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制作过程,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分为哪几道工序呢?

本文目录一览:

龙井茶制作方法 龙井茶如何制作

1、采摘: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摊放: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3、杀青: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或其它重量包装,分开保存。
9、收灰: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

龙井茶的制作步骤

1、摊青,将龙井茶摊放在竹筛上,之后移到阴凉处晾放1-2小时;2、青锅,将鲜叶放入铁锅中,用手翻炒,锅温上升至100℃时,改用抓和抖的手势;3、辉锅,青锅后将茶叶倒出,凉透后再次入锅翻炒;4、分筛,用筛子筛去茶末,保证茶叶大小均匀。1、摊青,将龙井茶摊放在竹筛上,之后移到阴凉处晾放1-2小时;2、青锅,将鲜叶放入铁锅中,用手翻炒,锅温上升至100℃时,改用抓和抖的手势;3、辉锅,青锅后将茶叶倒出,凉透后再次入锅翻炒;4、分筛,用筛子筛去茶末,保证茶叶大小均匀。1.采摘:采摘时要选取龙井茶的嫩芽和嫩叶,通常在谷雨前后采摘比较合适。2.晾凉:采摘后,将茶叶晾凉,使其自然萎凋,达到一定程度的软化。3.揉捻:将晾凉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揉捻,可以促进茶汁的释放,让茶叶更加柔软。4.炒制: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热锅中,进行炒制,通常使用手工炒制锅,将茶叶在高温下快速翻动,使其叶色由绿色转变为暗绿色。5.整形:炒制后,要将茶叶进行整形,即用手将茶叶整齐排列成猴魁形状,以保持茶叶的美观。6.烘干:将整形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降低至5%左右,达到保鲜、防潮的目的。7.分级:最后,将烘干好的茶叶进行分级,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西湖龙井加工工艺步骤

西湖龙井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其加工工艺步骤如下:1.采摘: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到谷雨节之间的早晨。采摘的茶叶要求嫩芽肥壮,尤其是以一芽一叶的毫尖尤佳。2.晾凉:将采摘的茶叶放置到通风的地方,让其经过晾凉、脱水等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的茶叶就称为毛茶。3.炒青:将毛茶投入到炒锅中进行炒制,炒熟的程度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4.揉捻:将炒制好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手法进行揉捻,目的是将茶叶的形状整齐均匀,使茶汁更加易于释放。5.烘干: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到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烘干时温度要逐渐升高,茶叶内部的含水量也要逐渐降低。6.分级: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级,分出不同级别的茶叶。7.储存:最后需要将茶叶储存到密封的容器中,并在储存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通风性,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风味。这些加工工艺步骤对茶叶品质和口感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掌握好每个环节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西湖龙井茶。

龙井茶的工艺特征


龙井茶的工艺十分繁琐,主要特征为手工炒制,基本动作、手法和手势得当,并灵活运用,力度与火候恰当,巧手功夫,采用抓、抖、搭、拓 、捺、推、扣、甩、磨、压等独特手法,且需要穿插进行,灵活组合使用,同时保持制作环境的清洁、干净。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龙井茶的工艺主要依靠的是手工炒制,其关键是手工炒制过程中的不同火候锅温,手工炒制的基本动作、手法和手势,并灵活运用,巧手功夫,其制作工艺主要为鲜叶摊放、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等9道工序。
主要的加工过程包括: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传统龙井茶的加工主要是靠手工来完成的,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十种手工炒制方法:
抓、抖、搭、拓 、捺、推、扣、甩、磨、压。
龙井茶工艺中的核心手法龙井茶的炒制,需要根据茶叶鲜叶原料的等级与特点,穿插进行,灵活组合使用,以最终形成成品茶的品质风格:
一抖:它的作用是散发鲜叶中较多的水分。
二搭:使茶叶形成宽、扁的外形。
三拓:使锅中茶叶顺势提起,以便于抖,也能使茶叶扁、平。
四甩:使茶叶顺势排列整齐,在滚动中使已发软的叶片保住茶芽,同时整理条索。
五捺:使茶叶光滑、扁平。
六抓: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互,并进一步整理和抓紧、抓直条索。
七推:使茶叶光、扁、平、直。
八扣: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
九磨:使茶叶扁平、光滑。
十压: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紧结。
手工与机器制成龙井茶的区别目前出现了多功能的炒制机,或者是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龙井茶,我们称之为机制龙井,机制龙井茶表现的特点是: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略差。
全手工:外形扁平光滑,芽叶饱满、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鲜活自然。
全机器:外形较宽,叶片四周欠光滑,茶叶身骨较轻,欠厚实,色泽翠绿,欠润。

