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盖碗茶杯一般多大合适
- 2、盖碗公道杯和茶漏的用法
- 3、茶具的各种名称和使用
- 4、盖碗是用来喝茶的还是泡茶的
- 5、盖碗和茶壶泡茶的区别
- 6、盖碗冲泡红茶的基本程序
- 7、十三种茶具名称和使用方法
- 8、盖碗的作用
- 9、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
- 10、喝茶用的盖碗和主人杯必须是一体的吗
盖碗茶杯一般多大合适
盖碗茶杯为100~110毫升为佳,大小适中,平实、轻巧、普遍、亲切、普及率高,且实用性强,泡茶时亦可以很好的掌握,手掌亦容易拿捏,而对于出汤而言,更加顺手,也不会过于产生烫手之感,因此100~110ml的盖碗适宜日常冲泡各种茶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的汉族茶具,四川的“盖碗茶”就是用的这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暗合天地人之意。“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盛行清朝的京师。
盖碗公道杯和茶漏的用法
盖碗公道杯和茶漏都是茶具中常用的工具,用于泡茶。以下是它们的用法:1.盖碗公道杯:盖碗公道杯是一种陶瓷茶杯,通常带有盖子和过滤网。使用时,首先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倒入约80-90℃的热水,盖上盖子并等待几分钟,直到茶叶充分浸泡。在饮用时,可以将盖子取下并用作茶叶的盘子。盖碗公道杯适合单人饮用,也可以用于室内或室外聚会。2.茶漏:茶漏是用于过滤茶叶的工具,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使用时,首先在茶壶或茶杯中加入茶叶和热水,然后将茶漏倒入茶水中,等待几分钟后,将茶漏取出并倒掉茶叶渣。茶漏比较适合在家庭或办公室环境中使用,可以节省茶叶并方便清洗。
茶具的各种名称和使用
茶具名称有:茶盘,茶叶罐,茶壶,盖碗,各使用方法如下:
1、茶盘:茶盘是用来盛放茶杯、茶壶、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有圆月形、棋盘形、扇形,也可以是单层或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也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盘时,要先将上面的茶壶、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后不可让废水长时间留在茶盘内,而是用干布将其擦干。
2、茶叶罐:茶叶罐,形状各异,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而且,不同的形狱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名贵与否,而且价钱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叶罐用完后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叶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壶:茶壶是一种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主要用来泡茶,由壶盖、壶身、壶低、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壶时,不可将壶嘴对着客人,而应朝向自己。用茶壶倾倒茶汤时,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壶盖,以免茶壶倾斜时,壶盖滑落摔碎。
4、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此外,盖碗也可当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盖碗茶时,要先揭开碗盖,再嗅盖香,最后闻茶香。不可将碗盖、碗身、碗托三者分开,否则既不美观也不礼貌。
盖碗是用来喝茶的还是泡茶的
盖碗是泡茶的重要器具,按照用途而言,盖碗既可以用来喝茶,也可以用来泡茶。
当然,生活中,用盖碗泡茶的场景更为常见,频次更高。
我们日常见到的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 《中国茶叶大辞典 》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多见瓷质。
上为盖,下为茶托,中为茶杯。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如今,盖碗已经用来冲泡各类茶类,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倒入公道杯,再分入茶杯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另一种 是在 《中国古陶瓷图典 》中 的 说 法 是:盖 碗,带 盖 的 小 碗,茶 具,流 行于清此类盖碗由碗和盖两件组成,近年来的茶文化复古潮流中,越来越多见。
