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排名,紫砂泥料分类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 紫砂哪种泥料最珍贵

紫砂壶作为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陶土工艺品,好的紫砂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泥料是决定一个紫砂壶的好坏的主要因素,然后才是作者、工艺等因素。那么,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紫砂哪种泥料最珍贵。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一、天青泥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蜡质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二、青灰紫泥
青灰紫泥和天青泥同矿区,矿料外观呈灰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状,表面呈纹理状。
三、4号井紫泥
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青绿色的豆斑、斑纹状及紫黑色的条纹花斑状。
四、桃花泥
桃花泥原矿出产自黄龙山,查阅资料显示,下方还出产黄金段泥。油性足,砂粒丰富是桃花泥最显著的优点,泡养后散发美玉般微光。
五、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中应用最广泛,也是较为优质的泥料之一,其分布在黄龙山深腹紫泥矿层的底部,在以前紫泥也被称之为青泥,其泥料又是位于探槽的底部,因此称其为底槽青。
六、梨皮泥
梨皮泥本质是绿泥的一种,它产自于天青泥的贴层,是泥中泥,产量极为稀少。
七、本山绿泥
绿泥一般在紫泥和紫泥或是紫泥和其他泥料中间的夹层中,即绿泥为夹脂,也是非常稀少的泥料。
八、黄金段
金黄段,也叫黄金段,是段泥中质地最纯,色泽最接近黄金原色的一款泥料,是本山段泥中最为优质的精品泥料。
九、大红袍
古时的大红袍泥是原矿为暗红色,是红泥中的极品泥料;现在所说的大红袍泥,原矿是黄色的,是朱泥中的极品泥料。
十、乌泥
乌泥,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紫泥的范畴。质量一般的乌泥,大都用来制作花盆,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产量稀少,乌泥壶的传世珍品更是寥若晨星,可遇而不可求。
紫砂哪种泥料最珍贵单就紫砂泥的市场价而言,最贵的应当是本山绿和朱泥,这两种泥矿稀少珍贵,多是制壶手艺好的才会拿来做,这时候泥料价钱的比重就不是很高,但壶的价值(形、工综合)一般不会低。但真正论起来好坏,实则没有一个评判标准,只要是真正的紫砂泥料制成的紫砂壶,都具备一定收藏价值。我们也不能去绝对说某类泥料就是最好的泥料,只能够相对来说某类泥料中它高品质的泥料占得比率比较大,某类泥料中高品质的泥料占得比率比较小。建议各位茶友在选择泥料时,根据所泡茶类来做最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紫砂壶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本山绿泥、百麻子泥、红麻子泥,大红泥最好。
1、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2、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3、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4、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做“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6、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7、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好泥料应具备的特点:
1、看起来光泽自然,摸起来触感温润好的泥料必定“水色”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亚光,光泽内敛,看起来非常舒服。表面有颗粒感,但是摸起来是光润的。
2、好的泥料,透气性特别好好的紫砂泥透气性特别好,这样泡出来的茶没有熟汤气,隔夜不馊。比如:穆明龙桃花泥非常具特色,超强透气性,开水倒入壶中,壶身云雾缭绕而不渗水,色泽变幻美如桃花;内含微量矿物质更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
3、好的泥料,可玩性很强这个可玩性,就是指泡养过程中的包浆变化,手工制作的陈腐老泥料,非常容易泡养,每次泡养后均有变化,时间一长效果明显,古雅温润,可与美玉媲美。好的料,不要一两个月,甚至不要三五天,你当天泡养过后就会有轻微的变化了。

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

1.清水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清水乡,因其纯净、细腻、易于雕刻,堪称紫砂泥料之冠。2.茶蕊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太湖之滨,呈暗红色,泥质细腻、润滑,适合制作紫砂壶壁薄、容量小的茶具。3.紫金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黄茅岭,以其紫金色泥质而得名,用于制作紫砂壶色泽浓郁、光泽感强的壶。4.岩梅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山外村,色泽灰黄,泥质凝实,适用于制作紫砂壶及笔洗等文房用具。5.招赐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盘山镇,色泽暗红,泥质粘润,用于制作砂壶及花器等。6.青灰泥: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泥质柔软易延展,用于制作壶身薄、手感独特的青灰砂壶。7.孔雀石泥:产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孔雀山,色泽像孔雀羽毛,泥质坚实,适用于制作大型花盆等。8.红梅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金城镇,色泽绯红,泥质细腻,用于制作容量大、手感好的砂壶。9.朴皮泥:产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松林乡,泥质柔顺,适用于制作大型茶盘、茶板等。10.黑茶泥: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坑镇,色泽深厚、富有质感,用于制作容量大、壶型端庄的砂壶。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怎样的?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红泥、墨绿泥、紫泥、本山绿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种泥料都有品质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说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变黯肝色”,也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颜色。据采矿人介绍,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只是比较嫩而已。开采出来时,的确像天的颜色一样,其烧出来的颜色确实呈暗红色,也就是“黯肝色”,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
2、紫泥
泥是三种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中产量最多的一种。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泥属于粒土。
段泥、本山绿、淡色泥料的壶不太合适用红茶、普洱茶、黑茶,特别是用黑茶泡过后壶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现人工吐黑。
朱泥、大红袍、红泥的壶:都可以用 ,泡铁观音等乌龙茶效果更佳,养壶效果特别好。
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壶:对任何茶叶均比较适中!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

