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南非葡萄酒的基本概况
- 2、红酒知识大全
- 3、美国原装进口风时亚葡萄酒怎么样,好不好,价格多少钱,谢谢
- 4、谁知道法国雷克斯酒庄的详细资料
- 5、深圳市首彩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 6、南非葡萄酒有什么代表品种吗?
- 7、新西兰有哪些特产
- 8、起泡酒好喝吗
- 9、青岛啤酒的起源
- 10、有关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
南非葡萄酒的基本概况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纬34度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域,该区域内西部气候凉爽,有着理想的大规模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条件,形成了从海边向内陆不超过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种植和酿酒区域。开普山脉从天幕一直绵延到这一世界上最美丽的葡萄酒产区。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山谷两侧和山麓的丘陵地区,使得葡萄种植能够获益于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质所带来的多样的区域性气候。高低不平的地势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样性,再加上两大洋交汇,尤其是大西洋上来自南极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经西海岸,减缓了夏季的暑热。白天,有海上吹来凉风习习,晚间则有富含湿气的微风和雾气。适度的光照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样,地形差异和区域性气候条件创造了葡萄品种和品质的多样性。 追溯葡萄栽培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我们会曲曲弯弯地伸展到7000多年以前的时空。尽管有证据证明葡萄酒的酿制始于公元前6000年的波斯,然而关于早期酿酒方面的文字记载很少。后来,葡萄酒酿造传到了埃及,那里有公元前5000年关于葡萄酒的文字记载。几乎同时,腓尼基人也开始酿造葡萄酒。公元前2000 年,希腊人和克里特人开始酿酒。克里特人尤以出口优质葡萄酒而著名。公元前1000年,西西里岛、意大利以及北非的大部分开始了种植葡萄。500年后,葡萄酒酿造传到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岛。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印度北部和中国也有了葡萄酒生产。巴尔干各国和北欧是在此之后的事情了。随后,葡萄酒的历史遭遇了1000年的停滞,原因是罗马帝国的衰败和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禁锢了它的发展。16世纪的探险家们再次加快了葡萄酒的发展步伐,1530年,葡萄种植传到了墨西哥和日本。30多年后,阿根廷引进了葡萄树,随后是秘鲁。接下来的一个里程碑便是1655年在开普(即南非)种植葡萄,再后,1697年在加利弗尼亚,1813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连接两大洋的开普葡萄与葡萄酒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紧密相连。 我们回首过去,看看早期的葡萄和葡萄酒,很明显,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酿造出风味各异的葡萄酒时,其基础原理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有趣地注意到,数千年前的葡萄种植者们就懂得选择、培育葡萄品种。他们甚至会克隆技术,培育出优良品种并酿造出富有特色的优秀的葡萄酒。古希腊人用来描述葡萄酒的形容词不少于18个,罗马人则有80多个。一些罗马葡萄酒陈放了200多年看上去仍然可以饮用。罗马人开创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许多技术至今仍然在使用。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建立驿站的初期,目的很简单:为他们公司往返印度的商船补充食物。但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大大超出了初衷,驿站成了商埠,促成了葡萄酒业的繁荣,也促成了一个民族的诞生。首任总督里贝克开普首任总督里贝克于1655年种下了第一株葡萄,并于1659年2月2日亲自用开普葡萄酿出第一批葡萄酒。 随后,葡萄的种植在Roschheuvel (即Bishopscourt和 Wynberg)大面积展开。里贝克着力鼓励农民种植葡萄,虽然大部分农民极不情愿。最初,许多葡萄园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葡萄栽培毫无经验。1679年史戴尔继任里贝克之后,情况有了好转。他对葡萄栽培和酿酒不仅满怀热情,而且造诣很深。(冯-德-史戴尔)他在自己的农庄Constantia建立起葡萄园,首次酿造就出好酒。后来,这里的酒成为世界著名品牌。今天,只要谈到世界名牌酒,都会提及Constantia 酒。山脚下的葡萄园荷兰几乎没有葡萄酒传统,南非葡萄酒业只是在1680至1690年大批法国胡格诺教徒逃亡开普以后才开始繁荣的。作为宗教难民,胡格诺教徒们几乎身无分文,赖以谋生的只有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将自己娴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与新的环境条件相结合。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文化和技能给南非葡萄酒业和开普的生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18世纪是南非葡萄酒业的困难时期。由于其葡萄酒的质量还不如人意,所以,出口到欧洲和远东市场很困难。橡木桶的匮乏,造成葡萄酒陈化不好。一些用于陈化葡萄酒的木桶甚至用来盐渍过腌肉。同时,针对不同地区选育出各自最好的葡萄品种、使酿酒技术与当地各方面条件相适应,也是南非葡萄酒业那时面临的难题。旧时的橡木桶19世纪前半叶给南非葡萄酒业带来了一次繁荣。英国人占领开普和随后英法战争的爆发,为南非葡萄酒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战争期间,法国封锁了英吉利海峡,致使英国不得不从南非大量进口葡萄酒)。葡萄酒产量在45年期间得到极大的增长,由最初的五十万升增长到四百五十万升。然而,在1861年灾难降临,英国最终解决了它与法国的冲突,南非葡萄酒的出口再次受挫。1886年在开普首次发现葡萄根瘤蚜病害,接踵而至的就是葡萄树大量死去。1899年英布战争开始,葡萄酒业陷入混乱。大量的新葡萄园造成葡萄产量过剩,接下来便是25年的萧条时期。英布战争是查理-科勒扭转了颓况,在他的努力下,1918年诞生了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它是葡萄种植户和酿酒商的代言人、顾问、市场开拓者、利益保护者,它给南非葡萄酒业带来了稳定、增长和繁荣。1906 首个合营葡萄酒厂Drostdy Ko-operatiewe Keller Beperkt成立。1918 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成立,将南非葡萄酒业从灾难中拯救了出来。1925 开普敦大学贝霍尔德教授(Abraham Izak Perold)成功地用黑品乐Pinot Noir与神索Cinsaut (又名Hermitage) 进行异花授粉培植出南非自己的葡萄品种Pinotage (Pinot + -tage)。她兼具黑品乐勃艮地式的经典细腻和神索的易栽培及高抗病品质。贝霍尔德教授与Pinotage1935 斯坦伦堡农庄酿酒有限公司Stellenbosch Farmers' Winery (SFW) Limited 成立。1936 德国移民Johann Graue买下利德堡酒庄,他在50年代使用冷发酵法酿造出白葡萄酒。1940 葡萄酒烈酒控制法令(修正案)通过。 优质葡萄酒有了最低限价。1945 蒸馏酒公司(Distillers Corporation)成立。1950 以生产金酒著称的Gilbeys 公司在南非成立分公司。1955 葡萄种植与酿酒研究学院(VORI) 成立。称为“Nietvoorbij”1959 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 (KWV) 推出一款半甜型酒《Lieberstein》,它改变了南非人的饮酒习惯。1961 首款1959 年份Pinotage葡萄酒以《Lanzerac》为品名投放市场。1964 《Lieberstein》葡萄酒销售三千一百万升,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瓶装酒。1965 斯坦伦堡农庄酿酒有限公司(SFW)、Monis酒庄、利德堡酒庄三家合并。1968 蒸馏酒公司在斯坦伦堡的“Papegaaiberg” 山里建造了《Bergkelder》酒厂,它的隧道式酒窖在南半球是首创,这个五十万瓶储量的大型地窖为红葡萄酒提供了极好的自然陈化条件。Bergkelder隧道式酒窖1973 葡萄酒原产地法规制定。1975 南非首次稀有葡萄酒拍卖会在利德堡举行。1979 葡萄酒业的综合教育机构--开普葡萄酒学院(CWA),10月在斯坦伦堡成立。酒类企业由政府批准开始实施。1980 关于普通餐酒含糖量的规定得到修改,含糖量超过30克/升的葡萄酒首次投放市场。1983 独立的团体《开普酿酒同业公会》The Cape Winemakers' Guild (CWG)成立。1984 风味葡萄酒进入市场。1985 《开普酿酒同业公会》(CWG)首次举办葡萄酒拍卖会。1990 葡萄酒原产地法规修订。南非葡萄酒烈酒出口协会(SAWSEA)成立。1991 首届瓶装酒博览会开幕和首届葡萄酒大奖《Veritas》奖评奖揭晓。1992 取消配额制度。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培训课程与开普葡萄酒学院(CWA)合并。《Méthode Cap Classique Association》成立。1993 波特酒生产者联盟成立。1995 《Pinotage》酒联盟成立。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 国际分会(KWV International)成立。1996 斯坦伦堡葡萄园有限公司(Stellenbosch Vineyards (Pty) Ltd)成立。1997 12月1日,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注册为一家私营公司。《ARC Infruitec-Nietvoorbij》成立。1998 议会批准新的酒法案(三级制度)。开普葡萄酒学院(CWA)注册为独立托拉斯。1999 新的酒法案由于被控违宪而退回议会重新修订。南非葡萄酒工业托拉斯(The South African Wine Industry Trust)成立,此举推动了葡萄酒工业的改造并促进了出口。2000 首届专门展示南非葡萄酒的展会——《开普葡萄酒2000》举办。南非葡萄酒烈酒出口协会(SAWSEA)更名为南非葡萄酒(WOSA),这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代表南非葡萄酒出口商的利益,旨在创立国际性的南非品牌。《Chenin Blanc》酒联盟成立。斯坦伦堡农庄酿酒有限公司(SFW)和蒸馏酒公司合并为一个公司:《Distell》,后来成为南非葡萄酒大鳄。2001 《Muscadel》酒联盟成立。2002 《开普葡萄酒2002》,展示南非葡萄酒业巨大成功的一个盛会。澳大利亚BRL Hardy 公司和南非斯坦伦堡葡萄园(SV)宣布合资,这是首次地方工业与国外合资。《Wine Industry Ethical Trading Association》(WIETA) 成立。《Shiraz》酒联盟成立。葡萄种植者合作协会(KWV)一分为二:KWV有限公司,主营贸易; Wijngaard 合营公司,为葡萄酒生产厂商提供服务并保障他们的利益。一些葡萄酒生产厂开始采用螺旋瓶盖装白葡萄酒。 分级制度20世纪70年代起草的”Wine of Origins”产地分级制度(简称WO)划分了南非酒标上所标注的产区。