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行业分析报告,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文目录一览:

股票分析报告(贵州茅台股票分析报告)

本篇文章将对贵州茅台股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该股票的投资价值和潜在风险。
1.公司概况
贵州茅台是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也是中国股市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其产品茅台酒是中国传统白酒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口碑。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贵州茅台拥有完整的酿造生产线和强大的销售网络,产品线涵盖了多个价格段和不同口感的白酒,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公司还积极布局电商渠道,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2.财务分析
贵州茅台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财务表现。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稳定性较高。贵州茅台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较为稳定,并且高于同行业水平。这表明公司在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方有竞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贵州茅台的资产负债比率相对较高,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资金运作和债务结构,确保公司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
3.市场前景
中国白酒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贵州茅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于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不断增长,贵州茅台作为一种高端白酒,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贵州茅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对海外消费者的宣传和推广。随着中国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贵州茅台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稳定的财务表现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贵州茅台第三季度净利润444亿元直销渠道收入显著增加

10月16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披露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6.77%;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9%;基本每股收益35.34元。报告期内,贵州茅台直销渠道收入显著增加,超过300亿元。
此外,多家上市酒企近期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普遍表现亮眼。
茅台增加直销销售
季报显示,贵州茅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46亿元,同比增长15.81%,相比今年第一、二季度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贵州茅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约七成。公司指出,系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茅台集团财务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减少,以及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增加所致;公司合同负债同比增长近三成,环比第二季大幅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酒类品种中,系列酒销售增速超过茅台酒。据统计,本期公司销售茅台酒略增至约744亿元,系列酒达125.4亿元,比去年同期系列酒销售增长约三成。
另外,贵州茅台增加了直销渠道投入,今年前三季度直销渠道金额达到318.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一倍,而批发渠道则同比微降至550.59亿元;国内茅台经销商也减少了5个,最新为2084个,变动情况与上半年一致,第三季度也并未新增经销商。
市场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贵州茅台股价累计下跌8.44%,并在近期进一步下跌,最新报价1737.61元/股,但公司获“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以及私募持续加仓。
截至报告期末,沪股通增持贵州茅台110万股,期末持股7.31%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金汇荣盛三号私募和瑞丰汇邦三号私募再度增持,分别达到0.6%和0.51%。
酒企前三季度业绩向好
除了贵州茅台外,酒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普遍预增,多家盈利同比增速在三成左右。
泸州老窖表示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盈利预计实现80.52亿元_8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8%-32%。
古井贡酒快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7.65亿元,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增长约三成。
相比,老白干酒盈利增速居前,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5.33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加113%左右;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约四成。据介绍,得益于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市场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所致;另外,今年1月份公司收到了土地收储补偿款,非经常性损益比去年同期增加1.8亿元左右。
另外,多家白酒公司的经营数据显示1-9月业绩向好。
据洋河股份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4.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5%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6.6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5%左右。
山西汾酒预计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2%左右。山西汾酒称,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青花汾酒系列等中高端产品实现大幅增长。
水井坊统计,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净利润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0%。今世缘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5.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18%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两成。
