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哪一个县?
- 2、滇红茶的产地
- 3、茶叶滇红是哪里产的
- 4、滇红是哪里的茶叶
- 5、滇红故乡指的是云南的哪里
- 6、滇红历史
- 7、滇红茶产自云南哪个地方
- 8、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哪个县
- 9、滇红茶和金骏眉哪个好
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哪一个县?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简称,属于红茶,由汉族茶农始创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滇红故乡指的是云南省临沧市的凤庆,凤庆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以凤庆滇红茶而名扬四海,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云南省凤庆县是滇红茶的故乡
滇红主产于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红河几个州市,以滇红的故乡——凤庆最为出名。普洱市生产的红茶量也相当大。
被称为“滇红之乡”的是云南凤庆县。
滇红的故乡是云南凤庆。
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凤庆县。
凤庆县,又称为蒲门,是世界滇红之乡。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境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王,有茶园30万亩,滇红茶曾作为国礼赠予英国女王和斯里兰卡总统、总理等外国政要,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凤庆县地处滇西纵谷南部,境内澜沧江以北为云岭山系,以南为怒山山系,重峰叠嶂,山川相连。北部由于受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的切割,从北到南呈现为高中山峡谷地形;中西部地势较缓,呈波状向西延伸;南部则形成了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峡谷地形。
扩展资料:
2019年,凤庆县为助推园区产业发展,在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上着力,研究出台《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千户初制小龙头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
《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茶叶初制所、核桃烘烤站点标准化改造建设,从源头严把原料质量关。
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凸显产业集聚平台功能,截至2019年底,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171.8万亩,核桃产业已覆盖全县13个乡8万多户农户。
2019年核桃产量达10.3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近21.5亿元。同时,全县累计建成澳洲坚果基地31.5万亩,投产面积2万亩,产量300.7吨,产值1080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临沧凤庆县以园区经济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滇红茶的产地
滇红茶主要生产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保山等地,这些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土壤肥沃,光照、水分充足,茶叶生长旺盛,采摘周期长,其出产的滇红茶质优异,内质丰厚,且滋味浓强,韵味十足。
滇红茶产地介绍滇红茶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云县、昌宁、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主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
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凤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
滇红的产地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2℃,昼夜温差悬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气候特征。
其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致使茶树高大,芽壮叶肥,使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
滇红茶的制茶工艺滇红茶有别于其它红茶制作的一点是,其鲜叶用的不是小叶种茶,而是云南大叶种茶,是经过鲜叶采摘—萎凋—捻揉—发酵—干燥几个工序制作而成的,而工夫红茶则还需要经过初制、精制两部分。
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发酵工序,是形成滇红茶独特品质的重要步骤。
滇红茶的发酵过程不似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它的发酵是将揉捻好的茶直接置于特制的木箱中,用干净的白纱布封住,依靠茶叶自身的水分进行发酵。
发酵必须一次性完成,发酵过程中若是对其进行翻动,会影响茶叶发酵的温度,使得发酵不充分,制作成的茶品,茶汤会有酸味。
因此,制作滇红茶时对制茶师傅的发酵技术要求也就特别高。
滇红茶的品质特征外包装上,滇红茶多以散茶为主。滇红茶又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成品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后来也有人用“浓、强、鲜、爽”来概括滇红茶。
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是经滇红功夫茶揉切制成的,
外形颗粒重实、十分匀齐,油润有光泽,内质香气甜醇,汤色红艳,滋味鲜爽浓强,叶底红匀明亮。
茶叶滇红是哪里产的
茶叶滇红主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滇红茶是经过发酵制成,茶性温和,其制作工序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五个步骤,制成的干茶外形肥壮紧结,金毫特显,汤红艳亮,滋味浓醇且香气馥郁。
滇红茶是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风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红茶叶的种类:
1、滇红金针
也称金针滇红,该款茶因条形如“针”色泽“金”黄而得名。金针滇红精采单芽精致而成,相对来说级别是比较高的一款茶品,相对市场,相对同价位下,品质以凤庆的为“优”。
2、滇红松针
该款茶制作和命名上是金针滇红的兄妹茶品,在采摘一芽一叶的茶料,精制而成。市面价格上相对要比金针低,口感等却也特别优质,以凤庆产的为最“明显”。