盖碗泡茶的步骤第一步、洗碗
使用盖碗泡茶,每次冲泡前都应使用滚烫的开水冲洗一下;清洁、消毒盖碗的同时,还能提高盖碗的温度。
第二步、置茶
根据实际情况放入适量的茶叶。
第三步、冲泡
加入适当温度的热水,盖上盖碗闷泡。这个热水温度,一般根据所冲泡的茶类决定。
第四步、品饮
闷泡足够的时间后,打开碗盖,用盖子轻轻拨动茶汤,观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优美姿态。把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倒出茶汤,方可品饮。
盖碗喝茶的方法喝盖碗茶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或者是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这样都是不对的。
盖碗十分特别,既可以单独作杯品饮,也可以用来泡茶。“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因此盖碗又称三才杯,取天地人三才之意。”
因此大家喝盖碗茶时,最好保持坐姿端正,头和嘴不前伸,不低头,一手拿着托碟和碗,将茶盖呈倾斜状,另一只手把盖轻轻翻开一道缝儿,举到嘴边小啜。
注意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不能有声音,也千万不要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
喝茶时用茶盖拨一下,一是把漂浮在茶汤上的茶叶拨到另一面,可以避免一口喝下茶渣;其次看见茶叶上下飞舞,闻着泡开的茶叶散发出的清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盖碗和茶壶泡茶的区别
盖碗和茶壶泡茶的区别:茶壶保温性强散热慢,茶壶比盖碗更能发挥茶性,茶叶的滋味更易表现;清洁方面,盖碗结构简单, 盖碗比茶壶更加容易清理;茶壶更加容易掌握上手,不会烫手,盖碗则容易烫手;茶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浓郁醇厚,盖碗不挂味,茶汤较沉稳持久,无太大变化。
一、盖碗泡茶
盖碗我们平时用得较多的就属白瓷盖碗了,瓷器胎质细密,釉厚,不挂味,这是盖碗的优点。盖碗比较适合冲泡新茶、嫩芽茶,新茶对水温的要求不是非常高,老茶就要求水温一定要高,盖碗比较薄,密度大,开口大,保温性不是很好,夏天还不觉得,冬天用盖碗泡熟茶,很难泡开,滋味和香气出不来。
但盖碗有的最大优点是容易清理,结构简单且不挂味,一个盖碗洗干净了想泡什么泡什么,即使不泡茶,也可以泡泡柠檬片,枸杞汤(茶汤分离),这样就不至于每次喝水,柠檬片都会阻挡喝水的路。
盖碗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真实地展现一款茶的品质高低,盖碗是正直的,上盖天,下拖地,中间碗呈人,是为人情世故。
每次冲泡都会不留余地逼出茶的滋味,优缺点一目了然。
二、茶壶泡茶
茶壶泡茶,主要为紫砂壶。
紫砂壶表面无釉,而且透气性能好,还可以不时把玩。
紫砂内部有很多细密的透气孔,致密程度比瓷器低很多,这就导致紫砂壶需要认真对待。紫砂壶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
每次冲泡以后,紫砂壶里的气孔会留着茶的气味,这就是挂味儿,在下一次冲泡的时候,就会串味,所以紫砂壶一般专茶专用,一女不能侍二夫,一把壶就泡一种茶,要泡铁观音,就不要泡普洱茶。
有的茶友甚至每个山头一把壶,所以紫砂壶是比较傲娇的,怕麻烦的茶友,尽可远离紫砂壶,一只盖碗足矣。
具体的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参考即可,一个山头一把壶,这种太较真的话,就么的朋友了。
紫砂壶冲泡的茶,壶自己会吸收一部分杂味,香气比较纯,而且醇厚感明显,纯品饮来说这是极好的,但味道也有点失真,品饮首选紫砂壶,如果是选茶,盖碗是最公平公正的。
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其实白色也是我最喜欢的,可以反映茶汤颜色变化,有处女座洁癖的话,一套全白,白色盖碗,白色茶杯,白色的公道杯,茶汤颜色尽在眼底,生活也会如茶般褪色,最后清淡如水,但那又如何,它依旧是我熟悉的味道。
盖碗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紫砂壶盖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较沉稳持久,当盖碗的香味散了,壶盖还有茶香。
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盖碗持久很多。
