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还是工夫茶,到底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本文目录一览: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在很多书籍报刊或是网络资料中,抑或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着“工夫茶”和“功夫茶”混用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一些辞典的解释有关。例如,在《辞源》中,把“工夫茶”解释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也作‘功夫茶’。”而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则将“工夫茶”视为“功夫茶”的同义词。(“功夫茶”解释为:“福建广东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茶具小巧精致,沏茶、饮茶有一定的程序、礼仪。”)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工夫茶”和“功夫茶”混用的情况。

但在我看来,“工夫茶”和“功夫茶”在词义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在诏安这品茶饮茶成风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诏安人所品饮的应该是“工夫茶”。在诏安方言中,“工”发音为“gang”(发音类似普通话的“刚”),而“功”发音为“gong”(发音类似普通话的“公”),从发音而言,那就应该是“工夫茶”而非“功夫茶”。再者,“工夫”在诏安方言中还包含有耗费长的时间与多的精力、人的素养与造诣高深和制作精良等的语义,例如“好工夫”、“细工夫”等等,而“功夫”并没有如此的语义。综上两点,再结合诏安人品茶饮茶的过程等,诏安人所品饮的应是“工夫茶”无疑。

我小时候就听过家里人讲过“烧杯热罐、高冲低斟、刮沫淋罐、关羽巡城、韩信点兵”等品饮“工夫茶”的口诀。这在外地人看来云里雾里,犹如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那就让我以个人粗浅的理解来给大家解读一番。

烧杯热罐:烧杯也称烫杯,主要是为了卫生,还有一个作用是加热茶杯,提高茶杯温度,可使“工夫茶”香味与韵味更好提升与激发。再者,烧杯过程也颇具观赏性,传统的烧杯过程是手滚杯(现在多使用茶夹),即用一只手的无名指托住茶杯底部,斜靠在另一只装满开水的茶杯上,用大拇指转动茶杯口沿下方,茶杯四周在开水中滚过,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开水温度高,手滚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烫伤,所以是不是品饮“工夫茶”的老手,从烧杯的手法就可以看出来。据说以前诏安人看女婿(考验女婿),便会要求女婿泡茶,女婿是否优秀,从烧杯的手法与熟练程度中便可一探究竟。热罐也是同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紫砂罐的温度,提升与激发“工夫茶”的香味与韵味。一般来说,“工夫茶”的第一壶开水是用来烧杯热罐的,第二壶开水才是用来泡“工夫茶”的。

高冲低斟:高冲是指冲开水时,水壶壶嘴要离紫砂罐口一段距离,要高。只有开水高高冲下,才能提升与激发“工夫茶”的香味与韵味。低斟是指斟茶时紫砂罐嘴要靠近茶杯,不能离得太高。这样倒出来的茶汤不会激起水花而产生气泡,方便观察茶汤颜色。

刮沫淋罐:刮沫是冲第一次开水时要满而不溢,然后用紫砂罐盖刮去紫砂罐口的茶沫与茶泡。此举是为了茶汤清亮,刮沫还有个更富诗意的名称是“春风拂面”。淋罐是使用紫砂罐独有的(使用盖瓯没有淋罐),即加开水后,将紫砂罐盖好,用开水对紫砂罐进行冲淋,既可以洗去残留在紫砂罐身的茶沫与茶泡,又能再次加热紫砂罐,使茶香萦绕在紫砂罐中,蓄势待发。

关羽巡城、韩信点兵:这两个都是倒茶的要点,其目的是为了使各个茶杯中茶汤的都是一致的,达到同色同质同量。还有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地倒尽茶汤,不残留茶汤在紫砂罐中,以免导致下一冲的茶汤苦涩。这也是诏安人看女婿(考验女婿)泡茶过程中的要点,若是这女婿倒出来的各个茶杯中茶汤的茶色不一、茶汤的量有多有少,那么这个女婿可就要大大扣分了。现如今有人为了方便而使用了公道杯,其实是有悖“工夫茶”的意境的。茶汤经公道杯后再分到各个茶杯,茶汤温度下降,香味与韵味大减,“工夫茶”也就变得不那么“工夫”了。

