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南崎铁观音介绍,铁观音产品介绍 - 草稿 - 草稿

本文目录一览:

铁观音茶


铁观音
七泡有余香
每天了解一款茶
主要产区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南崎等地
简单介绍
安溪铁观音是历史名茶,乌龙茶中的珍品,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兼有红茶的甘醇和绿茶的清香。具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饮后满口芳香、生津甘醇、回味无穷。
品质特征
干茶沉重匀整,如蜻蜒头,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持久,带兰花香,醇厚甘鲜。
关键词
【鸟龙茶】【十大名茶】【福建安溪」
【半发酵】【性平和】
冲泡建议
茶水比
1:20
水温
100℃
冲泡时间
10杪左右
适宜器皿
盖碗、茶壶
冲泡次数
7次左右

铁观音产品介绍 - 草稿 - 草稿

? 茶类:铁观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


? 品种分类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清香型铁观音: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陈香型铁观音: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炭焙的铁观音,是铁观音浓香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质量的工序,是铁观音清香型的茶叶在经过用木炭后的焙制过程。焙制的时间、次数与火候看个人口感和市场而定。





不同系列产品特点:

清香系列产品: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



2、浓香系列产品:以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制作的铁观音茶叶,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




韵香系列产品特色:“观音韵”是安溪铁观音特有的韵味,是正宗铁观音的品质和特性的象征,色、香、味俱全。由于产地的原因:内安溪铁观音韵味纯正、外安溪铁观音韵味次之 、华安铁观音韵味则微。



炭焙浓香型系列产品:特色制作方法是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精制拼配而成。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南崎(铁观音第一村):

据介绍,南崎茶叶久负盛名,产区多数山高雾浓,茶叶制法传统,所产茶叶品质独树一帜,以回甘力强最为显著。南崎茶口味纯正,入口后茶味充溢,鲜有其他异味;汤醇,有稠感,俗称“茶水好”;回甘强,茶水入口吞咽后,留于口齿舌部的感觉清甘爽朗,且强烈持久,让人久久回味,意犹难尽。





















创制年代:《清上明制茶法》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



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加工工艺



制作工序


采摘


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 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


凉青


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模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


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


铁观音


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3-5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摇青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炒青


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层白霜。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直到外形满意为止。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簸拣


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关于铁观音茶叶的介绍?