将泡了6泡的茶对冲一下,泡2分钟出汤,出汤后闻盖碗的盖和紫砂壶的盖,盖碗的盖香是花香,当冷却后盖香就跟着消失,壶盖因紫砂保温性强,盖香非常持久。盖碗的茶比紫砂壶的茶茶色来的深,奇怪的是紫砂壶泡的茶茶味却比盖碗的茶浓厚。
操作角度看
头几泡,像一些茶温要求低的80~90℃的还好说,但是像普洱茶,铁观音这类茶,用盖碗就比较烫手(但对老茶客,这就可以忽略了)容易摔坏,但是如果你掌握的盖碗冲泡的精髓,自然也就不会烫手了。
而壶就相对容易上手,因为有把手,所以压根不会烫手,但是清洗就麻烦了,在清理时易摔。另外也有一个问题:由于散热原因,盖碗冲泡的温度比壶相对要低,可以说茶叶用盖碗泡会比壶泡要显得耐泡。
在同样的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的情况下。
紫砂壶比瓷的盖碗更能有效地发挥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好地被体现出来。推断原因应是紫砂保温性强,散热慢,帮助茶叶释放溶出物。盖碗相对散热较快,当水注入盖碗时,冷却了的盖碗和茶叶表面会吸收部分热力,会降低水温,降低溶出物的释放,减少醇厚感。
盖香来说盖碗略胜一筹,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紫砂吸香,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盖碗在使用,清理,观看叶底都比紫砂壶方便,估计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
盖碗冲泡红茶的基本程序
准备一只白瓷盖碗、一壶开水、5g红茶,首先用开水将盖碗、茶杯清洗一次,剪开红茶袋子,取5g红茶投入盖碗中(铺满盖碗底部薄薄一层),之后提起水壶,环着盖碗壁顺时针均匀注水,注水后浸泡3~5秒时间,然后将茶汤滤入公道杯,最后将茶汤分入茶杯饮用。
冲泡准备:
茶器:白瓷盖碗
茶具容量:110毫升
茶杯:1只(根据人数添加)
茶量:红茶5g(茶水比例1:20)
出汤时间:前3泡3~5s,4泡以后增加5~10s
冲泡红茶,最佳的般配为白瓷盖碗,白色之杯,红艳之汤,简洁不失大气。冲泡方便,出汤顺手,但要掌握好拿捏的姿势,不然还是会烫手的。
具体冲泡步骤如下:
1、温杯
用准备好的开水将盖碗以及茶具冲洗一遍,提高茶杯的温度,温杯之后快速倒掉水,然后立即剪开泡袋,将红茶放入杯中。
2、投茶
红茶的投茶量不要过多,以免茶汤过浓,导致轻微的苦涩,而投茶过少,则口感平平,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切干刚好才是最好,因此红茶的投茶量一般为5g,茶水比例为1:20左右。
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口感添加或减少茶量。
2、冲 泡
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做好,接下来就是冲水了。冲水原则为高温之水冲泡、环壁注水、快出水,高温意味着95℃以上。
首先,提起水壶,沿着盖碗杯壁顺时针环壁注水,是成全一杯好茶的利器。环壁状态下,水流缓慢地流入盖碗中,浸润每一根条索。
前后时间不过3-5秒钟。快出汤是红茶冲泡的主旋律,尤其是前四冲,出水速度尽可能快。
在第五冲之后,可以适当坐杯。
坐杯时间参考。前3泡5s左右时间,4泡开始10s、15s、20s左右,好的红茶冲泡7左右不成问题。具体的坐杯时长,根据个人口感喜好微调。
3、分 汤
注水之后5s就可以准备出汤了,首先将盖碗拿起,将茶汤均匀滤入公道杯,看着透亮的茶汤,正如夏日暖阳,最后将茶汤倒入茶杯,细细品饮,如往事云烟,复现眼前,甜甜蜜蜜。
如何选择红茶:
高档红茶条形细紧(小叶种)或肥壮紧实(大叶种),色泽乌黑有油光,茶条上金色毫毛较多;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甜醇鲜爽,汤色红艳,碗壁与茶汤接触处有一圈金黄色的光圈,俗称“金圈”。
中档茶色泽乌黑稍有光泽,稍有金色毫毛;香气稍有甜香,滋味甜和稍淡,汤色红且亮,金圈欠黄亮。低档茶芽少,以成熟摊开叶片为主,条形松而轻,色泽乌枯,缺少光泽,无金毫,滋味平淡。
十三种茶具名称和使用方法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种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过滤茶叶碎片末,也防止茶水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不用手直接抓取,卫生同进防止茶水掉落壶外,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盖碗的作用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所以盖。
还是回到盖碗这里,盖碗对于茶的作用就不用我一一赘述了对我们喝茶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赏心悦目,这是我们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果,并非一时起兴就形成的古人就有直接用盖碗喝茶的,只不过现在盖碗发展成了冲泡用具由儒雅。
