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宝塔诗,即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直至七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
- 2、《宝塔诗茶》作者是谁?
- 3、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简介
- 4、解析唐朝诗人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 5、著名的宝塔诗茶的创作背景
- 6、宝塔诗茶元稹及注释
- 7、张南史的宝塔诗茶
- 8、元稹的《茶》是历史上第一首宝塔诗吗
- 9、第一个是茶字的七言绝句
宝塔诗,即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直至七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
《宝塔诗茶》作者是谁?
《宝塔诗茶》作者是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主要成就
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简介
导语:你知道宝塔诗茶的作者是谁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宝塔诗茶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元稹。
【内容简介】
唐代著名的茶诗,应当一提的还有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同期,号称元白。元诗形式有巧思,茶诗也不例外。他曾写过一首宝塔诗,从一字到七字,颇为新奇,题目即《茶》 :
茶
香叶,嫩芽。
茶诗客,爱僧家。
碾碉白玉,罗织红纱。
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格局构思巧妙,而且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虽因受格局限制,不及卢仝茶诗的深刻和气魄,也算难得的巧诗。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元稹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解析唐朝诗人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元稹(漆漆9-吧三一)字微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唐朝著名诗北魏昭帝拓跋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元稹元稹聪明机智少即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终诗友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世称元白诗作号元体给世留曾经沧海难水除却巫山云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扣扉肺腑元稹创作诗其乐府诗创作受张籍、王建影响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00
卷留世《元氏庆集
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著名的宝塔诗茶的创作背景
宝塔诗茶是由中国著名作家高阳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背景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该小说以半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著名的震旦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中,震旦事件是一次具有非常重大影响的社会运动,它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甚至是社会面貌,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道课题。作者高阳自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热爱西方文化,因此在小说中,他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相结合,呈现了一幅充满情感和哲学思考的画面。通过主角宝塔的身世、成长与经历,表现了一个民族自我认知、文化自信和现代化的尝试。
宝塔诗茶元稹及注释
宝塔诗茶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茶诗,全诗表现了茶的香甜和人们对茶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宝塔诗茶的原文及注释:宝塔御茶香满楼,紫泥小火火煎沸。初尝甘霖滋味好,再饮幽涧树芽美。磁_玉液烟花散,瓷壶花茶雾影微。_茸点缀春园晚,露冷风清翠云低。注释:宝塔:前有“御”字,表示此茶是为皇帝御用的,故称宝塔御茶。御茶:唐代官制中的一种茶,以新芽和嫩叶制作,质量上乘,仅供皇帝品尝。紫泥:产于江苏宜兴的名泥,泥色紫褐,质地细腻,是制作紫砂壶的上乘材料。小火火:指火候不大不小,保持恒温,最佳煎茶状态。煎沸:即将水煮沸后再用水烫茶叶,使其释放出香味和茶汁。甘霖:指茶汁,甜而爽口。幽涧树芽:指生长在深山幽谷中的茶树新芽,口感细腻,香味浓郁。磁_:用瓷土制成的茶器,瓯是一种水果形状的陶器,两者都是茶器的一种。玉液:茶色翠绿,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茶水。花茶:将花朵放入茶中制作的茶类。_茸: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茶园中常常生长。点缀:装饰,美化。春园:指茶园,春季是采摘茶叶的旺季。露冷风清:形容清凉宜人的气氛。翠云低:低垂的翠绿的云彩,形象生动。
张南史的宝塔诗茶
张南史曾在他的诗中提到茶和宝塔,但没有直接创作一首叫做“宝塔诗茶”的诗歌。以下是张南史有关茶和宝塔的两首诗,供您参考:《题大连福源寺七彩塔》百丈高塔接云端,七彩梯廊半隐寒。波斯绿琉璃窗中见,马耳山红赤壁间藏。密叶沈香窗外摘,游鱼湖水岸边玩。摩苍三千洗净色,互映南北任徘徊。《浮愁》宝塔晴低映水中,银杏黄征看旧宫。红衫曲进西山雨,绿酒秋醺程门风。多少江南为客舞,今宵北向可相逢。山下渔翁竹枝弄,一声嘹唳思凄凉。
元稹的《茶》是历史上第一首宝塔诗吗
是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不是历史这第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咏物诗,标题限用一个字。白居易本人也当场写了一首《竹》诗作答。
《茶诗》作者从自然可见的茶叶外形描写起,生发到茶道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态,从茶自身视角以拟人化手法写它与外界关系: “香叶嫩芽”又专爱与“诗客僧家”为伴,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与“罗织”则写茶叶的炒制与筛选步骤,“铫煎”与“碗转”两句,写出“铫子”煮茶、用“碗”转动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尘花之类。
末四句是全诗题旨所在,“夜后”与“晨前”说茶与晨昏相伴,与朝霞明月相处,夸张手法运用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点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够“洗尽古今”,又能展望“醉后”的未来;既能拂去过去的不称心事,又会在忘却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觉日后行为的指向,鞭策前进。 供参考。
第一个是茶字的七言绝句
茶开头的只有唐代诗人·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宝塔诗,如下: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绝句没有茶字开头的,一般都是用代称,如: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