今年下半年以来,白酒板块指数持续下挫,累计下跌约16%,板块市盈率降至近三年低位。机构分析指出,白酒旺季动销整体仍呈现弱复苏,但板块基本面整体向好。需求环比改善,且目前估值偏低,未来随着经济复苏、需求进一步回暖,或迎来估值修复。高端白酒需求韧性强,预计动销平稳向上,并促进酒企端全年增速向上,且在近期调整后估值性价比高。次高端板块目前估值合理,短期在宴席等场景回补下环比改善,且长期全国化发展空间可期,有望迎来估值回升。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酱香型白酒市场前景

在酱香型白酒行业中,未来五年将呈现一系列发展趋势,展示着该行业的广阔前景。首先,酱香型白酒的规模将迅速扩大,产区将呈现泛南方化的趋势。其次,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的崛起而发生变化。此外,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主价格带和各细分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以下是对这些趋势的详细分析:
1、酱香型白酒规模将迅速扩大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将超过80万千升,销售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利润和市场利润(包括流通领域)将超过1500亿元。这显示出酱香型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2、产区呈现泛南方化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的主要产区将集中在赤水河流域,形成了以茅台镇为中心、赤水河为内环、长江名酒带为外环的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这种泛南方化的趋势将带来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3、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而改变
酱香型白酒行业中将出现四家酱香型白酒公司进入白酒行业前十大公司之列,而前五十家公司中将有二十多家公司涉足酱香型白酒市场。这将对中国白酒品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行业向多元化发展。
4、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将通过切割和占领各个价格带,形成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同价格带的细分市场将有不同的市场领导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偏好。
5、未来五年将是酱香型白酒行业十大公司排名的关键窗口期
未来五年对于酱香型白酒行业来说,将是企业排名和竞争格局的关键时期。无法进入前十名的企业将逐渐失去资本价值和在酱香型白酒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机会。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以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6、酱香型白酒仍是中国传统产业的黄金产业
酱香型白酒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未来五年,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将相互伴随。酱香型白酒产业将继续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中的黄金产业,持续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贵酒精品是贵州贵酒为传承品质,体现传统与现代工艺而推出的高性价比绵柔酱香型白酒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今,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贵酒精品面向全国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推广我们的高品质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酱香型白酒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礼仪密不可分,因此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喜爱。酱香型白酒是中国最主要的白酒类型之一,其市场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需求更加旺盛。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酱香型白酒的销售额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且增速高达11.5%,显示出其强劲的市场表现和潜力。
——2022年中国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将进入中场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
本文核心数据:酱香型白酒产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
2021年酱香型白酒产能和2020年基本持平
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19-2021年,中国酱香型白酒产能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2021年产能约为60万千升,和2020年基本持平,约占我国白酒总产能的8.4%。相比2020年,2021年酱香型白酒产能之所以没有增长,主要原因是:仁怀(茅台镇)产区受环保整治等综合原因影响,导致仁怀(茅台镇)产区整体减产约20%,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习水、古蔺、金沙、遵义和其它产区的增产量。
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逐年增长
2016年以来,茅台批价不断创下新高,品牌力再上台阶,众星拱月,其他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纷纷开始发力市场营销传播酱酒文化和培育酱酒消费氛围,在渠道推动和需求不断扩容下,2019年开始酱香型白酒明显崛起,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19-2021年,中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0%,约占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的31.5%。
贵州茅台营收超过千亿,一家独大
根据2021年酱香型白酒主要企业销售数据情况来看,贵州茅台营收超过千亿,一家独大;三家100亿级企业(贵州习酒、四川郎酒、贵州国台)、两家50-100亿级企业(贵州金沙窖酒、贵州珍酒)、一家20-50亿级企业(贵州钓鱼台酒业)、十家10-20亿级企业、数家5-10亿级企业。
酱香型白酒进入中场
酱香型白酒产业和市场也划分三阶段:2011-2021年是酱香型白酒上半场,处于品类扩张期;2022-2027年为酱香型白酒中场,从品类扩张转向品牌竞争;从2027年开始酱香型白酒进入下半场,即头部品牌竞争时代。
在酱香型白酒中场,未来五年(2022-2027年)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酱香型白酒体量将快速壮大、产区呈现泛南方化趋势、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而改变、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主价格带和各细分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未来五年将是酱香型白酒行业前十企业排位的关键窗口期、酱香型白酒产业将会发生更多和更大的产业并购和重组、酱香型白酒产业仍是我国传统产业中的黄金产业,具体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贵州白酒市场调查报告

贵州白酒产量持续下滑,产量全国占比仅为3.5%
从产量来看,1949年,贵州酒年产量仅为0.09万千升,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具体的,2010-2016年,贵州省白酒产量逐年增长,并在2016年创下49万千升的产量峰值;2017年至今,由于受白酒质量安全事故、政府严加惩治政治贪腐以及多项禁酒令的影响,国内白酒产量表现疲软,贵州省白酒产量持续下滑。2019年1-5月,贵州省白酒产量延续下滑趋势,同比减少了10%,仅为11.7万千升。
从全国各省市白酒产量对比来看,贵州省白酒产量不大,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量为30.9万千升,全国占比仅为3.5%,白酒产量远少于四川省,并排在江苏、湖北、北京、安徽、河南、山东之后,位列全国第八。
黔酒利润总额全国占比超四成,行业盈利水平高