3、滇红金螺
该款茶选料一芽一叶初展,芽叶细嫩,茶汤金黄,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滑厚,柔润,延绵。特点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叶底红鲜亮。
市场上还有外形类似于金螺的碧螺,颜色为绿色,不过红碧螺总的口感特点就是茶汤苦涩,能够接受红碧螺口感的人也是在少数。
4、滇红金芽
也称金芽滇红,该款茶条形自然饱满,茶芽直(金芽)或稍弯曲(也有人称为半曲金芽),也是以形命名的一款茶。精采单芽精致而成,相对来说级别较高,相对市场,相对同价位下,品质也以凤庆的为“优”。
5、古树滇红茶
又称野生滇红,古树红相比其他的滇红,有点其貌不扬。该款茶,色泽偏黑,茶品级别无要求,严格意义上讲,是在采摘原料上有区别(野生茶或放荒茶为原料),工艺特别。
但目前市场上也是以特别工艺为主,建议在选购的时候,稍加了解和注意。
滇红是哪里的茶叶
滇红茶主要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其茶性温和,是采摘一芽二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外形肥硕重实,金毫显露,汤色红鲜明亮,香气鲜爽,叶底红匀鲜亮。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在东经97°-106°,北纬21°9′-29°15′之间。主产茶区基本上分布在横贯东西的北纬23?27′附近。这条在北回归线附近不超过3°的纬度范围内,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全省128个县有120个县产茶,23个重点茶产县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间。
云南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18℃之间,昼夜温差平均超过10℃以上。从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个月的茶叶。
滇红产地云南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划分,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
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风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滇红产于西双版纳和景洪、普文等地。
云南省临沧市是世界有名的滇红茶(云南红茶的统称,包含功夫红茶、红碎茶)之乡。1938年由冯绍裘大家在顺宁(今云南凤庆县)试制滇红茶得到成功,以后在国内市场上一炮打响,今后,滇红茶以独有的香高味浓且形美色艳的品格特性而驰誉中外。
滇红故乡指的是云南的哪里
滇红故乡指的是云南省临沧市的凤庆县,凤庆地处临沧市西北部,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其茶区共有古茶树群落5.6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3.16万亩,其次,凤庆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驰名中外的滇红茶故乡。
1938年春,冯绍裘应旧中国中茶公司寿景伟、吴觉农先生电邀任技术专员。达到凤庆之后,他对来自凤庆的大叶茶非常感兴趣,于是到凤山上采鲜叶十几斤,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各一斤多,结果令人振奋。
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橘红),香味浓郁,是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的红茶所不具备的,因为产地为云南,正命名滇红。
随后冯绍裘将样品送到香港茶市,滇红由此一炮而红,因此凤庆自然就成为了滇红的故乡,而滇红其独特的品质及口感在国内外也获得一致好评。
最古老的茶树
1986年,凤庆县小湾镇茶叶推广员毕文才来香竹箐村指导茶叶种植,发现了一棵长在村民李文朝家田埂上的大茶树。由于茶树体形庞大,枝丫繁多,极为罕见,引起了毕文才的注意。于是他将这棵古树的信息通报了凤庆茶厂。茶厂随后派人实地考察,初步认定是一棵上千年历史的古树,县茶叶学会迅速将古树进行了保护。
北京市农展馆馆长王广志教授采用同位素方法,推断香竹箐古茶树树龄在3200年以上。随后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考察,得出和王广志一样的结论。2004年初,日本农学博士、茶叶专家大森正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对香竹箐古茶树做了测定,认为树龄在3200~3500年。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龄最古老的茶树。
香竹箐的茶树王,是现在被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其距今约有3200年
3200年,当这棵古树萌发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商朝末期。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棵古树有明显人工栽培的迹象,换句话说,在3200年前的商朝末期,滇西大山中的先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茶树,采撷茶叶。
东晋《华阳国志》中记载,巴蜀军队支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向武王进献茶叶,也恰好也是在之一时期。有学者认为。献茶者为巴蜀军中的濮人。古代濮人是现在德昂族、布朗族和佤族的祖先,就居住在滇西澜沧江、怒江流域。或许周武王所得到就是这一类古茶树所产的茶叶。
目前,这棵栽培型的“茶祖”品种尚难确定。从性状来看,既不同于茶系中的茶和(C.sinensis)种,又不同于阿萨姆(C.sinensis var.assamica)种。相较之下,叶面光滑平展,手感较硬,叶脉细直,叶背无茸毛。这类茶,本地人称为园埂茶,基本上种植在房前屋后的菜地边。
滇红历史
世界滇红之乡有多久历史 “滇红”,条形红茶之一。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的简称。产于云南省的风庆、昌宁、临沧、云县、双江、腾冲及勐海特县。1939年冯绍裘等在顺宁县(今风庆县)创制,并于当年经香港出口25吨。因品质优异,受到国内外称誉。但当时因设备条件限制,最高产量(1941年)仅为45吨,1952年人民 *** 确定在风庆、勐海扩建茶厂,扩大改制红茶,生产出口以滇红命名的工夫红茶;1956年扩大到临沧、双江、云县、昌宁四县改制红茶,均制成滇红工夫茶供应出口;1959年风庆、临沧两厂分别创制金芽茶与金尖茶,获得国际市场最高茶价。滇红工夫条索肥硕、金毫显露,香浓味醇,汤色红艳。
滇红制造方法与其它工夫红茶基本相同。特独的地方是全部选用大叶种的鲜叶,以一芽二叶为标准;采摘精细,分级制造。在初制中萎凋采取薄摊、均匀适度;轻揉保毫,筛分复揉;适度发酵,及时干燥。精制采取分路筛制,精做净取,制率在9O%以上。
求中国滇红茶的故事及起源 急 在滇西凤庆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成林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和细叶的栽培茶。这两种茶叶的明显区别是:野生茶枝壮秆粗,叶大如枇杷、墨绿、芽粗,制出来的干茶色泽微红,条粗,味涩且苦。栽培茶枝秆细,棚生,叶细长、微黄,制出来的干茶条细,色白,味香且甜。加工工艺精细,曾出现过“玉皇阁茶”、“太华茶”这样的名牌。千百年来,边城凤庆一直是茶叶的集散地,大山茶即野生茶,多销往藏区,栽培茶则成为了官府的贡品。盛名之下,多有名品。