绿叶红镶边
╰☆╮西坪 祥华 感德 龙涓-茶的辨别!╰☆╮ 安溪县有24个乡镇产茶,所产茶叶在市面又都同类同名,消费者只能凭借不同茶企茶店的品牌名略加区分。然而对于追求有特色有个性茶叶的人来说,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想要买对茶,先要走对路”。
  特殊农产品,讲求“天、地、人、种”四者和谐,往往是同一产区的不同山头,甚至同一山头茶叶是一种不同高度的茶园,茶叶也有所区别。因此,“买对茶”就在于先要明确茶叶的个性及品味;而“走对路”则在于买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品位要求的茶产区所产茶叶。
  那么,同为安溪所产的秋茶铁观音,不同产区的茶到底有什么不同特质,又如何顺利买到它?昨日记者采访安溪、泉州市区多名茶商,综合他们的看法,在此着重介绍安溪最著名的几个茶产区:安溪西坪、祥华、龙涓、感德镇乡所产秋茶铁观音的各自特点,以及其中有代表性的产地村落。
=======================================================
  ●西坪茶
  汤浓韵明微香
  西坪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其所制茶叶的茶质,采用纯粹传统型制法,因此茶质相对实在、地道。
  特质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即汤浓韵明微香。“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据悉,西坪铁观音如此茶质特征,一方面是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区位条件:另一方面还因为当地茶农秉承对茶的传统制法,尤其秋茶绝少使用空调制茶,加上讲究发酵,因此特质明显。
  鉴别技法
  据了解,纯正地道的西坪茶不难鉴别,只须取几种茶冲泡就能比较出来。其中的技法要领:一是汤色金黄亮泽,连泡几泡都能保持基本浓度;二是闻味清幽,没有浓香感。
========================================================
  ●祥华茶
  味正汤醇回甘强
  祥华茶久负盛名,产区多数山高雾浓,茶叶制法传统,所产茶叶品质独树一致,以回甘力强最为显著。
  特质
  典型祥华茶的特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口味纯正,指该茶入口后茶味充溢,鲜有其他异味;其二汤醇,即汤水厚实,有稠感,俗称“茶水好”;其三回甘强,指茶水入口吞咽后,留于口齿舌部的感觉清甘爽朗,且强烈持久,让人久久回味,意犹难尽。
  分析祥华茶茶质特征形成原因,公认的有三点:一是茶树种纯正优质;二是种植环境自成特点;三是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型方法,尤其讲究发酵度适中。
  鉴别技法
  鉴别祥华茶要掌握要领诀窍,较简易的方法有:第一,细心体味其是否回甘持久,吞汤时稍留汤水于口中片刻,之后搅动舌尖与齿相摩,汤水下咽后张嘴,有鲜甘味久存者当为祥华茶无疑;第二,观察汤水,较稠者,无异味者,可作认定祥华茶之参考。
========================================================
  ●感德茶
  香浓汤淡带微酸
  对于泉州市区茶客来说,大多对感德茶不陌生。此茶在一些茶叶专家看来,又被称为“改革茶”、“市场路线茶”,近年在一些区域和人群中颇受欢迎,其最大的特点是茶香浓厚。
  特质
  感德镇所产茶叶,近年来以其“特色鲜明”,在茶市占有重要席位。综观其特质,主要有如下特点:
  首先:其香气浓郁,无论闻盖杯,或是汤入口,甚至冲泡揭盖之际,其香之浓,几可溢室,令人跃跃欲试。
  其次: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清醇见底。
  最后: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
  感德茶制茶时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茶时间,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其酸有两种解释:一是发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韵味体现。至于浓香,分析认为是感德特殊茶园环境,以及制茶时采用创新办法所致。
  鉴别技法
  同西坪、祥华茶相比,感德茶鉴别起来相对较易,其要领据介绍主要是:
  一是汤色浅绿且香气显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
=========================================================
●龙涓茶
 味正汤醇回甘强  浓汤韵明带酸
后田.乌石.南崎是龙涓好茶的主要地区,后田.乌石.南崎茶近年来盛名远播.产区多数山高雾浓,茶叶制法传统,所产茶叶品质独树一致。
后田.南崎茶: 味正汤醇回甘强
以回甘力强最为显著典后田.南崎茶型后田.南崎茶的特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口味纯正,指该茶入口后茶味充溢,鲜有其他异味;其二汤醇,即汤水厚实,有稠感,俗称“茶水好”;其三回甘强,指茶水入口吞咽后,留于口齿舌部的感觉清甘爽朗,且强烈持久,让人久久回味,意犹难尽。
  分析后田.南崎茶茶质特征形成原因,公认的有三点:一是茶树种纯正优质;二是种植环境自成特点;三是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型方法,尤其讲究发酵度适中。
  鉴别技法
  鉴别后田.南崎茶要掌握要领诀窍,较简易的方法有:第一,细心体味其是否回甘持久,吞汤时稍留汤水于口中片刻,之后搅动舌尖与齿相摩,汤水下咽后张嘴,有鲜甘味久存者当为后田.南崎茶无疑;第二,观察汤水,较稠者,无异味者,可作认定后田.南崎茶之参考。
后田.南崎茶由于是传统型制法,外观相对比较没感德茶那么绿,反而以祥华茶相接近,特别是南崎茶,南崎与祥华是相对而言的邻居,相隔甚近。
乌石茶:汤浓韵明带酸
 特质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即汤浓韵明带酸 。“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酸”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
乌石茶制茶时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茶时间,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其酸有两种解释:一是发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韵味体现。至于浓香,分析认为是乌石特殊土壤.茶园环境,以及制茶时采用创新办法所致。
鉴别技法   
同西坪、祥华茶.感德茶相比,乌石茶鉴别起来相对较易,其要领据介绍主要是:
  一是汤色浅绿且香气显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和剑斗茶相似.