然而,尽管贵州不是中国的白酒产量大省,但贵州却是中国的白酒销售大省。2018年,贵州白酒以全国3.5%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行业16.7%的销售收入和41.6%的利润总额。
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1445家,其中,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约为15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全国占比约为10%左右。相比之下,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大幅增长了26.4%和30.9%,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16.7%和41.6%。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白酒企业的盈利能力远高于全国水平。从销售利润率来看,2012-2018年,贵州白酒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始终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全国30个百分点以上。
而贵州白酒产业盈利能力之所以强,主要得益于贵州茅台盈利能力之强大。从上市企业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有19家白酒上市企业,其中贵州仅有贵州茅台1家上市企业。但贵州茅台业绩规模一家独大,其营收规模占19家上市企业营收总规模的35.3%,净利润更是超过了其他18家上市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可见,尽管贵州省白酒制造企业不多,但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企业规模较大,销售实力极其强劲。
贵州白酒品牌高度集中,贵州茅台引领梯度发展
事实上,贵州省白酒品牌高度集中,贵州茅台一家独大。从贵州茅台历年业绩表现来看,2001年至今,贵州茅台营收和净利润规模逐年攀升,并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逐渐成长为中国白酒行业龙头老大。
从全国对比来看,按照营收情况来划分,可将全国白酒企业分为五个梯队,其中,贵州茅台稳居第一梯队,营收规模远超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白酒品牌。
从贵州省内对比来看,2018年贵州全省白酒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8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8户。其中,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仅有茅台集团1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包括有习酒公司、金沙酒业、国台酒业3家企业,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主要有青酒、酒中酒等,其余白酒企业销售收入规模则均在5亿元以下。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目标远未实现,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而从贵州白酒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来看,根据2018年12月贵州出台的《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贵州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22年,白酒产量达到80万千,白酒产值达到1600亿元。而截至到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量仅为30.9万千升,白酒产值仅为982亿元,距离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表明贵州白酒产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21-30岁白酒消费者占比提高
从白酒消费的年龄分布来看,2021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31-40岁消费者仍是购买的核心人群,该年龄段消费者占比接近一半;从白酒消费的年龄变化来看,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年龄段较2021年占比减少,而21-30岁消费者占比则有所增加,从2021年上半年的20%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23%。
男性消费者是女性的2.6倍
从白酒消费者的性别占比来看,男性消费者依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2021年男性消费者占据了白酒消费者中的超过七成比例。
消费者平均每两个月下单近三次
2022年上半年白酒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京东数据,白酒消费者月平均购买频次达1.44次;近8成消费者购买件数主要集中在1~2件;有多次购买行为的白酒消费者,平均购买间隔天数为4.61天,其中42.22%的消费者购买间隔天数不超过2天。
浓郁酱香最受消费者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消费者的崛起,白酒的口感成为左右用户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浓郁酱香、口感甘冽、留香持久成为消费者购买白酒考虑因素趋势词前三。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现状分析如下: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从业人员上来说都是其它酒类无法比拟的。
中国白酒种类很多,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多个香型,其中浓香型占全国白酒消费市场的80%以上,基本上饱和,饱和的原因就是浓香型白酒口感大多数人比较接受,能够工业化的大生产。
主要是以液态法为主,要做浓香型酒唯一的优势就是从价格上比其他酒低,其他香型的白酒要么就是多数消费者不接受这个香型,要么就是生产能力有限等多种因素。
另一方面,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高端白酒,近些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显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白酒行业分化严重,高端白酒的增长前景无疑更为广阔。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就认为,中国白酒在整体分化趋势下加速品牌化与品质化进程,马太效应明显,优势不断扩大,价格带不断升级,而区域中小型企业市场不断被一线酒企掠夺,酒类消费挤压态势越发明显。“一线名酒会加速成长,区域中小酒企会加速衰退。”蔡学飞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白酒行业两极分化加速,高端白酒增长态势强劲,次高端以及地方性白酒涨价成功的品牌估值将会大幅上涨。浙商证券也认为,预计一线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中短期受疫情影响最小,第三季度在宴席需求带动下有望出现报复性反弹。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山西汾酒(600809)、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行业产量、白酒行业销量、白酒行业产销率、白酒行业市场规模。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2016-2019年,我国白酒行业的产销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在行业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去除了大量的白酒库存,实现99.30%的产销率;2019年,行业产销率下降至97.3%,比2018年的产销率下降了2%。根据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和销售量可以计算出,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销率为98.3%。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产销率最新数据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根据2021年财报,茅台酒制酒车间设计产能为4.27万吨,实际产能为5.65万吨,产能利用率达132.32%;从贵州茅台整体产能来看,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达113.84%。泸州老窖2021年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均为1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00%。
