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的泡法,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洞庭碧螺春怎么冲泡

洞庭碧螺春怎么冲泡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那么洞庭碧螺春怎么冲泡呢,一起来学习学习!
  最佳冲泡的步骤:
  观茶闻香;烫杯;放置茶叶;浸润;品茶。
  准备工作:
  茶盘1只;无色透明玻璃杯3~5只;茶叶罐1只;赏茶碟1只;茶巾1块;水盂1只;茶匙组1副;开水壶1只;沸水。
  碧螺春的最佳冲泡方法
  1、观茶闻香。用茶匙拨出少许茶样入于赏茶碟中,供各位茶客欣赏茶叶闻茶香。
  2、烫茶杯。取开水壶,往每个杯中冲人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烫杯,烫杯的作用是可以温杯和清洁茶杯。
  3、水温。 冲泡时以纯净山泉水最好,它不会破坏碧螺春茶的营养成分,泡茶水温度不宜太高,以80℃为宜。
  4、放茶叶。茶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50或根据个人的需要而定。
  5、浸润。倒入l/4的开水,让茶叶在水中浸润,使芽叶吸水膨胀慢慢舒展,便于可溶物浸出,初展清香。这时的香气是整个冲泡过程中最浓郁的时候。
  6、冲泡。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3次,利用水的'冲力,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动,促使茶汤均匀,冲水量为杯容量的七分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或俗语说的茶七饭八酒满杯。
  7、闻香。把鼻子轻轻靠近碧绿的茶水,氤氲的蒸汽瞬间钻进鼻孔,可谓茶香四溢,清香袭人。
  8、品茶。一尝二酌三回味。一尝指的是初尝玉液,头一口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二酌即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满口生津。三品碧清、香郁、回甘;再细品味,眼前的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人生的百味。
;

