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道礼仪小知识(茶道的基本礼仪)
- 2、茶道的基本礼仪
- 3、茶的基本礼仪
- 4、茶道知识12懂礼仪
- 5、茶道礼仪知识介绍
- 6、茶道礼仪 中国茶道有哪些饮茶礼节
- 7、茶道的基本礼仪
- 8、茶道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 9、茶艺师讲茶道礼仪
茶道礼仪小知识(茶道的基本礼仪)
1.茶道的基本礼仪
茶道礼仪: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
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茶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茶文化: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 《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著,尽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
(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茶道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
“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2.有关茶道的知识及日常礼节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3.中国的茶道礼仪,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以茶待客的六大礼仪
1、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则或茶匙将袋中的茶取出倒入泡茶器中。
其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溅入杯中,不要边奉茶边说话。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后再给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现代倒茶礼仪
1.先说出预备好的茶品种,然后问喝啥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盘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摆桌的时分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用两手拿茶杯垫放在客人面前。
4.摆茶杯的时分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侧。
5.茶勺的凭据到客人的右侧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后及时把杯子拿走。
7.不给客人看到自个的背部。
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避免客人不小心被烫坏。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际,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双眼凝视对方。
4.茶道礼仪有什么讲究
泡茶技法(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艺泡茶的工具种类繁多。
置茶器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桨;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闻香杯、杯碟;涤洁器包括茶盘、茶船、渣方、水方、涤方、茶巾、容则;其它还包括煮水器、香炉、奉茶盘等。 以上介绍了林林总总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绝非一定繁琐复杂,而应由简入繁,重在培养自己对茶叶的基本认识。
二、泡茶的注意事项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冲四次:一为皮;二三为肉,四为极。四冲之后,茶汤基本转薄。
四泡茶浸泡时间应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决:低、快、均、尽。
出茶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汤热度;匀,表示对客人一视同仁;尽,茶水沥尽,茶叶不浸泡过久,茶汤不会苦涩。 任何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茶汤应与茶叶分离,即泡即饮。
过浓的茶汤对身体不利,浸泡过久的茶汤会破坏茶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间,用上茶浓,用下茶淡。
在古筝乐曲的伴奏下,主泡人熏香、净手,先引茶入茶,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
烫杯温壶: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最后主泡人向客人答谢品茶,鞠躬退场。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一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
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一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
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
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在”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5.茶道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茶道礼节 注意事项 1、二小时的茶会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个茶会以两小时为度,比较刚好。
因为现今人的时间安排,都以两小时为一单元,若拖过二小时以上,易耽误别人的事情。 2、茶食与茶巾及零食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后才安排,在情绪低落时可以拿出茶食;并奉上茶巾以清洁手及口。