白酒行业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
2016-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6033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贵州茅台长期走势分析

最近茅台酒价格连创新高、限价、推广直营、股价波动、院士评选等引起广泛关注。3月12日参加茅台专家顾问座谈,针对茅台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和资本市场关注点,任泽平博士发表几点看法。针对茅台酒定价问题,其认为茅台适合奢侈品牌定价条件。
2016-2019年,贵州茅台酒产销小幅增长,2019年,茅台累计产量4.99万吨,销量3.46万吨。2020年度,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5万吨,系列酒基酒2.5万吨;其中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94亿元左右(含税销售额106亿元左右)。
国外市场份额潜力或将提升
2019-2020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酒消费量96%以上都集中在国内,国外份额不超过4%,且变动幅度不大。长期消费集中在国内,与东西方文化密不可分。但未来如果走高端奢侈品路线,国外市场潜力空间或将提升。
纪念酒上涨幅度较大
2021年3月14日,飞天茅台散瓶单价达2470元,较前一日上涨10元,除此之外,2017-2019年原箱就系列出现部分下跌,生肖纪念版系列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任泽平:建议国外售价是国内2倍!茅台要成世界奢侈品
针对上述茅台价格问题,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热点,任泽平认为,茅台适合奢侈品高端路线,具体贵州茅台酒定价问题,前瞻整理了221年3月12日任泽平关于茅台定价路线观点,主要表现如下: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22年中国贵州白酒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是贵州白酒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贵州白酒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贵州白酒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直以来,白酒产业都是贵州最具标志性的产业。茅台作为贵州白酒的名片,产品质量以及品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均独占鳌头,也引领了贵州其他白酒品牌的梯度发展。此外,贵州遵义与四川的宜宾、泸州共同构成“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白酒产业发展重要集聚中心之一。未来贵州白酒产业增长空间仍然较大,茅台有望继续保持一家独大的竞争优势,带领贵州白酒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贵州白酒产量持续下滑,产量全国占比仅为3.5%
从产量来看,1949年,贵州酒年产量仅为0.09万千升,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具体的,2010-2016年,贵州省白酒产量逐年增长,并在2016年创下49万千升的产量峰值;2017年至今,由于受白酒质量安全事故、政府严加惩治政治贪腐以及多项禁酒令的影响,国内白酒产量表现疲软,贵州省白酒产量持续下滑。2019年1-5月,贵州省白酒产量延续下滑趋势,同比减少了10%,仅为11.7万千升。
从全国各省市白酒产量对比来看,贵州省白酒产量不大,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量为30.9万千升,全国占比仅为3.5%,白酒产量远少于四川省,并排在江苏、湖北、北京、安徽、河南、山东之后,位列全国第八。
2、黔酒利润总额全国占比超四成,行业盈利水平高
然而,尽管贵州不是中国的白酒产量大省,但贵州却是中国的白酒销售大省。2018年,贵州白酒以全国3.5%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行业16.7%的销售收入和41.6%的利润总额。
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1445家,其中,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约为15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全国占比约为10%左右。相比之下,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大幅增长了26.4%和30.9%,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16.7%和41.6%。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白酒企业的盈利能力远高于全国水平。从销售利润率来看,2012-2018年,贵州白酒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始终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全国30个百分点以上。
而贵州白酒产业盈利能力之所以强,主要得益于贵州茅台盈利能力之强大。从上市企业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有19家白酒上市企业,其中贵州仅有贵州茅台1家上市企业。但贵州茅台业绩规模一家独大,其营收规模占19家上市企业营收总规模的35.3%,净利润更是超过了其他18家上市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可见,尽管贵州省白酒制造企业不多,但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企业规模较大,销售实力极其强劲。
3、贵州白酒品牌高度集中,贵州茅台引领梯度发展
事实上,贵州省白酒品牌高度集中,贵州茅台一家独大。从贵州茅台历年业绩表现来看,2001年至今,贵州茅台营收和净利润规模逐年攀升,并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逐渐成长为中国白酒行业龙头老大。
从全国对比来看,按照营收情况来划分,可将全国白酒企业分为五个梯队,其中,贵州茅台稳居第一梯队,营收规模远超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白酒品牌。
从贵州省内对比来看,2018年贵州全省白酒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8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8户。其中,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仅有茅台集团1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包括有习酒公司、金沙酒业、国台酒业3家企业,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主要有青酒、酒中酒等,其余白酒企业销售收入规模则均在5亿元以下。
4、黔酒区域集聚特征显著,遵义白酒产量与质量齐飞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不仅具有品牌集中特征,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贵州白酒产业发展聚集在“名酒之乡”—遵义市。
一方面,从白酒产量来看,遵义市作为贵州白酒主产区,其历年白酒产量全省占比均在85%以上,呈现出典型的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另一方面,从贵州白酒品牌分布来看,除了全国知名的茅台酒之外,贵州遵义还聚集了国台、习酒、酒中酒、董酒、珍酒、百年糊涂、鸭溪窖酒等知名白酒品牌;此外,贵州毕节、贵阳、黔南等地区也分布少量白酒品牌,但竞争力远不及遵义市的茅台。事实上,遵义白酒已成为中国白酒界工艺独特、品质上乘、绿色健康的代名词,白酒品牌和品质备受认可。
