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普洱茶如何品鉴
- 2、如何品鉴普洱茶的好坏
- 3、品鉴普洱茶的三大知识点:水性、喉韵和茶气
- 4、古树普洱生茶品鉴
- 5、古树茶生普如此喝就是高手
- 6、如何判断普洱熟茶的好坏?
- 7、普洱茶的香气如何品鉴?
- 8、如何快速提升自己对普洱茶的品鉴能力?
- 9、如何品鉴普洱茶?
普洱茶如何品鉴
品鉴普洱茶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茶叶类外形条索清晰、肥壮、整齐、紧结,无非茶杂物,色泽褐红或棕褐,油润有光泽;
2、茶饼类外形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松紧适度;
3、闻着有霉味或者其他异味,表面看上去模糊灰暗、有霉斑的普洱茶就是劣质茶叶;
4、闻着无杂味、霉味,似桂香、枣香、兰香 、樟香等令人愉快的香气即为优质普洱茶;
4、汤感滑顺甘甜即为优质普洱茶,滑顺是指茶叶鲜活稠滑,茶汤在嘴里有手摸丝绸的感觉,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回甜的感觉;
5、冲泡多次以后的茶叶色泽饱满一致,揉捻有韧性,叶片张开较为完整即为优质普洱茶。
如何品鉴普洱茶的好坏
普洱茶品质的鉴定主要是依靠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综合分析判断的。1、条索:条索是指各种成品茶所用茶青的大小,长短,粗细程度。通过看茶叶条索的外形,可以初步判断制茶鲜叶的嫩度和制茶水平的高低。2、整度:是指茶样中茶叶个体条索的大小,长短,粗细的均匀程度和完整程度。3、色泽:主要是指茶叶本身的颜色和光泽亮度。4、净度:是指茶叶中茶类夹杂物如茶梗,茶渣等和非茶类夹杂物如辣椒皮,干草,泥土,头发,编织袋等等。
品鉴普洱茶的三大知识点:水性、喉韵和茶气
品鉴普洱茶的三大知识点:水性、喉韵和茶气,普洱茶的品鉴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主要是在视觉、味觉、嗅觉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去鉴别普洱,感知普洱,用心去体验普洱,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普洱茶品鉴中的三大难点:水性、喉韵和茶气。
一、普洱茶的水性
在品鉴普洱茶时,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个名词——水性。与之相似的还有“水味”一词。其实,水味和水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水性是指普洱茶的茶汤在口腔中所引起的各种口感,除了味道,其他感受都可以归为水性。
水性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其中滑、化、活、砂、厚是上等普洱茶的特点,而薄和利则是此等普洱茶的特点。
① 滑
指茶汤入口顺滑,茶性柔和。滑的特点是普洱熟茶和陈化过的普洱茶所具有的,滑的程度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强,正是“越陈越香”的体现。
② 化
入口即化,是优质陈年普洱茶的特征之一。
普洱生茶和熟茶经过长期合理存放,水性都可至化的境界。一般,生茶表现的化要比熟茶来的高雅,生茶陈化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化的境界。
生茶需要60年以上,熟茶需要30年以上的陈化时间才会有化的口感。
③ 活
是指茶叶极具活性,茶汤给予舌头一种活泼的口感,这也是优质普洱茶的重要标准之一。
活泼的水性给人充满活力的感觉,能充分展示普洱茶的不同茶韵。一般干仓普洱茶的茶汤活性比湿仓普洱茶及普洱熟茶好。
④ 砂
品完优质的普洱熟茶后,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这种浓浓的砂滑感觉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普洱茶水性的砂滑感是与普洱茶的贮藏时间和仓储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的,时间越久砂感越明显。
⑤ 厚
是指醇厚的口感,与茶汤的浓淡没有直接关系。普洱茶陈化后,茶汤中出现的浑厚的感觉就是醇厚感。
醇厚感是优质普洱茶的特性之一,陈化越久,品质越好,醇厚甘越重。
⑥ 薄
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缺少醇厚感,水质也感觉轻而淡。
总的来说,淡薄的水性多半是由于茶叶本身内质不够丰富的缘故。
由于水性薄往往会造成小器的格调,会使品茗者产生了轻浮、薄弱、不安稳和抗拒的感觉。
⑦ 利
利往往是因为水性太薄的缘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茶汤入口缺乏厚重感,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让人产生排斥和拒绝的心理。
一般由灌木新树茶青制成的普洱茶和一些品质较低的普洱茶,茶汤水性多半薄而利。
“水味”则是用来描述一泡茶的茶水滋味下降到一定的地步——无限接近水的味道。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茶滋味和水味分离,茶汤的浓度下降到相当低的地步。
