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历史

本文目录一览:

潮汕功夫茶八步法


第一步、备器,准备红泥小火炉、茶盘、茶壶、茶洗、茶杯等茶具;第二步、备茶,将需要冲泡的茶叶准备好;第三步、候水,将水烧开至100℃;第四步、洗茶,将茶叶洗茶一次;第五步、刮沫,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第六步,淋壶,将废水浇灌壶身;第七步,烫杯;第八步;洒茶。
潮汕工夫茶的步骤
一、备器
潮汕工夫茶最讲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别于其它喝茶方法也在于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红泥小火炉、茶盘、茶壶、茶洗、茶杯等等。
水。是潮汕工夫茶重要的一个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茶口感。
一般认识,山泉水最佳,溪水,雪水次之,自来水最后。当然,随人环境污染的加重,在选择天然水的时候,要考虑到水资源附近的环境污染情情况。
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道工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三、候水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水温。不是所以有茶都用100度的水进行冲泡。一般来说,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需要100度的开水。各种芽叶细嫩的绿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越嫩、越绿,水温就要低。
四、洗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洗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
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六、淋壶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七、烫杯
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称“关公巡城”。不可洒了一杯才洒另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一点一滴必洒尽,称“韩信点兵”。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趁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潮汕工夫茶之三味于此尽得矣。

潮汕工夫茶八步法

潮汕工夫茶八步法是潮汕地区传统的冲泡茶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茶具:将茶具清洗干净,用热水冲洗一遍,将杯盘倒扣,晾干备用。2.泡洗茶叶:将茶叶放入茶盘中,用清水冲洗茶叶,然后倒掉水,留下湿润的茶叶。3.加水冲泡:把开水冲入茶杯中,倒掉开水,再将4/5的开水加到茶杯中,用茶盘将杯子放起。4.倒掉茶汤:待茶杯里的开水降到75度左右时,将茶汤倒掉,留下少量润茶。5.第二次加水:将剩下的1/5开水加到茶杯中,盖上盖子,焖制约20秒钟。6.倾倒第二次茶汤:在20秒后,将茶汤倒掉,留下少量润茶。7.第三次加水:再加入热水,盖上盖子,焖制约30秒钟。8.倾倒茶汤:30秒后,将茶汤倒入茶盘,茶香四溢,这就是潮州工夫茶了。

潮汕工夫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潮汕工夫茶是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茶品,其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1.地理位置: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江西两省相邻。这里是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的低山丘陵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为该地区种植和制作工夫茶提供了有利条件。2.生态环境:潮汕地区属于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水源、水土资源和各种生态环境,这些条件为该地区种植高质量的茶叶提供了土壤、气候、水质等方面的保障。3.种植技术:潮汕地区种植茶叶的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采用传统的树形种植和手工采摘的方法,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4.传统工艺:潮汕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工夫茶的制作方法得到了世代相传并且发扬光大。传统工艺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例如制茶前需要先制茶具,将茶具烟熏熏制,以此增加茶具的耐用性和品质。综上所述,潮汕工夫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正是得益于地理环境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当地人民传承发扬的茶文化,才孕育了潮汕工夫茶这样的优质茶品。

潮州工夫茶的功效

潮州工夫茶,也叫潮汕功夫茶,是一种以滇红茶为主料的功夫茶。它具有以下功效:1.养颜美容。潮州工夫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皮肤的氧化反应,减少色斑的产生,促进皮肤的弹性和光泽。2.抗衰老。茶多酚可以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减少细胞老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3.健胃消食。潮州工夫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咖啡因,可以促进胃肠的排泄和消化,有助于消除胃肠道不适和便秘。4.提神醒脑。潮州工夫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多酚,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和心脏的代谢活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5.镇静抗压。潮州工夫茶中含有氨基酸和茶碱,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代谢活动,放松神经和肌肉,具有镇静和抗压的作用。

潮汕工夫茶历史

潮汕工夫茶是一种传统的福建省崇安(今属泉州市)、南安(今属南安市)、安溪(今属泉州市)地区的茶叶制作工艺。潮汕地区早在唐朝时期就开始了茶叶的生产和消费。明朝时期,潮汕地区被封为“茶王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潮汕工夫茶最初是由潮州人发扬光大的,起源于清初乾隆年间。当时,潮州客家人爱喝茶,他们发现了这种茶叶制作工艺,并将其传承下来。后来,这种工夫茶逐渐在潮汕地区流行起来,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传统饮品。潮汕工夫茶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饮用方法。首先,将茶叶放入高温中火的留锅中翻炒,用热水一冲,冲去茶叶表面的残渣,然后将茶叶放入茶具中,用沸水冲泡而成。潮汕工夫茶饮用时可以加入其他的调味品,如牛奶、蛋花等,口感香甜,回味醇厚。潮汕工夫茶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誉为“东方的美式咖啡”。在潮汕地区,人们喜欢在茶馆里品尝工夫茶,这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潮汕工夫茶背后的精神