吃油腻食物再喝茶,会有油味,茶汤上浮有一层油会破坏茶汤。用餐完,也是一样,要先喝一杯水清洁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后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长幼的原则,先遇到先奉的原则。 【【奉茶法】 从客人右侧倒茶时,用右手。
从客人左侧倒茶时,用左手。正面倒茶时;左右手皆可。
【【客人礼节】 主人倒茶时,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谢意,不要自顾聊天。
6.关于茶的知识及相关礼仪
茶道的礼仪有很多讲究,最早由记述的就是中国茶道,说道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礼仪是茶道的一部分也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同样的茶道礼仪,因为理解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那么下面就同我一块了解下茶道的基本礼仪。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在茶道的礼仪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时,应当要将茶筅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然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即使同样是茶筅,但是开始和结束时的意义却有不同,请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尝茶的时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个方向转动呢?这也是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在喝茶的时候转动茶碗,是为了要避免从正面饮用的意思,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开始饮用,而饮用完后再加以清洁嘴角所碰触之处,然而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重复。契踱啦茶泡好了,你就准备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丽的颜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围环境。在你自己创造的轻盈和秀丽中呼吸。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当你使周围的世界平安美丽时,你的心和头脑就有了相同的心境。奥登啡以上是茶道的一些基本礼仪的介绍,茶道的礼仪细节很多,喜欢茶道茶艺的人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下,其实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7.茶礼仪有哪些
1)奉茶者的礼仪
茶不要装得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夕卜线。如有点心则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不同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2)饮茶者的礼仪
注视奉茶者,并诚恳地说声:“谢谢。”
在商务活动中,当别人奉茶时不要以手去接,以免增加奉茶者的困扰。但若是领导或长辈亲自给你奉茶,则要起身双手恭敬地迎接。受人招待奉茶时,如无法说感谢,要以和蔼的眼神予以奉茶者回应,绝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如需调和糖与奶精,应在调好之后茶匙横放在碟子上,再以右手端起杯子(除非你惯用左手)。
喝茶时,不需将杯垫一起端起,以单手端起茶杯,另一手轻扶杯垫,预防杯垫掉落即可。但若坐在矮茶几旁,则必须连同杯垫一起端起,以免不慎打翻。喝茶时不可出声,尤其是喝功夫茶时,不要因怕将茶叶喝人口中而用嘴滤茶,女口果发出声音是十分不雅的,女士喝茶先用化妆纸将口红轻轻擦掉些,以免口红印留在杯子上。
8.茶道的基本礼仪是怎样的
在茶道的礼仪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时,应当要将茶筅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然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
即使同样是茶筅,但是开始和结束时的意义却有不同,请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尝茶的时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个方向转动呢?这也是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
在喝茶的时候转动茶碗,是为了要避免从正面饮用的意思,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开始饮用,而饮用完后再加以清洁嘴角所碰触之处,然而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重复。 茶泡好了,你就准备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丽的颜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围环境。
在你自己创造的轻盈和秀丽中呼吸。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当你使周围的世界平安美丽时,你的心和头脑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诸如此类的茶道礼仪作法,事实上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茶道的基本礼仪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那你们知道茶道的基本礼仪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的基本礼仪,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的基本礼仪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茶道的冲泡方法 盖杯是用於个人独享或开会时,为节省时间的喝茶法。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还可以将盖杯当作冲泡器使用,在一般试茶时也适用。
