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处理结果,茅台的塑化剂事件

本文目录一览:

白酒塑化剂事件的各方回应

2012年11月2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当晚23时,酒鬼酒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所谓‘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但声明中仍坚称不存在所谓“超标”,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用一头雾水来形容得知此事的反应,检测够不够权威,甚至拿去检测的是不是酒鬼酒都是公司的疑问。范震:我们也在和他们联系,把这个情况搞清楚,现在我们也是一头雾水。这个报道他提供的检测依据的这一家机构,他不是我们国家的权威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提供的检验报告,我们已经拍到照片了,检验报告上只写白酒1号,2号,有若干号,上面并没有说明是酒鬼酒的检验报告,我们还不好认证一定就是酒鬼酒的产品的样品。受此事影响,酒鬼酒2012年11月19日起停牌,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说,企业正在自查相关流程。证券工作人员:预计这个报道肯定会对整个股票影响比较大,为了避免异常交易等,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就申请了停牌,生产和包装都是在自查自己的整个流程,质检部门也拿我们的样品去进行检验了。2012年11月21日23点58分,酒鬼酒在新浪官方认证微博上发出一则声明称,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衷心感谢广大消费者、投资人、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并“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 酒鬼酒的声明中引用质检总局此前的表态,并强调“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 “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等字眼。酒鬼酒同时还称,“可以放心饮用”。 由于微博上声明并未加盖公司公章,因此,这份声明的真实性仍有待确认。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则表示,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质检总局方面表示,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认真查明可能导致白酒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发现任何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 湖南省质监局官网挂出信息称,湖南省质监局高度重视,已责成湘西自治州质监局立即开展执法检查等工作,坚决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行为。而湘西自治州质监局也在官网挂出通告表示,已经着手开展相关问题调查核实工作。“我局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本着严谨、科学和公正的态度,对媒体所反映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测,依据质量法规准确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并将结果按规程予以通告。”广州市质监局表示,日常监督抽查都是按照酒类产品国家标准抽检,而标准中没有塑化剂项目的检测要求。 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表示,卫生部对塑化剂迁移到食品中的含量有明确规定,即酒业只能借鉴这个标准,就算制定自身标准,也不能逾越卫生部的规定,只能比这个规定更加严格。 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认为,酒类生产整个过程都有可能跟塑料接触,而塑化剂溶于酒精,有可能受塑化剂污染。另外一些酒类会添加香料,有的香料中也含有塑化剂。酒厂技术部负责人黄先生认为,白酒主要是经过粮食发酵、蒸馏、储存、罐装几个环节,其间不会再添加任何添加剂,所以受到塑化剂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他认为,如果要在白酒内添加塑化剂,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加口感和香气。同时,他介绍说,普通工厂不具备检测塑化剂能力,国家标准也没有这个项目的强制规定。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则强调,需要慎重对待此次调查结果,因为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必须由第三方机构取样检测,取样是否科学也会影响到结果,“取样有其科学性,比如同一箱产品要分散取样,不能靠在一起。”

白酒中塑化剂超标如何处罚

一、白酒中塑化剂超标处罚(案例分析)
案例
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已经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不过,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2012年11月2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当晚23时,酒鬼酒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所谓‘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但声明中仍坚称不存在所谓“超标”,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分析
2012年1月19日晚,中国酒业协会网站发出公告称,“某媒体机构通过互联网发表有关白酒塑化剂超标的报道,同时对我协会《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一文进行断章取义报道,歪曲了文章的真实内容,并宣布为中国酒业协会对有关白酒塑化剂问题的回应,我协会对此类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在此,我协会郑重声明:中国酒业协会从未授权任何媒体、单位以及个人发表针对有关白酒塑化剂事件的回应。”
二、相关知识
塑化剂,一般也称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中国台湾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后陆续检出DINP、DNOP、DBP、DMP、DEP等)代替棕榈油配制的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DINP等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是哪个媒体率先报道出来的?

二十一世纪网。
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该文披露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当日,酒鬼酒临时停牌,酒类板块应声下跌,一日市值蒸发高达300多亿元。
  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证实50度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当晚,酒鬼酒致歉,但声明仍强调产品安全,由于没有相关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11月22日,酒鬼酒于晚间再发公告,表示就该事件向消费者及投资者道歉,称公司将整改,但仍强调酒类中没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
  11月23日,酒鬼酒复牌跌停。
  11月25日,酒鬼酒受访时表示已找到塑化剂的三大来源,“包装线上嫌疑最大”。
  11月27日,酒鬼酒否认全面停产,称不会召回问题酒。
  11月28日,酒鬼酒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表示公司未全面停产,正积极进行整改,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酒鬼酒23日、26日、27日、28日连续跌停。

白酒含有塑化剂,这是最近的新闻报道!而且据说国家对白酒都没有纳入监管范围!以后如何是好!