传统铁观音和安溪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武夷岩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并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岩骨花香而闻名于世。业内资深专家、《西坪茶叶》主编沈添图先生指出,近期武夷岩茶的兴起,主要是目前茶叶消费者不断增多,其中一部分消费者对茶叶口味的要求加重,使得传统口味的茶叶需求增加;另一个原因,是武夷岩茶也是只有武夷山这些特定的区域才有生产加工,正常情况下产量不大,一年只有5000吨,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 政府投资打造品牌  一直以来,旅游业和茶业都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由于武夷山本身就是旅游区,旅游业发达,而且经济效益明显,所以武夷山市的经济战略重心,通常都放在旅游业上;尽管茶业也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因其相对投资大,收益较慢,所以相比旅游业来说,武夷山的茶业无法与之并驾齐驱。 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猛,随着旅游业的日趋成熟稳定,使得武夷山市政府加大了对茶业的支持。数据显示,近年来,武夷岩茶品牌企业已经在不断增多,武夷岩茶消费者持续增加,已经表明了政府的发力以及茶叶企业策略整改已经有所成就。 走出“大红袍”阴影  一说起武夷岩茶,人们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那已经被保护起来的6株大红袍母树。天价的正宗大红袍茶叶,也让无数人望而却步。这也就无形中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其实,武夷岩茶和铁观音不同,它并不是单品种茶,武夷岩茶主要有大红袍、水仙、肉桂、乌龙、白鸡冠等,而且还有正岩外山之分。  业内专家认为,大红袍的过度宣传,其实对武夷岩茶整体的发展不利。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一面旗帜,宣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红袍量少,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武夷岩茶中的其他品种,同样也都各有特点,而且这些品种,同样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有自己的舞台。
好风借力再上台阶  武夷岩茶属于闽北乌龙茶,通常都经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口感较重,独特的岩茶加工工艺造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韵(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部分清香型的,但是量非常的少)。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回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传统工艺制作的传统口味茶叶。所以,武夷岩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去年,普洱茶就开始一路下滑,到今年差不多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原来普洱茶的消费者,却是已经习惯了口味较重的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均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两者在口味上有很大区别,一般说来观音主要是轻火工艺的茶,武夷岩是重火工艺的茶.两茶现在的市场都非常的好,影响也都越来越大了.我有很多茶友,从我的茶友日常的聊天中,我感觉女同志大多更爱喝铁观音,她们老觉得武夷岩茶的岩韵有点子象烟味.但男同志喝武夷岩的更多,岩韵在他们口中是观音所享受不到的.我个人对武夷岩和铁观音都非常喜好.铁观音现在的制作有点脱离传统做法了,这使得铁观音在保存方法上相对武夷岩而言麻烦得多,且武夷岩的营养要远胜观音,单纯从茶水水质顺滑上武夷岩也略胜一筹,最主要的是武夷岩为无农药绿色茶,你是安溪人,应该知道现在很多安溪茶农都用了农药.保存麻烦\农药使用这些如长期得不到改进,会对铁观音的发展起了不太好的反作用,对其进一步推广有所制约.从茶口感角度推广来讲,我还是看好铁观音,它的茶韵更易被南北茶友接受,因为各种原因,普通人没什么机会喝到真正的武夷山好的岩茶,而铁观音好茶的产量应该是大于武夷岩好茶的.我很多原来喝绿茶的朋友都"抛弃"了绿茶,改喝铁观音了;但我朋友中弃绿茶而喝岩茶的就非常少,原因是从绿茶一下子跳到岩茶适应不了.我有几个原本开铁观音茶庄的朋友,现在也都开始同步经营武夷岩茶了,你也可以同步经营.即然你是安溪人,那你肯定对铁观音更了解一些,卖茶一定要懂茶,所以建议你先以经营铁观音为主,辅以武夷岩,然后慢慢扩大武夷岩的经销.