通常高级龙井茶的采制

通常高级龙井茶的采制是:采摘、晾晒、揉捻、炒制。
1、采摘: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要求,分别是早、嫩、勤。通常在春季3-5月份采茶,采摘标准为初展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注意采大留小分批采摘。采完的龙井茶需进行挑选,去掉坏叶、破损叶。
2、晾晒:
采摘后的龙井茶,先摊放在竹筛上晾晒,时间通常在半天左右,该做法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味,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晾晒后的龙井茶再次进行挑选,只保留茶形完整的茶叶。
3、揉捻:
晾晒好的龙井茶,将其平铺在筛子上,然后用手细细揉捻,揉茶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尽可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方便后期进行炒制。揉好的龙井茶再次摊放在竹筛上,保证通风透气。
4、炒制:
龙井茶制作的最后一步为炒制,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先将茶叶放入锅中,炒制10分钟,使茶形扁平,然后将完成的青锅后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最后将回潮的龙井茶再次放入锅中翻炒,使水分含量低于5%,并进一步定型。
龙井茶的来历与品种:
1、来历: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也便有了龙井茶这个名字的由来,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
2、品种:
龙井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品种。根据产区的不同,龙井茶可以分为越乡龙井、大佛龙井、西湖龙井、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

关于贡牌龙井茶的制作步骤?

龙井茶制作工艺一:采摘
一早、二嫩、三勤,以早为贵,以嫩为佳,采摘多
龙井茶制作工艺二:摊放
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柔软
龙井茶制作工艺三:杀青
杀死鲜叶中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初步整型做色,为辉锅做准备
龙井茶制作工艺四:回潮
初步炒制后,要将鲜叶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到叶片松软之时即可辉锅
龙井茶制作工艺五:辉锅
目的是去除水分,激发香气,优美造型,使其达到色泽绿润,扁平光滑、挺直的品质特征
6
成茶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分为哪几道工序呢?

