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手法专业术语,泡茶的十八口诀内容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泡茶的专业术语,泡茶的专业术语

泡茶的专业术语,我整理,欢迎阅读!
  在与友人品茶论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茶道中专业性的术语,比如高香、醇正、闷气、等词汇。如果不了解茶道的话,往往我们都只能一知半解,不能完全领悟到其中的意思,我介绍一下那些我们在喝茶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茶道术语。
  一、干茶色泽术语
  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二、汤色术语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鲜明: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暗: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三、香气术语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 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 较低,但无异杂气
  低:低微,但无粗气
  钝浊: 滞钝不爽
  闷气: 沉闷不爽
  粗气:粗老叶的气息
  青臭气: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高火: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老火: 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陈气: 茶叶陈化的气息
  劣异气: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气息,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气
  四、滋味术语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 *** 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 *** 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 *** 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 *** 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 *** 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同义词 和淡;清淡;平淡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粗:粗糙滞钝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高火味: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老火味:近似带焦的味感
  陈味: 陈变的滋味
  劣异味: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味感。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味
  五、叶底术语
  细嫩: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嫩而柔软
  柔软: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匀: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杂: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舒展
  摊张:老叶摊开
  粗老: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皱缩: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薄硬:叶质老瘦薄较硬
  破碎:断碎、破碎叶片多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硬杂: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泡茶的过程的术语,泡茶的过程的术语

泡茶的过程的术语,我整理,欢迎阅读!
  工夫茶的冲泡流程;
  01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02 白鹤沐浴用热水洗茶杯
  03 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04 观音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梗。
  05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冲水,水满湖口为止。
  06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07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08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09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10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行一周,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11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12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13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14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回味无穷。
  15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9、10、11步动作。
  16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17重斟妙香重复第9、10、11步。
  18再识醇韵重复第13步动作。

  19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技巧一:“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滋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技巧二:“坐杯”
坐杯,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技巧三:“闷泡”
闷泡,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功夫茶茶道的术语

  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由于这种泡茶的形态极为讲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茶道的术语,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茶道的术语   嗅茶: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告知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赏识嗅品一番。
  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目之多令人咂舌。
  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立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温杯:等候茶水泡好确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外一个拳头大小)。
  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缘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往返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轻易犯的错误。
  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世代相传的精神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功夫茶全套方法中最讲究的一环,从赏识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芬芳。”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限。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为所欲为。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奇名茗的神奇功效。
  功夫茶的泡茶程序   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
  游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
  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此时另一手可做护杯姿势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
  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恩典感谢茶艺小姐尽心热情敬献茶艺、茶礼。

泡茶步骤专业术语英语

1.清洗茶具和茶叶-Rinseteawareandtealeaves2.烫杯-Preheattheteacup3.加茶-Addtealeaves4.烫茶器-Preheattheteapot5.提水-Boilwater6.冲泡-Brewtea7.倒茶-Pourteaintothecup8.倒废茶水-Disposeofusedtealeavesandwater9.倒掉第一泡水-Discardthefirstbrew10.冲二泡-Brewthesecondtime11.倒茶-Pourteaintothecup12.倒废茶水-Disposeofusedtealeavesandwater13.冲三泡-Brewthethirdtime14.倒茶-Pourteaintothecup15.倒废茶水-Disposeofusedtealeavesandwater16.清洗完毕-Washeverythingclean.

茶叶的三泡法是哪三泡?

所谓的茶叶三泡,通俗一些来说就是将茶泡三次,不过在茶道知识上,三泡分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种手法,上投法:常用的先茶后水;中投法:先茶后水再添水;下投法:也是先茶后水,不过这时的茶壶应该提高一点,茶叶随着水柱翻滚并舒展,然后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最后静置1~2min便可以饮用了。这些知识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可以多了解一下井 杨子,会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的。
所谓“一泡水”就是:洗涤茶叶,因为茶叶在制作工艺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下灰尘之类的东西,需要用高温开水淘洗赶紧,然后把第一次泡的茶水倒掉。
所谓“二泡茶”就是:二泡茶是端起茶杯的沉醉,让人陶醉在茶的香味中,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所谓“三泡四泡是精华”就是:当茶叶泡到第三次和第四次之后,茶叶的精华就基本泡入茶水中了,再泡也就无意义了。
要泡好一壶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
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无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温。泡茶水温的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熬煮。
五是注意冲泡时间。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茶叶的三泡法包括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种手法,具体如下:
1. 上投法:即先将茶叶放入杯中,再向杯中注入热水,注意是7分满,然后小心的用杯盖或是小木勺轻轻刮去浮在杯缘的泡沫,静待茶叶慢慢舒展。
2. 中投法:即先将茶叶放入杯中,先注入1/3的热水,在摇动杯子让茶叶慢慢舒展,然后注入2/3的水,按照同一方向摇晃杯子,让茶叶完全浸泡在水中,最后静置1-2分钟,即可饮用。
3. 下投法:即先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向杯中注入热水至7分满,注意不要加盖子。等待1-2分钟后,轻轻旋转杯子,将茶汤倒入另一容器中,再从杯中添入适量热水,静置1-2分钟,即可饮用。
按照以上步骤,可以按照茶叶三泡法的三种方法分别进行冲泡,以获得更好的品饮体验。