部分定级制度还借鉴了法国的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 (AOC)系统,WO制度的出台主要是希望通过酒标来更精确的告诉顾客酒的产地和品质,因此除了产区上的制定参照了老世界的做法之外,像法定许可的葡萄品种,如何搭建葡萄格架,灌溉手法和采摘限量等等都没有被制定到这次的制度当中。WO分级中的产区被分成四个等级:地理大区(像开普敦地区)、地域大区(像 Overberg)、接着才是地区(像Walker Bay),最后才是次区(像Elgin)。上述地理大区、地域大区、地区的划分主要还是根据行政意义上的界限,而真正参照葡萄酒产业数据和风土划分的区域则是最小的次区单位,平时我们谈论和选购南非葡萄酒的时候主要还是以地域大区和地区作为依据。大部分的南非酒酒标还是比较简单易懂南非的酒标主要提供地理方面的出产信息,主要依据既有的WO分级系统进行标注。比较具有的南非特色的“单一葡萄园指定葡萄酒”,这些葡萄园被政府指派生产某种特殊的葡萄酒,在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葡萄必须是从指定酒园生长出产的葡萄。标注“Estate Wine”的葡萄酒意味着从葡萄的采摘,酿制以及装瓶都是在同一个产业直属的单位中进行。南非葡萄酒公告牌机构正在运作一个自愿性质的项目,旨在可以通过在酒标上的认证来让消费者更方便的区分葡萄酒的品质。在这个认证过程中,也有一些比较“硬性”的规定,比如那些适合久藏的高品质葡萄酒必须含有85%以上在酒标上所示年份采收的葡萄。如果在酒标上标注单一葡萄品种的话,这个品种的葡萄必须在葡萄酒的酿酒用葡萄中占到85%的比例。混酿葡萄酒(通常是加本苏维翁和黑比诺的混酿产品)必须标注参与混酿葡萄的酿造配比,但是如果一起捣碎并参与发酵的两种葡萄则不能标注为混酿产品。2006年新出台的规定指出,35%的南非葡萄酒厂牌已经参与到这个规范化行动中去,比例应该更高。酒标规定由于南非有自成一派的农业学术体系,因此有时候在说明葡萄酒的品种时会在酒标上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歧义,但是由于出口总量的增加,这种情况比起前两年,这种情况已经好许多了,但是为了不要让一瓶贴着含有歧义标签的南非酒在下次的某此购物中难倒你,以下的解释也许会对你有用。首先需要消除歧义的就是在南非种植面积居首的Chennin Blanc,南非人更愿意叫它Steen。其他容易产生误会的葡萄品种还有Riesling雷司令(南非荷兰语Weisser Reisling),Crouchen(南非荷兰语Cape Riesling),Trebbiano(南非荷兰语Ugni Blanc),Sémillon赛美蓉(南非荷兰语Groendruif)以及Muscat of Alexandria亚历山大玫瑰(Hanepoot)。好在后面的五种在种植面积上都排不进前十,因此其实只要记住Chennin Blanc在南非的特殊名词就基本上能够应付大多数的南非葡萄酒酒标。 恒温温度是储藏干宾利葡萄酒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重要的是保持温度的稳定性。酒的成份会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而受影响,软木塞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热胀冷缩,特别是年久的弹性较差的软木塞。绝大多数酒柜配备有提升内部温度的加热器或PTC,以至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都可保持温度稳定。柜内空气也由内置风扇的作用而确保酒柜内不同位置温度分布的均匀和一致性。湿度相对湿度在65%为长久储藏之最佳环境。但是,相对湿度能保持在55%和80%之间也算很好。如湿度偏低,空气就通过变干的软木塞进入酒瓶而氧化干宾利葡萄酒,酒水也会渗入软木塞;如湿度偏高会产生异味,同时损坏标签。平直摆放干宾利葡萄酒瓶应始终平直摆放储藏,以便酒与软木塞的接触。这样可以保持软木塞的湿度,以及酒瓶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空气进入导致干宾利葡萄酒氧化、熟化。干宾利葡萄酒瓶竖直摆放储藏时,酒和软木塞之间易存在空隙。因此干宾利葡萄酒平直摆放最佳,摆放时酒的水平度至少需达到瓶颈部位.振动频繁的振动会干扰干宾利葡萄酒沉淀物的稳定。沉淀物随着干宾利葡萄酒的储存时间而自然产生,但可能因受振动而重新变回到液态,受到抑制。另外振动也能破坏酒的结构成份。酒柜箱体内的高科技静音避震压缩机制冷系统,配上防震橡胶垫圈,温度控制更精确同时不产生凝露,精心呵护典藏名酒。 紫外光紫外线破坏有机化合物可使干宾利葡萄酒早熟或老化, 尤其丹宁酸,它主要影响着干宾利葡萄酒的芳香,味道以及结构,以致品尝或闻起来犹如大蒜或湿羊毛的味道; 因此干宾利葡萄酒最好储藏在没有光线的地方,尤其是对名贵的酒,注意避免阳光,特别是照明灯光,因为这两种光在400mm之下含有特殊的有害光波。然而,我们的白色LED灯不仅是照明设备,因不含紫外线光波成为众多藏酒爱好者的最佳选择,它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不传导热量影响酒的温度.空气流通在潮湿的环境中,空气的流通主要是防止细菌成长。侵湿的软木塞易产生有害气味, 强烈的气味穿透软木塞改变干宾利葡萄酒原有的品质。箱内的风扇吸收新鲜空气,均匀疏通。
红酒知识大全
红酒的知识
一、按葡萄生长来源不同分类:l、山葡萄酒(野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野葡萄酒命名。2、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
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二、按葡萄酒含汁量分类:1、全汁葡萄酒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为l00%,不另加糖、酒精与其他成份。例如干型葡萄酒。2、半计葡萄酒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达5明句,另一半可加入糖、酒精、水等其他辅料,例如半汁甜葡萄酒
三、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类:1、白葡萄酒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葡萄。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禾杆黄,金黄色。颜色过深不符合臼葡萄酒色泽要求。2、红葡萄酒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采用皮、汁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自然宝石红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期混合发酵达到色泽要求后进行分离皮渣,继续发酵,陈酿成为桃红葡萄酒。这类酒的色
泽应该是桃红色、或玫瑰红、淡红色。
四、按葡萄酒中含糖量分类:1、干葡萄酒酒的糖份几乎已发酵完,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酸味明显。如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洒、干桃红葡萄酒。2、半干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洒中含总糖在4一l2克之间。饮用时有微甜感,如半干白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3、半甜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之间。饮用时有甘甜、爽顺感。4、甜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以上,饮用时有明显的甜醉感。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而成的酒,属于一种酿造酒,据推测起源于公元前前左右的中亚地区。数年的传统与20世纪最新技术的结合使这些普普通通的葡萄变成了各式佳酿,风格各异、芬芳怡人。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一旦酿造后,它就成有生命的东西,但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因为它已不再只是自然的杰作,而是象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样,同为人类理性与感性的结晶。
这里,我们分别介绍了葡萄酒的分级、葡萄酒的选购、如何品尝葡萄酒以及世界著名的葡萄酒。
酿酒用的葡萄大概分为白葡萄(绿皮)与黑葡萄(黑皮、红皮、紫皮等)两大类。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包括选料、破皮去梗、榨汁、发酵、培养、装瓶六个步骤。酿酒之所以采用橡木桶而不是其它木材制的酒桶,是因为当葡萄酒在桶中培养时,氧气能缓缓渗入桶内的酒进行温和、适度的氧化,既可达到柔化酒中单宁的效果,也可使酒性在酝酿成熟的过程中更趋稳定。
葡萄酒根据酿造方式的不同分为静态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及加烈葡萄酒三类。
静态葡萄酒:由于静态葡萄酒排除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又称无气泡酒。这类酒是葡萄酒的主流产品,酒精含量约8%-13%。依酿葡萄品种与酿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白酒、红酒和玫瑰红酒。
红酒--将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等与果汁一直发酵,且培养一年以上。口味较白酒
浓郁,多含单宁而带涩味,因发酵程度较高,通常不甜但酒性比白酒稳定,保存期可达数
十年。
玫瑰红酒--所谓"玫瑰红"是形容它的色泽,是在白酒中加入红酒而得,可以缩短红酒:浸皮的时间来酿制,口味介于白酒与红酒之间。
气泡葡萄酒:因装瓶后经两次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得名,酒精含量约9%-14%。这类酒以法国香槟区所产的"香槟"最负盛名。
加烈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或发酵后加入其它高浓度酒导致酒精含量较前二类高,约15%-22%。培养期长且混合不同年份及产区的酒,酒性较稳定,保存期较久。西班牙的雪莉;酒即为此类中的佼佼者。
白酒颜色偏淡,新酒透明无特殊的贵腐白酒成熟时呈琥珀色。
全球有10.000多种可以用于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
法国的葡萄酒桶是用橡树制成的,它必须有170年的历史。
第一次酿酒是在大约8000年前在古代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进行的。一棵橡树桶可使用5至8年。
一英亩标准葡萄藤生产5吨葡萄、13.5桶葡萄酒、797加仑葡萄酒、3.985瓶葡萄酒或15.940杯葡萄酒。
4盎司葡萄酒杯中的卡路里含量从80卡路里到100卡路里不等。它没有脂肪也没有胆固醇。
对组胺敏感的人在喝酒后经常会头痛。
大多数葡萄酒口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
在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中可以找到完整的酒窖。
与品酒相伴的吐司是在古罗马发明的。
葡萄酒软木塞是在17世纪中期引进的。在此之前,意大利和法国的酿酒商使用的是油浸过的破布。
“圣经”中有512次提到葡萄酒。
“为健康而饮酒”这个词是在古希腊引入的,当时聚会的主人喝了这种酒,以证明它没有中毒。
在古罗马,葡萄酒第一次受到穷人和富人的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不被允许喝酒。一些报告说,罗马的丈夫发现妻子喝酒就会离婚,甚至杀害妻子。
最古老的玻璃瓶是在德国斯皮耶发现的。它是在古罗马的教堂里发现的,可以追溯到公元325年。
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国是意大利(170万吨)、法国(140万吨)和西班牙(130万吨)。2006年全球葡萄酒出口总量达到830万吨。
