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洞庭碧螺春,正宗碧螺春产地哪里最好

本文目录一览: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

碧螺春的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碧螺春品及分类
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碧螺春原产地碧螺春产在哪

1、2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3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1碧螺春属于绿茶,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东山及西山两地,也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碧螺春干茶卷曲如螺,银绿隐翠,叶芽幼嫩,果香馥郁,口感醇厚鲜爽;碧螺春的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的洞庭山,因为产地靠近洞庭湖,所以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碧螺春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在古时候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即使现在也是送礼的佳品,那么碧螺春产自于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详;碧螺春茶叶的产地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这里,太湖。
2、碧螺春的产地出自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ldquo洞庭碧螺春rdquo碧螺春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ldquo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碧螺春产地 碧螺春的原产地位于洞庭东山以及洞庭西山,因此碧螺春也叫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主产区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金庭镇和东山镇,此地生产的碧螺春最为正宗虽然在江苏省其他地区也生产有碧螺春,但是都没有洞庭碧螺春所。
3、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简介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碧螺春产地在哪里 碧螺春产地主要是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ldquo洞庭碧螺春rdquo,始于明代,俗名ldquo吓煞人香rdquo,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碧螺春茶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叶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为洞庭山产,太湖水面,水气升腾。
4、1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产地,天气暖和,雨量充沛并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自然品格2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中国十大;碧螺春茶叶的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东洞庭山其茶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制成的干茶卷曲如螺,银绿隐翠,叶芽幼嫩,果香馥郁,果香馥郁,口感醇厚鲜爽,回甘生津,早在唐末;1碧螺春产自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春天,外形颜色又是碧绿色,所以得名碧螺春又因为产地在洞庭山,所以碧螺春也被叫做洞庭碧螺春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茶客心目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1碧螺春的产地为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2碧螺春,绿茶,十大名茶之一,是采摘芽叶初展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等工艺制成,成品碧螺春有“吓煞人香”的美誉,且茶叶具有;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也只有洞庭山不是湖南的洞庭湖的碧螺春茶,才能称为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叶的产地的特点 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
5、1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于明朝,到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碧螺春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区土壤质地比较松疏很适合茶树的生长由于茶树种植与果树之间,所以生产出来的碧螺春带有特殊的花果。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不经发酵,是采摘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经挑拣、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工序制成,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东洞庭山,简称东山,位于苏州市西南37公里,原先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早在隋唐之际,东山与陆地之间水面宽约15公里,后因太湖冲积形成三面临水、一面临陆的半岛。今东山连同三山、余山等大小岛11个,以果、茶、粮、桑、菜、鱼六大经济体系,素有“花果山、鱼米乡、茶叶都”之美誉。
西洞庭山,简称西山,位于苏州市西南45公里,面积79.82平方公里,是中国内湖第一大湖,岛上主峰缥缈峰乃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西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全岛花木茶果掩映,有青种枇杷、乌种杨梅、九家种板栗等果品和银鱼、白鱼、白虾、太湖大闸蟹等水产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的建成,将西山与外界陆地交通勾连起来,使西山步入经济发展快速道,如今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洞庭碧螺春的品质特点:
1、形美
洞庭碧螺春成品茶,干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茸毛遍布,毫风毕露。茶芽非常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很是美观。
2、色艳
该茶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加以沸水冲泡之后,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让人颇为赏心悦目。
3、香浓
洞庭碧螺春茶,有着特殊浓烈的花果芳香,香气浓郁,清香优雅而持久,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4、味醇
泡开后的洞庭碧螺春茶,滋味鲜醇爽口、甘厚生津,回味绵长;不愧为茶中之萃。

洞庭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是采摘鲜嫩芽头,经精选、杀青、搓团、显毫等工序制成,其成品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的产地分布: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
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碧螺春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什么茶的产地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而洞庭山分为东山、西山两部分,名茶洞庭碧螺春便诞生于此。碧螺春属于绿茶,未经发酵,其茶是采摘鲜嫩芽头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成品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干茶外形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就是对碧螺春外形的形容和赞美。
而碧螺春茶汤的外形是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总结来说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
碧螺春的色泽的观察我们可以将碧螺春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
茶叶上带着细细的水珠,约2分钟,几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只有几根茶叶在水上飘着,多数下落,慢慢在水底绽开,颜色浅碧新嫩,香气清雅。而龙井下投五分钟后才开始下落,叶片慢慢被浸润,颜色黄绿,能长时间保持香气。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1、采摘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茶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2、摊放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3、杀青
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4、揉捻
锅温70—75℃,采用抖、砂、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5、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5、烘干
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进,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洞庭碧螺春产地在哪

许多喝茶人士都知道碧螺春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那它的产地有出自哪呢?本期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得到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洞庭山分东西两个地方,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这里,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其成品茶外观紧凑,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_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拓展: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产地