紫砂泥料的分类:1、紫泥,包括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本山绿泥等;2、红泥,包括朱泥、老红泥等;3、绿泥,包括段泥、墨绿泥等。
1、紫泥
紫泥是紫砂壶最为常见的泥料,具有泡茶不夺茶香气、无熟汤气的特点,雅称“富贵土”,又细分为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本山绿泥等。
2、红泥
红泥因氧化铁含量较高而色似“朱砂红”,俗称“朱砂泥”,又分为朱泥、老红泥等,适合冲泡铁观音、普洱茶、乌龙茶等茶叶。
3、绿泥
绿泥又可以分为段泥、墨绿泥等,原矿呈淡绿色,成陶后呈深浅不同的黄色,表面光洁莹润,色泽效果好,胎质中有较多的黑砂质点。

紫砂壶泥料等级排名

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标准,紫砂壶泥料等级分为以下五级(由高到低):1.明显磨光痕迹,无石眼,无杂质,有一定黏度和可塑性。适合制作高级紫砂壶及雕刻品。2.磨光痕迹明显,在一定区域内可能存在微小的杂质和石眼,黏度和可塑性较好。适合制作中高级的紫砂壶。3.磨光痕迹稍微明显,有些杂质,石眼较小,黏度和可塑性一般。适合制作中等级的紫砂壶。4.磨光痕迹不明显,存在较多杂质和石眼,黏度和可塑性较差。适合制作低级的紫砂壶。5.磨光痕迹不明显,存在较多杂质和石眼,无可塑性。不适合制作紫砂壶,只能用于做砂土陶器等低档产品。

紫砂壶泥料档次一览表

以下是紫砂壶泥料档次一览表(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档次|描述---|---1|廉价泥料,质量不稳定,颜色较浅,含杂质较多。2|中档泥料,质量较稳定,颜色鲜亮,适合一般家用。3|高档泥料,质量稳定,颜色深浓,适合投资收藏。4|稀有泥料,产量稀少,质量极佳,价格很高,适合高端收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泥料适用于不同的壶型和制作工艺,而同一种泥料也会因制作工艺和烧制过程的不同而影响到壶的品质。因此,除了泥料档次,还要注意其它因素,如壶型、艺术价值、工艺技巧等,综合考虑后再作选择。