如欲享用标准浓度的茶汤,可依茶叶的种类、性质、时间、场合及饮用者的体质和习惯,而酌量增置茶量。若盖杯的容量为150时,单次饮用,可放3克茶量,冲泡五分钟後可饮用。在时间较长之会议或多次饮用时,可放置5克茶量,冲泡两分钟就可饮用。盖杯的盖子可用来拨动茶叶,使茶汤均匀後,判断浓度是否恰当;也可在倒茶汤时,做为过滤茶叶之用。倒完茶汤後,除了享用茶汤,也可以闻茶叶及碗盖的香气。若将盖杯当作冲泡器或茶壶使用时,置茶量可依个人的喜好、饮用习惯作适当增减,冲泡好的茶汤可由盖碗倒入茶海中,使茶汤浓度混合均匀,再倒入杯中饮用。盖杯的质材大都为瓷器,所以冲泡茶叶时香气很容易表现出来,且茶汤的滋味及香气不会受到干扰,最适合冲泡香片、高香气的包种茶类、龙井、碧螺春等绿茶类。
茶的基本礼仪
茶的基本礼仪
茶的基本礼仪,现代社会,我们虽无需恪守茶道规则,但也要懂一些茶桌基本礼仪,尊重他人,才能使欢聚时刻更加融洽美好。喝茶,不但是修身,更是养性。以下茶的基本礼仪。
茶的基本礼仪1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于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
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古人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2、宋代茶道礼仪的法则,叫三点,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
茶艺礼仪之茶人的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2、伸手礼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3、寓意礼
放置茶壶的时候,壶嘴不能整对着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泡茶最常用的方法为: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欢迎。
4、叩手礼
叩手礼意指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单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谢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必须双手指叩击茶桌以示谢谢。
茶的基本礼仪2 01、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02、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03、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04、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05、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06、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07、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08、 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09、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10、 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茶的基本礼仪3 茶人茶德茶道礼仪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艺基本精神。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许茶、一心为茶,他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德可谓现代茶人之标准,他本人也是我们茶人努力学习的楷模。
茶道知识12懂礼仪
茶道知识12懂礼仪分为主人篇和客人篇,主人篇的礼仪是泡前不介绍茶、注意个人仪表、不能徒手拿茶叶、泡茶前不温杯、壶嘴杯嘴不能对向客人、倒茶不能倒满、要用杯托奉茶、有序奉茶;客人篇的礼仪是行叩指礼、不能一口闷或亮杯底、喝茶时不能随意抽烟、不能随意触碰主人的茶宠。
一、主人篇
1、泡前不介绍茶
在泡茶前,主人要先了解客人的身体状况、适宜饮什么茶、平时的饮茶习惯、喜欢的茶类和浓淡等,然后做好准备。或者多准备几款茶,等客人来时,让客人进行挑选。
在冲泡之前,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准备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等;如果客人有看干茶的要求,要让客人欣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2、注意个人仪表
在冲泡前,主人要确保自己手上无异味。女孩子要避免使用香气太重的香水或化妆品,否则容易干扰对茶香气的欣赏。
当感冒、咳嗽时,不宜泡茶招待客人。泡茶时也尽量不要说话;赏茶、闻香时,等移开茶叶后再说话;闻香时吸气,挪开茶叶才吐气。
3、不能徒手拿茶叶
用手直接拿茶叶,手上带有的汗渍或者水,容易让茶叶受潮。而且手上的一些气味也容易沾染到茶叶上,不仅会影响到茶的品质,也给人不卫生的感觉。应该用茶匙取适量茶叶,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将茶叶倒出。
4、泡茶前不温杯
喝茶前不温杯,会给人造成不卫生的印象。虽然茶具都是事先清洁过,但再在客人面前清洁一次,是尊重的体现。
用开水温杯烫壶,不仅可以除去茶具异味,而且提高茶具温度,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会更好,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正确做法是在泡茶之前用开水把茶具都烫洗一遍。这样,既讲究卫生,品饮效果也好。
5、壶嘴、杯嘴不能对向客人
壶嘴、杯嘴对向客人,表示请人快速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其实不仅是壶嘴、杯嘴,一切尖锐、危险的物品都是不能对着他人的。
烧水壶如果对着人,喷出的蒸汽容易烫伤,壶嘴、茶针之类尖锐的东西对着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就像我们在递剪刀的时候,都会把尖的一边对着自己,也是礼貌和素质的体现。
6、倒茶不能倒满
在客人倒茶时,不宜过满,七分最佳。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酒桌上敬酒时,酒要倒满表示对客人客气尊敬的意思,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不小心摔破茶杯,造成难堪,有赶客人走的意思,所以茶倒七分满的程度刚好。