4冲泡时间不同盖碗泡茶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喝茶法,需要的时间很短,用9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几分钟就可以了而茶壶需要的时间较长,茶壶有着良好的保温作用,能让茶香浓郁持久5适合人群不同盖碗泡茶散热快,易清洗,但是。
2盖香来说盖碗略胜一筹,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3盖碗使用,清理,观看叶底都比青花瓷水壶方便,估计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4从操作角度看,头几水盖碗比较烫手容易。
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2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用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
第七盖碗用来冲泡茶叶的茶具,又称三才盖碗,三才者,天地人茶盖在上,所谓“天”,茶托在下,谓“地”,碗居中,谓“人”盖碗时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第八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
中国人喝茶讲究喝热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实用化了这个茶碗上大下小,盖入碗内喝茶时不易滑落,下面有茶船避免烫到手人们一只左手就可以端起茶船,重心平稳,不必揭盖,半张半合。
3盖碗一个茶杯分为茶碗,碗盖以及茶盘三部分而盖碗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泡茶的好处,每种茶都脱离不了盖碗,盖碗是非常重要的哦4茶则茶则也是一套茶具中必不可少的,一套茶具中很多其他配件都是放置在茶则上的。
5茶荷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6茶壶用来泡茶用的茶器,常用的有盖碗和紫砂壶2茶筒用来盛放茶艺用品二茶具配件 1茶筷。
茶道各个茶具的作用 茶壶或盖碗盖杯茶杯还有用闻茶香味的闻香杯壶与杯是泡茶的基本茶具茶盅公道杯方便茶汤和茶渣的分离,使茶汤浓淡均匀茶船茶池用以盛壶茶衔茶漏用以导茶叶入。
反观瓷质盖碗,碗璧上的气孔小,而且因为上釉的原因,盖碗不会吸附茶叶的香气与滋味,只要每次喝茶后即使冲洗盖碗,就不会出现香气混杂的情况如果想品饮一款茶叶的纯真风味,瓷质盖碗的作用明显要比紫砂壶来得好,而如果。
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三件头“盖碗”中的茶船作用。
第一,盖碗泡茶更百搭,不像紫砂壶那样存在一壶一茶的繁琐要求 第二,盖碗的性价比更高,基础入门款白瓷盖碗,便宜不贵 反观那些动辄成千上万的名贵紫砂壶,早已脱离实用范畴,泡茶时会让人放不开,生怕不小心摔坏。
杯子,一种专门盛水的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一般容积不大或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称为盖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
三盖碗的使用方法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四茶盘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确实是这个样子的,没想到使用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喝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而且一般来说,泡茶的茶具有着茶壶和盖碗两种,两种茶具大家都各有喜爱。下面看看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1 一个人喝茶用茶壶,茶壶泡茶只需要将茶叶放入茶壶,然后注入烧开的水,然后盖上壶盖,最后出汤即可饮用,茶壶适合一人饮茶;而盖碗适合3~6人喝,盖碗泡茶需要使用整套功夫茶具,如公道杯、茶杯、茶滤等,冲泡步骤相对繁琐,不适宜一人饮用。
盖碗泡茶的步骤:
1.洗碗
使用盖碗泡茶,每次冲泡前都应使用滚烫的开水冲洗一下;清洁、消毒盖碗的同时,还能提高盖碗的温度。
2.置茶
根据实际情况(多人饮用还是个人饮用),放入适量的茶叶。若是个人饮用,我建议放1-2克茶叶。多人饮用,可根据人数酌量增减。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稍作调整。
3.冲泡
加入适当温度的热水,盖上盖碗闷泡。这个热水温度,一般根据所冲泡的茶类决定。
4.品饮