2006年葡萄酒销售总收入为101.28亿美元。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僧侣负责葡萄酒的生产。
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了3000万加仑的葡萄酒。
葡萄酒品尝者经常在酒杯中摇动葡萄酒,以增加氧气,从而使酒体散发出芬芳。
室温通常不适合喝酒。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酒味,不同的葡萄酒必须存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丰富的酒体红葡萄酒(14-17摄氏度)、淡红葡萄酒(12-14度)、白葡萄酒和玫瑰酒(8-12度)、香槟、沙漠和甜酒(6-8度)。
“啤酒是人做的,酒是上帝做的!”-马丁·路德
目前美国葡萄红白品种的比例是3:1。
美国有905.000英亩的土地专门用于种植葡萄(其中90%在加利福尼亚),据推测,全世界大约有2000万英亩。
公元1001年,第一位到达北美海岸的探险家莱夫·爱立信(Leif Ericsson)对葡萄藤印象深刻,他发现那片新大陆叫“文兰”(Vinland)。
当火山熔岩覆盖古罗马城市庞贝时,200多个酒吧被保存下来。
美国最大的饮酒节日是感恩节。
第一个盛液体的玻璃容器是在3.500年前在古埃及发明的。最初他们用它来储存香水。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东西。”-欧内斯特·海明威。
希腊神狄俄尼索斯和罗马神巴克斯是农业和葡萄酒的支持者。
多姆·佩里尼翁(1638-1715)在失明的同时创造了香槟的公式。
加州最古老的酿酒厂建于1855年。
90%的葡萄酒软木塞来自葡萄牙。
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柏拉图认为,葡萄酒只有在18岁以后才能饮用,在31岁之前必须适度饮用,40岁以后才能大量饮用。
去 逸香酒评网 看看吧,
逸香网是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领路人,旗下的酒评网也是挺不错的,最主要的是逸香网最先开始做的就是教育培训,
所以,逸香酒评里面都是一些专家~讲师~葡萄酒爱好者~~不怎么有那些广告什么的,知识讲解的还是不错的,可以去看看~~~~
葡萄酒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起泡酒、冰酒和加烈酒,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个小分类,根据里面糖分含量的不同还分为甜红、干红等。
可以去新浪共享去找一下
教你如何尝出葡萄酒的优劣品质
品尝葡萄酒品质的优劣,除品酒专家外,对一般的人来说,如按下文所叙去做,也可窥其奥秘;不过,品葡萄酒有一定的程序,如能了解和掌握每一程序中的关键,也未尝不可让自己的味蕾培养出品酒的味觉感受。
现将几个重要的基本入门知识分别作如下的介绍:
品酒的味觉感受
涩酒和甜酒(Puckery wine and sweet wine)
涩味的白葡萄酒中,首推夏布利白葡萄酒(Challis);而在甜葡萄酒方面,以具有密糖花香味的麝香(The white muscat)白葡萄酒最为吸引人。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中,也有不少近于涩味或甜味的白葡萄酒。因此,在品酒时,只要把握不短期(涩味)和甜味,就可了解此白葡萄酒的特性。所以,品尝白葡萄酒比较容易入门。 酸味(Acidity) 这里所指的酸味,系把葡萄经过发酵所产生的一种酒石酸(Tartaric)。这对葡萄酒的陈年老化有很大的影响。新酿造的葡萄酒,一定带有这种酸味,可是时间隔久后,酸味也随之消失,而葡萄酒本身的优点也自然显露出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如用年份不好的葡萄来酿造,葡萄酒中的酸味并不因时间过长而消失,对酒的老化不起作用。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切不可把涩味与酸味混淆起来。例如一瓶非常若涩的雪利名酒(Dry fino sherry),实际它所含的酸味并不高;而相反一瓶很甜的萨端白葡萄酒,其酸味却很高。这是因为酸味可抵消它的含糖浓度。
丹宁酸(Tannin)
丹宁酸存在于葡萄梗和葡萄籽内,而葡萄皮中也含有很高的这种酸。由于红葡萄酒的颜色来自葡萄皮,而非出自葡萄肉。因此,丹宁酸也多少留存在红葡萄酒中。一瓶新酿制的红葡萄酒(Young red Wine),即使用年份好的葡萄酿造,开瓶饮用,味蕾会有一种特别的苦涩味。所以,一瓶好年份酿制的红葡萄酒,一定要使它陈上8-10年后再喝。例如,1996年好年份生产的法国波尔多红葡萄酒,最好喝的时间是2004年以后;而一瓶同年份酿制的法国勃艮第(Bourgogne)红葡萄酒,它陈年的时限比波尔多红葡萄酒还要再长一些。
橡木桶发酵(Oak)
大多数红、白葡萄酒都是贮存在橡木桶内发酵。由于酒与桶木接触,自然会产生一种结合性的香味,那瓶葡萄酒有肉桂或豆蔻甘香味;或者是某瓶红葡萄酒含有浓郁的奶油香味。不同的香味,系来自不同的葡萄品种,与桶木接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味道。有一些白葡萄酒,在品尝时,会有一种烟薰味。这类烟薰的白葡萄酒(Smoky white wine)在澳洲特别流行。烟薰味的产生,主要是橡木在制成桶前,木板经过烟薰而有特殊的烟薰味。不过,桶木在烟薰(Charred)过程中要特别留心,切不可过头,否则就像烤焦的吐司面包,只有焦味而无香味。
果味(Furit)
果香味有:荔枝香味、樱桃香味、醋栗香味、胡椒花香味、香草香味、玫瑰花和紫罗兰香味等等。这些特殊的香味,都是因生化原因而产生的。葡萄酒之所以绝妙,就在于不同品种的葡萄,在其发酵过程中,经生化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香味,而不同香味的葡萄酒适合与不同味的食物或菜肴相搭配。
除上述5个基本入门知识外,在品尝葡萄酒时,还有几个基本动作值得注意:首先把葡萄酒从瓶中倒入酒杯,用手轻端杯座,将酒杯中的酒作上下左右轻摇并转动,看酒是否挂杯(Tears of glass)。好的葡萄酒,特别是甜的白葡萄酒,一定会挂杯;其次,把酒杯放在鼻尖下吸一吸,以辨别它的香味; 最后,把酒杯轻轻放到嘴唇边微啜。这是品酒的最主要的一部分,然后用舌尖来辨别酒的优劣。
上述这三种基本动作,一定要做得标准,才能显出"行家"品酒的风度! 此外,品酒杯不需要豪华而带色,有色的杯子不易看出酒的颜色。而酒杯要干净而透明,倒酒不应太满,只倒入酒杯深度的1/3就可以了。
美国原装进口风时亚葡萄酒怎么样,好不好,价格多少钱,谢谢
168元左右。
美国原装进口风时亚3L盒中袋葡萄酒(无糖果香型) 2005年,经济实惠的风时亚(FRANZIA)3升盒装葡萄酒(容纳4瓶750ML)登陆中国,让众多消费者开始品味美国加洲风情。 1900年来自意大利的Teresa Franzia女士在加利福尼亚的中央河谷(Central Valley)定居。她和家人开始在肥沃的沙质土地上种植,这块土地至今还是方圆几英里内最好的。1906种植、1933年建厂,有了这个开端,Teresa成了美国业务的先驱。很快Teresa成为加州最具影响力的饮料酿造商之一,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FRANZIA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葡萄酒即使被打开后仍然保持鲜香,因为特殊的水龙头专利和独一无二的内部袋装设计隔绝了空气和打开的接触。为了避免只剩下的半瓶和空气接触,Franzia的独一无二的内部袋装设计保证了每一杯都是那么新鲜。而且它的恰到好处的容量刚好可以装满四个标准瓶。开瓶后风时亚干红葡萄在18℃的温度下保存长达1个月之久而保证及口感不变。这弥补了葡萄汁开瓶以后不能保存长久的缺陷。 风时亚葡萄酒是世界销量第一的盒中袋原装葡萄汁,根据葡萄汁怕光照、怕空气氧化的特性,独一无二的内部袋装设计保证了随时每一杯葡萄酒都是那么新鲜。以至可以让我们能享受到每一杯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容量3L,相当4瓶750ML的容量,相比之下价格更为优惠。 风时亚FRANZIA(干型无糖果香葡萄酒)净重:3000ml 葡萄汁含量:100% 含糖量:<4g 包装:英文标识,铝塑盒中袋,无糖。6盒/箱
谁知道法国雷克斯酒庄的详细资料
雷克斯酒庄CHATEAU LECUSSE 位于亚克(gaillac)产区,酒庄建立最早记载的时间为1640年;迄今为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前Jeantou家族开始在这里从事葡萄酒的酿造和销售;1906年Jeantou家族在这里建造了主酒窖和现在看到的酒庄的主建筑. 在没有搬到这座主建筑之前, Jeantou 家族一直都居住在山下的民宅里. Jules and Berthe Jeantou 后来生了两个孩子:女儿结婚后居住在巴黎地区,儿子在1918年离开战场以后照顾家族的产业,并在后来接管了红酒的生意;1994年法国商人Mogens收购了该酒庄,并经营至今。
目前酒庄的葡萄酒年产量约5,000,00瓶,其中80%是红酒,20%为白酒。由于酿造历史悠长,酒庄庄主坚持以最自然的方式酿造葡萄酒,技艺精湛。所以产品多次获得法国国内和国际奖项。
深圳市首彩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首彩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酿造与销售为一体的葡萄酒企业。目前拥有:澳大利亚的HANDPICKED(首彩)、TWO EIGHTS (88)、DOMINIQUE PORTET(多明里·布特)、ROLF BINDER(罗夫·宾德)等系列高档知名品牌葡萄酒。
一直以来,首彩秉承追求优质葡萄酒的原则,精心挑选世界各大名产区优良的葡萄品种,致力于为全国客户带来全球优秀的佳酿与各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成为“深圳知名品牌”企业、“***葡萄酒品牌运营商”,并十年(2005-2014)蝉联“深圳人最喜爱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荣誉称号。
为回馈社会,首彩多年来始终坚持“您每购买一瓶酒,我们捐献一块钱”的社会责任。公司销售渠道在全国正快速成长,现诚邀各路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
深圳市百事活酒庄
百事活酒庄是首彩葡萄酒旗下的子公司,百事活酒庄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首家从事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O2O(Online together offline)经营与服务的公司,由专业B2C网站baaswood和城市直营店两大主营部分构成,注重线上线下优势互动结合,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及移动技术为用户带来超越传统购买方式的愉悦感,并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百事活酒庄以“100%原瓶原装进口”为宗旨。醉人的醇香佳酿、优雅的品酒氛围在国内受到各界名士的青睐,如今,百事活酒庄在全国18个城市拥有27个分店,拥有健康雄厚的资金和专业实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百事活酒庄先后与业内外众多合作伙伴强强联手,与网易邮箱、缘来网、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泰山在线、招商地产、金地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在以官方认证商家进驻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平台。
百事活官方网站:http://www.baaswood.com/
法定代表人:李文杰
成立日期:2007-06-28
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广东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664176260D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批发和零售业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英文名:Shenzhen Handpicked Wines Co., Ltd.