当然,“工夫茶”还有诸多细节,诸如品饮“工夫茶”时烧水要用木炭炉,甚至对于所使用木炭的种类、大小、形状都要进行选择与挑选;对水也有要求,要选择山泉水,而不能随意使用井水、溪水、自来水等,同时水要烧得不老不嫩,不能长煮久沸;装茶叶前要择茶,挑去茶枝,分出茶末和粗叶,茶末要放在紫砂罐(或盖瓯)底,再装入粗叶(也可以不分茶叶,装好茶叶后将紫砂罐(或盖瓯)在掌心轻轻磕几下,使茶末下沉);头冲的茶汤要倒去,因为有“头冲脚腺”的说法;“茶三酒四逸陶二”告诉我们,品饮“工夫茶”时人不宜多,三人最为适宜……从品饮“工夫茶”的种种讲究与细节中可以看出,诏安人品饮“工夫茶”,不单单是品饮茶,实际上还是在品味文化、感悟人生。

说到这里,耳旁已经传来水沸腾的咕嘟声,木炭炉上烧的水已经沸腾,不老不嫩,刚刚好,那就让我带着大家品饮一下诏安的“工夫茶”吧!

究竟在潮汕是说工夫茶”对,还是“功夫茶”对?

用潮汕话一读就知道应该是工夫,而不是功夫
工夫茶,功夫茶是李小龙说的。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喝茶够工夫!应该是工夫茶!

到底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到底是什么意思

工夫茶和功夫茶,你真清楚它们的关系吗?哪一款是潮汕人的本色呢
功夫茶,功夫就是时间。用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要慢。
当然是功夫茶啦!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汕华侨还以"功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 (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功夫茶,要讲究功夫的。要在水、火、冲功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回味甘甜,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喝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为什么广东人称喝茶叫“功夫茶”?

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 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因为广东人喝茶一般都是非常讲究。需要耗费很大的功夫,所以叫做功夫茶
因为广东人喝茶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在喝茶的时候一般进行的是聊天活动,并非是简单地喝茶水。
首先,不叫“功夫茶”,而是叫“工夫茶”。其次,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潮汕人在用,而非所有广东人在用,这个是个闽南语系里面的称呼。最后,之所以这样称呼,是由于喝“工夫茶”费时间、精力,非常讲究。
喝“工夫茶就是”“慢工出细活”。喝工夫茶非常讲究,茶叶、茶具、水质、冲泡都非常讲究,往往要冲泡一壶好茶,都需要这几个因素的相互结合,才能冲泡出一壶让人满意的好茶。而北方人喝茶,大多是一大杯子,扔点茶叶进去,开水冲泡,完事。
潮汕人使用的茶具分为紫砂壶跟大盖碗两类。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以下基本程序:洗壶洗杯、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
我们在冲泡的时候,第一遍的开水倒下去,是不能喝的,需要用茶盖把上面的茶沫给去掉,这第一泡的茶水,是用来洗掉那些农药成分,那些无法入口的苦涩。冲完之后倒掉,洗掉那些茶沫,也烫了一遍茶杯,第二泡才可以喝。
而且,喝茶的时候,还有很多的讲究。比如冲茶给别人的时候,不要倒得太满,这样拿茶杯的时候,容易被溢出的开水烫伤。比如人不多的时候,“认杯”,就不再一次次地用开水烫杯消毒,而是每个人认准自己的杯子喝茶就好了。
这样的讲究还有很多,不过对于从小到大都在喝茶的潮汕人而言,这样的“工夫”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本能,不用专门去讲究,也会自然而然地注意。
也正是对于茶道的讲究,下了大“工夫”,所以潮汕地区的陶瓷茶具、紫砂壶茶具做得非常精美,潮州凤凰单丛茶也成为当地人日常喜欢的茶叶,并形成了非常庞大的产业,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潮汕功夫茶还是潮汕工夫茶?哪个更标准?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1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
潮汕话这两个字读音完全不同