边城凤庆一度成为边关重镇之一,也是通商要道。大理至凤庆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从大理到凤庆经五个马站,再转云州、缅宁、耿马、镇康,出缅甸。这条古驿道开辟于公元132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成群的经商马帮从北至南,从昆明运来丝绸、百货,又从南至北,运出大山中的茶叶、药材,促进了边城凤庆的繁荣。
光绪末年,当地知府因本地小叶茶产量不高,自己捐银到双江孟库购回大叶茶籽20驮,先在凤山育苗栽种,然后在乡村大面积推广。数十年后,大叶茶取代了藤条小叶茶,效益倍增。凤庆民间制茶的传统工艺,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大铁锅里高温杀青,揉搓成条,晒干或烘干即是成品。这种青毛茶是制作各种品牌绿茶的原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晾至手搓不碎,成条时揉搓成形,发酵到淡红色,烘干或晒干即成红毛茶,芽条金黄,有香味。
凤庆原来只产青茶,不产红茶。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南京失守,民族工业随国民 *** 西迁。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公司技术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实地观察结果令人惊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亮,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也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经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同意,在昆明组建了云南省茶叶公司。因为没有公路,机器设备必须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马帮驮运到凤庆,来回需费时半月,到春茶上市,根本无法安装运转。为了不影响开春的初制生产,实验茶厂领导们先用土法上马,用木质揉桶,脚踏烘干机,竹编烘笼等等,保证了试制工作的顺利进展。机器运进来后,当年就生产了红茶500担,先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
云南的红茶试制成功了,冯绍裘先生提出,起名“云红”。因为安徽祁门的红茶称为“祁红”,江西义宁的红茶称为“宁红”,湖南的红茶称为“湖红”,湖北宜昌的红茶称为“宜红”。云南早晚的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也将此种自然美景暗喻其中。但郑鹤春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则认为云南省简称滇,可取名为“滇红”,暗喻巍巍西山龙门脚下,秀丽的滇池水更有情趣。冯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云南滇红茶 滇红茶又称云南红茶,是世界茶叶市场上著名的红茶品种。
滇红的产销已有近五十年历史,出产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茶所含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决定了红茶的质量,二者含量越高,品质越佳。
决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茶树的品种,其次是鲜叶的嫩度。 滇红茶选用的是嫩度适宜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作原料,大叶种茶树鲜叶内含多酚类物质比其它茶树丰富,经过加工能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加外咖啡碱、水浸出物等的含量较高,所以制成红茶,香高味浓,汤色红艳,品质上乘。
滇红有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 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厚。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
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至今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与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树龄千年以上、树高数十米的大茶树仍有不少数量。
从这些大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叶肥壮,茸毛多,制造出红茶,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是我国出口红茶的姣姣者。滇红功夫茶滇红条茶,其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鲜,滋味浓烈,香气馥郁。
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滋味浓烈,香气鲜锐,汤色红亮。滇红功夫茶是云南省传统出口商品,多年来行销欧美、中东、日本等地,久负盛誉。
伊丽莎白女皇访问云南时,临沧地区凤庆县的特级“滇红功夫茶”被定为外事礼宾茶作为礼物赠送给女皇。 [编辑本段]产地 滇红茶产区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
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 *** 性。 [编辑本段]销售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主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内销全国各大城市。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滇红工夫茶最大的特征为茸毫显露,毫色分淡黄、菊黄、金黄。
凤庆、云昌等地生产的滇红工夫茶,毫色呈菊黄;临沧、勐海等地所产,毫色则多为金黄。即使是在同一茶园,不同季节的茶色也各不相同,春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秋茶则多为金黄色。
滇红工夫茶的另一大特征为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云县、凤庆、昌宁为佳,尤以云县部分茶区所出为最,这里所产滇红工夫的香气中带有花香。
滇南所产之茶。滋味浓厚, *** 性较强,但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的饮用为主,加奶后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编辑本段]与普洱茶的区别 外形上,滇红茶主要是散茶为主,普洱茶主要是以紧压茶为主。
制作工艺上,红茶是先发酵茶,生产结束发酵也停止了;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储藏的过程中将一直进行自然发酵,即使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也还会继续发酵。 所以普洱茶还有生茶熟茶之分,而红茶则没有。
