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 2、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 3、毒蛇排名前十
- 4、竹叶青蛇、银环蛇,黑曼巴蛇,哪最毒?
- 5、湖南毒蛇十大排名?
- 6、福建十大常见蛇排行榜(中国最毒的蛇第一名)
- 7、银环蛇的毒大还是竹叶青的毒大?
- 8、中国有什么蛇?多少种?毒性前10名的是什么蛇?
- 9、竹叶青蛇毒性大还是眼睛王蛇毒性大?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农村十大毒蛇:短尾蝮蛇,赤链蛇,银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原矛头蝮蛇,乌梢蛇,眼镜蛇,虎斑颈槽蛇,双斑锦蛇。
1、短尾蝮蛇
它是一种血液循环毒蛇,致命性不高,一般只要及时地就医,都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2、赤链蛇
赤链蛇的毒液毒性很弱。只要不是对蛇毒严重过敏的人,被其咬伤后,基本不会有什么危险。
3、银环蛇
它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被咬伤后有1~6个小时的毒发事件。
4、尖吻蝮蛇
它们的毒液主要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其里面所含的溶血毒素。
5、竹叶青蛇
它们的毒液量很少,它们的性格颇为古怪,常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发起进攻。
6、原矛头蝮蛇
它们的毒液毒性和五步蛇极为相似,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广东、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等地区。
7、乌梢蛇
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河南、湖北、重庆、甘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8、眼镜蛇
它们的毒液是混合毒液,其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重庆、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海南、湖北、江西等地区。
9、虎斑颈槽蛇
它们的毒液毒素,主要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但是毒液量很少。
10、双斑锦蛇
双斑锦蛇本身性格就极其的好,一般不会出现攻击人的行为。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
农村十大毒蛇排行榜如下:
1、赤链蛇
赤链蛇,又被叫做火赤链、红斑蛇等,是一种微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通常只会出现类似过敏的症状,很少造成生命危险。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田野、住宅以及近水处的草丛之中。
2、金环蛇
金环蛇,又被叫做金包铁,金脚带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首先只会出现轻度的红肿,麻木等不明显症状。往往在1~3个小时后,才会出现唿吸困难、视物模煳等全身症状,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丘陵、山地,溪沟和住宅附近。
3、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又被叫做土呆子,狗屎蝮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后,会出现患肢高度肿胀等症状,最终会因为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河北、辽宁、上海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田野、溪沟边和坟丘、石堆及草丛中。
4、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又被叫做青竹蛇、青竹彪等,是一种剧毒蛇。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安徽、广西、贵州、海南、福建、甘肃等地区。常常栖息于树木以及灌木丛中。
5、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又被叫做野鸡脖子蛇、野鸡项等,是一种剧毒蛇。但因为毒牙、毒腺特殊。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河北、黑龙江、江苏、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水库、水渠、河流、湖泊、稻田附近。
6、原矛头蝮蛇
原矛头蝮蛇,又被叫做老鼠蛇、烙铁头蛇等,是一种剧毒蛇。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西、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常常栖息于竹林,茶山,耕地。