一文带您读懂潮州工夫茶


关于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非“功夫茶:
用普通话来说,“工夫”与“功夫”音相同。不少外地人将潮汕地区所说的“工夫茶”听成了“功夫茶”。实际上,用潮汕话来说,工夫茶中的“工”字念做“刚”。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工夫”二字涵盖的不仅是冲泡茶叶的简单程序,更多的是包含了从选茶到茶具到冲沏过程以及茶礼等整体的总结。而且,还要明确一点的是,我们常常说的潮汕工夫茶、潮汕地区的工夫茶,其实指的都是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的含义:
其实,工夫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夫红茶的简称,代表茶名;二是指茶艺、茶道。我们常说的潮州工夫茶指的是茶艺、茶道。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泡工夫茶出名的地区有福建、潮汕、台湾,其中当属潮州工夫茶最为出名,潮汕人非常喜爱喝茶,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置办些茶器,不仅方便自己闲暇时可以喝上一杯茶,还方便招待客人。
工夫茶的步骤:
冲泡潮州工夫茶需经21道程序,由此可以得出确实需要一定的工夫才能喝上一杯好茶!
备器(备具添置器) ;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茶师洁玉指);炙茶(凤凰重修炼);倾茶(佳茗倾素纸);候火(扇风催炭白);温壶(孟臣淋身暖);洗杯(热盏巧滚杯);一纳茶(朱壹纳乌龙);刮沫(移盖拂面沫);润茶(甘泉润茶至)。
高注(提铫速高注);冲注(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洒茶(关公巡城池);闻香(先闻寻其香);请茶(恭敬请香茗);一点茶(韩信点兵准);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

潮汕地区喝的功夫茶是什么茶叶

先纠正你一个语误:潮汕工夫茶非潮汕功夫茶。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叶多为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枞)等。
这几年受外来茶叶的影响,也有不少人开始喝普洱和红茶,但相对来说,还是属于小茶种。
大红袍:主产于福建武夷岩,乌龙茶类,此外还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四大名枞”;
铁观音:主产于福建安溪县,乌龙茶类,半发酵;
凤凰单丛:主产于广东潮州市凤凰山,乌龙茶类,为潮汕本地产名茶。
铁观音和凤凰单枞。
先纠正你一个语误:潮汕工夫茶非潮汕功夫茶。\x0d\x0a\x0d\x0a传统的潮汕工夫茶叶多为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枞)等。\x0d\x0a\x0d\x0a这几年受外来茶叶的影响,也有不少人开始喝普洱和红茶,但相对来说,还是属于小茶种。\x0d\x0a\x0d\x0a大红袍:主产于福建武夷岩,乌龙茶类,此外还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四大名枞”;\x0d\x0a铁观音:主产于福建安溪县,乌龙茶类,半发酵;\x0d\x0a凤凰单丛:主产于广东潮州市凤凰山,乌龙茶类,为潮汕本地产名茶。

潮汕功夫茶闽南工夫茶

潮汕功夫茶和闽南工夫茶都是中国传统的功夫茶。它们都注重茶的泡制技巧和品质,并强调茶的香气、味道和口感。潮汕功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茶文化,主要以半发酵乌龙茶为主。这种茶具有清香、甘甜、滋味浓郁、回甘长的特点,而且可以泡制多次,每次泡制都有不同的滋味。闽南工夫茶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茶文化,主要以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为主。这种茶具有独特的岩韵、浓香、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的特点,而且茶汤清澈透亮。虽然潮汕功夫茶和闽南工夫茶的茶叶种类和产地不同,但它们都有相似之处,都是宣扬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生活方式。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