[编辑本段]茶史追溯 滇红茶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等县。1939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利用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当时命名云红。
1940年,采纳香港富华公司建议改名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红恢复并扩大生产,品质亦得到较大提高,1986年产销量达到一万吨。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
勐海茶厂红碎茶一号于1984、1985年荣获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 [编辑本段]名茶鉴赏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
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 *** 性。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外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
中国名茶的历史 中国名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祖国。
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
中国所以能形成四千余年的茶文化历史,是因为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 中国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
据研究,在商朝周武王联合部落尊长伐纣,尊长就曾进贡茶叶。西晋(公元265-316年)已有贡茶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记有贡茶。
到了唐朝,开始有名茶的记载。各朝代有关名茶的著作如下: (一)唐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肇著《唐国史补》、陆羽著《茶经》(公元775-780年)以及诗人李白、卢仝、白居易、杜牧等的诗歌中,均有名茶记载。
(二)宋朝(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床史·食货志》、欧阳修著《归田录》、叶梦得著《辟暑录语》、宋徽宗著《大观茶记》、蔡襄著《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唐庚《斗茶记》、熊藩《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均有名茶记载。 (三)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
马临《文献通考》对名茶和茶的产地作了记载。西湖龙井始于元代,虞集的《游龙井》诗中有记载。
(四)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有关茶叶的专著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的名茶也多。
其中以顾元庆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著的《茶谱》和屠隆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90年)撰的《茶笺》,以及许次纾于万历二十五年撰写的《茶疏》这三部书中记载较多。 (五)清朝(公元1644-1911年):共268元。
有《广群芳谱茶谱》、陆廷灿所撰《续茶经》,彭昌运的君山茶诗。 据查证,清朝以后,传统名茶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中有绿茶类: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恩施玉露、长溪珍眉等;黄茶类:君山银针;黑茶类: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湖南天尖;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青茶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凤凰水仙;红茶类:祁门红茶。 茶叶随着时代的兴衰而时兴时败,特别是战争年代,民不聊生,茶园荒芫,名茶得不到发展,反而有的停产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历史名茶得以恢复,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这些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名茶,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名茶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品种分红茶、绿茶、清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 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
“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名。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 *** 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
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
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关茶产地中提到“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洞庭山所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品尝此茶后,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产,改定名为“碧螺春”。
清乾隆年间王应奎《柳南续笔》中记有此事:“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呼吓煞人香。吓煞人者,吴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云。
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已卯岁(1699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 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和西山,是风景旅游胜地,西山岛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胜地。
山上的林屋洞又是。