碧螺春冲泡温度

碧螺春冲泡温度为80~85℃,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主产于江苏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是采摘鲜嫩芽叶,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干燥等工序制成,其茶鲜嫩醇爽,冲泡温度不宜过高,采用玻璃杯上投法,水温为80~85℃,冲泡后浸润3~5分钟即可饮用。
碧螺春的冲泡方法(上投法)
水温:80~85℃(开水晾置后的温度)
茶量:5g碧螺春干茶(茶水比例1:50)
杯容量:300ml
1、烫杯
准备一只干净、透明的玻璃杯,往杯中倒入少许热开水烫洗一次,目标是起到温杯和洁净茶杯的结果。
2、注水
将准备好的水冲入玻璃杯七分满。
3、置茶
量取约5克左右的碧螺春茶,投入到茶杯里,也可以按照个人的口味投茶,减少或增多。
4、浸润
冲水后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小口品缀,让茶汤在唇齿间逗留,感觉醇厚的滋味,一尝二酌三回味。一尝指的是初尝玉液,头一口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二酌即品第二口茶。
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满口生津。三品碧清、香郁、回甘;再细品味,眼前的不再是茶,而是在品洞庭春天的气息,在品人生的百味。
洞庭碧螺春有何特点
洞庭碧螺春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根据国家标准,只有苏州吴中区洞庭东山、洞庭西山(金庭镇)这两个地区内生产的碧螺春才能称作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干茶的外形,有“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这四大特点。
“铜丝条”指的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茶叶紧细重实得像铜丝一样。洞庭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芽叶细小,6万~7万个芽叶才能做成一斤干茶。
“蜜蜂腿”说的是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形态像“蜜蜂腿”那样弯曲。
洞庭碧螺春都是全手工制作,成品茶呈现自然弯曲,“满身毛”说的是茶叶茶毫密布,并且洞庭碧螺春茶的茸毛是竖立在芽叶上的。
“银绿隐翠”指茶叶的绿色,在白毫的衬托下,给人熠熠生辉的感觉。洞庭碧螺春由于热揉,茶条色泽绿而泛黄,呈嫩绿色较鲜活。
洞庭碧螺春芽叶瘦小,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色泽呈嫩黄绿色较匀亮。仿制碧螺春芽叶肥壮,色泽呈青绿色。
洞庭碧螺春茶汤色较浅呈碧绿色或者嫩绿色。饮用滋味鲜嫩爽口,给人一种经验的感觉,如吃新鲜水果,回味甜醇。
洞庭碧螺春还有一个特点:泡出来会有淡淡的花果香。这和洞庭碧螺春独具特色的“茶果间作”的栽培方式有关,茶果间作方式是以茶为主,在茶园中嵌种植果树。
洞庭山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繁密。有人工种植的银杏、枇杷、杨梅、板栗、柑橘、桃树、石榴等十多种果树,茶树在培育于果树、林木中,果树覆盖率达到25%~35%。
洞庭碧螺春香气清雅持久似果香,且馥郁持久。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碧螺春的冲泡方法十分讲究. 碧螺春属于绿茶,绿茶一般都是在谷雨或者清明前后采摘的,绿茶都是采用嫩叶制作而成,其冲泡法有别于其他绿茶。
  碧螺春叶面较嫩,所以碧螺春最佳的`泡法应采用上投法(即先冲水至七分满,再投茶)。碧螺春因为毫多,泡茶之后会有“毫浑”,而其他绿茶汤色都应清明透亮。
  准备茶具:公道杯、玻璃杯、茶荷、水盂、茶匙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温杯:清洁并提高杯的温度。
  滚烫杯身:慢转杯身使杯身的上下温度一致。
  倒水:将洗杯水到入水盂。
  凉水:将沸水倒入杯中,使水温度降到70-80度之间。
  投茶:用茶匙把干茶轻轻拨入杯中。
  赏茶舞:茶叶从水的顶部慢飘下去在水中伸展,俗称“茶舞”。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那么,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方法:
  洞庭碧螺春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韦青初,主产区位于江苏省太湖之东、西洞庭山和邻近的光福、天平等地。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优茶之一,因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四绝”而闻名中外。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相专青代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四月,康熙皇帝下江南时巡视浙江回京,途径苏州太湖,当地巡抚用“吓煞人香”进献,此茶受到康熙的赞誉,但觉得此名不雅,便赐名改为“碧螺春”。
  碧螺春的品质犹如其名,“碧”是指碧绿色,“螺”是指外形卷曲如螺,“春”是指采于早春时节。碧螺春茶必须当天采摘、当天炒制,并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最为名贵,碧螺春以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一2厘米,叶形卷如雀舌者又称为“雀舌”。采制1千克高品质碧螺春需采13.6万一14.8万裸茶树的芽头。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螺,满身披毫,色泽银白隐翠;冲泡后,内质香气青香幽雅,滋味鲜醇甘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明绿柔匀,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的冲泡和品饮方法与众不同,是用上投法,先注开水再投茶叶.品饮时须选用洁净的透明玻璃杯,川等70℃的开水注入杯中至七八分满,再投入3克茶叶,茶叶即沉杯底,瞬时间可欣赏到“白云翻滚,雪花飞舞”,且清香袭人。芽叶在杯中形成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大奇观.品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雅鲜,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三酌过后回味无穷,犹如置身于洞庭东山、西山的茶园果圃之中,领略那“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文章出自茶业联盟。
   历史发展介绍: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洞庭碧螺独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养。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
  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

;

洞庭碧螺春基本知识

洞庭碧螺春是一种中国绿茶,在湖南省洞庭湖周边的茶园中生长,因其外形细长曲折,像螺融融而得名。以下是其基本知识:1.外形:螺形卷曲,呈珠芽形状,色泽翠绿。2.香气:清香高雅,带有花果香。3.口感:滋味鲜爽,入口回甘,口感细润。4.泡法:水温70-80℃,用瓷壶或玻璃杯泡茶,第一泡可稍微冲一下,第二泡开始就可以冲3-5分钟。5.储存: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茶叶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珍品。

碧螺春怎么泡最好

泡碧螺春用80℃水温、茶和水的比例1比50、高冲低斟泡法最好。
1、用80℃水温
在冲泡碧螺春的时候,最好是可以用纯净山泉水,这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时候的温度也不能太高,控制在80℃左右是最佳的选择。
2、茶和水的比例1比50
放入碧螺春的时候,需要保持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1比50,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爱来决定。之后就可以开始浸泡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杯中倒入1/4的开水,然后让茶叶在水中保持浸润的状态,之后让茶叶吸水膨胀,然后慢慢的舒展开。这时候就可以闻到碧螺春的香味了。
3、高冲低斟泡法
冲泡的时候需要采用高冲低斟的方法进行,需要反复进行3次,而且一定要让碧螺春在杯中上下的翻动,而且冲水的量需要控制在杯子容量的一多半就可以了。
碧螺春的等级标准
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 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

