享誉国内外,不管是价格还是口碑都远远高于赖茅酒。但是赖茅酒也是茅台镇的特色酒,与茅台酒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酒,工艺相同,自然是品质如出一辙。
赖茅酒和贵州茅台酒的品质相差无几,“赖茅酒”也是来自全天然山水和高粱酿造而成。制造过程十分苛刻,茅台镇上数家酿制赖茅酒的企业都是一步一步严格按照酱香型白酒酿制工艺进行的,即:端午采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积入池发酵、七次取酒……需要耗上一年的时间,然后至少经过三年到五年的窖藏,方可拿出来出售。
扩展资料:
1929年,贵阳市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并为生产的酒命名为"衡昌茅台"。
1941年,贵阳赖永初接管该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衡昌茅台"也由此更名为"赖茅"。
1951年,贵州省仁怀县人民政府购买了"成义酒坊",同时接管了"荣和酒坊",组建国营企业,厂名为贵州省专卖公司仁怀茅台酒厂。
1953年,接办"恒兴酒厂",并于同年8月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后几经易名,于2010年变更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归纳为:正宗赖茅酒是现在贵州茅台酒的三大前身之一,现在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重要的商标品牌之一。
华茅、王茅、赖茅三个中,赖茅是建厂最迟的,也是最迟并入到国营茅台酒厂的,但实力也是比较强的,且商标影响也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小六作为茅台镇酱酒人、茅台酒爱好者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华茅、王茅、赖茅与茅台酒厂的今生前世根据《茅台酒厂志》记载:
1862年华联辉(字桎均)父子创办酿酒作坊,于1872年定名为“成义烧房”,酒名回沙茅台,人称“华茅”,常年产酒1.75吨,最高年产5吨。1879年后,又有王立夫、石荣霄,孙全太联合成立“荣和烧房”,规模较小,年产仅为1吨多,人称“王茅”。1938年,贵阳赖水初在茅台镇办“恒兴烧房”,所产白酒称“赖茅”,1949年10月前,茅台的三家烧房因受生产条件与外部环境影响,产量一直较低,合计最高年产量仅6吨左右。
(小六延伸解读:荣和烧房,最初叫荣太和烧房、后来孙全太退出,才改为荣和烧房;创始人之一石荣霄,原姓王,后为石家养子,后认宗归祖,恢复姓王,荣和烧房名副其实的王茅,股权王家独揽。恒兴烧房在组建初期,备受成义、荣和两酒坊的为难,后都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得以解决,之后恒兴烧坊凭借充足资金实力,高价抢购原材料,逐渐稳定立足,扩大规模,酒坊三家鼎立,竞争也激烈)
1951年秋,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责成当时的县税务局兼专卖事业局负责人王善斋出面,由本县知名人士周梦生先生作中证人,征得“成义烧房”老板的同意,分别于1951年11月5日和1951年11月8日两次立约(一次为烧房房产、一次为辅助房产),以旧币13亿元、合人民币1.3万元(其中1000元是契税和工本费)将“成义烧房”全部购买过来(款项于当月8日签约时付清),随即仁怀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恢复生产。
(小六延伸解读:成义烧房为政府收购,华茅归属茅台酒厂,所以后期改商标的争议不大,其是茅台酒厂最早的原厂家,规模也是当时最大的,但是经营、财力等方面实力略逊色于赖茅)
“荣和烧房”,自从它的老板王秉乾因通匪罪被仁怀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2月21日枪决后,即停止了生产,1952年10月4日,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决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估价500万元日币(合人民币500元)并入茅台酒厂,使停产的“荣和烧房”获得了新生。
(小六延伸解读:王茅的规模比华茅、赖茅原酒厂规模小很多,各方面实力也是最小的,是被政府强制没收的,回收折合成本最低的,商标归属茅台集团所有,茅台集团1988年开始注册王茅商标,现在王茅商标占据多种商品类别。)
“恒兴烧房”,虽然至1949年建国后多次得到政府在经济上的扶持,维持了生产,但老板赖水初因采取转移银行金库、掉换借据等手段,盗窃价值46亿(旧币)合人民币46万元的国家黄金被查出,于1952年7月被贵阳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根据当时有关文件记载,1952年12月底,遵义地区财经委员会向仁怀县财经委员会转发贵阳市财经委员会(以下简称财委)1952年12月19日关于“接管赖水初恒兴酒厂的财产”的通知,由仁怀县财委转茅台酒厂接管。1953年春,茅台酒厂负责人张兴忠到“恒兴",由资方代理人韦龄出面召集“恒兴"职工,张兴忠宣读了关于没收“恒兴”的文件,获得全厂职工拥护与支持。接着,经过对全厂的财产清点造册,共折价2.25亿元(旧币)合人民币2.5万元。
(小六延伸解读:这是三家酒坊收价是最高的,其在茅台酒厂建设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是基酒还是窖池,大大地扩大了茅台酒厂生产规模,为后期茅台酒生产奠定了基础。赖茅酒品牌在酒界享有盛誉,也为现在市场赖茅酒的推广奠定基础,成就了当今十分畅销的产品)
至此,三家私营茅台酒烧坊便转变成国营茅台酒厂,并于1953年8月1日贵州省专卖事业局划归贵州省工业厅领导,为工业厅的直属企业,1957年7月又下文划归为贵州省轻工业厅领导。