紫砂壶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本山绿泥、百麻子泥、红麻子泥,大红泥最好。
1、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2、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3、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4、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做“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6、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7、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好泥料应具备的特点:
1、看起来光泽自然,摸起来触感温润
好的泥料必定“水色”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亚光,光泽内敛,看起来非常舒服。表面有颗粒感,但是摸起来是光润的。
2、好的泥料,透气性特别好
好的紫砂泥透气性特别好,这样泡出来的茶没有熟汤气,隔夜不馊。比如:穆明龙桃花泥非常具特色,超强透气性,开水倒入壶中,壶身云雾缭绕而不渗水,色泽变幻美如桃花;内含微量矿物质更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
3、好的泥料,可玩性很强
这个可玩性,就是指泡养过程中的包浆变化,手工制作的陈腐老泥料,非常容易泡养,每次泡养后均有变化,时间一长效果明显,古雅温润,可与美玉媲美。好的料,不要一两个月,甚至不要三五天,你当天泡养过后就会有轻微的变化了。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红泥、紫泥、绿泥、段泥。绿泥最好。其实这三种泥各有各的好处,不过相对而言绿泥好一点点。
紫砂壶不同于瓷器与玻璃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其透气性,长物志言: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不熟汤气。绿泥透气度最好,泡绿茶为佳。
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所以也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烧制温度不易过高,一般多作于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绿泥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本山绿泥,疏松不结、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烧制中窑温略低则水色不佳,胎骨松;窑温高则黑点密布,光明针不易。过者颜色不均,少者温润度差。烧成后风采脱俗、泥色出众,吸水率佳。似君绿泥,惟略偏甜黄色,为较罕见之泥料。
紫砂泥中,底槽清为最高档的制壶的好泥,其色泽相当稳重,我试表达一下,很难准确:它名称叫豆红砂,顾名思义像红豆,色似深棕,泥料细腻。凡过光、过亮、色太浮艳的,就不对路了。市面上打底槽清的旗号的很多,有些像橙色的、有近黑色的,都过浅或过深,都达不到称心舒适的感觉,不是真正的豆红砂。下图是一款豆红砂:
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种类有很多,主要划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
1、紫泥
紫泥,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种类有紫泥、清水泥、底槽清三种。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所制作的紫砂壶器身成双气孔结构,气孔对流较好。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是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哦。
2、红泥
红泥,是早期最常用的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由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本原矿泥性较重,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锋芒渐露,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的最爱哦。
3、绿泥
绿泥,也称“绿豆砂泥”,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此泥料所制成的紫砂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
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清丽出众。
总结:不同种类的紫砂壶泥料,有不同的优点,无法比较好坏。相同的紫砂壶泥料,也有优劣之分,因此我们不能由此而断定哪种泥料最好哦。
  紫砂壶制作艺人观点
  壶艺人和使用者对紫砂泥优劣的评价尺度截然不同,他们更多的是从易于制作的角度进行评价,便于发挥技艺、加工利便、烧制成品率高的紫砂泥,就是壶艺人以为好的紫砂泥。
  1.首先,要有优良的可塑性以便定型制作;
  2.其次,要有较高的结合性以便掺砂;
  3.第三,要有良好的抗爆震性,烧制时不至炸裂;第四,要有较宽的烧结温度范围,不会因烧结温度的不好控造成残次品。
  壶友消费者观点
  假如将紫砂壶就作为泡茶工具,那么烧结后气孔率在3-5%之间的紫砂泥就是好的紫砂泥。由于用这样的紫砂泥所做的茶壶能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即使在盛夏,茶水也能保持营养,越宿不馊。这也恰是紫砂器最适适用来做茶具的原因所在。此外,气孔的吸附性,使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能产生包浆的效果,好像具有了对主人细心庇护相呼应的灵性。
  假如你除了用紫砂壶泡茶,还有鉴赏、把玩的需要,那么除了保持相宜的气孔率外,还但愿你的紫砂壶色、观、触感俱佳。色,取决于泥料中铁的含量以及烧制气氛。
  三大类紫砂泥料中,本山绿泥含铁量最小,低于3.5%,所以烧制温度由低到高,成品的颜色由乳白到乳黄;铁含量在5%左右的紫砂泥,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成品呈红色,所以这中紫砂泥被称作红泥或者朱泥(也有人将高档红泥成为朱砂);铁含量在6%以上,氧化气氛下烧结后呈、深红、紫、暗紫色,其中以底槽青铁含量为最多,达12%左右,所以底槽青的紫色最为纯正。观感,也就是壶表面的颗粒感。这取决于紫砂泥中的石英含量和泥料的加工制作方法。假如紫砂泥中的石英含量低,也可以通过掺砂技艺(在泥坯中加入烧结品研磨的颗粒)获得颗粒效果。触感,用优质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抚摩起来如玉般润滑,实在这是由于泥料中镁的含量较多(滑石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镁)。
  紫砂1号小编观点:
  丁山黄龙山的紫砂泥被以为最好,就是由于黄龙山的紫砂泥能同时知足使用者和制作者的要求,而非黄龙山的紫砂泥,即使是丁山本地的川埠、湖父所产紫砂泥,也难同黄龙山泥料媲美,更不用说浙江长兴、安徽德化这些被大量替换使用的紫砂泥了。这些紫砂泥不仅一些重要成分缺乏,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最主要的就是铁、铝、镁、长石(黏土)等成分及结构不如黄龙山泥料,于是很多人就在其中添加普通黏土以增加可塑性,添加化工染料制造色彩效果。
  另外一个表明的就是,只要是原矿的泥料,分出个一二三等,往往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不同的紫砂泥料就像不同的水果,很难说桃子和梨子哪个更好,更多取决于个人偏好吧。
底槽青泥料。泥料总体分为三大系,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一切泥料离不开这三个主系泥料,清水泥属于紫泥类别,朱泥属于红泥类别,而底槽清和段泥是共生矿。
底槽青泥料是当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扩展资料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砂壶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