人员规模: 100-499人
企业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路深圳国际商会大厦(B座)1906
经营范围:葡萄酒批发;预包装食品(不含复热预包装食品)批发(非实物方式);酒类配套用具的销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经济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酒类批发。
南非葡萄酒有什么代表品种吗?
南非有着超过300多年的酿酒历史。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葡萄酒的零关税出口刚从十年前才开始繁荣起来。这是南非酿酒业在科技和质量上的一次重大的改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葡萄品种方面也获得了不菲的成就。鉴于此,南非在世界葡萄酒行业有着显著的地位。
南非葡萄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Pinotage”(品乐塔吉)
益于南非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几乎所有优秀主流的葡萄品种被种植种。单品种红葡萄酒主要有CabernetSauvignon、Shiraz、Pinotage和Merlot。白葡萄包括:Chardonnay、Sauvignonblanc、Semillon、CheninBlanc、Gewurztraminer等。
猎豹-Leopard's Leap,产于西开普(Western Cape).
乐梦迪-La Motte,产于弗兰谷(Franschhoek Valley).这两款都是南非葡萄酒业中最长历史,最有威望的南非酒王Rupert家族拥有。这两品牌下都有不同葡萄品种酿出得不同款葡萄酒。
TWO OCEAN。SANTA RITA,这些比较有名。
Pinotage (品乐塔吉)
说到南非葡萄酒,免不了要提起Pinotage,这个南非自己培育的、让南非骄傲的、独特的酿酒葡萄品种。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诞生
20世纪初,有个南非小伙子,先后在德国和法国留学,于1906年回到南非,26岁任开普敦大学临时化学教授。之后不久,南非政府委派他出国考察、学习葡萄栽培技术。当他再次回国后,成为了斯坦伦堡首位葡萄栽培教授。这个小伙子名叫阿布拉罕-伊扎克-贝霍尔德(Abraham Izak Perold)。
1925年,贝霍尔德教授取Pinot Noir(黑品乐,这个被喻为法兰西葡萄王子)的雄蕊花粉,轻轻地刷到Hermitage(我们称为神索Cinsaut)的雌蕊上,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Pinotage(Pinot + -tage)葡萄树。它兼具黑品乐勃艮地式的经典细腻和神索的易栽培及高抗病品质。
(贝霍尔德教授)
直到1941年,在爱森堡(Elsenburg) 酿出第一桶Pinotage 酒时,Pinotage 才算正式开始了它的商业道路。
挫折
Pinotage刚踏入市场时,人们着实为它激动了一段时间。它的果实成熟期短,且含糖量高;它的藤蔓更健壮;用它所酿的酒,新酒就具有比其父、母双亲品系都更深、更浓的宝石红色。所以,它深受许多葡萄酒爱好者的青睐。
(更深、更浓的宝石红色)
1959年,好景葡萄酒公司(BELLEVUE ESTATE)所酿一款Pinotage《LANZERAC》在开普葡萄酒展览会上一举夺得冠军。从此,越来越多的葡农开始种植Pinotage。
但是很快,由于产量大,而多数酿酒师还缺乏对这个新葡萄品种的掌握技巧,导致生产了大量的劣质酒。许多人不大喜欢它那类似丙酮的气味。 1976年,一个英国的酿酒师代表团到南非访问,给了Pinotage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们根本不喜欢这个葡萄品种。他们说这酒“辣的可怕”,他们还说这酒“简直就是丙酮”,说这酒有“锈铁钉味”还算是一句有礼貌的话了。
许多种植者对Pinotage的前途心存暗淡,无奈中将大片长势很好的葡萄藤连根拔掉。几乎没人再敢开辟新的Pinotage葡萄园。
复兴
尽管如此,还是有少数葡萄种植者和酒商对Pinotage抱有信心,认为它一定会成为世界顶级酿酒葡萄品种之一。他们不断地实验、改进栽培技术,他们尤其把注意力放在酿酒环节上。
1987年,酿酒师Beyers Truter在Kanonkop生产的一款Pinotage 葡萄酒参加Diner’s Club Winemaker 年度大奖,一举夺魁。一些藏有Pinotage酒的人回到家,从酒窖中取出搁在角落里尘封了很久的Pinotage酒,开瓶以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酒陈化得非常好,飘逸出清新悦人的草莓、香蕉和巧克力等陈化香味。
四年以后,还是这位来自Kanonkop的酿酒师,让Pinotage走出了南非,走向了世界。Beyers Truter在1991年葡萄酒暨烈酒大赛中被评为国际酿酒大师,这是首位南非人获此殊荣。而且是携地道的南非葡萄品种!这一年,正逢南非政治变革,结束经济孤立之时。
[“如果今天我哭了,那么,留出来的泪是欢乐!多少人40年来一直养育着这片葡萄园,他们亲吻着、呵护着这片土地!” Beyers Truter(左1)获奖后如是说。]
之后,Pinotage获得新生!在一个接一个的专业论坛上,人们热烈地讨论Pinotage,人们开始重新评价Pinotage。90年代初,又一个英国酿酒师代表团到南非访问。 这次,他们带来的不再是“辣的可怕”、“锈铁钉味”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优秀的、极具潜力的葡萄品种”、“南非的未来”和“不可低估Pinotage”等等赞扬的词句。
1995年,《美国观众》编辑James Suckling访问南非,在品尝了Kanonkop产的陈年Pinotage后,感慨地说:瞧,这里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真不可思议!
终于,在70年之后,这个堪称南非“国家英雄”的葡萄酒:Pinotage,得到了它期待已久的荣誉勋章!