云南滇红集团的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外文名称: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昆明总部地点: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625号云铜科技园内凤庆总部: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城小北门27号集团成立时间: 1939年3月经营范围: 茶叶、农业、林业和扶贫工程 集团固定资产:6.73亿元员工数:526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王天权集团现有茶园面积: 3.07万亩(其中2万亩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年生产加工规模:15000吨集团荣誉: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中国茶叶品牌”、“云南省著名商标” 王天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现任凤糖集团、滇红集团、云南阳光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兼任中国糖业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大学客座教授、广西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制糖学委员会主任、政协临沧市委员会常委、临沧市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执委、政协云县委员会和政协凤庆县委员会常委、云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王天权先生曾获得“云南省百名优秀工业企业家”、“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创业之星”、“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是首位被中国残联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的中国企业家。 创建于1939年3月,前身系1939年由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1954年随县名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
从上世纪40年代起,所生产的“滇红” 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滇红系列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滇红特级工夫茶”自1958年起至今,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
目前,集团自有基地茶园30700亩(其中20000亩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茶叶初制所80多个,主要生产线4条,CTC红碎茶生产线4条,茶叶科学研究院一个(拥有全国最齐全的茶类种质资源),现年生产加工规模5000吨(2011年完成整体搬迁后生产规模将达15000吨)。产品以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含CTC碎茶)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紧压茶、绿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八大类130多个品种。
创制于1939年的“凤牌”滇红茶,是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茶叶名牌”。“凤牌”普洱茶、紧压茶先后获得广州国际茶文化节金奖、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博览会“茶王”等称号。
“王子冠牌”绿茶连续三年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1986年,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把公司生产的“滇红特级工夫茶”作为国礼赠送来昆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09年,公司生产的“经典58”和“滇红金曲”红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0年8月,公司生产的 “凤牌毛尖” 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滇红集团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现有资产4.13亿元,在职员工526人,是全国最大的集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茶叶企业。
滇红集团历经多年发展,1996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 *** 批准进行改制,组建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和2003年,经凤庆县人民 *** 批复,先后进行了两次股份制改革。但多次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终因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企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至2006年9月份,资产负债率高达81%。为谋求新的发展,2006年10月15日,根据凤庆县委、 *** 关于“做强做大凤庆茶、糖两大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实现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推进凤庆县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 *** 主导、企业主体、强强联合、共谋发展”的原则,滇红集团与凤庆糖业集团签约合作,由凤糖集团出资收购滇红集团66.84%的股份,进行控股经营,一次性解决了职工安置费用,走上了地方骨干产业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之路,成功实现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掀开了滇红集团发展新的一页。
这是公司继1996年、2003年的两次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举措。滇红集团与凤庆糖业集团联姻后,滇红、凤糖在品牌优势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抱团经营、合力开拓市场的优势。
通过引进现代企业新型管理模式,致力于建设“学习文化、诚信文化、业绩文化、共赢文化”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黑白分明的激励文化,倡导以“关爱员工、关爱客户、关爱社会”为核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执行力得到全面提升,经营业绩逐年上升。在滇红集团每年收购的茶叶原料中,集团自有原料仅占25%,向社会收购的原料高达75%,企业切实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滇红茶产自云南哪个地方