安溪,古代称作清溪,在1723到1735之间发现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之后数百年的发展,安溪铁观音已成中国和世界都有名的茶类,而安溪,也成了中国茶都。安溪铁观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半发酵茶类,清香雅韵,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号称“七泡有余香之誉 ”。
而各地特色,之所以能被称为特色,离不开天地人,中国素来称天地人为三才,儒家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而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成为一种特色甚至于一种文化,当然离不开安溪的天时,离不开安溪的地域,也离不开安溪人。在安溪生产安溪铁观音的区域大概有西坪、祥华、龙涓、感德镇这几个乡镇,每个乡镇又有各个村落生产的同名不同质的安溪铁观音。西坪安溪铁观音西坪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那里生产的安溪铁观音叶,用纯正的传统工艺做成,最好的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特质,最是地道。这里的安溪铁观音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汤浓韵明微香。“汤浓”指所泡安溪铁观音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二是“韵明”,是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三是“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西坪铁安溪铁观音的特征,不单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区位条件:还因为当地茶农对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制法的传承,尤其安溪铁观音绝少使用空调制茶,加上讲究发酵,因此特质明显。纯正地道的西坪安溪铁观音很好鉴别,只须取几种茶冲泡就能比较出来。其中的技法要领:一是汤色金黄亮泽,连泡几泡都能保持基本浓度;二是闻味清幽,没有浓香感。祥华安溪铁观音祥华安溪铁观音的特性在于它的产地,都是云雾缭绕之处,安溪铁观音叶回甘强。祥华安溪铁观音的特质:一是口味纯正,二是汤色清亮,三是回甘强。一般认为产生祥华安溪铁观音回甘强的原因,不仅是树种纯正优质和种植环境自成特点,在制法上多数是传统型方法,发酵度适中也是一方面。鉴别祥华安溪铁观音较简单的方法有两点:第一,根据回甘强的特性,在吞汤时口中稍留汤水,搅动舌尖与齿相摩,汤水下咽后张嘴,有鲜甘味久存一般就是了;第二,观察汤水,较稠无异味,可作认定祥华安溪铁观音。感德安溪铁观音对于泉州茶客来说,感德的安溪铁观音大家都很熟悉。它的特性有三点:一是香气浓郁,不论是闻还是尝,就算是冲泡时候就能茶香四溢。二是色泽,一泡二泡色泽清淡,三泡之后颜色呈黄绿色。三是味道,汤水细品酸中有香,香中含酸。感德安溪铁观音发酵时时间短于传统制安溪铁观音,因而色泽微绿有鲜,导致酸的原因:一是发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韵味体现。鉴别技法同西坪、祥华安溪铁观音相比,感德安溪铁观音鉴别起来更是容易,一是颜色浅绿,香气明显,二是口感酸味。龙涓安溪铁观音后田.乌石.南崎是龙涓安溪铁观音的产地,这里多数是山高雾浓,安溪铁观音制法传统,所产茶叶品质独树一致。龙涓安溪铁观音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特色的有三种原因:一是优质的品种;二是生长环境的自成特点;三是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型方法,尤其讲究发酵度适中。南崎安溪铁观音鉴别稍难,首先,我们要仔细体会它的甘味是否持久,有鲜甘味久存的必是后田、南崎安溪铁观音,第二,看汤水,后田顿号南崎安溪铁观音汤水稠且没有异味。乌石安溪铁观音乌石安溪铁观音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安溪铁观音,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同西坪、祥华安溪铁观音、感德安溪铁观音相比,乌石安溪铁观音鉴别起来相对较易,其要领据介绍主要是:一是汤色浅绿,香气显着;二是入口就能感微酸。

