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介绍安溪茶叶的文章
- 2、我国名茶产自福建安溪的是
- 3、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是怎么兴起的?何为铁观音?
- 4、安溪茶文化
- 5、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
- 6、福建泉州有哪些好茶?
- 7、安溪茶的乌龙茶历史
- 8、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 9、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发展历史
介绍安溪茶叶的文章
安溪茶叶是中国福建省安溪县特产的优质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清香闻名于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安溪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安溪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到了宋代,安溪茶已经闻名遐迩,成为贡品。到了明、清时期,安溪茶成为宫廷贡品,享有很高的声誉。安溪茶叶的特点是清香文雅、口感鲜爽、汤色清澈。其中以铁观音、大红袍、水仙、毛峰、肉桂香等品种最为著名。安溪茶叶的产区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沃,海拔高度适中,加之久经栽培,安溪茶叶的品质得到了保证。除了口感和产区因素之外,制茶工艺也对安溪茶叶的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安溪茶叶一般采取清香型工艺,采用微发酵、弱火烘焙、滚筒压制等工艺方式,使茶叶制成后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安溪茶叶的知名度和口碑,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不断成长和发展。目前,安溪茶叶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被广泛饮用和赞誉。它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无数茶友们的关注和喜爱。
我国名茶产自福建安溪的是
我国名茶产自福建安溪的是铁观音。
铁观音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
铁观音的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
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焚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
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
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是怎么兴起的?何为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的茶文化起源于巴蜀然后兴起的。铁观音是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是半发酵的茶叶。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是因为中原文化南迁后,把茶工艺艺术带到安溪地区,逐渐发展成本地茶文化,铁观音是安溪铁观音地区环境风景形象得名。
在那个朝代,大多数人都喜欢喝茶,所以,铁观音是顺势而起,只是抓住了机会,就会让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所以后来他质量各方面也都做比较好,所以也就成为了名牌茶叶。铁观音就是一种用来泡水喝茶叶。
安溪地理位置优越,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在安溪发现了许多野生茶树,安溪铁观音文化就慢慢兴起。铁观音属乌龙茶一类,有独特的观音韵味,味道清香雅韵。
提起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相必有许多的朋友都了解。因为安溪铁观音茶的历史悠久,并且文化也是十分的厚实。因此安溪铁观音茶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历史。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探讨一下。
一、起源和兴起从古至今,在许多的高山地区都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好茶,就比如说安溪的铁观音茶。因为安溪就处于戴云山东南坡有千米之高。气温温和条件适宜,雨量十分的充沛。安溪有特定的自然环境,因此在长期的自然发展下野生的茶树被逐渐地发现,由于苦茶广为人们熟知,接下来许许多多的野生茶树,在安溪逐渐被发现。有了这些野生茶叶,慢慢的茶文化就这样子开始发展起来,这也为后来安溪县铁观音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也就是因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逐渐开始兴起。
二、铁观音铁观音是福建的安溪人在1725年至1735年间逐渐使用的。属于乌龙茶的一类,也是我们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颜色是属于绿茶以及红茶之间的,而铁观音之所以这样出名,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观音韵味,散发出来的味道清香雅韵,让人喝了以后全身都得到一种安静祥和。并且铁观音还有许多十分好的作用,可以抗衰老、可以抗癌症、也可以抗动脉硬化,并且还可以防治糖尿病。可以说其功效十分的多。也正是因为铁观音有如此多的功效,人们也开始的去接受铁观音,一直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今天铁观音已经成为了人们喝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铁观音具有如此多的功效,对人体是十分好的。他对于人的好处不言而喻,相信品尝过铁观音的人都知道,你也是一位品茶的人,希望你品尝品尝安溪铁观音,了解了解那里的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
导语: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兴。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宋?宋子安撰(1064前后)《东溪试茶录》;宋?徽宗赵佶撰(1107)《大观茶论》;宋?赵汝砺撰(1186)《北苑别录》等详尽记载和研究了当时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术及饮茶风习。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的独特品饮方式,俗称工夫茶。清?彭光斗(1766) 《闽琐记》、梁章钜撰(1845)《归田琐记》、施鸿保撰(1857)《闽杂记》、连横(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记载。此间,乌龙茶也传入了台湾。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入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壶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苏宇霖的“茶王百克成天价,极品一瓯满座香。”郑梦集的“似诗似画安溪县,如露如泉铁观音。”安溪大观园门联的“清风陶醉归来客,溪茶温暖故人心。”(安溪古称清溪)。无不体现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茶师、茶都。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
福建安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在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在到明代产茶稍盛,明嘉靖《安溪县志》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乌龙茶。铁观音属于什么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在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历史中,安溪茶最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和毛蟹。铁观音的功效其中,铁观音闻名海内外,被视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且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而驰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其生产了乌龙茶中的珍品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安溪铁观音的历史有了较大的飞跃。
改革开放后,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安溪县支柱产业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1999年,安溪县铁观音茶园面积约8.5万亩,总产约450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32.8%。茶叶主产区为西坪、祥华、感德、剑斗、虎邱等乡镇。
2001年,安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原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
2002年,安溪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目前,茶业已成为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有60%的人口涉足茶产业。
福建泉州有哪些好茶?