滇红茶产自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而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简称,属于红茶类,属性温和,是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
在以上提及到滇红茶产地中,该地域境内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2℃,年积温6000℃以上,昼夜温差悬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气候特征。
其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致使茶树高大,芽壮叶肥,着生茂密白毫,即使长至5~6片叶,仍质软而嫩,尤以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
云南六山五水构成山岭纵横,河谷渊深,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这种帚形地系、水系,使云南西北高东南低,即可抵挡西北大陆性气候的入侵,又可接受来自印度洋、太平洋温暖季风,随地形产生温度水平、垂直的变化,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茶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涧穿织,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红黄壤土,腐殖质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临沧风庆、临沧云县、临沧双江、保山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滇红产于西双版纳和景洪、普文等地。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功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
其成品茶条索紧结,肥硕雄健,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重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其次根据季节的不同,其茶叶品质亦有不同。
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毫,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哪个县
被称为滇红故乡的是凤庆县,风庆县属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临沧市西北部,在山势地形上处在老别山北部,与云县接壤,地图形状呈椭圆形,南北走势,东面整条边界几乎与云县相接,凤庆县是中国十大产茶大县之一,也是著名红茶滇红的故乡。
说起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相对比较分散,但面积极广,据统计野生和栽培型古茶园总量有56000亩,比较集中的有大寺乡平和村,腰街乡星源村,鲁史镇团结村,凤山镇凤山,雪山镇新化村等。
凤庆作为整个临沧地区以及缅甸通往昆明乃至中国内地的主要通道,注定了它有一个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千年不衰的悠久历史。
临沧地区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自古以来就以产茶闻名天下,当一驮驮茶叶被川流不息的马帮沿着这条路驮往下关、驮往昆明、驮往西藏、香港,于是后人就把这条路归入茶马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凤庆段”。
辉煌的历史世界红茶的起源年代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与历史相比滇红茶是年轻了一些,从1938年诞生到现在不到80年。可就是这短短80年的光阴,期间不乏艰苦卓绝的情节和荡气回肠的成就。
云南红茶于1938年才开始试制。中茶公司为开辟新货源,派专员冯绍裘和郑鹤春到云南考察。冯绍裘看到凤庆周围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就试制了红、绿两个茶样,其汤色、香气皆优,由此凤庆滇红诞生。
因为凤庆大叶种茶多酚含量较高,故在红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就比较多,而茶黄素及茶红素正是决定红茶好环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加上凤庆茶区多为山区,海拔落差大,温差大,水质较好—多为山泉水,故发酵红茶条件得天独厚。
凤庆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且当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所产大叶种茶菁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高,居中国茶叶之首,较为适合用于制作红茶,凤庆的滇红茶甄选凤庆早春纯芽尖精制而成。云南凤庆滇红茶的季节性的变化,一般春茶比夏茶稍好些,春茶略胜于秋茶。
因此,由于各种优越的因素,造就了滇红的独特品质,也倍受爱茶人士的喜爱。
滇红茶和金骏眉哪个好
滇红茶与金骏眉属于两个不同的品种,各具特色,滇红茶主产于云南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是采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其茶叶香气甜爽,滋味浓郁醇厚,而金骏眉主产于福建武夷山,是采用茶树嫩芽制成,其茶叶甜香、果香馥郁,且甘甜爽滑。
滇红
类别:红茶、属性温和
产地:凤庆、临沧、保山、勐海和双江等滇西、滇南地区
滇红属于云南大叶种红茶,包括滇红工夫和滇红碎茶。滇红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国外市场享有崇高声誉。
滇红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一般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及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开叶。
在鲜叶品种优良的条件下,鲜叶质量必须讲求嫩度、匀度、鲜度、净度这四个方面。
而大叶种茶树在生化成分上茶多酚(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咖啡碱含量较高。表现在茶叶品质上,其口感的浓厚度、刺激性和鲜爽度也就更强。
金骏眉
类别:红茶、属性温和
产地:福建省武夷山桐木村
金骏眉,由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传承人江元勋及其团队于2005年,通过创新研制而成,是正山小种中的顶级品种。由于其采制工艺极其严格,成品品质优异,成为红茶市场上的新宠。
金,表明为一种顶级红茶,原料稀有,稀贵如金,故取名为“金”字,正宗的金骏眉并非指干茶外形金毫满披,反而是黑色居多,黑黄相间,条索中稍带黄色、金色;骏,通“峻”代表茶树生长于崇山峻岭之间,亦寓意该茶市场能如骏马般奔腾不息;眉,形容其外形像眉毛,亦有长寿之意。金骏眉沿用了部分正山小种的传统制茶工艺,其品质特征优异,市场反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