7、银环蛇
银环蛇,又被叫做白节黑、金钱白花蛇等,是一种剧毒蛇。人一旦被其咬伤,在神经毒素的作用下,起初症状并不明显,往往要等到1~3个小时后,才会出现唿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苏,湖北,台湾等地区。常常栖息于近水处的草丛中,田间,路旁以及坟地。
8、尖吻蝮蛇
尖吻蝮蛇,又被叫做五步蛇、棋盘蛇等,是一种剧毒蛇。
9、圆斑蝰
圆斑蝰还有很多外号,比如“金钱豹”、“百步金钱豹”和“古钱窗”等等,但无论是哪种名称,我们都可以从中猜得出它们身体的样子,即身体有像古钱一样的斑纹。这种蛇全长1米左右,身体粗壮;头较大,呈三角形;鼻孔大,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圆斑蝰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台湾地区,所以北方的朋友还是可以放心的。
10、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又叫“中华眼镜蛇”、“白颈乌”、“蝙蝠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台湾省,而台湾人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这种蛇是大型前沟牙毒蛇,受到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舟山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毒蛇排名前十
十大致命毒蛇的排名:
第一名银环蛇(眼镜蛇科环蛇属)
单次排毒量很少,但是毒性极为猛烈,主要为神经毒素,作用于麻痹呼吸肌,伤者若不及时治疗,将在睡梦中死去,十分危险。
第二名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属
虽然毒液的毒性不算很大,但是单次排毒量极大,性情十分凶猛,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另也包含了心脏毒素。毒素由多肽及蛋白质所组成。单次咬伤致死度也极高。
第三名舟山眼镜蛇眼镜蛇属也叫中华眼镜蛇
属于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有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兼有麻痹呼吸肌及外出血症状,咬伤若不及时救治,将会有生命危险,而且其有主动攻击的习性。
第四名圆斑蝰蛇蝰蛇科蝰蛇科蝰亚科山蝰
圆斑蝰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又以泰国圆斑蝰蛇毒性最强。该蛇毒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毒性猛烈,通常被咬伤会造成肾损伤,所以也常被国人成为肾亏蛇。
第五名短尾蝮蝮蛇科,也叫白眉蝮
短尾蝮国内分布广,数量多,与人接触多,被咬伤者不在少数。其毒性猛烈,排毒量适中,最少致死量(MLD在2.0)左右,因此对人危害性较强。和原矛头蝮相比,毒性更强,但是比尖吻蝮排毒量少。
第六名中华珊瑚蛇眼镜蛇科珊瑚蛇属,也称丽纹蛇
本来是不想把它排名上去的,因为它性情温顺,几乎不咬人,分布范围也不广泛,但是毒性却极为猛烈,蛇毒含神经毒,导致反射失调、痉挛、惊厥、麻痹,最后死亡,主要是神经肌肉传递为主的神经毒作用。
第七名原矛头蝮蝮蛇科俗名烙铁头
原矛头蝮属于管牙类毒蛇,毒性主要以血循毒为主,人被咬伤2小时内若没有注射血清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伤残截肢,属于蝮蛇科中毒性较强的。
第八名尖吻蝮蝰蛇科蝮亚科也成为五步蛇
以蛇毒性来排名的话,五步蛇基本上排不到前十名,但是五步蛇排毒量极大,国内毒蛇咬伤者中,五步蛇咬伤所占的比重又很大,因此把它排在了第八名。
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时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
第九名金环蛇眼镜蛇科环蛇属
金环蛇与银环蛇同属于环蛇,性情十分温顺害羞,人不过不主动招惹,基本不会咬人。但是其毒性确是十分剧烈,毒液毒素为神经毒素,中毒症状与银环蛇基本相同,但是毒性相比银环蛇温和,但是也非常危险。
第十名竹叶青蝰科竹叶青属也称焦尾巴
竹叶青个体较小,具有一定攻击性,竹叶青蛇毒一般的化学成分含有出血毒,多种酶类及少量神经毒素,从临床效果观察,竹叶青蛇属于血循毒类,被咬伤后,伤口局部会出现剧烈的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
竹叶青蛇、银环蛇,黑曼巴蛇,哪最毒?
黑曼巴蛇最毒,排第一
最后一个 最毒
黑曼巴蛇是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也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
黑曼巴是毒性很强,而且进攻速度特别快,有黑色闪电的称号。短时间可以一下子传到两米的距离
当然是黑曼巴蛇喽
黑曼巴,非洲的死神,如果被咬到,一般人2小时之内没有血清,死亡的几率99%,银环蛇的神经毒素是静脉倒流,每倒流一下就会凝结血液,一般5-6个小时不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竹叶青毒性比以上2种低
湖南毒蛇十大排名?
