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张天福的人物简介
- 2、华祥苑茶庄园的简介
-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本所简介
- 4、福州大学校友会排名
- 5、舒曼的简介
- 6、史可法事迹简介100字
- 7、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住的是几号宿舍楼?
- 8、什么样的铁观音最好 如何区别铁观音的好坏
- 9、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 10、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张天福的人物简介
张天福,男,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籍贯陕西扶风,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小品400余万字,著有小说集《张天福作品选》《周原轶事》《真假都是妻》《张天福文集》。报告文学集有《法门世纪》《法门历程》。著作曾被诸多名家在11家报刊择文评论,中短篇小说多次获奖。美国华人作家协会主席叶周赋诗赞美他的作品,著名作家陈忠实、马建勋、李若冰、李沙铃、冯积岐、常智奇等均给与高度评价,作品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评。
作者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女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在文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为目前三农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
张天福,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华祥苑茶庄园的简介
华祥苑生态茶庄园,是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基地。华祥苑茶业历经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拥有安溪珠塔生态茶庄园、安溪石塔生态茶庄园、安溪水云波生态茶庄园、古田红茶生态茶庄园、河南信阳毛尖生态茶庄园、武夷山岩茶生态茶庄园等六大茶庄园基地,是行业唯一闽茶三大品类铁观音、大红袍、红茶均建立自有基地。2015年更提出“茶庄园品牌化”,与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合作设计品牌新形象,在米兰世博会上发布茶庄园品牌建设新模式。华祥苑从茶庄园的建设到茶庄园品牌建设新模式,率先吹响了品牌转型的号角。
茶庄园定义
不是所有的茶园都叫茶庄园。
华祥苑提出“不是所有的茶园都能称之为茶庄园”的行业口号,用十年的时间用心地建设真正的茶庄园,以茶庄园品牌的核心——安全与品质,重新定义了茶庄园。
建设历程
华祥苑肖文华董事长认为:茶是国家品牌,所谓民族情节其实就是茶的安全与品质。2003年华祥苑与钓鱼台达成合作,华祥苑品质得到了认同,同时也使肖董事长感受到了更重的茶人使命,就是要回到源头建庄园。同时,茶界泰斗张天福是华祥苑执着于源头建设的大知音。
张天福将毕生茶学,七大科技,倾囊相授,华祥苑特别组建包括茶界泰斗张天福在内的专家团,反复研究论证采用“林、路、水、保、景”的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了华祥苑首个生态茶合作示范基地,并成为了有机茶建设的示范基地,是农户合作社、茶农源头建设的参照标准。2013年福建农林大华祥苑茶生物研究院落成,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将源头当成科技实践基地,从2006年到现在,华祥苑打造了6座生态茶庄园,总面积近3万亩,涵盖铁观音、红茶、大红袍等闽茶核心品类。华祥苑茶庄园无论从选址还是到建设都凝聚着400多名茶农的汗水和数十位茶叶专家学者的智慧。
基地建设
核心闽茶三大品类铁观音、大红袍、红茶均建立自有基地:
公司拥有4139亩安溪铁观音种植基地,3700亩信阳毛尖种植基地,近30000平米国内先进现代化加工基地,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其中龙涓基地获得“十佳最美生态茶庄园”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高规格有机茶基地”,水运波基地是100%应用张天福茶学科技建设的基地,张天福七大科技:表土回园、心土筑埂、条植绿化、缓入横沟、深挖条垦、良种壮苗、等高梯层,完善的生态系统,数万株圆柏、鹅掌楸、桂花、香椿等错落其间,环境和谐,是张天福茶界科技研究的毕生精髓。华祥苑龙涓茶庄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茶园基地4000多亩,成为目前国内最具现代化的铁观音加工工厂。该庄园采用国家有机茶种植管理标准作业,是国家钓鱼台铁观音基地,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评为示范基地。
很多,这都是在他们官网上看到的,他们官网有介绍自己去看吧。。。
华祥苑茶庄园是中国首个茶庄园的品牌,历经十年打造,从源头做起,生态化培育、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从每个环节都在确保茶叶品质。华祥苑茶庄园的选址,它必须要位于中国黄金产茶带并且属于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之内、无开垦史、污染史。科学测量,实地考察,融合东西方智慧,西方的庄园理念,加上张天福七大核心科技“表土回园、心土筑埂、条植绿化、缓入横沟、深挖条垦、良种壮苗、等高梯层”的实际应用;斥资千万建高新技术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让每一个华祥苑产品都经历了茶青、毛茶、半成品、成品茶等层层检测,确保产品品质安全。
华祥苑坚持打造正韵传统茶,在坚持传承安溪百年古法制茶技艺精髓,更与时俱进不断与现代化科技相融合,努力与国际化市场接轨。国外有很多的茶庄园,而且部分是有经过认证的。例如麦卡巴里红茶于1859年成立于印度大吉岭,1991成为英国DEMETER第一个生态有机认证的庄园;1992年成为FAIR TRADE公平交易组织第一个认证通过的庄园;2001年成为日本JAS第一个认证的有机庄园。一系列的认证是为了向买家和消费者提供可辨别的且令人信服的可持续生产的证明。可持续性产品、有机茶叶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来定位和约束,并能通过认证机构的监督和检测,然后为其贴上“有机”、“可持续”的标签。
在茶园或茶庄园的认证方面,华祥苑也一直表现积极,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认可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张天福首个有机茶示范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中国食品安全年会“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有机茶认证证书等等荣誉。