7、要用杯托奉茶
用手直接触碰客人的茶杯,在客人看来十分不卫生。如果客人发现你的指纹等污渍留在了杯口上,其喝茶的兴致可能就瞬间没有了。故而,主人需要给客人奉茶时,最好上杯托,即茶杯的垫子,用双手奉上杯托,将茶汤递到客人面前,避免手指直接去碰饮茶人的茶杯。
8、有序分汤
斟茶时不光需要先客后主,也应当依次分茶,或按长幼顺序,或按身份地位高低。越过中间的客人,直接给下一位客人斟茶,这是非常失礼的。无论是什么场合,主人斟茶时一定不要出现越位的情况。
同时,当客人杯中的茶汤被彻底喝完后,最好及时续杯,别让客人面前的茶杯空太久。空杯迟迟不倒茶,这在茶桌上有“赶客”之意。但要是发现有的客人不怎么喝新斟的茶汤,表示其已经不想喝了,这时主人就不需要再斟茶了。
二、客人篇
1、行叩指礼
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不需要说谢谢,只需要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并拢曲指叩打桌面,以示感谢,这一动作俗称为“叩指行礼”。这一动作可以避免在喝茶时,因反复道谢而破坏谈话的节奏和喝茶的气氛。
2、不能一口闷或亮杯底
我们在喝酒时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喝完时也会把杯口朝下亮杯底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
但喝茶不同,要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喝茶可以发出声音,让茶汤与口腔融合更好,声音也是对茶的一种赞赏。不过和喝酒一样,主人给客人倒的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如果实在喝不下了,就留下半杯茶汤在杯里,主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3、喝茶时不能随意抽烟
喝茶是在很干净的环境下进行的,烟味会影响品茶的体验,何况同茶桌会有不吸烟的人,这时抽烟的人要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喝茶时,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的允许,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可以喝几泡茶后,和大家说一声,去外面抽烟。另外,才坐下就递烟的行为,也很失礼。
4、不能随意触碰主人的茶宠
主人的茶桌上,总会摆放很多可爱的茶宠,在观看之前,要询问主人,经过允许后再拿到手里仔细欣赏。桌上的茶宠,在每次泡茶时也会“喝茶”,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不要随意就将自己喝剩的茶水浇淋茶宠。
茶道礼仪知识介绍
茶道礼仪知识介绍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我们的重要性,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许多事情都讲究规矩与礼仪,喝茶也是一样,那么大家知道茶道礼仪有哪些吗下面一起跟我来了解下吧。
喝茶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习惯以茶待客,并且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下面就为大家说说中国的茶道礼仪规矩,一定要来看哦。
一、茶道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如果有贵宾来做客的话,首先需要先让座给客人,然后就要给客人准备茶了,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的会后,我们需要注意相关的茶叶用量,茶叶不可以放置的很多当然也不可以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二、茶道讲究礼仪细节
无论是买茶还是在一些茶博会上,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茶艺师在进行茶道的礼仪表演。有些人会觉得这些茶道的礼仪实在过于繁琐,甚至难以记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将这一整套的茶道的礼仪全部掌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
茶道的礼仪注重细节,这些细节在我们心头烦乱的时候往往无法兼顾到,事实上内心沉静下来,与茶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细节的表现就如同我们自己的肢体一部分一样,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说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清洗干净,然后需要敲三下,举起两下,这样就完成了清洗,而当结束的时候,需要先用热水将茶杯中的残茶清洗干净,然后再用热水将茶杯清洗一遍,清洗过后敲两下举起,如此就完成了结束时的动作,开始与结束,动作有相同之处,却绝对不能混淆。
还有在品茶的时候,为避开正面饮茶,需要将茶杯转动一圈半,饮茶完毕之后清洁嘴唇触碰的位置,然后将茶杯转回正面,如此反复,这就是茶道的礼仪细节。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细节其实是很简单的,每一点细节都有讲究。茶道的礼仪本就是将静心、意境、美学观念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问,它符合修禅所讲的内省修心观念,我们在饮茶的时候,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茶道的礼仪细节来做,可以身心交融,与茶交融,与天地交融,持之以恒,在不断的.熏陶之下,终究会天人合一,达到内心的圆满。
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茶道倒茶礼仪,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
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最后,添茶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三、喝茶的好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茶是中老年人最佳饮品。因为大量研究表明了茶对中老年人的多种益处。
茶是中老年人最佳饮品
1、有助于抗氧化