是啊,最近新闻有报道。而且台湾最先发现食品中含有塑化剂,首先是在饮料中发现的。果酱益生菌,都出现。而且塑化剂的毒性要远高于三聚氰胺。食用太多含有塑化剂的东西,容易导致性别错乱,男性jj短小.................所以,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本人观点是,本土白酒历史悠久,应该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相应的就没有政策约束。但是现在的白酒已经和以前的白酒不一样了,制作工艺完全改变了。凡是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指标、政策,进行有利的约束。
咱们一直在提倡少喝酒,少喝酒,可是,如果看电视一天,有可能一个小时以上的广告是在宣传各种白酒的。这两种就相当于是在背道而驰了。这酒驾的治理也就摇摇无期了!
可能国家认为我们体内已经形成塑化剂抗体了波
不喝白酒,黄酒加蛋烫一壶,就很好
中国酒协:白酒企业有能力完全解决塑化剂问题
胡笑红2012-11-22 04:11
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对酒鬼酒的检测报告,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但对是否超标未做定论。
>>官方发布
尚未发现人为添加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检测报告显示,50度的酒鬼酒样品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监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质检部门也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发现任何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
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昨天表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曝光企业有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部门近期组织开展了对白酒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的国产白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其中主要是DBP;同时监测的进口蒸馏酒样品中,也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但均未发现有人为故意添加情况。
无法判断是否超标
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如果按此标准计算,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卫生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戴琪告诉记者,卫生部在2011年6月发布了“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了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这个函由于不是法律、法规,对企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据了解,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专门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
是否有害取决于摄入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允许直接添加在食品中,但是可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和食品中均可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人体可通过环境、膳食和饮水等多种途径摄入这类物质。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能单以其超标量来定论,还要看消费者是否存在大批量地或长期摄入的情况。
------早间新闻转载

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按照0.3mg/kg的标准计算,超标2.47倍,与此前媒体报道的超标247%。检测报告中,DBP明显超出了卫生部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也就意味着,酒鬼酒已经威胁到人体安全。 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表示:首先,公司已经和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进行了沟通,还不能确定媒体送检的就是酒鬼酒公司的产品,而且作出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检测机构,其检测标准、检测手段不具权威性。第二,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由于国家检测没有这方面的要求,酒鬼酒公司也不具备塑化剂检验的手段。媒体报道后,公司已经积极将产品送检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塑化剂检测。第三,酒鬼酒生产仍使用传统工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整个白酒行业,酿酒过程中都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剂产品来多酿酒、酿好酒,没有利益驱动。酒鬼酒公司自2012年11月20日起开始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核查公告后复牌。 2012年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当天向质检总局报告的结果。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如参照卫生部食品DBP限量标准,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247%。这意味着,湖南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与媒体送检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没有针对酒类中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因此,酒鬼酒方面始终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超标”。国家质检总局官网2012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称,“根据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的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而就在2012年11月20日晚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发表公告称:“湘西自治州质监局对酒鬼酒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截至11月20日17:30,没有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质监部门将继续进行调查核实和原因分析,如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理。”此时,距离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尚未超过48小时,这也是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发生后,公布的第一个官方检查结果。 2012年11月21日23点58分,酒鬼酒在新浪官方认证微博上发出一则声明称,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衷心感谢广大消费者、投资人、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并“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酒鬼酒的声明中引用质检总局此前的表态,并强调“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 “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等字眼。酒鬼酒同时还称,“可以放心饮用”。对公司50度酒鬼酒被检测出DBP最高值1.04mg/kg的问题,酒鬼酒公司则称“可以放心饮用”。因为“经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3个权威部门认定,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并称,由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酒鬼酒称,公司将根据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要求,对转运和包装过程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检查,查明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并认真进行整改,同时就相关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以彻底消除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隐患。据悉,酒鬼酒公司股票今日复牌。由于微博上声明并未加盖公司公章,因此,这份声明的真实性仍有待确认。询问公司是否会因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酒鬼酒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的行为”而考虑股票复牌,工作人员表示拒绝回答,并表示:“酒鬼酒公司在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中不存在添加塑化剂的可能,并在第一时间将产品送至相关部门检测。”问何时能够公布结果,该人士表示不清楚。 2012年11月23日,酒鬼酒公司发出公告就“塑化剂事件”向社会各界致歉,并承诺在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酒鬼酒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自相关媒体报道酒鬼酒公司50度酒鬼酒塑化剂成分含量超标问题以来,得到广大消费者、投资者、经销商、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司对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和质疑表示诚挚的歉意。公告称,酒鬼酒公司高度重视此事件的社会影响,并称将以“塑化剂事件”为“清醒剂”,完善质量保障和检测体系。公告中还称,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开展了全面自查和清理,对采购、基酒生产、贮藏、勾兑、包装、运输等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和整改,对有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感染、迁移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彻底更换。 2014年2月送检了10年红花郎酒、习酒1998、酒鬼酒和东方喜炮金盛世酒进行塑化剂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馥郁香型白酒中DB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1.58mg/kg;10年红花郎酒中DBP含量为1.03mg/kg。 比照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551号文件《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即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以此推断酒鬼酒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