出名的就是铁观音哦
泉州的好茶有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茶、石婷绿茶、德化茶花、大闸蟹茶、玉斗坑梓口香茶、梅盏茶、安溪本山茶、梅山乌龙茶、安溪茶、福建乌龙茶、安溪本山茶。泉州特产一: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的名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溪的茶叶生产始于晚唐。宋元时期,铁观音在安溪产茶,寺庙和农户都有。铁观音的主要产地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连绵,云雾缭绕,土层深厚,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生产的铁观音茶条卷曲、丰满圆润、厚重均匀,色泽沙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身、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郁如琥珀,有自然浓郁的兰花香味,口感醇厚甘甜,俗称“韵”。泉州特产二:安溪黄金桂安溪黄金桂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的名茶。它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0的安溪罗燕。本产品适用于制作乌龙茶、红茶和绿茶。黄丹是另一位美食家,他的乌龙茶风格不同于铁观音。加工工艺非常考究。只有掌握得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由于茶叶品种和生产的特点,形成了黄丹独特的品质。泉州特产三:安溪乌龙茶安溪乌龙茶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的名茶。产于闽北秀家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乌龙茶是由鲜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几道工序制成的。生产的安溪乌龙茶条紧实、肥美、卷曲,色泽青润,翠绿油润,伴有香气,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
安溪茶的乌龙茶历史
乌龙茶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业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中国医学研究者声明 乌龙茶具有瘦身的功效。乌龙茶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因为它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这种说法也确实有科学的根据。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证实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乌龙茶的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实验证明,每天喝一公升乌龙茶,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效果。虽然饮用量应该依各人身体的状况决定,但是当食物太油腻时,最好也能够搭配乌龙茶,不但有饱腹感,还可以去除油腻。 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四五六甘渐增。七八九品茶纯。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注:安溪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安溪县一茶厂生产的安溪铁观音被检出稀土超标。
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发展历史
安溪茶厂创办于1952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迁徙,几经变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52年4月,由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分公司在安溪县西坪镇安美庙创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1953年1月,安溪茶厂迁往安溪县官桥镇江苏楼。1954年8月,迁回西坪,改称漳州(安溪)茶厂。1955年9月,恢复安溪茶厂,隶属省茶叶进口公司。1957年10月,经全国供销社批准,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投资60万元,在安溪官桥五里埔兴建安溪茶厂新厂房,年加工能力1500吨。1958年10月竣工,安溪茶厂从西坪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实现了半机械化精制。1980年5月,安溪茶厂兴建“安溪县茶叶小包装加工厂”(属县办集体),年生产量约500吨。同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产品注册商标为“凤山”牌。1986年,进行技术改进,投资326万,年精制能力从2500吨扩大到5000吨,产品80%外销。1987年2月,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县茶叶公司所属的18家茶叶采购站和4家分站划归安溪茶厂,使其成为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1996年12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安溪茶厂获得自营进口权,成为国内乌龙茶精制厂唯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至2001年,乌龙茶出口量跃居全国第四位。2000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审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0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安溪茶厂改制为“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并以其核心企业组建“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2007年底,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30日,“观音韵·中国情·世界行——安溪铁观音农业品牌战略研讨、茶文化全球推广暨音乐电视《凤山茶歌》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安溪茶业发展,打造“安溪铁观音”的品牌文化,为弘扬我国茶文化、发展茶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2012年12月22日,安溪铁观音集团旗下安溪茶厂60周年发展回顾活动,在安溪县官桥镇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名嘉宾欢聚一堂,各级领导也莅临现场与茶厂新老员工一起,共同回顾安溪茶厂60年的发展历程,祝福安溪铁观音集团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