安溪南崎属于哪个镇

安溪南崎属于虎邱镇。
安溪南崎属于龙涓乡。
安溪南崎属于虎邱镇。根据查询官方资料显示:安溪南崎是因铁观音茶而富的一个村,属于虎邱镇下辖的一个村庄,在整个安溪非常知名的,这边的茶一度卖得非常贵。

为啥铁观音喝着有清香的感觉

楼上的不懂就乱说,什么叫串味啊
有些铁观音是会有这种感觉的。
主要是这种茶叶回甘通常都比较好。
而且回甘是比较持久的。
现在又是冬天,跟空气中的化学反映,所以你会感觉有薄荷的清香
很清凉的感觉。
这种茶叶不可多得哦。
我也有一款
喝了一整天都会有这种感觉
而且生津很强
但这种茶叶通常闻香得会比较淡,也就是香味不足
刚开始喝的时候你是没有感觉的。
多的不说了 欢迎光临我的百度空间交流茶叶哦。
茶叶因为成为国饮是因为他卓越的功效能够药用,它的味道和香气能够饮用和怡神,铁观音之所以著名呢不仅是他显著的功效铁观音的功效也是闻名遐迩,“七泡而有余香”众所皆知的,好的茶叶原料和成功的制作工艺使铁观音香气强劲,茶叶因为生长的区域和制作的工艺息息相关,好的铁观音喝完后几个时辰里依然唇齿留香的,所以您喝的是好茶啊
清香铁观音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
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
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享誉安溪的南崎铁观音,喝起来是什么样的奇妙感觉?
串味的铁观音。

龙涓在安溪凤城镇上吗

龙涓是一个镇,凤城是一个镇,风马牛不相及
不是。
龙涓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南部,北纬24度57分,东经117度4分(乡政府所在地),与漳州市的长泰县、华安县接壤,地处安、华、泰的金三角。西临长坑乡,是安溪县幅员最辽阔的乡镇(约占安溪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龙涓乡乡设36个行政村,有102个自然村,408个村民小组。1958年置龙涓公社,1980年改乡。
气候物产
龙涓乡平均海拔高度750米,最低海拔崎畲村,海拔270米,最高的为赤角歧山,海拔1219.3米,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无霜期300多天,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
夏季不酷热,冬季不甚严寒,水稻一年可两熟,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林地面积35.76万亩,其中毛竹0.761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5%。
龙涓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杨梅等,全乡现有茶园4万亩,年产茶叶5000吨,是安溪新生的茶叶主产区,魏氏茗茶,华祥苑茗茶都在该乡建立生产基地,后田南崎、湖陵、长塔等地的铁观音已打出品牌,备受客商青睐。
龙涓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吉山优质高岭土矿和西兴湖山铁矿。陶瓷加工是传统的加工产业,至今,珠塔、福昌、吉山等村尚存明清瓷窑址。