茶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有实验表明,1毫克茶多酚能清除对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比9微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还高,抗衰老能力也比维生素强18倍。
茶道礼仪 中国茶道有哪些饮茶礼节
不同民族宾客的接待
1、汉族人茶饮的风俗特点
汉族大多推崇清饮,茶艺服务人员可根据宾客所点的茶品,采用不同方法为宾客沏茶。采用玻璃杯、盖壶沏泡时,宾客饮茶至杯的1/3时,需为宾客添水。为宾客添水3次后,需问宾客是否换茶。
2、藏族人喝茶的礼节
藏族人喝茶有一定的礼节,喝第一杯时会留下一些,当喝过三杯后,会把再次添满的茶汤一饮而尽,这表明宾客不再喝了,这时茶艺人员就不要再添水了。
3、接待蒙古族宾客的注意事项
接待蒙古族宾客时,要特别注意敬茶时,用双手,以示尊重。当宾客将手平伸,在杯口上盖一下,这表明宾客不再喝茶,茶艺服务人员可停止斟茶。
4、傣族的“三道茶”
茶艺服务人员在为傣族宾客斟茶时,只斟浅浅半小杯,以示对宾客的敬重,对宾客要斟三道,这就是俗称的“三道茶”。
5、维吾尔族的“茶俗”
茶艺服务人员在为维吾尔族宾客服务时,尽量当着宾客的面冲洗杯子,以示清洁。为宾客端茶时要用双手。
6、壮族的“茶礼”
茶艺服务人员在为壮族宾客服务时,要注意斟茶不能过满,否则视为不礼貌;奉茶时,要用双手。
不同宗教宾客的接待
1、茶艺人员接待信奉佛教宾客时的礼仪要求
茶艺人员接待信奉佛教宾客时应行合十礼。
2、茶艺人员与信奉佛教宾客交谈时的注意事项
茶艺人员与信奉佛教的宾客交谈时不能问僧尼的尊姓大名。
3、接待僧尼施礼的注意事项
茶艺人员在接待僧尼施礼时,不能主动与僧尼握手。
特殊宾客的接待
1、茶艺人员为VIP宾客预定服务要求
茶艺人员为VIP宾客预定服务,每天要了解VIP宾客是否有预定,包括时间、人数、特殊要求等都要清楚。
2、接待VIP宾客茶品配备要求
根据VIP宾客的等级和茶艺馆的规定配备茶品。
3、接待VIP宾客时服务质量要求
(1)所用的茶品、茶食必须符合质量要求,茶具要进行精心挑选和消毒。
(2)提前20min将所备茶品、茶食、茶具摆好,确保茶食的新鲜、洁净、卫生。
4、接待年老体弱宾客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年老体弱的宾客,尽量能安排在离入口较近的位置。便于出入,并帮助他们就座,以示服务周到。
5、接待有明显生理残疾宾客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有明显生理残疾的宾客,要注意安排在适当位置就座,能遮掩其生理缺陷,以示体贴。
茶道的基本礼仪
茶道的基本礼仪
茶道的基本礼仪,说到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以下是茶道的基本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茶道的基本礼仪1 茶道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于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
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古人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2、宋代茶道礼仪的法则,叫三点,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
茶艺礼仪之茶人的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2、伸手礼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3、寓意礼
放置茶壶的时候,壶嘴不能整对着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泡茶最常用的方法为: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欢迎。
4、叩手礼
叩手礼意指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单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谢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必须双手指叩击茶桌以示谢谢。
茶道的基本礼仪2 茶道礼仪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艺基本精神。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许茶、一心为茶,他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德可谓现代茶人之标准,他本人也是我们茶人努力学习的楷模。
茶道的.基本礼仪3 茶道文化
茶
你有注意过你喝茶的方式正确吗?也许你会说喝茶也份正确方式吗?的确喝茶也是份正与否的方式,如果你喝茶养生的方式不正确,那么久会影响你医患结石、刺激肠胃、危害健康等副作用。 所以爱茶网我建议大家今后在喝茶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喝茶养生的方式。
茶道文化
喝茶养生副作用1:结石
有些办公室职员喜欢在加班的时候泡上一杯浓浓的茶,以缓解疲劳帮助养生,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太正确的,特别是加班的时候空腹喝茶,人体会吸入大量的草酸成分,进而在体内形成结石,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副作用。
喝茶养生副作用4:有针对性的毛病
喝茶养生是一定要分季节分年龄分性别的,否则也是会产生一些对内脏,关节以及生殖器官有影响的副作用,热喝绿茶、寒喝红茶,老喝淡茶、壮喝浓茶等都是不同的。
喝茶养生副作用3:过于刺激
对于一些肠胃不太好的人,又不是喝一些养胃养生茶,会产生怎样的副作用,大家可想而知,这对胃肯定会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喝茶养生副作用2:危害身体健康
一些肥胖界的人士都会选择喝茶来帮助减肥养生,因此每天喝茶的量也超出正常范围,这样的大量酗茶,对身体健康来说也是一种危害,这样的副作用是极为明显的,尽量要保持一定的量。
茶道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
茶道礼节
注意事项
1、二小时的茶会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个茶会以两小时为度,比较刚好。因为现今人的时间安排,都以两小时为一单元,若拖过二小时以上,易耽误别人的事情。
2、茶食与茶巾及零食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后才安排,在情绪低落时可以拿出茶食;并奉上茶巾以清洁手及口。吃油腻食物再喝茶,会有油味,茶汤上浮有一层油会破坏茶汤。用餐完,也是一样,要先喝一杯水清洁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后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长幼的原则,先遇到先奉的原则。
