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阿诗玛的故事主要内容
- 2、民间故事阿诗玛的故事简述
- 3、阿诗玛的民间故事简短
- 4、云南阿诗玛的故事
- 5、民间故事大全:阿诗玛的故事
- 6、阿诗玛的传说简介50字
- 7、阿诗玛的传说缩写400字
- 8、阿诗玛的传说故事
- 9、有关阿诗玛的传说
阿诗玛的故事主要内容
阿诗玛的故事主要内容如下:
1. 阿诗玛自幼丧失父母,只与阿黑哥相依为命。
2. 两人长大后互相爱慕,定下终身。
3. 恶霸热布巴拉之子阿支对阿诗玛存有爱慕之心。
4. 在恶霸的威逼利诱下,阿诗玛坚定拒绝。
5. 阿支大怒,抢走阿诗玛并强迫她与自己成亲。
6. 在好朋友和乡亲们的帮助下,阿诗玛重获自由。
7. 阿支痛下杀手,将阿诗玛沉入河底。
8. 阿黑哥与阿支斗智斗勇,终于救出阿诗玛。
9. 阿诗玛变成回声神,永远留在了人间。
以上就是阿诗玛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请咨询该领域的专家。
缩写这一美丽的传说:
能歌善舞的阿诗玛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火把节上和阿黑订了亲。财主的儿子阿支垂涎于阿诗玛的美貌,在威逼利诱无果后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其成亲,诗玛不从被鞭打关进黑牢。阿黑闻讯赶来救阿诗玛,在射死了财主放出的三只猛虎后成功救出阿诗玛。财主又使出放洪水之计想卷走逃亡中的阿诗玛,被十二崖子姑娘救出。从此阿诗玛变成了山峰,以后的人们,只要来到山峰前高喊“阿诗玛”,对面就会有回声。阿诗玛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民间故事阿诗玛的故事简述
阿诗玛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她住在一个山上的小村庄里。一个日子,她在洗衣服时发现一条小蛇,于是她带着它养在家里。这条小蛇长大以后变成了一只大蟒蛇,但是它对阿诗玛保持了好感,并且在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了阿诗玛。后来,阿诗玛遭到一些年轻的野蛮人的追求,但她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这些野蛮人便计划报复阿诗玛,他们偷偷跟踪阿诗玛,希望找到一个机会来抓住她。在这个时候,蟒蛇站出来帮助了阿诗玛,打败了这些野蛮人。由于长久以来,阿诗玛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普通的村姑,当她的英勇事迹被揭示后,她得到了更高的社会地位。而蟒蛇也因为他的勇气和忠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阿诗玛的民间故事简短
阿诗玛是满族人民民间故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传说中,她勇敢、聪明,敢于挑战权威。据说,阿诗玛小时候聪明机智,继承了满族先祖的勇气和智慧,她经常帮助村里的老弱患病的人去采草药和寻找食物。有一次,她带着一批孩子去山里找食物,结果遇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阿诗玛并没有慌张,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并成功打败了老虎。另一个故事是,当阿诗玛成年后,她的父亲让她嫁给当地官员,但是她已经爱上了一位普通民众。阿诗玛为了追求真爱决定逃跑,她穿着男装,打扮成一名士兵,和男友一起逃出了家门。他们走路走到夜里,遇到了一只狼,阿诗玛马上想出了应对,用大声咆哮声震慑住了狼,成功逃脱。最终,阿诗玛和男友成功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阿诗玛的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了满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云南阿诗玛的故事
云南阿诗玛的故事 云南小石林有一个“阿诗玛”石,风风雨雨,她都在那里翘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来。 相传土司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家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和阿黑哥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走散了,谁也找不到谁。洪水渐渐退去后,阿诗玛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他们正犯愁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于是阿诗玛同阿黑哥朝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 ,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猪。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和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阿诗玛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水积下的。
关于阿诗玛的故事 阿诗玛的故事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勇敢憨厚的青年阿黑相爱 。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 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 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 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并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没。洪水过后,阿黑悲愤绝望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身成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知道阿诗玛的故事吗? 阿黑哥和阿诗玛的故事 在撒尼族阿着底地方,格路日明夫妻耕种山地住着草房。他们有个勇敢的儿子阿黑,又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天空闪出一朵花,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的名字像香草,从此美名传四方。不知不觉长到十六岁
“阿诗玛的故事”中的阿诗玛是哪个名族的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这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而且在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哟。 阿诗玛的故乡在哪里?是阿着底村,它位于石林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阿着底”是彝族撒尼语,意思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富饶美丽的地方”。村子虽然不大,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错落有致的屋舍,宛若世外桃源。传说中美丽、聪明、勤劳的阿诗玛就诞生和生长在这里。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姑娘的花包头,是她们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包头是以红、绿、蓝、紫、黄、白、青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成的圆筒帽,边沿钉有银泡泡,两侧插着一对三角形彩色绣花图案的角,如同一对“彩蝶”落在头上。传说这种头饰是为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撒尼人模仿彩虹做出头饰,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4年,本片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阿诗玛》由著名导演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等主演的歌舞电影片。
选C
有关于阿诗玛的故事 是彝族
如何向客人介绍云南阿诗玛 阿诗玛位于云南石林县石林景区中有一处景点名为阿诗玛,因其形肖美丽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撒尼族的装束、肩背背篓,仰首望天,似在呼唤,又似期待,给传说中的阿诗玛,更增添了想像和期待。 《阿诗玛》也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从那时起,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活在了国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烟和景点。 :baike.baidu./view/20760.htm#sub5088140