碧螺春的产地主要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正宗的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蜜蜂腿,像铜丝条,呈螺形,色泽银绿隐翠,满身披毫,银芽显露,一芽一叶,牙为白毫卷曲形。而伪品碧螺春手感粗糙,通常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正宗的洞庭碧螺春茶叶色泽泛绿,自然鲜润。若是添加色素的茶叶,尽管干茶颜色比较绿,但绝对没有新茶那样自然。此外,碧螺春一般采用上投法泡茶,先入水,再放茶,全杯汤色碧绿清澈,宛若碧玉,特别漂亮。而伪品碧螺春的汤色黄暗则如同隔夜陈茶,毫无美感。碧螺春茶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其独特的品质,除了得益于高超的制茶技艺外,优越的产地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喝碧螺春一定要认准苏州太湖洞庭山脉一带产的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

碧螺春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名优绿茶,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当地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其汤色碧绿清澈,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过一版《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18957—2003)国家标准。
2008年,新版《地理标志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T 18957—2008)国家推荐标准发布,替代了2003年的旧版。
新旧两个版本中,洞庭碧螺春的等级划分都是一样的,只有五等:“按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也就是本地茶农常说的特一、特二、一级、二级、三级。
每个等级的感官指标也都不变。例如特级一等:条索“纤细、蜷曲呈螺”,色泽“银绿隐翠鲜润”,香气“嫩香清鲜”……复杂吗?其实看不懂也没关系。
上图:洞庭碧螺春国家标准等级

正宗碧螺春产地哪里最好

正宗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是典型的茶果间作的种植方式,将茶树和枇杷、杨梅、板栗、柑橘等果树交错种植,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有吓煞人香的美誉。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名满天下。
形:茶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
色:干茶因布满白茸显现银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叶底鲜亮;
香:有浓浓的花果香,香气优雅而持久;
味:鲜爽甘醇,回味绵长;
所谓争饮江南“第一口鲜”,说的就是碧螺春茶。
正宗上好的碧螺春,只产自太湖之滨洞庭东西山上。
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在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后,枝头冒出点点翠色新芽,娇嫩的如同新生的婴儿,那,便是春茶的精华所在。
每一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茶农们要赶在清明前,将茶树上最尖最嫩的芽叶摘下,然后精选、杀青、搓团、显毫,于一天之间,制成一份春茶。
好茶者一年中最珍贵的一点口粮,全赖这十几天的天时、地利、人和。
7万颗芽头,才能炒制500克上好茶叶。
碧螺春的金贵,令人咋舌。
正宗的碧螺春,产于苏州洞庭山(注意不是洞庭湖哦),又称洞庭碧螺春,正宗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原产地;二是原树种。
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只限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山镇(洞庭东山)和金庭镇(洞庭西山)两个行政区域内的茶产区。
▲碧螺春原产地:洞庭东山
所以只有这两个茶产区的碧螺春,才是“洞庭碧螺春”,才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识。其他产地的,只要是按照碧螺春工艺制作的,都可以称为碧螺春,例如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等。
原树种指的是洞庭东西山当地的群体小叶种。喝茶人都听过大红袍,一说大红袍就会提到著名的大红袍母树。碧螺春也有自己的独有树种,就是太湖洞庭山的原产地群体小叶种,也称为碧螺春群体小叶种。
有了这两个前提,“正宗”碧螺春基本上无疑了。
现存关于碧螺春最早的记载是《随见录》: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也有传说,碧螺春的名字是清代时候康熙皇帝取的。因皇帝被茶香所深深打动,却又不满于百姓的“吓煞人香”之粗鄙,大笔一挥,写下了“碧螺春”三字为名。

碧螺春产地在苏州什么地方

碧螺春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因此也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的绿茶,茶性偏寒,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当地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碧螺春是历史名茶,始创于清末明初,当地人称为“吓煞人香”,意思是由挡不住的奇香,相传康熙帝下江南后,觉得味道非常好,但是名字不雅,在产茶附近有一山峰,名为碧螺峰,此茶又产于春天,于是赐名碧螺春,此后时代相传,延续至今。
碧螺春有三大特点,采得早,摘的嫩,拣的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一直到谷雨前后结束,清明前后茶最为尊贵,每斤碧螺春大约需要采摘6-8万芽头,可见茶叶细嫩度,采摘功夫之深厚。
碧螺春如何选购:
1.茶叶是不是纤细,卷曲成螺状,较圆,碧绿色。
2.茶叶表面是否有细细的毫毛。一方面如果茶叶不够细嫩,或者品种的原因可能无毫,比如上图的雨前碧螺春。另一方面,因为毫毛在茶汤中漂浮,有的顾客会嫌茶汤不清澈明亮,所以茶商会故意筛掉毫毛。此外,有的名优绿茶是会当成碧螺春来卖的,尤其是在明前茶市场上,碧螺春的满身批毫、毫毛多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3.玻璃杯冲泡便于观察,有细小茸毫,除此之外,汤色清澈明亮(放凉以后,出现浑浊属于茶叶特有的“冷后浑”现象,是正常且正确的,是茶中内质丰富的一种表现。)
4.茶汤的滋味是老茶客辨别其他绿茶和碧螺春主要的参考之一,碧螺春有很独特的花果香,但是需要细细体会。
5.叶底明绿柔匀,大部分名优绿茶在冲泡完后都是这种颜色,所以你买的绿茶,应该满足这一点。明前茶叶底稍绿,更嫩一些,冲泡时,水温一定不宜过高。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