荣誉
1995年,南非成立品乐塔吉协会(Pinotage Association)
(品乐塔吉协会会标)
并于1997年设立了《Pinotage十大杰出葡萄酒大赛》,对Pinotage葡萄酒的宣传、推广、普及以及品质的提高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最近获奖十大杰出Pinotage的风采)
现在,这个土生土长的南非葡萄品种也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定居了,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可见到Pinotage葡萄园的身影。
新西兰有哪些特产
1、奇异果(kiwi)
kiwi除了用来称呼奇异鸟,这个词还用来称呼新西兰人,最早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当年新西兰士兵的绰号。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新西兰的基本货币单位——新西兰元,也常被称为“奇异”,因为钱币一面上头的有只奇异鸟。
2、猕猴桃
靠种猕猴桃成为百万富翁北岛的丰盛湾(Bay of Plenty)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盛产各种水果。当地的主要城市陶朗加(Tauranga)和蒂普基(Te Puke)镇一带是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中心,而仅蒂普基一地就生产了新西兰70%的猕猴桃,故它被誉为“奇异果之都”。
3、葡萄酒
新西兰的主要葡萄栽种地是在干燥、阳光普照的东部地区,其中包括吉斯伯恩(Gisbolne)、霍克湾(Hawke’s Bay)和马尔堡(Mal'lbolough)三个主要地区。
扩展资料
从20世纪初,新西兰引进我国的猕猴桃至今,出产的奇异果已经在全世界流行。目前,新西兰奇异果畅销全球70个国家,占全世界总产量的近28%,在每年5-12月的销售期间,市场更是有70%的猕猴桃来自新西兰。
而新西兰最大的猕猴桃产地是蒂普基,也被称为是“世界猕猴桃之都”,位于新西兰北岛的蒂普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更是包揽了新西兰70%的猕猴桃。每家每户只需要种几亩猕猴桃,便可以轻松成为百万富翁,因此蒂普基也成了全国最富裕的小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兰
有奇异果、猕猴桃、葡萄酒、绵羊油、麦卢卡蜂蜜等。
1、奇异果
奇异果原产于中国,移植到新西兰时被称为“中国醋栗”。但是新西兰果农在大量出口这种水果时,为它取名为奇异果,闻名于全世界。
2、猕猴桃
新西兰1906年从中国引进猕猴桃后,在丰盛湾引种得最为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猕猴桃产国,当地的猕猴桃干是旅游必不可少的美食。
3、葡萄酒
新西兰的主要葡萄栽种地是在干燥、阳光普照的东部地区,其中包括吉斯伯恩(Gisbolne)、霍克湾(Hawke’s Bay)和马尔堡(Mal'lbolough)三个主要地区。
这些地区位于纬度36至45度之间,纵长1600公里。类似于北半球从波尔多(纬度在44至46度之间)到南边的西班牙。在这样一个气候与土质都十分合适的地区栽种葡萄,结果就发展出种种不同的风格。
4、绵羊油
绵羊油并不是羊的脂肪,它的英文名为Lanolin,即为羊毛脂,是一种从天然羊毛中精炼出来的油脂。最好的绵羊油生产国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绵羊油的质地和纯度略低,可以用作身体乳,面霜,手霜或护足霜。
5、麦卢卡蜂蜜
麦卢卡蜂蜜是一种蜂蜜,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部的山坡、沿海地区、森林边缘,生有一种叫做麦卢卡[也称曼努卡](manuka)的红茶树。每逢初夏,它盛开的花朵会引得成群的蜜蜂来蜜源采集花蜜,以酿造独具特色的麦卢卡蜂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卢卡蜂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羊油
1、羊毛制品
在新西兰十大必买特产中其羊毛制品真的是火遍全球,发达的畜牧业,天然的农场,合理的喂养,使得当地的羊毛拥有着舒适、柔软且十分贴身的优势。据了解其羊毛制品在种类上也不仅仅只限于羊毛衫等等。
2、精油
要论精油的天然性和实用性,那新西兰的精油定会是很多朋友的首选,其制作精油的原材料都没有任的农药喷洒,而且整个精油的味道也是属于比较清爽大众型的。目前当地的精油用过的朋友在回购率上非常的高。
3、葡萄酒
新西兰在世界葡萄酒领域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果去到当地完全可以挑选几瓶合适的作为伴手礼或者自己享用。当地的有葡萄酒庄是非常开放的,所以整个的制作流程一目了然,口感和品质值得信赖。
4、曲奇饼干
当地的曲奇饼干都是采用纯天然的原材料烘焙而成,而且口味众多,一般在整个的包装上都非常的精美,适合送礼。
5、奶粉
奶粉在新西兰当地的绝对是不可不买的特产,其国内发达的畜牧业,世界顶尖的奶源生产线让奶粉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都享誉全球的。值得了解的是在新西兰的各大超市奶粉一人只能购买一罐,想多买就要多去几处超市。
1、奇异果
奇异果原产于中国,移植到新西兰时被称为“中国醋栗”。但是新西兰果农在大量出口这种水果时,为它取名为奇异果,闻名于全世界。
2、猕猴桃
靠种猕猴桃成为百万富翁北岛的丰盛湾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盛产各种水果。当地的主要城市陶朗加和蒂普基镇一带是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中心,而仅蒂普基一地就生产了新西兰70%的猕猴桃,故它被誉为“奇异果之都”。
3、葡萄酒
新西兰的主要葡萄栽种地是在干燥、阳光普照的东部地区,其中包括吉斯伯恩、霍克湾和马尔堡三个主要地区。
4、粗羊毛制品
新西兰的羊毛制品全世界都闻名,这因为他的羊毛制品的品质好,而且数量多,进而价钱合理。新西兰的羊毛制品品种很多,包括鞋,袜子,衣服,裤子,被子等。游客可以选择体积较小的商品购买。
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新西兰也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总计约有30%的国土为保护区。拥有3项世界遗产、14个国家公园、3座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
5、麦卢卡蜂蜜
麦卢卡蜂蜜是一种蜂蜜,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部的山坡、沿海地区、森林边缘,生有一种叫做麦卢卡[也称曼努卡](manuka)的红茶树。每逢初夏,它盛开的花朵会引得成群的蜜蜂来蜜源采集花蜜,以酿造独具特色的麦卢卡蜂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兰
1、奇异果(kiwi):kiwi除了用来称呼奇异鸟,这个词还用来称呼新西兰人,最早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当年新西兰士兵的绰号。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新西兰的基本货币单位—新西兰元,也常被称为“奇异”,因为钱币一面上头的有只奇异鸟。
而最著名的“奇异”可能是美味的奇异果。奇异果原产于中国,移植到新西兰时被称为“中国醋栗”。但是新西兰果农在大量出口这种水果时,为它取名为奇异果,闻名于全世界。
2、猕猴桃:靠种猕猴桃成为百万富翁北岛的丰盛湾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盛产各种水果。当地的主要城市陶朗加和蒂普基镇一带是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中心,而仅蒂普基一地就生产了新西兰70%的猕猴桃,故它被誉为“奇异果之都”。
新西兰1906年从中国引进猕猴桃后,在丰盛湾引种得最为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猕猴桃产国,当地的猕猴桃干是旅游必不可少的美食。
3、葡萄酒:新西兰的主要葡萄栽种地是在干燥、阳光普照的东部地区,其中包括吉斯伯恩、霍克湾和马尔堡三个主要地区。其他主要地区还有奥克兰、马丁堡、尼尔森和中奥塔哥。
这些地区位于纬度36至45度之间,纵长1600公里。类似于北半球从波尔多到南边的西班牙。在这样一个气候与土质都十分合适的地区栽种葡萄,结果就发展出种种不同的风格。
扩展资料:
新西兰位于南纬36至45度之间,是世界上最靠南的产酒国。其葡萄园主要位于海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大都拥有海洋性气候,昼夜均有海风吹拂。新西兰分为南岛与北岛两大岛屿,南岛较为凉爽,北岛较为炎热。
该国葡萄在生长期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雨水过度充沛,雨水不仅会降低葡萄的含糖量,也会影响葡萄的成熟度。 新西兰主要有8个葡萄酒产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奥克兰、吉斯本、霍克斯湾、怀拉拉帕、尼尔森、马尔堡、坎特伯雷和中部奥塔哥。这八个产区各有特色。
其中,奥克兰比较温暖、湿润,以出产红葡萄酒为主,重要品种有赤霞珠和梅洛,白葡萄品种霞多丽也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吉斯本被称为“霞多丽之都”,这里的霞多丽葡萄酒带有典型的热带水果香气。
霍克斯湾是新西兰最温暖的产区,日照时间也最长,波尔多经典红葡萄品种如赤霞珠和梅洛都可以在这里达到足够的成熟度,因此这里擅长出产类似于波尔多风格的红葡萄酒。怀拉拉帕有个明星级子产区——马丁堡,那里出产的黑皮诺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兰
新西兰的特产有羊毛制品、精油、葡萄酒、奶粉等等。具体介绍如下:
1、羊毛制品:
新西兰土产的羊毛品质上乘,非常适合制作成为羊毛制品,它与其它羊毛相比较而言,更舒适、柔软、贴身。
2、精油:
要论精油的天然性和实用性,那新西兰的精油定会是很多朋友的首选,其制作精油的原材料都没有任的农药喷洒,而且整个精油的味道也是属于比较清爽大众型的。新西兰精油在精油产业里面小有名气,主要原因归于其天然性,新西兰的农场里一般都不会喷洒农药,所以,购买时完全不用担心精油的安全问题。
3、葡萄酒:
新西兰气候温和,为典型的冷凉气候酿酒葡萄种植区,使得新西兰的葡萄酒具有特别的风味。普遍认为,新西兰的白苏维翁是世界上最好的,以风味纯净见称。还有霞多丽、雷司令、赤霞珠、梅洛、黑皮诺、汽酒等有名的葡萄酒。
4、奶粉:
奶粉在新西兰当地的绝对是不可不买的特产,其国内发达的畜牧业,世界顶尖的奶源生产线让奶粉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都享誉全球的。值得了解的是在新西兰的各大超市奶粉一人只能购买一罐,想多买就要多去几处超市。
注意事项:
在新西兰十大必买特产中当地的保健品在全球相关行业中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当地的胶原蛋白、叶绿素等等。不过在这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购买这些保健单品对孕妇老人和儿童一定慎用。
起泡酒好喝吗
起泡酒: 所谓起泡酒,专业解释是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大于1巴的葡萄酒。通俗的说就是会冒泡泡的酒。起泡酒是一种富含二氧化碳、适合于各种喜庆场合的酒种。起泡酒在欧洲都作餐前开胃酒,饮用前需冰镇至8~12度为佳。而对于口味偏重的美国人,他们又偏向于饭后搭配甜点来饮用。多数人饮用起泡酒会选择细高个的香槟杯,这样可以细致地观赏到汽泡的层次,但是窄小的杯口却让人无法尽情领略起泡酒的迷人香味,推荐使用瓶口稍宽的郁金香杯。
中文名
起泡酒
外文名
Sparkling Wine
解释
会自发产生泡泡的葡萄酒
分类
酒
定义
20℃时压力大于1巴的葡萄酒
快速
导航
品鉴
糖量划分
主要产品
酿造过程
常见词解
保护制度
香槟产区是法国的十大法定产区之一,是法国最北边的产区,以出产香槟酒(起泡葡萄酒)闻名于世[1] 。
???共3张
起泡酒丰富细腻的泡沫
根据法律,只有在法国香槟区,选用指定的葡萄品种,根据指定的生产方法流程所酿造的起泡酒,才可标注为香槟(Champagne)。在美国,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当地产的起泡酒仍在酒标上使用“香槟”一词;在欧盟及许多国家,香槟一词受到1891年签订的马德里协定的保护,只有在法国原产地命名控制(AOC)的相应区域及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才可使用,于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也重申了此点。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智利也分别与欧洲签订了相关条文,立意保护。
美国也部分认可香槟的原产地特性,禁止所有新酒使用这一名词。但在2006年或以前获得批准的酒标上可继续使用“香槟”一词,但前提必须标明在“香槟”前注明真实产地(如:加利福尼亚香槟),并且不出口至承认欧盟产品原产地标识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产气泡酒并不使用香槟一词。实际上重要的美国产区对于本产地的名声非常看重,觉得在产地后使用“香槟”对他们声望有负面的影响。
1993年,法国设计师伊夫·圣罗兰首创“香槟”香水,其优雅的造型像一瓶香槟酒窖。而法国政府认为“Champagne”一词是香槟酒的专用词,随之控告伊夫·圣罗兰。1993伊夫·圣罗兰败诉,还因此被罚款五万法郎用以赔偿酒农的损失。香水名称也于1996年开始变更为Yvresse醉爱(音同Ivresse,意为陶醉),但是香水的包装设计没变。
欧盟法庭亦于1994年裁定“香槟制法”一词同样也受到相应法例保护。现时其它地区出产的使用“香槟制法”酿造的气泡酒,通常标注为“传统制法”。其它国家的酒商用另外的词命名他们的起泡酒:卡瓦(西班牙)、斯普曼泰(意大利)、Cap Classique(南非)。意大利产,以麝香葡萄酿造的起泡酒也受到类似AOC的DOCG保护,名为阿斯蒂。在德国,塞克特是常见的起泡酒。其它法国产酒区也不能使用香槟一词,如勃艮第或阿尔萨斯所产的起泡酒叫Crémant(意为“产生细泡”)。错误标注为“香槟”的起泡酒常常会在查获后销毁。