②茶汤中有水烫熟(闷)茶叶的味道,因为一泡茶接近尾水(最后面)都会闷一下。
二、喉韵
喉韵,是指茶水流过喉咙时给人的感受。喉韵的感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甘、润、燥。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
① 甘
甘是回甘。这种味道跟甜味十分相似。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
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
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② 润
润的润喉感。润喉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分,因缺乏水分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
③ 躁
躁是指躁感,一种在喝完茶后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茶青较次、制作不当或者茶叶变质都有可能产生躁的感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躁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躁感自然消失。
茶叶一旦有了躁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躁感是最难以接受的。
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躁感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否定掉。
三、普洱茶的茶气
简单说,就是喝过普洱茶之后人的身体反应,这种反应有强烈和微弱之分,有良性和负面之分,有的人身体比较敏感能体会得到,有的则反应相对迟缓些。
一般来说,反应激烈的良性的普洱茶,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我们认为是茶气重的优质的普洱茶
我们要“观色、闻香、品饮、观底”才能鉴别普洱茶的品质,品饮只是其中一步,但这一步确是每个喝茶人都不能忽略的。
因此,不要把水性、喉韵、茶气神秘化,它只是每个人在喝茶时的不同感受罢了。
只要你了解和掌握了方法,你就可以愉快地品茶了。
古树普洱生茶品鉴
第一,要做到味正不杂,至纯至净
普洱茶是入口的东西,干净是最需要保证的。有许多不喝普洱茶的茶友总是说,普洱茶是发酵茶,很脏。其实发酵的食物并不是代表它就是脏的,普洱生茶经过自然发酵,只是内含物质经过时光的变迁发生了转变,它的净度是不会改变的。
好的普洱茶是没有杂味的,比如不经阳光暴晒而干燥,而是经过柴火烘干的烟味、炒制过程中的温度过高产生的糊味、陈放时产生的霉味都不是好的生茶应该有的闻到。
第二,要有山野的幽远香气
工艺严瑾、制作精良的古树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虽然它不会像绿茶香气那样奔涌浩荡,明显外扬。但香气纯正是判断普洱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千万不能忽略。普洱生茶的香气,无论是干茶香还是茶汤香,一般都是很含蓄内敛的,喝起来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妙感,遍布口腔。留香持久。
第三,气韵要饱满
气韵感指的是茶气饱满,充盈整个口腔的感觉。普洱古茶树内涵物质十分丰富,古树茶厚度就主要表现为气韵感和物质感,而茶的物质感给人的感觉就是从茶汤入口开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强烈变化,从开始的苦涩味道瞬间转化为回甘生津,这样的滋味让人感觉层次很丰富、物质什么厚实。
第四,要有良好的回甘生津
普洱茶的回甘生津是品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会让人产生很好的愉悦感,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甘的强度,综合体现回甘的质量,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而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
第五,收尾要有蜜甜
优质的纯料古树新茶,经久耐泡,滋味稳中有变,循序渐进(茶味不会陡然寡淡,全然水味),最后出现的味道一定是丝丝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让人流连忘返。
品鉴普洱茶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如果你在品饮普洱茶时并没有愉悦感,那就说明茶的品质不高,下次选购时就要注意啦。
古树茶生普如此喝就是高手
对于普洱茶,我们并不陌生。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根据工艺的不同,分为生茶、熟茶两种。而普洱生茶的魅力在于,随着时间流失,变化更加巨大。
每一泡都滋味万千,言有尽而韵无穷;
一村一寨、一地一味;总给人惊喜,令人意外!