事实上,贵州遵义与四川宜宾、泸州素有“中国白酒金三角”之称,三地是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且在白酒产业和文化名镇的结合发展上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域资源与比较优势,孕育了享誉全球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水井坊、郎酒等名酒品牌,构筑了强大的白酒产业发展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遵义市又以仁怀白酒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茅台就位于此。而仁怀也因白酒产业发展之成功,先后被工信部、质检总局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优名酒)”、“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称号;“仁怀酱香酒”还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仁怀酱香酒还以721.91亿元高居“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酱香酒区域品牌价值之首。
贵州白酒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白酒产业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加码助推行业发展
多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酿酒历史,娴熟的酿酒工艺,浓郁的酒文化,为贵州酒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酒产业也始终是贵州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从贵州省经济发展来看,白酒产业对该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白酒产业完成增加值89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2%,位居全省十大产业之首。
考虑到白酒产业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白酒产业的发展,例如《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划和指导意见均有力推动了贵州白酒行业励精图治,深化改革,并得到迅猛发展。2019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大力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巩固提升贵州白酒产业的优势地位,将持续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创造利好。
2、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目标远未实现,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而从贵州白酒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来看,根据2018年12月贵州出台的《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贵州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22年,白酒产量达到80万千,白酒产值达到1600亿元。而截至到2018年,贵州省白酒产量仅为30.9万千升,白酒产值仅为982亿元,距离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表明贵州白酒产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从贵州省白酒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或将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贵州茅台一家独大局面将持续。不论是在全国还是在贵州省,贵州茅台的龙头地位依旧稳固,其业绩规模、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等均将持续领先于其他白酒品牌;
第二,贵州省白酒行业兼并收购将加剧。一方面,近年来,包括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酒业、华泽集团收购珍酒、海航集团收购怀庄、劲酒集团收购台轩酒业等收并购事件频发;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也鼓励通过兼并收购在省内形成一批更加优质的领先企业;
第三,与省外白酒企业的合作将加强。目前,贵州白酒正积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加强同省外酒企、酒产区的合作。例如,2018年7月,贵州遵义,四川泸州、宜宾三市政府以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酒企负责人决定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好,就怕假酒,假酒会害人好。酒类都可以做透明度低利润非常高。
中国目前百分之70的白酒和葡萄酒.很多都是市场买散然后买外包装自己组合。利润空间非常巨大。白酒分低端和高端,低端白酒你想做的话可以先去考察一下市场,例如安徽亳州古井镇等一些地方,高档的没有品牌力度和本地化的知名度也是不行的。
我国白酒总产量呈连年下降趋势,白酒行业面临“由量到质”的消费转变,“喝少点、喝好点”成为主流消费心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规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671.24万千升,同比下降5.58%。我国白酒产量连创新低说明,行业提前进入品质提升和优胜劣汰的发展阶段。
企业数量: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规上白酒企业共963家,其中亏损企业169个,亏损面达17.55%。目前,我国的白酒消费结构属于存量市场竞争,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我国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市场份额继续向优势品牌、优势产能和优势产区集中,行业CR3为61.7%,CR5为74.6%。
其中贵州茅台拥有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和配套能力,实力雄厚的管理、技术、营销团队以及精通制酒、制曲、勾兑、品评的工匠队伍,市场竞争力突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6.3%,为白酒行业龙头企业。
一、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1、白酒产业发展飞速
近几年来,中国白酒行业的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白酒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国,全国白酒企业规模和规模数量排名第一,白酒行业成熟比较,企业已经完善、创新、升级产品和服务非常及格,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2、销售渠道繁多
中国白酒行业的销售渠道也在成熟发展。传统的市场渠道正在不断完善,商家在线购物、网络购物、各类社交媒体渠道等手段也慢慢崛起,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增强了客户体验,促进了行业发展。
3、品牌力量日益强
各大白酒企业纷纷开始营销,推行型牌战略,使品牌力量前所未有地得到增强,其中直接影响了行业经济发展。企业开始着重培育和加强品牌,提升白酒知名度和地位,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4、技术改造不断完善
近几年,众多企业都在不断完善白酒生产技术,通过发明全新技术、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提高白酒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使企业更加具备竞争力,提高企业年营业利润。另外,白酒企业也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管理使企业更加规范、具有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1、追求品牌化发展
中国白酒行业将从传统的以扩大规模为主的发展方向,转向以品牌型经营为主的方向,增强企业的品牌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化经营,加强企业经营效率。
2、健康与智能化发展