闷泡足够的时间后,打开碗盖,用盖子轻轻拨动茶汤,观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优美姿态。把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倒出茶汤,方可品饮。
茶壶泡茶喝盖碗泡茶的区别:
从茶汤上来看,用壶泡的铁观音汤色比用盖碗泡的汤色深,饱满。用盖碗泡的茶可以闻盖香,这也是喝铁观音最享受的一刻。
用紫砂泡的茶也可以闻盖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样了,盖碗的香味是兰花香和甜香,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紫砂壶盖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较沉稳持久,当盖碗的香味散了,壶盖还有茶香。
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盖碗持久很多。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2 一、结构不同
盖碗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三件一体,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碗造型独特,多为瓷制作,上大下小,盖可入碗。
银品生活银瓷盖碗,传承传统器型,进行适度创新,以瓷为衣,内部镶嵌足银,或精制洁白银胆,或錾刻精美图案,把银瓷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足银陶瓷盖碗
茶壶有壶身和壶盖两个部分,常见造型有提梁壶和侧把壶,壶形变化丰富,壶身常会有精美图案装饰。茶壶质地多样,但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银品生活茶壶足银材质,器表錾刻纹饰题材丰富,古典人文、花卉草木、虫鱼鸟兽等等,每一帧都饱含故事,寄托美好。
二、功能不同
盖碗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分为个人使用和多人使用。
1、个人使用
即直接往杯中放入适量茶叶,冲水之后自用或端给客人饮用。饮用时直接拨动茶盖,端碗品饮。
2、多人使用
即把盖碗当作茶壶使用, 茶叶冲泡之后,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过滤茶渣。拇指、中指扣住盖碗,食指按住盖钮,快速倾倒碗身,分茶饮用。
茶壶除了冲泡茶叶的功能之外,部分还具有煮水的功能,比如足银茶壶能在电陶炉上煮水、煮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三、冲泡不同
盖碗泡茶一是自由直观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都能随心所欲;二是容易观察到茶汤颜色、浓度,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做到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茶壶泡茶人性化,设计有把手,容易拿握,操作相对简单,茶壶泡茶使茶叶和水的接触面积大,利于出汤,完美诠释茶味。茶壶还能带来仪式感,展示茶道艺术。
盖碗推崇去繁从简,专注于茶,节奏稍快,但需要注意正确的握碗压盖的手势,避免防烫和倾茶不当。
茶壶主张茶道仪式的和美感,以茶为媒,以茶修身,过程较为繁琐,相对盖碗节奏稍慢。
盖碗与茶壶两者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都是茶具中的经典之经典,是每个爱茶人不可或缺的茶具。
一些讲究的茶人,会根据不同的茶性选择不同的茶具冲泡,两者相比较,初学者泡茶选用茶壶更为合适,待熟练之后可尝试盖碗泡茶。
茶是世人脱离凡尘,洗涤心灵的一剂良药,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不如抽空泡一壶茶,在清清凉凉的茶中世界,驱散疲劳,怡然自得。
一个人喝茶用盖碗还是茶壶3 《1》
在武夷山时,认识了一位爱喝茶的姐姐,她是北方人。
很早之前, 她就专门去学习茶艺,考了证。
然后,游历了各大产茶省份。
最后将落脚点选在了武夷山,并且将家也安在了这座城市。
一回,我们到她的店里喝茶,她聊到红茶的冲泡。
她说,之前在学茶艺时,普遍听到的观点都是红茶不能用沸水泡。
但是这些年,在实际喝茶冲泡,以及平时和客人在交谈讨论,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其它产地的红茶,她不好断言。
但武夷山这边的红茶,像正山小种、小赤甘、大赤甘、老丛红茶,甚至以数万颗芽头做成一斤茶出名的'金骏眉,都是讲究用沸水冲泡才能展现出最佳的茶香和茶味。
所以她认为,在泡茶这件事,还是不能教条地按茶艺教程的泡法。
实践出真知,在泡红茶时,当然是怎么泡茶好喝,就按怎么来。
尽信书,不如无书。
既然提到泡红茶,泡茶时,为了让泡出来的茶汤更清甜可口,应该怎么做?