瑞士有一村庄名为“香槟”,自1657年就已有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记录,也标注“香槟”。然而法国1906年才正式确认使用“香槟”标签。但是在1998年时,法国香槟酒农要求瑞士香槟村葡萄农停止在当地产白葡萄酒上以地名标注“香槟”,理由是与法国著名的香槟酒同音异义,而且颜色相似,容易误导消费者。后来法国以开放欧洲天空为条件,要求瑞士放弃香槟名称。1999年,瑞士政府接受了条件,与欧盟签署了保护香槟酒原产地名称的双边协议。
协议2002年6月1日生效,规定瑞士香槟村葡萄农不得再使用“香槟”原产地标签,包括不能标注葡萄农地址,标签须在两年内改变。2004年6月1日以来,香槟村产白葡萄酒改名为“自由-香”。
品鉴
起泡酒在欧洲都作餐前开胃酒,饮用前需冰镇至8~12度为佳。而对于口味偏重的美国人,他们又偏向于饭后搭配甜点来饮用。多数人饮用起泡酒会选择细高个的香槟杯。齐先生表示,这样可以细致地观赏到汽泡的层次,但是窄小的杯口却让人无法尽情领略起泡酒的迷人香味,推荐使用瓶口稍宽的郁金香杯。
?
香槟杯 起泡酒杯 郁金香型酒杯 葡萄酒杯
起泡酒瓶内压强很高,所以,开瓶时,瓶口不能对人,并且要按着木塞打开铁丝,再一手握着酒瓶,一手拿块儿布轻轻地转动木塞,听到轻巧的砰的一声,开得好是滴酒不出。如果压强太高,最好铁丝与木塞同时取下。另外,可以拿一块餐布盖在瓶塞上,增加阻力。如未饮完,最好马上塞紧瓶口,用铁丝扣扎住,或者用专门的香槟塞密封。喝起泡酒前最好不要刷牙,否则就感受不到它的香气了。
起泡酒是一种富含二氧化碳、适合于各种喜庆场合的酒种。在开启一瓶较大包装的起泡酒后,如果一次不能喝完,最好马上塞紧瓶口,用铁丝扣扎住,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影响起泡酒的清新爽口感。如果有冰箱,最好在塞好瓶口后,放在冰箱里,在较低的温度下冷藏(但不要使之结冰),并在一周内喝完。
喝起泡酒不需要摇动。闻酒香时,可以将酒杯凑到鼻下,轻轻地,细细地,闻酒杯里散发的酒香,重复几次,闻的次数多自然可以体会到各种香味。
青岛啤酒的起源
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01年,通过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青啤公司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抢占了全国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地产地销的战略转变。对购并企业,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机侵占青岛。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青岛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于当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日本人对工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39年建立了制麦车间,曾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国产以及西贡产;酒花使用捷克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汇管制,啤酒花进口发生困难,曾在厂院内设“忽布园”进行试种。由于设备能力的扩大,1936年实际产量四打装103202箱(3208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年10月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工厂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同年国家计委又批准拨款4998.39万元,进行13万吨技术改造工程,并要求在1988年建设13万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的发展规划,以加快青岛啤酒的发展步伐。这个时期,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于1991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中;年产2万吨的青岛啤酒四厂,也于1991年2月开始生产。到1992年末,青岛啤酒的年产量已达24万吨(一、二、四啤的青岛啤酒合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品种与生产结构,也不断有新的变化。青岛啤酒厂主要生产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产过黑啤酒。后来由于啤酒出口量扩大,酿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产,将青岛黑啤酒的技术工艺及有关设备,转移到其他厂生产,使用青岛牌商标。在日本人经营时期开始的制药——维他益车间,1977年后改为“青岛啤酒制药厂”,又增加生产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据国家整顿药厂的要求,停止生产。1964年,为了发展葡萄酒工业,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将果酒车间从青岛啤酒厂分出,成立青岛葡萄酒厂。1958年,根据市一轻工业局要求,青岛啤酒厂成立罐头车间,增加罐头生产(有午餐肉、猪肉罐头、鱼类罐头、苹果罐头等)。1963年,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产,罐头车间下马停产。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 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90年代初,通过与另外3个工厂的联合,成立了股份制公司,青岛啤酒厂也更名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现在27%的股份被美国的安海斯-布什公司持有,2008年英博集团购并安海斯-布什,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于11月18日决定附条件批准购并。 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内地在港发行H股上市的企业,同批赴港上市的还有上海石化等共9家。 1998年,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截至2007年9月,已在全国18个省市拥有或者绝对控股71家分公司[2]。 2002年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啤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啤公司战略投资者。 2005年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国内啤酒赞助商。 2009年4月30日百威英博(AB InBev),以每股19.78港元,向日本朝日啤酒出售青岛啤酒19.9%权益,套现6.665亿美元(折合港币51.69亿元) 这是日本公司首次成为中国大公司的大股东。 交易完成后 ,朝日将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原持有7.09%的青啤股权,加上新收购的19.9%,总共持有26.99%的股份,直逼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啤集团的30.89%。ABInbev 则将保留7.01%的股权 。 2009年5月11日百威英博啤酒全资附属公司A-BJade以每股19.83港元的价格将青岛啤酒的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7.01%及已发行H股股份总数的13.99%),股权出售给紫金矿业董事长陈发树,交易金额为2.35亿美元。 青啤历史: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 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 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 然而,我们啤酒业大力发展真正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符其实的啤酒大国。 融合了古老的珍贵典藏和现代设计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百年青岛啤酒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博物馆集青啤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为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 坐落在1903年建设的青岛啤酒厂——登州路56号内,它的建成不仅为海内外游客走近青岛啤酒、了解青岛啤酒提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视角”,更成为青岛市引以为傲的旅游产品。 整个临街建筑外墙以仿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展出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 青岛啤酒博物馆中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当属第一区域———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顺着时空的脉络,游客可以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青啤数不胜数的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啤参观访问的情况。许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和青岛啤酒的各阶段的实物是这一区域的展示精华。而祖辈曾在青啤工作过的德国、日本友人专门捐献的文物史料,使得这一展区更加引人入胜。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8月15日,是由英德商人合资兴建的,起初被称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
1906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仍生产黄啤酒和黑啤酒,商标有“札幌”、“太阳”、“福寿”和“麒麟”等品牌。当时有日本籍职员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国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扩展资料:
青岛啤酒惊喜亮相啤酒节
1、知名啤酒敞开喝
酒客们只要来到青岛啤酒大篷,就可以体验到青岛啤酒奥古特和青岛啤酒黑啤这两款最新鲜啤酒,领略世界金奖品质的魅力。
而除此之外,青啤大篷还提供纯生、原浆、白啤、IPA、蓝莓和葡萄果味等不同口味的啤酒,满足酒客们的不同需求,平时喝过的没喝过的青岛啤酒一应俱全,均可在现场品尝。
2、史上超大狂欢区
在啤酒大篷区最引人瞩目的,是位于中间位置的青岛1903大篷和奥古特大篷,两个大篷并肩而立。“往年青岛啤酒大篷往往一座难求,而今年青岛啤酒的两个啤酒大篷的规模扩大到约5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名酒客尽情狂欢。”
青啤大篷的负责人曾超介绍,青岛啤酒的两个饮酒大篷会有不同的风格侧重,青岛啤酒大篷依旧以狂欢为主题,而奥古特大篷则有略微舒缓的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啤酒
有关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
科学发现大搜查
http://www.ied.edu.hk/invent/invention/invention.html
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黑洞 为太阳质量24倍多[图]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7-11/02/content_6996370.htm
科学大发现:镭和钋
1867 年11月7 日,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非常和睦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玛雅·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家里5 个孩子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母亲是一所女校的校长。玛雅·斯可罗多夫斯卡长着一头金色的卷发,健康、聪明,记忆力惊人。虽然她比同班同学小两岁,但很快成为西科尔斯卡女士私立小学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她喜欢钻进父亲的工作室,那些仪器、试管、矿物标本,甚至验电器都使她着迷。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各科成绩总是名列第一。中学毕业时,她获得了1 枚金质奖章。进入巴黎大学后,她更加勤奋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先后取得物理学和数学硕士的学位。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学习,学习,顽强地学习前人总结的一切经验,把一生献给自己唯一的爱好——科学。