未来,中国白酒行业将倡导健康绿色的发展,逐步把白酒从传统酒类调整为维生素酒,鼓励企业重视研发新型健康酒,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此外,白酒企业也将加快智能化发展,倡导以科技改造企业管理,极大提升国内白酒企业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型新引擎。
总而言之,中国白酒行业未来将承继既定企业发展方向,不断发展,研发白酒技术,追求品牌、健康与智能化发展,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贵酒精品是洋河旗下的高端酱酒品牌,酱香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贵州茅台(600519)、山西汾酒(60080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产量、白酒销售收入、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定义,白酒制造是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活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
从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白酒行业上游包括生产白酒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的生产,此外,存放白酒成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以及纸盒纸箱等纸制品也属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主要是指白酒生产企业;白酒行业下游则是白酒的消费市场,我国白酒主要以直销或经销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大众消费者手中。白酒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上游领域,我国白酒生产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农产品,作为农业大国,相关原料供应充足,相关原料种植代表企业有北大荒、新赛股份、金健米业等;在包装材料领域,主要分为纸制品包装制造以及玻璃陶瓷瓶制造,其中纸制品包装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裕同科技、合兴包装、景兴纸业、万顺新材等;白酒玻璃陶瓷瓶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瑞升玻璃、晶玻集团、宜宾环球集团、华联瓷业等。
在中游白酒生产领域,随着我国白酒消费的不断提升,我国白酒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来看,以浓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居多,代表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剑南春等。
在下游消费市场,白酒批发与零售业通过直销或经销商代销等方式将白酒产品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主要参与者即大众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白酒产业的发展始于酒厂国营制改革下工业化生产的推进。1947年12月,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公营改造。1948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永安街上诞生。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区域国营酒厂成立,步入工业化初期;1954-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白酒产业加快技术革新;1979-1989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白酒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2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危机之下,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与上市潮;2002-2011年,白酒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012-2016年,白酒产业回归理性,步入调整期;2017年至今,白酒产业逐渐复苏,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自2010年以来,市场监督总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白酒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政策,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2021年4月9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系统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划了未来五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增长86.4%,年均递增13.3%。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行业发展现状
1、白酒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折65度的商品量白酒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2、白酒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从2017到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1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65家,较2016年下降了38.85%。
3、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回温”之势
2016-2020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四川省白酒产量遥遥领先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740.73万千升,其中,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位居榜首,占比49.63%。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别以66.38、35.87、34.13、28.21万千升的年产量规模成为2020年“全国白酒产业五强省区”。
2021年,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
2、企业竞争: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情况来看,2022年6月28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总市值遥遥领先,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576.19亿元;五粮液总市值达到7749.63亿元;二者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次是五粮液,营业收入达到662.1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产量情况来看,顺鑫农业的产量最高,除此之外,位于前五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白酒行业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
未来,白酒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白酒文化”营销将转向“文化白酒”营销、新酒饮市场将引发白酒产业关注、最严新国标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好酒。
2、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7年白酒行业产量约为826万千升。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2027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537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贵州茅台预计2021年净利润520亿元,这一成绩与往年比起来怎么样?