白酒塑化剂事件怎么回事?

白酒塑化剂事件指的是在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由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酒鬼酒公司针对此事,却认为检测不够权威,甚至怀疑被检测的酒是否出自酒鬼酒公司。
广州市质监局表示,白酒检测标准中没有塑化剂项目的检测要求。中国受此事件影响,没有停牌的白酒类上市公司仍遭遇资金打压,2012年11月20日早盘白酒股大跌之后午后再度暴跌。
扩展资料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产品的外观诱人,比如饮料的黏稠、酒类的挂壁,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达到了高品质的外观要求。
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由塑料、橡胶材料制成的设备或管道、容器,其中如果含有塑化剂,就可能迁移到产品中而污染产品。
比如大米、小麦粉企业生产中的斗式提升机的料斗、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溜管(常用塑料作为衬填物),以及大米抛光机中的塑料固定片等,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塑料制品中大部分都无需加入塑化剂,但如果用回收的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塑料制品,一般都会加入塑化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塑化剂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化剂

茅台的塑化剂事件

针对2012年12月,微博账号“水晶皇”送检茅台酒检出塑化剂一事,茅台集团12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自送产品至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均符合标准,并请求国家各级监管部门抽检本公司产品并将结果及时公布。“水晶皇”被指做空茅台?高端白酒腹背受敌受该检测塑化剂行为影响,号称“典藏”绩优股的贵州茅台遭遇投资者疯狂抛售,股价在短时间内暴跌超过20%。机构分析师指出,贵州茅台股价剧烈震动时,有大资金包括大机构大举卖出和大批买进。机构对茅台股价的分歧很大,因此在这个价位发生争夺战。早在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就有市场人士质疑高端白酒连续提价之后的销售增长潜力。星石投资总裁兼首席策略师杨玲认为,2012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是2012年少有几个还能保持高增长的行业。不过,从行业层面看,白酒行业的高速扩张已经到了需求难以与之匹配的地步。仅2011年一年,白酒产量就已经超过1000多万千升。2012年1至7月份,全国白酒产量继续高歌猛进,已达610.5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3%。她认为,以塑化剂事件为界,白酒行业粗犷式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靠大放杠杆、盲目扩张将不再有效。2012年12月12日,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就塑化剂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国内多家媒体就相关问题与贵州茅台经营班子及国内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会上,茅台相关负责人介绍,3家权威质检部门对茅台酒抽检结果表明,贵州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贵州省质监部门抽取12批次茅台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茅台酒塑化剂未超临时限量值。贵州质监部门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人为非法添加行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塑化剂事件发生以来,茅台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产品市场表现稳定。

塑化剂事件是哪一年

塑化剂事件发生于**2012年**。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由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塑化剂事件是2012年,事件简介: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已经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不过,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受此事影响,酒鬼酒2012年11月19日起停牌,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说,企业正在自查相关流程。事件影响:从“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消息正式传出到2012年11月19日,仅仅一天时间,不仅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白酒板块也遭受重挫。截至收盘,白酒板块跌幅居首,据相关估算,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近330亿元,跌幅前15的个股中,酒类占据10席。