西湖龙井的加工工序主要是鲜叶摊放、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等九道工序。
青锅:
主要利用高温,通过炒制手法的不断变换,使鲜叶原料中的青草气挥去,茶的色泽和形状基本成形,茶的含水量由原先的75%左右降低到25%~30%。青锅后的茶,再经摊放约1小时,使茶的表里水分重新达到均衡时,再进行煇锅定型。
煇锅:
煇锅时的锅温较青锅要低,通过不同手法的变换,进一步使西湖龙井茶定型,达到扁平光滑的要求;进而使内质进一步升华,并使茶叶含水量降到6%~7%,以利保存。
青锅和煇锅这二道工序,虽然在龙井茶炒制时,有先后之分,操作手法不一,但在具体进行过程中,操作手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有的手法却是一致的。如果把这些手法分解开来,总共有十个手法。它们是:抖一搭一摺一捺一甩一抓一推一扣一磨一压。每个动作不是单独进行,而是相互穿插进行。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0分钟。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十大炒法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先要抛,再压、推,再搭,然后抓、抖……每一步骤中又可以增加或是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抛是为了让茶叶变松,把水分散发掉,有时也为了控制鲜叶的温度。压则是为了把鲜叶压得扁而平,扁平而挺直是龙井茶的外形特色所在,有时为了使龙井茶表面变得光滑,还要边压边推。抖是为了把茶叶的形状抖出来,使叶和心包在一起,于是不仅香味被牢牢地包在每一片茶叶内,冲泡后一芽一叶的形状也完整而立体,非常漂亮。搭的动作很轻巧,左手捞起满满的茶叶时,老师傅总喜欢右手在满手的茶叶上轻轻一按一抹,茶叶的色泽、温度和水分情况可基本看出,下一把怎么炒心里就有数了。最关键还是要看茶做茶,不是每一个等级的茶都要用到这十种手势,也不是每一个手法只有一个动作,一切都要根据手里的茶叶质量来定手法。每一捧鲜叶的水分含量、新鲜程度、大小都不同,经验老到的茶农会根据鲜叶的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手势。同样是压,高档茶叶只要压扁就行,中档茶叶就要压得扁而紧,低档茶叶则要紧,手法和力度都不同。就像年纪大了,筋骨老了,能压紧就好。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序有采摘、晾晒、揉捻、炒制(青锅、回潮、辉锅)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西湖龙井在制作工艺上属扁炒青绿茶。其中特级西湖龙井依旧使用传统手工炒制方法,由有经验的炒茶师傅炒制而成,其总加工工序为: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炒二青、烘干。
鲜叶嫩匀绿是构成西湖龙井茶品质的根本要求。根据西湖龙井茶采摘嫩度品质要求,春茶一般以一叶一芽为标准进行采摘,清明前后应旺采。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目前已形成一套合理、及时、分批、多次、留叶采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树生长与采摘的矛盾,既保证了品质,又保持稳产高产。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也是一绝,鲜叶摊放,火力锅温都是重要的环节,其炒制技艺可归纳为“抓、抖、(透)搭、拓(抹)、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的嫩度和锅温,凭经验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十大手法的运用。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一般制作西湖龙井茶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九道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青锅是指是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辉锅时,需将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用手将茶炒干、磨亮,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再进行辉锅,叶量约为150—250克,锅温为60—70℃,大致需17—20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炒至茸毛脱落,光滑扁平,透出茶香,折之即断。

龙井茶的制作方法 如何制作龙井茶

1、采摘:气温低,茶芽冒出来很谨慎,而采摘基本也要等到芽长到2CM以上。一来不同茶地冒芽的时间有先后,先出芽者占了天时,也占了西湖本地产量尚少的先机,二来明前之头采向来也是奇货可居,大范围内的产量也是不多。采茶工多是把茶篓系于腰间。
2、晾摊:采摘过程中茶叶被采进茶篓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茶叶积压在一起,难免产生潮气,特别是早间的茶。晾摊一来是为了蒸发些潮气,二来也是为了后期定型炒制时茶叶内在水分的少许挥发,便于原来全手工炒制时比较好压一些。这个过程不能阳光直晒,否则茶叶会有点老黄。
3、机器翻炒:当年龙井的金贵也包含了这种血与汗的交融,茶村里哪双手不是老茧横生,被烫出的手泡里都能再长个水泡。现在劳动人民发明了炒茶机器了,其实还挺先进,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实现全自动,而且炒制的型来说也是非常好的。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PS:希望能详细一点)