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实验室里,玛丽结识了才华横溢的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1859~1906)。当时比埃尔已经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了,担任巴黎化学和物理学院的实验室主任。在他们相识的第一个夜晚,玛丽和比埃尔围绕石英晶体展开了饶有趣味的科学对话。玛丽后来回忆说:“我喜欢他那种从容不迫、想了再说的谈话方式。我也喜欢他的纯朴,以及他既严肃又充满朝气的笑容。我们开始谈论科学……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比埃尔和玛丽一样,对舒适的物质生活漠不关心,一心衷情于科学实验。比埃尔的求婚是以真正的科学方式进行的。求婚者的第一件礼物是比埃尔自己撰写的一本小册子,题目为“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则,电场和磁场的对称原则”。在爱情面前显得有些笨拙的比埃尔,给玛丽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信:“让我俩终身相伴,以谋科学及人类之福利,这事业是何其伟大啊!”一封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赞美之词的求婚书,更激起了玛丽的无限敬意。玛丽接受了比埃尔的求婚。
1895年7 月26 日,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玛丽和比埃尔在巴黎郊区梭镇的市政厅举行了“一切从简”的婚礼,既没有牧师,又没有律师,连结婚戒指也没有。婚礼和传统的不同,蜜月更加别开生面,新婚夫妇各骑一辆坚固的自行车,在法国乡村作了一次骑自行车的蜜月旅行。婚后,夫妇俩开始携手进行科学研究。后来,玛丽的女儿艾芙·居里在那本杰出的传记《 居里 夫人传》中说他们是“两颗心一起跳动,两个身躯结合成一体,两位天才的智能共同思想”。
婚后,玛丽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但仍然不放弃她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学习,发表了有关回火钢的磁化问题的专著,获得一笔科研奖金。在剩余时间里,她同丈夫合作,协助他所进行的实验。医生们警告她注意左肺上的结核性病灶,并建议她去疗养院休养。但是玛丽执意不肯去,她太专心她的实验室工作了。这时,她和比埃尔对亨利·贝克勒尔的实验都发生了兴趣。贝克勒尔是位杰出的法国物理学家,在检验一种稀有金属——铀盐时,发现它发射出一种显然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光线。贝克勒尔把一种铀的化合物放在一块外面包着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发现铀的化合物已经透过黑纸在底片上留下了放射痕迹,照相底片颜色变黑了。他的观察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新型的发自固体物质内部的辐射,这种辐射能够使验电器放电。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某些奇异光线的穿透力。这种辐射的特性和来源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谜,这种能通过不透明物质的神秘的穿透力的本质是什么?这种奇怪的能源又从何而来?这些疑问强烈地吸引着玛丽和比埃尔·居里,玛丽决意去研究铀的辐射。这就是发现和研究镭的开始。这是一条漫长而险峻的科学之路,它使这对夫妇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代价,以最大的勇气和超凡的想象力,以百折不回的毅力,终于达到了目的。
从研究一开始,他们就遇到种种困难。玛丽唯一能得到的实验室是理化学院的一所破旧的木棚。夏天,房间闷热得像个蒸笼;冬天,温度常常在零度线上下。不过,总算有了进行科学试验的场所,这位弱小的肺病患者奋不顾身地开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秘密。她用比埃尔·居里发明的测量电的精确方法,迅速投入了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测量出铀射线的电离功率。她用极为简陋的工具,检查了铀的特性,发现这种金属神秘的放射现象不受光照、温度及铀化合物的化学状态的影响。她渐渐地确信,辐射现象来自原子的一种放射性能。她想:也许铀还不是唯一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为了测试辐射是否会发生在其他地方,她细致入微地检测了每一种已知的元素,包括单质状态和化合物状态的,发现钍的化合物也会发射出像铀那样的射线。她开始对散发射线的能量使用“放射性”这一术语。
接着,玛丽检测了内含钍和铀的矿石——沥青铀矿、硫铜矿和天然氧化铀,对它们进行了静电试验。在测量它们的放射性时,她发现其中的放射性要比预计存在钍和铀含量中的强得多。她把已知的化学元素一一检测过,没有发现任何元素有这样强大的放射性。经过无数次实验之后,玛丽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这些矿物质中存在着一种威力强大的放射性物质。她断定这种物质是一种新的元素。 1898 年4 月1 2 日,玛丽在给科学院的一份报告中宣布,在沥青铀矿中可能存在着一种新的威力强大的放射性元素。玛丽·居里正在开创原子时代。
在这个时刻,比埃尔暂时停下自己对结晶体的研究,开始与年轻的妻子同心协力,共同探寻这一新的元素。经过千百次试验之后,他们发现,正在探寻的这个新元素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仅占沥青铀矿的百万分之一!这一天,她心情激动地去看她的姐姐。“你知道吗,波萝妮亚,”她说,“我所不能解释的那种射线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发出来的。它就在那里,我要把它抓出来!”
首先,居里夫妇采用化学分析法:用酸和氢硫化合物把沥青铀矿中的所有元素分离出来。然后,迅速、准确地测量每种分离物的放射性。通过仔细地分离,他们发现,放射性仅仅存在于矿石的某些部分之中,主要集中在沥青铀矿中的两种不同的化学分馏部分之中,一个含有铋,另一个含有钡。他们提出一个大胆的理论:肯定存在着两种新元素。1898 年7 月,他们宣布发现了其中一种元素,它具有像铋一样的化学特性。出自对祖国强烈的热爱,玛丽把刚刚发现的新元素称为“钋”,让祖国“波兰”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钋的发现,使玛丽·居里初步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不久,他们又钻进那间阴冷潮湿的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继续探寻科学的奥秘。在圣诞节后的第二天,他们宣布,又发现了另一种新的元素。他们把它叫做“镭”(意即放射)。
他们的重大发现受到了广泛的祝贺,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说:镭和钋仅存在于这对夫妇事先准备好的、形迹令人感觉不到的物品中,“镭在哪里?拿镭出来给我们看看!”面对怀疑,居里夫妇决心努力获取纯镭和纯钋。由于钋比镭不稳定得多,他们决定首先分离镭。这必须要炼制巨量的原矿,而沥青铀矿又是一种十分贵重的矿,居里夫妇根本就买不起。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他们推理说,假如这个新元素存在于沥青铀矿石中,但又不同于铀,那么在提取铀之后的残渣中可能含有钋和镭。当时这种残渣几乎是一钱不值的,只需要付出比运输费略高一点的代价。
于是,他们开始订购成吨的“垃圾”——沥青铀矿渣。使他俩意料不到的是,奥地利政府决定赠给他们一吨矿渣,但要他们自己支付运输费,这正是他们十分情愿的。大量的、用粗布袋子装的矿渣被运到理化学院那间被人遗忘的小棚子前。从此,他们夫妇就一铲一铲地将“垃圾”注入熔炉中,玛丽站在熔炉旁,用几乎和她身高一样长的铁条搅拌着沸腾的原料,浓烟熏得她直流泪水。他俩就像汽轮上的司炉工,四年如一日始终不停地铲呀,铲呀,毫不动摇地炼制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从这种金属的熊熊烈火中把新元素的秘密发掘出来。
玛丽终于将经过炼制而浓缩了的物品带回棚屋内,精炼它们,开始了放射性溶液的分馏结晶工作。1902 年,即在玛丽·居里宣布可能存在镭那天之后的第45 个月,她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十分之 一克 纯镭,只有一茶匙尖那么点。她计算了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为225。在那个永生难忘的夜晚,比埃尔和玛丽来到那间阴暗的工作室,观察在微小的玻璃容器中发光的粒子。“磷光闪烁的蓝色外廓发出微光”,居里夫妇的脸“都转向那淡淡的微光,神秘的辐射光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关于这段时期,玛丽后来说过这样几句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没有帮助。然而,正是在这简陋破旧的棚屋里,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好、最幸福的几年,我们把精力完全奉献给了镭的研究工作。”
接着,玛丽又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分离了几毫克钋。但是没能获得纯钋。这证明钋是一种镭射线衰变的物质,她曾以如此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命名这种不稳定的元素。她总是遗憾钋没有镭那么重要。
镭的发现,奠定了放射学的基础,由此推动了原子科学的发展。后来,镭又用在医学上,造福于人类。镭可以治愈恶性肿瘤的医疗用途为人知晓后,一些国家的科技人员计划研制这种新元素。朋友们劝居里夫妇把提炼镭的过程申请专利权。当时镭的价格约为15 万美元 一克 ,对于生活十分艰苦的居里夫妇来说,这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但他们拒绝了。玛丽说:“镭不应当成为任何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镭是元素,它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主动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公布于世,不从他们的发现中“获取物质的利益”。由于发现了镭,以及在研究放射学方面的巨大贡献, 居里 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奖金(1903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被人们誉为“镭的母亲”。
居里夫妇把所有的奖金几乎都用到准备再做的实验上。而玛丽甚至连一顶新帽子都舍不得买,他们所渴求的,是一所可以进行实验的好房屋。巴黎大学的教务长曾写信给比埃尔,告诉他说,文化部长已提名给他法国荣誉勋章。在玛丽的赞同下,他回信说:“请代我向部长致谢,并请转告他,我丝毫也没有领取什么勋章的愿望,但我却迫切需要有一个实验室。”后来,居里当上了巴黎大学的教授,同时,大学也提供了一所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居里夫妇的毕生愿望实现了。玛丽曾说过:“我最强烈的愿望是要在华沙创建一个镭学研究院。”1925 年,她的夙愿也实现了。
玛丽在《比埃尔传》中写道:“不提高个人的素质,我们就不能指望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朝着各自的最高发展方向努力;同时,承担各自在人类通常生活中的责任。我们的主要义务是,有助于那些我们认为会对他们十分有益的人。”玛丽就是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放射性物质的科学研究上,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一天,她从实验室回家时,自言自语道:“啊,我多么疲倦啊!”次日,她已经不能起床了。医生们来看她,但诊断不出她生了什么病。有点像感冒、结核、恶性贫血,但又一样都不是。 1934 年7 月 4 日, 居里 夫人死于“镭中毒”引起的恶性贫血症。长年累月的研究,使她付出了致命的代价。但她的杰出发现,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也叫巴斯德(Pasteur,Louis)于1822年12月27日生于法国汝拉省的多尔,他的父亲是拿破仑军队的一名退伍军人,是个以制革为业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毕业于巴黎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从事化学研究,研究酒石酸盐的晶体,发现这些晶体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隐蔽的不对称性,一些结晶是另一些结晶的镜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样的关系。他在晶体研究方面的成就,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巴斯德在采取制备结晶的方法时是很幸运的,要得到分离的两种结晶,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于偶然,而采用了这种特殊方法,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制出大的不对称结晶来。这正如巴斯德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一举成名,他接到许多教授聘任书,并成为荣誉勋位团的成员。他虽然在化学方面成名,但使他彪炳史册的却是他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巨大成就。