1、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属于蝰蛇科,原矛头蝮属,主要生活在湖南省郴州莽山境内。
其头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块烙铁。尾部呈白颜色,因此又被称为莽山白尾蛇。通身黑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
莽山烙铁头声名赫赫的不仅仅是其珍惜程度,有着令人生畏的血毒性,而且是已知毒蛇里最大型的蛇种。
二.竹叶青
竹叶青蛇是蝮亚科的一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其全身翠绿,眼睛为黄色或者红色,瞳孔垂直似猫眼,尾巴焦红,可以说美艳程度绝对不会输前面的莽山烙铁头。
竹叶青毒性为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其本身却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属于会主动攻击人类的蛇种。
福建十大常见蛇排行榜(中国最毒的蛇第一名)
福建有许多种蛇,以下是福建十大常见蛇排行榜:
1. 福建华珊瑚蛇:福建华珊瑚蛇头部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561毫米,躯干圆柱形,背部黑色,具有一黄白色的“Λ”形斑,背鳞通身15行。是一种攻击性强、有毒的蛇类,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喜欢在山区森林中栖息,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很少咬人。
2. 福建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俗名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等,是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
3. 铅色眼镜蛇:铅色眼镜蛇全长0.6-1.5米,体重0.5-1.5千克。颈背具一鲜明的“眼镜”斑。通身背面为灰褐色,具深褐色或灰白色小斑点。
4. 黑眉锦蛇:黑眉锦蛇是一种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黑眉锦蛇喜食鼠类,也在菜园中寻食蛙、蟾蜍、蜥蜴、小鸟和昆虫等。
5. 滑鼠蛇:滑鼠蛇头椭圆形,头颈区分明显,全长0.5米至1.9米。背面是草黄色、棕黑色或蓝黑色,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灰黄色。
6. 百花锦蛇:百花锦蛇全长1.8米左右,身体背面是黄绿色或草绿色。腹面是黄白色或灰白色。
7. 玉斑锦蛇:玉斑锦蛇体重最大可达1.5千克,背面具有横纹和纵纹。头部有“王”字形斑纹。
8. 红尾筒蛇:红尾筒蛇全长40至60厘米,身体呈圆筒状,有14条横肋鳞,尾部有一红艳的尾尖。
9. 翠青蛇:翠青蛇体型匀称,成蛇体长为1米左右,喜居于安静而潮湿的荫蔽处所,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山区。
10. 白条锦蛇:白条锦蛇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环境中的动物,包括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区。
以上是福建的十大常见蛇类排行榜,其中有些是有毒的,需要注意安全。同时,对于不确定的蛇类,应该避免接触和攻击,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福建华珊瑚蛇福建华珊瑚蛇,俗称福建丽纹蛇、_纹蛇。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大者全长561毫米;躯干圆柱形;头背黑色,有一黄白色“”形斑;背鳞通身15行。所属脊索动物门,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等地。攻击性强,有毒。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夜间活动,很少咬人。2、福建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俗名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等,是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国内分布于四川、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台湾、云南、浙江等省区,国外尚无报道。3、舟山眼镜蛇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4、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毒性较大,中毒后几分钟即可导致死亡,是世界上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5、白头蝰白头蝰是中国毒蛇之一,又名白头蛇,为蝰科白头蝰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缺蝰。白头蝰头部白色,有浅褐斑纹。躯、尾背面紫褐色,有左右镶细黑边的朱红色窄横纹。白头蝰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湖北、甘肃等地,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6、银环蛇银环蛇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7、白眉蝮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8、青环海蛇青环海蛇,前沟牙类剧毒蛇。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9、金环蛇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雨伞柄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10、福建颈斑蛇福建颈斑蛇为游蛇科颈斑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颈瘢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常生活于高山森林和竹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全身呈橄榄灰色,间杂有小黑斑;头部细小,颈部不明显,上有一黑色横带;全长大约90公分。生活于高山森林、阔叶林、混生林、竹林和草原中,以蚯蚓和节肢动物为食,繁殖方式卵生。
银环蛇的毒大还是竹叶青的毒大?