二、赖茅商标归属抗日战争胜利后,恒兴酒厂所有人赖永初将商标改为“赖茅”,在上海印制三十万套,贴瓶用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赖茅”酒瓶40年代原为遵义红陶质坛形细口酒瓶,后改为筒形。此瓶小口、平肩,瓶身为酱色简形,高20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7.3厘米,容量500克。商标贴于瓶身,从上至下依次为“ RQYMQU"字样,商标正中日晕形状上有大鹏蓝色图案,图下有“ TRADE MARK"小字样,再下为蓝底白字从右至左书“赖茅”两个美术体大字,最下从右至左书“贵州茅台村恒兴酒厂出品”字样。
恒兴烧坊被没收,并入茅台酒厂,商标归属茅台酒厂。
赖茅商标1988年茅台股份注册,满期后没有延展被注销,90年代然后“赖茅”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局面,所谓的“赖茅酒”遍地开花,其酒质也是参差不齐。在2014年1月,"赖茅"商标判给茅台公司注册商标,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现在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品牌之一,其他生产厂家均为假冒侵权产品。
现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赖茅酒有赖茅一代工匠、金樽、红御、珍藏、珍品,还有赖茅传承(蓝、棕),赖茅传禧,赖茅端曲,赖茅重沙,赖茅生肖酒等产品。
至于那些不是茅台股份出厂的赖茅酒,大家还是要注意了,不要上当,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打着赖茅酒旗号卖酒的,甚至一些酒厂与赖永初毫无相关的,也做出来赖茅酒了,德誉小六我是最瞧不起的这些蹭热点酒的,我更加认可那些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坚守传统、自主创新的酒企的,也敬重那些宁愿是光瓶,也不想山寨或者侵权赚快钱的酒坊。只要酒质好,光瓶也是宝!
编辑:小六(deyujiuye666)
确实赖茅确实是茅台的祖先。
1929年,贵阳市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并为生产的酒命名为“衡昌茅台”。1941年,贵阳赖永初接管该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衡昌茅台”也由此更名为“赖茅”。同年,赖茅商标在香港注册成立,自此远销海内外,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青睐,成就了“赖茅不赖,享誉中外”的历史佳话。
在红军长征时期,其将赖茅酒作为祝捷酒,而待到新中国成立的“开国第一宴”上,用一百多瓶赖茅款待中外贵宾,再次刷新了赖茅的辉煌史。直到1947年,由恒兴烧坊生产的“赖茅”产量达到32.5吨,产量排在第一位。从品牌初创仅仅的几年时间里,赖茅酒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名震一时,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
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初心不忘
赖茅酒在品牌初创阶段,可谓发展势头一片大好,待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人民政府合并赖茅、华茅、王茅等三家酿酒烧坊,正式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
然而,赖茅的品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赖茅酒虽然几经风光,但也经历了一段坎坷路,使其品牌经历了多年无主的阶段,被淹没在市场的洪流当中。
从1988年茅台集团首次注册赖茅商标,到2003年赖茅商标由于历史原因被商标局撤销,再到2014年赖茅商标被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归属茅台集团,赖茅商标几经波折终于回归,作为茅台集团知识产权无可争辩,向世人宣告了赖茅商标所属。
赖茅正式回归,重启品牌之路
多少年的无主路,赖茅终于重新回归,无论经历多少的变迁,赖茅的品质和口感还是依然如初的。回归后的赖茅在2014年10月,由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强势联合,成立贵州赖茅酒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国民酱香新纪元。
茅台和赖茅都这么贵,我还是喜欢喝自己的散酒。
1、品牌不同
赖茅和茅台都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名称出售,虽然两个牌子的酒都属于茅台集团。
2、品牌历史不同
1941年,贵阳赖永初接管该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衡昌茅台”也由此更名为“赖茅”。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的国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3、范畴不同
赖茅酒独产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是茅台系列酒之一,而茅台包括王茅”、“华茅”、“赖茅”。
1953年,“赖茅”商标作为恒兴酒厂无形资产和工业产权,与恒兴酒厂其他财产一并折价划归茅台集团,自此形成了茅台酒历史上“王茅”、“华茅”、“赖茅”,“三茅统一”的客观事实。
扩展资料
赖茅酒的发展史:
