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绿茶 六安瓜片 十大名茶之一 喝茶吧
- 2、安徽名茶之六安瓜片——最复杂的绿茶之一
- 3、中国十大名茶的六安瓜片
- 4、六安瓜片是什么茶
- 5、六安瓜片属于什么档次
- 6、六安瓜片是中国名茶,还是著名商标
- 7、瓜片是10大名茶之一么
- 8、瓜片茶属于什么茶?
绿茶 六安瓜片 十大名茶之一 喝茶吧
是的,六安瓜片是绿茶中的一种,也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属于绿茶类别。六安瓜片制作历史悠久,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等特点而闻名于世。喝六安瓜片绿茶有助于提神醒脑、促进消化、降低血脂和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
安徽名茶之六安瓜片——最复杂的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绿茶,十大名茶之一,安徽省名优绿茶。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以其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称誉于世。
安徽省金寨齐云山周边所产的六安瓜片茶在形、色、味、香上均堪称一绝,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生产区。
六安瓜片外形:颜色宝绿鲜艳,外形呈单片瓜子形,茶条均匀。
茶水:茶水颜色为浅绿色,清香高爽,滋味香醇。
叶底:泡开的茶叶为嫩绿色,叶面较完整。
在中国复杂的茶叶谱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
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
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与其他茶叶不同,瓜片的采摘极为讲究,只采摘最嫩的叶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条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从采摘技术上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叶子单独采摘的茶叶。
每年3月底茶树经过越冬期开始萌发新芽;4月初,一芽一叶初展,即第一个叶片长出;4月上旬第二个叶片长出;4月中旬第三个叶片长出;第四个叶片长出时应该在4月20日谷雨前后。当第四片叶子长出时,采茶人开始轻轻摘下第二片叶子。
第一叶是不要的,因为长时间包着芽头,长出时就老了;而此时第二叶刚刚展开,页面长度在3厘米左右,既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保证叶片的嫩度,正好采摘。同时,茶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新叶独具精华。
第二叶采摘后,隔1~2天后第三叶则叶形初展,即可采摘,以此类推。
随着气温的升高,叶片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快。所以,在众多鲜叶中,以第二片为极品,最为华贵,传统上才称其为“瓜片”。第一片叶称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叶称为“梅片”,芽头称为银针。
瓜片的黄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内,一旦过了5月5日的立夏,气温上升快,叶片迅速变老。可以说,立夏之后,已无瓜片。此时采茶,已不需要绣花般的精细,用手掳采即可。
采茶时期的天气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则叶片含水过多,容易发酵。如果天气热得太快,新叶加速老化,采摘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采茶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不可使叶片受损,也不能折断枝条。
一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也只能平均采3~4斤的鲜叶,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采1斤鲜叶。一般4~5斤的鲜叶加工后才能产出1斤瓜片,所以一个工人一天所采鲜叶也产不出一斤茶。
瓜片传统的采摘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前采摘直接将长了四五片叶的枝条掐断,然后增加一道“板片”工艺——就是采茶回来后,将叶片从断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别归类,嫩叶与老叶用不同的火候杀青,而芽头可做毛峰,或将芽、梗加工后自己喝。
现在“板片”工艺已经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额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将分拣环节提前到采摘环节,可以尽量保证每片叶子的嫩度最佳。
刚采回的鲜叶是没有味道的,经过10小时的摊晾后,开始散发出淡淡的花果香气。
摊晾时不能被太阳直晒,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条件的要翻一翻。
在鲜叶加工中尤其讲究火工,是瓜片制作的一大特点。甚至可以说,唯其如此,瓜片才可称之为瓜片。
第一道工序是杀青,即对鲜叶进行初步干燥。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杀青分为生锅和熟锅,两锅连用,先炒生锅后炒熟锅。炒茶锅的直径为80厘米,锅台是一个大约25~35度的斜面。炒茶的工具是一个细竹丝或者高粱穗编成的“茶把子”,像一个扁扁的小扫帚。灶台用木柴加热,生锅的锅温为100~120摄氏度。
投下鲜叶约2两,要每一片叶子能都接触到锅底。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噼啪声则温度合适,若温度过高叶子就焦糊了。炒生锅时,炒把手心向上,托住把柄推动叶子在锅内不停地旋转,边旋转边挑抛。
炒生锅大概1~2分钟,叶片开始发软变暗,叶片的含水率降到60%左右。于是将生锅中的叶片直接扫入并排的熟锅。熟锅的温度要低一些,约为70~80摄氏度。
炒熟锅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它的作用在于给叶片雕琢形态,整理形状,通过茶把子的拍打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叠起来,形成瓜子形状,如同用手折纸飞机。不过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口炒锅内用茶把子完成的,需要炒茶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状之意,如果熟锅定型不成功,茶叶品级就会大大降低。