你知道普洱生茶到底该怎么喝吗
想更懂普洱生茶,学会以下7个关键点便可成为品鉴高手:
1、看茶
成熟的制作工艺,制成的饼茶外形均衡统一,薄厚外缘规整紧实。
色泽区别生熟茶,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条索松散→结实单薄→壮硕发干→油润。
2、摸茶
观察茶叶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查看内外撒面,有的茶茶体表面会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使其卖相更好,而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
3、闻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闻茶香。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
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4、开汤闻香
取茶8克茶,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
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有显著冰糖韵、高山野韵。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
5、看汤观色
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
1-2年汤色黄绿→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为酒红。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油状(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6、品气味
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
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炒糊)、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
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老茶较能体现)。
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7、品味道
苦涩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的茶叶品种不同)。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欠缺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
品茶是一种享受。
普洱生茶,一山一味,不同的生长环境孕育出的茶品,在制茶师傅的手下充满了灵气,最终溶于白水,盛于茶器,成为茶人手中一盏有灵魂的茶汤~
如何判断普洱熟茶的好坏?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好的的普洱干茶陈香显露且有桂圆香,枣香等,并无异、杂味;而品质差的普洱茶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优质的普洱茶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反之,质量差的普洱茶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如何判断普洱熟茶的好坏?
熟普,以醇厚甜滑的特性,征服了大江南北茶人的味蕾,发酵茶,温润平和,也非常适合冬天饮用,小白挑选熟普,往往会被繁杂树种,年份搞的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实际上,茶是让人喝的,不如学学这品鉴熟普的五个点,万变不离其宗,用舌头来收货。
一,甜度
甜度是品鉴熟普最简单的一个点,好的熟普,茶汤在入口之前,就能嗅到丝丝甜香,熟普是没有苦味的,因此甜味比较明显。好熟普的标准是,茶汤入口以后,接触舌头,就能感受到甜味,然后甜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咽下去,回味绵长持久。
二,厚度
厚度不同于茶汤浓度,厚度是指熟普在进入口中,用舌头轻轻试探,有一种粘稠的感觉,并且有明显的吞咽感。这说明茶叶沁出物丰富,茶的质量较高。
三,滑度
好的熟普,茶汤在咽下时是顺滑的,没有窒滞,而品质不好的熟普,喉咙会发涩,有粗糙的感觉。茶汤的滑度和厚度常常被统称为“稠滑”,茶汤越醇厚耐品味,滑度也更明显。
四,润度
好的普洱熟茶,茶汤入口之后,口腔和喉咙马上得到滋润,俗话叫解渴,而那些凡是有“锁喉”,“燥喉”感觉越喝越干的,都不是好茶,或者说这个茶不适合你饮用。
资深的品茶高手,都对茶的润度比较重视,实际上,厚度,滑度,润度是相辅相成的,代表了茶叶中氨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的转化程度,一般只要一个特点比较突出,另外两点也差不到哪里去。
五,纯度
茶汤的纯净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能从中看到选料是否优秀,工艺是否合格,发酵程度是否适当,贮存环境条件是否合理和洁净。
优质的熟普,茶汤看上去应该是纯净透亮的,并且口感同样是纯净的,不能有异味和杂味,否则都说明是茶叶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样的茶喝起来是体会不到品茶的乐趣的。
品鉴熟茶,不需要在意什么树种,年份一类的玄学,那些都是可以造假的,只有上述五点直观的感受,能告诉你这个茶是否“开门”。
普洱茶的香气如何品鉴?