【【奉茶法】
从客人右侧倒茶时,用右手。从客人左侧倒茶时,用左手。正面倒茶时;左右手皆可。
【【客人礼节】
主人倒茶时,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谢意,不要自顾聊天。
茶艺师讲茶道礼仪
茶艺师讲茶道礼仪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饮茶礼节
鞠躬礼
鞠躬礼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茶道礼仪,根据弯腰的不同,分为真礼、行礼、草礼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站式鞠躬
真礼以站姿为准备,将相搭的两只手逐渐分开,贴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触及膝盖的上沿为止。上半身由腰部开始倾斜,头、背、腿呈现出90℃的姿势,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与呼吸配合,弯腰下倾的时候吐气,直起上身的时候吸气。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双手滑于大腿中部,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20℃的夹角。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50℃的夹角。
坐式鞠躬
真礼以坐姿为准备,双手搭于膝盖上,腰部前倾,头、颈、背都呈现出弧形的状态。
行礼以坐姿为准备,与真礼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礼即双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礼的跪式鞠躬,以跪姿为准备。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倒,双手从膝盖上逐渐下滑,双手着地,双手手指相对。行礼的时候要配合呼吸,弯腰向前,抬身时需要吐气。前倾的时候,身体与膝盖之间的距离只容一个拳头。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55℃。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65℃。
伸掌礼
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礼仪,多用于主人向客人请茶的时候使用,表示“请”或者“谢谢”的含义。两人对坐时,伸出左手,四指并拢,虎口分开,侧斜于敬奉的物品旁侧。对坐时候,左侧坐伸出左掌,右侧坐伸出右掌。在饮茶的时候,男性应该多照顾女性。
寓意礼
凤凰三点头:每次泡茶冲水的'时候,需要高提水壶向茶壶内注水,上下提拉水壶,反复三次,表示一种敬礼。
放置茶壶的时候,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这样表示请客人离开。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应该便于客人取用,放置于右侧。对坐的时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调换。
提壶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种语言。右手提茶壶需要逆时针转来表示欢迎,左手需要顺时针表示欢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后,中途送客很不礼貌)。
饮茶姿势
坐姿
饮茶者需要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仅仅坐在凳子的边缘;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同时两腿膝盖并拢,正面看两腿为合拢状,女性可以将双手都放置于腿上,或者可以将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双手应该放于两腿之上。男女均不能两腿分开、跷二郎腿、两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
跪坐饮茶,女性最好不着裙装。坐下后,需要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身体挺立,不能挪动。
奉茶的姿态
奉茶需要单腿跪下,左膝弯曲,与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盖着地,脚尖轻轻点在地面上,腰部挺直,双肩放松。奉茶也可以单腿弯曲,左膝弯曲后靠在右边的腿肚上,呈现出半蹲的姿态。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来。
候茶的姿势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脚背点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时双手交叉,放于腿上。可盘腿坐下,双手分别放于膝盖之上,此种姿势男性使用较多,女性使用的时候需要身穿裤装,不能穿裙子。
站姿
双腿并拢,身体挺立,眼睛平静地盯着前方,肩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将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双手虎口交叉相叠,左手在下)。男性双腿稍微分开,身体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后,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后,侧面有明显的曲线。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轻声前进,脚在一条线上,手不晃荡,端着茶杯前进的手与地面平行,不能抖动。女性行走的时候,不能听见鞋底的响声,男女行走时动作都不能太大。如果侧身面对客人,就需要将身体转正。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相遇,就需要让客人先走。
女性行姿以站姿为准,行走的时候移动双脚,用腿用力,上半身保持不动。肩部放松,眼睛平视前方。男性的行姿同样以站姿为准,上半身保持不动。
转弯时候,右转右脚先行,左转左脚先行。回身时候,应该面对客人后退两步再转弯。
饮茶座次
原则上,朋友之间没有座次之分,但是长幼有座次的差别,贵客为上座,主泡者的位置比较接近门口,方便照顾大家。端杯的时候,最好由长者最先举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