茶庄园的认证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被贴上认证标签的茶庄园能让消费者给予信任,放心购买,更为华祥苑打开国际市场、塑造国际品牌形象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本所简介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为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该场创建于1935年8月(民国24年8月),张天福为第一任场主任。1938年9月(民国27年9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茶业改良场搬迁至崇安(现武夷山市),原址社口改为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茶业改良场福安分场。1940年(民国29年),崇安成立“福建示范茶厂”,社口原址并入福建示范茶厂福安分厂福安茶场。1942年(民国31年),该场由福建农林公司接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茶业公司福建省分公司阳头茶厂接管。1952年7月,福建省农林厅派林桂镗出任场长,在原址上建立“福建省农林厅福安茶叶试验场”,1954年10月更名“福建省福安茶业试验站”,隶属福建省农业厅主管。1958年6月10日体制下放,划归福安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更名“福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1959年4月10日收归福安专员公署领导,改为“福安专区茶业科学研究所”。1961年1月1日改隶省管,直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定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70年4月29日再次下放,归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领导,先后改名“福安专区茶叶试验场”、“福建省宁德地区茶业科学研究所等。1975年9月18日再次改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恢复使用现名至今。
福州大学校友会排名
福州大学校友会排名有张天福、郑维新和黄学溥等。
该校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7人(含青年项目3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
福州大学简介:
1、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2、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31万余人。
舒曼的简介
现为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茶文化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共青团中央等十八个部委 “我们的文明组委会”——和谐茶社论坛特聘专家、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北京奥茶委专家组成员、中国茶走进世博会招管委副主任兼总策划、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燕赵文化研究会茶文委副主任等职。2006年1月,创办《河北茶文化》杂志(现名《吃茶去》杂志)至今,兼任总编辑、执行总编。他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美生、《吃茶去》杂志副总编尹纪周一起被称为“燕赵茶坛三剑客”。
史可法事迹简介100字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 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
据《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记载:
史可法重信义,能与部卒同甘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都愿为他效命。
崇祯十二年夏,因父丧去职,回乡首孝,期满复官,任户部右侍郎(尚书副职)兼右佥督御史,代朱大典总督漕运。他奏请罢免不称职的督粮道员二人,增设漕储道员一人,疏通河道,漕政大为改善,并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积功升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军国大事。
崇祯元年进士,任西安府 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 建极殿大学士、 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授史可法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初,史可法上疏请遣使北行,主张联合清军共讨农民军。
顺治元年十一月,清兵分三路南下,史可法由扬州至白洋河部署诸镇图巩固河防。总兵许定国诱杀高杰,降清。史可法退保扬州。顺治二年四月,左良玉以清君侧讨伐马士英、阮大铖为名,由武汉举兵东下,福王急令史可法赴安徽上流堵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直隶大兴县人,祖籍河南祥符。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早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继续与清军作战。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史可法城破身死。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高宗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史可法,开封府祥符县人,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扩展资料: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 。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 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史可法,开封府祥符县人,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扩展资料: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 。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可法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住的是几号宿舍楼?