阿诗玛是云南哪族人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聪明、善良、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阿黑赶来相救,妒火燃烧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最后,阿诗玛回归大自然--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
阿诗玛是那个民族的故事? 彝族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阿诗玛是哪个民族的故事 阿诗玛是彝族的故事。(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故事大全:阿诗玛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叫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都多。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有一天,阿诗玛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提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富甲一方,阿诗玛嫁过去会享受无尽的富贵荣华。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流,绵羊不能伴豺狼。”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说:“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你想好了,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哼哼!”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温暖的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他心想,只要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可是,坚贞的阿诗玛牢牢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满满的谷仓和成群的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急得像只猴子上蹿下跳,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是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
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那个阿支本来就愚蠢笨拙,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的条件,要和阿黑比赛砍树、接树、撒种。可是他哪里是勤劳又聪明的阿黑的对手啊?每一项比赛,阿支都输得一塌糊涂。
热布巴拉眼看儿子难不住阿黑,只会丢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他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三只猛虎,企图咬死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嗖嗖嗖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凶猛的老虎都被射死,又吃惊又害怕,只好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耍赖拒绝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接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穿;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给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了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神,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了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可心肠歹毒的父子俩是不肯罢休的,他们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打算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成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
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来到崖子前,用重金乞求崖神把小河便成了大河,而且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本来舒缓宁静的小河顿时巨浪滔天。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了湍急的水流里,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听见她的声音,也看不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了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化成了回声。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苞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动听的弦音和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阿诗玛的故事是根据我国彝族地区流传甚久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阿诗玛和阿黑真挚不渝的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阿诗玛是个漂亮聪慧又有气节的姑娘,她不被财主的荣华富贵所利诱,也不屈从于财主的毒打恐吓。阿黑是勇敢善良又机智的少年,他善劳作,会唱歌,在营救心上人的过程中表现得智勇双全。而邪恶的热布巴拉一家却勾结崖神,最终拆散了阿诗玛和阿黑现实的爱情。可即便如此,化为石头、只能用回声表达感情的阿诗玛还是守望着故乡,陪伴着她的阿黑哥,也陪伴着善良的乡亲,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阿诗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以争取幸福的权利,虽然邪恶的势力有时会很强大,但是只有正义的力量才是不朽的。
阿诗玛的传说简介50字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
《阿诗玛》源远流长。关于《阿诗玛》起源时间,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萌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跨越了若千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撒尼彝语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由于千百年来都用撒尼语传播,直到近现代,外界才知道《阿诗玛》。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聪明、善良、美丽、勤劳的农家姑娘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阿诗玛坚决不从。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阿诗玛》源远流长。
主体思想
阿诗玛共十三章,各章以塑造阿诗玛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从阿诗玛出生、成长、热布巴拉家托海热说媒、抢亲、再到阿诗玛坐牢、拔箭被救、以及回声、将阿诗玛的“一生一死"悲剧命运抒写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动人心魄。在不屈不挠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阿诗玛身上,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阿诗玛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虽然,有关阿诗玛传说的版本内容繁多,可是不管是哪种版本都表现了阿诗玛和阿黑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歌颂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阿诗玛的传说缩写400字