喝茶其实是一个综合的享受过程。饮之品回甘生津回甜,嗅之闻古木之幽香,观之察茶汤之润泽光明,品之思陈年余香绕梁。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就极为不同,香韵就天壤之别。 台地茶由于根系不发达,养分充足,生长期短,导致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添加香精,高温提香等等手段来提香。无论何种手段,都是一些短期效益,长期存储之后,香味转淡,茶味亦薄。3年5年之后,饮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古树茶根系发达,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加之生长周期长,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蜜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 而茶质后期发酵转化,香气由淡转浓,故有越存越香之特质。 刚出堆的普洱茶,“陈香”低淡,多带“水味”,这是“渥堆发酵”后普洱熟茶香气的正常表现。此时,高嫩度茶品(如普洱芽茶、普洱皇等),常出现令人愉悦的“奶酪香”(“奶酪香”是茶叶香气、“鲜爽”味及“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二、三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参香”、“果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四、五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豆香”(豆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随着干燥储存时间延长,香气逐渐醇和,“水味”渐次减退,“陈香”凸显。 而目前熟茶新工艺采用酵母加速渥堆发酵,时间短,其香气不显,种类也不多。需要再陈放一段时间,方达致老工艺的水平。 出产半年左右的普洱熟茶,“水气”基本消失,“陈香”凸显渐占主导香型。此时,香气类型因原料差异和储存环境的变化而复杂多样,主要有“枣香”、“参香”、“果香”、“桂圆香”、“槟榔香”等。 一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陈香浓郁,香气渐趋纯正。受不同储存环境影响,香气类型复杂,常见的有“樟香”、“桂香”、“枣香”等。 普洱茶的香气来自于茶叶自身的内含物质、工艺制程以及仓储转化的协同作用,绝非是靠着想当然的混种沾染。茶友在品饮普洱时会用自己记忆中最为类似的味道对茶汤香气进行勾勒,而实际上普洱茶的香气,是复合的,原因是后发酵的茶,富含多种益生菌种,彼此相互影响,互有浓淡。醉哥所知,有些陈年普洱,香气多达6-7种。要一一分辨出来,就需要极高的素养和经验。
以下对一些常见的香气的描述。 1、樟香 香港仓储茶品,青壮叶生茶在一定时间的高温高湿存储与退仓后,茶汤所产生的特有香气。若茶品年份较短入、仓较轻则为清樟香,若年份较老、仓储较轻称之为野樟香,若为三十年以上老茶入仓较轻则称之为淡樟香;樟香,与兰香、参香等可以说是香港仓储的特有仓味。而香港老式茶庄各有仓储的技术和经验,同样一批茶,其香气差异极多也是常见。 2、兰香 同樟香形成原因,坊间称稍有年份、入仓较重的生茶,茶品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汤色相对较深、叶底颜色亦深,但还不至于黑硬。一些新生茶,也有兰香。这是属于广泛存在于茶叶的一种香味。后发酵较浅的熟茶和新生茶,经常都有兰香。 3、参樟香 青壮叶熟茶置入高温湿仓环境,刚出仓时茶菁特有的类似樟香参香混合的香气。这种香气有人追捧,但该香气的茶,尽量少饮。高温湿仓,霉菌滋生,茶叶已经轻微变质。 4、参香 基本上为茶叶木质化香气,以陈年老熟茶居多。青壮叶茶品经过高度湿仓,或是轻中度湿仓经长时间退仓后,茶汤产生类似人参香气,尤其冷汤更为接近。单纯渥堆工艺,难以产生参香。该香气可以划为不好的一类香气,可参考参樟香一段。 5、枣香 老叶或级外茶经过轻度渥堆、轻度湿仓处理后,在没有入仓或很轻的仓储下茶汤产生的类似红枣干的香气,尤其在某些特殊茶区容易出现。这种香气属于比较轻度的变质,比参香要轻微的多。故此喜欢也不妨一喝。
6、龙眼味(桂圆味) 上世纪8-90年代,青壮叶轻发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凤凰熟沱、临沧熟沱等,在没有入仓的情况下,茶菁味道类似龙眼干的味道。近年来渥堆熟茶发酵度较高,整体制作工艺也有所改变,桂圆味已经少见。但如果发现桂圆味的熟茶,可以果断下手。此物最有益。 7、荷香 特级或细嫩芽熟散茶经过轻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退仓干燥后,茶菁所产生类似干燥荷叶香气。近年因工艺改变,也较少见熟茶荷香。一些工艺较好的生茶,仓储若干年后,也会出现类似荷香的香气。这是乔木茶的特有香气。如果发现荷香茶,无论生熟,都可以放心购买。 8、梅子香 通过一定时间存放的生茶经常会出现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经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受到广泛好评。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对比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对比效应。)当我们在单一香型中加入一点点的其它不同香气,就会使得两种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对比效应就非常典型。 有些茶因为发酵不当或是存放不当出现不良酸气,往往被人牵强附为梅子香,但这二者区别很大。梅子香自然舒适与茶搭配无违和感,而不良酸气则显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纯正,而有不良酸气的茶茶汤滋味也发酸。 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还是在“度”上,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人工发酵,都会产生一些脂肪酸,如戊酸、癸酸等。如果发酵不当,造成这些酸大量积累,就会产生突兀的酸味,影响口感和香气,但如果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不至于影响品质,甚至就能形成如梅子香这样好的香型。 9、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而陈化度较高的转化得比较好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这类香气的茶都可以放心购买。 10、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总结一下,普洱茶的香气属于自然,柔和,优雅,得体,如谦谦君子。这样的香气的茶,基本无须担心。如碰到香气扑鼻,俗不可耐的,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如何快速提升自己对普洱茶的品鉴能力?
