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泡茶三要素不包括
- 2、泡茶三要素是指()
- 3、掌握茶叶的( )是冲泡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 4、什么是泡茶的三要素
- 5、泡茶的讲究
- 6、泡茶三要素
- 7、泡茶三要素及手法(盖碗冲泡)
泡茶三要素不包括
泡茶三要素不包括泡茶方式。泡茶三要素:投茶量、冲泡水温、冲泡时间。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投茶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泡茶三要素是指()
泡茶三要素是指水质、温度和时间。在泡茶的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于茶叶的味道、香气、色泽以及营养成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对三个要素的详细解释:1.水质:茶叶中8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溶性的,所以水质对于茶叶的品质非常重要。最好使用清净、柔和的水泡茶,避免使用氯气味道较大的自来水,以免影响茶叶的味道和香气。温度: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使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冲泡。一般来说,白茶、绿茶、黄茶需要用70-80摄氏度的温水,红茶、黑茶需要用90-100摄氏度的温开水,而乌龙茶则需要85-90摄氏度的温开水。过高的温度可能会破坏茶叶的芳香成分,降低茶叶的品质。时间:冲泡时间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过短的时间可能会导致茶叶的味道淡薄,过长的时间则可能会使茶叶变得涩苦。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冲泡时间,通常情况下建议5-10分钟即可。综上,掌握好水质、温度和时间三个要素是泡茶的关键,可以帮助您制作出口感好、口味清香的好茶。
掌握茶叶的( )是冲泡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掌握茶叶的(水温)是冲泡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不同茶类因为析出的口感要求不同,因此冲泡时间也有所不同。与之相对的是,越容易析出的茶叶,冲泡时间越短。而越细嫩的茶类冲泡时间要略长。同时,冲泡次数越多,其冲泡时间则需延长。
泡茶的三要素
1、投茶量:泡茶时,每次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容量以及茶友自己的喜好而定。如果是冲泡一般的绿茶、红茶,茶水比大约在1:50左右,如果冲泡普洱茶,茶水比约在0.8:12左右,但是这个比值并非固定不变。
2、水温:水温的掌握,同样视茶叶种类而定。冲泡嫩度较高的名优绿茶,水温一般控制在80~85℃之间,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明亮嫩绿,滋味鲜爽,水温太高茶叶很容易被烫熟。泡普洱茶、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时,适宜用100℃的开水冲泡,如果水温过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溶出较少,导致茶汤滋味寡淡。
3、浸泡时间:浸泡时间过短,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欠佳,浸泡时间过长,茶汤过浓,会偏苦或偏涩。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浸泡时间在7秒左右。而绿茶一般都是直接拿玻璃杯冲泡,并非到时间出汤,所以等杯里水的温度降到我们可以接受的温度就可以喝了。
什么是泡茶的三要素
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硷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 :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 ! 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泡茶的三要素很关键
茶叶多少,水温,时间。
我喝茶还有一点,第一泡倒掉,从第二开始和,和两泡或者三泡换。
第一泡有灰尘,味道不对。
茶叶、茶具、水
1、茶叶与水的比例。
2、水的温度。
3、冲泡时间和次数。
不同的茶叶三要素掌握程度不同:
1、一般红、绿茶用茶3克左右,加水150-200毫升,最好分步加水,也就是茶叶放入杯中,先加三分之一的开水,2-3分钟后再加开水至150-200毫升,2分钟以后即可饮用。