炒茶师边炒边拍,使叶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叶片边缘向后折叠。炒熟锅不仅要定型,还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叶香味更浓。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分钟,茶叶已变为暗绿色,含水率进一步降到35%左右。
两道杀青完成后,开始进入茶叶的干燥烘焙阶段,这将直接决定茶叶的口感、香气。瓜片烘焙分为三个阶段——毛火、小火和老火。
一般情况下,茶农在熟锅杀青后马上就要“拉毛火”。
烘焙的燃料要选择最好的栗炭,不能有一点烟气,否则茶中就会有烟火味道。拉毛火需要竹条编制的小烘笼,形似一个宽檐礼帽,下有圆柱形的笼裙拢住火苗。每笼约铺放3斤熟锅茶叶,烘顶的温度约100摄氏度,每2~3分钟翻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笼。拉过毛火后,叶片已经比较干燥,含水量不超过20%,颜色由暗绿转为翠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起,形似细长的瓜子。
拉完毛火的茶称为“毛茶”。茶农白天采茶,当晚就要经过杀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时加工,茶叶就可能发酵。毛茶制好后放到大竹笸箩里,去掉形状不规整、颜色不好的叶片。挑拣完成后,毛茶就可以卖给茶厂,按级定价。到了茶季,各村镇都有茶叶夜市,即使半夜农民也可以挑着毛茶去交易。
后面的两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则由茶厂完成。
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个小烘笼上摊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顶温度则比拉毛火时上升了20摄氏度,最高到120摄氏度。由一名茶师不停地翻摊,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此时茶叶含水率降到10%左右。
小火后,把茶叶放入竹篓中停放3~5天,按照制茶的术语称为“吐绿”或“回疲”。由于鲜叶中叶脉的含水量高于叶片,经过几重炒制、烘焙后,叶片已基本干燥,而叶脉仍有水分。经过三五天的停放,使叶脉将水分吐出,整片茶叶的含水量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下一步继续烘焙。
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茶叶的香气、色泽、定型、断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号烘笼,直径1.5米左右,每笼上可摊放茶叶6~8斤。烘笼顶端的温度继续上升,要达到160~180摄氏度,80斤木炭排齐挤紧,形成一个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势猛烈均匀。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产周期,从采摘到成品需要一个星期。由于干燥彻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叶,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较低,平均4.5斤鲜叶出1斤干茶。
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杀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须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都是适合冲泡的器具,这里建议用盖碗、直通玻璃杯冲泡。
1、准备一壶开水,一只透明玻璃杯;
2、然后用开水清洁杯具;
3、将3g六安瓜片投入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为1:50;
4、然后向杯中注水七分满,顺时针旋转杯身,静候3分钟;
5、待茶浸润舒展开后,即可品饮六安瓜片,茶汤饮用至茶杯1/3处,即可再次续水饮用。
冲泡经验提示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两次冲泡的方法,先用少许的水温润茶叶,水温一般在85℃左右。
因为春茶的叶比较嫩,如果用100℃的水来冲泡就会使茶叶受损,茶汤变黄,味道也就成了苦涩味。
中国十大名茶的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曰“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中也有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画屏。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50年代曾有茶叶工作者,为调查六安瓜片茶树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冒险攀登探洞,见洞内蝙蝠粪便厚积,松软如绵。蝙蝠栖居石缝深处,白天很难见到,但静坐洞中却时而能听到蝙蝠飞翔之声,如风似涛。洞口有野茶一丛,有人说为蝙蝠衔籽而生,无从断定。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6. 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气温: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六安瓜片的选购常识。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三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一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 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峰砍柴,刚走到半山腰,却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怀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有专家提醒,颜色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颜色越绿并不意味着茶叶品质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2.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专家补充,如果是着色的碧螺春,它的绒毛多是绿色的,是被染绿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应是满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绒毛。
六安瓜片是什么茶
什么是六安瓜片?