1929年,贵阳市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并为生产的酒命名为“衡昌茅台”。
1935年,红军长征至赤水,饮用赖茅酒,渡河成功后称之为“祝捷酒”。
1941年,贵阳赖永初接管该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产品正式更名为“赖茅”。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用赖茅酒作款待。
1949年10月1日,“开国第一宴”上,用一百多瓶赖茅酒款待中外宾客,共庆建国。
1953年,“赖茅”商标作为恒兴酒厂无形资产和工业产权,与恒兴酒厂其他财产一并折价划归茅台集团,自此形成了茅台酒历史上“王茅”、“华茅”、“赖茅”,“三茅统一”的客观事实。
1988年,贵州茅台酒厂注册申请“赖茅”商标并获准注册,享有该商标专用权;
2005年3月16日,茅台酒厂因连续三年停止使用而被商标局撤销“赖茅”商标,同年3月29日,茅台酒厂有限公司再次提出“赖茅”商标的注册申请;
2014年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定“赖茅”商标归属茅台集团。同年10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贵州赖茅酒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市场运营赖茅品牌系列产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赖茅
赖茅算是茅台的前身吧,这个是有历史依据的。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赖姓赖贵山扩建的“恒兴酒坊”,出产“赖茅”;华姓华联辉创办的“成义酒坊”,出产“华茅”;王姓王立夫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出产“王茅”。
1951年,国家收购三茅:赖茅、王茅、华茅,在这三家私人作坊基础上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所以说现在的“茅台”的确是由赖茅、王茅、华茅组成,其中的“赖茅”是1951年前的其中一个赖家生产的酒的酒名。
赖茅酒是茅台酒的前身。
相关介绍: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赖茅酒独产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是茅台系列酒之一,在2014年3月15日,茅台集团发表声明,称“赖茅”商标为茅台公司注册商标。只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赖茅酒才能称之为赖茅酒,其他生产厂家均为假冒侵权产品。
赖茅品牌作为国酒茅台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酿造工艺上,秉承茅台传统的酿造技艺,酿造品质酱香型白酒;
季节性生产。国内一般白酒酿造,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产,只需要经过一两次,至多四、五次发酵蒸馏取酒,便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茅台赖茅的酿造工艺,则是顺应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进行,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及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茅台记得是个人的这么成了国营的了

说一个故事:1949年荣和酒成为开国第一宴用酒,1952年茅台镇强行没收荣和、成义、恒兴三家酒厂,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荣和酒老板王氏拒绝合并,被扣上土匪帽子枪毙。
解放前,酒厂都是私营,即民营。私营业主都属于“资本家”,和地主一样,是被改造对象。
解放后,开始公私合营,像茅台酒这样的山沟小厂,属于地方国营。而有些大的酒厂被国家经营,有的归商业部管理,有的归轻工部管理。
现在酒厂改制,所有制种类很多,看不出来。
你可以查一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归县市管理的国营酒厂,都属于地方国营企业。

茅台酒老板过程惨烈

1915年,巴拿马举行国际品酒会,很多国家都送酒参展,当时品酒会上酒中珍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携国酒茅台参展,虽然茅台酒质量上乘,但由于首次参展且装潢简朴,因此在参展会上遭到冷遇,西方评酒专家对中国美酒不屑一顾。
西方评酒专家对中国美酒不屑一顾。展会即将结束,中国代表眼看茅台酒在评奖方面无望,心中很不服气,一位中国代表(陈琪)心生一计,佯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酒。将酒瓶摔破在地,顿时浓香四溢,招来不少看客。
中国代表乘机让人们品尝美酒,不一会儿便成为一大新闻而传遍了整个会场。人人都争着到茅台酒陈列处抢购,认为中国酒比起“白兰地”、“香槟”来更具特色。
扩展资料: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
此高粱与东北及其它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
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优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台酒

同样的茅台酒,你藏的却没有别人值钱,你知道茅台酒有着怎样的历史么?