电视上曝光酒内含什么

塑化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塑化剂与食品安全  最近接连两天媒体报道称“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引起人们关于塑化剂的兴趣、认识和恐慌,甚至对白酒的疑问,结果行业爆料:整个白酒行业都存在塑化剂隐患[5],特别是高度高档白酒更甚,这些舆论也导致了酒鬼酒也在股市上停牌。那么,什么是塑化剂呢?我们的紫外老化试验箱与塑化剂又有什么关系呢?
  塑化剂正宗的学名叫“增塑剂”。说到增塑剂大家就心里明白了!之所以现在因为白酒里含有塑化剂使得“塑化剂”叫的天响,主要是那些记者不知道这个化学常识而跟风叫的,也与塑化剂在台湾一带这么叫而发轫。
  那么,什么是塑化剂呢?
  塑化剂就是DINP、DEHP、DNOP、DMP、DBP、DEP等系列产品,这当然是这类产品的英文简写了,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法则叫: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DBP就叫“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他们应用于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主要是使塑胶、塑料、橡胶增加塑性,即赋予其弹性、可塑性、柔韧性的功能。这是我们大学的专业有机化学里的常识。
  增塑剂的作用原理是增塑剂分子为小分子(相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塑料、橡胶而言),它们通过加入工艺插入到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之间,通过阻挡、屏蔽、润滑、增加距离等方式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应力,导致塑料等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降低,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所以,塑料袋、塑料管、塑料餐具、橡胶制品等无不含有塑化剂、增塑剂。还有一个在这些材料里增加塑化剂的原因就是添加塑化剂可以降低成本。如果没有增塑剂,我们的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都会是硬邦邦的。
  塑化剂(增塑剂)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据说可以让摄入过量塑化剂的孕妇生产的孩子性别出现异常,特别是男孩问题更大,实在是可怕了!至于其病理、毒理性能,可以查其MSDS、CAS等资料,总之,是不能过量用于食品、酒类行业的。
  塑化剂(增塑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对白酒的性能和品质也没有什么改善和促进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白酒中都检测出含有塑化剂了呢?因为没有利益驱动,基本上可以排除人为添加的可能。据分析认为,这些白酒查出含有超标的增塑剂可能与生产和运输、储存过程中使用塑料和橡胶管件等有关,这是因为白酒生产、储存过程中目前还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橡胶管件、塑料管件、高分子材料的容器、包装等,而这些用于酒类、食品、酒类的高分子材料肯定都是含有增塑剂的,再加上塑化剂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远远高于水,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高度数高档酒含塑化剂越普遍的原因。
  那么,这些塑料、橡胶、高分子管件容器包装等在使用前怎么去评价其塑化剂的使用及稳定性能?当然这就涉及到其耐溶剂和环境的试验问题了。环境试验方面就是盐雾试验箱的盐雾试验、紫外老化试验箱的紫外老化试验、耐臭氧老化试验箱的臭氧老化试验、高低温试验箱的高低温耐受试验等,以及必要的食品安全方面的试验,比如,进行动物喂养试验以确定其对动物的危害。
  比如:塑料老化性能试验上就涉及褪色、脆化(即塑性)等都是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问题。通过紫外老化试验箱对塑料、橡胶进行紫外荧光灯照射而加速其老化,从而找出老化性能好坏的原因,从而判断其“塑性”。比如:橡胶、塑料中的增塑剂有外增塑、内增塑两种,通过紫外老化试验箱中荧光紫外灯发产生的短波紫外线的作用,使其增塑剂分子产生变化,或者是发生增塑剂迁移,这样就导致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物化性质发生变化,即褪色、发硬、变脆,即老化!
塑化剂
塑化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塑化剂与食品安全  最近接连两天媒体报道称“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引起人们关于塑化剂的兴趣、认识和恐慌,甚至对白酒的疑问,结果行业爆料:整个白酒行业都存在塑化剂隐患[5],特别是高度高档白酒更甚,这些舆论也导致了酒鬼酒也在股市上停牌。那么,什么是塑化剂呢?我们的紫外老化试验箱与塑化剂又有什么关系呢?
  塑化剂正宗的学名叫“增塑剂”。说到增塑剂大家就心里明白了!之所以现在因为白酒里含有塑化剂使得“塑化剂”叫的天响,主要是那些记者不知道这个化学常识而跟风叫的,也与塑化剂在台湾一带这么叫而发轫。
  那么,什么是塑化剂呢?
  塑化剂就是DINP、DEHP、DNOP、DMP、DBP、DEP等系列产品,这当然是这类产品的英文简写了,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法则叫: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DBP就叫“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他们应用于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主要是使塑胶、塑料、橡胶增加塑性,即赋予其弹性、可塑性、柔韧性的功能。这是我们大学的专业有机化学里的常识。
  增塑剂的作用原理是增塑剂分子为小分子(相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塑料、橡胶而言),它们通过加入工艺插入到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之间,通过阻挡、屏蔽、润滑、增加距离等方式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应力,导致塑料等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降低,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所以,塑料袋、塑料管、塑料餐具、橡胶制品等无不含有塑化剂、增塑剂。还有一个在这些材料里增加塑化剂的原因就是添加塑化剂可以降低成本。如果没有增塑剂,我们的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都会是硬邦邦的。
  塑化剂(增塑剂)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据说可以让摄入过量塑化剂的孕妇生产的孩子性别出现异常,特别是男孩问题更大,实在是可怕了!至于其病理、毒理性能,可以查其MSDS、CAS等资料,总之,是不能过量用于食品、酒类行业的。
  塑化剂(增塑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对白酒的性能和品质也没有什么改善和促进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白酒中都检测出含有塑化剂了呢?因为没有利益驱动,基本上可以排除人为添加的可能。据分析认为,这些白酒查出含有超标的增塑剂可能与生产和运输、储存过程中使用塑料和橡胶管件等有关,这是因为白酒生产、储存过程中目前还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橡胶管件、塑料管件、高分子材料的容器、包装等,而这些用于酒类、食品、酒类的高分子材料肯定都是含有增塑剂的,再加上塑化剂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远远高于水,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高度数高档酒含塑化剂越普遍的原因。
  那么,这些塑料、橡胶、高分子管件容器包装等在使用前怎么去评价其塑化剂的使用及稳定性能?当然这就涉及到其耐溶剂和环境的试验问题了。环境试验方面就是盐雾试验箱的盐雾试验、紫外老化试验箱的紫外老化试验、耐臭氧老化试验箱的臭氧老化试验、高低温试验箱的高低温耐受试验等,以及必要的食品安全方面的试验,比如,进行动物喂养试验以确定其对动物的危害。
  比如:塑料老化性能试验上就涉及褪色、脆化(即塑性)等都是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问题。通过紫外老化试验箱对塑料、橡胶进行紫外荧光灯照射而加速其老化,从而找出老化性能好坏的原因,从而判断其“塑性”。比如:橡胶、塑料中的增塑剂有外增塑、内增塑两种,通过紫外老化试验箱中荧光紫外灯发产生的短波紫外线的作用,使其增塑剂分子产生变化,或者是发生增塑剂迁移,这样就导致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物化性质发生变化,即褪色、发硬、变脆,即老化!
  尽管目前的调查还没有证据证明人为添加塑化剂到白酒中,但是,我们也希望白酒生产企业对于包装、运输、生产、储存环节也要注意使用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一定要从源头上对生产这些制品的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酒类、食品等关系老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真正做到安全。
你到百度百科上找很全的。