15.16住1号楼。16级1-4班住2号楼一号宿舍楼我寻思应该是已经被2018届的女生占领了的
大概率学前教育的去五号楼
1、八个人一间挺不错的
2、标准6人间,每间宿舍都可以链接无线网络
3、比起别的学校算是相当不错了,有6、8人间的,没间宿舍都可以链接无线网络,下铺都是书桌,上铺是床,还配有独立的卫生间
4、下铺都是书桌,上铺是床,还配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浴间和风扇,还有一个很宽的阳台与洗手池。
5、有空调
3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宁德农业学校和福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的闽东唯一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1年底已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其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中国茶叶泰斗张天福创办于1934年的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创办于1939年的省立霞浦师范学校,已有78年深厚的办学历史积淀。
什么样的铁观音最好 如何区别铁观音的好坏
认识铁观音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农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断此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来辨别茶叶优劣。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察色:成品茶色泽鲜润,带砂绿色,红点鲜艳,叶表带白霜。你可以在做查的专业中国铁观音交易网上看看,有很详细的铁观音介绍,应该是你需要的,这里简单给你介绍几点:
一、铁观音茶叶简介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安溪县珍田阁茶厂在对铁观音品饮的独到见解,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一)、铁观音品种的特征:
与其他品种相比,铁观音最的优点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兰花香、优秀的口感表现与强而持久的回甘、耐泡——当然,只有优质品才可有这些特征:
(1)兰花香:与其他品种不同,安溪铁观音具有类似兰花的茶香,其特征是清幽细长、好比是高频的声波一样非常具有穿透力,但它又不会非常浓郁、四处张扬,这种如兰的茶香非常迷人,相信有机会真正体验到的兰花香茶友都很容易喜欢上铁观音。但如果做得不好,制出的铁观音茶很可能完全感觉不到兰花香、也没有其他的味道,总之茶香暗弱淡淡入开水,如果口感不错,这类茶也可称中品,但若口感表现无过人之处,这类茶就垃圾了。
(2)口感:这也是铁观音的关键魅力所在——高等级铁观音,茶汤入口后会给人很好的感觉,我们无法精确形容出味觉,但所有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体验:好喝!入喉后回甘泛起,强度与持久度远非其他品种可比——非常不幸,业界流行的轻发酵制法在回甘方面大有不足,强度低、不够持久,但其优点是茶汤明显较香、饮后口香明显;中发的茶在这方面就不如前者,关于这方面话题大家也可参考本文尾部的链接;
(3)耐泡度:铁观音素有“七泡有余香”之名,耐泡度极佳——但这只是指铁观音品种有这样的潜力,能否发挥出来还取决于技术取向:轻发酵观音在耐泡度表现不足,且多需要长时间浸泡才有茶味,一些轻发酵工艺且原料不够好的茶,极容易出现泡两三泡后没茶味的现象;相比之下,中发酵观音可真正达到“七泡有余香”,泡茶的浸泡时间也短得多。当然,这并不是说二者谁优谁劣,轻中发酵工艺各有长处,各自都有喜爱的群体,但如果口味选择失准,就很容易不满意茶品质量的情形。
二、铁观音茶叶的来历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二)、 铁观音的叶型:
首先,注意茶芽“红样歪尾桃”的特征,无此特征者皆非纯正的红心观音。
其次,铁观音叶面凹凸现象非常明显、表面有类似绸缎的光滑釉质——如果是叶面有水分,也是以水珠的形态存在、而不会大面积摊开。由于叶面往后翻,成茶的叶底也普遍呈现出类似的特征,即叶面边缘朝向叶背反卷,而本山、黄金桂、毛蟹以及其他各个品种都无此特征,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第三,铁观音叶片修长,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结构,但表面凹凸感非常明显--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是区分本山的重要依据;
三、安溪铁观音主产区:
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四、铁观音制作:
在安溪县珍田阁茶厂的铁观音加工制作列表中认为: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约占年产量的40-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20%。鲜叶采摘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展开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并注意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片,不带鱼叶和老梗。还应注意不同生产地带及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不能混杂。
四、铁观音的初制工艺:
经过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文火烘干十道工序,直至形成毛茶,经挑拣制为成品。
五、制作优质精品铁观音:
红心铁观音品种,其特点是红样歪尾芽,但在培植繁衍过程中,铁观音茶树本身也会因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导致出现诸如白观音、竹叶观音之类的子品种,但这些品种的数量都很少,至少在本地红心铁观音为绝对主导——当然,一开始实现100%的纯种是非常困难的,正常来说,购买的红心铁观音茶苗能做到90%的纯种便属合格,达到95%就属高标准了;至于其他的比例为各种各样的奇怪衍生品种:外观看起来同铁观音有点像,但又有明显区别,同其他的品种也不同,这类不知名的品种没什么价值,我们的做法都是把它挖掉重新栽植。