安溪县龙涓乡有哪几个村

龙涓乡 ——代码350524205 乡政府驻下洋,辖36个行政村: 201——下洋村 202——山后村 203——西兴村 204——福昌村 205——福都村 206——福黎村 207——培福村 208——玳堤村 209——黎山村 210——钱塘村 211——宝都村 212——吉山村 213——后田村 214——长塔村 215——举源村 216——举溪村 217——安美村 218——长新村 219——内灶村 220——灶坪村 221——赤片村 222——美岭村 223——山坛村 224——芹山村 225——鹤林村 226——半林村 227——龙房村 228——碧岭村 229——珠塔村 230——石塔村 231——湖陵村 232——新岭村 233——新民村 234——庄灶村 235——连祠村 236——崎畲村 400——半林林场 401——水云波场 402——五四场
安溪县龙涓乡设36个行政村。
龙涓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南部,北纬24度57分,东经117度4分(乡政府所在地),与漳州市的长泰县、华安县接壤,地处安、华、泰的金三角。西临长坑乡,是安溪县幅员最辽阔的乡镇(约占安溪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龙涓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杨梅等,全乡现有茶园4万亩,年产茶叶5000吨,是安溪新生的茶叶主产区,魏氏茗茶,华祥苑茗茶都在该乡建立生产基地,后田南崎、湖陵、长塔等地的铁观音已打出品牌,备受客商青睐。
龙涓乡距安溪县城78公里,交通便捷,县道344线、341线纵贯境内,还有6条公路分别通往长泰、华安,2005年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安溪县城至龙涓2007年底可全线贯通水泥路,境内举溪至下洋系14米宽水泥路,届时大型集装箱车辆可顺利通行,从龙涓到安溪只需70分钟,到厦门也只需1.5小时。