与去年相比,茅台集团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2%,同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
这个成绩比往年比好太多了,并且两个人是净收益也比之前增了10倍以上,简直太厉害了。
这个成绩跟往年比起来是好了太多了,往年只赚到了200多亿,今年是直接翻了一倍。
贵州茅台预计2021年净利润520亿元,这一成绩与往年比起来怎么样?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华创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优势董广阳表示:贵州茅台这份2021年业绩快报,符合大家的预测。这份业绩报告显示,贵州茅台已经完成了提高二位数的总体目标,并保持了公司整体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知趣咨询经理、纯粮酒投资分析师蔡学飞也表示。
此外,现阶段贵州茅台仍是外资企业最大的重仓股。贵州茅台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增加11.3%。贵州茅台预计2021年营业总收入将达到1090亿元,同比增长约11.2%;预计归母净利润将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约11.3%。
2021年贵州茅台约11%的销售业绩增长率并不高,但考虑到2021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销售业绩增长率仅为10%左右,这一成绩表早已符合外部估计。12月31日,多位纯粮酒投资分析师向小编表达了上述观点。
第一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贵州茅台完成营业总收入约319.47亿元,同期比公司增资12.42%;归母净利润147.34亿元,同比增长14.48%。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这一销售业绩的增长速度早已有所回升。
从好的财务报告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的产品结构也在进一步完善,主要知名品牌和系列产品葡萄酒品牌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强劲。蔡学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具体来说,近年来,贵州茅台一直在大力推广茅台系列产品酒,希望完成两翼的融合。根据近期公布的公告,2021年贵州茅台系列产品酒预计营业收入约126亿元,同比增长约26.11%。2021年,茅台预计营业收入约932亿元,同比增长约9.87%。
茅台可供基酒2022年将增长10%以上。蔡学飞说:茅台已经根据提高基酒生产能力来实现了长期价格控制的总体目标。因为贵州茅台不卖新酒,现在市场上卖的茅台都是几年前生产的基酒酿造的,现在生产的茅台基酒只有经过多年的储存才能在市场上销售。销售市场通常根据茅台多年前生产的基酒来计算当前的供应。
在茅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茅台可供销量的增加将立即促进销售业绩。根据华创证券近期的计算,2022年茅台可供基酒将增长4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茅台销售模式的积累有望超过2021年销售业绩的增长率。
在销售市场方面,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外资企业在食品工业领域大幅出售,但现阶段贵州茅台仍是外资企业最大的重仓股,其总市值超过1900亿元,其次是宁德时期和美的公司。

贵州茅台前三季度营收871.6亿元,“i茅台”贡献了多少?

“i茅台”是茅台集团用于营销的一个新型数字营销平台,据茅台集团三季度报告显示,“i茅台”贡献了84.62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额的十分之一多。
茅台贡献了差不多百分之十,而且据报道,三季的营业总收入要比同比增长了19%点多。
超80亿元
“贵州茅台前三季度营收871.6亿元,“i茅台”贡献超80亿元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讯(记者薛晨)10月17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发布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6.77%;实现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其中,通过“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84.62亿元。
据茅台公司称,本季度营业额的超额增长主要是由于本期销售量的增加和销售渠道的优化。
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整个公司实现今年的目标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茅台公司的净利润比往年快得多,从产品结构上也可以看出,今年的产量远远高于往年,特别是一些正宗茅台酒的生产。在茅台没有直接涨价的情况下,该公司完全保证了业绩的增长和预期的未来涨价。这无疑是今年市场环境下估值确定性溢价的基础。
公司新管理层主动克服困难,积极寻求变革。在这一理念下,市场化改革、治理完善、产能开放等一系列行动有序实施,继续超出市场预期,此外,贵州茅台下跌0.55%,至1879.98元。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日均利润约1.65亿元。决定投资15.87亿元,在中国建设30个白酒仓储项目,设计总储酒量约3.68万吨。
贵州茅台拟在半年内投资56.97亿元建设新项目,扩大产能,虽然茅台向相关媒体透露,其部分葡萄酒销量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其他方面的销量远远超过预期销量,导致茅台整体销量快速增长。
特别是,一些行业人员对公司销售模式的创新,如茅台冰淇淋品牌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公司总销售额的增长,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