泡茶上投法是怎样的


在泡茶(绿茶)时,取出一直茶杯,先将水注入七分满,再投入茶叶,这种泡茶方法便是上投法,适用于茶形细嫩的名优绿茶,以及含芽率较高、满身披毫的茶品,上投法的优点是可以展现茶叶嫩绿清澈的汤色,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展现茶叶的香气与风味。
上投法的具体演示
(第一步,先注水)
(第二步,再投茶)上投指的是先在杯中注满七分适温的水,再进行投茶。
上投法需静待茶叶缓缓下沉,可以观察到鲜嫩的芽叶在杯中舒展,欣赏其上下浮沉和游动的“绿茶舞”。
上投法多适用于茶形细嫩的名优绿茶,一般具有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特点,如特级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细嫩茶叶。
除了上投法,与之相对的还有中投法、下投法
(上图为中投法)中投法
中投指的是先在杯中注入少量(1/4)适宜温度的水,然后投茶,轻轻转动杯中茶,以使茶叶浸润,待其慢慢舒展,然后再注水至七分满。
中投法可以很好的激发茶香,而且茶叶在水中的浮动姿态也是最为持久的。
中投法适合较为细嫩但茶形紧结,香气比较高的茶品,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竹叶青茶等。
(上图为下投法)下投法
下投指的是先投入适量茶叶,再沿着杯壁注入适温的水至七分满,使用玻璃杯或瓷盖碗都可以,徐徐摇动以使茶叶完全濡湿,静待其自然舒展。
下投法适用于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的较重,且质地相对不是特别鲜嫩的茶叶。
结语
三种投茶方法根据茶叶的不同,方式不同,当然,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茶叶的色、香、味。
最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适合自己的泡茶手法。

泡茶的十八口诀内容是什么?

泡茶的十八口诀为:鉴赏香茗、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品茗审韵、高冲低筛、若琛复浴、重斟妙香、再识醇韵、三斟流霞。
玉液回壶游山玩水:玉液回壶是泡茶的一种手法,水流从高处冲入壶中的过程,而游山玩水则是指人们用手执壶Χ着茶船转一圈,让茶壶滴净壶底上的水滴,这样可以防止茶壶外的水滴入到茶杯中。
泡茶禁忌
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
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喝好茶不如会喝茶 正确泡茶要注意以下几点!

福建萌娃有模有样泡茶,茶叶冲泡有哪些常见手法?

单手回转冲泡法: 右手提开水壶,手腕逆时针回转,令水流沿茶壶(杯)口或盖碗内壁冲入茶壶(杯)或盖碗内。
单手回转冲泡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常用手提水壶,然后手腕慢慢沿着杯子或者茶壶逆时针转动,让开水顺着茶具内壁流入。
双手回转冲泡
具体方法是右手提起水壶,左手取一块毛巾垫在水壶底部,同时逆时针转动,将开水流入茶具中。这个方法与方法一类似,但更为轻省,适合力气不足或女性使采用。
01、单手回转冲泡单手回旋冲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在冲茶的时候,用自己的用手去提着开水壶,并且用右手的手腕逆时针去进行旋转,这样一来可以让水流沿着茶杯口冲入到茶壶或者是盖碗当中去,这种手法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具有观赏性。
02、双手回旋冲泡法有的时候可能开水壶比较的沉,那么此时用单手回旋冲泡法是有些吃劲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双手回旋冲泡。在冲茶的时候用双手拿著茶巾并且放在自己左手手指的部位,用自己的右手提着水壶,用左手垫着茶巾,并且拖住茶壶的底部。接下来用右手的手腕逆时针的去旋转,让开水沿着茶壶口直接冲入到茶杯内,这种方法其实和上面的单手回旋冲泡法比较的类似。
03、凤凰三点头冲泡法若是选择这种冲泡的方法,需要用手提着水壶,并且由低向高不断的上下拉动三次,所以才会有凤凰三点头这种说法,在拉动的过程当中,开水壶里面的水也会慢慢的注入到水杯之中,这个动作就像是凤凰在点头一样,看上去也是相当的优美。选择这种泡法的话,那么需要用右手提着水壶,并且慢慢的靠近茶杯的注水口,接着提升自己手腕儿让开水壶升高,最后压着手腕把开水壶靠近茶杯口,并且把水注入进去,这样子的动作要反复的做三次。
04、回旋高冲法使用这种方法泡茶的话,必须要先使用单手回旋法,用自己的右手提着开水壶,将水杯当中注入水,让水流从茶壶的壶肩开始逆时针旋转着流到茶壶口当中。接着需要提高开水壶,让水流在茶壶口里面旋转,当茶壶里面的水有7分满的时候,需要压住自己的手腕注水,用这种方法泡茶的时候可以让茶叶在茶壶内充分的翻滚,这样能够让茶叶的香气得到充分的发挥。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