银环蛇和竹叶青蛇都是有毒的蛇类,但是它们的毒性是不同的。
根据LD50(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数据,银环蛇的毒素对小白鼠的LD50为0.09mg/kg,而竹叶青毒素对小白鼠的LD50为3.3mg/kg。可以看出,银环蛇的毒素比竹叶青的毒素更毒,其毒性大约是竹叶青毒素的36倍。
此外,银环蛇是陆地四大毒蛇之一,其体型比竹叶青蛇大,可以捕食竹叶青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银环蛇的毒性和攻击力都很强。
综上所述,银环蛇的毒比竹叶青的毒更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银环蛇还是竹叶青蛇,其毒素对人类的威胁都很小,因为它们的毒素并不适合人类体型和生理特征。
在中国白唇竹叶青比银环蛇更致命。
很明显的是银环蛇的毒性大,在中国的话抛开海蛇不说,陆地上毒性最强的就是银环蛇,银环蛇毒素对小白鼠的LD50为0.09mg/kg,竹叶青毒素对小白鼠的 LD50为3.3mg/kg,这两个毒性的对比应是相当悬殊的。
银环蛇平均一次排毒量(干)大约为4.6mg,竹叶青平均一次排毒量(干)大约为5.1mg。相差无几,但是毒性上相差约36倍。
中国有什么蛇?多少种?毒性前10名的是什么蛇?
北京地区就有一种毒蛇--白眉腹蛇。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竹叶青蛇\尖吻腹(五步蛇)\金环、银环剧毒
中国现在有50种毒蛇,最后发现的为蟒山烙铁头蛇。
十大毒蛇为: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约有蛇219种,其中毒蛇有50多种,包括16种海蛇(均为剧毒蛇),陆地上剧毒蛇10多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10毒蛇;其余的为毒蛇和无毒蛇。
北京地区就有一种毒蛇--白眉腹蛇。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竹叶青蛇\尖吻腹(五步蛇)\金环、银环剧毒
中国现在有50种毒蛇,最后发现的为蟒山烙铁头蛇。
十大毒蛇为: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竹叶青蛇毒性大还是眼睛王蛇毒性大?
竹叶青蛇(也称青竹叶蛇)和眼睛王蛇都是毒蛇,但它们的毒性相对较轻。
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一种亚洲的绿色小蛇,毒液主要含有凝血酶抑制剂,对于猎物一般会造成出血和组织破坏,但对人类的毒性较低,罕见情况下会引起轻度中毒症状。
眼睛王蛇(Notechis scutatus)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蛇类,具有比竹叶青蛇更强的毒性。它的毒液中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疼痛、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在人类受到咬伤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就医。
总体而言,眼睛王蛇的毒性相对较强,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不过,在处理任何毒蛇的时候,都应采取谨慎和避免接触的态度。如果你遭遇到任何毒蛇咬伤的情况,最好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得到适当的治疗。
竹叶青蛇毒性大。
竹叶青是一种有毒的血循毒毒蛇,它们拥有一身美丽、碧玉的色泽,极具观赏性。它们的毒性不是很大,虽然是血循毒毒蛇,但和蝮蛇相比差得比较远。不过,竹叶青蛇咬伤后会有剧烈的疼痛感。
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竹叶青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它们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
生存习性
竹叶青蛇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中国的长江以南、南岭山脉以北等都能看到竹叶青蛇的身影。竹叶青蛇白天晚上均会活动,蛇的体色通常与其生境有关,体色与环境相似,从而形成保护色,不易于被天敌或捕食者发现。
它们的树栖性很强。竹叶青蛇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尤其喜栖于山洞旁树丛中;多于阴雨天昼夜活动,夜间活动更频繁;以蛙、晰蝎、小鸟和鼠类等小型动物为食;适合温度在22~32度之间;性情为神经质,具攻击性,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