制作优质精品铁观音必须具备“天、地、人”三个要素。天,指适宜的气候环境,在天气清朗,昼夜温差较大,刮东南风时制作者最佳;地,指纯种铁观音茶树,适应茶树生长的良好土壤、地理位置和茶雷锋海拔高程,并得到精心培育,4-10年生茶树制品尤佳;人,指精湛的采制技术。如在做青阶段,要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要制造出高品质的铁观音,安溪县珍田阁茶厂认为起主要表现有三个要素:优质的茶青原料,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制茶者的技术水准:
1)茶青原料:5年以下的新枞茶树、施用农家肥、采摘时嫩度适中为上,要制造出极品所用的茶青必须符合以上基准;施用农家肥的老枞与施用化肥的新枞等级相当;施用化肥、且采摘时茶青较老的老枞原料最差。
2)气候条件:只有在晴天或多云天气时采摘才有可能做出好茶,采摘的最佳时间是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早上茶青含水量高、此时开采也难以做出好茶。如果遇上下雨或潮湿的阴天,再好的茶青、再高明的技术也无法作出好茶,即便有先进设备的辅助也很难制出佳品——一句话,靠天吃饭,今年春茶非常不幸遇上连续的雨季,优质铁观音数量极少,到外地就更不用说了。
3)制造技术:乌龙茶制造对技术要求甚高,关键点在于几个前期环节[对此不深入阐述];如果制造者缺乏经验,某个环节处理不好、都无法制出优质产品――更要命的是,如果铁观音做得不好,会比大批量的毛蟹还要难喝,相信尝过这类铁观音的茶友为数不少。
4)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尤其气候条件与制造技术最为关键,若这两方面表现完美,即便茶青质量不太好也有机会做出优质品,但要制出极品就需要三项条件同时满足。
六、鉴别精品铁观音:
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民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是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说清楚,只得留待后人品断。
七、冲泡铁观音 :
要会喝茶, 必须先会泡茶,下面安溪县珍田阁茶厂详细介绍冲泡铁观音的技巧。泡饮技艺主要程序为:
1、烹煮泉水:当泉水煮到“虾目”转“鱼目”的“一沸水”,冲泡最为适宜。
2、沐霖瓯杯(孟臣沐霖、若琛出浴):烫洗茶壶、盖瓯和茶杯(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家,后人把名贵茶壶喻为孟臣;若琛清初人,以善制茶杯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3、观音进轿(取茶):用茶勺从茶罐中取出适量铁观音茶叶。
4、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壶或盖瓯。用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三四分。
5、悬壶高冲(冲水):把开水壶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以使茶叶转动。
6、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飘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7、瓯里酝香:茶叶冲水后,盖上瓯盖,浸泡1~1.5分钟,以使茶叶香气溢出。
8、细闻幽香(也叫梦里寻芳):静嗅铁观音茶的香气。
9、三龙护鼎:用拇指、中指扶杯、食指压住瓯盖,拿起盖瓯,这样既稳妥又雅观。
10、行云流水:将盖瓯在茶盘边沿轻轻一抹,去掉附在瓯底的水滴。
11、关公巡城(出茶):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紧靠的小茶杯里。
12、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最后少许时,也要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浓淡均匀,香淳一致。
13、赏色闻香(看茶):认真观看杯中茶水的颜色。
14、品啜甘露(喝茶):细致地品尝天真味道。
八、品饮铁观音 :
张天福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建璋指出,铁观音的品饮艺术,主要集中讲究观其形、思其美、演过程、表其义、闻其香、品其味、会真韵等七个情节。
所谓“观其形”,指“观外形、色泽、形态”,铁观音成品茶重似铁,色泽青褐,显砂绿,有“宝色”、三节色形状。
所谓“思其美”,指“形态美”,铁观音茶条索卷曲紧结秀丽,素有“美如观音”之称,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
所谓“演过程”,指“沏泡工夫”,冲泡安溪茶要熟练泡茶的三大要素,又要掌握其冲泡技能。
所谓“表其义”,指“含义”,如观音茶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音”、“重似铁,美如观音”等形象特征。
所谓“闻其香”,指“鼻香气”,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是清高馥郁,具有天然的兰茶香,香高且长才是好茶。
所谓“品其味”,指“尝滋味”,如观音茶的滋味醇厚、润滑,具“蜜底甜香”之感,即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爽。
所谓“会真韵”,指“观音韵”。所谓“观音韵”,似费解释。现以极品铁观音茶王为例作形象介绍。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九、选购铁观音:
如何选购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高档次铁观音是每位茶叶爱好者
的理想和追求,也是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所在,因为现在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在滔滔商海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想永立于