碧螺春的冲泡方式

碧螺春的冲泡方式:
1、温杯,准备一个玻璃杯或白瓷盖碗,先用沸水冲淋温杯。
2、投茶,准备5~7g碧螺春,用水以矿泉水或纯净水为佳。
3、冲泡,碧螺春不经过发酵,茶叶较为细嫩,冲泡水温控制在80℃左右即可,先倒入沸水,浸润茶叶,再沿着杯壁将剩余的水注入,浸泡一两分钟后饮用。饮用时要留底,待茶汤剩余三分之一时便可添水。
碧螺春茶的冲泡事项:
冲泡碧螺春绿茶应该选用无盖的茶杯,或者可以茶壶先别盖盖,让壶中的沸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这样你会看到更加美好的景象,壶中蒸汽氤氲,这种现象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玉壶含烟”。
一般泡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都需要优质的水,然后将水一般烧制到70到80度这样炮茶为最佳状态。碧螺春茶冲泡方法与其它茶冲泡不同,碧螺春茶是先倒水,然后将茶叶搁在水中,然后你会发现茶叶如螺旋一般在水中打转,直至沉入水中。

碧螺春正确的泡茶方法

碧螺春正确的泡茶方法:首先准备好热水壶,倒入500ml左右的凉水,并将其烧开备用,同时用茶匙将适量茶叶拨入茶壶中。
向玻璃杯中注入少量热水,手持杯底,缓慢地旋转杯子,使杯子上下温度一致,再将水倒进水壶中。泡碧螺春的水温不宜太高,一般80~85℃即可,开水晾置3~5分钟左右。
冲泡碧螺春,我们一般采用上投法,即先将准备好的水注满玻璃杯七分满的位置。用茶匙将茶盒中的5g碧螺春轻轻拨入玻璃杯中,静置3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一般人喝茶都是要看你喜欢喝浓或淡,其次再看茶叶的质量好坏。一般按茶叶的口味都是泡三泡左右的滋味才是最好的。碧螺春一般都是茶袋装的比较多,所以一样也是三泡左右口味为佳。
碧螺春的等级划分
洞庭碧螺春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

碧螺春,又叫“吓煞人香”,那么如何冲泡?

碧螺春的水温要调试在80-85℃左右,如果过烫的水会不利于散热,碧螺春的口感会丧失。
碧螺春最适宜的水温在80-85℃,水温太高不利于及时散热,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体验不到春茶之气。
透明度佳的玻璃杯是首选,沏茶最适宜的水温是85℃左右,然后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冲泡。
碧螺春茶已有1 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亲赐“碧螺春”茶名。从此有了“洞庭碧螺春”。
中国的泡法- 用玻璃杯泡碧螺春
  对于茶爱好者,我们向您介绍传统的中国碧螺春方法。由于碧螺春这样的绿茶是如此的柔软和脆弱,我们用玻璃杯来酿造它。为了观看碧螺春“茶舞”,我们用玻璃杯来酿造它。
  1、茶具的选用:
透明度佳的玻璃圆杯或方杯是冲泡首选,杯身不要超过15厘米,口径不超过6厘米为佳。除玻璃杯外,白瓷茶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瓷茶具造型更为雅致,托在手中手感细腻,也有不错的观赏性。温暖和清洁茶具:将沸水倒入玻璃杯中进行清洁,消毒和加温,然后在公平杯和针杯上重复这些步骤。
2、水温的控制:
由于明前气温偏低,碧螺春茶树生长缓慢,所产碧螺春茶叶大多为牙尖和旗枪,芽叶极为细嫩,冲泡明前碧螺春最适宜的水温在80-85℃,水温太高不利于及时散热,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体验不到春茶之气。
3、冲泡方法:
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三分之一量开水,待水温适度时放入茶叶。水温要掌握得比较准确,越是嫩度好的明前碧螺春茶,水温要求越低,个人建议在水温70℃时,投放1-2克茶叶(这样能从杯底和杯口看到每一颗茶叶慢慢舒展开,更有观赏性)茶感浓的朋友可以投3克茶。等待茶叶慢慢绽放开,再把壶中冷却到85℃左右的开水,沿着杯口壁缓缓注入至七成满,即可饮用。每次杯中水喝到三分之一再加水,这样可迅速品饮。
4、冲泡次数:
明前碧螺春三次冲泡为最佳,至第三泡之后茶味已经开始变淡。
碧螺春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区。碧螺春在中国一直以“一招三鲜”着称。这句话意味着芽很嫩,颜色鲜艳,味道醇厚,香气浓郁。在洞庭生产的碧螺春,条状黏糊糊,形状像螺旋状,充满纤毛。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