当茶水还剩三分之一时加水泡第二次,一般冲泡3次,茶叶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90%以上都泡出了,应将茶渣倒弃。
2、乌龙茶、普洱茶一般用茶6-10克,冲泡前先用沸水温烫茶壶,再放入茶叶,加水200毫升左右。乌龙茶每次冲泡的时间较短,冲泡次数可以多一些。
第一次冲泡1分钟后就可以将茶水倒至配套的小杯中饮用,第二次冲泡1分半钟,第三次2分钟,第四次2分半钟,时间随次数而增加,可以保持前后每一次茶汤浓度均匀。
扩展资料茶的特征:
1、红茶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2、普洱茶
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普洱茶不仅口味香醇,对健康还颇有好处。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指出,普洱茶能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3、大麦茶
大麦茶具有极为明显的健脾作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而出现有积食以及消化不良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小儿以及老年人等脾胃功能比较虚弱的人群,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多喝些大麦茶,以此来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从而预防各种肠胃疾病。
4、茉莉花茶
茉莉花最主要的药用功效是理气解郁。由于茉莉花具有性温的特点,所以是一种健胃的常用食品和饮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什么茶健脾养胃?谈谈科学饮茶与养生
泡茶的讲究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2.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度),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3~4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高档茶一次冲泡过多,会影响茶清幽、淡远的真味;低档的用量过多,苦味较重,难以入口。总之,泡茶颇有学问。只有细心揣摸,反复实践,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
一开的沸水
泡茶三要素
泡茶三要素是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
投茶量的具体介绍:
投茶量是泡茶所需要的茶叶用量,根据茶具大小、茶叶种类的不同,有所改变;而水温是泡茶用水的温度,如绿茶85℃,黑茶100℃;浸泡时间是指茶叶在泡茶容器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则汤浓,一般要求快速出汤。
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茶叶滋味的浓淡与适宜。茶叶过少,则茶香不足或是水味太重,茶叶太多易致使茶味过浓。对于入门阶段的茶友来说,建议按照一定的投茶标准来操作,以避免泡出苦涩的茶汤。
水温的具体介绍:
水温的范围,并不是指在这个水温中的任意温度,而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水温需要慢慢调高,才能更好的激发出茶叶内还有析出的内含物质。起初水温的控制比较难,只能根据经验估算,也可以用显示水温的热水壶来辅助。
绿茶、黄茶,经揉捻工艺,原料为较鲜嫩的芽叶,适合80-85℃左右的水温;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不经揉捻,原料较鲜嫩,适合90-95℃的水温;而白茶中原料较为粗老的寿眉,也不经揉捻工艺,适合95-100℃的水温。
若是经过陈年转化的老白茶,则需要100℃的沸水冲泡,充分激发其茶性。乌龙茶,其特点为高香,需要用100℃沸水来冲泡,激发高远悠长的茶香。红茶,适合90-95℃左右的水温,注水时需要细水慢注,让热量稍稍散掉。
浸泡时间具体介绍: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为受着多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出汤时间没有绝对的标准。通常,第一泡茶汤的出汤时间为10秒到30秒不等,后面的出汤时间慢慢延长。
绿茶、乌龙茶和生普,口感和滋味容易受到浸泡时间的影响,有时相差几秒,茶汤的滋味便会有很大的变化;白茶、红茶和黑茶会更包容一些,即便浸泡时间相差20秒,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对于泡茶高手来说,在投茶量和水温固定之后,出汤时间便是高手们的角力点。
泡茶三要素及手法(盖碗冲泡)