有关茶道的资料 (一百字左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倡导“和敬清寂”、“敬老尊贤”、“诚心诚意”等道德和品格。自唐代起,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成为那些国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茶道注重对茶器、茶杯、茶盘、茶叶等细节的关注、感受和领悟,并倡导在闹市中营造“寂静”、“而后安心”的心态。茶道讲究虚心、自然、恬淡、雅致、和谐的生活态度,是茶文化、礼仪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美妙结晶,彰显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我国说茶之功用,不外乎是清神、除烦、去腻,而日人却给茶加了+德:诸神加护、五脏调和、睡眼消除、烦恼自灭、孝善父母、息欢、安稳寿命(长寿)、诸人爱敬、天魔远离、临终不乱(武野绍鸥语) 。
茶艺六要素,包括人、茶、水、器、艺、境六大要素。六要素的完美组合才可使杀艺达到尽善尽美的超凡境界。人之美: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形体美、服饰美、仪态美等。
茶之美:在茶艺过程中,不仅是赏析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还可感悟到茶名之美。
水之美: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精茶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陆羽在《茶经》中有提到泡茶所用水: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器之美:茶具的审美包括器形和组合两方面艺之美: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 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俱美。
茶道一般人也没那个闲情雅致,这些年来我也看茶、找茶、喝茶、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找了不少茶道方面的书看,
以下这些茶道方面的资料算是我多年收集于 古籍阁 的全部茶道、茶艺资料约一百多册,我不信还有比这最全面的茶道资料
茶道资料目录:
《(宋)蔡襄小楷茶录》
《(宋)蔡襄《茶录》》
《遵生八笺·茶经·饮膳正要·食物本草.精译》
《茶鉴赏手册》
《[中国茶具百科·彩图版]》
《[中国茶典]》
《[中国茶疗]》
《[中国茶韵]》
《[品茶录:中华茶文化].阮浩耕.扫描版》
《[唐]陆羽撰、沉冬梅校注:茶经校注》
《[图解茶经.经典图解畅销版].陆羽.扫描版》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紫图.扫描版》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扫描版》
《[礼仪与中国文化].顾希佳.扫描版》
《[舌尖上的香港.香港美食地图].刘彬.彩图版》
《[茶与中国文化].王国安.文字版》
《[茶与茶艺鉴赏].唐存才.扫描版》
《[茶当酒集].马未都著.扫描版》
《[茶文化与茶具].查俊峰.扫描版》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典]》
《[茶文化概论]扫描版》
《[茶道]》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彩图版].扫描版》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华茶文化寻踪》
《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略》
《弘扬茶文化 从零开始学泡茶》》
《茶疗百疾》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10茶趣异彩》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3茶具清雅》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4茶道玄幽—中国茶的品饮艺术》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5茶饮康乐》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6茶馆闲情—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8茶典逸况—中国茶文化的典籍与文献》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9茶哲睿智》
《中国茶系列.茶具清雅+中国茶具艺术与鉴赏》
《茶具清雅.中华茶文化丛书03》
《茶典.茶集2(茶艺、茶俗、茶诗文)中》
《茶典逸况.中华茶文化丛书08》
《茶品悠韵.中华茶文化丛书02》
《茶艺风情.中华茶文化丛书07》
《茶路历程.中华茶文化丛书01》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寻踪》
《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略》
《中国文化新论丛书-茶与中国文化》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及其社会价值》
《中国茶叶大辞典》
《中国茶文化丛书:《习茶》》
《中国茶文化丛书:《数典》》
《中国茶文化丛书:《纪茗》》
《中国茶文化丛书:《说泉》》
《中国茶文化丛书:《谈艺》》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中国茶文化图典》
《中国茶经》
《中国茶经[全彩典藏版](张勃等)》
《中国茶经·完整版版》
《中国茶经(上)》
《中国茶经(下)》
《中国茶经(中)》
《中国茶艺全程学习指南》
《中国茶谱 宛晓春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乌龙茶与健康》
《云南不同地区普洱晒青毛茶品质差异性研究》
《十大名茶的传说》
《吃茶养生记-一个宗教医学典型案例解析》
《品享茶文化 香飘海内外》
《图解茶经》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
《宋诗与茶文化》
《日本茶道逸事》
《普洱茶冲泡技巧》
《普洱茶冲泡方法》
《普洱茶浅探》
《普洱茶道》
《民间保健药酒妙方》
《洋酒知识大全》
《煎茶水经》
《玉泉清茗——中国茶文化》
《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常识》
《茶 录》
《茶 疏》
《茶史初探》
《茶哲睿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
《茶圣陆羽: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图文版》
《茶文化与科学饮茶》
《茶文化丛书-茶文化与品茶艺术》
《茶文化丛书-茶文化与茶具》
《茶文化博览1中国茶韵》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典》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饮》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馆》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疗+余悦.扫描版》
《茶文化散文丛书_一壶天地小如瓜》
《茶疏》
《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茶经》
《茶艺》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师 中级》
《茶艺师基础知识》
《茶道入门三篇_制茶、识茶、泡茶(蔡荣章)》
《茶道教学上》
《茶道教学下》
《茶道玄幽 中国茶的品饮艺术》
《茶集(茶艺、茶俗、茶诗文)上》
《茶集(茶艺、茶俗、茶诗文)下》
《茶集(茶艺、茶俗、茶诗文)中》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认识中国茶道》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铁观音茶叶知识手册第一版》 》
《饮茶的宜与忌》
《(明)张源 茶录》
《08年白茶铁饼》
《中国普洱茶网:普洱茶从零开始学习教程》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比较》
《乌牛早》
《云南有哪些普洱茶山?》
《冰川水》
《南崎铁观音》
《大明水记-宋-欧阳修》
《大红袍》
《大观茶论》
《天字砖》
《如何识别全手工壶》
《安宫牛黄丸》
《小青柑》
《少儿茶艺》
《岩茶》
《怎样区分茶叶的优劣》
《易武茶山——普洱茶的转折》
《普洱茶》
《普洱茶茶艺流程_6718》
《水仙》
《江山绿牡丹》
《煎茶水记》
《白茶》
《紫砂壶》
《紫砂壶与功夫茶》
《紫砂壶制作工艺》
《紫砂壶如何养壶》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老树龙井》
《老白茶》
《茶六大类》
《茶具的保养》
《茶叶培训资料》
《茶叶小常识》
《茶叶的产地分布》
《茶叶知识全集》
《茶器》
《茶经》
《茶艺》
《茶马世家论普洱茶七子饼的鉴别》
《西湖龙井》
《野生芽苞》
《铁观音_40781》
《银杏茶1》
《陈年普洱砖》
《马头岩肉桂》
《马头岩肉桂17.5.5》
《马年糯山生饼》
《黄芪的主要药理》
《黄金茶》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