  龙井属绿茶。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龙井的采制】A篇
  采摘:采滴龙井茶务须细心嫩采,选取茶枝上之鲜嫩芽叶,以大拇指与食指柑紧,折断采下,投入竹篮。最忌用指甲刻摘,以免断部水份榨出,内部组织受损而酦酵,损及色味。且忌握手中,以免受热萎雕,此两点必须特别注意。
  制造:制造龙井之方法纯用手工,非其它工具可代替,普通分为初炒与复炒两个步骤,有所谓『透』『挺』『捏』『荡』『拓』等手续,前二步手续即为初炒,后三步手续乃为复炒,其法如下:
  A. 炒菁:茶菁采回后,薄摊于匾中,即须尽速炒制,以免久置而萎雕劣变。炒制前因茶片大小不均,须用元号筛,筛分其等级,(但明前芽极细嫩,则不必分筛)。入锅前,先用松毛柴烧热铁锅,锅温愈高愈好,盖杀菁时温度愈高,则成茶之香气愈佳也。普通须烧至锅底微红为度,约在摄氏一百度至一百四十度以上,视炒制者之技术而定,技术高着,温度可酌提高,技术差者,温度太高,则手易起泡,茶极易焦变,因茶叶甚嫩故也。(茶投入锅中,须拍拍作响,温度方为适度)锅面须先磨擦光滑,并擦以乌臼油少许,使更润滑(乌臼油可用普通所用之白腊代之)。然后将茶菁投入锅中,每锅约十两左右,投入量视炒制者之技术而定,投术差者每锅半斤足矣,技术忧者,则可在一斤以上,切勿贪多,否则手术不易灵活运用,茶叶亦易焦变。
  龙井炒制时,一手扶住锅边,一手将茶叶榻起,抖散均匀,使水份蒸发,是谓『逶』,即相当于绿茶之杀菁,透之杀菁工作业己完成,可取出急剧扇冷,以增香气,次为挺榻,此时火力宜即逐渐降低,约l30℃-9℃然后将手掌伸直,紧贴锅面,将茶叶作单方向之挺压,此项工作名为『挺』,具有打胚与揉捻之双重作用,茶叶之呈扁直状态,即于此时形成,故此项操作极为重要,挺时如用右掌,则先将茶叶由右前方压向左后方,然后将茶叶翻转向反对方向挥去,此项压之作用,为使茶叶压成扁平,挥之作用,为使茶叶挺直,操作时切忌将茶旋转,否则茶易弯曲,压时亦不可使茶转动,否则茶易成条,即不能达到扁平之目的。挥挺时须酌用力,否则茶不易挺直,压时压力须由小而大,不可骤用大力,否则茶汁易于流出,粘附锅面,而极易使茶焦变,即不焦变,茶色亦易变黑,失去龙井特有之美观翠绿色泽,是应特别注意者。以上透之工作,约五分钟至八九分钟完成。
  (温度低则须十二分钟,但温度太低,成茶香味不佳),挺之工作,约二十五分镣至半小时完成,挺之工作,计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骤曰抖块,即将茶叶来同反转,不宜用力,经1-2分钟后,茶叶渐结成扁平,须行抖松,约经三四次之抖松,乃可渐加轻压力,一拓一挺,是谓揉胚,约经十余分钟,压力可再渐渐加重,用掌心抵住茶叶,使与锅底紧贴,然后使茶与锅摩擦,并予翻转,且不时加涂油腊,使锅润滑,是谓裹条,约经十余分钟,裹条乃告完成,经透挺后,茶叶已有八成左右干燥,即可起锅,置匾中摊凉,初炒即告完成。
  B. 挥锅(初干):复炒又名挥锅,将初炒完成之两锅并为一锅,此时火力宜小,约70-80℃,酌用少许油腊揩锅,投入茶叶,依旧用手透挺,并徐徐用手捏之,自锅底将茶榻起,一榻一松,至茶叶将达干燥时,再向锅之四周荡转榻起,并向锅壁紧擦数下,使茶叶更为扁平光滑,约二三十分钟,茶叶表面已发出灰白色,捻之即碎,是为干燥业已适度之明证,即可起锅。挥锅时,压力须由大而小,因此时茶已相当干燥,压力太大,每易粉碎。
  C. 烘焙:挥锅后如仍含水10%,则可移置焙笼上用文火烘焙之,成茶品质较佳,至含水量仅3%,完全干燥为止。
  【龙井的采制】B篇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芯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通常制造500克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3.5-4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两叶一芯,芯长于叶,芯叶全长约1.5厘米。龙井茶区的茶农,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身挎茶篓,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长期以来,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必采一次,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专用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煇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煇,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一、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二、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
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三、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成人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捻工艺弱化了。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四、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扩展资料: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刚采回的鲜叶,需在阴凉处薄摊,厚度一般以1厘米为宜。摊放两小时后,自然挥发掉多余的水分,减少苦涩味,增进茶香度,增加氨基酸含量,保持其鲜爽,同时使炒制的西湖龙井色泽翠绿,外形光洁,不结团块,色、香、味、形俱全。
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这是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一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势为主,使其散发一定的水分,然后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使其初步定型。
压力由轻渐重,使茶叶达到理直成条,平直光滑,压扁成型,至七成干时即起锅回潮,大致需12—15分钟。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