首先肯定是先要了解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和有哪些工序,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去云南生产普洱茶的地方多了解了解,也跟当地的制造普洱茶的人沟通和交流。从中学习普洱茶的基本知识,这样能够快速提升自己对普洱茶的品鉴能力。
买不同的品种和年份的普洱茶,自己一个一个泡出来慢慢的品尝和去感受其中的给自己带来的口感,再把这些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做比较和总结。最好自己跟一个对于普洱茶有研究的人一起去品尝和探讨,能够增加自己对于普洱茶品尝的技巧,也能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普洱茶的认知程度。
我领导就是平常工作之后的休息时间就喜欢去普洱茶的茶行去逛一逛和跟那些茶行的老板一边喝茶一边聊一聊普洱茶,日子过的非常的惬意和休闲。同时导致他自己也对普洱茶产生有浓厚的兴趣,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多品,多看,多对比,时间久了就会有经验,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自己的品鉴能力,主要还是靠积累。
我个人觉得市面上的普洱好像都差不多,可能因为我对此没有研究,如果你仔细对比,肯定会发现不同。首先可以多品尝,买价格,品种不同的普洱,品一品不同的种类都有什么区别,最好做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更直接也不容易忘记。
接下来可以多看,仔细观察各类普洱的外观和颜色,看一看是否有区别,也可以用手感受,触摸手感是否有区别。
最后多对比,比如冲泡出来的色泽、气味,日积月累,自己慢慢就会领悟到其中的精髓。
普洱的整个制作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日常所买到的普洱都是熟茶,而且是越年久的越好喝,也有生普洱,虽然我没见过,但是我觉得应该没有熟茶好喝,适当的喝普洱茶,对身体也有好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不是特别喜欢普洱的味道。
如何品鉴普洱茶?
普洱茶从哪里入手品鉴?
普洱茶如何品鉴是一门学问。内行一看一闻一品就能说出一大堆专业术语,并且品出是哪个山头的茶,是哪一年生产的还能品出许多道道。而对于门外汉的入门茶客,只能唯唯是诺,并不敢多言,只能低头喝茶。什么时候才能把头抬起来,自信的与茶友们交谈呢。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在一定的年限内,汤色的“红”是鉴别普洱茶陈期的重要指标,根据品质不同可分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等,以宝石红最为难得,为普洱茶中极品,其次为玛瑙红、琥珀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汤色褐黑、浑浊不清则是变质的表现。
一般来说,树龄越长苦涩度越低,甜滑感越强、耐泡度也越强。自然存放没受潮霉变的茶,随着时间推移、内部物质的分解,茶气不断降低,苦涩也逐步降低。
台地茶苦涩较突显而且苦中基本无甜或少甜,质感薄,苦得直接而无层次,苦涩会稍长久,回甘一般。老树茶多数苦中带甜,汤质较厚滑,苦得有层次,虽然苦但会觉得很受用,回甘快而明显、持久。
茶区越往南则茶气茶味越强,茶气茶味强的茶多在澜沧江外的勐海、澜沧。但如果加上苦涩的长久度、回甘的程度、汤质甜滑感等因素综合评价,有的江外茶又不如江内茶。如易武茶其茶气茶味逊于江外很多茶山,但因其甜滑感、回甘度等原因,其身价又超过了好多江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