那天在和朋友喝茶闲聊时,陆陆续续有提到不少实用窍门。
《2》
泡红茶时,盖碗比茶壶好用。
那位朋友说,早十几年在她还没来福建这边工作时,她平时泡茶都是以壶为主。
尤其是红茶,看到那些外国片里,下午茶都是用一个花纹漂亮的瓷壶来泡茶,觉得特别有格调。
但是现在,她早已经不这么认为,因为她用了多年盖碗后,已然用得非常顺手。
现在再让她继续用回瓷壶来泡红茶,她反倒会觉得哪哪都别扭。
因为,盖碗泡茶,可以揭盖闻香。
正山小种的花蜜香、桂圆香、松烟香、竹林香等,都能清晰地在盖上出现。喝茶先闻香,既有仪式感,又能让你对一款好茶多一分了解。
但是用壶泡茶时,就没有闻盖香一说了。
另外盖碗泡茶时,可以更快更顺畅倒出茶汤。并且,就连底部剩下的些许茶水,也能倾倒干净。
要是茶壶的话,茶汤通过壶嘴流出,哪怕是一把宽嘴的壶,也倒不了这么快。
并且当你急于倾倒茶汤时,部分茶水还会从壶口处涌出,欲速则不达。
最后再加上,底部茶汤难沥干,茶壶内壁以及壶嘴内部等,洗起来特别麻烦,每次刷洗冲洗半天,还是担心里面会不会没洗干净。
比起来,盖碗洗起来就像洗碗那样,碗口大敞,用纳米擦轻轻擦拭,瞬间光洁如新!
不管怎么说,在泡红茶时,盖碗在方方面面,都比茶壶省心省事好用多了。
《3》
不能迷信所谓的铁壶补铁,用正规不锈钢壶烧水泡茶即可。
那位朋友还提到,早几年,她跟风入手过一把铁壶。
当时听说用铁壶泡茶能够补铁(现已辟谣),然后她就专门托人,代购了一把日本铁壶。放在泡茶桌前,再一个底座,就可以烧水泡茶。
但没用了多久,不少来店里喝茶的客人有反映到,说他们在茶汤里,喝到一点微微的腥味。
当时,朋友也觉得不大对劲,仔细检查了一通,才发觉是从那把铁壶上,带来的铁腥味。
于是她当即就把那把壶撤下,继续用回之前的不锈钢壶。
那一桩茶汤里带腥味的悬案,就算解决了。
至于那把花了高价买入的铁壶放在架子上,有一段时间没照看到,它就锈了。
一打开壶盖,壶底处的铁锈,星星点点,蔓延成片,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
经过这件事,朋友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泡红茶时,还是选择简单点。
与其迷信太多铁壶、铜壶、银壶等被包装出来的功能,不如选择不锈钢壶。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红茶时,烧水壶也很关键。
当朋友在提到,她之前那把容易带出铁腥味的烧水壶时,村姑陈想到了另一点。
作为“泡茶熟练工”,之前有一次在外面泡茶时,村姑陈还是被烫到了手。
原因无它,因为那把烧水壶,非常不好用。
壶嘴特别宽,一往下倾倒,沸水就哗啦啦地往下流,稍不留神,就会注水过满。
那天在注水倒茶时,按往常的泡茶习惯,一手持盖,一手持水壶,原本打算注水一完成,就合盖倒出茶汤。
但是在倒出沸水的刹那,热气奔涌而出。
滚烫的水蒸气,瞬间飘到那个持盖的手,被烫红了一片。
说到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类宽嘴的家用烧水壶,在用于泡茶时并不完美。
适合泡茶的烧水壶,壶嘴出水口不能太宽,一般是选长颈细嘴一些为好。
能避免注水时,因水流过急过猛,发生意外。
《5》
飘逸杯、玻璃杯、保温杯、大壶泡等懒人快手泡茶法,不是红茶冲泡最优选。
泡红茶,白瓷盖碗是最优选择。
但市面上有关泡茶的茶具,琳琅满目。
之前在网上,看到所谓的“自动泡茶机”,功能原理与咖啡机类似,投进一包茶后,稍等一会,就能直接去底下接出一杯茶汤。
但看完这样的懒人泡茶机后,心里很纳闷:这机器泡出来的茶,和手工泡出来的茶,风味能比吗?