阿诗玛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住在一个叫做“花海”的小村庄里。她的父母早逝,由她的祖父抚养长大。阿诗玛非常热爱自然,她常常独自一人在花海中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然而,阿诗玛的美貌引起了恶劣男子“黑蝎”的注意。黑蝎是一位贪婪凶残的土匪头目,他妄图把阿诗玛绑架走并卖给他的客人。不幸的是,他成功地绑架了阿诗玛,并关押她在他的山洞里。阿诗玛十分勇敢,她不会屈服于黑蝎。她趁着黑蝎不备逃脱了,并在旅途中结识了一位英俊勇敢的少年“杜鹃”。杜鹃喜欢上了阿诗玛,他答应保护她,协助她寻找她的祖父,并揭露黑蝎的罪恶。在一路上,杜鹃和阿诗玛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但他们总是相互支持,一同克服。最后,他们成功地找到了阿诗玛的祖父,而黑蝎也被抓获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杜鹃和阿诗玛终于可以安享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友谊和爱情的故事。阿诗玛的传说鼓励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珍惜我们爱的人,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勇敢憨厚的青年阿黑相爱 。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
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
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
中华民间小故事:彝族阿诗玛的传说
中华民间故事——彝族阿诗玛的传说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冻受饿,受尽了惊骇,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撤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包谷,包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包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他从小爱骑光背马。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喜欢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一个街子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蹬,绵羊不能伴豺狼。" 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绷着瘦猴似的脸,眨巴眨巴眼晴,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地说:"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热布巴拉的老婆诅咒阿诗玛是"生来的贱薄命,有福不会享"。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这些活计阿支哪有阿黑熟练,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热布巴拉眼看难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图伤害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虎死,很惊异,再也无计可施,理屈词穷,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毒 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忻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包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锋锋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有关阿诗玛的传说
在一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冻受饿,受尽了惊骇,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撤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包谷,包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包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他从小爱骑光背马。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喜欢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一个街子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
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蹬,绵羊不能伴豺狼。" 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绷着瘦猴似的脸,眨巴眨巴眼睛,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地说:"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热布巴拉的老婆诅咒阿诗玛是"生来的贱薄命,有福不会享"。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
阿诗玛 风光(20张)
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这些活计阿支哪有阿黑熟练,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热布巴拉眼看难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图伤害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虎死,很惊异,再也无计可施,理屈词穷,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毒 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听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包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锋锋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撒尼人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恋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
一次青年人集会时阿支欲戏弄阿诗玛,遭到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
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在阿黑悲愤地呼唤声中,阿诗玛化为一座石峰。
阿诗玛化成的石峰 现一直耸立在云南的著名风景区石林!
------------------------------
诚心为您解答每一个问题!
如您满意请采纳最佳!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
您的好评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小马蒂亚西单一零六零零六六零六六七八九十十一人
《民间故事》阿诗玛的故事
从前,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便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扩展资料
《阿诗玛》是生长于撒尼彝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她对撒尼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阿诗玛》成形后,后人借鉴其创作手法创作了《逃到甜蜜的地方去》、《圭山彩虹》、《竹叶长青》、《放羊人小黄》等叙事长诗,后4部有明显摹仿前者的痕迹,可见《阿诗玛》对撒尼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诗玛