1 基本简介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2 产地介绍
六安瓜片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
观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3 历史传说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4 功效作用
六安瓜片[1]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1、营养价值高:六安瓜片是所有绿茶当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茶叶,因为全是叶片茶生长周期长,茶叶的光合作用时间长,茶叶积蓄的养分多。
2、抗衰老: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3、抑制细菌:六安瓜片抗菌研究显示,六安瓜片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备整肠的功能。
4、降血脂: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5、瘦身减脂:六安瓜片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6、防龋齿、清口臭: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7、防癌:六安瓜片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8、美白及防辐射作用: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六安瓜片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抗辐射作用,茶多酚既可以直接清除辐射中产生自由基,减少脏器的损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又可以对机体造血功能起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抗辐射效果。因此对长期接触电脑、长时间看电视的“荧屏族”、核工业工作人员、放射科医生等,绿茶是不可多得的保护神。
9、改善消化不良情况: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六安瓜片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六安瓜片减轻病况。
5 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扳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2]
6 选购方法
一是干茶评赏。
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
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
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茶汤评审。
闻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
望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
品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
观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7 名人赞扬
名茶、名史、理所当然的涉及众多古今中外名人。
一代皇后慈禧太后,每月方使享用14两。在晚清慈禧膳食单上,也有规定月供瓜片十四两。
一代名将叶挺将军,最爱喝的茶是“六安瓜片”。他不仅自己爱品尝,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第一次喝“六安瓜片”就是叶挺将军送的。
一代伟人周恩来,不仅与叶挺将军有一段“六安瓜片”的情结。在他病重辞世之前,还向喂茶的医护人员说:“我想喝点六安瓜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作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特使,一九七一年七月第一次秘密访华,为中美两个大国建交打开大门。回国前国家赠送他一桶“六安瓜片”茶,作为礼品茶。
大别山这块热土,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六安茶,也有闻名中外的里边人。现在仍健在的洪学智、汪永华,据说洪老每年都要喝几斤“六安瓜片茶。刘伯承夫人汪永华老人去年年前回乡看望乡亲,回北京临走时乡亲们送什么也不要,唯独只要了”六安瓜片“。并且说,六安瓜片茶好,刘帅活在最爱喝。
现代最有名望的中国茶叶专家陈橼、王泽农在他们所著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国名茶及其生产特性》书中,对“六安瓜片”评价极高,称之为历史传统著名绿茶。1992年,王泽农作有《满庭芳二阕》:“更喜齐山密林,巍崖下,婉转溪流,得天厚,六安瓜片,甘香润吻喉”赞咏“六安瓜片”。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将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清、静、雅、和”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绿牡丹4种名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领导人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拓展资料: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
提片: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
梅片:进入梅雨季节,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这段时期采制的称为"梅片"。齐山瓜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拓展资料:六安瓜片,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还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能够改善消化不良。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瓜片是烘青绿茶。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因制成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形状,因此取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分为七道:首先提摘、剥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和拉老火。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一芽二三叶为主,采摘求“壮”不求“嫩”。鲜叶采回来要及时剥片,分为嫩叶、老片和茶梗三类。接着进行生锅和熟锅。生锅温度100摄氏度左右,熟锅稍低,两锅相邻,主要起到杀青作用。最后分别经过毛火、小火和拉火,直到叶片绿中带霜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694cac01b03eb13532fa40e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694cac01b03eb13532fa40e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694cac01b03eb13532fa40e4"/>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a1ab5c89392ac65c1138b6c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a1ab5c89392ac65c1138b6c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d3d539b6003af3a1ab5c89392ac65c1138b6c2"/>
拓展资料:六安瓜片,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还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能够改善消化不良。
六安瓜片属于什么档次
属于高档茶品。根据查询茶叶市场得知:六安瓜片属于绿茶中的细叶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精细,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鲜爽,在茶叶市场上,六安瓜片的价值较高,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是中国名茶,还是著名商标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显然是名茶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瓜片是10大名茶之一么
【简介】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近年来,“六安瓜片”经历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产量曾一度严重滑坡,为了使“六安瓜片”老枝绽新蕾,切实改变其生产工艺简化、规格下降的实际情况,六安市委、市政府从抓品牌、品质、品位入手,强力突出“六安瓜片”产地、工艺和品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掘“六安瓜片”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六安瓜片”这一深待闺中的少女,再一次焕发出青春亮丽的光彩。目前,全市已拥有天然优质的“六安瓜片”茶园30万亩,开发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级等系列,年产报品、精品“六安瓜片”达3万余公斤,产品远销日、法、德、美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品茶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六安瓜片的一般品尝有四个步骤: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的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 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形以色为主。 六安瓜片的选购常识。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六安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 六安瓜片的名茶--名史--名人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名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 《一》【名茶】 “六安瓜片“,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国际著名特种绿茶。象其它中国名茶一样,“六安瓜片”生长在长江以北,靠长江边大边山北麓淠河上游的天然腹地,这里高山环抱,云雾缭绕,青山碧水,竹大成林。是“六安瓜片”的先天性条件。与其他众名茶不同的是“六安瓜片”采制技艺和加工工艺独特。采摘时间必须在“谷雨”前后十天,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时采摘,以保证茶品茶味。早上采,下午“板片”、“去梗”、“去芽”,以“片”去胜。炒制时,分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大火,竹篓装茶木炭灰,炭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罩即提,二、三付烘篮,交替进行,一抬一步,边烘边翻,节奏紧扣,配合默契,如跳古舞一般,次数在80次以上,直至起霜有润,清香扑鼻。用专家们的话说“实为一绝”。其外,制作“六安瓜片”的茶树,必须是当地自古以来的“小叶种”,否则就变形走味。请代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1637—1708 安徽桐城人)所著《聪训齐语.卷一》这样写到:“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介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其它不必问矣。介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土皆可为岁寒之交。六安尤养脾。食饱最宜。”《中国质量报告》1997年5月20日在品味全国十大名茶时称:“六安瓜片既是饮料又是良药,有消食解毒去疲劳之功效。”
瓜片茶属于什么茶?
安徽地方茶——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简称瓜片、片茶,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主要产地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原金寨县和裕安区两地处大别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