不败之地就要学会如何购茶。下面由安溪县珍田阁茶厂高级评茶师苏老师详细介绍如何购茶:
一、鉴定品质
评定茶业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
叶底六个因素进行综合审评。审评方法是“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冲水开泡)”这两个程序。
1、观看外形:主要是观察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凡外形肥状、重实、色泽
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香的,此类茶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
2、湿评品质: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1)嗅香气:先嗅香气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嗅香时采用热嗅、温嗅、冷
嗅相结合的方法。凡香气突出,香气清高,馥郁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
口腔各部位的味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
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是绿豆汤)的为上品;暗
浊的为次品。
(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
底。凡叶底柔软、黄亮、“青蒂绿腹红镶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二、选择一间信誉良好的茶行同样很重要。
因为茶叶质量好坏,茶叶价格是否合理,茶叶的等级是否以次充好,茶叶的保管是否恰当……而信
誉良好的茶行在以上方面较有保障。
十、保管铁观音茶叶 :
学会了如何鉴别茶叶,即使你购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好茶,如果不懂正确的保管茶叶,会很快变质变
味。对经营茶叶的将是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买好茶结果因保管不当变质变味的也大有人在。
下面本行介绍保管茶叶的方法:
首先,了解茶叶的特点。茶叶有五忌:忌水分含量高,忌接触异味,忌光线照射,忌置于高温环境
,忌暴露空间。
第二,针对其特点做到四要:要干燥,要洁净,要避光,要低温。
第三,每次取完茶叶,用铁罐或锡罐、瓷罐、玻璃瓶装好茶叶以保持密封,有条件的要存放在冰霜
里;经营茶叶的就一定要放在冰柜里,尤其是高档次的铁观音更是讲究。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散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山崖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家中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安溪县珍田阁茶厂在接受记者采访是介绍说: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
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1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2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3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使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1~2分种后将茶汤匀倾入小盅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啜,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茶为快。
铁观音茶问世以来,以其优异品质驰名遐迩。铁观音原产地尧阳乡人在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经营茶行多达130余家。1945年王联丹庄的“泰山峰”牌铁观音在新加坡获得一等奖金牌。1950年王炳记的“碧天峰”牌铁观音在暹罗(即泰国)获得特等奖金。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国优产品,名列全国首位。同年国家经委授予安溪茶厂出品的“安溪凤山牌特级铁观音”以金质奖章的最高荣誉。
铁观音茶一向为闽、奥、台湾茶客及海外侨胞所珍爱。此茶一经品尝,辄难释手,50年代以来,铁观音茶逐渐为华北人民所喜爱,现在则美名遍及全国各地,消费量在不断增长。1979年、1984年日本市场两度掀起“乌龙茶热”,特别是福建铁观音,更以其迷人的香味,风靡日本各地。在日本,铁观音几乎已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置县历史悠久。安溪是中国特种茶类乌龙茶的故乡,极品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香高味醇,独具一格,名闻遐迩。1974年安溪被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叶5万担基地县,1982年被列为福建省茶叶出口基地县。"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自1982年起连续18年荣获国家金质奖,1985年特级黄金桂被评为全国名茶。1995年3月,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联合举行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安溪县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
安溪的茶俗文化,堪称闽南一绝,每逢采茶季节,茶园里茶歌飘荡,茶山成了天然的对歌台。茶艺更具文化内涵,融闽南音、茶歌、茶舞为一体。从冲泡到品尝,一共经过15道工序,人们一边品尝浓郁甘醇的茶香,一边享受绝妙的艺术表演。"安溪人待客茶当酒,茶杯一端好朋友",成为世代相承的礼俗。