潮汕工夫茶是一种源自于中国潮汕地区的传统饮品。它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选取高品质的茶叶、水源和煮茶器具,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倒茶的方式和茶香的释放。除了制作过程的细节,潮汕工夫茶背后还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对品茶的细致品味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在品尝潮汕工夫茶时,人们通常会先欣赏茶叶的外观和香气,然后再品味其口感和香味。饮茶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口感、滋味、香气、甜度和富有感等因素,因此需要细致地品味。除了享受茶的美味,潮汕工夫茶还具有社交与交往的性质。在传统的潮汕文化中,人们经常会以茶会友,这也就是所谓的“茶道”。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的交往方式。在潮汕地区,饮茶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信任和尊重。因此,潮汕工夫茶背后的精神不仅包括对茶的细致品味,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互动和信任。这种精神既反映了当地文化的传统,也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了一种舒适而愉悦的体验。

潮汕工夫茶由来

潮汕工夫茶起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一般认为始于清朝末年。据传说,当时一位茶商带着福建的闽南武术传人来到潮汕地区做生意,闽南武术传人一看到当地的茶艺,觉得不够好,于是便在茶艺和武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注重茶叶质量和制作工艺,原料以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岩茶、广东功夫茶等名茶为主。制作工艺包括:洗茶、杀青、揉捻、拼配、烘干等多个环节,其中揉捻环节是潮汕工夫茶技艺的精华,揉捻后能让茶叶柔软而不易碎裂,色香味更佳。潮汕工夫茶的特点是香气鲜爽,滋味醇厚,汤色清亮,耐泡性好。在潮汕地区,喝工夫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人们在茶馆和家中都会泡上一杯茶,品尝香气四溢的咖啡。

潮汕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潮汕工夫茶是指广东省汕头、潮州和揭阳地区所饮用的工夫茶。它是集闽南、客家和粤东文化于一身的茶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礼仪文化:潮汕地区的工夫茶饮用有着严格的礼仪,茶具的摆放、泡茶的姿势、茶器的选用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显示出当地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2.特色文化:潮汕工夫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汕头的"闽越会馆"、揭阳的"五桥市"、潮州的"花瓣糕"与工夫茶有着密切的联系,闽南、客家和粤东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情。3.人文文化:潮汕工夫茶传承中强调师徒关系,茶艺师傅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传播,传递着尊师重道、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观。4.荣誉文化:潮汕工夫茶在文化交流中频受推崇与讴歌,被称为中国茶道的艺术珍品,年度国际工艺美术大奖评审会和国际艺术设计大奖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都拥有潮汕地区工夫茶的代表性作品。总之,潮汕工夫茶不仅是茶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融汇了当地的地方文化、礼仪文化、人文文化、荣誉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工夫茶的种类

潮州工夫茶的种类有以下几种:1.潮州铁观音:潮州铁观音属于闽南铁观音系,具有花香、柔和口感等特点。2.潮州单枞:潮州单枞是以福建武夷山区大红袍为原料,经过发酵、烘焙制成的茶叶。口感带有土壤香气、浓郁的茶香与甜味,入口润滑爽口。3.潮州白茶:潮州白茶属于福建白茶的系列,制作时采用嫩芽、嫩叶制成,特点是口感清香、甜润、具有微微的花香气味。4.潮州凤凰单丛:潮州凤凰单丛属于广东凤凰山区茶类,具有独特的蜜香和芝士香,口感醇厚。5.潮州汕头窑香茶:由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汕头窑杯具相结合的茶类,口感独特,风味丰富,口齿留香。6.潮汕普洱:潮汕地区的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压制、存放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口感。

潮州功夫茶八步法

潮州功夫茶分为治器、纳茶、候汤、洗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八个步骤,即泡茶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把茶叶投入壶中,然后降水烧开至沸腾状态,接着将沸水冲入茶壶之中进行洗茶,再下来,进行刮沫、淋壶、烫洗杯具等操作,最后将茶汤依次倒入茶杯之中饮用。
潮州功夫茶的八个步骤一、治器
即泡茶前的准备工作,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
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道工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四、洗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洗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利于应用。
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七、烫杯
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称“关公巡城”。不可洒了一杯才洒另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一点一滴必洒尽,称“韩信点兵”。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趁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潮汕工夫茶之三味于此尽得矣。
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
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
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
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增进情谊,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