1、投茶量
2、泡茶的水温
3、出汤的时间
这三个要素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要根据茶品的不同,饮茶人的不同,器具材质及容量等的不同,而适度调整,应“看茶泡茶,看人泡茶”。
当我们面对一款不了解的茶时,建议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试茶:
①正常地冲泡,由淡到浓,再由浓到淡,再到无味至味。
②轻柔地冲泡,使茶汤淡雅清甜,能较好地体现茶叶本质的优秀,同时也能很好地规避茶叶的某些缺点,比较适合刚入门喝茶的人,也适合晚上喝茶。
③浓重地冲泡,使茶汤馥郁芬芳,香高味浓,韵味悠长持久,这种方式可以冲泡出茶叶内质的实相,优势和劣势都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经过这样对一款茶的试探,就会慢慢地对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真正做到“看茶泡茶,看人泡茶”了。
看茶泡茶:要了解茶的特性,如产地、品种、制作工艺等,才能更客观地冲泡出茶的色香韵味
看人泡茶:了解饮茶人喝茶的喜好,才能更好地泡出令彼此愉悦的茶汤。
1、温度
泡茶的水温是茶人泡茶时最重要的把握,虽说冲泡各类茶品的水温理论上会有很大区别,但对于初学泡茶的人来说,还是要在实践中找到自己最喜欢冲泡每一款茶叶的水温。
水温高,冲泡出的茶叶内质丰富且真实,一泡茶叶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在高水温冲泡中显现;水温稍低,可规避茶叶缺点,但对于茶叶内质的释放不利,反复试过之后,水温的高低,泡茶时间的长短,就能掌握得当。切记: 先要“好喝”,再要“专业”。
2、角度
这是对泡茶手法的特别量化,也是对泡茶专业度的体现。
不同角度的注水,会使不同条型、不同内质的茶叶呈现出不同的茶汤口感。用水流与碗壁形成的角度,来借力发力,让水流瞬间发生力的作用,如颗粒型茶的上下翻动,条索型茶的有序旋转,进而可以达到水与茶的融合。
3、力度
冲泡茶叶的力度对于茶叶内质的释放及茶汤的口感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水力度静缓轻柔,细流慢冲,茶汤的口感细腻圆融,香气悠远;注水力度稳重快速,再配合水流的角度,茶汤的口感就会饱满醇厚,香气高扬且立体。
1、定点低斟
定点注水(没有茶叶的地方),细流慢冲,茶的内质释放舒缓、协调,呈现汤感的润滑度、细腻度,能更好地体现茶汤的韵味。
如果冲泡块型茶,每次注水定点于块型茶上,以便紧结的块型茶舒展,呈现茶汤的饱满度。
适合冲泡:适合紧压茶的润茶,冲泡普洱茶(生、熟)、黑茶等。
2、定点高冲
定点注水,水流高冲,使茶叶上下翻滚,利于茶叶舒展,茶的内质释放快速,利于激发茶香,使香气高扬,增加茶汤的饱满度、丰富度,但要避免直接击打茶叶。
适合冲泡:高香型的茶,例如芽型的红茶,球型乌龙茶等。
3、定点旋冲
定点注水,煮水器壶口内斜与杯壁呈45°角注水,借力发力,让水呈涡流般旋转,用水流带动条索型茶叶有秩序地排序和均匀地释放内质,让角度和力度完美结合,呈现汤感的协调性、层次感、饱满度。
适合冲泡:如条索型的乌龙茶、红茶(叶型)等,能让条型的茶在水流的作用下整理得有秩序。
4、定点熏蒸
定点注水,使茶叶浮在水面缓缓上升,让茶叶通过水的热气浸润慢慢苏醒过来,可以呈现茶汤的甘润,提升茶叶的鲜爽度。
适合冲泡:级别高、品质特征偏鲜爽的叶型茶,如年份短的高级白茶(白壮丹、贡眉),还有多种的叶型绿茶等。
5、覆盖式冲泡
以N字形水流覆盖式注水,使茶叶不漂浮在水面,全部得以浸润,以实现茶汤的协调感和饱满度。
适合冲泡:叶型较大且轻的茶叶,以及紧实的块型茶等。
1、润茶的目的
普通的茶叶润茶,是为了茶汤的纯净度,温润的水快进快出,不饮用,直接弃掉,也不做为温杯之用。
品质好的茶叶润茶,是让茶叶慢慢舒展、醒来,和缓地释放内质,让我们喝到的首泡茶汤醇和饱满,滋味纯正。
2、什么茶可以不润茶
对于确定生长环境优良,采摘时间适时,制作标准极高的茶叶,以及存放环境正确的老茶,对于这样一泡来路清晰的茶,就可以直接品饮。
3、润茶的注意点
每一片叶子都要润到,借以保证第一水的茶汤醇和饱满,协调。切忌润茶不完全彻底,润茶弃水之后还有部分干茶,这样第一水茶汤就会寡淡,不够饱满。
润茶时间不宜过长,只有块型茶及球型茶稍作停留。
4、老茶润茶
(1)? 冲泡老茶
多选用紫砂壶或陶壶,有利于保持泡茶的温度,呈现茶汤的陈韵、饱满及厚重。
润茶之前先温壶并保持相对高的壶温。
(2)? 用热气醒茶
用沸水把壶的内外温热透彻,把水弃掉之后投茶,但不要注水,先把壶盖盖上,用沸水淋壶三周,让老茶在热气的温润之中慢慢苏醒。
(3)用水醒茶
温器、淋壶、醒茶之后,此时煮水器里的水温大约是90°左右,用90°左右的水温润老茶是最适合的。一款陈放多年的老茶,从取茶,到投茶,再到润茶,都是在慢慢苏醒的过程中,因此润茶时最好不要用沸水猛激干茶,以免茶汤有燥浊之感。
泡茶,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安顿。行茶的那一刻,无需考虑是心在前,还是手在先,形意是心神的外化,形神合一就在随时随刻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