【话茅台:茅台酒的前世今生】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酒获巴拿马金奖;1935年茅台镇用来犒劳红军的是荣和酒;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喝的也是荣和酒;1949年荣和酒成为开国第一宴用酒;1952年茅台镇强行没收荣和、成义、恒兴三家酒厂,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荣和酒老板王氏拒绝合并,被扣上土匪帽子枪毙。
内行人都知道,为什么 茅台镇的荣和酒为什么从不做广告,但酒卖的比茅台还好!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扩展资料:
中国酒王茅台酒。
2011年9月5日,在贵州省宏运拍卖公司举行的中国名酒拍卖会上,一瓶1935年的赖茅酒以1070万元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被一福建买家收入囊中。
据称,这瓶酒虽是1935年生产,但由于密封较好,酒量有8两多,挥发量极小。
这瓶赖茅酒距拍卖的时间2011年已经有75年历史,瓶高16.5厘米,直径7.8厘米,酒瓶完整无损,釉色老成自然,隔瓶可闻幽香,酱香浓郁。现瓶酒挥发剩400克左右,酒体保存非常完整。
酒瓶上的文字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瓶身为陶瓷三节瓶,瓶口用构木做塞,用蜂蜡、肠衣密封,上面张贴厂方方形封条,最上面是民国政府的长方形封条。
该瓶酒主标和背标完整,酒瓶上的文字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瓶身为陶瓷三节瓶,瓶口用构木做塞,用蜂蜡、肠衣密封,上面张贴厂方方形封条,最上面是民国政府的长方形封条。
1070万!这在中国酒业史上是没有前例的,这一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白酒拍卖“汉帝茅台”890万的拍卖纪录,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贵的酒。
这瓶“酒中之王”生产于1935年的茅台镇,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茅台酒,当时还被称为赖茅,绝对的绝世孤品。2011年9月5号在贵州宏运拍卖公司组织的一场拍完会上,这瓶酒由赖茅的嫡系传人赖世豪提供。
这瓶赖茅起拍价80万,在19分钟的激励争抢中翻了100多倍,后来这瓶酒被宁德一位企业家以1070的天价收入囊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扩展资料: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茅台酒
茅台酒是白酒,在中国的所有白酒里,它的工艺是独一无二的。第一,生产工艺时间很长,从原料投下去,小麦投下去,到商品出来,起码得五年以上,这是其它白酒不一样的地方。 这里头制糟要八个月,制酒要一年,在旧库里的存放要三年,勾兑了之后还要放半年才能出厂。
茅台酒的历史
茅台酒的传奇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拉开帷幕,据司马迁《史记》载:剑安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出使夜郎,夜郎国敬献美酒枸酱,汉武帝饮后赞不绝口,枸酱酒也就是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以茅台命名的白酒品牌开始出现,到了清末,茅台地区白酒的年产量已达170余吨。
1915年,在茅台镇有三大著名酿酒作坊“成义”“荣和”“恒兴”,“成义”“荣和”联名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誉将茅台酒送到了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因为不小心酒瓶被摔破,香气四溢,瞬间征服了在场人的心,茅台酒也因此获得博览会最高荣誉。与科涅克白兰地和苏克兰威士忌成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品牌,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少有的扬眉之举。
1951年,贵州省将三大作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茅台酒从此开始了现代商品的生产历史。
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茅台从冠军位上落选,这一变化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周恩来亲自指示科学研究小组到茅台酒厂总结传统工艺,有关部门立即向无锡轻工业学院提出求援信息。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