塑化剂的台湾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马英九在台南说,塑化剂事件严重打击国民健康及台湾形象,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产品含有塑化剂,“也许我也吃过”;政府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大家不要过度恐慌”。据台湾地区卫生部门的统计,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种,众多知名厂商都陆续发现部分产品遭到塑化剂的污染,这些产品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统统卷入了其中。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响也不限于台湾地区,这些塑化剂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已经至少被销售到大陆、香港、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台湾有关部门已经将这一事件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有台湾的卫生专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的污染事件。 随着台湾“查塑”工作的继续,台湾烘焙糕饼业也被塑化剂波及。适逢端午假期,原本应是食品业销售旺季,但随着台湾“查塑”工作的继续,台湾烘焙糕饼业也被塑化剂波及,岛内消费者的信心却再遭重创。往日热卖的果酱面包已鲜见踪影,不少店家打出大幅让利的海报,以挽回消费信心。而且饭店都会在提供的果汁上特别标明为新鲜水果现榨而成。有业者干脆把大号榨汁机搬到现场,即榨即饮。台卫生主管机构除对各地夜市、市场进行严查外,端午龙舟赛场内的“查塑”也成为重点。有的县市还在节日期间开始第二波稽查,防止不法商贩将已下架食品重新开售。岛内舆论认为,塑化剂风波已造成消费者对食品业、食品安全管制产生严重疑虑和信任危机,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治理,以尽快消除恐慌,恢复信任。 台湾各县市2011年6月11日同步销毁塑化剂污染食品,总重量超过286吨。据悉,台湾卫生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制定塑化剂容许摄取量,作为管制塑化剂的执法参考标准。根据统计,截至11日傍晚,台湾有毒塑化剂污染食品案波及近300家厂商、超过960项食品,超过百吨,扫荡毒塑食品的全面稽查行动也接近尾声。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11日上午到彰化主持了当地的销毁启动仪式。他表示,希望清除塑化剂的战斗顺利成功,同时也要全力防范其它的食品污染问题,相关主管机构要与厂商一起努力重建食品消费信心。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县、台中市、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高雄市、屏东县等县市当天同步执行销毁,共有286.44吨的胶囊锭状食品或果汁、运动饮料被送进焚化炉或污染处理厂。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