茶导游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溪流潺潺,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千年实践得到的精湛制茶技艺,使安溪茶叶品质格外优异。安溪人,种茶、制茶、品茶、泡茶,赛茶王、吟茶诗、唱茶歌、跳茶舞… …因为茶,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安溪,以铁观音而蜚声海内外。
茶史追溯
安溪境内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在蓝田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冠达3.2米。据专家论证,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断发现野生茶树,表明了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产茶历史。
据考,安溪产茶始于唐末。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气浓馥,其独特香气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韵味无穷。以上种种,正是安溪铁观音之魅力所在。
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创办于 1985 年,企业位于武夷山岩茶第一镇——星村镇。企业现拥有职工 960 人,其中技术人员 80 多人,精制加工厂房面积 9000 平方米 ,占地面积,集产、供、销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现有茶园 4500 亩,其中有机茶园 1200 亩。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发展方针和以“自然、绿色、健康”为经营理念,从茶园管理、采摘、制作、包装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所有茶园均按有机茶园标准进行管理,所有生产均按 ISO9001 : 2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现已通过 ISO9001 : 2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6 年公司通过了 QS 认证,同时“戏球”牌商标再次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企业生产的武夷山大红袍、肉桂、精选水仙、金佛等产品获得“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核准使用有机茶标志。水仙茶蝉联了首届和第二届武夷岩茶茶王赛茶王, 2003 年生产的水仙茶、肉桂茶又被福建(厦门)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评为“五星级水仙茶王”和“三星级肉桂茶王”, 2004 年在“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讨会”上我公司生产的大红袍茶荣获“中国十大茶王”的称号。 2005 年在福建省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公司生产的大红袍获得“省优质茶”荣誉称号,生产的“金观音”荣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被评为 2005 年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 2006 年戏球名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技艺传承人, 2006 年公司投资开发的“中国茶乡”武夷岩茶大观园被列入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区; 2007 年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公司生产的大红袍荣获金奖,在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大红袍明星企业。此外,还在几十项茶叶评比中获得金奖和银奖。承续武夷千年贡茶的精湛制作工艺,新研制的龙凤团茶及佛心古茶(陈年老茶),风味绝佳,极受欢迎。产品质量优良,商业信誉良好,生产的产品经外贸销往世界各地,并在广东、上海、北京、大连、福州、山西、甘肃、山东、内蒙古、吉林、兰州、三菇度假区等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直销网络,倍受客户青睐。
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旗下涵盖华祥苑、川和、珍好吃”等多个品牌,由百年制茶世家肖氏传承人肖文华先生创办。华祥苑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业内与张天福老人合作创办生态示范茶园的茶叶企业 。集团下设华祥苑(福建)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川和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珍好吃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已成为集生态种植、科技研发、加工生产、连锁经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华祥苑自2001年十多年来共荣获行业、省级与国家级重大荣誉60多项,包括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省著名商标等。2008年入选奥林匹克博览会,特制中国高端茶叶——英伦风尚礼赠英国皇室安德鲁王子,并且在各类国际茶文化会上屡获“茶王”称号。华祥苑茗茶在全国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叶专卖店800多家,网络覆盖国内各大省市,产品远销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