1854年9月,法国教育部委任巴斯德为里尔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那里,他对酒精工业发生了兴趣,而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发酵。当时里尔一家酒精制造工厂遇到技术问题,请求巴斯德帮助研究发酵过程,巴斯德深入工厂考察,把各种甜菜根汁和发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观察。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它长大后就是酵母菌。
过了不久,在菌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又成为新的球状小体,在这循环不断的过程中,甜菜根汁就“发酵”了。巴斯德继续研究,弄清发酵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来的。这个过程即使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他认为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这是酿酒的关键环节。
巴斯德弄清了发酵的奥秘,从此开始,巴斯德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成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的粘液,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帮助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啤酒变酸。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这种“坏蛋”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即杀死了乳酸杆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的。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待上几个月,结果呢,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国传奇般的人物时,法国南部的养蚕业正面临一场危机,一种病疫造成蚕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丝调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人们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师杜马也鼓励他挑起这副担子。
“但是我从来没有和蚕打过交道啊!”巴斯德没有把握地说。
“这岂不是更妙吗?”老师杜马鼓励他说。
巴斯德想到法国每年因蚕病要损失1亿法郎时,他不再犹豫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有责任拯救濒于毁灭的法国的蚕业。巴斯德接受了农业部长的委派,于1865年只身前往法国南部的蚕业灾区阿莱。
蚕得的是一种神秘的怪病,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一只只病蚕常常抬着头,伸出有脚像猫爪似的要抓人;蚕身上长满棕黑的斑点,就像粘了一身胡椒粉。多数人称这种病为“胡椒病”,得了病的蚕,有的孵化出来不久就死了,有的挣扎着活到第3龄、4龄后也挺不住了,最终难逃一死。极少数的蚕结成茧子,可钻出来的蚕蛾却残缺不全,它们的后代也是病蚕。当地的养蚕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治不好蚕病。
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一种很小的、椭圆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一丝蚕以及饲养丝蚕的桑叶,巴斯德强调所有被感染的蚕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须毁掉,必须用键康的丝蚕从头做起。为了证明“胡椒病”的传染性,他把桑叶刷上这种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蚕吃了,立刻染上病。他还指出,放在蚕架上面格子里的蚕的病原体,可通过落下的蚕粪传染给下面格子里的蚕。
巴斯德还发现蚕的另一种疾病——肠管病。造成这种蚕病的细菌,寄生在蚕的肠管里,它使整条蚕发黑而死,尸体像气囊一样软,很容易腐烂。
巴斯德告诉人们消灭蚕病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检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来孵蚕。这个办法挽救了法国的养蚕业。
巴斯德一生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鸡霍的灵丹妙药。
鸡霍乱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瘟疫,来势异常凶猛,家庭饲养的鸡一旦染上鸡霍乱就会成批死亡。有时,人们看到有的鸡刚才还在四处觅食,过一会儿却忽然两腿发抖,随后便倒了下去,挣扎几下便一命呜呼了。有的农妇晚上在关鸡窝时,还在庆幸地看到鸡都死光了,横七竖八地躺在窝里。1880年,法国农村流行着可怕的鸡霍乱,巴斯德决心片服这种瘟疫。
为了弄清鸡霍乱的病因,巴斯德从培养纯粹的鸡霍乱细菌作为突破口,他试用了好多种培养液,他断定鸡肠是鸡霍乱病菌最适合的繁殖环境,传染的媒介则是鸡的粪便。他经过多次实验,但都失败了。茫然无序中,他只得放松一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时间。
休息几天以后,巴斯德又开始了研究实验,这时,他们发现“新大陆”了。他用陈旧培养液给鸡接种,鸡却未受感染,好像这种霍乱菌对鸡失去了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巴斯德顺藤摸瓜,终于发现,因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霍乱菌的毒性便日渐减弱。于是,他把几天的、1个月的、2个月和3个月的菌液,分别注入健康的鸡体,做一组对比实验,鸡的死亡率分别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鸡虽然也得病,便却不会死亡。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他另用新鲜菌液给同一批鸡再次接种,使他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都安然无恙,而未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却死得净光。实践证明,凡是注射过低毒性的菌液的鸡,再给它注入毒睡足以致死的鸡霍乱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势轻微,甚至毫无影响。
预防鸡霍乱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从这一偶然的发现中,导致了他对减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确认,使他产生从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设想。虽然在他这前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但有意识地培养制造成功免疫疫苗,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巴斯德堪称第一人。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这是巴斯德关于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爱迪生小时候热爱大自然。7岁时被妈妈送到了学校。从此,爱迪生每天都要端坐在教室听恩格尔老师讲1加1等于2,或者说2等于1加1。爱迪生开始在课堂上琢磨其他的事,例如他想:既然摩擦动物的毛可以生电,那么,如果把电线接在猫身上,再用力摩擦猫的毛是不是可以发电?恩格尔老师最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于是他经常呵斥爱迪生,爱迪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更让恩格尔老师恼怒的是,爱迪生还爱冷不防地问些令人难以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为此老师跟家长说这个学生跟不上学习,令家长将孩子领走。爱迪生的妈妈说:“据我观察,爱迪生还算聪明……”恩格尔反驳道:“不不不,他总考全班倒数第一!并总提荒唐古怪的问题,例如他问:‘老师,为什么 2加2等于4?’等于4就是等于4,这还要问吗?”妈妈不以为然地说:“恩格尔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算荒唐的问题巴!当牛顿发现一个苹果掉下来,提出了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却成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步。我们能说,牛顿不该提出这样的发问吗?”恩格尔一时不好回答,可他还是坚持己见,边敲着桌子边说:“牛顿是谁,您的孩子又是谁,能相提并论吗?”
爱迪生一生中惟一正规的教育就这样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爱迪生对妈妈说了一句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妈妈,长大后我要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发明家!”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发现,在只接种了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上,竟然长出了青霉。当他正在为培养基受到霉菌的污染而懊恼时,一个偶然的现象引起他的注意:培养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满了葡萄球菌的菌落,只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这是为什么呢?弗莱明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他把这种化学物质叫做青霉素。
牛顿和苹果变戍花的波义务
发现真理的事例
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纳什:以美丽心灵与人生博弈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风靡全球,该片以美国数学家纳什的生平为基础加以改编,当观众被影片中所表现的爱和美丽心灵所打动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那个孤独的老人也逐渐走入世人的视野。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军人家庭。14岁时,他的数学天分开始展现,由于他的存在,使教他的老师都产生受挫感。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在当时被看成游戏之作不入主流。此时的纳什对名利表现出无足萦怀的态度。别人常常请他解决数学难题,题目破解后,有些人却以此作为自己的成果来发表,当朋友气愤地建议纳什诉诸法律时,他总是一笑置之——解出难题是最快乐的事。 上世纪50年代末,纳什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还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但就在这时,不幸降临,他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精神错乱困扰了他30年。此时,母校向他张开双臂,特意留出一个闲职让这位昔日的天才有个栖身之地。于是,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常常有一个衣着怪异的“幽灵”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稀奇古怪的信息。多年来,纳什的经济来源就是从母亲临终前替他成立的信托基金中每月提取400多美元。他的妻子艾利西亚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一直陪伴照顾他。在她的努力下,奇迹出现,数十年后,纳什终于康复,由“疯子”变回“天才”。 上帝也最终眷顾了这个“怪人”。随着商业竞争时代的到来,纳什50年前所作的博弈论一下子成为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显学。纳什也因此进入诺贝尔奖评委的视野。为了验证纳什是否已经痊愈,诺贝尔委员会特意派代表访问他,当该代表向纳什委婉地表达他已被“考虑”授予诺贝尔奖时,纳什坦率地说:“我想您来这儿是想看看我疯没疯,如果我疯了却得了奖,肯定会把你们的事儿搞砸。”接着他又认真地说:“在你们看来我疯了几十年,我却以为,那不过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状态而已”。 1994年,纳什与其他两位学者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奖金的纳什对记者说,“我相信有资格申请信用卡了”,当被问及得奖对他的生活有何影响时,他说,“我现在可以去咖啡馆了”。纳什把奖金(3人分享后已经不多)一部分还了债务,一部分买了基金,然后就去资助那些贫困的研究者。他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亚依然照顾着他。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每天落日的余晖下仍然可见纳什散步的身影。对纳什而言,自己仿佛在与上帝进行一场人生博弈,用半生疯狂的代价获得暮年的声名,两者毫不亏欠,恰如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