且,这样的泡茶机,不大适合家用。
又不是同时有十几人一同喝茶,与其这样喝茶,还不如用杯泡省事。
最后,从经验看,这样主张 “懒人、省事、方便”的机器,它们一概是非常难清洗的,好比是榨汁机,每用一次,光是清洗过程就是大工程。
除此外,在泡茶选择时,冲泡红茶还有人用飘逸杯、玻璃杯、保温杯、大壶泡等。
说句实话,如果上班工作忙、出门在外不方便等情况,那么用这类快手简单泡茶的方式,倒也无可厚非。
要是有空暇,并且有闲情,当然还是用盖碗泡红茶,才能享受到更好的茶味!
《6》
泡红茶时,茶桌上有必要准备一把克秤。
那位朋友说,她发现,平时有很多人在泡茶时,是不称茶的。
随手取一些,大致估摸着量,就直接放进盖碗内泡茶。
但对于泡红茶来说,这非常不靠谱。
以桐木红茶为例,小赤甘、大赤甘、花香小种、桐木野茶等,它们的条索外观,相对是细巧的。
而为数不多的老丛红茶,条索则粗犷些。
这些有大有小的红茶,单从手感看,要做到“一抓一把准”,非常难。
那位已经开店十多年的朋友,都跟我们直言,红茶随手抓一把, 误差很大。
经常是看着觉得不算多,但实际放到克秤上去称,足足有快8、9克,超出了标准投茶量快一半。
要知道,平时用盖碗泡红茶时(特指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一次放5克茶就够了。
投茶太多,反而会把茶味泡得很浓,失去了桐木红茶的清爽、清甜、鲜美的韵致。
并且,一罐二两装的茶,原本能喝上大半个月。
但随手抓茶,容易导致浪费,喝个一个星期就见了底。
所以,除非已经用泡袋独立包装成5克,那么在泡红茶时,准备一把克秤称茶,很有必要!
《7》
快到六月了,南方进入多雨季。
雨打在窗外时,泡一杯今年来自桐木的新茶。
正山小种的清雅花香,桂圆清香,伴着雨声,层层揭开。
骤雨过,推开窗。
被雨水洗过后,玉兰树发散出好闻的香气,悠悠然然。
享受一段美好的饮茶时光,前提之一,在于泡好茶。
而为了将红茶泡出更好的风味,关于茶器的择取,是一门学问。
从盖碗到烧水壶,从瓷壶到一把小小的克秤。在茶具选择上,顺手、实用、好用,始终是重点。
茶,需好茶。
器,需实用。
饮茶的环境,需清幽安静。
三者俱全,泡一杯茶喝,清欢尽显!
喝茶用的盖碗和主人杯必须是一体的吗
用盖碗喝茶,既能泡茶,又能品茶,所以是一人独啜的最佳选择。
喝茶用的盖碗和主人杯必须是一体。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喜欢买一个专用的喝茶杯,这个喝茶杯里包含有配套的主人杯和盖碗,这两者是互相一体的,因为在喝茶保温的过程中,主人杯的开口只有一体的盖碗才能够密合的盖住开口,否则就无法起到喝茶保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